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煞葛洛莉1980

HD

主演:吉娜·罗兰兹,巴克·亨利,朱莉·卡门,约翰·亚当姆斯,约翰·芬尼根,Bill Wiley,瓦尔·埃弗里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2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3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4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5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6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3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4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5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6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7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8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9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女煞葛洛莉198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萧条的城市里,帮派分子随处可见,担任黑手党会计的杰克因为私吞黑手党财产并向警方告密,而遭到黑手党监视,他一家人被困在公寓中随时会遭遇不测。杰克和妻子将小儿子菲尔托付给单身女邻居葛洛莉(吉娜·罗兰兹 Gena Rowlands 饰),然而他们自己却没能躲过黑手党……欲追回钱款的黑手党继续追索菲尔,但此时,身份并不简单的葛洛莉挺身而出,决定保护这个陌生的男孩。二人在黑手党的包围中侥幸逃走,声称厌恶孩子的葛洛莉与英语不甚流利的混血男孩在步步惊心的旅途中营造了互信与默契,但葛洛莉清楚,真正的把菲尔从黑手党手中解救出来需要她做出一个惊险的决定……魂归伤膝谷神明渴望游戏圣周有顶天家族第二季恐龙之爱亲切的警察霹雳游侠2008大欺诈师razbliuto我们的浩瀚宇宙胜利之光第五季九人禁闭室澳门风云2粤语新·信长公记~同学是战国武将~超萌时空宝贝我们,再一次郭海的家事霍滕西亚外来媳妇本地郎17星际之门SG-1第七季教师休息室198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套路先生请指示刑讯者的下午冤家成双对第二季嘻哈西游之五指山商道天问华沙间谍精神病人浪女大厨第五季台湾男子叶石涛烽火燃情勇者王春梦了无痕(1968)战地军魂杰克·里德:死亡与复仇印度亿万富豪陨落记街头之王2008

 长篇影评

 1 ) 和颠峰说再见,留胶片作见证

GENA还是老了,单看海报就明了了。《葛洛莉》的时候她50岁,和47岁时的《首演之夜》和44岁时的《受影响的女人》相比,她的确是一步一步衰老下去的。GENA明显发福,虽然打了肉毒素使得面部比较光滑,但嘴角、眼角和鼻子周围的皱纹却显得尤为刻薄,就连戏中的台词都在暗示这点(“你在笑什么?我的鼻子么?”)。GENA给人感觉柔弱,像是个感情丰富表情滑稽嗜烟好酒的神经质结合体,处理感情戏自然驾轻就熟,而动作片,特别是一位“女煞”未免觉得单薄。电影中她开枪的镜头都表明GENA对枪支和瞄准并不在行,而让她拖着个大行李又带着个孩子同时在路上东张西望,真让人担心她那被烟酒腐蚀的身体是否抗得住——有一句对白“我的脚都发软了”更像是她自己加上去的抱怨之词。GENA在影片中还是不断的换衣服,不过相对《首演之夜》节制了很多,然而线条松垮颜色夸张的服侍,和“女煞”应有的干净利落相差甚远,怪不得她在街上就被熟人认出来——她太显眼了。GENA的角色很窝囊,半推半就的照管邻居的孩子、东躲西藏心惊胆战、用枪威逼别人然后疯狂逃跑、被人在地铁里堵了个正着而没有一点防范,最后心里崩溃后选择了折中的方案:交出书籍而恳求放了孩子。在和老大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之所以GLORIA能够打死那么多黑帮弟兄,是因为她是女人,没人会话不投机就“用枪指着对方”并毫不犹豫的开火。用现在的眼光看,30年前GENA塑造的GLORIA,的确不够“靠谱”,甚至让人觉得可怜。但就在当时而论,荧幕中的这种铁血娘子和幼小男童的组合的确少见,而且对后来的电影具有启蒙的意义。对于GENA来讲也是戏路的一种拓展,当时生活中的她是否也是一只母老虎呢?这个只有卡萨维兹知道了。
JHCV在这部片子中没有使用他在70年代惯常使用的晃动镜头、冷暖混合色调、嘈杂对话、无主题叙事等等手法,而是平铺直叙,让人觉得要么是他自己腻烦了重复自己,要么就是他妥协了。这部中规中矩的叙事片中,有很多情节的漏洞,比如影片没有介绍GLORIA在坟前吊唁的是谁,也就是说对她的历史交代的不够明确,减弱了人物的立体感;报纸的头版头条登出了小男孩菲尔的特写照片,大街上居然没人认出他来;GLORIA坐电梯逃跑的时候,黑帮将电梯顶打出很多大窟窿,GLORIA居然能够全身而退;最后一幕GLORIA为什么还要戴可笑的假发出现来装祖母等等。看来JHCV还是习惯通过零碎的堆积叙述一个开放性的故事。虽然这部影片在威尼斯大获全胜,但ALLMOVIE和IMDB给这部的评分分别是3.5星和6.8分,看来这个随时随地点烟的女英雄形象的确不够健康,没有获得“官方”的肯定,因此GENA也再次错过染指小金人的机会。也许这个结果就如同JHCV众多电影中的人物一样,有种淡淡的宿命在里边。此后JHCV身体每况愈下,二人再也没有能够合作出经典的剧作,而GENA的经典荧幕形象只能由少数的几部电影的胶片保留记录着。
爱之深责之切,50岁的GENA总算还是留住了最后的风韵,她威逼对方时戏谑讽刺的表情还是她最具代表性最独特耐看的。原创很重要,虽然粗糙但你不得不承认,看完影片后的确可以让你像菲尔那样渐渐依靠并爱上这位女煞葛洛莉的。

