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

HD

主演:张震,张艾嘉,松坂庆子

类型:电影地区:华语语言:普通话,日语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吴清源 剧照 NO.1吴清源 剧照 NO.2吴清源 剧照 NO.3吴清源 剧照 NO.4吴清源 剧照 NO.5吴清源 剧照 NO.6吴清源 剧照 NO.13吴清源 剧照 NO.14吴清源 剧照 NO.15吴清源 剧照 NO.16吴清源 剧照 NO.17吴清源 剧照 NO.18吴清源 剧照 NO.19吴清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吴清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的吴清源被称为“围棋天才少年”,1928年在濑越宪作、喜多文子等日本朋友的热心帮助下,吴清源和母亲、妹妹东渡日本,开始了终其一生的围棋生涯。1939至1956年间,吴清源凭个人之力打败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十次大胜“十番棋”,被誉为“昭和棋圣”。创造了日本围棋界所称的“吴清源时代”。然而,吴清源作为一位围棋棋手能否超越国籍、政治、战争等世俗问题?囧西游随心所爱喧嚣随叫随到猫与月亮格莫拉天王拳1972莫负当年情负有责任的孩子迷雾国语绝望写手第一季加密币小子行尸之惧 第二季戛纳机密第一季毫无意义逃离猩球圣人营救第十三位使徒异教峰 第三季皇妃为何那样杀死伊芙 第三季赎回女孩的钓鱼慢活超人前传第六季格雷斯 第三季虚拟决斗不解之谜小企鹅宝露露再见王老五若草物语1964恐雨2021铁板烧导购女郎猎黑行动海风吹过零丁洋两傻大战隐形人陌生人的慰藉青春冒险王魔屋

 长篇影评

 1 ) 吴清源

很喜欢这片子,是我第一次看田壮壮的片。第一次看到有人这么拍摄一部传记片。
不了解围棋,不了解吴清源时代,不了解吴清源的人是没办法看明白这片的,所以这片肯定不会得到广泛认可,影评者不一定了解围棋,更不会了解吴清源和他的时代,围棋爱好者不一定喜欢电影,不一定喜欢探究电影。。
恰好,凑巧的很,不管什么事情我多少都会沾上一点,一知半解。
所以我挺喜欢这片,也看得明白这片,于是心里想:“恩,吴清源先生想必就是如此人生吧,田壮壮一定也是有才能的导演了,而张震也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演员了。”
吴清源是围棋大师,他的传奇是不仅仅因为他是大师,而是因为他是末代大师。
不过是日本围棋的末代大师。现在网络上的人们通常一提到日本就会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
吴清源十三岁的棋谱被寄送到日本的时候,他在国内已经没有了敌手。而面对来自日本的强手也可以毫不逊色的抵挡。他的恩师赖越认为,此人有棋圣秀策之风。我想赖越怀着激动的心情发出近乎谦卑的请求信的时候,他当时一定会想到这孩子将一定可以挑战自己的夙敌:本因坊家。
吴清源十九岁的时候,终于坐在了日本第一高手本因坊秀哉的对面。影片里,棋坪上,少年气盛的吴清源第一手摆在了本因坊的左手边“三三”位。作为围棋礼节执黑先行的后辈必须落子自己的右上角这是一种敬意,而落到了“三三”位则是不折不抠的挑衅,“三三”在坊门是被列为“禁手”的恶着。而第三手,吴清源即落子在了“天元”,这简直就是无视坊门的尊严。。

