之前看了10集实在不忍心看下去,这不是一部可以看到任何精神依托的剧,里面也没有英明神武,暗战交锋,它只对一个悲剧人物娓娓道来,而这个人物还是子华演···据知大多数人同我一样不忍心看下去的,但子华20年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2很郑重的介绍着这部子华认为他最打破地心引力的角色,于是硬着头皮看下来
看到中间十几集时候你已经看不到子华或者子华以往的音容相貌,看到的就是软弱窝囊,被各种势力绑架各种政治立场角力的牺牲品,同时又逃不出自身的劣根性的溥仪,这个复杂的符号般的人物。子华的演技有口皆碑无需赘言,但当年这部戏“唔收得”,可是看过的人都两个说法:1很好看;2溥仪是黄子华演得?!
这个评语我看作是肯定了,个么点解“唔收得“?黄生在《娱2》里有他超凡自嘲的解释,但我却觉得貌似片子剪得很成问题,前半部分经常出现欲言又止突然转到下一场没过渡不说该有配乐的时候只是换了分镜···对很多人物及特殊历史背景环境地点不交代清楚的不负责任态度都造成前半部分残缺般的囧状,基本是在靠男主女主的演技撑场
看到20几集整部系的节奏终于出来,该有配乐的时候终于有了,剧情交代人物刻画较前半部用心细腻了很多,真正风生水起了起来,溥仪玩味的珍品以及随手赏赐给下人的动作,要赏给小明子和二嫫东西本来拿出大包箱之后又换成小小的还小心藏好的细节一下子使溥仪活脱脱跳出来,让观者对人物的因性格环境等等等原因而做出的事尤为感同身受。
还没看完,继续去了
p.s.看完补写····后面太悲催 悲催的我快疯掉那种···具体实在不想写 看得都难受就差把眼泪勾出来 不敢写啊
我觉得形容溥仪已经不能用可怜了 级数太低 悲剧这词就是为形容他而造的···
曹磊当年在电视剧《非常公民》里扮演伪满洲国的侍卫长李忠,同蒋雯丽扮演的皇后婉容有了私情,最后被金璧辉一枪结果了的。据说,李队长一番雄健军傩舞,干渴郁闷的皇后之心手到擒来。
翻来视频看,那情节是皇后婉容初到“新京”长春,给溥仪预备祝寿节目,琢磨新巧法子讨圣上欢心。李队长提议由他率众侍卫跳军傩舞,为皇上鼓劲。又说自己出身军人世家,父亲便在大清军中服役,每日见父亲演习,因此上也学会了。并给皇后解释:
军傩,乃战国时赵国一位君王首创。因这赵王貌美异常,怕自己行军打仗没有威慑力,遂戴上面具攻城拔寨;制成傩舞,以振士气。又名《兰陵王破阵乐》。舞时,须戴面具,袒露上身,尽显雄劲勇武。
说至此,婉容荡漾了心思,命李队长当堂演来。李队长乃羞腆道:须脱了上衣才舞得,恐冲撞了皇后主子。婉容便道:为了皇上,你且舞来便是。
那李队长领命,除去制服上衣,露出一背好精健肉,可惜没有燕小乙的花绣。鼓点起,摆架势,白鹤亮翅——饿地神,这跳的是《秦王点兵》呢!
