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完结

主演:香里奈,加藤成亮,相乐树,户次重幸,丸山智己,樱田通,饭丰万理江,冈崎纱绘,寿大聪,正名仆蔵,升毅,椎名桔平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7

 剧照

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1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2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3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4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5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6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13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14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15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16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17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18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19被讨厌的勇气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被讨厌的勇气日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原案的书籍,是将心理学权威——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如果拥有不怕被他人所讨厌的勇气的话,就能够从烦恼中解放出来”这样的理论,以对话形式而展开浅显易懂的解说的作品《被讨厌的勇气》。 此次,该剧将原著改编成刑警剧,以由香里奈饰演的单干刑警·兰子等人来展现“个人心理学”的形式,来介绍“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兰子组成搭档、身为“不想被讨厌的男人”的后辈刑警·青山由加藤饰演,协助搜查的心理学教授、作为“什么事都知道的男人”而登场的大文字由椎名饰演。红月2020男人使用说明书薄樱记1959巨兽狂蟒回到2008黎明时分的年轻人们迟到的钢琴帝都公主传明亮的心丛林的鱼2:剧场版秘社秘密和夏天千年情劫饥饿站台少数派报告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民国少年侦探社紧急救命特别篇另一个战场雨季(国语版)丑闻1989英语逆转王牌青春有个局小村民日记杀出太平镇除GIDLE外小心轻放2快乐到家魔警 (国语版)平民大英雄杀出银河系泥鳅也是鱼退出江湖玻璃之城1998没有家园的灵魂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大转折——鏖战鲁西南咱们小城故事多幸福向前走蛊票之王杀手13双全

 长篇影评

 1 ) 不被周围声音迷惑而获得的幸福

作为一部基本上没有推理内容的推理剧大概没有什么可以剧透的啦,然而还是建议观看电视剧之后阅读哦。

首先恭喜shige上剧,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拿到的是女主的剧本,只想给导演和编剧说,干得漂亮啊。那么可爱的大眼睛,就适合笑得单纯和害怕得让人想要呵护的表情啦。

同名原著是用一位青年和老人的对话,浅显易懂的解释了阿德勒的“如果拥有不怕被他人所讨厌的勇气,就能够从烦恼中解放出来”的理论。(书有中文简体版,有兴趣的可以阅读一下哦。原著只了解一点,这部剧里面青山和教授的对话是亮点之一,让人有阅读原著的欲望。)

本剧是在这部作品之上加入了刑警剧情改编而成。 所以从某个角度上说,案情不是重点,青山和大文字的对话才是重点(原著内容),而女主更像是位真人实例。

大概也是如此, 就播出的内容而言,案情非常薄弱,破案的过程单调而且模糊,如果当做推理剧来看可能不容易有追下去的欲望。

好吧,或许编剧本来就只是给一部心理学作品穿上了件推理的外衣而已。

于是,本剧的可看性大部分存在于男主和教授对话中所阐述的心理学理论,而女主的一言一行仅是为了用个真人更形象的演示一下刚刚阐述的阿德勒的理论而已。

至于推理过程,本剧基本上没有这种东西,不知道是因为编剧把侧重点都放在了心理方面,还是不擅长描写推理过程。所以作为观众而言,你只会看到女主怼了同事,犯人和路人之后,犯人就被直接找到啦。然后女主继续怼一下犯人,路人和同事,一集就结束啦。

原著的理论虽然很有意思,值得思考。可是电视剧的人物设定,以及理论和剧情的融合不是很好,使得剧情显得好像太过粗糙。作为观众也很难代入进去通过案情故事“感受”理论。

原著中的老者,剧情中设置成心理学教授大文字哲人(编剧起名字好直接,虽然原著也是“哲人”啦。),可是为什么总觉得这位滑稽又有点玩世不恭,不知道是不是toma《秘密》的影响,让人感觉他是坏人呢?

原著中的青年,剧中设置为雄,名字梗该说是随性呢,还是直接呢?

青山这个角色说是女主的拍档,然而主要的任务更多的是和教授一唱一和的阐述原著理论的,顺便帮女主跑跑腿,接接电话,附和一下对方的观点。以及,可能随着和女主更多地接触亲身感受一下“被讨厌的勇气”所带来的正能量,展示一下自身的转变之类的吧。

香里奈,久违的主役。

外貌上香里奈算是保持的不错,皮肤很好,要说看起来憔悴不如说妆太淡,至于为什么淡妆到这样的程度,或许为了表示女主不想随社会大流的喜好梳妆打扮而是自己舒服就好啦(个人猜测而已)。

性格方面的确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对于平时不得不“读空气”,“随大流”的观众而言会觉得超级爽吧。比如一开场无视熊孩子买下草莓蛋糕,简直让平日里困扰于熊孩子又被“不要和小孩子一般见识”之类观点束缚的人深感大快人心。

但是,要说这个角色设定的也不是非常好。

对于展示阿德勒的理论,女主的角色让人感觉有点过犹不及。诚然女主的角色就是展现“被讨厌的勇气”,所以偶尔有点讨人厌也是正常的,甚至是编剧故意为之的。但是问题在于“度”,到目前为止,女主“特立独行”的程度和方式似乎都有点问题。

