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小姐

HD

主演:西尔莎·罗南,劳里·梅特卡夫,崔西·莱茨,卢卡斯·赫奇斯,蒂莫西·柴勒梅德,比妮·费尔德斯坦,罗伊丝·史密斯,斯蒂芬·亨德森,奥德娅·拉什,乔丹·罗德里格斯,凯瑟琳·纽顿,约翰·卡尔纳,杰克·麦克道曼,劳拉·马兰洛,安迪·巴克利,丹尼尔·祖瓦图,克里森·克拉克,丹妮尔·麦克唐纳,鲍勃·斯蒂芬森,路易莎·李,伦敦·托尔,本·康尼斯伯格,维克托·沃尔夫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伯德小姐 剧照 NO.1伯德小姐 剧照 NO.2伯德小姐 剧照 NO.3伯德小姐 剧照 NO.4伯德小姐 剧照 NO.5伯德小姐 剧照 NO.6伯德小姐 剧照 NO.13伯德小姐 剧照 NO.14伯德小姐 剧照 NO.15伯德小姐 剧照 NO.16伯德小姐 剧照 NO.17伯德小姐 剧照 NO.18伯德小姐 剧照 NO.19伯德小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伯德小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女孩克里斯汀(西尔莎·罗南 Saoirse Ronan 饰)跟随着家人来到了位于加州的一间教会学校开始了她的高中生涯,虽然心中有百般的不愿意,但克里斯汀尚且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反抗家人和生活的安排。在学校里,克里斯汀最好的朋友是朱丽(比妮·费尔德斯坦 Beanie Feldstein 饰),三观相近的两人无话不谈。  克里斯汀参加了舞台剧比赛,并因此结识了名为丹尼(卢卡斯·赫奇斯 Lucas Hedges 饰)的男孩,相互吸引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然而,这段感情最终以分手告终。为了和校园交际花珍娜(奥德娅·拉什 Odeya Rush 饰)套近乎,克里斯汀不惜撒谎,遗憾的是,谎言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友谊。当克里斯汀身陷同凯尔(提莫西·查拉梅 Timothée Chalamet 饰)的感情纠葛之中时,她的家庭也在经历着艰难时期。偶像漩涡岁月的童话美味先生雷霆战将张云龙版精灵梦叶罗丽10圆月弯刀(粤语版)青恋冬狮1968胜者为王2019奇幻精灵事件簿宝贝老板:圣诞红利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第2季·动态漫特种兵百花缭乱武士少女谁是球王鬼女艾拉枕边嫌疑人米勒的女孩英雄连零零后寻人记II火烧红莲寺之红姑前传少年巴比伦大宪章国王的最后旅程(国语版)虎口拔牙激辛道疯狂这一年斯特拉1955黜龙 短剧泰版我可能不会爱你国语功守道光与铁说再见前的30分钟十字路口(2021)贞子2019曼哈顿往事斛珠夫人儿女传奇之真假千金我前任男友的婚礼淑女与髯西洋古董洋果子店2008摩登家庭第十一季戴安娜:音乐剧人设外卖店

 长篇影评

 1 )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Lady Bird

《伯德小姐》一个关于亲情、爱情、友情,还有寻找的故事。


第一次见罗尔莎·罗南时,那年她只有13岁,在凯拉·奈特利、詹姆斯·麦卡沃伊等一众知名演员中饰演一位《赎罪》的女孩。

白皙的肌肤,衬着阳光闪烁着点缀着星空的眼眸,楚楚动人,把一个猜疑、善妒、爱幻想的女孩演绎地惟妙惟肖。

《赎罪》让全世界记住了这个会演戏、眼睛会说话的爱尔兰小女孩罗尔莎·罗南。

之后虽未过多关注,但她的作品基本每部都会在看,《可爱的骨头》、《宿主》、《布达佩斯大饭店》等等,无论他人如何评价,难忘的依旧是那双背后藏着秘密的眼睛。

到了《布鲁克林》,记得当时是在飞往英国的飞机上看到,因为长途跋涉很疲惫,本来想看点不用动脑的动作片打发时间。翻看目录时看到罗尔莎·罗南的名字,不禁回忆起那时那个小女孩的眼神,于是静下心看完了《布鲁克林》。

这一次,眼神已不再是她最大的杀手锏,故事虽没有多么精彩,但罗南的表演却令我记住了这个角色,这个憧憬着布鲁克林生活的外乡人,想过像其他女孩一样依靠男性,在爱情上也有过犹豫,认真、努力的少女。

如果说《赎罪》时,罗南可以以年龄优势完美匹配角色特性的话,那么在《布鲁克林》里她则在用自己的表演打破偏见征服所有观众。

她已不再是曾经那个成天幻想犯了大错忏悔的女孩了。


这次到了《伯德小姐》,彼时她本人已22岁,扮演一位高三学生。

与母亲争执、自命不凡、向往自由,Lady Bird身上好像囊括了青春期少男少女们所有的特质。她可以因与母亲一言不合不顾危险跳车,也可以在墙上用马克笔写上自己心仪男孩的名字。

看完的第一感觉,Lady Brid就像是王小波小说里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与全世界为敌,爬墙上树完全没有作为一头猪的任何觉悟。

Lady Bird就是这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染着另类的发色,在人生的单行道上逆流而上。

越往下看这种感觉就越强烈,很奇怪,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命不凡的时候,想要突破重围,改变现状,然而我们与Lady Bird最大的区别则在于她有这个勇气,她要用全身的力气拼命抖掉身上所有的标签,自己赋予自己一个全新的生命——Lady Bird。

换一种解读,作为Lady Bird,她可以做许多自己作为Christine无法做的事情,比如和母亲吵架、谈恋爱、偷成绩单、破处,如果把Lady Bird比作一种动物,那么她一定是一只浑身长着刺戴着狐狸面具的刺猬,贪婪、自私、任性,却又脆弱、善良、可爱。

一方面她从不愿知晓母亲用意与她从早到晚争吵,一方面她为了爱情抛弃友情“跪舔”bitch,情绪躁动、自信毒舌,这难道不是每个人年轻时都曾经历的过程吗?

