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IFF 意大利喜劇片《最後一吻》。北影節開幕以來看得最輕鬆的一部~影廳裡時不時爆發出觀眾的笑聲,而且大家的笑點基本是同頻的。
都市男性撞上中年危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到處惹是生非。幾個男性主角群像放在這個片子裡更像是共同出演了一部諷刺喜劇,以至於給人的觀感就是角色本身的確膚淺,別抱太多希望,他們多多少少都是個巨嬰。
如果要他們稍微思考「責任」二字,他們大概會想:哈?我不管。我要自由,先逃跑再說。我的生活不能失去激情。我有自己媽不夠,我還想再找個媽共度餘生。
女主演真美啊,但這對男主來說顯然是不夠的。畢竟他需要先找找生活的激情,好再上演一出浪子回頭的戲碼。其中被男主隔夜就翻臉的那個小女生送了他一本書,深情表白:「看這本書令我想到你」。那本書是黑塞的《悉達多》。。。
我說怎麼看養小孩的那個女演員特別眼熟,一查,這不就是《白蓮花度假村S2》的大堂經理嘛。
導演用的音樂都挺令人愉快的~表現兩性關係劍拔弩張的橋段我聽著跟看懸疑片似的。
結尾設計妙。生活終究歸於平靜和自足。或者,起碼先歸於表象的平靜。導演彷彿在片尾跟我說,也別再質問婚姻、質問忠誠了,咱們的餘生啊,c'est la vie!
在写评论之前,说说这个午后吧。 刚辞掉做了半年的工作,第一天去了海边,第二天公司同事聚会,第三天睡了一天。然后今天想找部电影看看。 很久没有这么休闲。 我们这代人似乎就是这样,活了几十年,不说顺风顺水但至少不是在浪尖上行走。和平年代出生,资讯爆炸中成长,读了十几年书然后参加工作,也许朝九晚六也许朝十晚七,然后周末在家睡到自然醒。 生活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
缺少,什么呢? ——影片一开始的独白就是这样交代的。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生活的压力在三十岁这一年开始向我们倾泻下来:女朋友忽然怀孕,即将做父亲,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结婚两年,有个儿子,生活中除了争吵一点不剩;父亲病重,不愿接手父亲生意,为情所困想要远走他乡;生活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每天带不同女人回家过夜的…… 房子,车子,事业,家庭…这些都不是重点,导演也尽力的淡化了这些。因为,最重要的是,才三十岁我们却开始对生活失去的兴趣,不再充满激情。 我能够想象得到多年以后,早晨一睁开双眼,看着枕头旁边的人却完全像对陌生人一样没有一丝爱意。也许陌生人还好一点,至少能提起一点兴趣…我能想象,所以,我无法原谅。 这样的自己。 一直以来都在很努力的思考相处,将来组建家庭后各种情况下的相处与沟通。其实,更早之前的想法是规避这类型的风险。后来发现很难,而且,也无法去避免。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生活最有意思的就是它充满意外,最操蛋的一点也是它充满意外。所以,才开始思考应该如何有效的沟通与相处。如何做到保持爱你。 电影里有提到两点,一个是尽力去发掘她有趣的地方,另一个就是研究一套属于两个人的相处之道。好吧,我对相处这个话题总是孜孜不倦。甚至都偏离了电影的主题。 这样的午后真操蛋。 导演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明了,在生活面前都要学会选择。但从影片看,导演更偏向是向生活妥协,而不是抛下一切去寻找虚无缥缈的激情。而且,焉知妥协了就没有激情呢? 但生活就是这样,各有各的快乐辛酸。与其羡慕他人,不如活在当下。 很久没写字,连逻辑都闭合不起来了~ 结尾,按惯例感谢一下时间。 感谢这絮絮叨叨的午后。
————
今天看完一部台剧《想见你》,想起前两年看的《你的名字》。
想说点什么,但依然不知道说什么。
然后,看了到这篇写在2011年的9月13日的电影评论。
而现在是2020年2月16日,冠状病毒肆虐的现在。
我已经32岁。
8年多以前的我:
你好呀。
也许你想不到,现在的你已经拥有一个结婚多年的妻子和2岁多美丽可爱的女儿。
她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学会咿咿呀呀的说话。
你依然没什么钱,你也依然不知道什么相处之道。但生活总不至于太差。
8年前你常联系的人呀,有的还常联系着,有的人走散了。
你依然走在妥协的人生道路上,平平淡淡。
一路走来,你没什么好后悔的。
噢,对了,你不用再努力的刻意的想去增肥,因为32岁的你已经140了。
如果有什么值得后悔的话,大概就是这个事情了。
8年前的你能看到这里,让你失望了:
我不记得双色球号码,也不想搜索给你。
关于生活,全凭个人修行。
现在的我也希望10年后的我能给我发双色球号码好吗?
也许你会有点失望,原来,这时候的我,是这样呀。
是呀,生活就是这样呀。
BJIFF2023 开幕前听了葛格的直播说这几部都有宝格丽的出现结果就一直在找片中各种宝格丽(女主的戒指、妈妈朋友?工作的店)自由大概是是没得到的时候比较甜美,人的状态也是流动的,但女主美的太特别,很像emily didonato所以还是不能原谅男主🙃
Like the ending.