坊门大哗。。。。

而影片里一片寂静,棋手不动如山。日本愤青的砖头打破了门。。。

吴清源最终输掉了这棋,而本因坊秀哉也宣布引退,并且将本因坊的荣誉转交日本棋院,坊门已经没有任何高手有资格占据这荣誉了。。

吴清源时代,日本没有了真正的“名人”,而作为一名外籍棋手也没有资格做日本的第一高手。

吴清源能做的事,就是在擂争十番棋上将所有的对手一一打到降级。。每个日本高手,每一个,他们面对吴清源的时候都必须降格。这就是“棋份”。。

影片里,,木古实吐血,而吴清源旁若无人,时而垂首,时而微微仰头,丝毫没有发觉任何变化。

棋人合一,就是天人合一。

五胜一败,木谷被打到“先相先”,老一辈的雁金准一,在输掉了四局之后放弃了余下的比赛,避免了“先相先”的降格,吴清源得知消息后,目无表情。。

藤泽被打到了更加低级的“定先”。。藤泽是本因坊秀哉之后日本第一人,第一个九段,日本棋院的第一人。

岩本:先相先;坂田:先相先,后被打到定先;本因坊秀格(高川格):先相先。

围棋的成就和宗教的痴迷荡涤了吴清源的一生。

邪教和战争将吴清源的财物洗劫一空,妻子奋力搬动破败的家具,而吴清源默然呆滞。仿佛行棋中。

无论如何,他旁若无人。。入定。。

世事如棋,人如棋。。

47岁车祸,70岁引退。。

这胜负的世界,倘若只有胜,而没有负,又怎样能够体会呢?

倘若这胜的残酷和负的残酷,都尽皆体会。。

难道还不够令人厌倦么?

 2 ) 虽然安静,却暗含力量 ——我眼中的《吴清源》

一句话评论:长镜头、中景、人文关怀,我把这部电影依然定义为有着田壮壮明显风格的电影,我喜欢用静谧、流畅、风格化这个三个词来描述这部电影所给我的印象,它不失为一部好电影,却需要我们做足功课,静静观赏。

 
这是我很期待的一部电影,虽然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错过了它,但是碟片一出,立刻收藏,看过,对于不太了解吴清源一生的观众,这并不是一部很好懂的片子,说它不好懂,并不仅仅是因为叙事或者剧情上的晦涩,而是因为田壮壮用最纯粹的电影语言拍摄了一部他心目中的吴清源。
在国内导演中,我没有发现还有谁比田壮壮更爱用长镜头了,这部电影中依然充满了长镜头,只是田壮壮的长镜头不像侯孝贤的那么充满了人文关怀,也没有小津的简约和雅致,他更多的是强调通过长镜头,将人物的内心变化和环境氛围结合起来,于是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每一个镜头都异常的漂亮,摄影机体现着关于记录美学的意境。
其实这种记录美学,在田壮壮的很多电影中都有所展示,从早期的《猎场扎撒》、《盗马贼》,到《蓝风筝》,还有最近的《德拉姆》,田壮壮的主题始终停留在永恒且不变的精神世界,古老的民族与生态、人的精神与意志之上,而长镜头、移动摄影,中景表现,这些始终可以作为田壮壮的标志性标签,田壮壮用他的执著和坚韧告诉我我们他自己的风格。
记着田壮壮说过,自己拍摄的电影是给21世纪的观众看的。《吴清源》同样如此,没有表层的冲突,没有激烈的对抗,甚至连言语都被压缩到了很少的程度,有的只是摄影机静静的观察和冷静的表述,告诉我们一个关于个体生存的留白。
田壮壮这回避免了一般传记电影对人物性格的特化方式,没有用矛盾和抉择来表现人物的成长过程,更没有从吴清源的生平中选择某些略微传奇的色彩来增加普通观众的“猎奇”心理。于是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部电影缺乏了太多的冲突和对立,而所有的对峙都用在了表现吴清源内心的激烈变化上,国家、疾病、围棋、信仰,这些问题一直困扰在吴清源的周围,他为更改国籍而犹豫,他穿着日本传统服饰出现在中国校园,他思念中国的文字让川端康成折服,他发现自己误参加了关于日本庆祝攻陷中国的活动而无言愤怒,他为了信仰而不愿去广岛下棋却逃过了劫难,他的晚年因为车祸而从此没有了灵性……
这些事情促使他一点点的改变了自己的追求,他从开始并没有把围棋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因为世界从来不是黑和白那么简单,并且脉络清晰,但是除了下棋,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在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在吴清源和川端康成坐在草地上,在休养院安静的床上,在冬日絮絮的雪花中,我们看到了吴清源的沉默,却能够感知他内心的冲突变化,人物性格的塑造通过一种内敛而有些残忍的方式表现。

 

