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利2013

HD

主演:方敏雅 / 郑爱延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霍利2013 剧照 NO.1霍利2013 剧照 NO.2霍利2013 剧照 NO.3霍利2013 剧照 NO.4霍利2013 剧照 NO.5霍利2013 剧照 NO.6霍利2013 剧照 NO.13霍利2013 剧照 NO.14霍利2013 剧照 NO.15霍利2013 剧照 NO.16霍利2013 剧照 NO.17霍利2013 剧照 NO.18霍利2013 剧照 NO.19霍利2013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本片涉及片单&简单笔记

1953 《与莫妮卡的夏日》 | 34岁 | 哈莉特·安德森(女)

· 1952年,用夏季几个月的时间拍摄于斯德哥尔摩群岛

· 一对年轻夫妇逃离城市,抱哈裸体场景,引起很大轰动

1955 《夏夜的微笑》 | 喜剧

1957 《第七封印》 | 中世纪戏剧 | 死神身穿斗篷在人间行走

· 雷德利·斯科特 | 残酷而诗意

无论是创意还是故事历程,简直接近一部科幻片

1957 《野草莓》

· 依然是关于死亡的探索

· 伯格曼的偶像导演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在片中扮演一个生命行将就木的教授,回忆自己的童年,爱情与父母亲

1958 《魔术师》

1960 《处女泉》| 瑞典民歌《陶尔的女儿在等待》

· 改编自十三世纪的一首民谣,讲的是基督徒与异教徒之间的冲突

1966 《假面》|

· 两个女人在自愿放逐荒岛期间发生了融合

· 现代叙事手法

1968 《狼之时刻》| 伯格曼内心的恐惧

· 一个画家住在一座孤岛(法罗岛)上,受失眠的折磨,并被鬼魂纠缠

1973 《婚姻生活》| 瑞典离婚率上升了50%,半年

1978 《秋天奏鸣曲》| 英格丽·褒曼

1982 《芬妮与亚历山大》| 大制作

 2 ) 最后拉斯·冯·提尔对伯格曼的深情告白

我看过伯格曼所有作品,他应该没做过这个。我还看过他拍的广告,什么都看了,不记耗费多少时间。我最难接受的是,他跟温特伯格关系很密切。这真的很怪,温特伯格只看过他的一部片子,就是《芬妮与亚历山大》,他却摇身一变成为和伯格曼通电话的人。我都没跟伯格曼通过电话,可恶。我不晓得写过多少封影迷信给他,伯格曼从没回信。于是我受够了,下定决心罢手。到我在特罗尔海拍片时,又重看了《野草莓》。于是又写信给他,“可恶,这部电影真赞”,我也不在乎他会不会回信,当然没有,我自己也不会没封信都回。人总是走极限的,如今他过世了,你必须说,Fuck Bergman。我都55岁了,我要过自己的人生,他不想跟我有任何接触,没关系,我会把伯格曼给忘了。我和伯格曼的关系就跟我爸一样,他过世时我18岁,他还不是我真正的父亲,我有好多话想跟他说。我最气的是,那混蛋大可以说,“你来法罗岛,咱们聊一聊”。他大可以这么做,但他没有,我好气。但我真的很爱他。他对我来说意义非凡,那王八蛋。

 3 ) 《打扰伯格曼》随记

冈萨雷斯、迈克尔·哈内克、雷德利·斯科特、马丁·斯科塞斯、伍迪·艾伦、科波拉、韦斯·安德森、罗伯特·德尼罗、李安、张艺谋、北野武……大导云集的伯格曼纪录片,题为《打扰伯格曼》,在我看来,的确挺打扰的(bu shi)。

李安18岁看《处女泉》,“我看不懂但大为震撼”表情包出处。结尾彩蛋照片,他依偎在伯格曼怀里,像个孩子。据说伯格曼愿意见他一面是因为看了《冰风暴》,这应该是李安电影中很不出名的一部,立即安排上这部大师看得上的电影。

