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毁灭

HD

主演:布鲁诺·冈茨,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科琳娜·哈弗奇,乌尔里希·马特斯,茱莉安·柯勒,海诺·费尔希,克里斯蒂安·贝克尔,马蒂亚斯·哈比希,托马斯·克莱舒曼,米歇尔·门德尔,安德烈·赫尼克,乌尔里希·诺登,比吉特·米尼希迈尔,罗夫·凯尼斯,尤斯图斯·冯·多赫纳尼,迪特尔·曼,克里斯蒂安·雷德尔,戈兹·奥托,托马斯·林平泽尔,托马斯·蒂梅,杰拉德·亚历山大·海德,Bettina,Redlich,海因里希·施密德,安娜·塔巴赫,迪特里希·霍林德布穆尔,乌尔里克·克鲁比格尔,卡尔·克兰茨科夫斯基,Jürgen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语言:德语,俄语年份:200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1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2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3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4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5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6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13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14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15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16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17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18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19帝国的毁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帝国的毁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纪实性电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后12天,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   苏联红军已经攻入柏林,希特勒(布鲁诺·甘茨 Bruno Ganz 饰)和情妇爱娃(茱莉安·柯勒 Juliane Köhler 饰)也躲到了掩体下。爱娃知道自己是来陪希特勒一起共赴黄泉的,但她并 不后悔。即使在她向希特勒为妹夫求情遭拒绝后,她也和希特勒一起举办了最后一次的婚礼。   希特勒的忠实追随者戈倍尔(乌尔里希·马特斯 Ulrich Matthes 饰)决心全家一起陪着元首殉葬。他共有7个孩子,他和妻子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在没有帝国的天空生长,在希特勒和爱娃自杀后也一同自杀。令人不胜感慨。   历史的真实通过镜头一幕幕重现。赎金第二季疯狂木乃伊面具秦王李世民2005一字千金红色通道烟袋斜街10号对岸的战争悠哉日常大王第三季OVA沉眠之虎老男人也疯狂咒怨2录像带版你遗落的蓝天又是吴海英骨肉相连大掌门算法-如何主导人类世界压路机和小提琴少年厨艺大师 第五季我的失忆男友2003透析我们的冬奥炮制女朋友帕高与魔法绘本风斗士仿真之境:死亡、谎言和互联网咎狗之血神偷大师十一月传说的拳头犀利仁师夺宝天团第一季玻璃屋人鱼童话3失联第一季少数派报告2015心理追凶第三季邪恶第一季近距离2016万界法神红月2020

 长篇影评

 1 ) 是魔,亦或是人?

《柏林苍穹下》是看过的,不过若非事先晓得,真不会认出眼下的希特勒就是布鲁诺·冈茨。他的演绎下的最后的希特勒,不是魔鬼,只是一个身体孱弱,丧失权威,歇斯底里到病态的“领袖”。却不止如此。通过女秘书荣格的一系列细节回忆,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在女士面前礼貌有加,彬彬有礼的男子,是到最后一刻还认为自己一系列行径是拯救人类筛选人种的可怜的战败者,甚至由此“可怜”油生出一个年轻女人的同情,而与我们所"认识"的狂魔有了鲜明对比. 但是,导演也鲜明地揭示,年轻的秘书是十分受到年龄,女性特质和所看到的事情的局限的,她虽与纳粹共处,却并没能看到地上的人们是如何因为丧心病狂的消灭人种和无休止的非人道战争遭遇的人间惨剧。这一点通过容格老年回忆时的忏悔得到回归。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因为被指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备受争议。但看过影片,觉察到,对于受害者来说,把希特勒视作魔鬼并不能帮助人们更好的疗愈伤口,而从人性角度冷静分析一个“人”如何演变得与人道完全背道而驰,才是对人类来说更待棘手解决的态度。

 2 ) 帝国的毁灭

战争最后的癫狂,希望逐渐湮灭的背后,信仰的盲目和狂热、人性的拷问和挣扎,在这座堡垒之中达到了巅峰,众生相的真实呈现出一副气势磅礴的画卷,将独裁者的残忍和血腥、将战争的暴虐和冷酷、将人物的挣扎和抗争展现出来。半纪录片的方式略显冗长,却足够真实而恢弘。
分明只是在描述小小地堡中的短短12天,却拍出了大气磅礴的厚重历史感。对于希特勒和众多史实人物忠实冷静的刻画以及帝国陷落前的浮生百态足以令本片载入史册。

