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

HD

主演:基里安·墨菲,帕德莱克·德兰尼,利亚姆·坎宁安,Orla Fitzgerald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风吹麦浪 剧照 NO.1风吹麦浪 剧照 NO.2风吹麦浪 剧照 NO.3风吹麦浪 剧照 NO.4风吹麦浪 剧照 NO.5风吹麦浪 剧照 NO.6风吹麦浪 剧照 NO.13风吹麦浪 剧照 NO.14风吹麦浪 剧照 NO.15风吹麦浪 剧照 NO.16风吹麦浪 剧照 NO.17风吹麦浪 剧照 NO.18风吹麦浪 剧照 NO.19风吹麦浪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风吹麦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爆发爱尔兰独立战争。原本拥有光明前途的医科大学生达米安(Cillian Murphy 饰)得知战争爆发,毅然投笔从戎。他回到家乡,与弟弟泰迪(Padraic Delaney 饰)、好友丹(Liam Cunningham 饰)一起加入了爱尔兰共和军。这群青年凭借满腔热血以及出色的战术,一次次挫败受雇于英国政府的“黑与棕”民兵部队。他们的反抗迫使英军同意签订条约,然而,这也成为昔日战友分道扬镳的岔路口……  本片荣获2006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2006年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奖、2007年爱尔兰电视电影奖观众奖最佳爱尔兰影片和IFTA最佳男配角(Liam Cunningham)及最佳影片奖。遇见恶魔不朽的时光明天,我会成为谁的女友 第二季艾拉洛奇3国语偷蒙拐骗遇龙这!就是灌篮第三季琼斯先生极品小农民艺妓院的凉子为他燃灯搜神记恋爱操作团:大鼻子情圣我要嫁印侨一起探恋爱逃离猩球怀胎九月朱家花园夜梦侠肝义犬(国语版)纯情罗曼史2死灵的陷阱错爱2024独角兽启示录叛乱惊天大贼王一条叫招财的鱼我的青春有个你离开军旗飘扬拉塞尔女孩海上风暴1951门徒2021冰血暴 第三季飙城G12特别行动组——未来战士森冤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现代豪侠传非法正义足球教练第一季兄弟之义字当头公园里的女孩

 长篇影评

 1 ) 被牺牲的理想主义者:爱尔兰历史之殇

老文,略做小修

    被牺牲的理想主义者:爱尔兰历史之殇

  
历史和革命题材的电影,更何况还是国人对之完全陌生的爱尔兰历史,使得许多人对它望而却步。就我来讲,完全是出于对戛纳的信任才选择观看的。
    
    
然而,这部我原以为艰深枯燥的电影却让我在观影过程中数次落泪,男主人公身体心灵所承受的切肤之痛让我感同身受,而爱尔兰这块土地上曾有过的深重的苦难竟让我一时间艰于呼吸。这不仅仅是爱尔兰历史的创伤,更是整个人类共有的伤口。是那些呼唤自由与博爱的理想主义者在现实挣扎中的血泪。
    
    
善良英俊才华横溢的男主人公丹民本来拥有去伦敦行医的灿烂人生,但在目睹英军在爱尔兰土地上犯下的罪孽,——年仅17岁的男孩出于青春的激愤不愿意用英语向手持铁枪的英军妥协而被残酷地处死,年老的火车司机因为没有按照英军的意愿运载敌军的器械而遭到对方的毒打……眼前的一幕幕像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善良而富于正义的丹民的心灵。他毅然放弃了伦敦医师职衔所带来的光环,选择了跟随革命家哥哥特迪的爱尔兰国民军游击队。
    
    
正如丹民在临刑前留下的遗言,我从来没有想过卷入战争,直到走入,才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没有了退路。对于一个内心柔软善良对生命充满悲悯的男人来讲,革命的残酷性和非人性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如果说过去的他是以正义和善良来规划人生,那么现在,他必须不得不以军事革命的目标来要求自己。当他浑身颤抖地把枪口对准从小看着长大的穷青年克里斯之际,——不,他不愿意去剥夺一个为了母亲不得不充当叛徒没有读过书的可怜孩子的生命。但是,这是革命的命令,——领导者如是说道,要赶走英国人,要建立自由独立民主的爱尔兰共和国,我们就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牺牲。
    