影片最后,Lady Bird宿醉后从医院病床上起身,从凌乱的妆容中渐渐露出真是的面庞,她没有拭去脸上的污渍,而是保留着来到教堂。

电影里无数次把镜头放在教堂,她上的学校是教会高中,或许她并不相信上帝,但最后在教堂,当她听着圣歌,脑海里回想的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上帝,而是她的家, 萨克拉门托的树木河流 ,是她的母亲,还有她小巧温馨的家。

全片看下来,我一直觉得Lady Bird最像的就是她母亲,个性强硬、刀子嘴豆腐心,两个人毒舌起来的冲击波绝对可以殃及无辜。

就像影片结尾,导演把Lady Bird学车时的画面与母亲开车时的画面重叠,你可以自己赋予自己名字,那是你的代号无所谓,但你这个人,却是由你的家人、环境所赋予,你永远也无法改变。


Lady Bird就仿佛长在了罗尔莎·罗南身上,每一次皱眉、微笑,哪怕是放声咆哮,都是理所当然,都是Lady Bird应有所为。

喜欢甜茶

印象里很少见罗南大吼大叫,而这次在《伯德小姐》里的角色却与之前截然相反,不再暗藏内心、隐忍坚韧,反倒像个大厨自己把控生活的火候,在大荧幕上自由烹调。

很难得,也看到了罗南的成长。

友情或许并非是一杯平淡无奇的白开水,加点调料就可以敷衍了事;爱情或许就是一盘自欺欺人的棋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亲情或许无法比喻,但是它给予你温度、赋予你姓名,哪怕你已粉饰一切,那个地方那间房间依旧包容着你所有的秘密。


这部《伯德小姐》作为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成长型自传处女作, 电影并非神作,不过电影的完成度,以及导演所想要表达的内核来看,真实的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

当时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会想起另一部佐藤健、有村架纯主演的日本电影《何者》,同样都是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择,也许是和过去say goodbye,也许是与家人分开,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迷茫。

不同的是《何者》里展现的是人性背后不为人知的苟且与阴暗面,而《伯德小姐》中更多的则是在表现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叛逆与青春式燥热。

谁的青春不迷茫?又有谁没有个sb的过去呢?

当我们褪去华服,面对镜子,如初生般赤裸相对,没有了外界的指指点点,没有了自己贴在自己脸上的金子,没有了看似生命的骄傲、自尊时,抱紧自己,用臂弯感受最初的心跳,外面的世界再怎么寒冷,愿当你摸着自己时能够感受最初的温度。

一部电影,一种味道。

谢谢~

个人公众号,分享一部电影,一点小感悟

 2 ) 导演,你是不是把我的日记改编成电影了?

在还没有看这部电影之前,它的口碑就如雷贯耳。

截止1月3日,《伯德小姐》烂番茄新鲜度99%,213个影评人给出了“鲜”,只有1个人给了“烂”。

著名影评网站MTC也给出了94的高分,2017年度第4。

女主演西尔莎·罗南曾在《赎罪》《可爱的骨头》《布达佩斯大饭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也将是奥斯卡影后的有力竞争者。

《伯德小姐》是一部剧情片,也是一部青春片,讲述女主角克里斯汀从高中生步入大学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作为女性电影,导演没有刻意制造戏剧冲突,拒绝一切套路,打动观众全靠两个字:真实。

许多年前,我们会给自己取一些非主流的昵称,什么“我心飞翔”“水晶之恋”“往事随风”“一抹阳光”“缘分天空”之类的。

克里斯汀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她自称伯德小姐(Lady Bird),这不就是当年随处可见的网名“我心飞翔”吗?

长大以后,她重拾“克里斯汀”的名字,但“伯德小姐”已经成为她人生中无法磨灭的痕迹。

渴望飞翔的人永远不甘于爬行。

伯德就像她给自己取的名字那样,仰望星空,对美好未来充满向往。

她不愿像普通人那样就读加州的公立大学,她想横跨整个美国去东海岸读私立大学。

她的想法自然遭到了妈妈的反对,理由之一是学费很贵。

好在还有爸爸是支持她的,他们表面上不动声色,但背地里爸爸一直在帮她申请奖学金。

父母当然是爱孩子的,但是妈妈通常是严厉的爱,苛刻的爱;爸爸是慈祥的爱,宽容的爱。

鼓励让人充满希望,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批评让人再三反省,时刻做好最坏的打算。

只有鼓励就成了溺爱,只有批评就成了虐待,鼓励和批评的结合才能给孩子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心。

伯德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矛盾的,时而亲密如手足,时而争吵如敌人。

买杂志要说你,不好好走路要说你,不好好叠衣服也要说你。

上一秒还在谈论大学,下一秒就发飙。

上一秒一起听磁带,下一秒就吵得不可开交,气得伯德直接跳车。

尤其是妈妈说的“你知道养大你要花多少钱吗”,像是触到了伯德的逆鳞,突破了她的底线,拿出纸笔就说:“养大我到底要花多少钱,我会长大然后赚很多钱,把我欠你的用一张支票还干净,这样我就再也不用跟你说话!”

这样的剧情太真实了,很容易让观众感同身受。我们何尝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呢?