和很多人一样,我只是知道吴清源这个名字,只是略知他传奇的一生,但是田壮壮所诠释的吴清源,是一个寂寞的前行者,他追求他所得不到的,他追求他想要得到的,影片只是专注了两点,围棋和信仰。
很喜欢对每一场棋的处理,没有争锋相对的紧张,没有冥思苦想的惨烈对弈,没有棋外微妙的政治氛围,有的只是在落下子的那一瞬间的力度,噶然而止,所有的意境都留给看棋的人自己思考。而关于信仰,影片花了很多笔墨来表现吴清源与宗教的纠缠,吴清源的很多行为看似有些荒谬,甚至不可理喻,但是确实无比真实,电影只是想把他还原成普通人,不在像神那样被人们所敬仰,在经历磨难后,他终于将两者统一,就像他提到的“水火相容”的方式。
不过我比较感动的还是吴清源和妻子和子之间的感情。也许对于一个天才而已,这些过于庸俗和平凡。而我看到了导演在处理这一层面的诚意。因为没有家庭,在那样的环境下,如果只有信仰和围棋,吴清源实在是太孤独了。
在很肃穆的基调下,第一次让我感到暖意的就是吴清源和妻子中原和子偷偷买米,在屋里煮粥的情景。淡黄色的烛光,映衬着两个人的脸,两个人默默的喝着米粥,彼此的对视中是不尽的温柔,镜头一点点的拉出窗外,白雪正在飘着;吴清源风尘仆仆的去海边追到即将随教会远走的妻子,两个人抱头痛哭,他们终于发现其实谁也离不开谁;他在医院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幸福的微笑,……
家庭其实对于吴清源有着更深刻的含义,他不再害怕自己把自己伤害的遍体鳞伤,他不再敏感的战战兢兢,因为有家,因为有和子,他得以慰藉。所以我也能理解这个男子最终能和一群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可以认为他不再血气方刚,但是他变得平和而充满了人格魅力,和而为道。

情节看似跳跃很大,但是通过旁观文字的独白,行散而神不散的串在一起。也许田壮壮和阿城太认为观众对吴清源的生平很是了解,很多背景交代的过于简单甚至草率,但是这样的方式确实让观影的人感觉很累。
冷静,克制的结果,就是需要观者高度重视所出现的每一个细节,稍有不慎,你就会被迷失在电影之外,因此对观者的理解性和感悟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田壮壮需要在艺术的表现和普通受众的接受能力之间寻找更适合的结合,毕竟我还是希望他的作品,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能欣然接收,真正的大师,不应该是和民众之间有距离。
长镜头、中景、人文关怀,我把这部电影依然定义为有着田壮壮明显风格的电影,我喜欢用静谧、流畅、风格化这个三个词来描述这部电影所给我的印象,它不失为一部好电影,却需要我们做足功课,静静观赏。
最后想说的是,很多人拿此片与吴清源《天外有天》的传记作比,觉得吴清源不该是这个样子,但电影毕竟不是人物生平事迹翔实并且面面俱到的陈述,导演有自己的取舍,所谓的真实也必然是导演主观感觉的外化,一个人在历史上的价值,与他在一个人心中的意义是不一样。
这部电影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拿到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摄影奖,评委是这么评价,“虽然安静,却暗含力量”,我想这也是对吴清源一生最好的评价。

 3 ) 补充材料

12月23日,经过72天的辛苦拍摄,电影《吴清源》在近江八幡市顺利关机。
这天的拍摄现场是近江八幡市附近的一处神社及其他几个景点,天气阴冷、细雨霏霏。因为是全片拍摄的最后一天,大家面临着分别后的各奔东西,所以现场氛围有些压抑。当天拍摄的戏分也很有意思,19岁的吴清源、34岁的吴清源、50岁的吴清源、70岁的吴清源都有镜头,田壮壮说:“吴先生不平凡的一生都在这短短的一天中集中重现了。”
大家看着银幕上的电影,觉得很好玩很浪漫,但拍电影却如同艰苦的劳动改造。这天上午,气温只有两三度,全体剧组人员在下着冷雨的山林中站了整整一上午。不过十几米的一段路,张震走了十来遍,才听到导演说通过。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两个多月来,这个剧组的八十多人,从导演到演员和工作人员,每个人每天的伙食费只有350日元。在东京,这个价钱只能买一碗盖浇饭。

