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分明是一部挺不错的独立风格作品,还是难入某些小资派的法眼,所以特来拉高评分,当然保证并不是瞎逼逼,只想说这片子有很多个人很喜欢的亮点值得点赞,而这片子决不止这不及格的5.6分: 一赞开门见山,妥妥两分钟入戏的开片,之后都是稳定的节奏,不逼逼,直接开干,所有疑问都随着影片的进行得到解答 二赞大爱的跟拍长镜头,各种一镜到底,巧妙地利用光线明暗进行镜头切换,并不突兀,这点非常考验摄影师的手法和导演的调度,那些喷镜头晃到吐的有没有想过根本不是镜头的问题而是你根本就不适合看手提跟拍,同便秘怪地心没引力一个道理,对于哥这种看晃到死镜头而无不适应者而言,这片子的摄影简直亮瞎了 三赞大块头巴蒂斯塔的挑梁兼制片人身份,别看人也是WWE出身,片中的表现完全不逊色如今火到爆的强石,并不指动作,可以说动作戏在这片中被压制到很低的容量,而更多的是巴蒂斯塔老道的镜头感,个人认为巴蒂斯塔最大的表演风格就是自带一种阴郁气质,尤其适合演那种阴毒又不失霸气的实力反派或是亦正亦邪的角色,而在这片中,这种气质转而衬托出角色的悲情感来,很是自然贴切,几乎让我忘了这个大块头以前可是专职擂台上KO人的,作为动作片演员,敢于挑战长镜头前的表演同时凸显挺不错的台词功底和这类演员非常短板的苦情戏,本就是一种突破,何况真心演的有板有眼,非常惊喜,令人刮目 四赞乃真敢想的故事,基于前段时间美帝的禁枪议案风潮和民风彪悍的德州霸气一句“Come & Get Them”的回怼,让人浮想翩翩,如果美国内战爆发,那么这将是最有可能的导火索——即保守派强势洲对联邦政策的不满有多大可能会演化到独立分裂的地步。于是这片子就敢拿这个敏感话题做文章,直接掐头去尾不交代前后始末,套上美国内战全面爆发的梗,聚焦枪支泛滥的社会中的平民群体对抗即将分崩离析的国家机器的动乱景象,想法给力,虽然受限于独立制作的成本因素而没能有太多燃爆吊炸天的场面,但就这个故事设置,不得不让人佩服别人家的编剧 五赞带感的Drum&Bass配乐,非常适合这种写实代入感强的片子,略显霸道的鼓点+Bassline配合一镜到底的街头戏码,绝佳的视听效果,尽管是小成本制作,放到家庭影院也照样热血澎湃,原声我要收 六赞音效,除了画面交代,这场YY的动乱更多的是通过各种不断的枪声、爆炸声、直升机飞过、刹车撞车声以及忽远忽近的尖叫惨叫声等环境音给予展示,什么是子弹满天飞、火光直冲天,这片子的音效可以说是达到了奥斯卡级别 七赞非常突然的结局设定,这里可能涉及剧透了就不多说,确实挺丧,但看完并不觉得沮丧,反倒觉得这么处理很真实更有冲击力,至于突如其来的The End,什么懵逼、泄气、惋惜,都不重要,导演只是给出了他的理解,展示了在动乱环境之下人只是作为群体而存在的,什么英雄主义、个人主义、主角光环,全是浮云,也正是这样的新套路使这部影片于我看来不落俗套
八赞影片独有的美式硬朗风格,完全摆脱平庸向,所以说豆瓣评分完全看不懂,而imdb的分数则靠谱的多 以上,说实话,并不是胡吹这片本身素质有多逆天,固然会有槽点bug,你要细挑,那么标准公不公允,FYI 这片子成本也就一千万刀额。
只是对豆瓣这个不着调分数为这部完全可以推荐的有诚意有想法的作品抱不平,不好说具体能值多少分儿,但不及格完全不至于吧!!?
坐等续集!