 2 ) 笔记

刚看完思路有点乱,但回想一下,结构很好的。小孩生母同样是强大女性的设定,从她和葛洛莉的对话看来她真的是葛洛莉的朋友,而不仅仅是葛洛莉生活掩护的一部分,也所以在最开始让葛洛莉有不能随便抛下小孩的理由;此外还有葛洛莉保留的人性,让她在危急时刻还是放下自己的猫抱走小孩。(和猫猫为伴以及讨厌小孩,是葛洛莉不信任他人,以及缺少安全感的体现之一。)但安定的生活同样难以舍弃,这是前半段葛洛莉亚的态度抗拒和行为矛盾、拖延的原因。葛洛莉不确定是否要从此一直抗争,一直和这个小孩亡命天涯,没有尽头,所以她暂时没买火车票,而是又住下了。在讨论完能否战胜组织,是否要对抗组织后,她做了永远抗争的决定,才最终把面对面谈判和私人关系这些最终手段用上。

黑帮态度和水平的问题,感觉和葛洛莉的态度问题是对应的,开始是轻慢的、想要动动嘴皮的,后来一直亲身体验被葛洛莉压制的那帮打手开始严阵以待了,但上面的人不仅不知道,还被葛洛莉用黑手党里女性通常扮演的角色迷惑了。警察的缺席感觉可能是剧本的舍弃,也可能是事实就是这是件黑手党内务一样的事,合理的设定就是警察缺席。缺少一点知识了(

其实我感觉有些差评和说“混乱”的,是因为不知道1.对葛洛莉来说要救的是小孩,本子只是工具;2.组织不止要本子,还“要”小孩;3.黑手党对葛洛莉的看法是很居高临下很轻慢、刻板的。

演技也是很好的,成人们的不用说,小孩的既可以说是勉强,也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所有他让人感到抓狂的地方和生硬的地方,构成了他的形象,他是个有些聪明但远算不上早熟的小孩,他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当他意识到后他恐慌,他想装成一个成年人让自己冷静,他想自己做决定,他也想继续依赖,他不相信自己。

p.s.好喜欢片头!好喜欢路人们!穿过后厨逃跑那段配乐好绝!

结尾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他们会永远在生死间挣扎,他们会永远挣扎。

 3 ) [Film Review] Gloria (1980) 7.5/10

Cassavetes’s tenth feature, GLORIA is a Venice Golden Lion winner, an honor shared with Louis Malle’s THE ATLANTIC CITY (1980), its skeletal storyline anachronistically reminds of late comers such as Luc Besson’s LÉON: THE PROFESSIONAL and Eric Zonca’s JULIA, Gena Rowlands plays an ex-moll Gloria Swenson (a nod to G. Swanson), who is press-ganged into protecting a young Puerto Rican tyke Phil Dawn (Adames), the 6-year-old son of her neighbors Jack and Jeri Dawn (Henry and Carmen), by the aftermath of the Dawn’s ruination at the hand of a mob clan.