得有多无耻,才忍心背叛自己的另一半?人到中年,不要乱搞,良性爱情的反面教材,踏实点做人吧!
#13th BJIFF【4.0】快节奏的叙事亦如狂湍巨浪的生活,情感危机的交叠道出最为致命的青春禁果,群像塑造的精准拿捏从现实的感触挖掘出惊悚耐人的深意,举重若轻的诙谐基调上演一出又一出的抓马笑话,在一地鸡毛的洪流中寻找未来的希冀,在欲望横飞的绚烂景致里却逐渐迷失彷徨,也许忠诚是一种乌托邦,也许妥协是一种最优解,但我们终究要在路上坚定前行,没人能够逃脱生活的泥沼,没人能够拒绝成长的掠夺,如果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我便宁愿接受孤独永生的诅咒……
20230424 北影节 with cinba. 我真的看过美国版的那电影 就记得是我喜欢的sunmer演的还有snow patrol开头了。意大利版的稍微好点有限,也就是2001 还是遥远欧洲有一个china他的名字叫意大利,不然真的没法发生这么楠的故事,要是2001我肯定觉得哇怎么可能能人生有这么多drama不堪呢,然现在我根本不抱任何希望觉得这人还是太理想主义怎么可能跟备胎说我不爱你;现实生活真是比电影可狗血多了
角色群像塑造得挺好的。这么些故事里,幸福人的不多,困惑和痛苦的人不少。就算是前者,也是久经波折。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有异常激烈的情绪在不断喷涌。这才是活着该有的样子啊。至少在这一点上,我羡慕他们。
为了看Baciami ancora而看的这部,虽然琐碎,却也温馨
感性的生活还是理性的生活,这是一个问题。
30岁或许确实是人生的一个大坎 在这个阶段要面临更多对自我人生的选择而又没有那么多选择的权力 感到混乱恐慌无力 几乎无可避免//相较于美利坚的版本 意大利的版本似乎更倾向于表现人生糟糕的境况 一团乱麻之下仿佛什么都不会再好了
拉拉宣传片+1 远离男性 幸福永生(长了嘴不是让你们用来看电影的时候当捧哏的 手里的吃的都堵不上你们嘴 送给地质礼堂18排7 9座迟到的你们
有些人留下有些人离开,年少总要偶尔轻狂
【BJIFF2023】看片名和海报以为是《初吻》一样的浪漫喜剧,结果没想到是把生活当战争来拍的婚姻生活讽刺剧。节奏相当紧张,全程被配乐赶着走,非常符合“场面调度”本义的调度原则,转场都通过长镜头来实现,但是用多了也觉得设计痕迹太重。有趣的是虽然是群像剧,但人物处理得依然很有层次,男主角同时也是叙述者,只有他有主观视点的想象;逃离生活三人组相互催生,还有一位结婚的朋友被边缘化处理,两者是对婚姻生活的两个极端,而男主在两端徘徊,最终和岳父岳母汇合。影片对男人的“成年”下了一个定义就是接受自己的生活,别再有什么野心,所以说谈恋爱是一件沉没成本相当高的一件事情。男主在承诺了“永远坦诚”之后,面对女友“是不是只有一个吻”还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了“是”,实在是让人哑然失笑。建议加入情侣必看片单。
这就是生活,好喜欢这句法语
海宁说,整个片子都好像放了二倍速。今年我的北影节在这部上收场真的太好了,是在笑声中完结了。
连续观看乔凡娜.梅索兹欧诺的电影🎦昨天是《面纱下的那不勒斯》十六年后,她就身材变了很多,但是依然是那样的迷人风骚入骨;这部电影🎦时她还是显得非常年轻漂亮不到30岁,正是花样年华的最美时分。而下载了同样应该是美国🇺🇸版的翻拍同名影片,就一起看过吧,对比一下。
很精致很流畅,30岁危机,人物多了点……
过于豪(好)华(看)的演员阵容反倒令人对这个扁平的故事(以及它背后耗尽能量的社会)油然而生一种厌恶之情。在2000s的意大利电影中你甚至可以让4个家庭/cp同时陷入危机而不触及任何存在意义上的真相,incredible。(PS 恋爱脑女高中生送给男主的书是黑塞的《悉达多》,太黑了)(PS2 这片里有一个人物叫Paolo还有一个叫Francesca他们不但没在一起而且都失恋了。)
北影节最后一场,演员们颜值很高。剧情真实到让人烦躁,且加速发展。一地鸡毛的婚姻还是不得不过下去,男人们都是巨婴,真不愧是“至死少年”。配乐挺好的,婚礼上有个意大利女孩穿红色旗袍。以及再一次看到意大利影片里出现成熟女高中生不学习却沉迷于和老男人谈恋爱的情节。“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真的服了这些恋爱脑,以及男人很会用“我爱你”来道德绑架。
几个意大利男人的情感危机,设定还是有意思的,走向其实导演自己也不可控了,只能最后留个意味深长的女性也可能出轨的镜头结束。
大家当年都好年轻好漂亮。SS从2001年到2010年都没怎么变。SA后来变化其实真不算大,整个人总有种灰色地带从业者气质。Santamaria和他后来那个超英电影里完全两个人嘛,看到片尾字幕完全惊到了(年轻时还挺帅的)。Giovanna和SA互相咆哮的时候非常娱乐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