    
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公正的博爱的爱尔兰民主共和国?!——对,就是这个让理想主义者为之热血沸腾的目标。——为了这个明天的来临,丹民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因叛徒出卖而被英军俘虏之后,英国人问,谁是革命头子特迪?丹民站了出来,他无惧地注视着残酷的枪口——我就是特迪。是的,他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实现哥哥的理想。因为,他相信哥哥为之奋斗的是一个正义的值得他去牺牲的爱尔兰人的未来。
    
    
然而,《风吹稻浪》这部电影的伟大意义并不在于阐释参与革命的正义性。正如丹民最后觉悟到的,人们很容易知道要反对的是什么,但他们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当爱尔兰人民深陷在英国统治的辛苦磨难之际,他们奋起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但是,当有朝一日残暴的殖民统治被推翻之后呢。革命和摧毁是容易的,但对于丹民来说,这不是他为之奋斗和牺牲的目的,他一直坚持认为,革命的目的在于重建。他是为了那些受苦的贫穷的被侮辱被伤害的卑贱的人们而奋斗,对他来说,爱尔兰人民获取独立自主的尊严和生存幸福的保障才是最重要的,他所努力的方向,不是推倒以后建立一个新的官僚统治,他是要把命运抉择的自主权交给独立的自由的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丹民和他哥哥特迪的区别。特迪是一个天生的革命家,是一个热爱爱尔兰的民族主义者。他毕生致力于爱尔兰民族独立战争的奋斗,所以他可以在严酷的刑罚前不改颜色,表现出一个民族英雄的浩然正气。但是,革命之后,人民是否能过上理想的生活?他们能否真正获得人格的尊严以及人身的自由?关于这点,特迪的大脑就比较模糊了。在他看来,也许只要是爱尔兰人当政,就应该好过之前的殖民统治吧?对特迪来说,最重要的是革命本身,是以本民族的爱尔兰人来取代英国人的政治统治(至于这个政府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就不是他所关心的了),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不择手段,当别的革命者愤怒于他们流血流泪换来的革命果实被权贵所篡夺,愤怒于民众的意愿被既得利益集团和依附于上层政治的宗教势力所强奸之时,特迪想的,却是如何通过签订一个妥协的协定来换取政治上的利益,特迪对于权谋和政治的兴趣远远多过他对民生幸福和正义的谋求。这是他和弟弟丹民最显著的区别。这也是最终他和弟弟在刑台前分道扬镳的原因。
    
    
丹民最终死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不是死于他参加革命的死对头英国士兵的枪炮,而是死于爱尔兰“自己人”的枪下,死在他曾为之献身的哥哥的枪口下。尽管如此,他没有恨过自己的哥哥,在给女友的信中,他依然对哥哥的未来充满关切和忧虑,他对女友请求道——请好好照顾特迪哥哥……他很清楚地看到了特迪这种大老粗的革命家在那些精于权术和阴谋的政治家的官场角逐中最后必然牺牲的命运。
    
    
雨果说,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应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丹民就是将这个人道主义永远置于自身生命和利益之上的身体实践者和行为艺术家。而与之相反的特迪是把革命凌驾于生命的独立,自由,善良,正义之上,——抛弃了亲情乃至人性的特迪,即便他最终走到爱尔兰政治权利的核心,他又能为爱尔兰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呢。
    
    
又想起了电影《时时刻刻》里伍尔芙说的那句话,——那些满怀梦想的人,诗人,他们是注定要牺牲的。丹民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家或者政治家,他是一个用他的生命和心灵去拥抱爱尔兰土地和人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诗人和艺术家。《风吹稻浪》这部电影让我和一个伟大诗人的心灵再次隔着遥远的时空紧紧拥抱,我爱丹民,我爱那些怀抱梦想的诗人,那些永远以纯真的心灵拥抱这个污浊世界的艺术家,——而不是那些受到万民景仰的,站在神台之上的,永远光芒万丈无比正确的——政治家。

