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久时间追完了这部三集短剧,然后想到了同期看过的《亢奋》。一部是女孩们的不公遭遇,一部是青少年们的堕落史。八竿子打不着的内容,但是我却有同样的感受——关于成见。
《哪吒》里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三个女孩》,第一集以霍莉为视角推动。这一集是我看的最慢的一集,当然一部分原因是事件太沉重。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成见……我自己的成见。
她为什么要和那些人在一起?她为什么在遇到强迫性交易后还和那些伙伴鬼混?她为什么可以对父亲做出那样的举动?她为什么如此叛逆,对家人,对帮助她们的人?……她为什么这么不讨喜?
她为什么这么不讨喜?她们为什么这么不讨喜?这是我看剧时,一度出现过的感觉。这么不讨喜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经历吧?我一度觉得,这是她们作出来的结果。
这,很可怕吧?因为她们不是我想象中楚楚可怜的好学生,所以类似于《熔炉》里的遭遇,却一度得不到我的同情。
真可怕!
前几天追完的《亢奋》,似乎更极端阴暗了一些。迷茫颓废的少年们,每天沉醉于毒品.性爱.暴力中,然后……各怀心事?
想想都不可思议。相比于《女孩》中的三个少女,这是一群更沉沦而不要救赎的青年,这是一群看到就想要远离的青年。她们应该是每个家长嘴里的噩梦吧:离那个人远一点,别被他带坏了。嗯……就是这样的孩子。
即使追完了剧,即使剧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揪心的点,即使他们选择堕落无关乎他人,即使他们中很多人并不想伤害别人,我依然不知道这些角色是否有什么现实照应?
或许是被国内根正苗红的电视剧教养得太好了?我学会了不要看不起有某一方面不如你的人,帮助那些被欺负的人,把机会给认过错的人……但那些过着和你的生活截然不同的人生的人,当他们出现在我的世界格格不入,又能不能平静的,不多思虑的对待他们?
她嗑药……
她裸播……
他变成了她……
她滥交……
这些过着极端生活的人们,如果受伤了,如果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如果被欺负了,如果需要帮助了,我会不会公正得对待,还是心里已经失了衡正等着幸灾乐祸?
不不不,如果这些太极端了,那还有,
ta的性向……
ta来自……
ta信仰……
或者只是单纯的,就ta,能干出什么好事?你看,成见有多简单,有时候一个名字就是成见。
就像《三个女孩》的最后,女孩们虽然在法律上胜利了,但是人们依然会带着成见:一个十三岁的姑娘怎么会……犯人们虽然被惩戒了,但也把成见带给了巴基斯坦人:要远离他们,他们很危险……
不仅仅是这样哦,即使是我们这些观众,也在借题发挥着我们的成见。哼,信仰?哼,国家?哼,……
你瞅,明明一个暗含“剔除成见”的故事,却成了成见的佐证……
而最可怕的是,想着呼吁剔除成见的我,在写下了这些之后,依然改变不了脑子里那些“果然……就是这么……”的判断式,怀疑电视里都是骗人的,觉得那些不符认定的情况只是个例……
结果,当我发现我改变不了一些成见的时候,我告诫自己要善良,那些成见不表现,不渲染,不张扬……
呵呵,多……伪善。
妈蛋,气哭好几回。
当那个叫老爹的杂种推倒Holly时,当他们说,“说出去就杀了你,就杀你全家。”的时候。
当Holly通过全部考试,回到家却听说皇家检察署取消指控的消息的时候。
当Rochdale的警察听Holly的陈述却打了个哈欠的时候。
当三个女孩被强奸后瑟瑟发抖地走在寒冷的街上时。
当Amber被列为被告人的时候。
当律师诱导性地问Holly,你是不是觉得Guilty的时候。
当最后得知Sarah被裁员的时候。
当警员Maggie说,”I'm not "using" anyone.”的时候。
当经过第一二集的痛苦,看到第三集片头“This is a true story."的时候。
数不过来。
对女孩们感同身受,虽不曾经历过她们所经历过的地狱,然而却曾经在外面受了委屈,家人却说,那么多人,他/她/他(她)们为什么偏挑上你?