如若借鉴了旁的舞蹈,俺也未尝识得,偏巧是看了一百遍啊一百遍且绝爱之的《秦王点兵》。断不会错的,那因秦俑而来的五指并拢、肘部屈折,那标志性的“停止间四面转法”,带着陶像固有的棱角顿挫感,集刚毅、果敢、强悍、沉稳于一身,刚中见柔、柔中有刚,昭示了我大秦武士的刚劲气质和中华男儿的自强不息……
曹磊跳的可谓有声有色,不愧是中戏音乐剧的科班。虽不若黄豆豆单人舞那么虎虎生风,却也精气独到,迷煞皇后娘娘。
再后来,李队长便领众侍卫日夜操练起来,余者却好像做广播体操……饶这般,还是惊了御驾。数十白衣黑裤侍卫,左手翻云右手覆雨,步步进逼。溥仪端的不懂,摔了李队长家传面具……后话不提。
且慢,待俺捣腾下这军傩到底为何。李忠队长谓婉容一席话,处处皆穿越。
傩,本义步行有节度,《诗经•卫风》有“巧笑之瑳,佩玉之傩。”因此上《秦王点兵》那抑扬铿锵最恰如其分。又指古迎神祭祀,《论语•乡党》述“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总之,傩,可谓舞动。
其时有“傩礼”,此礼与军事息息相关。秦军阵的现实模拟兵马俑坑里有“青面俑”,据考便是军中“傩人”,不足为奇;盖因秦文化与楚文化互通有无,秦工匠仿效楚人巫蛊,将“傩人”涂成青面,也是有的。如今,北有甘肃西固傩、河北武安傩,南有贵州安顺傩,皆是史上各朝屯兵积甲之遗风。
可军傩绝非战国某赵王所创。那赵王的经历,却恰好是南北朝时北齐兰陵王的亲历,是谓《兰陵王入阵曲》。《兰陵王入阵曲》是唐代假面舞,源于北齐,盛行于唐,又称《代面》、《大面》。此舞表现兰陵王高长恭作战英姿,为带有简单情节的男子独舞。
史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又有考曰:假面实为“盔胄”,是种把脸孔大部遮挡的头盔,估计类似古斯巴达式护鼻盔,而非面具。“兰陵王面具”之典是后来舞者附会而成,旨在增强戏剧性。
可惜旷世美上将,兴也《入阵》亡也《入阵》。
齐主纬丧师失地,毫不知愁,反阴忌兰陵王长恭,有意加害。长恭自邙山得胜,威名颇盛,武士相率歌谣,编成《兰陵王入阵曲》,传达中外。齐主纬尝语长恭道:“入阵太深,究系危险,一或失利,悔将无及。”长恭答道:“家事相关,不得不然。”齐主闻得“家事”二字,几乎失色,因令出镇定阳。……齐主纬遣使赐鸩,逼令自杀。长恭泣白妻郑妃道:“我有何罪,乃遭鸩死?”妃亦泣答道:“何不往觐天颜?”长恭道:“天颜岂可再见?”遂饮鸩而死。齐主闻长恭自尽,甚喜慰,复欲阳饰,追赠长恭为太尉……
然,何为《兰陵王破阵乐》?!
倒是有《秦王破阵乐》,是唐初太宗为秦王时,庆祝自己领兵大胜而制的宴乐。又据多年戎马生涯,为这一乐舞绘制了《破阵乐舞图》,队形左边圆,右边方,前有战阵,后有行伍。调为坊间军歌,舞名为《七德》,威及海外。
中印度的戒日王在会见玄奘法师时曾赞《秦王破阵乐》:“赏闻摩诃至那国(中国)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表乱,率土分崩,兵戈竟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不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
及高宗李治,《秦王破阵乐》改《神功破阵乐》,百人阵势减半,乐器增添箫、笛等,为八佾之舞,为祭祀礼仪。及玄宗李隆基,先改为《小破阵乐》,阵势更小,舞伎或坐或立。《旧唐书•音乐志》云:“破阵乐,玄宗所造也,生于立部伎,破阵乐,舞四人,金甲胄。”后又改为几百人的庞大乐舞,舞者竟全是袅袅婷婷的宫女。
此二舞,堪称军傩之范。惜乎千年既往,帝祚衰颓,军傩亦式微。《兰陵王入阵曲》自燕地邯郸位移西南莽林(杨丽萍编导了舞蹈电影《兰陵王》),北狄跳踏变南蛮妖娆;《秦王破阵乐》更由雄曲转为阴风,壮士化成娇娘,流入东瀛,雅乐不复。哀哉。
我朝军傩,首推新制《秦王点兵》。且不说高难度技巧,什么“横线转体横飞燕”、“空中摆腿跳”、“圆圈大蹦子接斜体空转”、“挺身前空翻”、“原地蹲跳旁腿转”,什么四舞者搬“朝天蹬”、“拧旋子”;也不说节奏感由慢而快、引张趋弛,空间感从静到动、有聚有散,运力自小及大、蓄弱累强;单是舞之不足便呼唤之,四舞者次第自胸腔浑厚呐喊,担山赶月穿云裂石,便像吼出一万个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魂魄来。有道是,我泱泱华夏,老大帝国,少年气象,恢弘壮阔,势不可挡!
莫道《非常公民》里李队长借了几个《秦王点兵》招式便惊了溥仪的驾,如此巍巍雄魂祖龙精神,到南北朝溥仪偏安一隅仰人鼻息的惨淡落日,如何承受?
