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春秋篇

全30集

主演:王绘春,林乃桢,郑强,何冰,修宗迪,张山,周继伟,杨静,丛林,蒋恺,常远,张炬,唐国强,谭宗尧,蒋勤勤,张光北,吴刚,胡军,初星一,奚美娟,蒋竹青,刘栋,鲍大志,龚丽君,杨立新,崔红红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6

 剧照

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2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3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4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5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6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3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4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5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6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7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8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9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东周列国·春秋篇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叹那昏聩糊涂的周幽王(王绘春 饰),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竟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荒唐戏码,结果导致王权零落,死于犬戎兵的铁蹄之下。以此为转折点,各路诸侯相继崛起,郑庄公寤生(唐国强 饰)聪颖狡诈,在和诸侯乃至周王的交错中纵横捭阖,名震一时。黄泉认母,周郑交质,皆因他流传千古,却也为乱世霸主们做了坏的榜样。此后,禽兽齐襄公诸儿(鲍大志 饰)淫乱亲妹,不惜拉杀鲁公,几乎断送了齐国的国脉。多亏齐桓公(杨立新 饰)和千古名相管仲(刘涛 饰)才成就了齐国的一方霸业。   此外,楚国、越国、吴国、晋国。春秋霸主相继出世,上演着华夏历史上最纷乱也是最精彩的一段故事……潘多拉的魔盒切肤之爱点指兵兵1979粤语恋爱的温度黑色郁金香为奴隶的母亲方世玉1993粤语幽冥时代英雄:重生棒球之爱1999假如一锁五十年萨尔玛艳遇(1965)亲密的搭档隐私部分1972五十年前的今天:披头士风云蚂蚁很忙断魂枪声龙棺古墓:西夏狼王情义知多少匪帮传奇云顶天宫仿生人湄公河行动闪电侠第五季慰藉海豹突击队第四季毒魔复仇1984全美超模大赛第二十一季献给国王的无名指你好世界忧伤的情歌茶花女1995当女人沉睡时愤怒的蝴蝶秦始皇 2007

 长篇影评

 1 ) 对《权力的游戏》失望的你,去看《东周列国志·春秋篇》吧!

史诗般的《权力的游戏》终于史诗般的烂尾了。

这也是在预料之中吧,因为美国连续剧常有烂尾,作为创作者更深知:架子搭太大,最后当然收不回来啦。

应当说,优秀的作者都在构建一个他自己的价值体系,尤其是靠想象力吃饭的这类(在现当代艺术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也正是这类靠想象力吃饭的作者。而反应客观生活的作品,地位似乎正在不断往下降,这算是发展趋势吧?)但人毕竟不是上帝,凭借语言就能建造一个完整的世界,所以,总会有露怯的时候,《哈利·波特》《指环王》已是强弩之末,少了原作者的《权力的游戏》嘛,那就很干脆得自我了结了……

还是要鼓励一下《权利的游戏》挑战自我的勇气……

人类当然不可能拥有凭空造物的能力,所创造的一切,都必须在已有的文化资源之上。《权力的游戏》虽是想象,却也有很多历史、文明的遗迹。它之所以崩塌,我想,正是这一点出了问题——当它越来越不符合历史、社会的逻辑。少了细节的支撑,所有的人物即使符合命运走向,也会显得行为怪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特别特别郑重向大家推荐中国23年前放映的,堪称史诗的电视剧《东周列国志·春秋篇》,简直就是中国版《权力的游戏》啊。

什么血腥、暴力、权力、阴谋,智慧,什么不按“常理”出牌,什么随时随地终结主角,还有那种让人寒透脊背的残忍冷酷,没有情感和怜悯的断片,上帝般的俯瞰视角…… 《权力的游戏》那都是小CASE,《东周列国志·春秋篇》简直玩得炉火纯青,让权游瑟瑟发抖啊~~

小样,我们才是真·龙·天子的后代啊……啊哈哈

比如开篇的《骊山烽火》,一开场便是一场盛大的葬礼,白衣,白布,黑色的棺椁,人殉的奴隶,红衣的女巫跳着诡异的舞蹈,红衣小儿唱着预示要亡国的歌谣……

东周列国之春秋篇 周王下葬遇不详征兆 大臣说周朝要亡了_腾讯视频

这是最崇尚礼制的周朝,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看似温情脉脉实则近似枯竭的宗法礼仪……周幽王继位时,面临的正是这样肃杀压抑的“末法之世”。剧中第一个在这样环境下变态的,也是周幽王本人。

一面是前来吊丧门外等候的诸侯,一面是一片白色帷幕下和即将继位的太子嬉戏调笑的美丽宫女,突如其来下一个镜头,就是被诸侯杀死,倒在周幽王怀里的惊愕女子……所有人的跪拜和周幽王不敢置信的伤痛形成了强烈反差“她是伺候我的人,你们也敢杀吗?”——这一刻,他大概突然意识到,纵然身为天子,也不过是庞大坚固社会体系中的一件摆设而已。

然后马上是一片黑红的登基大典,一群大臣唱巫歌一样阴阳怪调的喊着“受命于天,取信于民,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吾皇万年无期,万年无期”……但接下来,居然是厚重礼服和珠帘下周幽王一脸茫然,甚至有些惊慌的表情……

什么珠冕玉冠,千秋江山,却是“人”无法负荷的承重……

短短几分钟,《东周列国志·春秋篇》便在极其强烈,出乎意料的对比下拉开序幕,没有多余的语言,就已构筑了一个高高在上,无关善恶的俯瞰性视角——上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所有人,不过是权力的玩物。

——这样的张力,绝不输给《权力游戏》开篇七国地图的宏大。史塔克家族算什么?一群傻白甜啊!估计在《东周列国志》里活不过一集就会被群灭。

而剧情的顿挫感,《东周列国志》也丝毫不比什么血色婚礼,蓝色婚礼差,周幽王上一刻还在解一个宫女的衣带,嘴里喊着“我要,我要!”下一刻,就用衣带勒死了该宫女……

“天下的美酒要尽我所饮,天下的美食要尽我所享,天下的美女,要尽我所欲……”一脸平静中含着阴冷笑意的周幽王,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不是天生,却被权力逼疯了的变态“周幽王”,段位大概也不会输给乔佛里和小剥皮吧?

《东周列国志》的美人们,是真的古典美,气韵就很美,例如“烽火戏诸侯”的褒姒,美得清冷、美得不屑。

再说说血腥,《东周列国志·春秋篇》应该是我见过的电视屏幕上最阴森诡异的场景了,当初,《中国电视报》什么电视报上统统刊文抨击这片拍得少儿不宜,渲染恐怖……

卫宣公为自己的儿子娶齐国公主宣姜为妻,却见儿媳貌美,顺势娶做了自己妃子,开启了春秋历史上一段有名的五代之乱:卫宣公因纳媳一事对儿子急子耿耿于怀,便明派急子出使他国,暗派杀手想要杀掉他。急子的弟弟,宣姜儿子公子寿闻讯灌醉哥哥,手持使臣白旄冒充急子被杀,而急子醒来后发现弟弟死去,伤心欲绝大喊自己才是急子,于是也被杀……

当急子和寿的人头血淋淋地送至始终对急子念念不忘的齐国公主宣姜眼前时,已近癫狂的宣姜捧着自己儿子与爱人的人头,背景则是急子母亲夷姜和君夫人双双上吊的尸体……那犹如莎士比亚戏剧中张力满到绷断的一幕,给童年的我留下了深深阴影,久久不能忘却。

《东周列国志·春秋篇》里很大一部分人,都处在疯狂的边缘。只有疯狂,才配得上这阴森沉郁的大时代。

故事最后,在女人凄冷恐怖的笑声和哭声,以及烂脸长疮的卫宣公衰老的身影中落幕……

什么是真正的人伦惨剧,这就是了吧?

(何况还真有个兄妹乱伦杀了妹妹老公的齐襄公在后面等着了……)

兄妹乱伦酿成惨剧的的文姜

当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活活饿死变成了一堆爬满蛆虫的烂肉时,当吴王夫差兵败投降,用白布蒙住眼睛一边恶狠狠的大喊一边连捅自己三四剑自杀时,当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尸体鞭打成肉末时,当楚庄王走过累累白骨垒成的城墙时……我们大概已经感觉到这部剧的清奇脑回路,它丝毫也不避讳历史的残酷,人性的幽暗,命运的讽刺。或许因为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再加上春秋时庄严的黑色底色,东方式的宿命轮回观和非善非恶的苍“天”在上(西方文明中的上帝,归根到底,还是善的),《东周列国志·春秋篇》冰冷的质感,比《权力的游戏》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身是蛆的齐桓公

磊磊白骨

为了炫耀军功垒砌的白骨城墙

血腥、杀戮、强奸、情色……这部剧尺度之大,足以让今人汗颜

然而,这也即将开启具有新人格能量的“士”的时代

孔子在这部剧里就是真正的“丧家犬”啊……但,丧家之犬的孔子才是中华文明的脊梁。

在《东周列国志·春秋篇》的三十集中,有整整六集的篇幅,留给了一个人——伍子胥。(其次是晋文公,获得了四集的长度。)