 2 ) 风吹麦浪

片尾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脸上有泪。回头再听一遍那首与影片同名的爱尔兰民谣:“我心悲伤,不忍对你道出离别的话语;但我更不堪忍受,外族压迫的屈辱。于是我说,明天一早我要走向山谷,当微风吹动金色的麦浪,我将加入那支勇敢者的队伍。”悲凉的歌声如雾霭一般,笼罩着爱尔兰的群山,满眼,都是绿色。有评论说这首歌既滥情又残忍(dreadfully schmaltzy, and also bloodthirsty),充满了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我不知道这位历史学教授的意思是不是说,当一个十七岁的爱尔兰男孩,因为不会用英文说自己的名字而被活活打死的时候,他的同胞应当表现得冷静而克制。
民族主义,极端敏感又复杂的话题。在这个多元文化激烈冲撞,身份政治日益凸现的时代,强烈的民族认同,往往导致对“非我族类”的深刻敌意甚至暴力行为。那么,在一场民族独立战争中,暴力,在多大程度上是正当的?从自卫,到复仇,再到恐怖主义袭击,界限如何划定?如果暴力所指的对象是本族同胞,那又将如何获取合法性?
农家孩子克里斯在英国农场主的威逼下透露了共和军成员的行踪,上级下令将叛徒处死。戴米恩把子弹推入枪膛,对丹说,我研究了五年解剖学,现在要把子弹射入我童年伙伴的心脏。但愿我们为之奋斗的这个爱尔兰,对得起这一切(I hope this Ireland we are fighting for is worth it)。风吹麦浪,发出簌簌的声响,天空一片灰暗,我预感到还有更大的悲剧要来。
1921年12月,英国和爱尔兰签署了停战协议。爱尔兰自由邦成立,但仍宣誓效忠英国王室,在政治上仍不能与大不列颠平起平坐。戴米恩和他的伙伴们坚信革命尚未成功,尽管国旗换了颜色,贫困中的广大农民却一无所获,真正的自由仍在咫尺之外。哥哥泰迪则成了拥护自由邦的中坚,新政权无疑是一场军事力量与有产者的合谋,当然少不了天主教会的支持。兄弟反目,泰迪下令处决了自己的弟弟。
可以想象英国右翼评论家会对本片有怎样激烈的抨击。布里斯托大学的爱尔兰史专家斯蒂芬•豪认为本片缺乏历史真实性,“尽管片中所述的英军暴行确有发生,但远非普遍现象。而且爱尔兰共和军也远非片中描述的那样温和。”“虽然影片大部分事实都有历史依据,但表现手法十分偏颇”。而导演肯罗奇在戛纳电影节的获奖感言中则声称,“一旦我们敢于说出历史真相,我们就敢于说出当下的真相”。我对爱尔兰的历史所知甚少,看完电影才一通恶补,自然不敢妄下断言。但是有两点。历史从来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版本,任何叙述都暗含了叙述者的立场。这个道理很简单,比较一下CNN和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对于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就知道了。其次, 比起《勇敢的心》这样的好莱坞式叙事,我相信《风吹麦浪》是更“真实”也更真诚的叙述。梅尔•吉布森扮演的华莱士在临刑前拼尽全力喊出“自由”!怎样简单分明的世界,怎样光辉的英雄主义!可是丹对戴米恩说:“你很容易知道自己反对的是什么,但未必清楚自己盼望什么。” 用生命换来自由之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爱尔兰才算值得?

 3 ) 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

"I tried not to get into the war. And did. And now try to get out and can't." —— Damien

“It's easy to know what you're against, quite another to know what you are for."——Dan

再伟大的人也逃不过历史洪流的裹挟,但还是有人选择坚持纯粹的自由理想,并不惜为之赴死。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魄。

电影结束,我把自己投射到情境中,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一定会成为强权的拥趸,或“识时务”的妥协者。我羡慕彻底的革命行为和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因为我特别知道自己什么德行,给我一万个胆儿,我都做不到。

电影里的Sinead和Damien在我眼里,符合“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这句歌词所营造出的所有可能的意象。

 4 ) 爱尔兰歌曲《风吹麦浪》自译

TheWindThatShakestheBarley

作曲 : Traditional

作词 : Traditional

I sat within the valley green

我坐在绿色山谷里

I sat me with my true love.

身旁是我的至爱

My sad heart strove the two between

悲伤的心纠结不已

The old love and the new love.

在旧情与新爱之间

The old for her the new that

我的爱人,以及我那

me think on Ireland dearly.

思念的亲爱的爱尔兰

While the soft wind blew down the glade

当微风吹过沼泽地

And shook the golden barley.