老马丁全场呵呵呵,哈哈哈,露出一排让我记忆深刻的大白牙。之前,他曾说漫威电影是主题公园电影。这里,伍迪·艾伦说伯格曼一直失眠,晚上要看一些垃圾电影,如007系列等才能舒缓入睡。所以,漫威电影=主题公园电影,007电影=垃圾电影,可别把我笑死。

张姓大导作为一名黑泽明粉闯入一群伯格曼粉中,还要假装的样子,有点滑稽。全程假大空的论述,让我很出戏。我的意见:请提前做好功课,不会说可以少说点。

拉斯·冯·提尔——伯格曼骨灰级真爱粉,爱到深处自然黑的那种。操着一口极具特色的丹麦语,对众人顶礼膜拜的大师极尽吐槽之意:他到处吹自己的摄影师用一张油布纸就能做出滤光效果,如何不可思议,可任何摄影师都可以做出来,有多技术白痴才会这么认为;《芬尼和亚历山大》真让我失望;我给他写了不知道多少封致敬信,他一次也没回过,但那个谁就看过他一部电影,竟然成了可以和他通话的人,我受够了;重看《野草莓》,发现真是太好了,又写信表白,没指望得到回复,果然也没有回复;现在他死了,我该放下了;我和他的关系就像我和父亲的关系,但我还是很爱他……傲娇的样子太可爱了,下一部拉斯·冯·提尔电影立即安排上。

不少人第一次去看伯格曼的电影是因为里面有情色镜头,看完却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大导也不能免俗,可见人类猎奇的本色如出一辙。

 4 ) 最后五分钟值得等待

开始的时候是为了Wes Anderson去的,然而可惜韦斯少爷在片中露面也不过一分钟。虽然纪录片卡司很强大,但在并不认识太多导演的情况下,其实会觉得有些无聊。 “看,这是伯格曼的保险丝盒" “看,这是伯格曼的跳舞杖” so what?? 然而最后的五分钟弥补了所有的等待。被傲娇的拉斯冯提尔圈粉,被他最后的告白感动。我看了他所有的电影,给他写了不计其数的信,但他一封都没有回过。但我真的爱他,他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这个蠢家伙。 最后伯格曼和李安的两张旧照片也真让人感动。哪怕李安已经是享誉国际的知名导演了,在偶像年前,也还是像个孩子一样。 我还算是个喜欢看纪录片的人,喜欢的大概就是这份真实吧。

 5 ) 带你认识小半个电影圈

这是一部纪录片,但是卡司的强大令人发指。

其实内容非常之简单,就是网罗全世界的大牌导演来到伯格曼晚年居住的法罗岛进行朝圣拜访。然而本片找到的这些导演几乎凑成了电影圈的半壁江山,分量等同于汪峰老师之于中国歌坛。

先来说一下本片的绝对主角,英格玛·伯格曼。这种上古神兽级别的导演真的很难去定义和评价,安东尼奥尼呀,费里尼呀,伯格曼呀,塔科夫斯基呀,我相信电影教科书上不会少了他们的笔墨。

如果论作品,伯格曼产量非常之高,关乎宗教和哲学,死亡和生活,历史上地位显赫的作品比比皆是。《芬妮与亚历山大》、《野草莓》、《假面》、《第七封印》、《婚姻生活》、《处女泉》等等等等,若是说一下他的艺术生涯,估计一本书也是不够的。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一下主线人物的背景,影片一开始交代,伯格曼晚年搬离斯德哥尔摩,在法罗岛上过上了隐居的生活。本片出现的导演和演员们,大部分被带来感受心中偶像的隐居住处,谈一下自己对伯格曼的崇拜之情。

我会按照出场顺序逐一介绍。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前些年大热的《鸟人》导演。“墨西哥三杰”之一,广告导演出身,以《爱情是狗娘》出道,后连续拍摄出《21g》、《巴别塔》、《鸟人》和《荒野猎人》,可谓前途无量。

早年本以为他只是擅长一种风格的导演,因为《爱情是狗娘》、《21克》以及《巴别塔》都是多线叙事,线索穿插这一风格。然而从《美错》开始,风格突变,开始专心讲一个故事,《鸟人》可以视作他目前为止的高峰,无论是叙事还是镜头,都让人惊叹他的才华。