原则问题要坚持,像是不要为了社会的观点而去选择工作,伴侣,生子,不要因为年龄性别等等而简单的放弃爱好,或者和剧中觉得酵素难喝的主妇一样放弃改变(进步)。在这些问题上慎重思考,不怕与周围人不同而被讨厌,坚持自我等等都是值得肯定的。也可以说是这部剧能够带给观众的正能量。

所以,有独立的意识,不人云亦云,工作能力强,办事效力高。这些方面女主的确让人敬佩。

可是另一方面,有着“不被讨厌的勇气”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完全无视周围人的心情,这一点还是有待考量的。

怼熊孩子,怼犯罪者是一回事儿,见谁怼谁,想什么说什么,只考虑自己痛快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吧?

进而具体到女主的职业,作为一名警察,不可能只靠自己侦破案件,团队合作必不可少,无视上司同事,不参与会议不分享信息,任意留同事的电话办案而不告知对方……剧情也挺理想化的呢。

日常生活中都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啊。毕竟,除了真的隐居荒山孤岛的世外高人和鲁滨逊们,谁也不能完全不顾他人的活在世界上。而且,直率和无礼有时候就是一线之隔。

就目前而言,女主表现出的比起“勇气”,更多的是刻薄和没礼貌而已。

对于原著理论的演示也并不非常恰当。

像是女主在破案之后,面对犯人的言行,不能更好的表达原著理论,反而太过片面粗暴的阐述可能影响观众对原著的思考和理解。

以第二集为例,教授和青山所说的“目的性”理论有其道理所在,值得人们反思。然而具体事件分析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涉及到不同性格,经历,环境,心理,意识和潜意识等诸多要素。而女主面无表情简单粗暴的一通评价只会让人觉得是在耍酷而已。

总之,作为阿德勒理论真人实践的女主显然并不能很好的表达理论本身。

进一步说,阿德勒的理论,如何实践,方法,程度,也都是见仁见智仍需思考的问题。

本来因为对于推理剧和心理学都有兴趣而对这部日剧蛮期待的,设定很有新意。

可是就目前的剧情来看,推理几乎没有,女主全程面无表情装酷,对于心理学的表达除了青山和教授对话时有点意思之外,女主的演示太简单粗暴。虽然shige非常可爱,还是直接看综艺节目好啦。以及,op值得一听。

 2 ) 被讨厌的勇气,获得幸福的勇气。

想先记录一些体现了原作书中理论的情节。

第二集开头,青山找大文字教授声讨兰子,教授对他解释了目的论:包括愤怒在内的情绪,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

青山在对大文字教授发怒的时候,教授喊了土方来送茶,结果青山可以很有礼貌地对土方致谢。

教授指出,青山在面对和自己的愤怒不相关的人时,瞬间就变回了礼貌的态度。

说青山将这份愤怒收放自如。

感情是为了达成目的的手段。

这就是阿德勒所主张的目的论。

书中原文:

哲人:你并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大发雷霆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愤怒的感情。
你是先产生了要大发雷霆这个目的。也就是说,你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犯错的服务员,进而使他认真听自己的话。作为相应手段,你便捏造了愤怒这种感情。
青年:捏造?您不是在开玩笑吧?!
哲人:那么,你为什么会大发雷霆呢?
青年:那是因为生气呀!
哲人:不对!即使你不大声呵斥而是讲道理的话,服务员也应该会诚恳地向你道歉或者是用干净的抹布为你擦拭。总之,他应该也会采取一些应有的措施,甚至还有可能为你洗衣服。而且,你心里多少也预料了到他可能会那样做。
尽管如此,你还是大声呵斥了他。你感觉讲道理太麻烦,所以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并不抵抗的对方屈服。作为相应的手段,你采用了“愤怒”这种感情。
青年:不,不会上当的,我绝不会上当!您是说我是为了使对方屈服而假装生气?我可以断言那种事情连想的时间都没有。我并不是思考之后才发怒。愤怒完全是一种突发式的感情!
哲人:是的,愤怒的确是一瞬间的感情。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天母亲和女儿在大声争吵。正在这时候,电话铃响了起来。“喂喂?”慌忙拿起话筒的母亲的声音中依然带有一丝怒气。但是,打电话的人是女儿学校的班主任。意识到这一点后,母亲的语气马上变得彬彬有礼了。就这样,母亲用客客气气的语气交谈了大约5分钟之后挂了电话,接着又勃然变色,开始训斥女儿。
青年: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啊。
哲人:难道你还不明白吗?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它既可以在接电话的瞬间巧妙地收起,也可以在挂断电话之后再次释放出来。这位母亲并不是因为怒不可遏而大发雷霆,她只不过是为了用高声震慑住女儿,进而使其听自己的话才采用了愤怒这种感情。
青年:您是说愤怒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
哲人:所谓“目的论”就是如此。

本集结尾揭晓凶手时,凶手自述了杀人动机,最后表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年前自杀的受到不公对待的成美。

杀掉市川是对成美的祭奠。

然而兰子全盘否定了他。

我明确否定你这个说法。

你并不是为了祭奠成美而杀害市川。

你不过是为了杀掉市川,利用了“不能原谅逼死成美的人”的这种感情罢了。

你就是个罪犯,别把杀人的行为说成美谈。

兰子姐姐太帅了有木有!!