春秋时有名的复仇故事,可能大家知道比较多的是《赵氏孤儿》,然而,我却觉得,伍子胥的复仇才最有春秋色彩,甚至,最能代表中华文明。

一心忠于楚国的父兄被车裂而死,伍子胥开始了漫漫逃亡之路,出昭关一夜白头,茫茫大江之上纵如一叶扁舟,无论如何也未放弃“我要灭亡这个国家”的彻骨仇恨,在带领吴国攻破楚国之后,他纵容兵士烧杀抢掠,四处奸淫,他像个疯子一样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天三夜,他狂笑,狂怒,狂喜,狂悲……他要彻底割裂世世代代都生于此的这片土地与自己的血脉联系——伍子胥恨有多深,他的癫狂就有多强,而他的悲剧色彩,就有多重。因为他无法改变自己是楚国人的事实,也无法割裂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情感:爱,或者恨。

当他的头挂在吴国的城墙上看着越国破国那一刻,彻底背叛楚国的他依然想像父兄效忠楚国那样,效忠吴国。然而,终归,无论哪个国,都容不下他的忠诚。

——这是伍子胥,永无安宁,无处可去的伍子胥,背负了整个世界重量的伍子胥。他的灵魂都在这场仇恨中被彻底焚毁,化为灰烬。

中国历史上唯一做到以一己之恨毁掉自己祖国的伍子胥,在他的恨意前,整个国家,整个历史,整个世界,都黯然失色,无法负荷。

在这样的恨意前,我只能肃然起敬

我想《权利的游戏》中,不会将人放置于如此剧烈的撕裂和拉扯中,《权力的游戏》中大多数人,都遵循了自己的本意,他们或许也疯狂的奔向自己的目标,然后承担各自的责任: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所以,也许他们会失败,但却会很坦然。

所以,他们当中,没有诞生一个伍子胥。

坚守家庭、责任、忠诚、团结的狼家、野心勃勃的狮家、最后还是被爱情迷昏头的龙妈、傻缺又多情的鹿家……即使背负“弑君者”骂名,毕生忠实于自己姐姐的詹姆,也从未被丢弃至如此惨乱、悖谬、荒芜的命运之中。至于铺垫了整整八季却被秒杀的夜帝嘛……额滴个神嘞……

骑个龙你就是龙的传人了吗?嘿

看着《东周列国志·春秋篇》中长达六分钟的“伍子胥”鞭尸(扮演者是达康书记吴刚哦,虽然演技那时还明显无法胜任伍子胥这么复杂的人物~~),他一边哭,一边笑,一边像磕了过量海洛因似的,躁狂得让人怀疑下一刻就会倒下化为厉鬼般的鞭打着一具尸体,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那真是童年巨大的心灵震撼!

黎民百姓长久 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片尾曲 第一版_腾讯视频
也许你会觉得酷烈 也许你会觉得冥顽
也许你会觉得昏暗
也许你会觉得壮观
……

我想,延续着三千年“民主”“共和”一类概念的美国人,大约很难想象什么是真正的,灭霸式的权谋了。正如小说篇名《冰与火之歌》却偏偏改成了《权力的游戏》,原来权力,只是一场游戏啊。

如果只是游戏,那还有什么可怕了?到最后,也不过是大家玩玩而已,就像一场牌局,不要当真哈。较劲你就输了。

不烂尾,还能干嘛?

他们终归很难想象,人性和文明极致的残忍和苍凉

但中国就不同了,玩了几千年,权力怎会是游戏?权力是生死,是生存的手段,也是生存的终极目的——权力就是一切!

那份独属于我们的苦难、幽暗、酷烈、沉重和阴冷,让我们拍《东周列国志》一类的电视剧,分分就可以秒掉所有其他文化中的类似“小把戏”。

(只是现在的国产电视剧越来越不像话了,居然把老本行丢了,搞成四不像……我就不吐槽了,吐槽也没用,哈)

所以,如果你喜欢《权力的游戏》,又能忍受不够高清的画面和二十几年前不那么疯狂烧钱的特效,我建议收拾起因为权游受伤的心,马不停蹄去看《东周列国志·春秋篇》吧。

它画面古朴,质感粗粝、台词庄严、气场苍茫、气势恢宏、故事肃重、风格鲜明、演员到位、配乐是真正的编钟,而且还美女如云……但这些,并不是我推荐它的理由——

一部三十集的电视剧,却说完了整整八季的《权力的游戏》中要说的,想说却没能说出来的……

而且比它更深刻,更厚重。

它会告诉你,什么是生存,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真正的权力!

黎民百姓长久 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主题曲 第二版_腾讯视频
春秋已经落下帷幕
越来越惨烈的历史却刚刚开始
我们难以对历史言说善恶是非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其标准
……
茫茫原野,劲草萋萋

