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陈晓楠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剧照

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2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3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4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5

 长篇影评

 1 ) 时间会让我圆满,社会会磨去我的棱角

我是三季+特别节目《不可说》混在一起看的。

《和陌生人说话》

这个系列形式非常新颖,而且陈晓楠真的很适合这种谈话节目,很知性!


这一季有几个访谈是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的 。

第一个是《中国没有杀马特》,可能这是最贴近我生活的一集,初高中的时候杀马特真的非常火,就是又很离经叛道又让人蠢蠢欲动的存在,在杀马特最火的那个时候,我所处的环境是一个你说喜欢许嵩和杀马特是会被所有同学耻笑的环境,但是这两个我确实都很喜欢啊!但是怕被说非主流,也就只能默默关注。看到鼻祖现在的生活,就很感慨,时间总会让我们的生活归于平静。不论曾经多叛逆、多出名,最后还是会回到柴米油盐、人间烟火。

《中国没有杀马特》

第二个印象很深的是《我把爱人送到零下196°》,我不能理解那是怎样一种感情,能让人死了都不愿放弃,这是真正的至死不渝。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一人一世一双人。

《我把爱人送到零下196°》

最后一个很让我感动的是《从花臂凶徒到煮面天使》,也许是因为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也有过年少不懂事、模仿山鸡哥的时候,多多少少伤害到了别人。但是社会逐渐磨平了我们的棱角,给我们撒上柔和的光晕。“待用面馆”确实会在很多时候帮助到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但是在大陆很多素质不高的地方,这种做法肯定会让面供不应求。不过我也希望以后我也能开一家“待用XX”店,兴不许就会帮助到一个因为觉得世界冰冷而打算放弃生命的人。

《从花臂凶徒到煮面天使》

只希望将来心怀温暖,面对世界!

 2 ) 所思所记

①ep3 给死囚写遗书 于生命尽头窥见人性与敬畏;

②ep4 中国没有杀马特 但永远有人渴望被关注 最终懂得知名度≠名声;

③ep9 黑帮恶徒到煮面天使 把你从迷途中拉回来的是家人 治愈他人所带来的成就与满足感是更长远的;

④ep10 酒瘾者 AA人群的相互救赎 切勿放纵 成瘾难治;

⑤ep11坚持治疗父亲的赵先生 只要有最后一丝希望就不愿放弃 一边是对“好起来”的希冀 一边是对“他或许能感知到我过得并不好”的心痛;

⑥ep12 有警察梦的英雄扒手 愿正义能被善待;

⑦番外篇

毛不易和马伯骞都是很有自己态度的人

毛不易很可爱 很真实“我不想说的你们也问不出来”

马伯骞是幸运的小孩儿 能被父母理解 去做做爱之事 他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 身上永远有一股酷酷的韧性

郎平和她的女儿 “女儿是我最好的作品”

同性恋女儿和她的母亲 “没有什么是比一个真实的孩子更好的礼物”

 3 ) 和陌生人说话——对人性的宽容

无意中看到的一篇推送,让我接触了和陌生人说话这档节目。第一期的“陌生人”就是“蠢贼”大力哥,我本来是抱有一种嬉笑的态度观看的,但他出现在镜头前面时我看到的是一位普通的中年人,主持人陈晓楠是出了名的知性女性,妆容气质都十分符合节目气质。大力哥说:“人性啊,太虚伪也太真实”。我以前总是不太能理解旁人的想法,也总喜欢单独行动,其实人类的通性思想无非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经过那么多事情过后,大力哥现在在某直播平台直播糊口,养育自己的女儿,你看他在延续生命,这就很好,他的眼里常含泪水,在此刻他不是”蠢贼”大力哥,而是几经波折后哺育女儿的普通中年人。

主持人 陈晓楠
大力哥

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中国没有杀马特那一期,以前我看他们真的就是不可理喻,并不能把他们当成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来看。