在这部纪录片中,他谈到了伯格曼对死亡这一主题的迷恋。然而在伯格曼房间的小桌子上发现了类似小学生刻在书桌上的字,其中有伯格曼的前妻丽芙的名字。以及白板上画满的小爱心,完全像个情窦初开的青少年。

在法罗岛上,伊纳里图发现了《假面》中著名的移动长镜头,兴奋地假装自己是摄影师跟着拍摄线路在移动。


Tomas Alfredson 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

瑞典导演,对待电影态度非常谨慎,产量比较低,但质量特别高。08年凭借《生人勿近》成名。2011年指导英国著名作家勒·卡雷的同名小说作品《锅匠 裁缝 士兵 间谍》获得巨大成功。一个阴郁的导演排出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小说和电影都值得一看。 托马斯来到伯格曼的住处,像游客一样拿着小照相机在伯格曼的住处疯狂拍照。

在片墙上发现了艾曼纽贝阿主演的情色电影《艾曼纽》,并力赞这是一部非常有性感的电影。这部情色电影广为流传,拍了无数续集,成为青少年的启蒙教育系列。


John Landis约翰·兰迪斯

影迷导演,主要拍好莱坞商业喜剧片和恐怖片,参与过《恐怖大师》系列。最著名的作品是《福禄双霸天》,音乐无厘头喜剧,从这部电影看得出导演是个有强烈个人风格并且非常容易玩脱的神经病,属于那种我知道我很有才华,但我就是不好好利用的讨厌家伙。

兰迪斯说现在看伯格曼的电影会显得有些好笑的人。他例举的是《第七封印》,认为如今看来和死神下棋是如此的荒唐,但在伯格曼的年代这是非常先锋的做法。

《假面》是最打动兰迪斯的,他和朋友一起观看时候为此着迷,而他的朋友们都睡着了。他认为,关于电影大家一直有两个误解,第一是电影的关键从来都不是创意和想法,电影的关键在于执行,如何把想法拍摄成型的实践。第二,电影和你是谁,你多大年纪,你身在何处,你什么时候看的都有重要关联。就比如你问一个人你最爱的电影是什么,他不仅仅告诉你这部电影的名字,还会说出他在哪里,和谁一起观看的等等因素。这是因为观影的经验非常重要。随着人们变老、变成熟,人会发生改变。所以千万要慎重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因为有可能你会突然觉得,怎么这么难看呢。


Claire Denis 克莱尔·德尼

法国文艺片女导演,成名作是《巧克力》,后来再也没有拍出超越《巧克力》的片子。

克莱尔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在这部纪录片中你可以从她身上看到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各种矫情、做作和神经敏感。刚到伯格曼的院子外时候,因为听到狗叫声而不肯进去,在伯格曼的房间内待了一段时间后触发了自己脆弱的情感,以即将精神崩溃为由离开了房间并结束拍摄


Michael Haneke 迈克尔哈内克

德国著名导演,同样是狂热影迷,每部作品都有非常高的水准。当年最出名的作品是《钢琴教师》,拍过非常特别的电影《趣味游戏》,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又跑到美国用不同的演员一模一样的剧本翻拍了一遍,我至今想不通这是为什么。2012年拍摄《爱》一片封神,获得了当年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看到哈内克再对比克莱尔就看得出文艺男青年的中老年比文艺女青年有魅力太多。

采访中他提到《假面》这部电影在剧情片中融入了诗意的表达,这很伟大。

在伯格曼的观影室哈内克找到了自己的《钢琴教师》,而让他伤心的是伯格曼只给这部电影打了四颗星,而不是五颗星。说这段话的时候透过镜头你都感受得到他的内心在滴血。

哈内克认为,暴力的诱人很难回避,电影这种媒介以暴力和动作为主。而恐惧是一种文化动力,如果大家都幸福快乐那我们就不需要电影了。


Daniel Espinosa 我其实不太知道这货为什么出现在这部纪录片中,可能是因为他是瑞典的新锐导演吧,但确实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