说回书中理论。个人觉得和这里相关:

哲人:行为之恶的确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样的犯罪者,都没有因为纯粹想要作恶而去干坏事的,所有的犯罪者都有其犯罪的内在的“相应理由”。假设有人因为金钱纠纷而杀了人。即使如此,对其本人来说也是有“相应理由”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善”的行动。当然,这不是指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指“利己”这一意义上的善。
青年:为自己?
哲人:在希腊语中,“善”这一词语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另一方面,“恶”这一词语也有“无好处”的意义。这个世界上充斥着违法或犯罪之类的种种恶行。但是,纯粹意义上想要做“恶=没好处的事”的人根本没有。

其实关于“善”这一点我记得第一集里也有涉及,回头再翻一下。

这之后兰子批判成美的同期(忘了叫啥了),说她明明和成美关系好,是最能理解她的苦衷的人,却什么都没做。同期辩解说是怕自己说了多余的话被市川讨厌。这时青山想起了大文字教授说的话:“人们就算有各种各样的不满,也会觉得‘我还是维持现状就好’。”或许正是在兰子的潜移默化之下,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们是为了“不作出改变”,才给自己找了“不想被市川讨厌”的借口。

做出改变需要勇气,改变自己也并不是轻松的事,所以你们是为了不改变而寻找借口逃走罢了。

这里讲到的则是关于“人何时何地都能够改变”。

哲人:不是你不能改变。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青年:您说什么?
哲人:人时常在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像现在这样促膝而谈的瞬间也在进行着选择。你把自己说成不幸的人,还说想要马上改变,甚至说想要变成别人。尽管如此还是没能改变,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你在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
青年:不不不,这完全讲不通。我很想改变。这是千真万确的真心。既然如此又怎会下定不改变的决心呢?!
哲人:尽管有些不方便、不自由,但你还是感觉现在的生活方式更好,大概是觉得一直这样不做改变比较轻松吧。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其结果会怎样等问题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可谓是轻车熟路般的状态。即使遇到点状况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青年:您是说想要改变但又害怕改变?
哲人: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一定是选择了后者。
青年:……现在您又用了“勇气”这个词啊。
哲人:是的,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同样的理论在第一集也有出现,兰子对那个搬家到东京的主妇所说的,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想要做出改变,需要很大的勇气,而改变所带来的不安也令人望而却步,所以我们往往就算对现状有诸多不满,也至多只是口头抱怨,真正采取行动的人是少之又少。我们就这样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放走了。

这个剧,是一部心理学书籍演化而来,我觉得不能称之为“改编”,因为毕竟原作通篇都是像上文引用的那样,是用青年和哲人的对话形式来阐述阿德勒的理论,几乎没有故事情节,所以也就谈不上改编,但剧中贯穿的是书中的理论,所以我想称之为“演化”。当然,也很明显,青山年雄就是书中的青年(有趣的是他们课长也叫他青年,而不是叫他的名字),大文字教授就是书中的哲人。而兰子则是天生的阿德勒心理学(又名个体心理学)的实践者,虽然这个设定很极端,但个人认为不这样的话剧情就没法推动下去了,毕竟阿德勒的理论如果要从头开始学习并实践应用的话,是需要许多年的时间的。

哲人:阿德勒自己也说:“理解人并不容易。个体心理学恐怕是所有心理学中最难学习和实践的一种心理学了。”
青年:就是这样!即使理解了理论,也很难实践!
哲人:甚至也有人说要想真正理解阿德勒心理学直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相当于自身岁数一半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40岁开始学的话,需要20年也就是到60岁才能学会。20岁开始学的话,加上10年,得到30岁才能学会。

书中还有很多理论,目前两集只展现了其中很小一部分。有些理论一看就会觉得十分有道理,比如关于改变的勇气,有些则是很难让人接受,毕竟阿德勒心理学是一种“彻底颠覆正统心理学中的因果论的思想”,但如果尝试去学习、理解、接受的话,你会发现这真的很有趣,换个角度去思考事情,改变你曾经理所当然的想法——这不就是已经迈出“改变”的第一步了吗?