街头杀马特

看了和陌生人说话我体会到了他们内心对被社会认可,被接纳,希望被关怀的冰冷的心。

当他说出出名和好感度还是有区别的那句话时,我真真感受到了他追求的本真:即不被消费的自我。即使沦为时代的弃儿,他也愿意按照自我的方式去生活。杀马特的存在是必然的,它的消失也是必然的。作为时代的产物,再拿出来消费不过是无聊的炒作。

人对自我的追寻总是在不断尝试和失败中前进的。

我现在也在和陌生人说话,你们好,陌生人。

 4 ) 新闻的真实前沿

竖屏形式、简短的时长非常适合手机观看。陈晓楠很嘉宾的对话、没有诱导和询问,更多的是回应和对白。听嘉宾的自述是最好的故事呈现,每一期的主题都很别树一帜,有很多边缘群体的发生人,当然也有时代前沿社会热点。大多数嘉宾带来的是亲身的体验感悟,他们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当事人的悔悟与改过自新让人动容,很多时候人都不是绝对的,都是会改变的。

大力哥已经被删除了

肺移植少女的信--器官移植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一种伦理的思考、不仅有免疫排斥,还会有心灵的对碰。

为死囚写遗书--见证被审判死亡人群生前最后的画面,那是人最脆弱特殊的时刻,是人性中的光亮。

杀那特教父--原生家庭以及留守儿童的经历让他渴求获得关注,每个群体都有它独自的归属感。“出名和好感度不是一种东西”

盲人影院--听觉与触觉的转换,让盲人能够体会到花花世界的多彩缤纷。

父母希望继承他们的职业,是想要在他们熟悉的领域带给你庇护。母亲对真实的孩子同性恋的理解认同、父亲无声不善表达的爱。

液氮人体冷冻技术--伦理问题,未来记忆问题,爱人陪伴问题。

世界老将运动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热爱运动拥有兴趣爱好的人永远不会老去。

社会黑帮青年的改过慈善事业;AA酒鬼们的戒酒会;拥有警察梦的专业抓小偷的业余选手。

 5 ) 一股清流的访谈节目

在这个“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时代,让我们跟随镜头去“和陌生人说话”,用普遍人性、共同的感同身受来连接一切孤独的现代人。

《中国没有杀马特》

杀马特火的时候是2006年,那时的我还很小,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了解的他们,一群顶着奇异发型走在街上的人,一群非主流的代表……当时的他们都做着难以被大众、社会接纳和理解的行为,但看了节目后,我对他们这一群体有了很大的改观。

镜头面前面腼腆的男孩子,你能想象到他是曾掀起中国一股潮流的人吗?

至少,在还没开始正片前,我完全没有往那方面想。其实,图中的人就是杀马特教主——罗福兴。他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开始活跃在网络上,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个“杀马特”圈子。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解释说,小时候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几年都不回一次家,他从小缺少家庭关爱,内心极度渴望关注。所以后来他鼓起勇气,顶着夸张怪异的头发,走到大街上。他说,“我不怕你们的嘲笑,只要不被你们忽视就行了。” 他不是不知道旁人在嘲笑他们,但他宁愿被嘲笑也想获得更多的关注。当他成为了所谓“杀马特教主”以后,有了无数的头衔,他却很少带着这些人闹出更大的声势。陈晓楠问他,为什么不想引起更大层面的关注呢?他说,我被人嘲笑无所谓,但不想我的朋友被人嘲笑。

在我看来,他的内心里藏着一份温柔,虽然自己从小缺爱,但在自己长大时,却把自己的爱与温暖主动地分享给他人,当中饱含着不希望别人再经历到自己曾受过的伤的温柔,用自己的温柔安抚这些少年敏感的内心。或许,在这个群体中,他就像是一个大哥哥般的存在,保护着这些孩子。

还有一段对话让我完全对他刮目相看,主持人陈晓楠问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当网红,罗福兴说,

面对可以解决温饱的面包,他没有迷失自己,相反,他似乎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到了真正的“非主流”,不为迎合他人而存在,而作为自己而存在,只为自己而展示自己。