The reluctant pairing of a recently bereft, peremptory kid and a childless, trigger-happy termagant takes a tough route in the purlieus of NYC (although it gives audience a wrong impression that a six-year-old can freely ride on a train or take a taxi in the land of freedom), and Cassavetes’s script has no tact in plot plausibility, police force is conspicuous by its own absence after their initial advent, and the ill-fated henchmen from gangster land don’t fare better either, often insipidly and frictionlessly overwhelmed by the outnumbered duo-on-the-lam. Ergo, the momentum is emphatically concatenated by Gloria and Phil’s consecutive hopping from one big yellow taxi to another, transiting from one transitory dwelling to another, concomitant with the bumpy ride of two strangers’ bonding process, to the point where great sacrifice is induced to end all the fracas.

Ms. Rowlands, as fabulous as ever, roundly commands our attention under her hubby’s close inspection, her Gloria, might be a far cry from a competent child rearer, but fo’ shizzle she knows how to handle ruthless yet code-of-honor adhering gangstas by exerting her feminine acuity and quick-on-the-draw second nature. It is a larger-than-life character, but Rowlands prevails with her inimitable flair and pizzazz that even the far-fetched happy ending cannot take the shine off her pervasive brilliance.

Moreover, the interplay between Gloria and Phil, beguilingly detracts from the mushy maternal bond default, also helped by an alternately rambunctious and biddable temperaments of a telegenic Adames (intentionally or not, it also implicitly reflects the sign of its times, how toxic masculinity takes its root at a boy’s young age), there is a rare balance of parity in the duo’s co-existence (which might surprise a prudish mind), far from being a trite exploitation of a childless woman’s effusing motherly love triggered by a cute, doe-eyed boy, in the end of the day, it is a goodhearted human being’s sense of justice and compassion that outflanks one’s primeval self-preserving rationale, and elevates Gloria into a very unlikely heroine.

Opening with Romare Bearden’s water colors, and dialing up Bill Conti’s soaring saxophone-heavy score, John Cassavetes’s GLORIA is as close as a genre practice among his output, while structural and narrative coherence may be in deficit, as far as watchability is concerned, it can still hold court thanks to a magnificent leading lady and Cassavetes’s unorthodox discernment and aesthetics.

referential entries: Luc Besson’s LÉON: THE PROFESSIONAL (1994, 8.6/10); Erick Zonca’s JULIA (2008, 7.1/10); Cassavetes’s OPENING NIGHT (1977, 8.1/10).

 4 ) 好的作品,需要导演更有勇气的冒险和取舍,哪怕它使得电影偏离逻辑

我一直觉得美国电影太重剧情,演员表达太过直接,导演们缺乏给电影留白的艺术细胞,编剧们把故事写的太合乎逻辑以至于死气沉沉,影像层面更是肤浅得可怕,好像从不知道什么是意味深长且余韵无穷的留白。 直到看到这部作品,我发现,它改变了我对大多数美国电影的印象。毫无疑问,它存在明显的剧情瑕疵和人物瑕疵(这种取舍和设计,使得故事更好看,逻辑性更弱,热爱它的观众甚至愿意闭上他们能发现瑕疵和不和逻辑的眼睛),但是它平衡感了影像,剧情,表演,节奏,浪漫主义及余味无穷的电影留白。它是目前为止,我看过的美国电影里面,最特别的一部。 影像 80分 影像层面,其实刚刚达到大师标准。因为这部电影影像跟随着剧情,服务于剧情,若说影像层面有太深造诣,绝不可能,但导演的影像风格,基本确立。或许是受美国电影传统式叙事结构的影响,或许是太过于重视剧情和人物的表达,影像成为剧情和人物的烘托,这是导演的选择,当然,这并非不好,反而,它依然使得影像发挥出了迷人的魅力。 剧本 90分 这个故事有多迷人,这个剧本就有多迷人,不过这种迷人,是影像,导演和表演层面,而不太突出体现在剧本层面。 剧本并不完美,甚至充满缺陷,故事有千万种不合理,可纵然如此,依然挡不住剧本服务于作品过程中,电影做出合理的不和逻辑的故事情节取舍。有得有失,得在于保留了电影完整的浪漫氛围,省略了无关紧要,或者说强化故事主线;失在于不合传统故事表达逻辑,部分情节,突兀且不合理。 表演 90分 小男孩最初其实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状态,但是扮演葛洛莉的女演员,一开始便很好的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强大的个性,精准的表演直觉,以及美国女演员身上罕有的表演留白,没有过度表达,一切恰到好处。在这里,我并不喜欢去分析这位伟大的女演员层次化的表演,恰好相反,这种表演方式,更混沌的处于一种层次和无层次的边缘,类似于于佩尔的表演方式,它丰富并充满解读性,且绝不单一的表达某种情绪,而是使得角色完全成为情绪的混杂体,我认为这是使得一个角色复杂并富有深度充满魅力又独一无二的关键所在。不仅如此,葛洛莉在处理她这个角色与小男孩之间这种不断变化的人物关系及对手戏过程中,找准了定位,平衡好了二者之间关系。 导演 90分 和艺术电影导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这种差距通过导演更人性化的电影掌控得以抚平。导演的优势在于细节层面的想象力,给了葛洛莉和小男孩创造了太多足以碰撞出故事火花和留白的情景,并很好的捕捉到它们。 创新 90分 毫无疑问,如果说低俗小说有些过分浪漫,重庆森林有些过分文青,戈达尔的电影的自由与浪漫还拘束于一种艺术化的表达,阿巴斯重视对人性的深层次挖掘与关怀并运用纪录式视角的旁观力量,去为电影贴上某种标签。那么这部作品,正如演员混杂各种情绪的精准演绎,这部电影具备以上多种元素,并平衡得恰到好处。 内容系数 0.9 得分 80分