或许我这不是剧评而像是书评了,不过我的本意还是想传达,这是一部特别的“刑侦剧”,它所要表达的是心理学理论,通过形象的人物和事件,把原作中的对白生动地呈现出来,让人更好地理解阿德勒心理学,我觉得它已经做到了,那它就是一部很成功的电视剧。至于浮于物外的那些,什么收视什么打分什么风评,就随它去吧。

毕竟,就如兰子所说,我不是为了谁活着的,别人怎么看我,是别人的课题。现实中要做到如此不动摇真的很难,但我想试着去做,也为自己赢得,“获得幸福的勇气”吧 :D

 3 ) 请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怎么说呢,作为破案片没什么可看的,但是饿了很久的人,还请干了这碗鸡汤补补吧。这种自我探索式的课题,对心灵成长有益。 1.如果不为自己的人生思考,没有人会考虑你的想法。

2.不要深度参与别人的课题。

3.人类的一切烦恼源于人际关系。

4.全心信赖一个人,才能建立有深度的关系

5.活在当下。 电视剧讲了什么并不重要,看完这部剧让我意识到,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请从今天开始。

 4 ) 《被讨厌的勇气》散评(不定期更)

所有动图在微博上。 【E1】喜欢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同学应该会觉得这部剧的某些台词挺有趣的。这种教科书版的台词模式是日剧很擅长的,也是我喜欢的。里面的很多台词说得深得我心。看日剧会觉得感动亲切,很多时候是因为我自觉日剧是理解我的,比我身边的任何人都要更深层地理解我。而我们能达到一致和共鸣,那种找到同类的归属感。此剧的片头曲MV怎么和《不好意思,我们明天要结婚》的结尾曲MV一个样式啊?!!!这是一部集心理、推理为一体的侦探悬疑类日剧。 “该剧原案的书籍,是将心理学权威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 “如果拥有不怕被他人所讨厌的勇气的话,就能够从烦恼中解放出来” 这样的理论,以对话形式而展开浅显易懂的解说的作品《被讨厌的勇气》。 此次,该剧将原著改编成刑警剧,以由香里奈饰演的单干刑警兰子等人来展现 “个人心理学” 的形式,来介绍 “个人心理学” 的理论。与兰子组成搭档、身为 “不想被讨厌的男人” 的后辈刑警青山由加藤成亮饰演,协助搜查的心理学教授、作为 “什么事都知道的男人” 而登场的大文字由椎名桔平饰演。” 熟悉日本文化的人,大多会对日本人的自省态度和替他人着想的心理非常赞赏。但此剧就用西方心理学权威阿德勒的代表理论进行了反思,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的直接和表里如一 vs. 东方的委婉和顾全大局;西方的个人主义至上 vs. 东方的集体利益至上等,便是两种代表性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矛盾来源,孰优孰劣? 青山:“完全无法理解。那个人太没有社会常识了。可能是想通过惹对方不愉快来获得喜悦的施虐狂?如何才能与那个人和睦相处?” 大文字:“井水常年保持着一定的温度,大约18度左右。但是冬天喝下去会感到温暖,夏天喝下去会感到凉爽。所有的人类都活在主观之中。只要改变自己的看法,世界就会改变。从那一瞬间开始,人就能获得重生。世界简单得令人惊奇。但是,人总是用自己赋予的看法和想法,主观地将事物复杂化。明明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可以主宰。你现在最需要知道的重要道理,就是被讨厌的勇气。虽然我是犯罪心理学出身,但是关于心理学其他的领域我也有涉及。关于人应该怎么做才能获得幸福的这一课题,其中的某些内容也给了我不少的启发。关于个体心理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出身的精神病学家。他所创立的全新心理学理论便是个体心理学。他不仅确立了个体心理这一独立理论,而且给之后的众多人生哲学以及自我启发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切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这是个体心理学的根本思想。如果这个世界不存在他人的话,一切烦恼也会随之消失。” 青山:“这有点极端了吧?与他人无关的个人苦恼也有很多啊。” 大文字:“有的。但无论是什么烦恼,都必然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我个人认为这个想法运用到犯罪心理学上也是可以说通的。一切犯罪皆来自于人际关系的烦恼。无论什么罪犯,都不会因为单纯想做坏事就着手去实施。无论怎样的恶性案件,对于罪犯来说,都会有一个应有的理由。也就是罪犯所认为的『善』。” 兰子:“大家怎么看我是大家的事,不是我的课题。为什么(要听周围人的意见)?(为了和周围的人更好地相处)。我不是为了别人而活的。(你这样做自己满足了,但是给周围的人带来了麻烦。)我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而选择让自己感觉不自由的生活方式。(你真是不懂变通。为什么啊?)我不想对别人、也不想对自己撒谎。我最痛恨撒谎。” 大文字:“根据案发现场的特征,可以将罪犯分为秩序型和无秩序型两种。” 大文字:“活在这个世上,努力做到不被别人讨厌。这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你只需要伪装自己、去妥协、去放弃就可以了。但是,明知会被人讨厌却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很难做到的。直面自己的内心,不在乎他们的眼光,绝不会编造谎言。这样的活法估计很多人连一天都坚持不下去。但是阿德勒告诉我们,必须要有实践这种人生的勇气,这也是让人获得幸福的勇气。个体心理学是一种关于勇气的心理学。虽然她是我的学生,但是我什么也没有教她。