生活中,当一个人、一群人做着与时代潮流相反的事时,我们往往会预先给他们贴上一个标签,殊不知,当中的他们比我们要懂事、成熟得多。他们只是在自己年少的时候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这个忽视他们的世界宣告他们的存在。

《我把爱人送到零下196度》

“我最怕的不是说她忘记我们,我最怕的是她忘了自己。” 主人公桂军民和展文莲是一对校园情侣,从校服走婚纱。大学时,两人异地恋,他毕业后为了她来到陌生的城市,一起生活。两人本以为能携手到老,但妻子因为癌症得先走一步了,然而等待她的是另一种活着的方式——人体低温保存手术。

故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桂军民知道妻子展文莲喜欢听邓丽君的歌,每周,桂军民都会带着她爱听的歌,守在冷冻窗外,给她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乎你》,眼睛始终看着液氮瓶里的她。 一开始,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不理解桂军民的做法,但他说,“等你失去这份挚爱时,自然会理解这份不舍”。其实桂军民也知道,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实现冷冻人体的复活是不可能的。但睡美人的童话故事之所以让人觉得幸福,是因为人们打从心里愿意相信它是真的。

之前在某乎上看到过“死亡三次论”,它说, 人的死亡分为三个阶段,心脏停止跳动意味着生理上的死亡,葬礼的结束意味着社会意义上的死亡,而最后一次死亡是被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忘记。 这时,你才算真正地死去。 故事中的妻子在医学上被宣告死亡,但在桂军民的心里,她从未离他而去。可能在遥远的日子里,科技可以让她的肉体获得重生的机会,而不忘记,却能让她的灵魂永生。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也正应了那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给盲人放电影》

“盲人只是失去了视觉,但社会却剥夺了他们感受生活与画面的能力。”

故事介绍了北京一家专给盲人“看”电影的心目影院,通过讲述者描述电影情节,让盲人通过声音看到这个世界。听起来可能会很荒唐,但这一场面每周末都在上演着。 主人公王伟力义务为盲人讲了12年的电影。他说,那些盲人们在听完电影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他们之前看不见也就没有在意自己的着装打扮。也因看到了这种变化,让他有了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一直以来,电影是声音和画面结合的艺术,只有声音没有画面,至少会失去50%的乐趣,但在王伟力这,他让我看到了语言的魅力。他用盲人们知道的东西描绘电影,弥补这一缺憾。将复杂的情节化作一个个形象生动的词汇语句,盲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有的人还听得直冒汗珠。其中一个盲人说,“以前我的世界全是黑暗,做梦都没有画面……现在,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大开”。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看到了坚持的魅力,短暂的帮助是出于爱心,但长期坚持就是一种善良,他们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丰富残障人士的精神世界,在尊重这个群体的同时做慈善。 所以,我也由衷希望这种方式能在社会中传播开,还给残障人士感受生活与画面的能力。

(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 看更多的影评)

 6 ) 被倾听

《和陌生人说话》是女主持人陈晓楠以及她的团队在腾讯视频平台上推出的访谈类节目,主打的是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交流的主题,一经上架就在各大评分网站上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在这个这个多数访谈节目都在用明星阵容,八卦作秀博眼球的时代,《和陌生人说话》可谓是一股清流,被采访者多是来自社会的中低层的普通人,但是每一个人却都带来了并不普通的故事,每集时长虽然只有十五分钟,但是从他们淳朴的话语之中,观众完全能够抹去社会大环境给他们贴下的固有标签。感受温情、人性、宽容,整个节目由浅入深,加之主持人很好的把握交谈的身份,将大部分时间交给受访人,不但给受访人一些变化,更是让观者在看后不断的反思。