从妈妈的角度考虑,她从来就不是非要与你为敌,也并非反对你做自己喜欢的事。她当然是为了你好,只是想让你像普通人那样步履平稳地前进,少走些弯路,少吃点亏。

从女儿的角度考虑,小时候要听父母的话,好好上学;毕业了要听父母的话,好好工作;工作了要听父母的话,早点结婚……那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

面对未来,我希望能自己做出选择。即便它是错的,我也能收获血与泪的教训。毕竟长辈说得再多也没用,有些道理我们必须亲身经历一番才会明白。

思想有正反,观点无对错。妈妈和女儿都没有错,她们都有自己的考虑。

也正是因为没有对错,亲子之间的争吵才会发生在每个家庭,几乎每对亲子都说过类似的话。重点不在对错,在于这一幕的似曾相似,直戳内心。

伯德的这段吵架戏像重锤般敲打在每个观众的心上,仿佛电影诉说的是自己的故事。

她们在试衣服时的对话同样是让人感慨万千。

伯德:为什么你不能说我看起来不错?

妈妈:我以为你不在乎我怎么想的。

伯德:我还是想要你夸我。

妈妈:抱歉,我说的是实话。你想让我撒谎?

伯德:不,我只是希望你喜欢我。

妈妈:我当然爱你。我希望你可以努力成为那个最好的你。

伯德: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呢?

这番对话让无数观众共鸣:这演的不就是我吗?

我对你说“我好胖”的时候,想听的不是“以后少吃点”,而是“你明明那么瘦”;

我对你说“我好难看”的时候,想听的不是“重要的是心灵美”,而是“你明明那么好看”。

我对你说“我在公司/学校表现得好差”的时候,想听的不是“下次努力吧”,而是“你是最棒的”。

胖不胖、好不好看、表现怎么样,我自己心里没数吗?我心中早就有了答案,根本不需要你说实话,我说出来只是想让你夸我而已。

除此之外,伯德的感情经历也非常贴近生活。

伯德和丹尼的爱情浪漫又暧昧,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那种小心翼翼的举止充满情趣。

他们仿佛是捧着一颗鸡蛋一般,对其中孕育的希望心驰神往,同时又谨小慎微,担心自己打碎了这脆弱的精灵。

他们一起跳舞,他们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瞬间让人回想起初恋的感觉。

尤其是伯德在尝试初吻后蹦蹦跳跳传达的愉快心情,简直甜到掉牙,让人少女心爆棚。

那一刻,她不是像一个少女,她就是一个少女。

伯德和《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里的少女很像,对有趣的事物十分热衷,随心所欲地往想去的方向,心情如棉花糖一般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很快,她就认识了第二个男孩凯尔,并且奉献了初夜。

事实证明,丹尼是个天真单纯的好男孩,凯尔则是为了骗她初夜撒谎说自己是处男、事后还不承认说过这句话的渣男。

由于丹尼是同性恋,伯德只能无奈选择放弃;而凯尔道貌岸然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一颗虚伪的心。

我们何尝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因为Ta是同性恋、Ta要出国了、Ta的家长不同意……有多多少少困难阻挡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错过好男孩/好女孩,才有了后面被渣男/渣女欺骗的经历?

不遇到几个渣男/渣女,是不完整的人生。

同样的,不错过几个好男孩/好女孩,也是不完整的人生。

伯德被欺骗了身体,但幸运的是她的人生完整了。在跌得起跟头的时候摔倒,以后才不会站不稳。

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发生之前,伯德感到无比好奇,真正发生之后,又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喜欢隔衣擦火”。

无独有偶,伯德好不容易去了纽约读大学,又开始怀念家乡和亲人。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小时候想快快长大,等真正长大了,才发现小时候是最快乐的。

高考的时候想考得越远越好,当你真正来到外地,还是觉得哪里都不如家里好。

不管你去了北上广,还是去了东京伦敦曼哈顿,你跑得越远就越想回来。

与家乡的距离仿佛是块大石头,它把你的安全感、你引以为豪的坚强压得粉碎,压得你喘不过气,让你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她如愿以偿去了纽约,但并没有就此过上想要的生活。

她曾经不让别人叫自己“克里斯汀”,如今又想重新叫回“克里斯汀”;她曾经想永远不和妈妈说话,如今又想和妈妈留言。

成长就是一个怪圈,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失去了又想极力挽回。

就像妈妈在机场口口声声说不送女儿,结果她开着车离开,又开着车回来。

她绕了一大圈,没变的是机场还是那个机场,门还是那个门;变了的是女儿已经身在千里之外,以及自己止不住的泪水。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看到这里你就会发现,《伯德小姐》能有99%的烂番茄新鲜度,靠的就是它无可比拟的、教科书级别的真实。

感觉导演是偷看了我的日记,然后改编成的电影。

不久前,我被《寻梦环游记》感动得无以言表,很快又找到了另一部让我感同身受的电影。

我想把当时观看《寻梦环游记》的感想再说一遍:

《伯德小姐》给我的感触很深,让我感觉自己就是电影里的主角。

观看《伯德小姐》的时候,想必很多人都会从伯德小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不一定有伯德相同的经历,但一定有相似的青春。

伯德想要去纽约上大学,如果把它换成想唱歌、想画画、想打球……这就成了我们的故事。

对我而言,曾经我想要学电影。

像伯德一样,我想学电影的想法遭到母亲反对,她说男生就该学理工科。

我尝试过“听话”,最后发现“听话”是行不通的。

但当我真正听了母亲的话,走进大学、就读电气工程专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电气工程一点兴趣都没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后,我得出结论:既然我决定了毕业也不会从事电气工程相关的工作,那么我读完四年电气工程就是浪费四年时间。而且我学工科也不能转到艺术类专业,除非复读一年再重新参加高考,但我好不容易从高三解脱,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回去了。