在伯格曼的观影室他发现了片墙上的《虎胆龙威》,而且是租金已付,说明伯格曼是租的这部影片,但因为不舍得所以并没有退还。

评价《婚姻生活》这部电影,让瑞典的离婚率增加了50%。我想瑞典政府应该很头疼,本来就是人口负增长的国家,这下还怎么搞。

同时他认为,我们现在的时代,是昆丁塔伦迪诺的时代。


李安

我想李安大概就不需要我们作介绍了吧。

伯格曼的迷弟,称自己第一次看伯格曼电影那天是自己人生觉醒的那天,虽然看不懂,却被完完全全地征服了,就如同自己的电影贞操被伯格曼夺走了一样。这种感情还真是奇妙。

沉默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李安本不想多用这种处理方法,但无意间他用了很多。他认为这和他华人的文化背景有关。西方艺术经常处理有关物质的问题,而东方经常处理空间问题。

李安指导简奥斯汀名著《傲慢与偏见》


Martin Scorsese马丁斯科塞斯

“新好莱坞”代表人物。相比科波拉、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马丁是创作力最持久并且从不掉线的存在,虽然获得奥斯卡的是他最不起眼的作品《无间道风云》,但不可否认他在电影史的地位。

马丁说自己是天主教徒,那时候教会里有一个禁片名单的,几乎所有伯格曼的片子都在这份名单上。并且在采访中发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笑声。

马丁认为伯格曼的电影中总有一些东西比基督教文明还要古老。每次伯格曼的新片上映,你都要确定自己跟他一起成长,不然他的电影会把你带到另一个层级,甚至让人觉得跟不上步伐。

即便如此,他的电影中依然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更像是他一个人的喃喃独语。


Robert De Niro 罗伯特德尼罗

应该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演员之一,马丁·斯科塞斯御用演员,无需多说。

德尼罗认为伟大的导演最重要的是要让人觉得他无所不能。当你去尝试的时候可以容忍失误,而他会说,我也不知道哪里不对,但是我们来看看怎么解决。这也是他和马丁的合作方式。

假如伯格曼还在世,给德尼罗打电话问他要不要演自己的电影。德尼罗说,我当然会说剧本大纲给我看一下,大半原因会因为他是伯格曼而接下这部电影。他会对伯格曼说,我会尽量做好我该做的,你有你自己的坚持,我们想办法融合在一起。


Wes Anderson韦斯安德森

非主流强迫症导演,个人风格极其强烈,一众代表作都有些奇奇怪怪神神叨叨特质,比如《瓶装火箭》、《水中生活》、《天才一族》、《月升王国》等。曾经为自己的《穿越大吉岭》拍摄前导宣传片都请来了娜塔莉·波特曼,甚至在这部短片中让波特曼贡献了裸戏。最近比较出名的作品是满足了全世界对称强迫症胃口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安德森认为,伯格曼的电影是美国人眼中欧洲电影的巅峰,是教科书上才会有的电影。


Woody Allen 伍迪艾伦

中产阶级文青的经典人物,论对电影的热爱,我想世界上也找不到几个人可以媲美。

第一次听说伯格曼是因为大家都想看《莫妮卡》。而大家都想看《莫妮卡》的原因是里面有当时电影罕见的裸露镜头。伍迪·艾伦抱着同样的期许第一次开始接触伯格曼。

看伯格曼的片子需要一些哲学功底,他自己是从五六岁开始思考死亡,而在他的影片中确实常常在探讨死亡的问题,所以他对《第七封印》有很大的共鸣,对伯格曼也是如此。

后来在他的电影《独家新闻》中,有过类似的致敬,影片从一艘将死人渡往彼岸的死亡船只开始,而带着死人们航行的领路人,像极了《第七封印》中的死神。

伍迪艾伦还认为,电影不能只有很好的评价或者很高的水准,电影有娱乐观众的义务。伯格曼的电影就让他开心,沉浸在电影当中,这才是真正好的电影。

他和伯格曼有过谈话,伯格曼每天要看一部电影,而岛上的生活又特别无趣,所以有时候晚上要看一部垃圾电影才睡得着觉,比如《007》。这应该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虎胆龙威》伯格曼舍不得还掉了。