虽非英雄但却无法被取代

在多数家庭里孩子经常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久而久之这样的规则刻入我们的心中,对于陌生人的态度多是以提防为主更谈不上什么信任可言了。久而久之在这个社会上难免会产生隔阂,不愿意与人交谈,但是却又感到让人恐惧的孤单。陌生人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匆匆而过的关系,剩下的只有冷漠,以及丧失聆听能力的人们。《和陌生人说话》这一节目可谓是正中时代的下怀,它反其道而行之,它将被遗忘在角落的一个个的生活展现给了大众,但这恰恰是引起共鸣的地方。 因为这些故事展示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是一个人的全貌,是去掉固有标签之后最真实的他们,他们的经历是无法被取代的。这个节目让人看到不只是我们习惯了的英雄人物、商业精英、政治能人、学术大家才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故事。恰恰相反的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权利,因为这个节目再一次让人意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被欣赏的。


做一个聆听者,把叙述交给受访者

在每一集采访中都会有一个相同的现象,那就是主持人陈晓楠本人拥有的镜头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多数的镜头都是定位在受访者身上,基本上受访者穿插旁白把大部分故事讲完,主持人才会问上几个相关的问题,在短短的十五分钟内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叙述者本身,留给故事。这在谈话综艺节目中是很不常见的,从著名的电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给主持人留出大量的时间来陈述关于受访者的信息,以及多数镜头更愿意把主持人和嘉宾放在同一画面下;到同样评分很高的《圆桌派》尝试把话语权平分给主持人和嘉宾私人。大部分谈话节目多倾向于采用对话的方式来采访嘉宾,但是《和陌生人说话》却把更多的话语权给了受访者,主持人在整个节目里充当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对于陌生人有着许多好奇的聆听者。观众不但能看到更完整的故事,在讲述自己的全过程中也随着主持人充当了一位耐心的聆听者。


采访非单向,而是超越屏幕连着另一端(观众)

在这个以新媒体为主流的时代,网络受众群一般是制作方最关注的一个方面,抓住观众不但意味着抓住了流量,也意味着抓住了舆论的方向。以《圆桌派》为例,在其评论区中经常就会产生下几期将会谈到的话题,观众不仅是简简单单的观者,而更多的是一个参与者。《和陌生人说话》在片尾都会显示这是节目采访的第几个人,一集基本上是以采访十个人以上的水平在进行着,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社会经历,这样一些各形各色的人被凑到一起去讨论一个问题。在被问到要说一个"一句话的遗书"的时候,有的人说自己从没想过、有些人说还想继续活、有人很务实的要告诉家人自己的存款在哪、有人甚至选择什么都不说。当继续被问起有没有经历过生死的时候,每一位受访者又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每一个答案对于观众又都那么似曾相识、感同身受。在《和陌生人说话》这个节目中,都有一个主题然而就像片头所说的那样,这些主题都与"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有关系,这十二个字表达出了人们最基本经历与感受。也正是因为这十二个字,这些最基本命题,把银幕两端的人连在了一起。受访者被问及的问题,都是最朴素的问题,《和陌生人说话》并没有选择只是把故事纯粹的给予观众,相反的它运用了一种交互的模式,让观众对于讲述者这个素不相识陌生人,有了超越身份、忘记职业的感同身受。


穿越不同的社会身份与年龄,却有着同样的情感身份

网络媒体的受众多是以青年为主的,而且有年龄不断降低的趋势。《和陌生人说话》截止到2018年在腾讯平台上有超过九百万的播放量,在这个靠着年轻艺人、选秀节目、挑战比赛、真人秀增加流量的时代,其主打的以与陌生人分享故事的主题取得这样的播放量已经是值得嘉奖的事情了。另外各大评分平台对其打出将近满分的分数也再一次证明了节目的价值。笔者在本文无意分析当今社会年轻人爱好的转变,或年轻人与其父辈之间的兴趣差异,更想要强调的是每一代人的共通之处。情感身份就是其中一个,不论观众还是受访者都有着相同的情感身份,或作为儿女、亦或是有一双儿女做着为人父母。《和陌生人说话》的受众正是所谓老少皆宜的,因为每一个人虽然都有着不一样的职业地位,却都在情感身份中分享着几个有限的角色,由于有着相同的角色多数观众才会透过屏幕而被打动。观众也会更多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哪些从没注意过的人,因为有可能那个建筑工人可能与自己一般,也是一位父亲,或者是尝试与和自己不同身份的人沟通。从某种程度上《和陌生人说话》完成了它的使命,科技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工具,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大众的沟通方式,虽然交流是更加频密的,但是并没有减少人们的孤单感。内心与内心的沟通,多数还是需要面对面的倾听与被倾听。