2013年12月,上大学的第4个月,我把我的想法告诉父母,他们一致同意我退学了。

尽管经过了父母的同意,但我退学的决定仍然使我未来几年都是在指责和质疑中度过的。在人们心中,我是一个败家仔。

之后的几年我频繁更换工作,做了各种各样的事,旅行、摄影、创业……但却发现自己离电影的梦想越来越远。

后来,我想通了,爱好电影不一定就要去拍电影。

2016年11月开始,我坚持在豆瓣写影评,每周都是在周四晚上去电影院看零点场的首映,回家写一个通宵影评,然后在早上发表。

写影评没有收入,网友的打赏也没几块钱,但我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出路。也许我没有实力,但我勤奋,我相信勤能补拙。

在家写作的经历并不顺畅,亲戚没少说过闲话,他们认为我一天到晚呆在家里不去上班。

朋友同事也没少冷嘲热讽,说我当年退学是丢西瓜捡芝麻,是不孝顺,是要气死父母。

甚至,母亲也说我以前不专心学习,就知道看电影,如今一事无成。她打心底就觉得看电影、写影评是没有前途的,是不务正业的做法。

她经常翻我的旧账,说我上高中的时候不好好上学,就把心思用来看电影了,结果高考惨遭滑铁卢,考上大学还退学了,现在又不好好工作……

2017年春节的时候,她还催我去找工作,她的意思是不管是做什么都比呆在家里强。

李安闲赋在家六年,靠妻子养活,最终一鸣惊人。但我毕竟不是李安,我只是一个无业游民。

有那么一阵子,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废人。

和《伯德小姐》相比,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残酷。

迫于生计,我在写影评之余还要去兼职。由于最高学历只有高中,我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只能去送外卖。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日积月累,坚持写作,终于有了收获。

2017年5月,在家坚持了7个月无收入的写作之后,一个主编在豆瓣上发现了我,然后向我抛出了橄榄枝。

当初差点让我哭出来的经历,我终于能够当成笑话讲出来了。

在得知有公司录用我的时候,母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也不催我找工作了,也不嫌弃我呆在家里,就让我安心看电影、写影评。她突然发现,原来看电影真的可以带来收入,还可以成为一番事业。

而我曾经犯的“错误”,每次吵架她都要提起的“黑历史”——当初我不好好学习,整天看电影的习惯,现在反倒成了我的优点,为我成为影评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竟我如果没有大量的阅片量,就不可能成为影评人。

我开始体谅母亲的苦衷:她并不是非要与我为敌,也并不是冥顽不灵。想要获得她的支持,我首先需要付出时间和汗水证明自己不是三分热度,让她看到我坚持到底、绝不言弃的决心!

我至今也没有实现去艺校学习电影的愿望,但我以其它形式从事了电影行业。

如今,我终于可以做喜欢的事,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电影和写影评。

眼看我能够通过看电影赚钱了,家人也逐渐开始理解我、支持我。我不仅可以通过爱好养活自己,每个月还可以寄钱给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我感谢曾经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自己,我锲而不舍、忍辱负重也终于让自己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正如马可所说:

我们所有的文凭、证书、奖项,都不及选择怎样去活更能说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原谅我在影评中说这么多与《伯德小姐》无关的内容,毕竟这部电影太让我感同身受了。看着电影,我就想到了自己。

我现在过得很好,对于退学的选择我不后悔。但我多多少少感到遗憾,遗憾没能像同龄人那样体验4年大学时光,总感觉人生缺点什么,不够完整。但倘若真正读完4年大学,说不定又会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仍然是躲不掉的“围城定律”。

伯德无疑是幸运的,她终于如愿以偿去了纽约。尽管思想家乡、思念亲人,至少得到了曾经想要的东西。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和励志片有所不同,《伯德小姐》重点不在于梦想,在于生活、成长、经历、青春,显得更贴近现实、更接地气。因为你不一定有过追梦,但一定有过青春。

叛逆、倔强、马不停蹄追求想要的生活,是伯德小姐的故事,是我的故事,或许也是你们的故事。

 3 )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看完电影我脑子里最先浮现的就是《青春舞曲》的这句歌词,但Lady Bird可能是出自于一首叫Ladybird Ladybird的童谣,里面有一句歌词是"Ladybird, ladybird, fly away home."

Christine住在Sacramento,一个典型的加州大农村,她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 Lady Bird,并要求所有人都称呼自己为Lady Bird。她有点叛逆有点酷,粉色的头发,蓝色的袜子,因为和妈妈吵架跳车摔断了手,连石膏都涂成了桃红色。她厌倦了加州的阳光和矮矮的平房,一心想逃家乡小镇,去纽约、去东部,再不济,至少也得去旧金山啊!她想申请纽约的大学,但她成绩平平,不是最好却也不至于太烂。她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高中女生,可是自信、张扬、有着这个年纪最美好的年少轻狂。 走进放映厅之前,我根本没想到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大部分观众居然是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我跟着爷爷奶奶们捧腹大笑,可笑着笑着我就哭了。好一个Greta Gerwig,将属于这个年龄的,关于爱情、友情、家庭的忧愁和哀伤,全部藏在了这一出荒诞幽默的青春喜剧中。

爱情——恋爱就是在墙壁角落写下你的名字,分手也不过就是划掉你的名字,写下一个新的名字罢了。

Lady Bird在学校的音乐剧试镜中对Danny一见钟情,她将Danny的名字写在自己房间墙壁的角落。她与Danny迅速陷入热恋,他们开始整天黏在一起。可是Danny好像没有那方面的想法。Lady Bird有些羞涩地对Danny说:“你知道你其实可以摸我的咪咪吗?”Danny回答:“我知道,我只是很尊重你。”然而,当Lady Bird在男厕所的隔间发现Danny和另一个男生接吻时,一切才真相大白,Danny是个Gay啊!Danny也并不是刻意要欺骗Lady Bird的,只是他对于自己的性向感到迷茫和害怕。他来到Lady Bird打工的咖啡馆,一边诉说着自己的慌乱,一边哭得泣不成声。面对这样一个小可怜,能做的当然只有抱住他啊! Lady Bird并没有在失恋的情绪中沉溺太久,因为另一个小可爱Kyle出现了!