 2 ) 逃亡与羁绊:浅谈《东周列国春秋篇》中的伍子胥形象

1. 喜欢伍子胥差不多有二十年了,一直热衷于搜集他的相关资料。在接触这一版伍子胥之前,我已经看过了樊志起等许多演员的演绎,有慷慨动人的,也有与原始人物形象相去甚远的。常听人说吴刚版伍子胥的感觉最好,看过之后方知不是虚言。 《东周列国春秋篇》的编导显然对伍子胥是有偏爱的,最后六集几乎可以算作《伍子胥列传》。除却我们熟知的故事,编导提供了一些超出传统认知的情节。而这些游离于史载和传说之外的情节,恰恰使这一版伍子胥脱颖而出,光彩照人。 应该说,吴刚版伍子胥初登场时的表演是中规中矩的,还没有好到令人叫绝的地步。何况楚平王与费无极那段的节奏又太慢。我漫不经心地看下去,伍奢被捕,伍尚返城,五马分尸的桥段直接把我震傻。《春秋篇》在央视首播时我还小,只看了一集,公子纠被巨物砸死及鲁国追杀管仲、隰朋将军飞身挡箭的血腥镜头,记忆犹新。编导似乎执意用这样的惨烈场面去奠定伍子胥的复仇执念。申伍临别那段不知为何,总感觉有些出戏,仿佛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把伍子胥的“我必覆楚”当回事。 而到了昭关的一夜白头,与先前的黑发伍子胥判若两人。乍一眼还以为换了演员。 【皇甫讷:这是你们家的客人?这是你给我找的弟弟?我怎么看他像我爹呀? 东皋公:公子,你怎么一夜之间变成这个样子? 伍子胥:我......怎么了?】 好吧,我承认皇甫讷的话颇有笑果。这种诙谐台词在《春秋篇》中很常见。而这个时候,吴刚的声音是嘶哑的,几乎能听出充血的感觉。然后他照了镜子,不可置信地撞头,痛心疾首地悲号:“天哪,我一夜未眠,竟愁成了如此白发!”此前,大量细节表现出了伍子胥的忧虑。东皋公请他用餐,他一开始吃得很斯文(倒不是要保持形象,恐怕更多是焦灼,或许还有难以明言的不信任),后来抵不住饥饿,渐渐狼吞虎咽,但很快就停止了,典型的食不甘味。夜里起坐徘徊,长吁短叹。于是形貌猝变成为一种必然。 渔丈人那一段很舒服。渔歌的悠扬与伍子胥的慌不择路相映成趣。当他连滚带爬跳上船,一句“我当时哪有心思听您唱歌呀”,语气松弛下来。不禁觉得这个伍子胥也有寻常人的弱点,而这正是这一版能抓住人心的地方。 吴市吹箫成了目击刺杀。朋友曾笑言,这个伍子胥有丐帮帮主的派头。几个小动作都设计得很巧妙:不动声色地把箫就地滚去,引起王僚的戒备,阻止了被离的暗箭伤人;而当庆忌杀气腾腾持剑走来,又急忙捧起讨饭的破碗笑得一脸无害。只是后面突然跳出个救命星专诸,画风不太对头,咳~李建义演技是好的,可这个专诸从造型到声音都让我严肃不起来。 定计刺僚安排在一个雨夜。伍子胥困居专诸家,因王僚的出尔反尔而黯然神伤。公子光与被离前去拜访,承认了从中作梗,提出“我若为王必为先生伐楚”的交换条件。伍子胥不愿介入吴国的王位之争,有送客之意,怎奈计无可出。于是他走到门前,在电闪雷鸣中说了两句话: 【伍子胥:我可以答应公子刺杀王僚。但是公子也得答应我一件事啊。 公子光:请讲。 伍子胥:如果我在行刺王僚的时候死在了吴国,你还能帮我打回楚国吗? 公子光:绝不食言。】 这样的对话设计令我震惊,之前从没想过伍子胥还打算自己上。公子光挟恩,伍子胥却为复仇殒身不恤。吴刚的语气拿捏得非常好,缓慢而郑重,有不甘、无奈,也有淡淡的悲怆。他应当是愤怒的,为吴国贵族的欲壑难填(这一点在后来的《三约伐楚》中愈发明显),但是很好地克制住了。相形之下,公子光脱口而出的“绝不食言”显得极其功利、虚伪。连冷眼旁观的专诸母子都看出“这两人心怀叵测,伍先生复仇心切,答应了他们。如若刺杀不成,反而死在吴国,那可就冤了”。 仗义每多屠狗辈。母子俩商议的结果是,让专诸代伍子胥去刺杀,“留下他,回楚国报仇”。是什么让奉母至孝的专诸毅然做出赴死的许诺?仅仅是激于伍子胥的不幸遭遇,拔刀相助;或者有感于伍子胥(历史上还有公子光,电视剧中不明显)的礼贤下士,有所报德吗? 我们来看一下伍子胥为什么要选择吴国。春秋后期,能与楚国抗衡的大国,以晋为首,但此时的晋国政出多门,自顾不暇。吴楚同处江汉之地,势不两立,能因为边界上的一点小摩擦打得血流成河。而且,相对于周边国家,吴国的朝堂上还有空间,足以让远来的外国人立住脚并施展才华。伍子胥正是基于这些要素,才“说吴王僚以伐楚之利”的。公子光的刻毒之处就在于,他明着告诉王僚,“胥之父兄为僇於楚,欲自报其仇耳。未见其利”,也是暗示伍子胥,除非你助我登上王位,否则,所有人都会认为你只是为一己之私,永远也别想灭了楚国。专诸母子当然也是明白的,伐楚对吴国有好处。可惜世人往往喜欢把伍子胥的行为定位为“鞭尸楚墓生前孝”,而非一个优秀政治家、军事家的明断。拿历史当戏剧看,实际上是有些狭隘化了。 说到王僚,我并不认为他是僭主。既然寿梦的理想继承人是季札,改立长子诸樊后,兄弟间又有“欲传以次,必致国於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的默契,那么僚与光的继承权应当是平等的。公子光自以为乃父先立,所以他作为吴国长公子有优先权,这是依照周礼“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提出的收买人心的借口,在当时的吴国并不适用(而且这部剧中的王僚坦率大气,比阖闾可爱多了)。 好了,回到电视剧来。《东周列国志》小说用这样一首诗交代了刺客团伙的筹备:“刚直人推伍子胥,也因献媚进专诸。欲知弑械从何起?三月湖边学炙鱼。”在此期间,吴楚边境又发生了战事,公子光受命出征,虽然取胜,但伍子胥的夙愿仍没了结。苦闷中的他独自去山水间吹箫,镜头由远及近摇过来,简直有了《笑傲江湖》的意境。 专诸的鱼越做越好吃,一心覆楚的伍子胥度日如年,在公子光面前毫不掩饰其不满: 【伍子胥:现在专诸已成烹鱼圣手,公子在王僚面前越发得到信任。若再不帮我打回楚国,楚王就要老死了。 公子光:这…… 伍子胥:怎么?还是时机未到吗? 公子光:嗯!啊!不是这个意思。你看呐,那天上的飞鸟,你为什么捉不到它呢?就因为它有羽翼。这吴王僚就是这样,羽翼甚丰。 被离:对,庆忌、掩余、烛庸都是他的羽翼。 公子光:对啊,那庆忌朝夕相随,掩余、烛庸又手握兵权,一呼百应。要除掉王僚,必先除掉这三个人。如若不然,就是刺杀王僚成功,我也很难安然在位。你说是不是? 门客:公子,伍先生,好消息。 伍子胥:什么? 门客:楚王病死了。 伍子胥:什么? 公子光:楚王死了。他真的死了吗? 门客:是。 公子光:他死了。他死了。来,拿酒来。快!快拿酒来。祝贺伍先生! 伍子胥:滚!父亲,哥哥,我为什么在此耽误如此之久啊?为什么不能亲手血刃独夫,车裂其身呐?反倒让他死在我攻打楚国之前。为什么让他寿享祈年,反倒让我的一腔悲愤无法宣泄。天啊,天啊,天啊——不公啊!】 这里吴刚的表情变化与台词功底相当精湛,值得反复咀嚼。尤其到最后一句泣血向天时,诚贯神明,连老天都看不过去,应声雷雨交加。 伍子胥在父兄灵前跪了三天三夜。他一定是想起了兄长临别时的嘱咐:“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相从为愈。”这样的选择痛彻心扉。后世的司马迁一再质问:死与生孰难?伍子胥决意令楚国陪葬。刚戾忍卼的他为刺僚制订了周密的计划,这一段的演绎霸气外露: 【公子光:子胥,你怎么能三天三夜不吃不睡呢? 伍子胥:当年被困于江中,乞食于街上,何止三天三夜呢? 公子光:那光暂且告辞。这是…… 伍子胥:这是我为楚王、费无极准备下的。楚王死了,我只能拿他来鞭尸了。 公子光:怎么?那你还要坚持打回楚国去? 伍子胥:公子,助我伐楚的时机该到了吧。 公子光:先生是不是又有何计策了? 伍子胥:我伍子胥岂能白过这三天三夜? 公子光:那就请先生教诲。 伍子胥:现在楚王已死,新王还幼,楚国朝中无良臣,出战无良将,正是一个绝好的时机。回去告诉王僚,趁楚国葬礼之际,出兵伐楚,一战成为霸主。你自己可以从车上摔下,使一足受伤,这样王僚就不会派你出兵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推荐掩余、烛庸为大将,再推荐庆忌去联系郑、卫二国,从王僚身边除此三翼,你就可以行事了。 公子光:好。】 鱼腹藏剑那段完全是恐怖片的节奏,不说了。值得关注的是古人对生和义的态度: 【专诸:母亲,生死之际,儿不敢自作主张,儿的性命先属父母,后归伍公子。待禀过母亲之后,儿方敢从命。 专诸母:不必说了。 …… 专诸母:去吧。大丈夫一言九鼎,你可不要误了伍公子的事呀。 专诸:母亲,再让儿做点孝敬您的事吧。】 老妇人以一死了却了儿子的挂牵,如专诸恸道:“母亲成全了你我。”公子光心急火燎地等着专诸来,口不择词:“这早不问晚不问,偏偏在这时候……专贤弟,老母应允了?”伍子胥重声道:“他老母死了。”借用一句名言:直接榨出了公子光华服下的“小”来。 2. 刺杀成功,阖闾即位。伍子胥满心欢喜地以为吴王可以为他践约灭楚了,结果阖闾又提出三个条件:一要一对举世无双的宝剑,二要先除庆忌,三要找到一位熟知兵法者。看得出伍子胥很不高兴,而且他表现出来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后人评价伍子胥时,每每嗟叹其性情太刚,喜怒形于颜色,不会和光同尘。剧中的子胥与阖闾之间是有嫌隙的,但这个分寸刚刚好,还不至于影响他们的合作。 阖闾与伍子胥同坐一车去视察,后者坐在前者的右手边。这个细节很漂亮。我们知道先秦时除楚国外日常乘车(非作战)时是以左为尊。后来有一次夫差与伍子胥同乘,虽然末代吴王对这个老臣极不耐烦,但还是让他坐在了左手边。 正当君臣二人忿忿地数落楚平王时,伯嚭也逃到吴国来了,一出场就惊了阖闾的驾。阖闾大怒欲斩了他,伍子胥力阻,手脚非常敏捷地跳下车(这时你会觉得年轻真好),道出了伯嚭的身份。后者说自己现在也是有国难投无家可归了,求伍子胥向吴王引荐。结果呢,没几分钟就露出了本性中的谄媚和残忍。伯嚭之于伍子胥甚至吴国,绝对是农夫与蛇的故事。 铸剑和要离两段跳过。伍子胥乘车出城去寻找阖闾要的军师,在看到孙武的草庐时,露出了笑容。好清亮的目光,让人看着也快活起来。当年吴刚不满四十,伍子胥在吴越那群人里颜值最高,笑起来的样子特别潇洒。 孙武的加盟使出兵伐楚步入正轨。左传记载:“伍员为吴行人以谋楚。楚之杀郤宛也,伯氏之族出。伯州犁之孙嚭为吴大宰以谋楚。楚自昭王即位,无岁不有吴师。”只是在大多数时候,同为戎首的伯嚭被忽略了,带路党的黑锅让伍子胥一个人背了。 《春秋篇》还是有一些老戏里的脸谱化问题,反面人物如囊瓦等过于肤浅。有这样的对手,其实是削弱了主人公的实力。两军在汉水对峙时,申包胥奇迹般地出现了,并设计烧毁了吴军的粮草。好在孙武料敌于先,知道对方主帅贪功,必然不会按申包胥的约定行事。果然,囊瓦打乱楚军既定方略,抢先偷袭吴营,结果楚军惨败,囊瓦只身逃跑,吴军突破汉水。 一身甲胄的伍子胥高声道:“抢夺楚国船只,杀向南岸,直奔郢都!”挥舞着金鞭虐杀楚国士卒。孙武大惊,“子胥,住手,你要干什么呀?”伍子胥狠狠道:“灭楚!”一边手上不停,“我要灭了这个国家!我要灭了这个国家……”渐至声泪俱下。 历来争议最大的就是伍子胥入郢后的行为。儒家试图为他的“笞墓”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发点,诗人们强调着“可怜祖国好儿女,半作伍家偿命身”。剧中也一样,严于治兵的孙武对阖闾、伍子胥的纵兵为祸愤怒之极,满世界喊着:“伍子胥,你给我出来!”阖闾在宫中胡天胡地,对目睹伯嬴之死的孙武没好气地说:“他要鞭尸,找平王的坟去了!” 这是吴刚版伍子胥最具爆发力的一幕。夜色沉沉,火把林立,伍子胥指挥人到处乱挖,几处都是空棺。他暴怒地鞭打筑墓工匠,“说,还要挖多少?说!”最后是费无极的家臣长笑着挺身而出,“你要是把我们都杀了,你就永远找不到先王的坟了。” 很悲凉不是吗?伍子胥恨不能将平王食肉寝皮,楚国臣民却只认这个死人是他们的先王。孙武也罢,阖闾也罢,甚至申包胥,对伍子胥的痛苦都是不能感同身受的。大明才子徐渭说得好:“举族何辜同刈草,后人却苦论鞭尸。退耕始觉投吴早,雪恨终嫌入郢迟。”费无极虽是个奸佞小人,这位家臣倒真是个义士,面对形同鬼蜮的伍子胥,还敢于为平王坚持。他喊一声,伍子胥便退一步: “伍大夫!你也是楚国人哪!