吹动那金黄色的麦浪

T'was hard the woeful words to frame

艰难的是遣词造句

To break the ties that bound us

去打破我们连接的爱恋

But harder still to bear the shame

但那更是不可忍受

Of foreign chains around us

外国人捆住我们双手

And so I said the mountain glen

我在山谷之中呼唤

I'll meet at morning early

我将守望到天明

And I'll join the brave united men

然后我将加入战士们

While soft winds shook the barley

当风儿吹动麦浪

T'was sad I kissed away her tears

我悲伤地吻去她眼泪

My fond arm round her flinging

温柔地抱住她的急切

When a foe, man's shot burst on our ears

当敌人突然地出现

From out the wild woods ringing

在远处摇曳的树林

A bullet pierced my true love's side

子弹射向我的至爱

In life's young spring so early

哪管生命多么年轻

And on my breast in blood she died

在我怀里她已死去

While soft winds shook the barley

当风儿吹动麦浪

But blood for blood without remorse

我不后悔,以血还血

I've ta'en at oulart hollow.

战死在奥莱特山谷

I've lain my true love's clay like corpse

我僵死在爱人坟前

Where I full soon must follow

那就是我的灵魂归处

Around her grave I've wandered drear

坟墓之间悲伤彳亍

Noon, night, and morning early

无论晨昏还是日月

With breaking heart when e'er I hear

心碎的我蓦然听到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是那风儿吹动麦浪

 5 ) 这出戏对爱尔兰独立战争后期和内战初期进行了一个局部描写

这个电影可以让人们至少知道爱尔兰这个地方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历史,所以给个四星。。。 实际中,爱尔兰的部队是弱旅擅长敌后根据地不太能正面迎敌,英帝国要是真把前线正规军弄回来整他估计永无独立之日了。 历史上,当时能成功,是英帝国派去的都是一战后复原的老兵,本来按理说老兵很有经验,但是却没有有效组织起来,使得军纪涣散,臭名远扬,斗志普遍不高,所以总被游击战骚扰。 独立战争结束后内战随即爆发,反条约军刚开始占有绝对优势,但是短短数月从占领大部分城镇到人心丧尽、要地尽失,说明了两个问题: 其一军事装备还是很重要的,当时反条约军虽然占有了英军撤走时留下的步枪并且带走了大部分原来的游击队员,但缺乏炮兵等兵种,更无立体作战能力,而支持条约的一方虽然大多是无战斗经验的新兵但是得到了英军的装备补给,战斗力徒增,逐渐收复要地。 其二意识形态也是很重要的,当时爱尔兰民众普遍信仰天主教,在教宗公开发表赞同支持条约,惩罚反条约者后,反条约军立刻失去了群众支持(而不是像电影里那样,事实虽然不好看,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于是兵败如山倒。 在今天,那场内战依旧耐人寻味,因为支持条约的人是对的,正如他们领导人说的这个条约“没有给予所有民族渴望和追求的最根本自由,而是实现自由的自由”,自由邦真的演变成了爱尔兰共和国。但是当年那场曾经情同手足的同志之间的血腥内斗,依然引人深思。 简单的说,反条约军为了一个信念奋勇斗争,最后被敌人支持条约军大败了,然后支持条约军并不像反条约军认为的那样出卖了共和,而是用他们相信的途径完成了对方的理想,他们也捍卫了自己的信念。 不过,爱尔兰独立了,北爱尔兰依然归宿英国,要怎么想,是他们的事了。

 6 ) 当风吹麦浪,他们已不在

大师的笔触和缓惆怅,通篇是一种我们永远学不会的宽广,抛却战争的政治性立场,娓娓道来一场人类历史不断重演的宿命,一片土地仿佛命中注定要经历的二次伤害。 当枪口由对手瞄向了曾经的战友,当你变成了曾经殖民者的模样,当曾经的为自由而战也开始以暴力维护统治的稳定,方知战争的底色只有无尽的忧伤,成王败寇都不值得歌颂,硝烟过后的世界只有两败俱伤。

那年一群年轻人放下了球杆拿起了枪,如今微风再度吹过山谷,掀起阵阵金色麦浪,他们却已不再归来。 镜头下的世界诗意而惆怅,这一次无关输赢、无关正义,人文情怀站在更宽广的角度回望这一路的聚散离合,再宏大的历史变革,也终归是小人物背负了牺牲的代价,再争议斐然的内战,也终归追求的目标不再同路。 “这不是人民的意愿,这是人民的恐惧”“人们往往知道自己反对什么,却不知道自己追求什么”,大师对于政治性的把握简练、克制而一击即中。 当现实的千头万绪绊住了理想主义的脚,是选择忍痛迈向未知,还是保守胜利果实,特定时代下无解的命题,却就这样带走了那些年轻的生命。战争是无情的,政治是无情的,这一切都不该被歌颂,都不该为和平让步。

 短评

"20世纪的英国人,最擅长的除了从前殖民地降旗,就是在撤离时播下内乱火种。"

5分钟前
  • 滕子京
  • 推荐

爱尔兰的河水是咸的,因为那是爱尔兰人的眼泪。Ken.Loach领奖时说:“If we dare to tell the truth about the past, perhaps we shall dare to tell the truth about the present.”

