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90后在很大程度上是极其幸运的一代人。
至少他们有一大批名正言顺的偶像,可以追。
那个年代,没听过双杰唱歌的都不算年轻人,没粉过双J恋的都不算有过青春。
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托着头,耳机线藏在袖管里面,甭管台上老师讲得有多么地激情洋溢,耳机后的世界一听就是一天。
周杰伦、蔡依林、林俊杰、孙燕姿、王力宏、SHE、张韶涵、潘玮柏……翘不完的课,念不完的书,谈不完的恋爱,他们随便一句歌词都能对应青春的一段记忆。
包括现在,出道几十年了,华语乐坛依旧还是他们的天下。
其中,好学生林俊杰最有发言权。
2017年五大年度华语金榜,上面这群人就占了一半,而其中光林俊杰一个人就占了两个排位。
据5大金榜统计,2015年实验专辑《和自己对话》(正式版)截止2018/1/11连续在榜167周。
于2017年12月29日推出新专辑《伟大的渺小》,以21.49%的销售额成为2017年5大金榜年度销量榜首!(在仅发售两天且无任何线下宣传的情况下,实体专辑成为年榜冠军)。
毕竟,“行走的CD”这句话不是白叫的。
//v.qq.com/x/page/t0322gd1cbm.html(林俊杰音响故障,现场清唱)
今天是林俊杰出道第15周年的日子。
他的首个音乐纪实电影《听·见林俊杰》以豆瓣9.3分的成绩强势进榜。
没想到,当初海蝶让他拼命跻身电视剧未果之后,华纳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回馈给粉丝惊喜。
里面不仅涵盖了格莱美混音师Richard Furch、美国著名歌手杰森·玛耶兹、制作人许环良、香港著名制作人C.Y. Kong等大咖出现。
更有从demo,填词,编曲,配唱,和音,再到搭配乐器,婚姻,母带完成等干货。
没有煽情式的自嗨和吹捧,林俊杰也不算绝对的主角的亮点。镜头对准里面各种跨国式的音乐创作,跟林俊杰纯真自在式的气质很搭。
林俊杰小时候的音乐梦想、自己的音乐坚持、包括这段路上所遇到的挫折,全都可以在里面看到最根本的解答。
一开场便是林俊杰的自嘲,带着些许玩味和恶作剧的口气,与朋友对话。
“不要再写那种芭乐情歌了”
“芭乐情歌都过时了。”
“林俊杰那种在唱的,不管他。”
然后跟朋友一起大笑起来,妥妥的邻家大男孩。
一张肉脸外加两个酒窝,偏甜美的长相,较亲和的姿态,是他一直不被当做巨星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要解读那届偶像的集体地位,林俊杰算是个最独特的存在。你在街上随便拉一个人,绝对听过他不下几十首歌,但真要把他定义为“天王级别”,很多人还是会迟疑一下。
“这不就是我的邻家小哥哥嘛”
一方面是他的形象太邻家,一方面是他的歌曲传唱度太广。
说他稳健也好,说他不个性也罢;说他细致也好,说他不敢突破也罢;说他低调也好,说他不红也罢。
但他这十五年,没有一分一秒不是在进步。
我们都知道他火得那些曲目都是情歌系列。但不知道的是,在这些专辑的背后,他都在极力关注身边现实的事件。
马航事件、台湾砍人事件,他想的是这个世界怎么变得不安全了,想要逃离,所以创作了《修炼爱情》、《不为谁而作的歌》。
2008年汶川地震,他创作了《爱与希望》。
奶奶去世,他创作了《会有那么一天》。
他的突破,却一直被人忽视。
2013年出道,却赶上大陆非典,海蝶带着他在三个月之内走了二十多个城市。
那之后,他以每年一两首爆火的曲目一直出现在大众面前。
《江南》、《美人鱼》、《豆浆油条》、《曹操》……传唱度极高的芭乐,唱响在各种KTV和洗发廊里。
当同时期的偶像都在极力转型,成功定位出新的商业形象时。林俊杰似乎一直处于一种成长阶段,被作为芭乐情歌的绝对代表,无法撼动。
以至于在《西界》这张专辑之前,林俊杰的粉丝群体依旧是一个以青春期学生为主的低龄群体。
《西界》是个转折点。
其中《杀手》这首歌一经出现,就引起部分粉丝的极度反感。那一年,他脱了几万个粉丝,对他的团队和他个人造成严重的打击。
“在爱与恨、黑与白、善与恶之间,每个人心中都有西界,通往那个未知的自己”是《杀手》故事概念。