我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这样不依不饶啊?我求求你了大人——” 我们来回顾一下伍子胥的父兄是怎么死的。五马分尸拍得这么直观也算空前绝后。 能够释怀的仇恨都不大,不能释怀的仇恨无论原因如何都比天大。因此伍子胥只是用金鞭抵着对方的心口,冷冷逼问:“说,昏君的墓在哪儿?”仔细听可以发现,这句话几次重复时语气是不一样的。当那位家臣迫于无奈终于说出了平王的下落,伍子胥二话不说掉头喝道:“挖!”待看见仇人的尸首时,他完全疯狂了,用什么语言都无法形容这酝酿了十七年的报复了。 春秋三传没有鞭尸的记录,《榖梁传》只说“挞平王之坟”。稍后的《吕氏春秋》、《淮南子》亦作鞭坟说。《史记》在不同篇章中写了伍子胥的掘墓鞭尸,而且高度评价其“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而到了东汉的《吴越春秋》,更增加了“左足践腹,右手扶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的细节。人们就是用这样的反复渲染,来肯定伍子胥诉求的合理性并抱以同情,甚至欣赏。 然而《春秋篇》的态度不是这样。编导将伍子胥置于极为严酷的道德审判下: 【楚人:他从昨天夜里开始抽,一口气都没停,一直抽到现在,你看,已经把尸体抽烂了。 孙武:子胥!住手呀。 伍子胥:你—— 孙武:子胥,太过分了。 伍子胥:你给我走开! 孙武:伍子胥,你抬头看看,山下围着的都是你楚国的同胞父母,难道你还忍心吗? 伍子胥:你们都跪在那儿干什么?走开,走开—— 申包胥:伍子胥!你身为楚臣之后,你有家无国,你只孝不忠,你量小气短,你枉为丈夫! 伍子胥:住口! 申包胥:伍子胥,难道你真要把楚国毁了不成吗? 伍子胥:申包胥,我宰了你!】 此处伍子胥的语气很微妙,是强撑着怒意的哀伤——没有人理解他的日暮途远倒行逆施。围观者都认为伍子胥把郢都折腾成这样是不对的,伍子胥自己也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好的(否则在看到一群人跪在山下时,他的声音不会明则发狠实则发虚)。他回到了不曾与父同死的土地上,却又以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自我放逐。孙武力劝无效,申包胥戟指痛骂也无效。眼看要激起民愤,渔丈人如神兵天降,唤起了伍子胥的初心。当年伍子胥欲报恩,渔丈人一概拒绝,只说日后以“芦中人”相认。这位“怨毒之於人甚矣”的复仇者终于罢手,跪在山岩上失声号啕。 楚国王宫里摆上了伍奢伍尚的牌位,镜头一转,身心俱疲的伍子胥躺在华丽的大床上,拥被而卧。孙武过来叹了口气,说现在能说服阖闾撤兵的只有你一个人了。伍子胥瞑目不答,但他知道他在听。然后伍子胥孤身一人去了监狱,脊背伛偻,似乎一场剧烈的宣泄后老了许多。 【狱卒:迎接大人。 伍子胥:你是楚国人吗? 狱卒:是。 伍子胥:想家吗? 狱卒:想。 伍子胥:那就回去吧。 狱卒:去哪儿?我家已经没人了。眼下能吃上口饭的也就是这儿了。 伍子胥:把你这衣服脱下来。 狱卒:您说什么? 伍子胥:把你的衣服脱下来。 狱卒:哎。】 简单的对话,没有太多的动作和表情,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狱卒说出了伍子胥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大仇得报后对故土的眷恋。这是诗经里的“行迈靡靡,中心如噎”,是荀悦在《汉纪》中点破的“以六合之大、匹夫之微,而一身无所容焉”。伍子胥接过狱卒的衣服,走入监狱深处,探手弄开了申包胥牢房的锁,不声不响地把衣服扔给了他。这又是一个前后呼应的细节。当初伍子胥逃难时,正是申包胥脱下外衣送给风尘仆仆的朋友,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大约是无颜以对,伍子胥默默地走开了。申包胥闭着眼睛靠着墙叹道:“没想到当年我助你逃出楚国,今天却是你助我逃出牢笼。你我知交多年,你还记得当年我跟你说的那句话吗?作为国人,我要告诫你,你能灭楚,我必能兴楚。”伍子胥反身折回,轻轻摘下申包胥头上的一根稻草,“走吧,啊。当年我逃亡的时候,你救了我,不也是这么说的吗?”留下一个苍凉的背影。狱卒看出端倪:“相国大人,是想救他一命吗?”伍子胥默认了,狱卒激动地下拜:“谢谢大人!”看到这里我都一感动。可是申包胥立刻厉声补上一句:“伍子胥!倘若不是囊瓦贪功,柏举一战,你就会成为楚国的囚徒。伍子胥,你听见了吗?我要你记住,你记住,楚国是不会亡的!” 伍子胥的背影彻底僵硬,申包胥的指责他照单全收。什么都不用说了。接下来的哭秦庭是另一个人的舞台。秦师应援,阖闾愕怒。伍子胥坦然承认了私释申包胥,并劝阖闾见好就收。这已经与传统叙事中穷追不舍的形象完全不同了。 3. 吴国部队占领郢都近十个月。期间,国内发生夫概自立的内乱,越国也乘虚进攻。阖闾回国平叛,但一直对越国的背后捅刀子耿耿于怀。九年后越王允常死,阖闾不顾伍子胥劝告(这是东周列国志小说的描写,史载不详),乘丧兴师。据《史记》记载:“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於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我等着看电视剧怎么表现这以血射天的一幕,结果居然是勾践带着人假自刎。唉,你能想象那种吃包子时一口咬下去发现是个实心馒头的感觉吗?不过这样处理倒是挺科学的:先分散吴军注意力,两翼夹击攻其不备,再正面冲杀。总之,阖闾被砍,奄奄一息了,托孤于伍子胥: 【阖闾:太子夫差…… 伍子胥:大王,太子来了。 夫差:父王! 阖闾:夫差。 夫差:父王…… 阖闾:坏寡人霸业者,勾践父子。让寡人抱恨终身者,勾践父子。我啖其皮,食其肉,也难解心头之恨呐。伍上卿,寡人死后,你还能助我吗?(伍子胥默默地点头)助我的儿子吗? 伍子胥:大王。 阖闾:那好,你教他说,夫差,你忘了勾践杀父之仇了吗?你教他! 伍子胥:夫差,你忘了勾践的杀父之仇了吗? 夫差:夫差不敢须臾忘记。父王!父王……】 这一承诺注定了伍子胥的悲剧。《越绝书》以问答的形式解释了他的行为:“子胥与吴何亲乎?”曰:“子胥以困干阖庐,阖庐勇之甚,将为复仇,名誉甚着。诗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夫差下愚不移,终不可奈何。言不用,策不从,昭然知吴将亡也。受阖庐厚恩,不忍去而自存,欲着其谏之功也。故先吴败而杀也。死人且不负,而况面在乎?” 阖闾死后的人物智商普遍下降。这个夫差是我看过的影视剧中最浑蛋的一个夫差,轻佻毫无君仪。不知《春秋篇》是否故意追求这样的效果,鲍大志的表情和语气极为浮夸。按最保守的算法,末代吴王还做了三年的明君呢,这个夫差是一天明君都没做过,在备战期就说出“你怎么胆敢直呼寡人的名姓”“等我杀了勾践之后,马上就宰了你”的话。伍子胥自然表示只要你杀了勾践,随你的便。我很不喜欢此处的处理,这使得后续情节变成了伍子胥之死的应证,失去了历史上直到最后一刻还有悬念的戏剧斗争。他竟然还当着夫差的面杀掉了为伯嚭传讯的宫女,“今后,有谁敢扰乱大王为父报仇之志者,皆如是。”《春秋篇》第一集就有类似桥段,导致君王日后心理扭曲。虽然这种事确实是伍子胥做得出来的。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胡国安的解释是:“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至于烦渎,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是以求荣而反辱,求亲而反疏也。”那么伍子胥一次次以先王遗命告诫,而夫差极为厌恶,就有自取其辱之嫌。这还不算,伯嚭像个跳梁小丑似的不断挑拨。其实夫差、伯嚭都有塑造立体化、内心丰富化的空间,但剧中的人物形象很扁平。无论如何,伍子胥三年的训导还是有作用的: 【伍子胥:恭喜大王。 夫差:寡人整日整夜地守着这孤灯,和你这糟老头子,能有什么喜? 伍子胥:大王,勾践利令智昏搜集丁男,一心要伐我吴国,致使国力孱弱,田野荒芜。依臣看,为先君复仇的日子到了。 夫差:好,我总算熬出头来了。勾践,这回我要你交出脑袋来。 伍子胥:哼。大王曾经说过,杀了勾践,马上就要杀我。看来勾践死了,臣的头颅也就不在了。 夫差:你灭了越国,就是吴国的大功臣,寡人怎么舍得杀你呀? 伍子胥:先君为子胥报仇雪恨,发兵攻楚,我为吴国掉脑袋,值了。】 吴刚念到最后一句台词时,眼神依然清亮。可惜这样的眼神很快就看不到了。 夫椒之战,吴军连连克胜,将越军五千人困于会稽山上。勾践欲以死谢社稷,文种范蠡凶神恶煞地说你除了投降没别的路可走(感觉这里的语气不太对头啊,纵然文、范是楚人不是越人,对越的感情没那么深,也不该这样对君王讲话)。勾践纠结了很久终于认命。山下吴军大营却是另一番情形: 【夫差:这也算酒? 士兵:大王,勾践派人从会稽山上为大王献上了一盆活鱼。 夫差:活鱼?看来山上并不缺水。没有饥渴之灾嘛。 伯嚭:怪呀。 伍子胥:哼。 伯嚭:你嘲笑我。 伍子胥:我在嘲笑勾践,穷途末路,只能想出这种戏弄小儿的伎俩。 夫差:什么? 伯嚭:你敢辱没大王? 伍子胥:胡扯。大王,臣已想出攻克会稽山的计策。 夫差:快讲。 伍子胥:明晚,大王派八千士卒埋伏半山等候,待臣独自上山劝勾践以五千生灵为本,早早拿出头颅来。如若不听,我军士卒同时点燃松明火把,摇旗呐喊,以是助威,逼其就范。】 在这个时候,夫差还嫌酒不好,之后发生的军帐逸乐也顺理成章了。伍子胥胸有成竹,当说到“勾践穷途末路”时,吹灭了手里一根火柴。这个传神的小动作我特别喜欢,不废吹灰之力与后来的竹篮打水形成了强烈反差。 伍子胥带人上山部署,文种膝行下山秘密游说伯嚭。伯嚭心怀私念,与文种达成密约,将夫差引入了贮藏越女的军帐,嬉笑间就决定了军国大事。吴将赶去报知伍子胥,闪烁其词。后者怒不可遏地冲回大寨,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伍子胥:大王…… 夫差:出去吧,出去吧。 伍子胥:大王,预计八千兵马为什么不埋伏在半山腰? 夫差:哦。哈哈。用不着了。出去吧。 伍子胥:军机大事,岂能儿戏? 夫差:你怎么这么啰嗦?越国已经派人投降了。 伍子胥:难道你不杀勾践了?夫差,你忘记勾践的杀父之仇了吗?夫差,你忘记勾践的杀父之仇了吗! 夫差:夫差不敢须臾忘记。 伍子胥:大王。 夫差:出去。你让寡人穿好衣服行不行? 越女:大王,他是谁呀?是你的伯父还是你的爷爷? 夫差:呃? 越女:那还用问吗?若不是大王的爷爷,他怎么敢直呼大王的名讳呢?嘻嘻…… 夫差:都给我滚出去! 越女:奴婢们其实早就商量好了,越国要是亡国灭种,我们就都殉国自尽。 夫差:什么? 越女:除非越国不亡,否则奴婢们只有殉国。】 众女挑拨离间,气得伍子胥闯入军帐怒目而视。我一直觉得伍子胥穿甲胄的造型特别好看,尤其是伯嚭站他边上时。 【伍子胥:敢惑乱大王者,杀! 伯嚭:敢惊扰大王者,斩! 伍子胥:伯嚭,你胆大包天,竟敢把越国的女人引进军帐,扰乱大王视听不说,你这是侮辱大王。 伯嚭:伍子胥,你无视君上,视大王为小儿,直呼名讳,耳提面命,礼法不容。 伍子胥:大王,社稷兴衰,绝不能落在这种小人手里呀! 夫差:够了。今后有敢于直呼寡人名讳者,杀无赦。 伯嚭:是! 夫差:拿去!寡人已准勾践乞降。诏令勾践,不日随寡人立即返回阖闾城。 伍子胥:大王。 夫差:传寡人之令,勾践立即下山为仆,服侍寡人左右,并倾越国之所有,进献寡人。 伍子胥:大王! 夫差:所有越女返回吴国,日夜伺候。 越女:谢大王! 伍子胥:勾践,狡诈多端哪!先王被害的时候,就是他让二百名罪犯在阵前佯装自杀,扰乱军心,才使我们功败垂成。大王要是今天留下勾践,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的功夫,就能把吴国……灭了。大王,你信不信呐? 夫差:寡人是堂堂的一国之君,已经说出的话,你说还能改口吗?哼。】 这里的每一句台词都值得细赏,抑扬顿挫,各尽其妙。