本来预备发现是烂片就马上关掉的,没想到一口气看到结尾,平时开场十分钟就开始(~ o ~)~zZ的老公竟然也一直紧张的看到结尾,半路进来的女儿也坚定地要求看完再去写作业。
以下有剧透
跟着女主一路从不明所以,不知所措地逃命,经历了各种混乱、血腥,终于看到希望的最后时刻,突然“砰”的一声。你仿佛能看到导演坐在摄像机后边奸笑。女儿回房间十分钟,又跑过来说,实在没法平静地写作业,这个片子看完,实在是“如鲠在喉”。
研究生在读的女主,带着同样年轻稚嫩(缺乏男人气概)的男友回家。聊着聊着发现地铁站里竟然空无一人。正在疑惑,突然一个火球状的人从地铁站外边奔了进来。于是男友壮起胆子出去看看,没过三秒钟,外边一声爆炸巨响,稚嫩的男朋友从此再没有出现了。
女主只好自己一个人向家里奔逃。路上被超MAN的男主救了,并一路互相帮助地成为闯关战友。随着“祖母家”“妹妹家”“黑人家”“教堂”“公园”,这几个关卡的血腥历险,我们也渐渐的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不想做太详细的剧透了。只做一些感想吧。
不知道能不能保存继续编辑,先这样吧。
很好看的一部片子,很好地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在乱世中的生存困境。
当然也可以说是反战片,因为对普通人来说战争就是最大的动乱。但是这部影片中还不能算是一场真正的战争,它只是发生在了普通人身边的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动乱。 影片好就好在完全的真实性,因为使用了长镜头跟拍男女主逃命的过程,所以用的是动乱中普通人的第一视角,而不是给观众的上帝视角,用这个来给予观众真实性的体验还是挺有创意的。
你会发现动乱来的突然而又莫名所以,作为普通人还完全不知道什么情况就被裹挟其中,平时作为权威信息来源的政府往往在混乱开始的时候就是支支吾吾或闪烁其辞的,普通人的信息来源在动乱发生时往往是被切断的、或者是受到严格管制的,因而也就是闭塞而莫名所以的。脑筋转得快的就根据自己看到的先为自己的生存行动起来再说,脑筋转得慢的或者运气差的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经死了,比如女主的男朋友,比如镜头中形形式式死去的群演。
但是即使聪明、果敢、强悍、外加好运如男女主,作为一个真实的普通人来说,是没有一般电影中的主角光环的,因而也是随时会丧命的,影片结局真实体现了乱世中的人命如草芥,要活下去并不容易的主题。
影片开始于突兀的混乱,结束于女主的死亡(男主之前已经死了),剧情上可以说是相当完整有始有尾了,也充分反映了影片的主题,不明白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认为影片没头没尾、主题不明的?
就这影片你完全可以代入一下现在还正在肆虐的疫情。你自然是你自己人生影片的主角,现在假设你处于刚爆发疫情的中心,那么刚发生时你所处的突兀、混乱、无知的境况比影片开头时的男女主要更好些吗?又比如你算是当地有些能力的人物,然而也不幸感染了,到处想方设法地想要活下去,通过各种途径想要得到那个可以让你活命的床位(进入那个直升机撤离点)而不得,最后还是不得不在自己的家里或看诊路上成为了那挂在墙上的相框,其情形与片中结尾时男女主的丧命有很大的不同吗?
影片中反复点题的,男女主一直在说的,“我们只是要活下去”,也一直在挣扎着要活下去,然而乱世中,这两个草民最终没能成功。这么鲜明的主题不明白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没看出来,还是现在混豆瓣的人的智商,因为电影看得太多看傻掉了?