Francis Ford Coppola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新好莱坞”代表人物,《教父》导演,其作品影响力至今非凡,《现代启示录》、《对话》、《巴顿将军》。其家族非常强大,女儿是《迷失东京》导演索菲亚·科波拉。侄子是烂片大明星尼古拉斯·凯奇。

科波拉认为,伯格曼这个时代的大导演可以自己创作剧本自己来进行拍摄,还比如黑泽明、费里尼。所以当他们想在自己的电影中加入一些恶搞的东西是没有人能够阻止的。这是最让科波拉羡慕的一点。然而很多年后科波拉自己也变成了有权主导自己电影的人,他也常常会这样做。


Lars von Trier拉斯·冯提尔

所谓粉到深处全是黑,拉斯·冯提尔就是对伯格曼爱到癫狂的黑粉,采访情到深处甚至因为回忆伯格曼不给自己回信而委屈得要哭出来。名作一大堆,《狗镇》、《黑暗中的舞者》、《破浪》、《反基督者》、《女性瘾者》、《抑郁症》,职业生涯几乎不会失手。真正的才华者。

整部影片中说话最无所顾忌的一位。

他每次想到伯格曼一个人住在岛上,那些图书馆、放映室,这些瑞典文化的最高殿堂都是他打飞机的地方。这里还引用了伯格曼的一句话“老了以后还很好色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然后他开始幻想伯格曼的性器,射精的状态。当然他说这些是要告诉观众,当你谈论偶像的时候,要记得他也会拉屎。

他首先评价伯格曼的摄影师,因为伯格曼曾说过,他的摄影师会用蜡纸做滤光纸,这实在太了不起了。而冯提尔直接戳穿他,每个摄影师都会这么做,伯格曼这么说是因为他完全是技术白痴......最后他甚至补充了一句“这真是够了”

伯格曼的晚年时孤独得,一个人住在岛上,不喝酒也不吸毒,在冯提尔看来这种生活是黑白的。

伯格曼的起步是编剧,早起拍摄的是大众电影,因为他需要取悦观众来获得更多的资金。而慢慢地开始变成观众来听伯格曼的讲述,从大众电影变成有自己个人风格的电影。有很多人不能坚持在这条路上,总觉得我是不是该再拍回去大众电影,但伯格曼不是这样,他自己来决定自己的电影是什么样子。

他是唯一认为《芬妮与亚历山大》让人失望的导演,他认为,伯格曼一直默认自己的观众是知识分子,而在这部影片中,他却认为观众都是傻子。这种世俗化的妥协让冯提尔怒不可遏。

冯提尔堪称真粉,对伯格曼又爱又恨。因为自己看过伯格曼所有的电影,一直给他写狂热的影迷信,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回应,而愤愤不平。

他甚至把伯格曼当做自己的父亲,幻想着伯格曼和他说,你来法罗岛我们谈一谈,然而始终没有发生过。但他依然爱伯格曼,深爱。


Alexander Payne亚历山大·佩恩 《杯酒人生》、《内布拉斯加》导演,致力于独立电影,质量保证。

坦言只看过十部伯格曼的片子,认为《第七封印》有些过誉了。同兰迪斯一样,他认为如今再看《第七封印》会觉得有些好笑。但他其余的电影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Ridley Scott雷德利·斯科特 老爷子大名鼎鼎,拍出过《末路狂花》、《黑鹰坠落》、《角斗士》、《火星救援》等等等等,但《银翼杀手》和《异形》注定会让他名垂影史。