田壮壮:没有了不得的苦
第五代的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曾经是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三位导演,三个人的气质也截然不同,陈凯歌有贵族气质,一种学院派的矜持和书卷味道浓郁不散;张艺谋则圆滑老练,时刻令人感到农民式的聪明和敏锐;田壮壮却是豪爽粗旷,就像他的标志性的络腮胡子,不拘小节中有一股强烈的燕赵慷慨之气。
1991年,以文革为题材的《蓝风筝》在东京获奖,却令他被封杀数年之久。因此,日本对他而言,是一个感觉很复杂的所在。十三年后,他在这块土地上奋战了三个多月,终于完成了自己创作生涯中又一部重要作品。
记者:这部电影是中国大陆影人首次来日本长期扎营拍摄,也使你个人首次在海外拍片,一定有很多艰苦之处吧?
田壮壮:没什么了不得的苦。这部戏的场景比较多,景点分散,又要求强烈的年代感,所以让我们跑得很辛苦。早晨四点起床的时候就有十几次,五六点钟起床更是寻常。日本是日出早,日落也早,更严重的是各个地方的规定多,比如说这条铁路说好可以拍十分钟,多一分钟也不行。这些就使我们的时间很紧张,经常是摄影机刚摆好,时间就差不多了。还有拍火车的戏,火车一下子就过去了,还要花不少钱,但就是几分钟。我说那不是拍电影的创作氛围,倒像是拍首长车队。种种困难,肯定会影响影片的质量,我们只能尽量做到最好。
记者:用电影为吴清源立传,难度不小,因为他的一生漫长而壮阔,而电影只有两个小时。
田壮壮:吴清源的一生是不能还原的,因为他涉及的历史太长,我们只能抓住一段的历史状态,来努力让他的精神传世。比如说日本侵华战争那段的背景,就显得非常荒谬。我觉得吴老师是中日两个民族的共同骄傲,他是两国在特定历史和特定环境里共同培养出来的一个天才,这就使得这个人物有了不平凡的意义。我觉得人物传记片,不一定要拍得很实,虚一点更好,有距离感,但是有精气神。
记者:吴老师对你的电影创作提供了什么样的帮助?
田壮壮:我觉得吴老师很了不起,他的胸怀非常博大,对于电影他的心态平和,完全不干涉。不过,这也给我带来一种负担,怕把吴老师的一生给拍坏了。我想,电影完成以后,肯定会有各种说法,但那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吴老师说的,为了推广围棋,这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记者:在网络上,有传闻称你遇到了经费困难,事实究竟如何?
田壮壮:我非常感谢中信公司对这部影片的投资,因为它的题材是不见得能赚钱的,但是仍然给我坚定的支持。不过,日本的拍摄成本高于中国太多了。我和日方的制片人说给你两亿日元,但对方看了一下预算,说至少要7-8亿日元。我说那也没办法,我就照这两亿拍。有些场景,我们就是电视剧的拍法。此外就是要求大家都高负荷的运转,90天来,我就休息过半天。日方的工作人员表现也都很不错,职业精神令人敬佩。
记者:最后,在停机之前,你能否评价一下粗略完成的这部作品?
田壮壮:尚可,不能说很牛。由于准备时间不够,日方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对资料的准备可能还有不足,训练也不够。总体上来说,我对这支部队很满意,直到现在还没补过戏。不过,拍出来了好不好,责任都由导演来承担。
 