伍子胥跪在地下老泪纵横,苦苦相谏,说到“就能把吴国……灭了”时,那种大恸,就是铁石心肠也该被他熔化了。但夫差是没心没肝的。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也为了故意和伍子胥叫板,夫差轻率答应了勾践的乞和,从此将吴国送上了不归路。 4. 国门一出成今日,泉路相思到此山。无论有多么不想和不忍,最后一集就是伍子胥的失势。好甘恶苦,人主所欲。王充在《论衡》里指出:“伍员、帛喜,俱事夫差,帛喜尊重,伍员诛死,此异操而同主也。” 夫差在宫中欣赏歌舞,传报“伍相国到”,越女们顿时装着害怕不敢跳,继续挑拨君臣间的关系。夫差说你们跳就是了,叫伍子胥有话快讲。伍子胥走上殿,看着一片歌舞升平,很为难地说:“大王,能否……”夫差立刻烦躁地起身,“寡人给你一只耳朵行了吧!”伍子胥只得继续念紧箍咒。这下夫差不买账了:“先王败于勾践之耻已经血洗,寡人的杀父之仇已报。你还敢盗用先王之命来藐视寡人?”吩咐伍子胥回家去,无命不得入宫觐见。伍子胥神情忧郁。 我想到了另一位“仲父”的故事,三国时的张昭。很巧,也是吴国元老: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於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权以公孙渊称籓,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自明於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权与相反覆,昭意弥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於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於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於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晏。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长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袭爵。】 尽管孙权与张昭生前有那么多的抵牾,但是张昭是善终的。如果《春秋篇》里的夫差能做到孙权的百分之一,我也知足了。事实上全是做梦。伍子胥眼见吴国的衰亡,力不从心。年轻气盛的伍封提出了刺杀勾践,伍子胥连忙捂住儿子的嘴。这一处亲情表现很动人。 越女通风报信,伍封刺杀未遂反暴露身份。次日夫差出猎,勾践牵马坠镫。快要入城时,伍子胥当路拦驾,颤颤巍巍地迎上去。他的确老了。 【伍子胥:大王,臣等候多时了。 夫差:伍相国,寡人今日箭无虚发呀。看看,打了这么多的猎物。 伍子胥:恭喜大王。 夫差:怎么?又有什么事情呀? 伍子胥:臣斗胆打扰大王,有急事密报。 夫差:别耽误工夫,寡人还要回宫品尝美味呢。 伍子胥:大王。 夫差:好了,上车说吧。】 看剧时,第一处想哭是伍子胥说“如果我在行刺王僚的时候死在了吴国,你还能帮我打回楚国吗”,第二处想哭就是这里。明明占理,却不得不为谏言的采纳,暂且低头。伍封失手,伍子胥自然是知道的,有苦说不出,他这时还冒着擅自行动被夫差获悉的风险。每当他带着点嗔怪又带着点恳求地喊“大王”时,那个感觉特别好,五味杂陈。 【伍子胥:大王是打猎的高手,臣孤陋寡闻。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大王。 夫差:哦。难得听到你向寡人求教呀。说吧。 伍子胥:听说,老虎在扑食之时,总要把身子往回缩,臣孤陋寡闻,大王以为如何呀? 夫差:此话不假。今日,寡人打得这只小虎崽,它一见到寡人的时候,身子先往后缩,又猛的向寡人扑来。哈哈。幸亏寡人一箭射中,才没有被他伤着。 伍子胥:可惜,勾践不是大王射中的虎崽。 夫差:虎崽?现在勾践连条狗都不如。 伍子胥:不。勾践是隐忍待机,随时可以扑向大王。】 我还以为伍子胥欲言又止是见勾践在场不便说,没想到他根本不知道牵马的是勾践。伍相失察啊。夫差丝毫没把伍子胥的忠告放在心上,像耍一条狗一样地戏弄勾践。勾践很配合地奔跑,掉头那个笑容诡异得不似常人。 如果伍子胥想取得夫差的好感,闭嘴就是了。但是有些人偏偏不愿明哲保身。而这时范蠡已经把刺杀之事捅给了伯嚭,后者不仅在阖闾墓地周围加了兵,还派人在伍子胥的相府盯着。勾践君臣正在说话,伍子胥突然出现,吓得勾践一口吹灭了灯。 【勾践:看来伯嚭这个小人贪图的并不是眼前这点小利。日后,必会有更大的图谋。倘若寡人有一天得以复仇,夫差做了阶下囚的时候,可别忘了先杀掉这个小人,决不能让他多活一天。 伍子胥:说的好。 范蠡:谁? 伍子胥:伍子胥。 范蠡:伍大人意欲何为? 伍子胥:范大夫不要惊慌。我是特来打个招呼。 范蠡:打什么招呼? 伍子胥:勾践,不管你怎么装,我伍子胥定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了你。今夜特来当面告之,以厉吾志。 范蠡:大王,伍大人心胸坦荡,高瞻远瞩,范蠡佩服。我也当面相告,相国前途凶多吉少,望好自为之。 伍子胥:范大夫提醒得好啊。有你这样的对手,也不辱子胥了。我就奉陪到底了。告辞。 勾践:偌大一个吴国,竟没有一个人能听伍子胥的提醒,真是难为他了。 范蠡:幸亏没人听他的。大王,伍子胥既敢当面下战书,必是要拼个你死我活。既然伯嚭好物,夫差好色,我有一计,可助大王虎口脱险,返国以图大计。】 这一幕阴森恐怖。伍子胥杀身无计可存吴,被害者勾践倒是心有戚戚。《吕氏春秋》这句话或许可以解释勾践的心态:“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异。异,故其功名祸福亦异。异,故子胥见说于阖闾而恶乎夫差,比干生而恶于商、死而见说乎周。” 夫差染病,范蠡私自回越国去搜罗美女。勾践又去讨好伯嚭,争得了入宫服侍夫差的机会。为博取夫差的彻底信任,勾践不惜为之品尝泄便。夫差几乎要动摇了,伍子胥及时赶到,指出范蠡出逃的事实。伯嚭与之争执,夫差质问勾践。眼看伍子胥就要翻盘,范蠡带着西施回宫谒见。夫差一见惊为天人。伯嚭不怀好意地说:“伍相国,怎么,连你也看呆了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伍子胥对美人当然也是有鉴赏力的,这在先前孙武教演女兵时已经体现过一次了。且看他收回了蒙眬的目光,脚下踉跄,剜了伯嚭一眼,恨道:“伯嚭,你又得逞了。”径自离开大殿。夫差对此心满意足,当场嘉奖了勾践。勾践像狗一样快速爬过去(范蠡一脸嘈多无口的表情),额头贴地,听着夫差放他回国的训诫。 宋人王禹偁过苏州灵岩山遗址时这样写道:“廊坏空留响屧名,为因西子遶廊行。可怜伍相终朝谏,谁记当时曳履声。” 没错了,就是可怜。伍子胥又一次直呼夫差名讳时,连守宫卫士都听不下去,跪求道:“相国!不要再自寻死地了!”他这样一个人,生得伟烈死得壮烈,本不该令人产生“可怜”的情绪的。但是《春秋篇》把一个可以很强悍的伍子胥弱化了,这种失力感美得令人心碎。于是伍封再度刺杀勾践,意料之中地,被伏兵捕获了。千钧一发之际伍子胥冲过来护住儿子,质问王孙骆凭什么捉人。他在用自己最后一点余威与那些见风使舵的小人相拼。 【众人:抓刺客—— 王孙骆:果然不出太宰所料呀,伍公子,你来得太晚了,昨日黄昏,勾践就已经登船上路了。 伍封:奸贼小人,你们要陷吴国于灭顶之灾吗? 王孙骆:你父子二人抗旨不遵,欺君罔上,罪责难逃,带走。 伍子胥:谁敢?王孙骆大人,为何捉拿犬子? 王孙骆:相国大人,伍公子执兵器深夜到此要杀害勾践,我…… 伍子胥:哼。勾践不在此地,怎敢断定他来杀勾践?大王还没有把老臣罢官,你王孙骆未免欺人太甚了吧? 王孙骆:小臣不敢。 伍子胥:走! 王孙骆:告辞。 伍封:父亲,我们还是远走他乡吧。 伍子胥:你走,赶快逃走,越远越好。 伍封(跪):父亲! 伍子胥:走!】 “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伍子胥命令儿子离开,自己留下殉国。空旷的墓地回荡着伍子胥惨痛的哭声:“大王,子胥来了。你惨淡经营的王霸之业,就要付之东流了。高山倾倒,子胥无力回天了。我准备和吴国的江山社稷一同去了。大王……”用力拍打着坟上的泥土。镜头一转,越国山水间勾践春风得意,而伍子胥的悲泣不绝于耳。这个蒙太奇的效果简直绝了。 后面的事情就交代得很快了。勾践卧薪尝胆徐图报复,夫差穷兵黩武穷奢极欲。阿谀奉承的伯嚭荣升相国。伍子胥信而见疑,提出辞官。这时《春秋篇》作了一个很大胆的改编,把逃往齐国的伍封抓了回来,下狱百般拷打,问成通敌之罪,拼着一口气被人拖上殿,就死在父亲面前了。伍子胥三呼“封儿”,那种肝肠寸断的感觉,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夫差听说伍子胥纵子行凶,暗通敌国,勃然大怒,直接把属镂宝剑摔给了他。 很惨,但的确是有外托诸侯阴怀异志之嫌。一旦寄子于齐的事实公开化,吴王没法佯装不知。像伍子胥这样的危险分子,具有叛国的能力,如果不处置他,夜长梦多后患无穷。即便是历史上的夫差,在伯嚭的诬告既成事实之前,也没有对伍子胥起杀心。“他是吴王,是吴国数百万子民的王,他的一举一动攸关着的不是他的性命,也不是伍子胥的,而是所有奉他为王、信赖他的人的性命。”(《承欢》) 两百多年后,同样被谗的乐毅在《报遗燕惠王书》中这样写道:“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早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我只是没想到,《春秋篇》的编导对伍子胥这么狠,不仅剥夺了他的最后一缕希望,而且把那段人人都喜欢的毒誓也给改得温和了。我是多么期待他厉声把预言摔到夫差脸上啊:“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结果只是这样的凄怆: 【伍子胥(唏嘘):勾践尚在,老夫不能死啊。大王既然赐我宝剑,伍子胥有一请求。 夫差:讲! 伍子胥:待老臣死后,将老臣的双目挖出,挂在城门上。 夫差:什么? 伍子胥:我要亲眼看着勾践带兵杀进阖闾城。 夫差(一把抓住伍子胥,狠狠推开他):胡说!杀了他! 伍子胥:慢!(拣起剑)封儿......(跪倒)苍天哪,你为什么赐给越国一个奋发图强、忍辱负重的勾践,为什么赐给吴国一个刚愎自用、柔肠好色的夫差呢?】 越灭吴的过程仅用一句旁白就带过去了。朋友一语天机:因为伍子胥的戏已经没了。走投无路的夫差终于有了点君王的自觉,请求勾践赐他蒙面而死。勾践以剑挑起白绫,夫差取来扎住了自己的眼睛,摸索着握住剑锋,用力捅向自己。伯嚭跪在一边心惊肉跳。夫差倒下,勾践板着脸走下车拔出尸体上的剑。伯嚭笑得有些讨好,却只换来了勾践的一剑穿心:“人世间决不能留有你这样的小人。我得替伍子胥出口气。” 写到这里,剧评已经结束了。可是伍子胥的故事仍在口耳相传。人们一厢情愿地把钱塘潮、广陵潮看作他的精魂,只因这个命运的叛逆者却死于他的忠诚。他是楚人,为吴国的崛起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肝胆相照赢得了对手的尊敬。明知“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在“危疑之际,能自慷慨不顾万死,毕谏于所事,此其志与夫自恕以偷一时之利者异也”。清人赵翼曾总结过历朝历代对伍子胥的祭祀:“……狄仁杰使江南,毁淫祠千七百所,惟夏禹、吴泰伯、季札、伍员四祠不废。今按六朝以前所祀之神俱已湮没,而子胥庙,唐以后尚多崇祀,岂以梁公所未毁,遂得留耶?抑神之灵尚不泯耶?”类似的话王安石也说过:“吴亡千有余年。事之兴坏废革者不可胜数,独子胥之祠不徙不绝,何其盛也!岂独神之事吴之所兴,盖亦子胥之节有以动后世,而爱尤在于吴也。” 还是要说,《春秋篇》是一部好戏。只要更多人能接触并爱上这一版伍子胥,也不枉我写此文了。 2014年10月