因为她天生就掌握了阿德勒的思考方式。她就是一个天生的阿德勒。” (这句台词说得我[泪][泪][泪],椎名叔你再年轻点,我就嫁你啦!) —————————————————————————————————— 【E2】有些理论我还没有考证过,有些理论我并不十分赞同、或完全理解。不过先记录下台词: 青山:“虽然我可能还不成熟,但总有些事可以说,有些不可以说吧?” 大文字:“你知道为什么你现在冲我发火吗?你是为了大声说话而生气的。作为手段,你捏造了生气这一种感情。为了更简单地让不反抗的我屈服,你使用了生气这一种感情。感情是一种可收可放的道具。对于不相关的人你马上恢复了礼貌的应对。你是可以自由地控制怒气的。所谓感情,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每个人都是为了某个目的而活,这是阿德勒所倡导的目的论。” 大文字:“假如有一个男子几十年都闭门不出,你认为他为什么闭门不出?一般都会以为(是被他人欺负了、与他人人际关系不合等),然而阿德勒却否定了这一观点。阿德勒是这么说的,一切经验的来源都不是因为自身的成功或失败,而是人们在经验中找出了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已。也就是说,那个闭门不出的男子先有了不想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制造出了不安和恐惧的情绪。否则那些人际交往有问题的人不是都应该要闭门不出吗?要是一直闭门不出的话,父母会担心。他就可以集父母的关注于一身,还能得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照料,成为一个特别的存在。他在达成自己所定下的目的。人们虽然经常满腹牢骚,但仍然觉得现在的我更轻松和令人安心。虽有抱怨却不想改变的人们。。。” 青山:“想要改变需要勇气、改变自己也并不轻松,所以人们为了不改变自己而找着理由,不断地逃避着。” [good][good][good] —————————————————————————————————— 【E3】手机里拍的风景照真好看! 这是一部光从台词就可以学到浅薄心理学知识的日剧。希望大家看了之后都能找到幸福的勇气。 【如何获得幸福】的主题依次是: 第一集:(对自己和他人)真实面对人生的勇气。 第二集:(不逃避现实)改变不满抱怨的勇气。 第三集:(追求理想自我、抛却劣等和自卑感、不与他人比较)专注自我成长的勇气。 【一】 大文字:“只有你自己才会在意自己的脸。意思就是,人生并非与他人的竞争。” 【二】 大文字:“一旦意识到竞争或胜负,就势必会产生自卑感。不,我并不是在否定自卑感本身(不是说人不可以有自卑感)。健全的自卑感,并非来自与他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我们都不一样,性别、年龄、知识、经验。世上不存在完全一样的人。不过,我们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互相平等的。” 青木:“那只是人生赢家的论调而已吧?!应该也会有明显不如别人,抱有各种自卑的人吧?” 大文字:“阿德勒所指出的问题就是这点。竞争伴随着胜负,会经常意识到别人。为了不成为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处于竞争之中的人内心一刻都不得安宁。不过,其实别人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在意你。” 【三】 大文字:“关于竞争,我希望你不要误会这一点。阿德勒认同对于希望自己进步的、对优越性的追求是人们的普遍欲求。不是(踩着别人的肩膀,从而得到晋升的追求)。对优越性的追求,是指自己向前迈进一步。而不是,要高人一等的竞争意识。也就是,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行进步就好。” 【四】 “没想到一个人玩国际象棋会这么有趣,有另一个自己在身旁、客观地观察这个自己现在的想法。” 【五】 女高中生:“其实我最讨厌读书了,想和朋友们一起玩。但是妈妈说她为了我是如此努力,我怎么能这么想呢?妈妈才不是为了我好,她只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了我的身上而已。所以,我被她吸引因为觉得她能理解自己。” 庵堂:“这是你软弱的地方,结果你还是没有离开妈妈的勇气。你之所以反抗你妈妈,是因为你想被她认同罢了。真正自立的人是不会反抗的。” 【六】 青木:“那个人(庵堂)有的时候话只说一半。从今往后,你只要选择一条专属于自己的道路,并在那条路上不断前进就好。” 【七】 青木:“确实从这次的案件中,我学到了要从竞争中脱身、并追求理想自己的重要性。但是就算教授您和我说别去竞争了、快把自卑感丢掉,能学以致用的只有庵堂一个人。我这样的凡人、普通人,就算您让我更加努力,也不过是隔靴搔痒罢了。这只是唯心主义的建议吧。” 大文字:“也就是说,你希望我提示给你具体的方法,对吧?那么下回就展开关于自由的辩论吧。请你好好想想,自由到底是什么?” ———————————————————————————————————— 【E5】这真的是一部依靠部分台词就能得到治愈的日剧。阿德勒 Alfred Adler(1870 - 1937)关于如何幸福的心理学说值得研讨。 大文字:“她在实践阿德勒所主张的课题分离理论。比如说,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不听课、不做作业、甚至连教科书都放在学校回家。如果你是家长的话,你会怎么做?” 青木:“我会说教他,要为了未来好好学习!” 大文字:“那么学习又是谁的课题呢?” 青木:“那当然是孩子的课题。” 大文字:“面对孩子的课题,家长命令他们去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这么一来就无法避免冲突。