至于其他如种族歧视咯,枪支泛滥咯,国家撕裂咯,都不过是影片为这个主题设立的一个故事的背景罢了,根本不是重点,居然还有人在那里煞有其事地分析讨论,也是醉了。
影片立意鲜明,表现主题的手法新颖,节奏又非常紧凑,让人很有代入感,演员的表演也没有拖后腿,是值得拿一个高分的。
影片讲述一场突入起来的变故使全美国陷入混乱状态,女主与一名前海军陆战队军医的一起试图在危机四伏的城市中逃出生天。
影片的片名“布希维克”本是美国纽约一个区的区名,故事也发生在这个地区。整部影片的故事就发生在从女主下火车到晚上这段时间,影片一开篇没有任何铺垫,本来高高兴兴带着男友回家的女主一下火车就发现纽约已变成战场,男票也被炸死,这时观众和女主一样蒙圈,此后的情节就是观众随着镜头跟随女主一路逃跑、遇险、被男主所救、然后再一起逃跑。本片的一大特点是采用了与《鸟人》类似的“长镜头”方式“一镜到底”,晃动的尾随摄影和实时的镜头给人以非常逼真的现场感,让观众真切体验了一次普通人在枪林弹雨的城市暴乱中求生的境况。
影片对于发生战乱的背景是,德州为首的几个南方州武装叛乱意图独立,于是新的内战爆发。考虑到美国目前的状况,这个设定很有些现实背景。影片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南方叛军在意图占领布希维克时遇到了超乎想象的抵抗,原因是此地的非法枪支泛滥到严重出乎原来的预期,武装起来守护家园的居民让叛军吃了不少苦头,这一情节可是为美国的枪支泛滥合理化找了一个“反抗暴政”的非常好的理由。片中饰演前美军军医的大块头戴夫·巴蒂斯塔(《银河护卫队》里的“毁灭者”)居然玩了一把铁汉柔情,让人印象深刻,最后与女主一起忆往事时真情流露,颇有点“谁说硬汉不会演戏”的感觉。总体来说,这部风格鲜明的电影还是挺值得一看的。
以下剧透:
大二学生露西带男友何塞至纽约布希维克区见祖母,但刚下火车,就遇到此处正遭到恐怖袭击。何塞要出地铁站探探情况,但刚出站口就被炸得灰飞烟灭……
露西在枪林弹雨中逃入一地下室,随即被两个黑人缠住要强奸,幸亏窜出一壮汉斯图布弄死了两黑人救下露西……斯图布是退役海军陆战队军医,告诉露西,这不是随机的恐怖袭击,而是有策略的入侵,不仅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都遭到入侵……
露西与斯图布冒着枪林弹雨躲进一学校,但这里有武装份子正在枪杀学生……
斯图布干掉其中两个武装分子,与露西逃至楼顶天台……斯图布疗过腿伤,给露西一把手枪,然后二人溜出学校……
街道上,除了入侵的武装分子,还有趁火打劫的市民混混……露西试图打死一匪徒时,手指被打断一只……
露西带斯图布来到祖母家,却发现祖母早已身故……斯图布缝合好露西伤口后,家里即遭到武装分子入侵……二人溜出到街道,露西执意要找妹妹,斯图布没法只得跟从……进入妹妹家,露西发现妹妹嗑药磕翻了天,外边枪林弹雨却认为是邻居在玩使命召唤……
谈话间,窗户爬进一武装士兵……
斯图布制服该士兵后,审问出惊人的消息:德州、路易斯安那、佛罗里达、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西弗吉尼亚、乔治亚州要独立出去建立一新的主权国家;劫持住居民后,逼迫总统屈服;但在纽约布希维克区,他们未料到会遭到如此顽强的抵抗……
接着,斯图布逼问出反叛武装的非控制区——皇后区格罗夫克利夫兰公园,联邦军队正在那里撤离居民。于是,斯图布带着露西姐妹向克利夫兰公园进发……街道上,居民在抵抗反叛联合军……
途中,三人走进黑人詹姆斯帮派的楼宇,被詹姆斯缴械……詹姆斯的母亲欲向约翰神父团伙提供武器,让斯图布与露西去通知联络神父,让其在自助洗衣房会合,但露西的妹妹比琳达被留作人质……
街道上,居民顽强抵抗联合军……
进入教堂,二人发现这里是抵抗居民的聚集地……露西找到约翰神父,神父却饮弹自杀了。于是,露西动员教堂了所有居民撤离到自助洗衣房,然后取得武器后,一同撤离至克利夫兰公园……然而,随即闯入联合军士兵,将教堂的人杀之殆尽……
露西与斯图布来到自助洗衣房,但没见詹姆斯……等待闲聊中,斯图布欲进洗手间,却被躲藏在里面的女孩枪杀而死……
等来詹姆斯,露西带着妹妹比琳达一同向克利夫兰公园撤离……沿途是枪林弹雨,露西勇敢地保护着比琳达……