当时在一个可以抽烟看片的地方,看尽了伯格曼和黑泽明,在老雷心中二人地位相当。

老头子说最近他也试图重新审视《处女泉》,看看里面的事情和逻辑是否还是成立,事实证明,《处女泉》到现在依然很耐看。


Wes Craven 韦斯·克雷文

著名的恐怖片导演,开创了《猛鬼街》和《惊声尖叫》系列。

然而在片中并没有说什么有意义的话。


张艺谋 大中华国师,其实在欧洲电影圈还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因为在欧洲他的作品还停留在《菊豆》、《活着》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第五代导演莫名跑偏的领路人,但总的来说,艺术成就还是值得肯定的。

国师认为好电影的要素是人,人的故事,人的情感,这个是全世界共通的。不知道国师还记不记得他说的这些话,不然《长城》这种片子是怎么出现在院线的。

老谋子很坦率地说《野草莓》他没有看懂,我想这是作为这个级别导演很有勇气的一句话吧。

伯格曼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他找到了人共通的情感,比如你随机问一个人你现在活的好吗?绝大部分人都会说不好,因为人总有各种各样的困境,很少有人说我现在就特别满意,无欲无求。


北野武 北野武也是不需要介绍的主,从一名杰出的相声演员到综艺达人,以演员身份进入电影界。当年《极恶非道》在戛纳展映时候,轰动一时,其效果堪比杜琪峰的《黑社会》在戛纳吓吐了老太太,我想戛纳一定对这帮暴力美学的亚洲人刮目相看。当然他们都有一种矛盾性,即可以拍出杰出的暴力美学,又有纯真美好的文艺片,比如《菊次郎的夏天》、《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北野武高中时期看《处女泉》,因为当时觉得这是色情电影。结果当时的观影体验很无聊,这就是他和伯格曼的初次相会。

伯格曼的电影和日本文化有许多想通之处。比如日本人奉行少说废话,不是必要时候不说话,大家更注重心领神会。有些话说出了就显得格调很低,这和伯格曼对于沉默的处理异曲同工。


Isabella Rossellini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意大利著名演员,曾主演大卫·林奇名作《蓝丝绒》。在做演员之前,她是80年代薪酬最高的模特。出身演员世家,她母亲的最后一部电影正是伯格曼指导。如果你也爱看《老友记》,那么她就是在Ross和Rachel恋爱期间互相列了一份可以上床的5人名人单,Ross的名单中就有罗西里尼,并且她本人也出现客串了这场戏份。另外她和演技大神加里·奥德曼有过一段美好的恋情。

据回忆,在一次影展中,罗塞里尼的妈妈,大名鼎鼎的英格丽·褒曼给伯格曼塞了一张小纸条,说我们都是瑞典影坛的大人物,为什么我们不合作一次呢?于是伯格曼就为她量身打造了《秋日奏鸣曲》。这成了她的最后一部作品,因为当时她已经身患癌症,但最后一部影片和伯格曼合作,她依旧很开心。

尽管如此,她对伯格曼的老派观念感到震惊,片中写了一个作为钢琴家的成功女性,但对家庭照顾不周。显然这是伯格曼设想的成功女性的生活,但不是她真实的写照。


Pernilla August潘妮拉·奥古斯特 Bille August的前妻,瑞典著名女演员,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巩俐吧,可能不太恰当。他的前夫非常牛逼,两人合作的电影《善意的背叛》就是伯格曼写的剧本,而潘妮拉本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参与了伯格曼名作《芬妮与亚力山大》。后来更是前往美国参演了著名的《星球大战》系列。

片中她谈到了和伯格曼第一场戏,《芬妮与亚历山大》的枕头大战。伯格曼让所有小演员完全放松下来,进入角色。


Laura Dern 劳拉·邓恩

好莱坞演员,出身演员世家,曾和母亲出演同一部电影一同入围奥斯卡最佳女主女配。艺术电影有《我心狂野》、《蓝丝绒》,商业片有当年了不起的《侏罗纪公园》。然而我并不知道她为何出现在这部纪录片中。