我们必须把自己和他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仅此而已。” 青木:“这。。。不对吧?为了孩子的未来,督促他们进行最起码的学习,难道这不是家长的课题吗?” 大文字:“的确,世间的父母经常会使用『我是为你好』之类的话。可实际上,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或者支配欲望。正是因为洞察了这种谎言与欺骗,孩子才会叛逆。” 青木:“那言下之意就是放任不管吗?” 大文字:“我并没有说放任不管。只要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而我们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之后,只要在一旁看着就好。无法割舍掉别人的课题,继而把自己的希望强加于人的话,有时候会酿成悲剧。” 大文字:“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是喝不喝水便是马自己的事。也就是说,不需要无视当事人意愿的援助。庵堂是不会有问题的,她并不在乎别人会如何看待自己。阿德勒曾经这样说过,不对自己的人生说谎,直面自身课题的勇气和力量是非常必要的。” 庵堂:“我明确地否定你们之间的友情。你认为对于美沙来说自己是必要的,擅自介入了美沙的课题。这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你从以前就一直随随便便伸出援手,从而剥夺了美沙自己站起来直面课题的勇气。用受伤的脚活下去不是你的人生课题。就算是你让她受了伤而觉得亏欠她,你也不应该介入他人人生的课题。你不是想拯救美沙,而是想通过拯救美沙来拯救自己。你想抹去自己的负罪感,真正的目的是让自己被原谅。” 大文字:“最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知识),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不要利用知识做坏事)。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而已。” ———————————————————————————————————— 【E4 —— 碎想和台词】 1. 某种意义上,艺术鉴赏也属于一种很主观的评判。 2. 这又是一个关于继承者的故事,只不过有些悲伤。两个不同的继承者,一个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梦想去为家族的使命而生存,抹杀并隐没自己的个性,不允许独立个体的存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家族的利益和名望为先;另一个想要逃离家族的影响、声名、和援助,撇除一切与家族有关的标签和痕迹,完全地凭靠自己独立的打拼而获得世人的认可。两人都没有获得自由,也都生活地不幸福。前者总是在梦想和责任间煎熬,后者却选择背井离乡远离家族。他们都在逃避,想要得到家族的认同,所以前者没有勇气专注梦想;后者永远不敢轻易回家。想要得到自由的话,就必须清楚并坚持自己内心真正想要成就的。完全地掌舵自己的人生,不在乎外界的褒贬评判、支援或阻挠,才能滋生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大文字:“对你来说自由是什么?” 青木:“可以说是永恒的单恋吧。很憧憬,但是得不到。不是有叫束缚的东西吗?不管在哪里做什么,都有各种人际关系。” 大文字:“为什么人际关系会夺走自由呢?” 青木:“因为如果什么事情都随心所欲的话,会被人讨厌的,就像她一样。” 大文字:“她是不在乎被讨厌的。自由就是被他人讨厌。” 青木:“你是说为了追求自由而不惜被人讨厌吗?” 大文字:“我是说不要害怕被人讨厌。” 青木:“这。。。大概做不到吧?” 大文字:“被讨厌确实很痛苦。但是不被任何人讨厌的生活方式,极其不自由,同时也是不可能的。” 青木:“每一个人都不想被人讨厌,甚至可以说是想得到他人认可的生物吧?也就是追求认可的欲望。” 大文字:“阿德勒否定追求他人的认可。他认为没有必要被他人认可。” 青木:“这不太可能把。不管是谁,看见信息已读都会感到不安,没人给自己点赞都会觉得空虚。” 大文字:“那受害者如果没有感谢你,你就没必要抓捕犯人了吗?” 青木:“是我的工作,所以要抓。但实话说,还是希望被感谢。” 大文字:“这就是认可欲望的危险之处。我们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的。” 青木:“我的哥哥文武全才,很听父母的话。认真刻苦,非常完美。和他正相反,我。。。我在成长中充满了自卑,不管做什么都赢不了哥哥,也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在那之后我想了很多。的确为了得到感谢而做事是不对的,但是想得到认可的心情总是没错的吧。” 大文字:“不对,那也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活着。深入点说,就是活在别人的人生里。活着只要考虑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青木:“你是说自私地活着吗?” 大文字:“不是。如果自己不为了自己的人生而活下去,那到底谁会为了自己而活下去呢?这就是犹太教的教义,和阿德勒的想法想通。这种行为方式可能不会得到认可。但是如果不付出这种不被认可的代价,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无法得到自由。不惧怕非议、自由地活着。” 青木:“你想逃离作为狸穴家女儿的这个身份,对吧?但你想逃离的这个想法本身,不就正是你被这个家所束缚住的证据吗?你要是真想变得自由的话,他人怎么看你,你不去在意不就可以了吗?” 庵堂:“面对自己人生结局的只有自己而已。” ————————————————————————————————————