一位因爱成魔的钢琴家Killer绑架了他的暗恋对象,在女孩的挣扎中他杀死了女孩,最后抱着女孩的尸体独自存活……
控制、性虐待、因爱成魔等超越时代的理解和信息读入,一方面与海蝶为他包装的温暖大男孩形象不符,另一方面也超出了他对于他粉丝理解能力的过分信任。
虽然这张专辑在11年后,获得了很多粉丝的认可和喜爱。
虽然在影片中,林俊杰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才知道那时候我迷失了”。
但真正那段艰难的日子,只有他自己知道。
《西界》的转型失败对他的打击很大,他一度又唱回了他的经典芭乐。《小酒窝》、《不潮不用花钱》……又达到了热销。
直到2010年,他在2010年金曲奖典礼上自弹自唱了五位提名女歌手的代表作,震响乐坛。(当然这种震,也仅仅限于微博热搜)
他有企图心,也有音乐的天赋,更有脚踏实地的努力姿态。他缺少的,只是为他的这些歌定义一些噱头和故事。
你可以记得起双J恋的每一个细节,却记不得关于林俊杰的任何一个爆点和记忆点。
他总是在唱歌,总是在作曲。
19岁写出《记得》,收录在2001年张惠妹的专辑当中。 为蔡依林编曲并制作的那首《第三人称》,成为蔡依林那张专辑的主打歌。 为陈奕迅制作了半张专辑,同年陈奕迅凭此获得了第26届金曲歌王。 03年以《乐行者》出道。 04年第二张专辑《江南》火遍大江南北。 05年第三张专辑《编号89757》中的《一千年以后》登上春晚。 07年《西界》惨败。 08年《JJ陆》中的《小酒窝》再爆火,其中《醉赤壁》今年又重新大火。 09年失声,写下《第几个一百天》。 10年金曲串烧,《她说》又大火。 11年《学不会》大火。 13年《修炼爱情》大火,举办了“时线Timeline世界巡回演唱会”。 14年以制作人身份为陈奕迅制作的国语专辑《米·闪》,并发行第11张创作专辑《新地球》。 15年发行首张实验专辑《和自己对话》。 16年凭借歌曲《不为谁而作的歌》获得美国第三届Pensado Awards最佳外语歌曲奖。 17年第二次登上春晚。 18年“圣所”世界巡回演唱会还在继续。 。。。。。。。。。
高产的回报率,专业的业务能力,他的绝对歌王的定位认证,从路人,粉丝再到乐评人,全都达到一致的好评。
他哪有时间为自己去创造一些事件和噱头啊。
这些年随着他登陆各大卫视的春晚和歌唱真人秀,他的现场控场能力越来越被得到认可。
有网友把跨年演唱会分为三种,一种是完美的假唱,一种是不够完美的真唱,还有一种是林俊杰式的完美真唱。
耳帝:林俊杰在江苏跨年演唱会上演唱新歌《不为谁而做的歌》,这现场功力值得称赞,在跨年演唱会这种车祸扎堆、假唱泛滥的场合听到这种表演,简直如沐春风。副歌连续在男声换声区徘徊,很考验歌手的技术,但他唱的扎实稳定,音色漂亮,这才是一个对观众负责的歌手在表演时所应有的态度。
梁欢:时至今日,称林俊杰为【现场之王】没什么疑问了。这种级别的稳定度,以前只在周华健身上见过。
从《乐行者》到《伟大的渺小》,十三张专辑,十八场主题演唱会,上千次的登台演唱,从JJ走到歌王,林俊杰整整用了十二年。
最被低估的歌手,最被忽视的歌王,他才是一个偶像最基本的标配。
热忱——2018.3.22
从来没有过,在看完一个纪录片或者电影之后有这样强烈的感觉去写一些文字,不过我更喜欢看看幕后的故事,你可以找回一些自己‘失去的东西’。
那今天有看完Wayne的纪录片,在车上断断续续地观看完了。
我有看到一首歌它是怎么出现的,从demo有出来,到等一个歌词等上四五个月,再到录音配唱,后期的混音制作,寻找乐团去录弦乐伴奏,找了世界各地很多的乐手台北,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布拉格爱乐。Wayne常常给到我一个画面或者一个词就是:热忱。可以理解为激情,真诚,诚意。在家里搭好了一个录音工作室,买了keyboard,很好的器材,在美国有找到Brain Gardner制作然后回到台北拿着母带和同事说是fresh的,摸一下,亲一下啊,Hhhhh,我有看到那一种热情,他也有说自己高中的时候一直就在想一件困扰的事就是要做什么,是做音乐,还是去大学念文学科,这个可能就是看纪录片的感觉,我能找到内心的回响,能够去找到自己心里好像快要失去的东西。