 3 ) 驳Berliner同志的《希特勒的罪行与过错》

目前关于二战的翻案文章,基本都围绕两点,一种是二战是欧洲反犹主义的最终爆发,另一种是二战是一战后列强压迫德国的结果。前者演化为犹太复国主义阴谋论,在黑犹太人的同时也黑了西方文明,后者则把二战变为另一场狗咬狗的利益之争。

这两种观点看似有理,其实大谬不然。比较要命的是,Berliner同志的大作《希特勒的罪行与过错》就是说的这两种观点,而且应者甚众。看此情景,我只好跟着说两句。

先说说犹太人问题。

犹太人遭到迫害的传闻最早在42年就有流传,在1945年以后才逐渐为西方民众所知,而真正广为人知,已经是冷战高潮了。事实上到50年代大多数人对纳粹罪行仍然没有概念,而二战中的人们在讨论邪恶德国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到犹太人的问题。对于当时的盟国来说,反犹纯粹是希特勒假公济私干的一件事,美英为此叫好的政治家不在少数,说盟国会因为德国反犹而反德,完全是笑话。

把二战简化为反犹主义和犹太人利益集团之间的战争,这种观点是冷战,具体说是中东战争的一个副产品。这种理论的起源和目的其实不重要,关键是,它完全不符合二战历史。对于二战中的盟国民众来说,德国威胁的是所有人类的生命,也只有面对这种危及,苏联和美英才有联手的可能。

如果有一个国家,用2年时间占领了整个欧洲,无论是与它毫无利害关系的小国还是世界顶级强国,都毫无还手之力。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被他打得奄奄一息。半年时间占领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的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唾手可得。它的盟友占领了北非,整个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世界第二强国完全被逐出太平洋。那么,这个国家到底是邪恶还是正义,其实根本就无关紧要。

二战后的美苏仅仅因为有世界第一的军事力量就成为全世界惧怕的对象,那么有这种力量而且毫不犹豫地使用它实现自己目标的德国,必然成为全地球所有国家的敌人。至于纳粹的理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纯洁的雅利安地球到底是不是天堂,我想没人会在乎。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正义与邪恶,也不是领土争端经济利益,甚至意识形态也无关紧要。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生或死。

1943年,美国向英国抱怨,苏联人对盟国的援助丝毫不表示感谢,丘吉尔说了这样一句话,“在一个人被凶手扼住脖子,奄奄一息的时候,你还要求他对待别人礼节周到,是毫无道理的。”

所有质疑反法西斯战争乃至抗日战争正当性的朋友,这句话就是对你们的回答。



然后再说说“协约国欺人太甚”这种观点。

如果客观评价德国在一战中起到的作用,那么任何不能让德国亡国的处理方式,都是对公正这一概念的极大讽刺。德国在一战的所作所为,只比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帝国更为丧心病狂。

与犹太问题不同,德国投降条件过于严苛的问题并非后人的捏造,而是确实存在,早在一战当中就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但是这不是一个正义性的问题,仅仅是单纯的政治考虑。当时对德处理意见有两派,一种是比较体面的和平,一种是彻底毁灭德国,前者是美国主张的,后者则是欧洲其他国家的意见。结合立场问题,两种意见的根源也就很清楚了。

对于美国来说,参加一战是个标准的赔本买卖,战后他只想赶快拍屁股走人,因此任何甩包袱的烂摊子都是他乐于见到的。对于英国来说,过去的欧洲均势政策已经被证明是个绝大的错误,但是劳合乔治考虑到英法一战中的各种不愉快,仍然需要一个能够压制法国的完整。主张坚决消灭德国的,不用说就是法国了,两次被敌人打到巴黎城下,大半国土沦陷4年,克里孟梭建议的肢解德国,已经算得上最仁慈的做法了。其他被侵略国家的意见自不必说,实际上,即使是德国的同盟奥匈帝国,对德国的怨恨也不亚于法国。俄国的意见虽然与法国相同,但是因为革命问题,它的主张只会起到反作用。