……
从先秦的赵王嫁接了南北朝的兰陵王,又拈来一半儿唐初明主,一股脑地做了满清的军傩,编剧真好穿越。
相比陈道明版更注重史实叙述,这一版更注重情感线,剧本很细腻,黄子华的演绎也超出了期待。尤其是谭玉龄死的那一幕,溥仪从大厅外面进来看到谭玉龄的尸体,那几秒克制的情绪里有不相信、震惊、心痛,之后情绪爆发的哽咽,转换得非常流畅。
但在剧情和人设上仍有硬伤,婉容和文秀微妙的关系、文秀态度的转变都很生硬;谭玉龄被塑造成了傻白甜,其实魅力远远小于历史上那个坚韧乖巧劝说溥仪反对日本人的女性;李玉琴的人设更是用力过猛,本来不过是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中学生,硬是写成了大傻妞;相比来说李淑贤的人设是最成功的了,既有贪慕虚荣、嫌弃溥仪没有生活能力和生育能力,也有真情相伴,既有泼辣也有温柔。
在剧情上有很多细节都很不错,印象最深的是谭玉龄跟小蚂蚁说话被溥仪听到,溥仪进屋之后还偷偷听了一下蚂蚁是不是真的在说话。但有些细节其实可以再丰富一点,但都戛然而止,感觉编剧像是忘了。
我第一次把黄生和剧里的溥仪联系起来,是在看完剧去看黄生的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2》里面他讲述自己拍摄《非常公民》的片段。听到黄生以演员的身份向观众剖析他饰演的溥仪这个人物,我才真正感觉到,剧里的那个溥仪,的确是这个人们眼中颇会讲笑的黄生演的。
之所以觉得一个香港演员来演溥仪令人意外,大概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溥仪这个末代皇帝的人生跨越的不止是清朝和近代,更包括了建国之后的新中国。尊龙也是香港人,但是《末代皇帝》毕竟是外国人拍的,里面看起来有些别扭的反而是说英文的中国人,只是这部从人性出发的电影,似乎也从此框定了对于溥仪的演绎方式,而看待溥仪的时候,也更多是给予同情,而之后同样题材的影视作品能拍出什么花儿来,演溥仪的演员会怎么去演绎,也就更令人好奇。
黄生说这部剧本来是叫《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很明显,重心在讲述溥仪的婚姻和感情生活,然而改为《非常公民》,便会奇怪为什么剧里对溥仪的改造只有寥寥几笔。但既然讲溥仪,也就避不开讲他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接受日本人的帮助去做满洲国皇帝,日本战败出逃被苏联人抓住,回国后在抚顺进行改造,以及特赦后的普通人生活,同时,也就避不开婚姻感情之外,在时局中的种种选择和一路行来的心路历程。
选择黄生来演溥仪,据说一是因为长相,二是因为导演想表现溥仪的身上的“坏”和“幽默“,而黄生为了这个角色减重40磅,还得上抑郁症,也是喜欢他的人们熟知的事。我个人感觉,在黄生的溥仪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做皇帝的喜怒无常,看到了作为一个”男人“的溥仪,也看到了一个不可能被人理解和同情的孤独的人,他要努力保持上位者的尊严,不断忍受外力强加给他的屈辱,他并非不聪明,也并非不清醒,但是他还是会害怕,有时会爆发出一点勇气,他想要活下去,甚至比任何人都要努力苟且,他努力适应新时代的规则,想要变”好“,黄生说溥仪,做皇帝的时候,别人都是要”跪安“的,但是后来他却必须向一个女人下跪,求她不要离开,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
身不由己,是黄生对溥仪人生的一个概括。身不由己这四个字,看起来很好理解,但是大概真正能够感同身受,明白到底什么叫做身不由己的人,不会有很多。在《娱乐圈血肉史2》的现场,黄生亦戏仿了溥仪有得选的人生,仿佛他真的可以有得选,不必变得无能,不行,也不必做傀儡。他亦说或许人人都是溥仪呢?很奇妙的是,在看剧的时候,有几个瞬间,我也觉得溥仪的人生,分明就是在影射我的人生。人生有得选,是自由,没得选,当然是不自由。在新社会已经过上看似普通生活的溥仪,选择配偶依然没有自由,当看到他的组织领导依然说溥仪的婚姻关系国家形象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悲凉,原来他根本就不可能真正有自己的选择,清朝的时候老太妃要管他的婚姻,伪满洲国的时候日本人要管,现在都已经不是皇上了,依然还有人管。