被坏人欺负,又被社会及自己的家庭进一步孤立。
喜欢Sarah,不仅因为演员玛克辛-皮克,还因为自己在现实中也像Sarah一样,被曾经的同事评价为“不适合一同工作的人”。
如果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但看上去“不太正经”,你会不会伸出援助之手?虽然网上大多数人都对这种事情义愤填膺,但真正能帮助“不完美受害者”的恐怕没几个。我自己也未必能做到。
都说系统(体制)崩坏,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个体制的一分子。
然而Sarah做到了。从2003年开始就收集资料,83次向当地警局报告。即使被裁员,她详尽的资料也仍被警方检方采用。她是真正关心这些女孩的人。
当她从收音机中听到人有批评自己没有escalating the intervention的时候,她气哭了。我也气哭了。
最终提起诉讼的检察长有一张中东脸,如果是白人,会不会结果又不同?
错的就是错的。这件事与种族和政治正确无关。所以别扯那些有的没的。
Holly在法庭上的表现真是绝佳。
"I don't feel guilty. I feel ashamed."
希望三个女孩能有平静的生活。
公众号搜索“17号电影”订阅
这世界上有一种“错”,是绝对不能蛮横轻易就称之为错,更不可理所当然、高高在上地鄙弃犯下这一“错误”的人,这种“错”就是懵懂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将遭遇的阵痛。
三个女孩,在青春如花一般的年纪里,被强奸,被虐待,被强迫卖淫,最后还怀上孩子,在什么都还不知的情况下堕胎、匆匆当上母亲。她们挣扎过,反抗过,急切地呼喊求助过,却渴望不来一只带她们逃出魔爪的手,只能眼睁睁地任由罪恶在自己身上肆意压榨……
今天要说的这部剧有点沉重,名叫《三个女孩》,是由BBC出产的3集电视剧,根据曾轰动整个英国的罗奇代尔街头团伙诱奸儿童案改编,讲述的是在英国罗奇代尔的海伍德小镇,一群巴基斯坦人长达数年对三个女孩进行性侵,虐待,并强迫她们卖淫的悲惨故事。
这些女孩中,有的是有父母跟兄弟姐妹正常家庭里的孩子,但由于正处青春期,与父母关系疏远紧张,于是冲动麻木地交出自己,闯入明知会对自己不利的地狱;有的是离异家庭缺乏关心和照看的孩子,她们对一丁点儿的关爱毫无免疫力,甚至都不觉得别人推自己进的是地狱,还将那些折磨看作是恩赐。
她是乖乖女,
只是因为一时的叛逆
霍莉(莫莉·温德索尔饰)是一名十五岁的学生,性格敏感害羞,没有多少朋友,学习成绩优秀,家里有父母,还有几个弟妹,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为此,父亲对她的期望很大,所有的事都严格要求。
放学后的霍莉不喜欢待在家,因为一待在家,父亲就会叫她做各种烦人的家务,母亲则忙着调解幼小弟妹无聊的争吵,根本腾不出时间和精力听霍莉诉说她的烦恼。霍莉在家里,感受到的是孤独、气愤还有压抑。
一次偶然的机会,霍莉认识了跟自己年龄相近的姐妹俩,她们来自单亲家庭,母亲一个人抚养她们,平时并不会怎么管她们。
她们经常会去叔叔家居住,一起开趴狂欢,喝酒、抽烟、说脏话、在脸上涂画浓浓的妆,霍莉一下子就被这种自由放肆的生活所吸引,渐渐地成为她们中的一员。
除了在叔叔家欢聚,她们还有一处秘密的能免费吃东西的场所,那是由当地巴基斯坦人开的一家快速烧烤店。霍莉刚过去的时候,还困惑地问了一句,这里的东西为什么能免费?女孩们告诉她因为这儿的老板人好。