于是,最后对德处理意见就是一个折衷各方诉求的结果,必须强调的是,由于整个欧洲都背上了美元债务,美国在和谈中的影响远远超过它的贡献。如果让欧洲人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对德惩罚绝不可能仅只于此。如同曼京说的,如果投降协议不是在柏林签订,那么惩罚将很快降临到整个欧洲头上。

由于历史教育的偏差,一战史对中国人来说几乎是个空白,很多人遵循着毛时代的解释,将其归结为帝国主义国家间黑吃黑的战争,于是一战似乎变成了一场不分黑白的乱斗。在很多人口中,一战爆发的原因似乎就只是“帝国主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卢沟桥之前,中日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又能少到哪里去呢?这些矛盾是谁引起的?是谁一直在扩大矛盾?

这些人不知道威廉二世在一战前和一战中的所作所为,不知道他在投降谈判中带着仅剩的德军去全国各地镇压人民起义,不知道德国发明的无限制潜艇战,不知道施里芬计划对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侵略,不知道德国甚至在投降时还强烈要求留下占领的比利时领土。

如果这些都可以不考虑,那么抗日战争也不过是一场中日之间的黑帮乱斗,满洲国独立是因为中国政府对东北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七七事变是中国驻军与中国军阀间的擦枪走火,淞沪会战真的就是惩膺暴支,南京大屠杀是“例外事件”。既然如此,还有什么不能洗白的?东京审判中被判死刑的日本领导人,包括东条英机在内,哪个不比德皇威廉二世更无辜?如果世界上可以有这么多如果,我相信很多朋友现在一定快乐地生活在大东亚共荣圈,然后开心地围剿中国游击队。

 4 ) 年轻不是不悔的借口——第三帝国《覆灭》直感

年轻不是不悔的借口——第三帝国《覆灭》直感


“直感”的意思是,直觉的感受,充不得评论之数。打开电脑敲打以下文字的时候,我应该是破天荒地没有连接网路,并且故意切断互联性的交换,不查任一资料,放任必然出现的错与误,“感”而已。

接近凌晨时分,从衡山影院出走,两个半小时的德国影片《覆灭》(DOWNFALL),钱包里还有一张《覆灭》前拐到永华买的周六《第九日》的票——同样都是二战,都是德国。在这个纪实性的群像电影中,不知道感和想之间,哪端更出离印象。

希特勒的手

对于希特勒的印象,一直停留在2个影像文本里,其一是卓别林的《大独裁者》,那里面希特勒最夺目的身体器官是他的脚,卓别林将标志性大头皮鞋里的双脚压缩进希特勒标致的高统皮靴中,调戏着气鼓鼓的地球,戏噱而绵长;其二是《王中王》,此地最夺目的希特勒身体器官是他的小胡子,在闪电的一惊一咋里,希特勒和他的姐姐交相辉映,极尽讥讽之能事。

《覆灭》里,希特勒虽然算不得最夺目的角色(窃以为戈倍尔更抢眼,下节再表),但是他的手无疑被刻意放大了,许是帕金森症,许是为了放大“希魔”垂死前歇斯底里的神经质,无论“手” 摆放何处,指点地图、拨弄盘中的素食、戳着下属勃然破口大骂、轻抚爱娃的脸……尤其是背于身后多次得到迫近的特写镜头时,都痉挛一般地筛然抖动。

我想起,那个因为希特勒以致悲凄幻灭按捺不住拉着妻子一起自杀的人,他的一个小说中,曾写到一双比脸孔更曝光内心的,手。

爱娃的烟

最后一次从地下掩体来到地面放风透气时,她对希特勒的女秘书和厨娘说,抽一根吧,点燃,深吸一口,视线聚集在废墟瓦砾堆中幸存青铜少女雕像上,阳光很明媚,好像还有些风,四月底的柏林,天气应该不错。时间仿佛停滞,却不过几秒而已,空袭便响起,一颗颗炸弹凌空而来。

那根长长的香烟落在泥土里,爱娃的脚踏上去,用力地踩转一下。

她是来和他一起死的,她知道。她的妹夫是希姆莱与希特勒之间的联络官,希姆莱瞒着希特勒偷偷和盟军谈和暴露,希特勒派人抓到她的妹夫要处极刑。她之前接到过妹夫劝她离开的电话,她冲到希特勒面前,请他宽恕妹夫,妹妹要生孩子了,大厦倾覆中,“此时你这样做还有什么意义呢?”他用颤抖的手轻轻抹去她的眼泪,他的眼睛红了,他大声拒绝将军们疏散柏林市民的要求时没有红,他大声咒骂士兵将领应该拼命的时候没有红,他说他们命该如此,

但,他拒绝了她的要求。


“根据种族通婚条例,元首你是纯正雅利安人么?”