所以,最后一集李玉琴来要证明这个事,才是溥仪真正做了 一回自己的主吧。一开始他也不想白纸黑字落下证据把柄,而且还为这个事被吓坏进了医院,医院里那场戏应该是将戏剧化情节都集中到一起了,最戏剧化的就是载涛拿来了登有周总理文章的报纸,文章里面肯定了对溥仪改造的成功,也就意味着给现在的溥仪定了性。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一肯定,溥仪才终于不用再战战兢兢,害怕自己仍然是原来那个自己,他有了勇气给李玉琴写证明,为因为嫁给他而不幸的女人做一件事。在听到周总理写的文章时,溥仪第一反应是激动地抱住了面前的李淑贤,这个时候你才明白他心里一直想要的,是不再担惊受怕地活着,当他决定写下证明,李淑贤还有载涛等人依旧阻拦的时候,他说,我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好事,现在你们就让我做一次好事吧。
很艰难吗,也许你会问。但《非常公民》里的溥仪就是用了几乎一生的时间,才做了一件并非身不由己的事。
这片就记住黄子华了,演的真是好。
演溥仪最好的我只承认两个人的,陈道明和黄子华!这片子基调特别灰,看得致郁。
那种末代皇室的颓势尽现,表面充满了热闹的气氛,底子却是哀婉与苍凉。印象最深的是婉容的疯和谭玉龄的死。每个人的结局都是无可诉说的沉重与悲伤。很多年以后,我听着片头曲,想到剧中女子的命运,依然会潸然泪下。
黄子华功力了得!还有沙宝亮那首《飘》配得真好!
看《娱乐圈血肉史2》才想看的这部戏,子华说这是他最喜欢的角色,溥仪这个角色是悲剧的,他的一切事情都身不由己,他的五个女人也都是悲剧的,电视剧很好地演绎了这种宿命的悲剧,黄子华的溥仪也是我最喜欢的。
黄子华不仅形似溥仪,更抓住了溥仪的神髓,他的执拗,他的梦想,他的自私,他的软弱,他的无奈……面对时代的巨轮,单方面同情或贬低这样一个人物都是有失公允的——走下宝座的那日,他便已经死了。鲜有人知道替已死之人活着的感觉。女配角各有特色却并无喧宾夺主之感。配乐亦为本片增色不少。
当年在还不知道他是黄子华的时候,就觉得把溥仪演得非常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那一段,让人看了心生哀凉
当年不懂事的时候看的,现在回想起来,这部片子太了不起了!!
黄子华真的很像溥仪诶 演的也很好!
配合着《我的前半生》看的剧,看到伪满时期特别压抑,电视剧到底还是美化了主角。黄生解释他的抑郁症是“投入溥仪这个角色,感受个人面对历史巨轮的渺小而产生的史诗式沮丧”,说得真好。
两首主题曲'飘'和'与谁共鸣'都是经典
子华神作!!开年第一部五星!!神态、造型、演技都几近完美!我想不了解黄子华本人的都不会相信这是一个香港人演的吧,尤其是晚年时期,那种苍凉,在历史里翻滚过几回的神态简直让我老泪纵横啊!赞剧本较真实,三宝的主题曲大爱,几位主角选角恰当,唯一不足的还是太平面的配音 大爱我男神子华!!
记得最后,白发苍苍的溥仪在街道上走着,一群白鸽飞过……
三宝的配乐将全片升华了一个档次
“溥仪是我非常钟意的角色,剧本大约有一千场戏,其中九百六十场他身不由己,剩下四十场好一点,因为没有他。这套戏有一个很大的命题——究竟人生是否有自由,抑或每个人只是相同、不同程度的溥仪,没的选择。”——黄子华《娱乐圈血肉史Ⅱ》
黄生最精道!
最怕,这种注定的人生大悲剧,无力,难忘。PS:黄子华不要总给人这种事后的意外惊喜好不好?
黄子华比陈道明更像溥仪,秦海璐其实长得像现实中的二格格
!!!……想和人提黄子华只能痛苦地问你有没有看过一部讲末代皇帝溥仪的电视剧……然后看着对方茫然的脸默默走开……当时也并不太懂,却可以感觉到那种苍凉无奈……啊跳舞
真无语了,本来黄子华演这个电视剧是非常合适的人选,怎么就加上了秦海璐和蒋雯丽这两个搅局的货呢!蒋雯丽守着这个年纪好意思去演受过西洋教育的姑娘吗,往哪儿一站都是一副大妈的形象。好好的电视剧给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