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会谈

更新至第8期

主演:李雪琴,李松蔚,席瑞,李浩源,章若楠,刘博洋,蒋先贵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荒野会谈 剧照 NO.1荒野会谈 剧照 NO.2荒野会谈 剧照 NO.3荒野会谈 剧照 NO.4荒野会谈 剧照 NO.5荒野会谈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普通且平庸的生活,改变还是安于现状?

在Z世代,其实大多数都是普通且平庸的生活吧,能做到生活水平高也是少数,但既然出生在普通且平庸的生活里,会选择改变还是安于现状?听李雪琴说到她的朋友,很普通但却很快乐,也不会在乎那么多,因为她的朋友在普通且平庸的生活中发现了生活的“光”,享受这样的生活,并不会把这些作为负担,也有努力工作去改变不想安于现状,但不管是想过生活水平高,还是安于普通且平庸,能找到自身的意义,都是有目标的人。

 2 ) 《荒野会谈》知乎独播!知乎独播!知乎独播!

 3 ) 知善知恶是良知

无论哪个时代的人,都需要思考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体现一个人的认知水平,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同,但实际很多普通遇到的问题,早有人想过也给过不同的答案,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割裂的看时间和空间,要有时空观。所以我们可以选择的东西会更多,也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思考清楚自己的人生,即使想不清楚,让自己一辈子过得让自己和家人朋友满意也好,这和个人能量还有个人欲望也很有关系。曹德旺的父亲告诉他如果他能明白越多的心,也就越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承载我们感觉的躯体,我们可以通过锻炼各个器官,让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强壮。而承载我们的意识的大脑,我们也可以通过练习和自我教育,让思维更加多维,看到问题更全面,在这里特别推荐穷查理宝典。而介于两者之间,又有物质又有精神,承载我们一生希望与可能性的心,也有其独特的修炼方式,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而我们最好根据自己的良知去做。

 4 ) 当拥有足够的钱时,你还会选择继续工作吗?

我们往往会在短平台视频上看一些博主在北上广赚够一定的积蓄后选择回到家乡过上自己理想的田园生活。你会选择过这样的生活吗?本期荒野会中嘉宾们谈到了不同的消费观念,而不同的消费观念也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人是酷抠族,会在不必要的方面上减少花销,在开支上除去不必要的水分时则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有些是Fire族,即制定一个挣钱的目标,当所挣的工资达到目标数字获得财富自由时则会选择退休。在节目中,蒋先贵提到自己会在北京挣钱,回到自己的的家乡挥霍;李松蔚则因为家庭责任以及对工作的熟悉,即使拥有一千万也会选择继续工作,这时工作仿佛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消遣。当你拥有足够的资金时,是会像蒋先贵那样换个地方生活开启自己退休生活了还是会像李松蔚那样依旧继续自己的工作,不妨来某乎与大家一起讨论吧。

 5 ) 【是个好节目,但缺一个能挑大梁的人】

追平了《荒野会谈》,又是那种我挺喜欢的比较随性的谈话节目,八集看下来观感挺舒服的,很让人平静,内容也比较有意思,选的都是一些当下热议的话题。

但有个大概的感觉,这个节目没有太把每个话题深入下去,在场的几个固定嘉宾都是各领域很优秀的精英,但是每个话题都聊得很浅,能感觉出来他们没有花太多精力提前去深入解析每个话题,他们只是用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对每个话题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故事,虽然这种谈话方式确实能营造出平时朋友很随意地聊天的感觉,也能拉进观众距离引起共鸣,但是每集看完后,只感受到观点都很旧很散,缺了一个关键人的深入剖析和总结拔高,就类似于《非正式会谈》里陈铭的作用,在《非正》没有陈铭前,就是一个不同国家观点碰撞的热闹又搞笑的节目,但是陈铭的观点输出和总结将这个节目对每个话题的讨论都变得很有意义。

而《荒野会谈》,其实也就是80、90、00的观点碰撞,令我惊讶的是居然能为00后发言的只有00后本人,在00后说完“快乐至上”的生活观后,几个90后说“很羡慕,但我们就很难这样生活”,我满脸问号?我就这样啊?这是故意在凸显几代人之间的区别吗?这几个人甚至无法为几代人之间的差别找到本质原因,都只局限于目之所及。陈铭当年的“单身比例越来越高是因为伦理进化速度没有跟上”犹在耳侧,可惜我在这个节目里还没有看到能深入挖掘每代人思想观念变化的本质的人。

所以,我暂时还没看到能挑起这个大梁的人,那个心理专家有点这种感觉,但好像还做得不够,不确定,再看看。

 6 ) 新型访谈节目,李雪琴李松蔚席瑞李浩源多视角碰撞赢面很大

最开始是因为看到李雪琴参加才关注了这个综艺,毕竟她的知名度最高,详细了解后发现嘉宾阵容很是强大,作为知乎的深度用户,看到我喜欢的高智商人类都在节目中,速速追了起来。

Z世代的年轻人好像比起我们父母那辈更难懂一些,独生子女政策,和国际上交流增多,和平年代万事万物长足的发展,都影响了每一个在这个时代中生长起来的年轻人。

李雪琴作为知名的“在演我”艺人,时常平淡的说出让我十分感同身受的话语,比如她对朋友的标准是善良,让我这种害怕社交,害怕与别人有链接的Z世代灵光一现,或许也可以作为我交友的判断依据。

席瑞也有一直关注他,一方面感慨他的经历,另一方面也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发声,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人。

最后的最后,再夸一下李雪琴的串场能力吧,确实出乎我意料了,不过印象中她好像也是做什么都可以做很好的样子。

期待有第二季啦!