在收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书之后,还是选择去台北发展,他是那种,有自己的热衷的喜好的大多数人里,少数人去实现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里面肯定有运气在,为什么是少数人,我想可能是出生的时期年代,你经历的环境等等。然而他的执着让他抓住时线去实现了,他的很多概念跟想法,他在这个编曲上抠每一个和声,每一个字,比如‘生生’里面的有一个‘永恒的出口’的 出 ,歌曲新地球已经定下之后,突然有一个自己某一个和声混音的想法,然后又会重新再加进去,他对他的创作很执着,可以说是龟毛了。想起他在新加坡服兵役的时候有在街上想到一个旋律就在路边拿出手机直接就开始dalala dadala这样,感觉好像自己录完音一样。从纪录片片头开始到片尾,感觉到的热忱,其实我们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觉得是低谷,彷徨感,感叹自己所谓是没有人可以理解的一个孤独患者,我觉得解决它的办法可以是找回自己的热忱,再回过去热忱的去完成某一件事,热忱的去和人打交道,找到一些激情。其实现在其实有几个词比如初心,梦想,努力,要坚持都已经是被大家嚼烂了。而我比较喜欢的方式应该是去热枕,找到我个人的概念,个人的idea。
我自己是一个歌迷,让我触动的地方确实是他的抒情歌,我记得第一次喜欢Wayne的歌是因为一千年以后,但是他的这些创作我也一直想说去解释一下,这也是他常说的,就是他对于创新,打破的概念。我们最熟知的是江南,可惜没如果,当你,她说,豆浆油条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有了固定的一个风格,是特别的小情小爱或者是苦情,大部分人是因为感情受伤听到他的歌然后一直循环着听。我说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西界,这其实是他转变风格的一张专辑,据说也是卖得最不好的专辑,在他那个年龄的时候,曹操大卖之后,西界这个概念许环良老师曾说:“为什么当时取名“西界”?它的本意是指人站在西边,我们只能看清他的背影,却看不清他的正面。”它的整体概念是以人性的善恶纠缠为基础,表达了“爱与恨、黑与白、善与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感。每个人心中都有西界,通向那个未知的自己。我觉得这个他可能是在那个年龄他承载不了的。当然他也说每个音乐人吸收音乐的养分,与他经历过的经历有关,以前一直很不喜欢他的歌词,我是不懂他到底在想要表达什么东西,不过可能到了一个阶段,出现了一些制作比如像新地球这样描写一个虚幻的乌托邦,还有茉莉雨,生生为他的阿嬷写的,就想到有,生生灯火,明暗无辄随后是不为谁而作的歌,有梦不难,too bad 再到最新的一张专辑伟大的渺小,黑夜问白天,我继续,还想提一首修炼爱情,这不是普通的情歌,是他想了很久写下自己不能释怀的故事,这些歌的格局变宽了变大了,我一直喜欢说里面是 ,有血有肉的,在里面你总是又能找到沉淀自己的某一个位置,也就是他的一个概念 ,和自己对话。从制作上来说,15年末的 和自己对话,运用到dummy head的技术 ,3D环绕的感觉,他说他要找到live house和和他一起来到广阔的歌剧院,营火海边,充满私密感的家中的感觉。而且有趣的是他有一些创新把despacito用中文去唱。不论是帮助别人制作还是自己制作,都有亮点,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他做制作人制作的Eason的你给我听好那张专辑。
其实我们常常说一首歌是好听的,我不知道你是如何界定这个好听这个概念,这可能是说是容易唱的,旋律好听的,唱歌的人长得帅,歌词扎心了,可能都认为是好听,我一直认为,一首歌的创作方面来说,在编曲上面,在制作,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是有非常重要的,必须得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你想表达的是什么?你必须得有足够力量的歌词,从原生的demo,到然后去支撑这样一个情感,说透是去找到一种弦外之音的感觉,在创作的生涯当中,你经历过的一些一些感受,能够去表达给歌迷,这我觉得才是一个好的歌曲,而不单单只是一个通篇下来,只有什么baby baby 爱你,爱我类似的。