 5 ) 天下电影一大抄

冬季的时光是特别适合学习的,泡上一杯热茶或者咖啡,腾腾的热气,穿一件居家的大毛衣,蜷着写写字,翻翻书,抑或看看电影。这时候的看电影一定比夏天来的专注。因为夏夜都很躁动,站到窗口透口气,一听声音就知道对面窗户没拉窗帘在嘿咻,难道希区柯克的《后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而出的么? 电影《Gloria》1980年上映,那会儿还没有我呢,可即便那会儿有了你们谁,也很难看到这部影片。 14年后的1994年,吕克贝松模仿这个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影片故事结构写出了日后艺术商业得奖三好学生的《杀手莱昂》国内翻译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只是他把女大男小换成了男大女小,很《洛丽塔》。未看这部电影之前,一直觉得吕克的《杀手莱昂》简直神了,一般情况下,一部电影要么艺术成功,但商业一定很差;商业成功的片子呢,就更别提有什么艺术性了,所以能兼顾的两不误,最后还获奖确实是高手;后来看了此片,才发现天下文章绘画电影都是一大抄,可能说抄有点过了,是受到启发吧,因为王家卫《重庆森林》里面让林青霞戴上黄色波浪假发,搭配大墨镜,就是在向本片的女主角吉娜·罗兰兹 Gena Rowlands致敬。影片开始时,演小男孩妈咪的女演员其实长相身材俱佳,演技也控制得很到位,说实话,刚开始吉娜出场我并不感兴趣,当我知道小孩的妈咪也要被杀死时,就更可惜了,毕竟片中只有一个漂亮妞。而且很会演剧情片,是带着情感在表达。后来吉娜的表现让我改变了一些看法,因为她控制的很好,因为有时候很多演员最后失控了,太投入感情,而吉娜不是,她知道刚刚好就行,而且她带了一种黑暗的气质,如果再来点黑色眼影,简直眼神杀人。 编剧/导演:约翰·卡索维茨,以前是个演员,我看过他1964年的财色惊魂,没想到做导演这么棒。 挖电影祖坟是我近年来为了学习制定的计划,当DVD碟装满了两个最大号的宜家黑色塑箱以后,又开始多了几个2TB的硬盘,10几TB又有了。还在继续增多,就在思索,世界上怎么这么多电影?而我才看了那么区区一千多部。有的时候感觉很好,毕竟看到了很多人永远可能都不会知道的好影片,但有的时候也会失望,因为在这个看老电影的过程中看到曾经认为优秀的电影很多模仿痕迹,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对,但真的不敢再看20--40年代的老电影了。又怕发现50--80年代的是学习他们的。 要去写剧本了,可能我有一天也会陷入模仿痕迹严重的泥沼。无论如何,但愿我能看见像1994年那样的电影盛世,那一年《低俗小说》《杀手莱昂》《重庆森林》《霸王别姬》等等等等 百花齐放。希望今后,我也有幸,会是参与其中的一员。