 3 ) 「褒姒」

褒响之子手执火把,拉着马车行走在一片朦胧的白雾中。那车上坐的是褒姒,无父无母,连名字都是假的。

他忽然脚下一滑,摔了一跤。帷幔后的褒姒欲下车扶他。他连忙推辞,说是不敢劳累这位未来的贵人,继而憨厚的笑说:唉,要是真能用你救出我父亲,那我可就没白在这一路上吃这么多苦了。说罢扑了扑身上的土。 褒姒看着这位略显狼狈的贵公子笑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二人无言,继续前行。 许多年后,褒姒因为不会笑引得议论纷纷。大王立了她做王后,立了她的儿子做太子,把天下的珍宝全送给她,可她还是不会笑。她懵懂无知,没有情感,好像真的不是尘世间的人…… 可是跟随着她的宫人说,曾见过王后笑过一次,那是在回宫的路上,王后望着马车前方的火把,微微发笑。

褒响之子
褒姒

 4 ) 霸主梦 真情泪 ——春秋八霸的人品争议(历史解读)

文/小关平

目录: 第一章:开篇 第二章:齐桓公 第三章:晋文公 第四章:秦穆公 第五章:楚庄王 第六章:宋襄公、吴阖闾、吴夫差、越勾践 第七章:管仲、孙武、范蠡 第八章:结语

————

△开篇

今天来说说春秋时期的几位霸主。

我对政治人物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三点:

一是看此人是否取得成功,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此为他们的自我价值

二是看此人是否任用贤臣,造福百姓,有利于社会发展,此为他们的社会价值。

三是看此人是否至情至性,一生中有无可歌可泣的故事,此为他们的生命价值。

前两条早有历史定论,自然不用多说,何况这并非让我钟情于古人的首要选择,一个人建立伟大功业固然令人向往,但若能展现自己的特色和人性光辉则更加难能可贵。

本文主要从人性的角度来聊聊春秋时期公认的四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宋襄公有名无实,阖闾、夫差、勾践时代较晚、非处中原,入选春秋五霸的争议较大,故而本文重点讨论齐晋秦楚四位王公)