希特勒要在离开世界前与厮守15年的爱娃结婚了,炮火纷飞中,一个应该是牧师一样的证婚人被带到地下掩体。“根据种族通婚条例,元首你是纯正雅利安人么?……根据种族通婚条例,爱娃你是纯正雅利安人么?……根据条例元首我可以看你的身份证么?” “他是元首!”警卫官终于按捺不住发作了,牧师“哦”了一下,放弃查验,继续发问,“元首你愿意娶爱娃布劳恩为妻么……”

想起《U531》中最结棍的一句台词,“德国人造的东西,真TMD结实!”


戈倍尔的脸·戈倍尔夫人的小药丸

希特勒周围的人中,最抢眼的无疑是戈倍尔,虽然他在影片中出现好像没有希姆莱早,但是一现身就被我一眼认出——当然,因为我之前在电视上看过他的照片,我第一反应竟然不是他的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脱口而出的是“他把自己的孩子们都毒死,然后和妻子一起自杀了”——这是我书上看过的简单一句话,我不知道,这个孩子“们”竟然如此之“们”,这个过程竟然,竟然如此……

这个演员简直太像戈倍尔了,五官是隼和狼的融和,刀削一般的高颧深目,而特别是在希特勒周围的军绿色中,他的糟黄色文官制服尤其醒目。

那鹰一样的眼睛居然流泪了,他像希特勒一样让柏林市民和士兵为他们的疯狂殉葬的时候他的脸依然酷毙了,像沙漠一样酷毙了。戈倍尔让希特勒的秘书为他记录遗嘱,秘书说,她正在打元首的遗嘱,他猛地收了泪,“那我一会再来。” 戈倍尔不仅将妻子孩子全部弄到地下,还唯一一次违背元首领袖的命令,元首让他带着家人离开——他执意为元首殉葬,带领全家。

戈倍尔夫人领着天使一样的一群孩子,真的是一群,6个,其实他们一共是7个,刚好一串完整的音符——还有一个是戈倍尔夫人书写遗嘱的阅读对象,一身戎装地放置在相框里。孩子们跟着妈妈,小鸟一般地齐声说:“我们来看希特勒伯伯和爱娃阿姨。”银铃一般地为希特勒伯伯和爱娃阿姨齐声合唱,妈妈是他们的指挥。

“孩子们不能活在没有国家社会主义的世界里……孩子们不能活在没有国家社会主义的世界里。”这是妈妈一再强调的要把他们都带走的理由。妈妈监督着医生用锥形瓶配制好深度安眠的药水。“孩子们,这是妈妈跟你们说过的药,有点苦,谁先来……海达你最听话,你先来……”最小的女儿先喝了,苦得瘪了下嘴,最后一个最大的女儿哭了,“妈妈我不要喝……”妈妈只好用灌。

孩子们都睡着了,妈妈蹑手蹑脚地进来,掏出一盒小药丸,逐一放到孩子嘴里,用手将上下牙挤压合拢,干脆的“咔”一声,孩子微微抽动一下,头就歪过去了,妈妈将被子给她/他从头盖上——每个孩子都是一样步骤,简洁而干脆。6个都完成后,她走出房间,颓然蹲在地上,她的丈夫,在几步外看到她。

轮到他们了,戈倍尔戴好手套,整理好衣服,和妻子走到地上,他先朝她开枪,然后朝自己开枪。两声枪响刚落,几个士兵有了之前对付希特勒和爱娃尸体的经验,毫不拖沓老练地从过来浇上汽油,点火。


彼得的自行车

彼得只有12岁,元首就接见了他,给他授勋,因为他用火箭筒击中了2辆苏军坦克。这应该是他第一次见到元首真人,或许他会想,这个佝偻着背哆嗦着手有气没力的垂垂老人,真是我们狂热追随的元首么?