 5 ) 剧中的一些道理摘抄

EP2: 所谓感情,只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每个人都是为了某个目的而活。

一切经验都不是因为自身的成功或失败,而是人们在经验中找出了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已。

虽然有抱怨但是却不改变的人,是觉得现在的我更让人觉得舒服和安心,为了不改变自己而找着理由。

EP3: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自己和他人的比较,而是来源于和理想中的自己的比较。

竞争中的人内心会一直处于不安的状态。不过或许别人根本不在乎。在意你的脸的人只有你自己。

真正自立的人是不会反抗的。

EP4: 自由就是有被人讨厌的勇气。

(强者与弱者被讨厌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是不是“弱者”不愿意改变自我而编造的借口呢?)

EP5: 不要介入别人的课题

不对自己的人生说谎,直面自身课题的勇气和力量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EP6: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相信别人的基础是相信那个信任别人的自己。

EP7:被讨厌的勇气只是一个出发点。目标是共同体感觉。被讨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确实能感受到自己在为他人做着贡献。

EP8: 活在当下

 6 ) 阿德勒与兰子

这部日剧如果是作为侦探片看,剧情弱了点(和《神探夏洛克》之类相比差距很大,也就只能靠装酷骗骗小孩子),但是它引入阿德勒心理学且让观众观看时并不觉得有失违和感,还是值得玩味的。 自卑如影随形 第一集剧名《勇气》。电视剧开始,一个小姑娘轻嗅百合,突然身后风吹草动,黑影袭来,小姑娘头上被套了个麻袋(这场景有一定的隐喻之义,童年时的自卑感不知何时何处侵袭而来,因当时主体性弱小毫无反抗意识,也无处遁逃,只能束手就擒)。兰子(闻花女主)从那一刻起内心就有了无法消除的阴影,日后成为她老师(大文字)口中的“天生的阿德勒”。不管是阿德勒还是兰子,他们内心有因自卑遮蔽而黑暗的一块,但是他们没有任其蔓延开来,而是转向向阳的一面,克服自卑。 自卑在阿德勒的理论中不带有褒贬色彩,只是被客观陈述的现象:“自卑感本身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之所以增进的原因”。一般的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包括任何身体的、精神的或是社会的障碍,而不管是真实的或想象的障碍。阿德勒认为婴儿不能自助和弱小可以引起一般的自卑感,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因为一切儿童都是完全依赖于环境才能生活的。儿童意识到自卑,同时也被天生的为争取优越而奋斗的精神所驱使。这种“推和拉”的过程在兰子整个一生中持续存在着,从而促使兰子获得更成功的自我。兰子是自卑补偿成功的案例,失败的案例则体现为个体放弃了改变环境的希望,在困难面前彷徨、退缩,通过自我幻想和自我麻醉的方式来超越自卑感,但由于引起自卑感的环境并未改变,因而真正的自卑感仍旧原封不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自卑情结。 这部剧目前遭到阿德勒研究协会的抵制,原因在于女主角的人设并不符合阿德勒的某些理论,尤其展现为她特立独行的社会交往行为方式。根据阿德勒的而理论,自卑感的补偿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对优越感的追求。但是追求优越感的结果却有二重性:既可以激励人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也会由于追求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自尊情结”,使人变得缺乏社会兴趣,妄自尊大。我看的每一集中,同事们在讨论或者发表看法的时候,女主要么在喝水,要么拿衣服回家,要么以一种“代表月亮消灭你们这群愚蠢的人类”的神情进行反击,虽然电视剧是为了凸显主人公的高智商、个性化,第一集给她的注解是:“直面自己的内心,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决不去编造谎言”,但是很显然,内容太单薄了。如果说一个人物形象或者一个理论解释,一眼就看到头,一定是存在问题的,它经不起真正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检验。轻易绝对化就会轻易被否定。阿德勒理论当然不会鸡汤到如此,所以这是学习者要提防的。比如找一个点来反驳女主的观点,她认为我不是为别人而活的,不会选择在意别人的眼光而选择不自由。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到底什么叫做不自由?人真的应该选择践行某种消极自由,只在个体的那方天地里自说自话而能保持一种纯粹自我的原生态吗?如果说社会是与他人共在的有机体,那么如何让这个有机体或者说以个人为中心亲疏展开的空间保持生命力,一定是相互之间的连接运动,这种自由是创造性的,是积极的,是双向的,是一种愿意放弃消极自我的责任担当。第七集也明显注意到女主太自我这一点,开始进行人物形象再加工。 2.共同体感受 电视剧的男主其实充当着半个观众,他替观众向大文字老师询问关于女主的种种,大文字老师也像人生导师一般讲解阿德勒理论。电视剧隐约想做的似乎是以女主的发展为线索将阿德勒的理论按照前后期呈现出来。阿德勒早期理论受到批评的缘故是他把人描绘成为被自私所推动去为个人优越而奋斗的个体。后来,由于他使用社会兴趣这个概念才平息了这场批评。根据阿德勒的理论,社会兴趣是全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天生的需求。社会兴趣本身可表现不同形式,一是平时甚至在困难时刻与别人合作和帮助别人的准备状况;一是在对待别人时保持着给多取少的倾向;最后还可表现为对别人的思想、感情和经验的一种设身处地的理解能力。这时阿德勒认为,正常人所追求的不是个人的成功和优越,而是他所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的幸福。他指出,由于社会的分工,人只有参与社会生活才能感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引起乐观和自信。人因为对生产做出贡献,他开始理解到他所要克服的个人自卑感来源于社会生活的自卑感,“社会兴趣是对个体的人的每一天然弱点的真正的必然的补偿。”这样一来,阿德勒就把补偿自卑感的理论与社会兴趣的理论结合起来了。 第七集的兰子为了保护大家拼命的解题闯关,让男主看到了她隐藏在心中的共同体使命;兰子买了罪犯吃了42年的可乐面包,让他明白了自己在人类共同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前者完全可以用个人英雄主义解释,个人英雄主义也许可以算是人类共同体的一种,但是我认为应该将它边缘化,因为个人英雄主义中夸大了需要者和被需要者的关系,这种人和人的相处模式是彼此不对等的,如果把此模式放在共同体中心,那么共同体本身就有厚此薄彼的倾向。后者所阐发的共同体精神是正常化的。我们每日所用,每日所做都是在一个个传递的过程中发挥了人的价值,这种价值是由无数他者与我共同创造的。譬如买一本书,种树人、加工厂人、印刷厂人、运载员、出版商等等,其中牵连的每一个人又产生出许多新链条,而这才是生活本身,我们需要同样也被需要着。