7分钟前
  • 37°2
  • 推荐

2006戛纳金棕榈。尽管肯·洛奇在作者导演中可谓接近于零风格的存在,但沉稳、内敛、精准而简练的镜语却往往更能直击人心。苍郁的绿野,动听的爱尔兰民谣,却掩不住血雨腥风与无尽的仇杀争执。爱尔兰革命与内战的重重矛盾和创痛:医生的未竟之业与处刑人的碾碎生命之路-拯救vs毁灭,法庭高利贷案判决-现实顾虑vs道德准则/民族矛盾vs阶级矛盾,理想主义左派与现实主义右派间的分歧,亲兄弟的反目与背叛,似是每场革命难以脱离的宿命。两场处决戏情感饱满,唯有无语凝噎。原先引领革命的最后选择了妥协,身不由己被卷入的至终选择了死亡。(9.0/10)【2021.3.7.美琪 2K数字版重温】在大胆省略与细节描摹间取得了精妙的平衡,运动长镜头(多用跟拍、变焦与摇镜),强化现实感,令人身临其境。配乐不喧宾夺主。肯·洛奇说,本片有普适性,深以为然。

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抗争之后的缺陷导致内部分裂,信仰和背叛,坚持和妥协,幻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阐释不清,抗争只是表面,人性分裂出来的矛盾之处是永恒议题,人的一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信仰还是平静的幸福?或许都不是。我本想做个局外人,现在却无法再脱离。

11分钟前
  • jimmy
  • 力荐

“我曾经极力避免卷入战争,可还是卷入进来;现在我想脱身,却做不到了。”爱尔兰独立战争到内战,两兄弟从联手到分崩离析。他们一致对外时,没干成什么事,不是在丛林里睡觉时被抓,就是眼睁睁看着朋友被辱,据点被英国人烧毁……终于,阶段性的和平来了。可那个梦魇一样的问题,也随之清晰:究竟,我们为了什么而战?我们能否为不彻底的成功而妥协?最终,哥哥基于政治家的逻辑,选择了妥协;弟弟基于纯粹的民族主义,选择继续抗争。他们把枪口转向彼此。风吹着麦浪,小镇依然宁静,可从头到尾都没有人注视过发生在这里的抗争与手足相残。他们只是一场政治博弈中微不足道的存在,是麦浪中不起眼的两支麦秆。

14分钟前
  • 子戈
  • 推荐

这部电影的牛逼之处在于,一方面,它深刻地触及到了所有革命都会面对的“元问题”:革命中的阶层、分化,革命的第二天,或者继续革命,等等。而另一方面,在做这些的时候,它成功地再现了一群充满血肉的革命主体。而更为复杂的中国革命,却并没有拍出相匹配的电影。我们在继承革命遗产之前,就抛弃了它

18分钟前
  • 小跑
  • 力荐

#资料馆留影#三星半吧,容易让人身心不适的电影,甚至可说有些重口了。当然不能否认导演是有想法的,讲爱尔兰在20世纪与英帝对抗的独立运动,想表达“革命者最后成了压迫者”“推翻一个再来一个”之类的观点,要命的就在这里,既然能猜到你想说什么的故事还要再讲一遍,有介个必要嘛?最终不忘煽情升华一下下,而且还必需有战争中的爱情与遗孀。。。有些英国电影一板一眼如同政治历史课本,动不动就是国仇家恨,从头到尾充斥着厮杀阴谋背叛以及战争大场面,哦哦,有些审美疲劳对不住了。

20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达米安枪杀了瑞里的时候说“我已经越线了。”诚然,人一旦越过了底线,就注定要面对恐怖的命运。