劳拉说,真正好的电影,如《芬妮与亚历山大》,让你看不出这是在演戏,而像是在窥视别人的生活。


Tomas Vinterberg托马斯·温特伯格

丹麦名导,代表作有《潜水艇》、《家宴》,曾经凭借《狩猎》震撼电影圈。讲述了心机萝莉的震撼故事。 托马斯在片尾片花中出现,讲述了一段和伯格曼之间的奇妙故事。有一天早上他和新婚妻子早上醒来,不知为何想要看电影,于是选择了《芬妮与亚历山大》。看好电影之后,有一家媒体打电话来约当天采访,要求他讲一讲对伯格曼的理解,当时他很好奇,认为这真是非常的巧合,结果采访人告诉他,伯格曼在这一天早上去世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欧洲文艺圈早上起来是要看一部5个小时的电影的。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你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导演对其他导演的影响,这些加起来甚至影响了整个电影界。而你看每个导演说话处事的状态和风格,你也会有所偏好,从中你可能发觉自己的艺术倾向,以及电影带给你的影响。

FIN

个人影评公众号

 6 ) 致敬伯格曼

关于伯格曼的纪录片碰到必看。不知怎么地就和这位大师结了缘,硕士论文写的也是伯格曼。伯格曼的电影不是那种没事就可以拿出来看看kill time或者喝下午茶的,看他的电影需要勇气,需要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去感受那份孤独、那份追问、那份哲思。昨天下午看Liv Ullmann的回忆纪录片,Faro岛那么美,又那么孤绝,好像又为理解伯格曼的作品增加了一点注解。 这部片子最感动的是Woody Allen和李安的采访部分;冯提尔很个性;Claire Dennis是唯一一个女导演,但又很早就退场了;张艺谋纯属凑数,全是空话,没讲出一点实质性的内容。Woody Allen说他和伯格曼share some weaknesses: fragile, highly neurotic, not suited to the life in this planet. 伯格曼曾给他打电话说电影中有如此多的heavy and difficult moments,所以自己睡前会看一些junk movie to pacify himself(不知道大师看junk movie时是啥感受......) 。之前看Woody Allen的作品总有一种很时髦的感觉,描绘发达国家都市人的一些小情愫,不太有共鸣,印象也不深刻,这里的访谈让我对他又加深了一些认识,会再去重看他的作品。 李安说他05年左右抑郁了,然后没跟制片人打招呼就去了Faro岛,探望伯格曼。我想他是去寻找力量,寻找inspiration。说到07年伯格曼去世时,他不禁哽咽,然后片中出现了李安去探访伯格曼时两人相拥的照片,令人动容。李安真心是伯格曼的追随者啊!他从18岁起就喜欢《处女泉》了,第一次看到电影还可以这样安静,给观众留有思考的空间,而不是一味地推进剧情或人物发展。可惜关于李安的采访太少了。

 短评

看到各处的挣扎,看到相同的妥协,幸而电影无解。

4分钟前
  • 黑狗成
  • 力荐

拉斯冯提尔和李安是真爱粉,众多导演出镜确实难得。去逝者家乱翻,果然是打扰,有位女导演就压力太大出来了,只有美国人约翰兰迪斯能没心没肺地大笑,他说“喜爱的电影依托于观影体验故不能重看”倒颇有道理。

9分钟前
  • Jacques
  • 力荐

碟架发现黄带艾曼纽,lars von trier毫无节操粉黑一体。。老谋子只会假大空,Claire Denis估计是见鬼了= =钢琴教师被打了四个叉,哈内克拿着合了个影2333(节目组请问你们下次打算袭击谁老家?

10分钟前
  • 犯怵中的嫌疑喵
  • 还行

阵容可怕的大导们的朝圣之旅和写给他们导师的致敬词,也是步调轻柔略感伤的伯格曼简史。亚里桑德罗出境明显多,大概是因为他最显虔诚。大导们个个都是性情中人呀冯提尔更是萌cry了小红袜韦斯安德森也是。看不懂某些片不用害羞他们也是,看虎胆龙威也很正常伯格曼都看

13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举个伯格曼巨大影响力的例子,《婚姻生活》半年内让瑞典的离婚率增加了50%。众多导演对伯格曼作品的不同解读,还有对他离群索居的生活的猜测,让人对伯格曼以及电影有更丰富的认识。可惜片中张艺谋说的基本都是套话空话。