 短评

挑选的主题和嘉宾都很好,年轻版圆桌派哈哈哈

6分钟前
  • 土豆丝
  • 力荐

高峰低谷之后才知道,真正的哲学不在哲学院里,而是在芸芸众生的日常里,在虚无与抑郁、苟且与荒诞里,在尘垢秕糠与一地鸡毛里。喜欢第四集。

10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推荐

真的太棒了这个节目!今天的我在备考,到了晚上接近十一点,头脑完全混混沌沌,晕晕的,很炫。知识不进脑子🧠。偶然间看到了知乎推出的这部访谈,或者说,聊天,瞬间把我拉回一种轻松舒适的状态,让我感受到一种与亲切的人儿在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下非常自由地聊天,享受着知识的碰撞所带来的快乐与思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经历,都给予了自己身上一种独一无二的魅力!ps:才看完第一集,我知道我原来是个牛杂哈哈哈哈哈哈哈看完到第七集,第八集没有更新就忍不住过来标记了!非常好的一个下饭综艺,二十多分钟,刚刚好,不多不少,很多观点的输出。看完虽然不能记住里面的很多观点,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偶尔的对号入座,偶尔的深思熟虑,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很多人说这是青年版的圆桌派,说实话,我喜欢!

15分钟前
  • 好好努力
  • 力荐

这个荒野场景我真得有点爱,三五好友坐一起聊聊现在这个病态的社会和变态的人生,不需要结论,是一种释放。我不相信什么00后整顿职场,但我相信985整顿娱乐圈!李雪琴和席瑞真得好适合当朋友啊!

20分钟前
  • 麦田里的彼得潘
  • 推荐

喜欢这种静静聊天讨论的感觉~

23分钟前
  • mpor2
  • 力荐

李松蔚老师的社恐真是好有意思呀,社恐就是恐人,说的好真实呀,也确实是害怕人,是一种病。

26分钟前
  • 耶耶
  • 力荐

有的点讨论的还挺深刻的,但是,席瑞有时候的论述让人感觉又把距离强行拉远的感觉,有点怪怪的。李松蔚在他们中间也不突兀,那个有态度的零零后小镇青年让我刮目相看,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就是如此通透了吧。。。那个打雷背景的雨夜山间对谈,有点危险刺激,又有点侥幸窃喜。弹幕里说席瑞骗子的太影响观看体验了。。。还是得注意一下,谨慎代言吧。。。

29分钟前
  • fish
  • 推荐

李雪琴是什么人间真实哈哈哈,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呀,做梦都想有一个富婆朋友能够包养我!

32分钟前
  • G
  • 推荐

太喜欢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其他人都耐心倾听的谈话节目了,所有人都很温柔。尊重和善良永远是最好的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人类品格

37分钟前
  • Summerpie
  • 力荐

八五后大哥张口闭口都是我们那个年代,感觉我都要跟着作古了……我觉得我还是很年轻的,虽然我看不懂各种缩写……

39分钟前
  • 叫我百香果
  • 推荐

EP1:社交边界感是在沟通中构造的以己度人,学会拒绝别人,你就能接受别人的拒绝如今的虚拟空间是现实世界的复刻

44分钟前
  • 努力努力再努力
  • 推荐

李雪琴真是说的好有道理呀,交朋友确实得交善良的,绝交之后这样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别人。

46分钟前
  • 蓝精灵
  • 力荐

总体很像我当时做毕设时候的思路,就是很想知道同龄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受,想把这些可能有意义的东西记录下来。

49分钟前
  • 金色比利🎈
  • 还行

在b站刷到的,很有代表性,应该是如今年轻人很多真实的想法。希望还有下一季。

53分钟前
  • tangmm
  • 力荐

如果有人在我说话的时候表现出来不是很感兴趣,对于我来说,就会有些沮丧想逃离这个现场。

54分钟前
  • 柯南不侦探
  • 推荐

很有意思,也许因为嘉宾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唯一的较年长者也是85后,所以在有些观点上格外有共鸣,同时警惕自己在看一些会漫谈类的节目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钻出来的愤世嫉俗和怀疑主义,太危险了,怕自己丧失那种恒久谛听的能力。

59分钟前
  • 蒋之恒
  • 推荐

我真喜欢李雪琴。

1小时前
  • 小小
  • 力荐

说的还不够深入,不过我确实觉得孤独和虚无是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1小时前
  • 白日梦想家
  • 推荐

假期在家,偶然在B站刷到这个节目,一下子就很喜欢,一口气刷完五节,让我触动很深:这个节目不仅是作为Z世代一员自我的向内探索,也是一场对当今时代文化质地的讨论。“你必须成为一个逻辑自洽的个体,去自由的赋予任何事情以意义,这是唯一值得追寻的道路。”确实,人应该是建构式的,即个体关注如何在生活中创建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对事物都有其的独特“意义建构“过程,我们构建世界又生活在自己构建中的。因此,只有感觉到“舒服且自洽”,才是强大且持久的。

1小时前
  • 力荐

感觉谈的不够深,没有听到太多内容,但节目形式还是可以的,这类节目可以多一点。

1小时前
  • 十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