嗯,这个纪录片我应该应该是两年前了吧,还是一年前忘记了,已经蛮久了。我一直没有看,一直没有时间看,然后这次,其实蛮后悔应该早一点能够观看到这个纪录片,嗯,我不是说我要表达一些对Wayne的安利,崇拜,喜爱,不单单是去表达这些,更多的是想说自己对一些歌曲的判定一些想法,有想过自己是怎么界定一个这个歌的品质的吗? 最终的主旋律其实还是想要说的是对于自己的一种热忱与突破。
他身边有一直有一些很好的作词人,比如吴青峰,林夕,方文山,林秋离老师还有一直从出道开始就陪伴的林怡凤,其实有几个作词人,我是蛮吐槽他们的,但其实后来我发现,作词人的写出来的词是跟着歌手去改变的,以前我一直吐槽这些作词人,他们水平不够,专业度不高,其实不是这样,因为这是跟着歌手的心情去改变,当时Wayne他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从他的词,从他要求作词人写的词当中,能看到初期比较青涩的一个状态,但是他经历过一些之后,他有了改变,他会选择,会把自己的理解,事情的背景告诉作词人,想要创作出怎样的氛围,那作词人也会跟着他的心性把词去改变,所以其实我是觉得到近六年的词是越来越有韵味在,和他宽的声带结合,通俗来说是荡气回肠,而不是我有看到一些网友在说,他一直不换别的作词人,说是wayne重情义,我觉得其实如果你换了一个作词人的话,他们不会了解你歌手内心想表达什么,因为作词人我觉得是要找到对方的状态,两个人达到沟通了解,给你一个demo,在了解你的背景故事之后,就有了灵感去写下。这是我对歌词理解。
其实对于老林,我还有蛮多想法想说的,但实在是太多了,我就不打出来了,推荐去观看一下这部两年前的纪录片。
<听·见 林俊杰>
了解一下Wayne JJLin这个来自singapore的歌手。
老林英文名Wayne
他在新加坡时候的名字,这样称呼他或许会有一种陌生老朋友的感觉。Wayne 327的生日,先祝他生日快乐。
这个五一假期爱上了JJ林俊杰,他可能会成为我追的第一个明星吧,本人对音乐没什么感觉,是个十足的乐痴,但就是单纯的喜欢这个人。 可能是因为感觉性格有些像吧,一样的内向敏感;可能是佩服吧,他真的做到了不忘初心。 其实有时候觉得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很像,有时候做音乐和做科研很像。 JJ是22岁出道,今年我也22岁,要去读研了,读研之后老师就叫做老板了。
先是看了《梦想的声音》,被他实力圈粉,之后一步步揭开了优秀背后的不容易。 看了JJ的一个采访,他说不喜欢比较,总会有比你更好的人出现,也总会有比你更差的人出现,所以比较没有意义,就做好自己就好。 看了JJ的鲁豫有约,他说《西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的一张专辑,但是销量却是最低的,因此有一个代言差点无法续约,我知道了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坚持和热爱,但我们还是得向这个世界的真实妥协,可能是因为一些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因为责任。 他在鲁豫有约中谈到了自己的恋爱观,不会因为恋爱停止工作群,希望两个人可以一起奋斗,觉得是一种很幸福的状态。
之后又看了《非常静距离》,是和金莎一起参加的,我感觉到了生活的无奈,我们必须得笑着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再后来又看了《看板人物》,他说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为了保护嗓子;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扮演很多的角色,他会把这些角色分开,在扮演一个角色的时候不去想另一个。