而沉浸在与朋友们挥霍玩闹喜悦中的霍莉,慢慢地也放松警惕,一次次来到烧烤店喝酒、一同放大音乐跳舞,丝毫不理会父母厌恶嫌弃的目光。
一次父亲又唠叨霍莉不懂事,霍莉忍不住地冲父亲喊道,“为什么每天都要这样折磨我,和伙伴在一起的时候,没人会站在窗边等我对我发飙”,恨铁不成钢的父亲也终于大发雷霆,说要是真的喜欢,那就搬过去跟她们一起住好了。
就这样霍莉离开了家,与女孩们住到一起。但是她没想到的是,这是噩梦的开始。三个女孩又来到烧烤店,老板给她们上了酒,过后便一个个地将她们叫到房间,强迫她们与自己性交。还说这只是一场交易,是对她们所消费食物的缴费。
霍莉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她尝试过反抗,可在高大强壮的老男人面前,反抗毫无意义,她被强奸了,完了老男人还塞给她钱,严肃地警告她“你是我的女人了,如果你惹我生气,我就杀了你。”
之后她便在这条路上越陷越深,彻底被家、被警察们遗弃。
她是大姐大,
只是想要那一点点主动权
安贝尔(蕾娅·斯密特饰)也是一名十五岁的女孩,性格独立强势,她是单亲家庭里的孩子,为生活操劳的母亲对她的关怀与管教甚少。她有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巴基斯坦男友塔里克,并对他言听计从。
青春期的她跟很多同龄人一样,虚荣心膨胀,也爱打扮。但她的生活条件根本满足不了她这些,所以尽管她知道卖淫是件违法违背良心的事,她还是去做了。
在单纯的安贝尔看来,只要自己在一些地方还是存有主动权,就不完全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傀儡。为此,她坚持在跟男人上床时,不让他们亲自己的嘴,也绝不让他们摸自己的胸。通过这些形式上的无谓掌控,维护自己的贞洁和尊严。
不仅如此,她还从受害者转变为管理者,像个大姐大一样,主动操控督促其他女孩配合男友的卖淫行动。
霍莉在第二次被强奸后报警回了家,决定再也不跟这些女孩联系。安贝尔跑来跟霍莉分析利害关系,认真地告诉霍莉必须跟自己走。
另外,只要塔里克一给她电话,她就会召集好所有女孩,坐上塔里克开来的车,任其带着她们到各个地方卖淫。
碰到女孩们不服从的情况时,她会先柔和地用自己那一套理论进行安慰劝说,如果没效,她就会像迫害她们那群男人那样暴躁专制。而这招对女孩总是很有用。
在安贝尔内心深处,她跟其他女孩是不一样的,她更有力量,更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当然,这只是一个极其幼稚的想法而已。
她必须用力讨好塔里克,在他面前,自己同样是个可随意咒骂抽打的垃圾贱女,并没优越到哪去。因为她想争取的这一点点主动权,她的罪过需要被要求更多地偿还。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则“湖南引诱少女卖淫”的新闻,里面的几名主犯王秀、杨洁等也都还是缺乏判断能力的少女,
王秀刚满十七岁,杨洁是十六岁,同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她们找来未成年少女,强迫威胁其卖淫。事情之所以被曝光,也是因为其中一个不愿卖淫的十四岁女孩被打后向父母讲出实情的缘故。
她是小女孩,
只想得到特别专属的爱
露比是安贝尔的妹妹,是三个女孩中最小的一个,案件发生时她才十三岁,个性单纯依赖,很容易相信别人,对很多事都还没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只是跟着别人要求的来做。