但最终,露西为了保护妹妹,头部中弹牺牲……而动乱仍在继续……
当突如其来的横祸,砸烂按部就班的生活,由震惊恐惧不知所措到麻木镇定勇敢暴怒,这部电影从容不迫的在逃命过程中一一呈现,编得跟真事儿似的。
我喜欢它一头雾水从天而降的开始,更喜欢它硬朗干脆宛如生活的结局。
虽然没有枪炮,感觉自己也是不由自主被甩进生命的漩涡,在无数人一起扑腾的肉汤里奋力挣扎求生,或在某一天,突然被吞噬的。不由得兔死狐悲,心有戚戚焉。
而且,如果离去之前,能有同命之人耐心听完我阴郁无聊的忏悔,又该多温暖。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过是又一部代表类似小布什家族等美国特定利益阶层宣扬持枪权的电影而已,看把你们吓得!两股战战了吧?人家自已国家为了利益在世界各地打仗不说,这里却又在为了对抗枪支管制而意淫这种傻逼情节的电影也就罢了,关键是万里之外事不关已的的神州大地还有人跪舔,也是奇事一桩了~
为了长镜头而长镜头。
额,米利坚人民开始演习内战了。
莫名其妙地发生战乱,莫明其妙地逃亡,莫明其妙的死亡。想不到的是男主居然是“毁灭者”德拉克斯,脸盲的我还真没看出来,真是觉得这个大块头是什么来头。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拍的跟闹着玩似的。大吉大利差点吃鸡.i watched a lot of ER 瞬间出戏。
开篇设的局足够有趣,“可是不应该有这么多枪”,后面全线崩,好端端一个局,彻底沦为男女主的私奔游戏。话说回来,平民在混乱局势下,也的确如他们这般惶然无助吧。
这就是一个游戏
莫名开始,莫名结束,无政府主义下的战乱。长镜头不代表就是好电影好故事
很酷 很喜欢 谁说主角不能挂
我觉得不行
勉强两分。这片子的整体气质和科洛弗系列很近似,紧紧跟随女主角的手持长镜头(前半小时的长镜头起码有三四个剪辑点)、突然介入而又不明所以的街头混战事件,不过这里没有外星人,背景是想要独立的德州派出雇佣军试图控制纽约布希维克区,结果遭遇意料外的当地居民反抗,结果全片就在信息匮乏的视角中,跟随女主姐妹俩和巴蒂斯塔的逃亡路,讲了一个没头没尾的奇怪故事。主线基本是主角三人组在雇佣军和居民的混站里东跑一下西跑一下,奔跑中遇上的甲乙丙路人并没什么主题结构上的功能性,混战的场面限于成本营造的也很一般(主要靠烟雾来烘托了),主线之外似乎有对恐怖袭击的心理治愈动机,但表现方式是让巴蒂斯塔坐在那里讲故事,可他的演技撑不起来。这片可能对媒体有什么偏见,这种程度的袭击里,媒体和美国政府几乎是全程隐形的
我记得戴夫•巴蒂斯塔有种能力是讲动作放漫化,比如慢慢吃薯片,几乎于隐身一般的存在,用这个技能在这部电影里不是无敌了吗哈哈
无大咖小成本制作,场面甚至有些捉襟见肘,但是题材很牛逼,配乐也不错。故事看似没头没尾,其实战争中小人物的命运多半就是这样。
美国非法枪械的数量多难道心里都没数么……能不能来场说得过去的入侵与独立。女主最后一个镜头确实不错,小人物的命运不外如是。
莫名其妙的烂,千万别看
开头长镜头也就soso啦,但这是什么破结尾???
没头没脑的无故事性的电影,游戏背景般的情节,操蛋的结局,儿戏似的战斗,演技普通,氛围情绪美工细节都及其一般。一星半。
双亡
地铁火人狂奔,街头路障狙击vs.old G driveby,古惑仔匪帮抢掠邻里,希伯来长胡机枪党莫洛托夫乱扔,学校瞭望,教堂杀戮,冷兵器游街,突然死亡……纽约客抵御德州入侵,Dave Bautista长镜头秀苦情演技,写实反类型,问你怕没
片头过后就是25分钟的长镜头。后续也是蒙太奇拼接的长镜头合租模式。这么做要提前排练,很考验团队合作啊。从头至尾,女主的经历可以大约概括成寻找家人,为了和家人在一起,所以不断前行。一路上见证了各种人,也得知了这场暴动的根源,类似国土分裂引发的州的政变。大街上随处是尸体,士兵谋杀平民,超市老大爷被抢还被无辜刺杀,邻居之间威胁互射。把纽约刻画成了一座沦陷于混战中的地狱,陌生人可能是陪你成长的伙伴,也可能成为你的死神。命运般的结尾仿佛是在揭示美国当下政体问题引发的举国性的混乱,谁能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