 6 ) 一场不紧张的逃亡之旅

《女煞葛洛莉》在影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在《这个杀手不太冷》可以看到相似的情节,在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中,也能看到致敬罗兰兹的角色(林青霞饰演的金发杀手)。对笔者而言,电影剧本有可取之处,足以营造出各种冲突,但笔者认为电影拍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出色。

类似的电影情节,观众可以因《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情节而聚精会神,但在观看《女煞葛洛莉》却无法产生相应的刺激感,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卡萨维茨并没有在电影中制造出不安感以及刺激感。女主角带着一小孩,从实际生活中其实是弱不禁风的一对组合,任何威胁都会变得十分棘手,如果着重表现黑手党或者警方的追捕,那么电影绝对比《这个杀手不太冷》更为刺激。但电影却没有抓住女主角两人的弱势做足功夫,也没有依托这点制造跌宕起伏的剧情反转,电影里面的黑手党业余到让观众无话可说,如此弱鸡的对手,又岂能营造出必要的危机感呢?电影除了用镜头对准女主惊慌的脸庞之外,啥也没做。因为电影气氛一点都不紧张,女主的表演反而像个小丑一样可笑。

氛围营造不足之外,情节发展也是模糊不清,女主带着小孩逃亡,路线始终动摇不断,只是在原地不断打转,丝毫没有目的计划可言,因此电影主线没有逃亡惊险的感觉。那么卡萨维茨是否真的只想拍好一个故事呢?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的先驱者,卡萨维茨或许有自己的想法,或许他的重心压根不在于情节,逃亡这是一个麦高芬,在逆境中表现一对陌生人的情感或许才是焦点。

但问题同样存在,因为电影情节推进的过程中,女主和小男孩压根没有过多的情感交流,也没有表现太多的情感挣扎。女主作为一个“讨厌”小孩的人,转变为一个为了小男孩可以牺牲生命的“母亲”角色,这如此大的转折,电影中进入缺乏深入的情感铺垫。因此观众对于女主的动机始终是模糊的,女主的行为也不足以产生信服力,那么如此情感又岂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呢?伊斯特伍德在《完美的世界》中,成功表现了大叔与小男孩的情感刻画及转变,因此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并为主角们的命运而触动。但《女煞葛洛莉》中却看不到类似的情节。

当然,电影让笔者感到惊艳的就是配乐了,萨克斯的音色演奏出一股荒凉不安的感觉,这让人想起港片的江湖感,也将女主逃亡的悲凉及左右为难的感觉表现出来。就这一点依然可以看到卡萨维茨的爵士魅力,而他创造性地使用孩子配角,也让电影增光不少,剧情上营造了趣味的可能性,这一点对后世者影响不小。

 短评

看过女煞葛洛莉后,你会觉得拍出杀手莱昂的吕克贝松并不是那么伟大,或者说,他之所以那么伟大,是因为他站在了约翰卡索维茨的肩膀上

10分钟前
  • 力荐

原来这个杀手不太冷也不是“原创”!卡萨维茨拍城市拍得太好了,体育场的一瞥,公共交通的不停出现【公交车,出租车,地铁】,背景人群自然入镜,疏离感从头贯彻到尾。反倒故事上稍微差点,女性主义的凸显【没有家庭,没有孩子】与“母子”关系对回归传统女性形象的表现之间的矛盾没有极具有力的刻画。

15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把那个熟悉的Gena放进商业类型片结构里居然还挺成功,至于逃得有点莫名,怎么讲,类型片难道不就是为了逃亡而加个理由吗~6岁就觉醒了撩妹原力的拉丁小弟弟夸她tough, strong等等只愁找不出词,我想:弟弟可惜你们没有“屌”这个说法。Gloria逃命也不忘带足n套裙装始终细高跟,真是精致女孩。Bill Conti的音乐故意非常浓重但有一个萨克斯theme爆好听。摄影风格非常70年代初,尽显纽约脏乱差(不过市民都很讲义气)。

19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1.浴室里崩溃一下不要紧,站起来还是要双枪毙敌啊 2.开头买菜回家上楼一段真惊艳 3. 纽约的的哥都是等着人拿着枪上来还不忘交规为后面追杀的车子左转示意的铁血汉子 4.小孩拉跨到对手戏完全没看头了,但是纯粹是因为义气以及与体制抗争的理想而铤而走险的Gloria本来就更带感啊 5. 所以王家卫看了多少遍这个!