张震:我享受表演

最后一天的拍摄日程很紧张,张震只好在拍片的空隙接受采访。当时,他正在上妆,接下来的戏是老年的吴清源。这个老年妆的整个完成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张震必须一动不动,任由化妆师把乳胶、药水和电吹风在他的脸上摆弄来摆弄去。在正襟危坐的时候,化妆师允许他张口,就能回答记者的问题。不过,为了防止老年妆形象泄密,剧组要求不许拍照。
记者:首先请你谈谈得知自己要扮演吴清源这个角色后的感受。
张震:我觉得这个角色非常有挑战性。吴老师我曾见过三次,他的一生经历很戏剧化,但那一切都是真人真事。我熟读了他的传记,被其中有趣的内容深深打动,这也使我很想融入这个角色,发挥出自己更多的演技。吴老师的日常生活中,有些动作和别人不一样,我就从观察他的走路姿势和动作特点着手,慢慢去体会他的内心世界。还有就是我曾经试着长时间打坐,学习让自己达到心灵的平静。
记者:来日本拍戏,又要学日语,又要和日本演员配合,感觉是不是很辛苦?
张震:虽然在开拍前我就开始学习日语,但看到日文台词还是觉得很紧张。不过,三个月下来,我已经能表达简单的日常会话了。日本演员和我们不大一样,他们的表演很精准,每一条重拍的效果都差不多。我的表演和他们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但这正好符合吴老师以外国人来日的身份。
记者:对自己的表演是否满意?今天是最后一天,回顾这三个月的劳动有何感想?
张震:有一些场景,我感到比较满意,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但是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做的更好。现在,就要关机了,我还有些舍不得这个角色,觉得很难过。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在告别的时候难免依依不舍。
记者:你和杨德昌、李安、王家卫等世界级导演合作过,怎么评价他们?
张震:每个导演的个性差异都非常大,优点也各自不同。比如说王家卫,他很善于表现爱情的微妙形态,而李安则擅长揭示女性心理,特别是那种比较压抑在内心深处、欲说还休的情感,杨德昌则比较写实。我很荣幸地和这些优秀的导演合作过,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这是最值得快乐的事情。至于他们选择我,可能因为看到了我在不同阶段里演技的变化。
记者:对田壮壮导演呢?你们是第一次合作。
张震: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在上海的一家咖啡厅里面,他爱讲话,虽然我们本来不是很熟,但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我相信这是一个缘分,一般人很少能给我这样的感受,所以我也希望能和他合作。现在看来,我们的合作还是很默契的。在拍摄时,我有自己的想法就会表达出来,和他讨论。而他说戏也不会讲很多,但能一语中的。我很期待能够再次和他合作。
记者:一转眼,做演员也有十几年了,你怎么看待演员这个职业?
张震:我现在越来越能享受到做演员的乐趣,第一部戏不会有这种感觉,慢慢的,终于到了享受的境界。以前,我还是比较迷迷糊糊的,但如今,虽然拍戏的生活很辛苦,但完成一个角色却带给我及大的乐趣。
张震:虽然在开拍前我就开始学习日语,但看到日文台词还是觉得很紧张。不过,三个月下来,我已经能表达简单的日常会话了。日本演员和我们不大一样,他们的表演很精准,每一条重拍的效果都差不多。我的表演和他们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但这正好符合吴老师以外国人来日的身份。
记者:对自己的表演是否满意?今天是最后一天,回顾这三个月的劳动有何感想?
张震:有一些场景,我感到比较满意,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但是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做的更好。现在,就要关机了,我还有些舍不得这个角色,觉得很难过。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在告别的时候难免依依不舍。
记者:你和杨德昌、李安、王家卫等世界级导演合作过,怎么评价他们?
张震:每个导演的个性差异都非常大,优点也各自不同。比如说王家卫,他很善于表现爱情的微妙形态,而李安则擅长揭示女性心理,特别是那种比较压抑在内心深处、欲说还休的情感,杨德昌则比较写实。我很荣幸地和这些优秀的导演合作过,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这是最值得快乐的事情。至于他们选择我,可能因为看到了我在不同阶段里演技的变化。
记者:对田壮壮导演呢?你们是第一次合作。
张震: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在上海的一家咖啡厅里面,他爱讲话,虽然我们本来不是很熟,但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我相信这是一个缘分,一般人很少能给我这样的感受,所以我也希望能和他合作。现在看来,我们的合作还是很默契的。在拍摄时,我有自己的想法就会表达出来,和他讨论。而他说戏也不会讲很多,但能一语中的。我很期待能够再次和他合作。
记者:一转眼,做演员也有十几年了,你怎么看待演员这个职业?
张震:我现在越来越能享受到做演员的乐趣,第一部戏不会有这种感觉,慢慢的,终于到了享受的境界。以前,我还是比较迷迷糊糊的,但如今,虽然拍戏的生活很辛苦,但完成一个角色却带给我及大的乐趣。

 4 ) 看电影《吴清源》

说《吴清源》是一部如同清水一样的电影并不恰当,因为清水虽然淡而无味但不难下咽,而看《吴清源》绝对是对我的耐性的考验。

看演员名单上说有张震、张艾嘉,以为应该不错。但看完后发现,导演使用的几乎都是远镜头,演员只能用肢体动作去表达人物的情感,而当我远远地看着吴清源很痛苦时,我确实很难被感动。在这部片中演员实实在在是导演手动的棋子,完全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张艾嘉在片中其实只有几个镜头。

在我看来一部电影的任务不外是:讲一个好的故事;表达一种思想(看法、观点);现在的电影有时候还要展现一下它们有多么牛逼的电影特效。这三点可以独取其一,也可以自由组合,只要是有一点可以看到“优”的,那么它就不失为一部好看的电影。就像多年前的《圣子降临》,故事极烂,也没有什么有意思的思想,但是我至今怀念,因为它把蒂法做得很完美很完美很完美。(不知道下一部《最终幻想》什么时候上映,很期待)