我不主张大言功绩,而是先说过错。功绩褒得太多,反而冲淡了人物本性。人类生而兼有动物性与人性,人的一生是在善与恶的不断碰撞中成长起来的,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做斗争,必定会暴露出所谓的人性黑暗面,犯下各种过错。

别说这些手握长戈、胸怀诡谋的政治家,就连孔孟老庄那样的贤人智者,人生中也有过错与遗憾。我们不应抓住古人身上的错误不放,蛋中挑刺地批评他们,而是应该看看过错之后他们会以什么情感和态度去面对。

————

△齐桓公

齐桓公小白就像天枰的两端,功过皆高,大致相抵。其功业巨大,让当时后世欲霸之君纷纷效仿,暂时搁下不提,这里只说过错。

表面来看,齐桓公胸襟广阔,不计前嫌,重用管仲。这管仲当年差点杀死自己,齐桓公是用性命在去换人才。感动吗?未必吧。要不是鲍叔牙,管仲早就死于非命,不舔鲁侯的刀锋,也毙在齐桓的剑下。

相比而言,管鲍之间的友情则弥足珍贵。鲍叔牙苦口婆心、誓死推荐并晓以大义之后,齐桓公才愿意放弃私怨。而鲍叔晓以的“大义”只不过说中了齐桓公心中的私欲——天下霸业而已。

他对管仲最初的感情并不纯洁,更多的考虑是其功用性,只是后来见到管仲对齐国的用处实在太大了,才渐渐倚重他的。在求贤的举措上,齐桓公不如秦穆公和楚庄王,更不如魏文侯和燕昭王了。

再看齐桓公的爱好。从他宠幸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小人就可见一斑,此三人带给齐桓公的无非就是男宠之色、口腹之欲与游娱之乐,他们为了讨好齐桓公,以自行阉割来服侍左右,烹饪爱子给国君吃,储君不做父丧不归,可齐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居然希望让这三个马屁高手来继承管仲辅佐朝政,糊涂到了极点。

秦穆公晚年也有崤山之过,但主要是战略之失,非关人品。而齐桓公为了宠幸他们,无视仲父遗言,不听鲍叔规劝,一意孤行,最终命丧三人之手,造成死后数十天蛆爬满身才被人发现的惨景,自作自受,与人无尤啦。

回想齐桓公初用管仲时所说“寡人好色,有碍霸乎?”,不由笑出声来,也只有管仲会纵容齐桓公的毛病。苏从、伍举、孙叔敖等楚国贤臣不是一直在纠正楚庄王的小怪癖吗?

而管仲个人能力太强,在整个中国史也无与伦比,他只需要齐桓公对他言听计从,而不太在意主君的德行与齐国未来的发展。

说的更透彻一点,管仲的主要志愿是实现自己的王佐之才,而并没做到诸葛孔明那样的鞠躬尽瘁。这点无法苛求古人,汉代之后儒家思想才深入人心,春秋时期主要看的还是才华。

所以,管仲一直没有为齐桓公清除小人,而鲍叔牙为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国君除去身边的杂佞。他与鲍叔牙确实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

△晋文公

(2018年按:近期看到新剧《重耳传》的宣传片,我在对调色、服装、场景深感不满的同时,为了罕见的春秋题材、强大的配角卡司,和喜爱的女主含韵,还是会关注一下的。)

晋文公的错也不少,但有两点与齐桓公不同。

齐桓公有意而为,晋文公无心之失;齐桓公屡谏不听,晋文公知错而悔。

最大的过错应该是一把无心大火烧死了功臣介子推。介子推是跟随重耳颠沛流离十九年的大臣之一,虽然地位不如赵衰、狐氏兄弟重要,但毕竟在关键时刻割了大腿嫩肉救了重耳一命。这与烹自己儿子的易牙不同,那纯粹是残忍的献媚,而介子之举意在救人于危难。

对于这位舍命相救的贤臣,重情义的重耳按理说是不可能忘却的,晋国的文臣武将们都按功领赏了,而向来低调的介子推索性一直低调下去,命运弄人般的被晋文公遗忘了!这才有了重耳幡然醒悟去绵山认错,导致介子被烧死的悲剧。如果说齐桓公的过错是自己一手造成的,那晋文公的过错就像是老天开的一场玩笑。

无独有偶,在对待曹国恩人僖负羁的事情上,重耳下令强调不得侵犯僖负羁一家,可偏偏部下却斗气烧了他的家,这也是老天给重耳披上了一件忘恩负义的外衣。

这两件事情上,重耳都是无心之失,怪则怪命运弄人,让人泣泪。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老国君的真心悔过,让人动容。

多年的流亡生涯让重耳动摇过、伤感过、沉沦过,但在那群誓死相随的贤臣帮助下,他一次次克服了生理与心理上的困苦,最终成就大业。

一个伟人的成功不会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晋文公吃过的苦也是这几位霸主中最多的,而他的内心也最贴近于普通人。

当狐偃灌醉重耳挟持他重登流亡复国之路时,重耳气得要杀狐偃时的模样,是最真实的人生写照。我们喜欢他,也是因为这是个有血有肉的真人。

————

△秦穆公

秦穆公的毛病比较少。他对百里奚属于主动求贤,态度要比齐桓公端正得多。一壮一老的君臣组合让人想起了周文王与姜太公,百里奚也是自比姜尚,声称老朽比太公辅佐文王时还要年轻十岁,真是可爱至极。

秦穆公有一点尤其胜出,那就是广泛的爱好。史料中有不少关于穆公爱马的记载,因为秦国始祖为周王室养马而崛起,所以秦人大多爱马。骑马既能增强体魄,又能陶冶情操,相比于齐桓的贪食好色,要健康得多。

而秦穆公之爱马也非变态式的痴狂,相比于马,他更重视人的感情,这点更加难得。比如他与伯乐、九方皋两位相马师聊天,让他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对擅吃自己良马的三百农民,不仅不杀,反而赏赐他们喝酒,安抚人心。

从这几个故事可以知道,秦穆公施行仁政,重视人才,心胸十分宽广,他虽没有管仲那样的天才辅佐,依然能成就霸业。

他一生中犯下最大的过错就是不听百里奚、蹇叔的劝阻,发兵偷袭郑国,结果被晋军拦击,大败于崤山。

败逃而回的三员大将回国领死,而穆公却将过错全揽在身,对三人不加罪罚。不仅如此,他还亲自率军来到战场,收检将士尸骨,好生埋葬,宰牛杀马,祭奠亡魂。

他痛斥自己不听良言,贸然发兵,以致士卒枉死,情到深处放声大哭,哀动三军,无不落泪,感人场面犹如后世的曹操哭典韦,可见穆公不仅知错能悔,而且重视士卒性命,富有人道精神,与战国时期用法残酷的秦王们相比,他要可敬得多。

秦穆公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机会进军中原,只能称霸于西戎,所以未受到中原文明的教化。他去世之后殉葬而死的有177人,其中不乏良臣,可见秦人原始落后的一面,我宁愿相信这是王室贵族的决定,不是穆公生前授意。

但这也成为秦穆公最为后人诟病之处,想来觉得荒谬可悲:生前宽容大度从不滥杀无辜,死后却让这么多人为其枉死。

————

△楚庄王

齐桓公得一管仲而一世无忧,秦穆公兢兢业业而半生操劳。他们不像晋文公与楚庄王那么充满传奇色彩。

如果说晋文公的传奇是一只雄狮,一生颠沛流离,终于称霸原野;

那么楚庄王就是一只鸾凤,前期潜居密林,最后浴火重生。

正如他给人们带来的那些成语:“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楚庄王是浪子回头的典范,从一个迷恋声色犬马的昏君骤变成励精图治、名震天下的霸主。相比之下,齐桓公应该感到惭愧。

庄王的王后樊姬十分美貌,他不是没有再变成昏君的资本,但樊姬不是普通的女人,楚庄王也不是普通的男人,正是在她的帮助下楚王才重获新生。

人的一生都会犯错:

齐桓公一生都在犯错,越到晚年越是明显,他不觉得自己需要改变;

晋文公在上天安排下也在不断犯错,但他每次犯错都会及时悔改;

秦穆公生前倒是没有什么过失,死后却铸下大错;

楚庄王最有个性,20岁之前把错全犯完了,以至于能够英明一世。

最让人感动的有两件事:

一是著名的绝缨会,宴会之上,大将蒋雄趁火烛熄灭调戏庄王爱姬,被爱姬摘了帽缨去告御状,而庄王命所有人都摘去帽缨后才点灯,变相宽恕那人的罪。可见楚庄王对人才的重视不在秦穆公之下。

秦穆公的马被人吃了,最多不过少了坐骑,没有伤及颜面;而爱姬被调戏是对楚王的大不敬,庄王却能够宽宏大量,不拘小节,王者风度跃然纸上。多年后蒋雄在战场上为救楚王而不顾性命,战后向楚王请当日之罪,更是让人唏嘘,足见人性之美。

二是相国孙叔敖死后,楚王思贤致病,滑稽优伶优孟扮作孙叔敖的形象去见楚王,竟让楚王信以为真,以为孙叔敖起死回生,竟执意要让他为相。这种对臣子的真情和对贤才的渴望,让楚王深深地印上了明君的记号。