 短评

我靠我给帅气,没看的都给我看!!不看不行!!L!O!V!E!lovely西给酱!!#我也情不自禁开始打尻#

6分钟前
  • 绿酱(咬牙切齿
  • 力荐

发现了冈崎纱绘和堀井新太两个萌娃。饭丰万理江和相乐树算正常发挥吧。

7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还行

2.19update:看着看着也追下去了,喜欢堆名桔平叔啊......剧情无亮点,推理弱。男女主让我想到大泽绘里香和花形,推理比boss还弱。相比草莓蛋糕的剧情,阿德勒的理论更吸引人。

8分钟前
  • 夏日何再来
  • 还行

昨天在a站闲逛发现的剧,貌似现在只有一集,比较对味,决定入坑啦

11分钟前
  • peggysue
  • 推荐

追!!!

13分钟前
  • 鹿不鹿
  • 推荐

第一集!小刑警!超绝可爱!!!理论渗透得也很棒!!!

15分钟前
  • けんちゃん
  • 力荐

先给个五星,只要不烂尾就不改,有些话说的太他妈对了!

16分钟前
  • 麒小鹿
  • 力荐

我觉得还不错啊,香里奈经过那个照片事件之后确实星路打击很大,还能主演也是能力的体现吧。这个剧的主题我喜欢,勇气。

17分钟前
  • guji-jin
  • 推荐

就凭开场买蛋糕那段戏,我就要给五星!太爽了!

18分钟前
  • 澄霧酱
  • 力荐

不好意思,我觉得很好看。一般人真的很难做到兰子那样。人活着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PS:买草莓蛋糕那里真的爽死了!

19分钟前
  • Somewhat
  • 力荐

第一波追新番下来最喜欢的剧,第一集杀人理由有点扯但据说是阿德勒书里的,人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获得幸福的理念我还挺喜欢,想看心理学的书了~

23分钟前
  • 六朝悬鹑
  • 推荐

「被讨厌的勇气」有点萨特「他人即地狱」的意思。拥有这种勇气的庵堂和害怕被讨厌的青山,从完全不同的两个角色出发改编原作,还能恰当地渗透原作的哲理,很好啊

27分钟前
  • 福音柠檬
  • 力荐

这部是心理学书籍改编的,本来就不是重推理的剧,肯定不会认真给你推理啊

32分钟前
  • 2146⋆͛
  • 推荐

可能是全日本仅存(唯一)的女汉子 添脸打四星

33分钟前
  • bettydraper
  • 推荐

日本人最怕給人添麻煩,被討厭。這劇提出的思路蠻新,但是還是太淺了。如果能深究就好了。目前來看稍顯扁平。

35分钟前
  • 痂蓝
  • 还行

案件的确是比较薄弱,推理也不够精彩,女主角的人设和部分情节也显得牵强,各位主角的智商也时常捉急,但是因为其中的一些心理学理念,我才追完了全剧,对于阿德勒的心理学还是有所感触的,打算直接看他的书了。

40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推荐

日本人在探索人性方面,超前意识了一百年。

45分钟前
  • Jiang
  • 力荐

根本看不下去🙄️……

49分钟前
  • 星崎 妙
  • 还行

又完了一部[流泪]大Boss真的猜不到 明明是搞笑角色

51分钟前
  • 阿点日剧日影迷
  • 推荐

电视剧就不评价了 每集只看了大文字老师装逼部分(喂)我非常感兴趣 这些部分对于阿德勒的中心理论进行的诠释还是很值得思考和辩论的 很多命题存在悖论或是极端情况 但却能在某种层面上让人被说服 我决定要再研读一下阿德勒了:)

53分钟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