我多少是知道吴清源何许人也的,也自认是个业余的围棋爱好者,但在看这部电影时,我不得不中途停下来,在维基百科上重温了吴清源的故事,以了解电影在讲什么,再一次确信吴清源是昭和棋圣——一个独霸日本棋坛16年的了不起人物。电影完全没有交待背景、没有铺垫、没有高潮,我以为会被大书特书的新布局、镰仓十局、十番棋,都被淡处理、被弱处理、被一笔带过。不了解吴清源故事的人根本无法看明白所讲述的故事。电影更像是专门给吴清源看的。看这样一部电影还比不上看维基百科。

要说电影有表达什么思想,很不起,我没有看出来,而且我把这归究于导演给的暗示不够多。不知道其他人是否看出来,有的话留言告知一下。

在看完电影后,我有一点感概:一个人,即使是像吴清源这样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围棋的人,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也会发现有太多的事与围棋无关。人生也许就是人跑题的过程。

电影:吴清源
(图:《吴清源》海报)

(完)


希銳亞發表於:一个人在途上 [ http://xxxcjr.blogspot.com ]
本文鏈接地址:http://xxxcjr.blogspot.com/2009/10/go-master.html

 5 ) 大师遇见大师

“你睡了没有?”在上海看完《吴清源》,这句戏谑式的问候成了一些记者的口头禅。放映现场的状况不可谓不狼藉:不知道是从放到多少分钟起,一些人陆续进入睡眠状态,偶有鼾声响起,直至放映结束。

田壮壮不是催眠大师是电影大师,吴清源是围棋大师。大师相逢,不是火花四溅的风云际会,而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式的一场私语。他们用了传音入密的方式跨越时空对话,却苦了看电影的人:风景好美,人物好靓,唯独他们的声音,你不一定听得见。干着急没有用,放弃努力的人还可以选择去见周公。在那么美的山水里入眠,心不在人犹在,也算得一种支持吧。毕竟,你是选择了进这间影院而没去看《红美丽》。

“不仅是一位导演,更是一位作家和思想家。”《吴清源》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拿下“最佳导演”时,评委这样评价田壮壮。相信这部电影也是记者们议论最多的一部,茶余饭后交换意见,大家都在询问彼此从中发现了宝藏没有。我当天就上网去翻了吴老先生的自传《天外有天》,觅得一些八卦,比如他11岁时当段祺瑞的门下棋客,后来与川端康成、与梅兰芳的交往,他的婚恋:他夫人自谦说吴清源选择她是因为她“中原和子”的名字:“中原”让人想中国,“和”字又和吴源一贯主张的“调和、和平”的人生观相合……

把这些八卦兜售出来时,大家又叫了:为什么田壮壮不拍这些啊?这个问题也慢慢有些抵达电影精髓的意思了。以传奇人物为主角的《吴清源》为什么看上去那么“不传奇”?这大约就是田壮壮的选择了。回避了最富戏剧性的那些桥段,你只能说田壮壮和编剧阿城是“选择性失明”的高手,一到关键处就虚晃一枪顾左右而言他,花了所有气力去捕捉吴清源某一刻的姿态和神采。如你所见,张震时而独坐冥想,时而抬目远眺,时而低头奔突。那是吴清源在一场场大变来临之前或之后的神态——大变的那一刻,田壮壮选择失明。

这又多像侯孝贤。侯孝贤携《海上花》去巴黎时,法国《解放报》(Liberation)记者曾问他,“为什么戏剧性不是你电影的中心,而是作为影片背后、外围的东西出现,银幕上呈现的,永远是发生在戏剧性之前和之后的东西?”《海上花》的编剧也是阿城,田壮壮又跟侯孝贤私交甚笃,他们同一个鼻孔出气也在情理之中。

由此也想到陈凯歌筹拍的《梅兰芳》,又是一场大师遇见大师。由于各种原因,你可以想见,这个梅兰芳很难是陈凯歌眼中的梅兰芳。舞台上的旖旎,烈火烹油的华彩,爱国的一生,完美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田壮壮可以用一枚棋子来替代吴清源棋场上千军万马的厮杀,梅兰芳的舞台生涯却无法只剩下一只兰花拂穴手。当然,最重要的是,陈凯歌不是田壮壮。