22分钟前
  • Q。
  • 推荐

命运残酷的前后呼应,是那么一句“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2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重看#4.5;开场即被震住,肯洛奇永远这么稳这么硬骨头!比初看时更被打动,摒弃任何花哨,叙事扎实得稳如泰山,在沉缓徐进的铺陈间彰显深沉的力量,一部真正的好电影从来都是在情感的迸发点一击即中。“这不是人民的意愿,这是人类的恐惧。”“你很容易知道自己反对什么,却很难知道自己追求什么。”自由的旗帜如何守护,能驱逐共同的敌人,然而对待真正「自由」的立场殊异与阶级属性导致的内斗,如同爱尔兰阴云卷过的荫谷和绿色的风,必将常驻长存。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仅从爱尔兰反殖民斗争这个维度,说实话很难引起海外观众特别是亚非拉第三世界观众的共鸣,主要是英人和爱人太同宗难辨了(要不也不会被十九岁小孩偷放),斗争烈度在饱受抗日困难教育的中国观众看来说难听点实在有点小儿科……好在肯洛奇在含泪锄叛之后迅速把矛头转向其擅长的叙事路线——斗室之内阶级矛盾与法律尊严之激辨堪比小十年前自由与土地。“你们不能恣意妄为否则与要赶走的英人有什么不同”?当然此次辩论貌似各执一词互有攻守,可由于拍在今天事后诸葛的缘故,很难不让人倾向于达米安所代表的民主左派立场,也由此而落入太早泄题的俗套轨迹,后续发展证明确实没有什么意外惊喜。相比之下还是片头导演把自己的另道招牌母题民间球类运动改造成引动英军搜检制造惨剧的混容手法让人眼前一亮,虽然它来自于迷影之趣而非故事本身的情绪引领。三星半

2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没有暗组织和袭击 玩啥民族独立? 爱尔兰运气好遇到大英 尚且遍地家破人亡 内斗不堪 内亚酱缸若想效仿路径对抗利维坦 惨烈度恐以乘数增长

31分钟前
  • Fal Conde
  • 推荐

这片儿告诉我们,无论在哪,党内斗争都是最残酷的。

33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爱尔兰的河水是咸的;因为那是爱尔兰人的眼泪。”敢于直面历史之真相者,才有勇气面对今日之真相。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迷人的风笛伴着Dolores Keane沙哑声线,悲伤中透出点点希望。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zODQwNDA=.html

35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反抗者初期都以为自己是天生正确的,因此像对方一样杀人,像对方一样认为自己正确,不悲不悯,差不多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激进的民族主义,折衷的保守主义,都有各自理由去捍卫心中的理想,可是坚持不妥协,撕裂的是什么,牺牲的是什么。大师功力,简洁稳健,流畅镇定。草木无声,清风拂过,斯人已逝,仇恨不散。

3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小西天。四星半。1.据说那年王家卫做评审团主席,对主竞赛片都瞧不上眼,最后决定支持风吹麦浪,是出于对前辈的敬意。2.肯·洛奇似乎真的没有什么新东西,但他老派的冷峻精准本身就是最贴合这故事的风格。3.但我还是看出一点有意思的新。故事里包含很多“未完成”的意外:前半段黑棕军没点完名,共和军的第一次行动没成功引爆炸弹,营救行动剩了一间牢房打不开留下了三个同伴等等不胜枚举。一切小的未完成的意外指向反抗与革命“未完成”的必然。4.原声带极好,可肯·洛奇根本不屑于多用来煽情。这就叫高级。

42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两场处决,两句“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你了”,形成前后对应回环,仿佛是历史惊人般的相似。但不同的是在和平年代人们的反思,肯洛奇试图去掀开历史的遮羞布和民族的伤疤,让人看到内战如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受伤害的永远是自己人。平静的叙事正如风吹麦浪,历史的白骨仅在潮起潮落间若隐若现。

4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过于政治化让我始终喜欢不起来,就算故事中看似那么多的恩怨情仇也都是用于解读的政治符号。很喜欢相互照应的两场处决戏,恰好也是全片为数不多的,情感最充沛的两场戏。

4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有时候“视角”的滑稽之处就在这里,同样是讲述上世纪20年代左右的历史故事,一战电影中的英军个个大义凛然,正义得爆棚,而到了爱尔兰电影里又都变得面目狰狞,而且他们往往还是同一帮人……总的来说这片子人物塑造比较脸谱化,不如《血腥星期天》来得客观。

53分钟前
  • [己注销]
  • 还行

人与人,国与国,双重意义的兄弟阋墙。英爱条约及爱尔兰内战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段陌生历史,但抱着同样目的却走向命运分岔口的事例如恒河沙数,战争不会让任何一种人走开,握枪的人几代更迭,这片土地至今依旧水深火热,唯有风还吹过山峦,吹拂麦浪。变焦的用法非常教科书。

58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