16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拉斯疯黑出了高端粉,张艺谋粉得像高端黑,配乐和李安的照片杀伤力太强。

18分钟前
  • Ocap
  • 推荐

最后简直怕拉斯冯提尔哭出来

19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张艺谋全程瞎逼逼,神特么烦,就该把他剪掉

20分钟前
  • 月夜
  • 推荐

马丁斯科塞斯的笑声真是real魔性,他长得好像up里的老爷爷

24分钟前
  • hikari
  • 力荐

那么多大导演小心翼翼的,像小粉丝一样到法罗岛朝圣,实在太有趣了。男导演都是朝圣的心情,女导演也不意外,但是Claire Denis在他房间里呆不下去了,非常值得深究,是不是女性特有的直觉,让她感受到了什么,可惜的是本片女导演并没有深究下去,颇为遗憾。

28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在一堆导演谈一位导演的片子中,这片做的挺不错的,组织的很好,每段也都挺有意思。然而疯提尔部分实在是太抢镜了,大显自己的傲娇属性。(然后片尾彩蛋的温特伯格部分和李安的照片继续给小冯造成伤害) 7.9分★★★★

29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张艺谋真是个“第五代”,张口就是什么“普遍人性”“整个人类”“世界级影响”,太low了啊呸!

32分钟前
  • S/Z
  • 力荐

冯提尔和李安是伯粉里的头两把交椅,而张艺谋显然是伪粉乔装混入

34分钟前
  • #烧光光#
  • 还行

张艺谋、北野武、罗伯特德尼罗纯粹是凑数的

39分钟前
  • Mr.D
  • 推荐

连着四天拍片之间休息和晚上收工的时候断断续续看完。张艺谋说的那些都什么玩意儿放在其他大导演身上也都成立还一脸媚笑。就不如北野武无聊得紧。和拉斯冯提尔的一顿怨念咒骂来的有个性。当然伍迪艾伦说的最到位。韦斯安德森说的最结巴但是穿得最有型。克莱尔丹尼斯真能装。

40分钟前
  • 好样的
  • 推荐

拉斯·冯·提尔才是傲娇真爱。挑剔伯格曼的作品,吐槽他的隐居生活,抱怨他不回自己的信,嫉妒他跟别人合作,最后说,现在他死了,我也应该放下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很爱他的。还有一直在结巴的红袜韦斯少爷好可爱。结尾彩蛋温特博格和李安的部分温暖到不行。有这样的导演和这样的电影,可真好。

45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众大牌粉畅谈偶像,崇敬赞美之语满溢,在多数正襟危坐的访谈之间,冯提尔不愧疯子美誉,由爱生恨的另类解读让人耳目一新;回想起九年前初看《野草莓》之目瞪口呆状,我也由衷感叹一句“愿作老伯门下走狗”。

5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对张艺谋笼统又空虚的套话空话恶心到极致,所以专门把张的几段敷衍话受访视频片段专门剪了出来。你大方承认自己只看过《野草莓》怎么了,说那些关乎人类命运的空话你不难受么?真心替你脸红。😨

53分钟前
  • 每天都有坏消息
  • 推荐

有趣:拉斯冯提尔,科波拉,约翰兰迪斯,老马(笑得太魔性)学究:哈内克,雷德利,伍迪其他如李安,韦斯,冈萨雷斯等单纯分在迷弟一栏。至于张艺谋,真的不是去打广告的吗?

55分钟前
  • 判官
  • 力荐

众人追忆伯格曼:斯科特:我看了伯格曼所有的电影。伍迪艾伦:我完全入迷。李安:我的童贞被这个人夺走了。老马:...蛤蛤蛤蛤呃嘿嘿嘿嘿呃...哈内克:我的电影只打了4颗星。北野武:我高中时看了《处女之泉》,因为我以为那是色情电影。冯提尔:我看了他的所有电影!我给他写了好多信他一封都不回我再也不理他了!可是那个谁只看了一部他最烂的电影他们就可以通话!我很生气,但我真的很爱他!

58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