20分钟前
  • 牛肉粉.cpp
  • 推荐

i love you,i love you to the death

25分钟前
  • 推荐

第一部卡萨维蒂//中文片名的女煞这二字加得真是微妙 能算更直观地表现了葛洛莉的不同//女性身份不断转换 而且两性之间的关系确实不一定落脚在爱情上//绝对女主 几乎不可能不爱上葛洛莉

30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3.5 子役的灾难级演技毁了全片 我要是Gloria早把这小逼崽扔了 / SIFF第1场

32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荒诞见真情,小正太与熟女的故事

35分钟前
  • 泥巴
  • 推荐

各方面来说都像是卡萨维茨最平庸的一部了,漂亮的开头给了太大的期待。最大的问题在于情感的延续性,卡萨维茨的调度是高度依赖于即兴表演的,因而摄影机对瞬时的、神经质或歇斯底里式的情感冲击之张弛与把握非常到位,然而对于一个类型故事片所需要的精准、高效而又完备的“羁绊构建”以及过程中一系列大趋势不变的起伏变化来说——不仅死板得屈才,而且整个过程也是存在断裂的。

39分钟前
  • Accattone
  • 还行

第37分钟葛洛莉拔枪怒射灭了一车人 一个年华老去的暮年女杀手和小崽子的蹩脚逃亡你赢不了体制的

44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中间略拖沓,但丝毫不影响进入我的年度十佳复赛。开头结尾尤其撩人。小男孩的表演是一个奇迹。介于经典和蹩脚之间的奇迹。

48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影史第一次看约翰·卡萨维茨,影像风格非常迷人。女杀手与小男孩在城市之间辗转逃亡,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相互羁绊而滋生感情,是同时具有冷酷与温情的电影。林青霞在《重庆森林》的造型就像Gloria一样。

49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推荐

太迷人了:从开头的公交车上摔一跤到借咖啡到耐心展开的故事表里;从上西区到上东区到中城到地铁到大桥到皇后区到纽瓦克,都有抓住各个区域的特色(Gloria的衣服也都好美。看了之后觉得Leon好浮夸重庆森林好抖机灵...

53分钟前
  • 力荐

对贝松影响肯定很大

58分钟前
  • kulilin
  • 推荐

这毫无疑问是卡索维茨的电影,那个长相微笑都和自己神似的小男孩,还有自己的、我们的女神罗兰兹主演。但这又是最不卡索维茨的电影。我所期待那种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最真实的美丑,取而代之是戏剧性的虚构。不断上下楼梯和换乘交通工具的生死逃亡,也远没有仅在卧室里一男一女间的争吵充满紧张。

59分钟前
  • 荒也
  • 还行

卡萨维蒂的《爱丽丝漫游城市》/《杀手不太冷》。单拎出来当(异类的、自反性的)类型片看会有一点惊喜,类比戈达尔早期;但放在导演的整体序列中,无疑位于最差的那一阶。本片最大失误,也许是小孩演的非常一般,和吉娜搭戏搭不起来,像奥斯卡影后和金酸梅男主角戳那飙,无语。另外一旦不是陷入中年危机的窘迫男性,卡萨维蒂的魅力就锐减,让人看不下去。倒也看得出孩子是他的童年自指,拍得诚实。

6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美国帮派得以苟延残喘到今时今日真是个奇迹,家族成员都是靠领政府救济活命的对吧;美国的警力就更弱,或许电视通缉和市区开枪这些小问题都不屑一顾,可竟让敬老院式的好好先生们对追踪定位屡屡得手,又未免太过松懈;最后,感谢卡索维茨给傻逼观众带来了一出笑点诡异又装腔作势的反类型极致观影体验

1小时前
  • 李可笑
  • 较差

因為Cassavetes,因為Gena Rowlands一切都變得好看!!!

1小时前
  • 何阿嵐
  • 推荐

女性对卡萨维茨的童年到底做了些什么。。老女人罗兰兹能不能不要这么美啊呜呜呜呜

1小时前
  • lvji
  • 推荐

用生活流的写实手法讲述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故事,效果美妙,异常好看,比后来者《杀手莱昂》耐看。大概昆汀也从卡萨维茨的作品里汲取了不少创作灵感吧。

1小时前
  • 易老邪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