————

△宋襄公、吴阖闾、吴夫差、越勾践

“春秋五霸”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这四个人都有一定的呼声。

贵族气度的宋襄公以仁义为名,妄图称霸,却功亏一篑,其实我还挺喜欢他的,此处略去不谈。

而阖闾灭楚,夫差灭越,勾践灭吴,都是实力超凡的霸主,虽然只霸一方,却也足以与当年的秦穆公相提并论了。但说起来,我却十分不喜欢此三人。

阖闾一生就没干几件好事。为了一己私欲,分别让专诸、要离两位勇士刺杀吴王僚与庆忌父子,结果逼死了专诸之母,杀害了要离一家,为的只是让壮士无后顾之忧。

伍子胥号称孝子,却也参与其中。果然你们贵族的父母是人,他们平民的父母就不是人?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与人性丑恶一览无余。

(2018年按:近期正在看吴蔚的历史推理小说《鱼肠剑》,她把专诸和要离的行刺动机写得比较复杂,同时也对阖闾的自私狠毒进行了批判。这本书中我最爱的人物是计然和月女,其次才是范蠡、孙武,觉得伍子胥和阖闾都有些腹黑恐怖,对于专诸和要离也是深表遗憾。)

攻破楚国郢都之后,阖闾毫无安邦爱民之举,居然睡遍楚宫,乱杀臣民,让人痛恨。此外还有诱骗成千上万的百姓为女儿殉葬的卑鄙残忍之举,这就是他的称霸之道?真是让人咋舌。

至于夫差,倒是比他父亲多了一些人性温暖,毕竟有宽容勾践之仁和痴爱西施之情,但毕竟还是个刚愎自用的莽夫,亲贤臣,远小人,逼死伍员,身死国灭,也不算什么明君。

勾践的亏心事没阖闾多,但也绝非善类。他能够能人所不能,韬光养晦,隐忍待发,这点固然值得惊叹。但范蠡早已看出他的真面目:心胸狭窄,不能容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勾践开其先例,逼死大恩人贤臣文种,恩将仇报,亦小人也。

————

△管仲、孙武、范蠡

孙武、范蠡,两位旷世人杰,都属于得一而霸的天才,可惜跟随了阖闾、勾践这两个不仁义的国君。不过,他们都很聪明,在功成之日,纷纷选择了退隐江湖,不问世事,对名利的淡薄与人生的超越让后世有识之士得以效仿,汉初的张良正是追随他俩的脚步。

大智者的人生,进能名震天下,退能逍遥人间,谢安、李白、金庸等后世文人无不欣赏这种超凡的境界。

说来也巧,春秋时期最能称为天才的三位智者管仲、孙武和范蠡,他们所辅佐的君主个人能力都不是很强,人品也不高,却都可以称霸于世。可见这三人对各国的王霸之业作用何其之大!

而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手下的百里奚、蹇叔、狐偃、赵衰、孙叔敖、伍举等辈虽也是一代良臣,却都难以与此三人相比。这三个君主一方面自己能力出众,勤于军政,一方面是聚合群臣之力,善于用人,故能成就大业。

————

△结语

春秋时期有人性的闪光,也有很多丑恶之处,若无诸子百家应运而生,为中国人寻找治病药方,谋求哲学和政治上的生存之路,真不知社会发展成什么样!所谓群雄争霸,争来夺去,得到天下又如何?

我所重视的是在刀光剑影之下偶然展现的人性光辉和真情实感,一句信义,一道风骨,一声叹息,一串眼泪,也会让我沉迷其中。而王霸之名,俗世之利,相比于人的情感信义,又算得了什么呢?

2011-9-29初稿2018/3/1修改

 5 ) 春秋篇里的bug

NO.1 扁鹊见的应该是蔡桓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NO.2 鸡鸣狗盗用典有误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鸡鸣狗盗”典故发生的时代和公子重耳所处的时代足有几百年了。

NO.3 “呼之欲出”的成语用错
在讲到重耳历经磨难的时候,解说:“一个强大的晋国呼之欲出”。而呼之欲出实则表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6 ) 中华文明

极差的画面感,即使那一代的明星,也感觉不到位,做作,但是我就打5星,和今日的浮华对比,这个应该打10星,没有娱乐界的流量脸让你每时每刻都在出戏,虽然看到郑庄公的第一眼我脑子里冒出了丞相,五分钟后还是能融入先秦世界。画面朴实无华,那个年代的电视剧没有乳沟大屁股,妖女,忠女与烈女却有那恰到好处的妖艳与淳朴。那个年代的电视剧敢讲制度瓦解,敢讲忠诚,虚伪,义气,淫乱,夹在在一起,无比真实。耳熟能详的故事,突然又给人很多启发,更让人怀念那个诸子百家,百花齐放,思想自由的年代,今天的价值观没资格评价这些故事。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到 士为知己者害死,女为悦己者整容 突然感觉今天没有了阳光,鲜血也开始糜烂。

 短评

象春秋时代的人那么有气节的活一回 也真不枉此生

4分钟前
  • 乌合之众
  • 力荐

这是我看过的,最狞厉,最凝重的电视剧,配合我最喜欢的春秋历史。我老想重看一遍,又怕破坏了当年的美好印象,纠结啊纠结。其实我最看这些表现王霸之业,纯爷们儿的电视剧。

6分钟前
  • 巴黎之火
  • 力荐

小时候总不明白,那时的古人怎么能这样刚烈,说死就死。现在渐渐理解了,于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死实在是一种解脱。其实道亡了,人也就亡了。

11分钟前
  • 隐德来希
  • 力荐

超好看,奸情不断

16分钟前
  • 沈昆莫
  • 力荐

汗,我从小到大没看过这个……第一集完全是“褒姒真是不食人间烟火,而幽王却只有权”嘛

18分钟前
  • 桑下
  • 还行

朴实的剧比起现在过于华丽的包装还是更让人喜欢

23分钟前
  • 天意怜幽草
  • 推荐

真正的历史剧,目前还未有能超越的

26分钟前
  • 珮清
  • 力荐

当年所热爱过的。

31分钟前
  • 久道
  • 还行

春秋300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是华夏民族历史上痛苦的一页。而霸主迭起,百家争鸣的深刻变革,又使春秋成为无比灿烂的一页。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由此奠基,绵延两千多年的奴隶社会,被它埋葬。

34分钟前
  • 绿肥红瘦
  • 力荐

我记得没错的话,该电视剧后来被广电总局以暴力色情之名就封杀掉了。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看的国产电视剧。

38分钟前
  • 唇红齿白章北海
  • 力荐

有点像话剧 但比现在的电视剧抢太多了

42分钟前
  • 大虫九一
  • 力荐

尺度在国产剧里是传奇级别,活埋腰斩五马分尸什么的特齐全。上古题材不过一些理念颇现代。一直记得结尾是一个老头站在山上把一堆书简扔下瀑布,结果看到最后一集也没有,错觉?

46分钟前
  • Hendrick Z
  • 力荐

《东周列国》春秋篇,战国篇。我认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所拍最经典,最厚重,最深刻,最有力量的一部历史电视剧!绝世经典,迄今为止无法超越。没有之一。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395864.html

50分钟前
  • Tao Project
  • 力荐

喜欢这种侧漏着血腥的文明肇始,混杂着野蛮与血性的时代颇为震撼。不得不说剧中一票男演员演技太好,剧中穿插着的歌舞也很让人喜欢。看着秦穆公被晋国三代国君戏耍十多年,秦晋之好不过笑柄,难怪自秦孝公之后,秦国把信义和结盟玩的娴熟无比,naive的人还是要学习一个。。。

55分钟前
  • 客卿
  • 力荐

五星不解释!前几集能把人吓死,这才是古风,后面的演员也非常出色,非常大气的一部片子!

57分钟前
  • Tiberius
  • 力荐

小时候电视里居然放这么毛骨悚然的东西……第一集被谶语和褒姒吓尿。编钟、箫的配乐很神秘。齐桓公在蛆里面腐烂的镜头、晋献公占卜。最喜欢伍子胥的故事,有莎剧的感觉。总体线索是王权和诸侯、卿相、士大夫的斗争,礼崩乐坏的加剧。

58分钟前
  • Hannah🤦🏻‍♀️
  • 力荐

与郑伯、周王两村长聚众械斗相比,《权力的游戏》也不过尔尔。

1小时前
  • 韦肃
  • 力荐

比起现在这些穿越剧、宫斗剧、为腐女拍的各种剧,这样的历史剧简直就是神坛。

1小时前
  • 丑丑
  • 力荐

1、不是左传国语,是小说东周列国志;2、话剧表演与对白艺术;3、90年代文化热的荧幕呈现,色情、暴力、史诗、浪漫主义、CULT,前几集尤如此;4、连配角都是话剧名角饰演,很带感;5、有些剧集已近乎电影,王绘春再次饰演孔子;6、衣冠仪礼、百姓生活,极尽复现,巨细靡遗,堪为典范;7、下酒佳片。

1小时前
  • danyboy
  • 力荐

现在还记得第一集里面极其诡异苍凉和复古祭祀下葬仪式,还有最后褒姒的一声狂笑,变身黑马自由狂奔,我感受到导演在尊重历史基础上的自我表达,不愧是80年代理想主义启蒙时代的神剧,完美的融合。现在这样的社会思想背景下,拍不出来这样的剧了。

1小时前
  • 生活笔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