在烧烤店的团伙里,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男友,她叫他比利,全名是什么就不知道。那是一个快四十岁有孩子的已婚男人,可在露比眼里,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就是爱情,而不是别人所说的带有私心的蹂躏。
她甚至可以为一件自己明显被人利用了的事开心,一次比利给她拍了裸舞的视频,并把它发到网上,但露比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还高兴自己在巴基斯坦就出名了。
甚至在侵害停止了的四年后,露比还是不认为这些人是坏人,他们深深伤害了自己,而是仍把他们当做是朋友,在路上遇到都会向他们招手问候。
露比当时尚不成熟的心智让她很难将诱骗自己卖淫的人当做坏人,幼稚懵懂的她会认为他们都是对自己很好的朋友。她不能说他们坏,但她却能记得当时混乱的场景:
他们把你当皮球一样传来传去。
他们会在公寓里,围一个大圆圈,
然后把白人女孩放在中间,
然后你要跟着其中的一个走,
然后你回来,传给下一个。
为恢复正常的生活,露比做了人流,她不知道别人有罪,她只知道自己有,因为是她,杀了一条还未成形的生命。
毋庸置疑,这些女孩的遭遇都不能说是她们的错,但是在现实中,她们却没能得到理解,不管是家里的父母,还是专门维护人民利益的警察及政府部门,都认为“一巴掌拍不响”,她们会遭遇这些跟她们本身的品质素养脱不了干系。
霍莉在遭到强奸时,不是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告诉警察与家人,但是之前就对她的行为有所失望的父亲最先想到的并不是怜惜心痛女儿受到的屈辱,而是疑惑难过为什么女儿明明知道会被强奸,第二次还是上了男人的车。
他们能想到的结果是霍莉也许真的变坏了。从此他们看到霍莉,就跟看到耻辱、瘟疫一样,为了不让她影响弟弟妹妹,就跟她划清界限,宁愿舍弃她这个没救的女儿。
而听过霍莉陈述的警察们也是,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霍莉为什么要每个晚上都出去鬼混,还有她有过的几次性行为是怎么回事。他们认定霍莉本身就是一个不正经的女孩,不相信那就是强奸。
政府机构给出的不作为的理由,也统统都指向这些女孩自身存在的问题。他们说他们曾出面将女孩们带离烧烤店,但那些女孩都不愿走,她们就要留在店里。
但就像其中最关注女孩们权益的一位生理健康工作者莎拉所说,受害女孩大多都才十三四岁,面对三十到五十岁男人凶恶狡猾的诱骗欺压,她们又能对自己的处境想清楚多少,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又能调整到多少。
她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霍莉的父亲奇怪女儿为什么第二次还会将自己送到恶魔手里,但对才十五岁的霍莉来说,那一刻的决定在她脑海里留下的记忆可能都是空白的,听到那人的命令,她知道会有危险,她也茫然恐惧,但就是稀里糊涂地去了。
最后我想说,永远不要追问遭遇性侵的孩子他们为什么会将自己送出,他们会这样做,只是因为他们还小,还看不懂世俗的险恶。如果你有一丝能救助这些在歧途上迷了路的孩子的机会,请伸手,请相信,她们很想上岸。
十七号电影,用精神杂粮喂饱你!