Timothee小天使让你一秒找到恋爱的感觉。

Lady Bird把墙上Danny的名字划掉,写上了Kyle。Kyle就是那种典型的忧郁型坏男孩,抽烟、弹吉他、组乐队,喜欢远离人群,整天抱着一本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游戏人间,对待感情随便(还秒射)。Lady Bird把第一次献给Kyle后,才知道他原来早就有过好几次经验了,Lady Bird感到十分愤怒,Kyle冷漠地回应:“You are gonna have so much unspecial sex in your life”,尖酸刻薄又一针见血。但这张脸在那里,随便你做什么都原谅你!年轻的爱情可能看起来幼稚又可笑,但快乐是真的,伤心也是真的,只不过那些刻在墙头的名字,随着离开时粉刷墙壁也一并抹去了。

友情——她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跟你抱怨“我最近越来越胖了”,你用塞满三明治的嘴回答“我也是”。

Lady Bird有一个好朋友Jules,像所有的好朋友一样她们一起玩耍,一起发胖。她们决定把皮肤晒黑,可是连沙滩也懒得去,就躺在家里窗前的地毯上,一边吃零食,一边晒太阳。她会在你疑惑“为什么我爸爸数学很好,可我数学很烂”的时候告诉你“可能是你妈妈的错”。然而,为了泡Kyle,Lady Bird和Jules疏远了,开始和漂亮、有钱、又受欢迎的女生做朋友。为了融入这个不适合她的圈子,她开始变得不像自己,但这个圈子到头来也没有真正地接纳她。所以为了追求某些看似耀眼的东西而失去自我,真的是正确的吗?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一个全心全意真心待你的朋友一定是幸福的。

家庭——最想逃离却最思念的地方

把家庭的矛盾和羁绊描绘得真实又新颖是非常难的,但本片最戳中我地方在于每次气氛变得严肃时,总会有幽默来化解这种沉重。

妈妈对想买东西的Lady Bird说“这是有钱人干的事,我们不是有钱人”。她们两最爱的娱乐活动就是在星期天装作有钱人去看豪宅。和妈妈逛街时不知不觉就开始吵架,但看到一条漂亮裙子就立马和解。所以说,女人的战争总是会在购物中停止。 Lady Bird听到有人敲她房门,马上就叫爸爸进来。爸爸疑惑你怎么知道不是妈妈呢。因为妈妈不会敲门。 爸爸失去了工作,还有抑郁症,但他没有把得病的事情告诉孩子。Lady Bird想要去东部上学也是爸爸陪着她一起瞒着妈妈,好像天底下的爸爸都会尽力满足女儿的一切要求。当妈妈发现她申请东部学校的事,她有些担忧地问爸爸:“你们会离婚吗?”爸爸说:“不会的。我们离不起婚。” Lady Bird终于如愿以偿上了纽约的大学,但在高楼耸立的纽约,冷漠的行人行色匆匆,她才发现Sacramento的阳光是多么温暖。父母送她去机场的那一天,爸爸安慰妈妈说,她会回来的。在医院醒来,妆花了脸,她想家吗?非常非常想。可是她会回去吗?我想是不会的。 人生不过是擦干眼泪,继续向前罢了。

你叫什么名字?Christine。

 4 ) 伯德小姐的成人杂志和香烟

伯德小姐被送到医院,早晨起来,她看到病床对面坐着一对母子。画面中的母子,母亲歪着头,小男孩缠着绷带,她看了一眼。然后走在大街上,问路人“今天是星期几?”这时候她是克里斯汀了,不再是伯德小姐。 回到电影最开始,伯德小姐和母亲坐在车里,听《愤怒的葡萄》,两人边听边哭。听完后,母亲说让我们消化一下这个故事,伯德小姐说你是认真的吗?母亲说:我们不能总靠娱乐麻醉自己,不是吗? 冲突因伯德小姐去哪儿上大学的事情加剧,最后伯德小姐跳车,母亲一声尖叫。电影开始三分钟左右,观众已经了解母亲和女儿的冲突了,不管这是关于母子关系的电影,还是关于青春期的电影,克里斯汀给自己起名为伯德小姐,任何关于青春的日子,你记得的还剩多少,哪些影响你决定,反对你这样那样的亲人,他们都已经老去。 伯德小姐为了赢得朋友,撒谎自己住在大房子里;固执地认为自己与男朋友“灵肉结合”了,其实她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穿着红色的裙子去舞会,但最后她选择和最初的朋友一起度过这个时刻。经历过尴尬和虚荣,而在这之前,在换衣间,女儿说:希望你能喜欢我。母亲无奈地说:我当然很爱你。儿女:但是你喜欢我吗?母亲:我希望你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女儿:如果现在这样就是最好的呢。 伯德小姐18岁的时候,买了成人杂志和香烟,一个人站在街头,这时候她的天空就像那一缕缕飘起的香烟,你明明感觉世界很大,很想闯进去,但自己又像烟,随时会被吹散。接着她拿到录取通知。她把自己房间的墙刷白,这是全新的一面,以后就是重新开始。 然后她收拾起行囊。 父亲、母亲、女儿,一路无话,到了机场,母亲借口要去停车,这里停车费很贵,丝毫没有犹豫就开走了。在转了一圈之后,她又开始着急,开始流泪,急急忙忙又追去。感情总是这样,心里早已原谅,嘴上就是不说,勉强忍着,最后互相伤害。 在大学里,她给同学介绍时,说自己叫克里斯汀,她承认了自己的姓名。她带着哭花的脸,在大街上给母亲打电话,然后不知所措。而在送她去大学前夕,母亲一遍遍地给女儿写信,写了又揉碎,揉碎了又写,心也被揉碎。 我知道你爱我,但是你喜欢我吗? 也许,所有的父母和子女都有过这样的冲突,随着儿女的成长,他们想要什么,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要求都在变化,而父母的关心,是实实在在的,问你吃饱了没,穿暖和了没。以前和爸妈打电话,电话开头就问:“饭吃了没,吃的啥”,这几乎是每次打电话首先要问的句式。 年轻时我们认为这是生硬的句式,直到后来,你才会理解,这些话的背后有多少担心和忧虑。你原本以为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其实这不仅仅是关于青春,而应该说这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生活不像电影,真实的和解来的远没有这么快。直到有一天,年轻的一代感受到这些并理解之后,我们才明白,其实并没有冲突和矛盾,都是因为爱,爱没有错。 电影最后,克里斯汀打电话给母亲说,当你第一次驾车在沙加缅都的公路上时,你是否感觉心情激动?我是挺激动的,我本想和你分享这感受,可是那时候我们几乎不怎么说话,哪些我从小就知道的马路拐角,商店,还有其他所有我熟悉的地方,我想告诉你,我爱你…… 告别了成人杂志和香烟,我们还告别了什么,一段时光,一段你以后回想起来无比怀念而又自责、后悔的日子,在哪些日子里你执拗,用冲动伤害亲人,很少跟他们交流,直到这些我们叫青春的日子过去后,我们在某一个时刻和路口,才发现你一直爱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你们曾经不那么互相喜欢,直到你开始理解,你才打心底里感受到,原来他们都还在,你只要好好的。