 6 ) 语焉不详

 这部片子的主演是准大师,张震;导演是大师,田壮壮;编剧也是大师,阿城;演的更是大师,而且还是大师中的大师,吴清源。
 结果不知道是哪一方面出了问题,让人看到昏昏欲睡。
 闷片我是看过不少,甚至说多也不过分。但是无论什么闷片,除了“闷”之外,它还要是个“片子”。没有物质基础,它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考都是无力的。
 但是这部影片却要反其道而行之。依照导演的意图,是刻意的模糊影片的情节上的冲突,让我们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吴清源先生的精神状态上。
 镜头无疑是精致的,对一些场景的安排也看出导演的心血。但是呢,这一切不还是要演员的表演,台词的表述,这些表面化的东西传达给观众。可是遗憾的是,导演没有做到,或者说是不屑一做。所以,让我们的观看也无从下眼。
 为什么不能拍成《戏梦人生》一样,让人看的舒服想的深刻。这就是导演的实力差距么?
http://tin1016.spaces.live.com/blog/cns!49A79B57DDF65AA1!1260.entry

 短评

7/10。滤掉事件,仅仅描述了一种状态,师父过世、离开病床发现庆祝侵占国土的狂欢人群而跌跌撞撞,小心翼翼地对话日本棋士或坐在窗外的两人独处,缺省式的叙事信息和外部情绪写出一副害怕战争干扰、失去信仰的人物画,长焦构图将人物剥离出周围景物,这种构图精美、表意不明的感受类似侯孝贤拍聂隐娘。

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全靠摄影撑(幽寂之美),连张震的表演都显得刻意,全程紧绷着;剧本单薄寡淡,流水账似的叙述,如果重点是谱写内心,那也是较为失败的,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倒是前半段与老师的对话比较好看。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两星半

13分钟前
  • 斯慕奇
  • 还行

追求这东西,真的可以改变人

15分钟前
  • TinvanG
  • 力荐

其实是非常好的影片,张震的沉静果真没有让人失望。影片也很有田壮壮的范儿~

17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慢。闷。

21分钟前
  • 一只小锦李
  • 还行

电影不比自传体小说,十番棋下到4:1即可结束,因此够了

23分钟前
  • sabretooth
  • 推荐

张震的调调让我很向往~向往成为他一样闷骚和精致的男人~这部片子拍出了一种气场~~

27分钟前
  • Joshhhhhhh
  • 推荐

现在人已经离上个世纪很远了吧。是不是自然主义不煽情都看不下去了...张震张艾嘉表现还好,契合角色。但最好是田壮壮,那几把刷一出来,真是清汤寡水到深入人心。

2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极度沉闷。考验耐心!

33分钟前
  • 夜雨打窗棂
  • 还行

再看越发觉得此片有格调……阿城,廖庆松,田壮壮

38分钟前
  • 展世邦
  • 力荐

39分钟前
  • swan
  • 还行

好久不见的味道

4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摄影:王昱

47分钟前
  • 亚 南
  • 力荐

看过棋魂,对里头的一些术语倒是了解,但电影没有专心描绘的点.最后吴清源那海边的居所倒是很让我羡慕.十分不理解黄弈只出现了两个镜头就被列为主要演员.

50分钟前
  • Seamoon
  • 还行

看完片子之后,我动作变得慢条斯理,仅此而已

55分钟前
  • 木鸡
  • 推荐

不错的

59分钟前
  • 无力-Jokmatt
  • 力荐

景色美,画面美。张震把那种细腻表现得很透彻,他真的超适合演这种文艺片。他是不是真会日语啊,台词完全不像生背的。我觉得这是田壮壮拍的最好的一部片。最后“我的一生只有两件事,真理,围棋”很打动我。

1小时前
  • 彌張
  • 推荐

想想《棋王》都能拍的那么有戏剧性和故事性,对吴清源这样的大师来说,应该会更好看,可田壮壮却又走上了另一条极端的路子,刻意回避一切冲突和叙事,只用几笔寥寥带过,呈现给观众的反而是最缓慢的生活,虽然充满了时代性与诗意,但对不少观众而言,还是有点难于接受。

1小时前
  • 方枪枪
  • 还行

电影跳跃性大,感觉不到衔接。对教会说了太多的内容,三星吧,张震加1星。第一次看田壮壮的电影,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看重票房。谁又能明白一个人在路上不知道往哪里走只能蹲下来无助的哭呢?

1小时前
  • 栀子花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