之后就看了《听见林俊杰》的记录片,感触
一是看到了他对自己的龟毛要求,知道了一首歌曲是被如何打磨出来的;
二是采访中涉及到的人物很多,明白了成年人的世界需要有多重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是婉转的,有的是直接的。
是JJ告诉我,要一直谦逊,一直努力,多看到别人的好,笑着把自己觉得无奈的事情做好,脚踏实地,厚积才能薄发。
对工作后的自己说加油吧。
2016.7.8 967 那时候在家里哦,看完了这个制作专辑的纪录片,JJ很棒,喜欢这么多年,就差一次演唱会完成梦想了。(2018.4.8更新,上海站没买到票,今天直接加价买了大连站的演唱会然后买了机票,只为了看一次JJ。)
看得我感动的,阿嬷永远是每个小孩最温暖的存在。要变成林俊杰的死忠粉了。就是感觉有点短,没有把故事说完,而且好想看实验专辑的现场视频。下次遇到林俊杰演唱会我一定会去看的。尽管曾经有那么一个阶段的确嫌弃过他那个不潮不用花钱....
enjoy,have fun。
每个人的成功都得来不易,他温柔细致又多才多艺,认识一个台前幕后不一样的JJ Lin
最近一阵子突然重回JJ的坑里了,不同的是如今更喜欢叫他老林,感觉十几年一晃而过,难得的是每每听到他唱歌还是会有心动的感觉。他真的一直在进步,从青涩到成熟,不变的是热爱音乐的初心。也正是这样才能在十几年内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而且越来越深邃,越来越耐听。
林俊杰已是为数不多我还期待的歌手了
我觉得这部纪录片真正还原了林俊杰的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包括《曹操》之后那段时间自我膨胀过后的坠落与反省,亲人去世后的思考,最终得出生生不息的希望,也做到了音乐上的重生。非常好,非常真实,虽然也不能算是多么完整的电影,但比前一阵看王力宏的那部音乐电影强多了。
12年,你的成长,我的成长。
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就是了解到流行音乐制作的难得一见的幕后故事。从企划、写歌、填词、编曲、录音、母带,涉及到台湾、新加坡、香港、美国多地的音乐从业者,非常有感触。许环良先生调教林俊杰唱歌那段。沟通编曲那段。
我喜欢JJ因为他并不霸气,而是阳光。
我愛林俊傑。
我们JJ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华语乐坛现在一心一意为音乐的人真的不多了,他从西界开始就想改变自己,但是当时的大众接受不了,脱粉的人很多,但是我想说西界那张专辑真的是我最喜欢之一,每首歌都是经典,现在的他每张专辑都在突破自己,为的就是希望能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林俊杰
影片中提到了他在2007年发行《西界》之后,遭遇滑铁卢的经历。林俊杰说,生活中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真实的自己,一个是渴望成为的自己,我把这段时间活成了渴望成为的自己了。我因为《西界》爱上了林俊杰的音乐,可是我却从来都不知道,这张专辑曾让林俊杰信心全无。
一直想看来着,终于在JJ生日这天看了!林俊杰是我最爱的华语男歌手!第一次看音乐纪录片,深深了解到制作一张精良的专辑要花费多少心血,以及看到一个歌手对于音乐的热忱!《新地球》这张专辑很多歌都很好听。
每首歌曲诞生背后都有数不清的日日夜夜。
戊戌57。真的是很好、很好的一个人。想加入这样的人群。想起了新加坡、台湾的朋友,同事。理解了他们为什么是美好的。想生活在这样的人群里。
音乐是一件很专业的事。
林俊杰几乎陪伴我的整个学生生涯。
全世界认真做事的人都是相似的。一晃,喜欢老林13年,怀念海蝶时期的灵气,欣喜在华纳的蜕变。
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