 5 ) 『你爱我,但你喜欢我么?』

「你爱我,但你喜欢我么?」
「我只是希望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呢?」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最后,以你的想法思考问题。也许,一切就不一样了。人生如果是一面涂鸦墙,在我们想重新开始的时候只要重新刷成白色该多好?可以割舍前尘旧怨,可以立地成佛。

这个剧情片剖析了一个高三正在努力升入大学的妹纸和母亲的关系,也是勾起了我们成长路上那些回忆。开篇,Lady Bird因为和母亲的争执气到居然跳下快速行驶的车而弄伤手臂;18岁那天,她去买了成人杂志和香烟,骄傲的宣告自己长大了;因为上学的事情,愤怒的姑娘拿出一张纸让母亲写下长大到现在父母花在她身上的钱,说以后悉数还清,母亲讪笑到,我担心你以后都没这个能力!

「你爱我,但你喜欢我么?」这似乎是个悖论,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是在去年大热的日剧《四重奏》里,松隆子和宫藤官九郎这对夫妻矛盾的根源就在于此,我们可以和亲人一样彼此深爱对方,但我发现其实我并不喜欢你,无法认同你的饮食习惯,无法认同你的思维方式,无法认同你所喜爱的事物…所以他们之间只有爱,没有真的喜欢彼此的基础,所以驾空的爱无法根深蒂固,也容易生厌腐朽。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与生俱来的,这种爱不会掺杂太多权衡利弊后的杂质,单纯的多,所以,父母是很爱我们的,但,他们喜欢我们么?

我们的爱好你的思维你的古怪脾气,也许他们统统都不喜欢。但是,他们还是爱我们的。他们的爱化作最实实在在的温暖:让我们吃饱穿暖,尽量无忧无虑的成长。但往往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和爱,我们都无法心生感激去用心回馈,而总把问题矛盾集中在「我」的诉求不被重视,不被满足,和他们没法沟通,父母肯定是不爱我的…

「过往。」

我的青春期直到大学毕业也经常和麻麻有各种争执和冲突,暑假寒假只顾着奔着去到处玩,回到家也只懂得讨零花钱,然后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去和父母交流,甚至觉得文化水平低的他们不懂我,我没必要去和他们沟通。爸妈都是工薪阶层,本来就省吃俭用供我上学,可大二的第一个学期,我就拿着一个月的生活费去帮高中的朋友付她堕胎手术的医药费,自己可怜兮兮的每天吃泡面度日,以为很仗义,其实真是头脑简单,人家未必感激你,拿到钱后对方和她男朋友去吃大餐补充营养了,而我弱弱的赶回学校。以后也不了了之了,大学毕业后又做了三年“好朋友”,我还热心肠的去给人家辅导公职考试,考个第一以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结果两年半以后这个妹纸彻底在我生活中消失了。道不同,我也没什么利用价值了吧。然而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前,我那个只有小学毕业文化水平的麻麻就经常提醒我,不要对谁都那么善良,你会吃亏的。

然而,我总是没记性。上班以后的我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一群做传媒的狐朋狗友,不是电台就是电视台的,这群人下班后不是去K歌就是去舞池,有过一段时间我也经常和他们混在一起,甚至因为晚上要出去玩,麻麻拦着不让我出门,和麻麻恶语相向,现在想一想,那时候多伤她的心啊,她只是担心我晚上出去不安全。而事实上,在遇到一点小事儿但没出大事儿的那次,我终于学乖了。被一个喝醉的哥们拖进卫生间把门反锁,所幸是他喝的很醉,基本上废了,可是那之后,我晚上不到10点半就关机,一段时间后,这群狐朋狗友再也没call过我。

那些横冲直撞的岁月里,我们都是愣头青。总是嫌父母唠叨,又从未去尝试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看问题。只有撞到南墙了,才能真的成长,而之后,才能真正与父母和解吧。