人生苦短,何不进来聊场电影,部部耐人寻味。
忘不了玛姬来找萨拉想让她为警署跨度行动提供资料时,萨拉对她长达8秒的无声凝视,玛姬作为本剧中唯一一个尚存良知与正义的警察,在此时不敢与之对视,前面所有的愤怒与压抑在此处突然爆发出来,在女孩们无助的时候一直有个声音支持着她们,萨拉的愤怒给我的感觉与家长们的愤怒不同,玛姬来找她的时候我本以为她会像她说的遇到救世主般的把资料给玛姬,但她没有,她要先宣泄自己和女孩们的愤怒,然后再次踏上帮助女孩们的征程。
真的就是一边看一边哭啊,绝望真的是跟黑洞一样,很可怕
想到泰国这两年多了很多穆斯林 真可怕
微弱的勇气不足以与世间永存的恶意为敌。更令人心寒的是政府机关的不作为。
“根据现实改编”注定不能以影视剧评判标准来评价它。它尽量委婉地展现真相,但由于影视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性,故事显得不够戏剧化,受制于现实素材。“作为电视剧,挖的不够鲜血淋漓不够精彩。作为现实,使更多人了解到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充满了黑暗和绝望。”
不致力于解决问题,而致力于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全球皆同。哪怕以公正廉洁著称的#腐国#也是如此,不懈努力为社会弱势群体伸张正义的好人们得到相应报答反而遭到不公待遇,不得不赞叹真实揭露辛辣社会问题的影片也就言论自由的国家赶拍!
最后,一直伸张正义的女社工后来居然被开除!?在整个案件中玩忽职守的警察没有一个被惩罚?!就算案子打赢了,又有什么用!?!?
全世界所有性侵案件,辩护律师首先会使用的残忍杀器,就是污名化受害人。3集英剧,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拍的非常平静,不仅拍出了受害少女让人身临其境的绝望处境,更拍出了事件在现实中令人意想不到的复杂性。
穆瞪口呆,触穆惊心,瞠穆结舌,穆无王法,明穆张胆。
当Holly报了警说出了真相,大家以为可以阻止恶行,但是并没有。当所有人被判有罪,大家以为实现了正义,依然并没有。不止于客观冷静地重述事件。最后三个女孩的直视太让人心碎。
想起了熔爐,想起了Denial,想起了spotlight,觸目驚心的真實。
气到流汗_(:з」∠)_真实事件改编,话题性很强。有些层面浅尝辄止,没有再往下挖,算是给观众更多探讨空间吧。无论在哪,永远有人学不会点草和就事论事。面上透着怜悯,讲着公平,心里却冷漠认为悲剧也脱不开罪有应得。这份傲慢,更让人生气。最气的,是即使是边看边哭的自己,也无法做到全无偏见。
不同于其他罪行的受害者,性侵受害者的公义之路也是重复伤害的漫长过程。愿意站出来并坚持到底的人,都是司法史上的英雄。因为她们本可以在事过境迁后躲在moved on的人生里继续活下去,却为社会公义,再次站在了风暴的中心。
我难过不是因为我深陷泥淖 而是因为我孤立无援
那些打着“种族歧视”当挡箭牌胡作非为的人渣 活该你们被歧视
当下关头做这种题材,BBC太TM有态度了!!ps.第二集里,案子已经被上头重视了起来,看来这次的3集片还是把重点放在了“曝光后的解决”上……也好,第一集已如此压抑,如果重点放在事件本身,再来个升级版《田园下的罪恶》,那实在太难过,太难过了……
来啊!这血淋淋的真实!你有权杀死误入你家的人.却对强行进入你身体的人束手无策.
“这太可怕了,小镇小村就是封闭的怪物社区 恶行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平衡,我还是...别看了”看完之后我要推翻之前这句话。这跟地方大小无关,只有关印象作怪。能滋生罪恶的就是社会的悲哀,权力机构不作为。
整部剧没有刻意的烘托高潮,就静静的坐在你面前,把强奸/儿童性侵/司法系统漏洞/种族问题等等最丑恶的伤疤,当面揭给你看。
长达14年sexually abuse上百白人13-15岁女孩,警察和社工的不作为直到2012年才重视起来。Maxine Peake真是神演技,全程被气哭好几次。 另外下面有人评论说“政治正确害死人” ,也算是白看这剧了,您还是多看英国报姐吧 省点电
当政治被种族绑架,而司法再被政治绑架,剩下只有人性那股微薄的抗争力量。BBC的写实风一贯比较沉稳,不刻意卖弄阴郁,也不刻意脸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