 短评

3.5 聚焦边缘化的社会热点人物那些背后的故事,杀马特和杀人犯两集很棒

6分钟前
  • 没有办法的事
  • 推荐

这样一个时代,以这样一种平等而不是审视的角度去交流,去沟通,实在难得。这才是一档节目的意义所在吧。

10分钟前
  • alabiao
  • 力荐

生而为人,常怀敬畏。

12分钟前
  • 筱筱凝深
  • 力荐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特别,整个下来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你不是他人,所以不要随便评价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另外:主持人陈晓楠,是我目前看过的谈话类、对话类节目中,最容易让人共情,也最让人赏心悦目的主持人。没有压迫感。

15分钟前
  • 申由己
  • 力荐

我不太喜欢她找的对话对象,都是坏事做尽的人,不太真诚的

19分钟前
  • 丫丫布^念兒
  • 还行

都浸泡在生活的苦累里太久了,吸收了那么多雨水,轻轻一碰就碰出泪。

21分钟前
  • playellow
  • 推荐

挑了感兴趣的看,特好,而且竖屏放映,很妙

24分钟前
  • 伊夏🪀
  • 力荐

偶然看到一期,就是杀马特那期,看哭了

26分钟前
  • 褐色鸟群
  • 力荐

杀马特教主,把妻子送进零下200度的男人。

28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力荐

追看了四期了,越来越好看。每一期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感动。就像那些娓娓道来的好电影,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动作,但看完后好几天总有一条细细的线缠绕在你心里,让你不停回想某个片刻。

29分钟前
  • 非非
  • 力荐

今天我的肺还努力工作着,今天还可以吃到酸菜鱼,这些习以为常忘记感恩的事情都被那个陌生人以生命为戒尺衡量过。

30分钟前
  • 春妮
  • 力荐

五星。很喜欢,各种各样的人。看的王诺诺那一期,结果被吴晓辰圈粉,她价值观真好。节目形式很好。

33分钟前
  • 白驹过隙
  • 力荐

直视每一个平凡的灵魂

35分钟前
  • 小斌斌
  • 力荐

对于我们看到的各种新闻对于这个时代我们太喜欢用上帝视角看待了,这个节目让我看到的是完完全全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印象最深的就是洗剪吹教主那期最后的几句话打脸多少所谓的“艺术家”。

40分钟前
  • 广州舒淇
  • 力荐

原来杀马特教父罗福兴是这样的,只要来看看这个世界就满足了。这是个多么美丽又遗憾的世界。

42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推荐

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每一个生命都难能可贵。冰冻妻子的他说,爱情里没有牺牲她的陪伴就是最完美的回报最怕的不是她忘了他而是忘了自己;杀人犯的他说,付出了代价并不能被原谅背负一生的悔恨也换不回他的重生;给死囚写遗书的他说,因此对规则对生死有了敬畏他们在最后一道晨光亮起时也是想活的

46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补标。仅仅是陌生人之间的交谈,镜头前有克制,却仍可以揭开那层隔阂。我们现在缺少这种对话与交流。

49分钟前
  • 终结者
  • 力荐

竖屏画幅把受访人聚焦于镜头之中,一点微小的表情和动作都能清楚发现,陈晓楠不带情绪的平等式交谈,内容又恰到好处的结束,给“陌生人”保留必要隐私和空间,也让观众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感受和感悟。

53分钟前
  • 24city
  • 力荐

特别好,特别棒。

54分钟前
  • 星辉斑斓里放歌
  • 力荐

看的丁克和生孩子的女性对话这一期,很喜欢42岁的姐姐对她自己人生观的解读。有点共鸣的感觉哈哈哈。我也是丁克坚定主义者

58分钟前
  • 啊哈哈哈哈哈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