「我只是希望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呢?」

有虚荣心未必是件坏事,也许它也是促进我们不断进步的欲望之源。经常用鸡汤文的鼓励自己,要做最好的自己。可是什么样儿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你们知道么?不能幸免的,我们经常沦为别人眼中的我们,为了做成人家期待的样子,拼尽全力,实际上,这非常的不容易。活在当下,能用心的过每一天,也许你就已经棒棒哒了。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收获更多的「喜欢」。

在离家前,Lady Bird涂白了那面墙,又可以重新出发了,在闯荡中探索属于自己的青春,最后她终于接受了自己的真实名字,那个哭花眼的她最后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是的,独自在外的 Bird飞累了,始终也要飞回家看看的。

 6 ) 我们都不是那么有出息的女同学和男同学

看伯德小姐(lady bird),哭成泪人。上一次看片子哭成这样还是感觉自己泪腺堵塞七情六欲枯竭活得好像僵尸把《阿郎的故事》拿出来复习的时候。

好东西要大家共享,把伯德小姐推荐给周围的人,喜欢的人却不多。有的朋友说听主题就有点cliche;有的朋友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家里人拨冗看了两眼,说不知所云。看电影有时候也跟吃饭一样,说起来人多比较有意思,实际上还是各看各的比较舒服。

金圣叹评水浒,说一百零八将无非都是些“世态人情”。“世态人情”也是美国文艺电影偏爱的主题,奥斯卡获奖热门。在大众娱乐里面,剥开各种宏大或者炫目的主题 -- 信仰,悬疑,政治,历史,科幻 -- 观众最能产生共鸣的内核,还是人情二字:人性,情感,人和人之间的互动 -- 家庭,爱情,友谊,成长,伤害,温暖,自我的救赎和毁灭 -- 不外乎就是这些。

流行美剧讲人情有他们的套路:单向的人情升华 -- 不管多剧烈的冲突,多不合拍的两个人,都能够争吵和互相伤害中穿上别人的鞋,掏心掏肺,剖肝沥胆,终于达成谅解。情感在冲突--和解--谅解--接纳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经过提炼和拔高,从喜欢(有时候甚至是嫌弃)升华成爱 -- 包容一切,接纳一切的爱。

然而伯德小姐不是这样的。整部电影的情节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高中女生在申请大学的那一年中和她周围的人不断产生的各种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存在于她和她妈妈之间,这些矛盾在电影结尾都没有真正的和解,而每一个场景,几乎都可以概括成:争吵从不知从何而起,又不知为何而终结。

第一幕就是母女二人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不知道为什么而吵,也没有吵出结果,没有输赢,更没有和解 -- 除非你把其中一个气得要死跳车自杀算作一种合理的结果。少女和全世界拔河,这场拉锯战,没有谁赢,也没有谁输,甚至没有平局。一笔糊涂账,说不清谁对谁错,只是让戏中人绝望,让看戏的人悲伤。我喜欢这种不落俗套的结构和叙事,因为比较接近我认知中的人生真相。

孤独。孤独的来源之一是隔阂,你不知我,我不知你,你是你我是我,横在你我之间的,是你我坚硬顽固的自我。育儿专家说,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共情(empathy),但是如果你走过的路和我走过的路完全不一样,怎么共情呢?伯德小姐问她妈妈:“你的母亲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想?”她妈妈干脆地说:“我的母亲是个abusive alcoholic。”中年人警告年轻人,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老年人警告中年人:等你老了就知道了 -- 可是我不是我的妈,我的妈也不是她的妈,这个等式是没有办法传递的。三个不同的时代,三个不同的女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将心比心这种事,在颠簸不定的人生旅途中,特别难操作。

 support system。伯德小姐的妈妈问她的病人:你有support system吗?病人说support system是什么。她说就是你在困难的时候能听你倾诉的人。病人摇头。伯德小姐的妈妈若有所思,沉默不语。其实伯德小姐的妈妈也没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女人,家庭的梁柱,用光和热照亮身边每一个人的女人,她也没有support system。这个貌似和伯德小姐没有直接关系的小情节,似乎在为全片的主题做注解 -- 人生来孤独,不管你有多伟大的爱,多了不起的一颗心。

嫌弃。少女对她周围每一个人都不乏嫌弃,包括她自己。这是不被允许的,尤其是被嫌弃的是她胸怀宽广憨厚诚实的父亲。然而TVB经典台词说得好:“感情这种事,是不能勉强的”。当我们都用诚恳的姿态和我们自己的内心裸裎以对的时候,谁敢说自己从来没嫌弃过一两个不该被嫌弃的人呢?不知感恩是青少年的原罪,父母的付出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自以为是的爱是父母的原罪,你说你为我好,可是你哪里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好?情感没有对错,嫌弃不过是一种情感,可是当嫌弃写在脸上伤害别人的情感,那就是错 -- 所以少女的错,不是她嫌弃谁,是她还没有学会掩饰自己的嫌弃。

一边是嫌弃,一边是维护。少女伯德在妈妈面前维护爸爸;在别人面前维护妈妈 -- “she has a big heart”;在老朋友面前维护新朋友;在新朋友面前维护老朋友。她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孩子,她只是比较纠结。

自我。亲人之间最伤人的语录:1)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2)it is not all about you;3)you are not that important;4)what if this is my best self。最后一句是伯德小姐说的,细想催人泪下 -- 我就只能这样了,你还喜欢我吗?她不停地给母亲道歉,与其说是道歉不如说是赌气。她的妈妈根本不吃这一套,针尖对麦芒地吵到天荒地老。伯德小姐说:“I am sorry I want more......”。更多什么呢?更多的大学学费?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赞美?更多的爱?我不是不知感恩,我只是想要更多。我猜她真正想说的是:对不起我不是你理想中的孩子 -- 求有比自己年长优秀的sibling的人的童年阴影面积。

本来准备把这片子推荐给所有做了父母的朋友,特别是有女孩的父母,可是想想还是算了,又不是育儿宝典,即没有给出答案,也没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说得不好听片子里每个人都是loser,有出息的人才不会过分纠结于孤独、嫌弃、自我......文艺电影是比较任性的,不会自问自答,也不可能像人生导师们那样煲十万加的成功学鸡汤。也许每个中年妇女心中都住着一个渴望爱和认可的少女伯德,我就喜欢这样的任性。如果要说这部片子教给我什么人生大道理,我觉得也许就是,爱可以是无条件的,喜欢却是有条件的。爱却不喜欢,这样的相爱很可能变成伤害。为了好好的爱和被爱,还是努力变得讨人喜欢一些吧。

 短评

轻快幽默,平淡真诚。罗南演了那么多“大”角色,回来演青春期少女能发挥的地方更多了,演得太棒了,搞笑却一点也不浮夸。非常有氛围的一部电影,再一次让我觉得我的青春简直普通的就像屎。

5分钟前
  • pat-paddy
  • 推荐

可爱。简单明快,恰到好处。没把中二病真的拍成中二病,比较难得。涉及一点社会问题,处理方法潦草乐观,也很真实。“你从哪来?”“椒江。”“什么?”“杭州。”“哦,杭州是个好地方。”

9分钟前
  • 似零
  • 推荐

5.0/5.0 看完对着男朋友哭了一会儿

13分钟前
  • TakeItEasyTed
  • 力荐

即将来临的奥斯卡评奖季的热门影片。很平常的青春成长故事,但却做得哪哪都是对的!准确,恰当,舒服。不给满分仅是因为题材、内容对我这个老年观众来说,引不起多大共鸣及热爱。

15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最喜欢的一幕是Christine离开萨克拉门托前把自己房间的墙壁涂白,好像这是一场告别童年和少女时期的仪式,真的长大了,要离开家了,抹掉了18岁前的所有荒唐事和回忆;然而,等到我们长大一点,才会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比青春更弥足珍贵。

16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如果Lady Bird出生在中国,可能就不叫Lady bird了,叫“我心飞翔”。

20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目前是烂番茄评分最高的电影,但没看出比其他青春片高出的那一大截在哪…间接证明烂番茄已烂

23分钟前
  • planetarium
  • 还行

罗南妹子太棒。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和女儿在试衣间的对话“我只是希望你成为最好的你”,“如果这就已经是最好的我呢?”

26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气质上很像《弗兰西丝·哈》,本质上还是都市文艺小清新,只是将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人物放到了保守的小镇,女主角的叛逆青春很容易引人共鸣,这类片子里的角色往往都是胜在人物个性的真实。它讲的不是事件,更多的是人物在某个年龄段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对于亲情、爱情、友谊、性和故乡的认知。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西尔莎·罗南1994年4月出生,我1996年2月出生——刚好完美的姐弟恋年龄差是否已经揭示了我们终将步入婚姻殿堂??

32分钟前
  • Vincent Lan
  • 推荐

实在是很喜欢,太喜欢罗南妹子了。Sacramento选的很妙,顺便表达下宗教观念和政治立场。总的来说,故事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传统青春片套路。人物都很讨喜,整个片子都很轻松幽默,但完全没点虚情假意。结尾煽情还是摸一把眼泪说了句娃儿你长大了…

34分钟前
  • 逢澶Ty
  • 力荐

一部电影集结了这么多我喜欢的新生代演员也不容易啊,罗南妹子几乎全程素颜!以颠簸的母女关系为轴心,转动整个青春期生活。很轻、很温柔、很女性,让人联想到Juno和Frances Ha。等等...这片的导演是...厉害!!

3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去tahoe的路上路过sacramento,确实是平淡无奇的城市,比起三番,更别说纽约了。我跟她一样,不,有点心思的姑娘都和她一样,想去自由的地方,过自己定义的生活,但很快会发现,美好东西的背面总是有着碎屑与忧愁,世上没有完美的地方,而自己更是不完美。你爱上这张床,你走出这个地铁站,你还是你。

39分钟前
  • donger
  • 力荐

全片里最有温度,行事最正常、最睿智、总是以善意出发的那个人,是与抑郁症抗争了十几年的父亲。讽刺吧?母亲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但做起母亲来,却糟糕又笨拙,有张特别mean的嘴。至于女儿,这位伯德小姐,完美注释了本身并无多少敏感才华,却爱怼天怼地,跟整个世界闹别扭的中二期“傻白mean”。

43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很青春,很细腻,很真实,很感动,特别是母女关系的描写。非常自由的一部电影。尤其是,罗南妹子又美回来了。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敌视现实,虚构远方;东张西望,一无所长。可以说是《弗兰西斯哈》的前传了,你以为好逸恶劳的文艺青年从哪里来的,十八线小镇的爱与封闭,青春期的探索和失败,涅槃一样走过一遭成长,终于坦然接受自己的名字。在所有人面前丢脸,然后独自在暗处发光。还有别的办法吗,“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了呢?”

50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人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只有在纽约逼仄的楼宇间才想起Sacramento的阳光,只有听见陌生教堂的唱诗班歌声才怀念教会学校生活,只有离开了家才知道爱着爸妈。矫情不一定是无病呻吟,有时只是无能为力。

52分钟前
  • 线性代数
  • 力荐

所有小镇女孩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一样的。

55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内心波澜不惊,没有一丝触动。

5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个人心中近年来最好的同类型电影,罗南贡献了生涯最佳演技。剧本十分聪明,没有过度展开不该展开的故事,想要涉及的点都描写的恰到好处。在本来以为要结尾的地方,又多了一个十多分钟的故事,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多余,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画龙点睛,个人看来还算喜欢。#TIFF#

60分钟前
  • 小G好吃么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