彼得的爸爸之前曾经试图将他从街道上劝回家,爸爸也劝说其他和彼得一样未成年的“战士”,还有刚成年的战士,未果。等彼得在炮火和死亡的游荡和游击中逐渐回复一个12岁孩子的真实恐惧时,他冲回父母的怀中。

可是,即使在苏军的距离都可以目测的时候,依然有百姓构成的所谓战场执法队将怀疑对象迅速吊死打死。即使在希特勒已经自杀,柏林防御司令刚宣布停止抵抗的时候,彼得看到战场执法队从家里走出,父母都倒在血泊中。

于是,在苏军包围住一群德军士兵的时候,一个女人从包围中悄悄溜走的时候,他有力地牵住她的手,穿行在胜利者的眼神里,用12岁孩子的物理外表掩护她离开。

彼得突然有个发现,河里漂着一辆自行车,他捞起来,他们对视着笑了。她骑着车,载着他离开,他们在静谧的乡间路上行进,一起离开,离开……


特鲁德尔小姐·上尉医生

前面说到这个电影的纪实性,虽然隐约记得资料上说这个电影的视角和发轫都来自真实的希特勒的女秘书特鲁德尔小姐,好像她的姓是荣格,和著名心理学家一个姓——片子她的正式称呼是“荣格夫人”。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有一个视角,原谅我没有记住这个似乎是影片中唯一有点清醒旁观者样子的知识分子模样的年轻医生的名字,只记住他的军阶是上尉。这两条线索,前者的角度应该是从地下掩体由内而外,因为她一直都呆在希特勒身边,对于外面的战事并无切身体验;后者则是由外而内,他原来是负责食品药物运输的,后来到地下,并偶然见证了希特勒的死亡。

上尉医生的反省和清醒比彼得的父亲幸运,他尽力的劝阻不要继续抵抗血拼的语言似乎有些奏效,而他也在战后几年被释放。

特鲁德尔小姐被招聘被希特勒钦点为秘书,陪伴见证了希特勒最后的时光,她曾经在爱娃表态时迅速接口表态愿与希特勒一起死,虽然此后自己都不知道当时为何脱口。在希特勒死后突围,被苏军包围时,因为女性身份,又得到12岁男孩彼得的帮助,逃脱。战后被甄别为年轻的追随者,被释放。

片末是2002年特鲁德尔小姐逝世前一段采访录像,她说自己多年以来都不愿意开口,直到不久前看到一个展览,一个被纳粹杀害的年轻女子的遭遇刺激了她,“年轻不是借口,应该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


属于此地的“60周年”即将到来,《覆灭》直感后,在纸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忏悔需要勇气,和能力;接受忏悔也需要勇气,和能力——真实的勇气和真正的能力。不忏悔和不接受忏悔,不知道是否只需要“勇气”。


附:50块一张的电影票,这个所谓“电影节”简直是发横财,但是我依然迂阔地拒绝了黄牛20块的拉票。


http://www.blogcn.com/User7/ecnumeng/blog/21745217.html

 5 ) 有的没的(这不是影评而是拿电影与考据来的事实对比)

先来看看老魏(魏德林),他当上柏林城防司令跟电影里拍摄的一样,本来因为对敌怯懦的传闻要被希特勒处刑,而老魏的自我辩解让希特勒大为赏识,赏了他做柏林城防司令。电影里没提到他已经是第四任城防司令了,柏林战役中柏林城防分八个防区,由柏林城防司令统帅指挥,老魏当上新任司令是4月24日,柏林战役进行到第四天,等于说希特勒一天换一任城防司令。列下第一到三任城防司令名单:赫尔姆斯•雷曼、恩斯特•凯瑟,埃里希•贝恩范格。第三任比较有趣,这位本是中校,被希特勒心血来潮提升为将官委任为城防司令,其实他后面还有出场,虽然电影里同样没拍出来。 蒙克负责的Z区(既政府区)不在八个防区之内,政府区是独立的,而Z区司令也不在柏林城防司令指挥之下,只向希特勒负责。按1SS战史的描写,蒙克跟老魏相处、协调的不错,电影里老魏说战况蒙克便配合着展开地图的情形还是比较靠谱的。希特勒任命蒙克做Z区司令这一段电影中没拍摄,否则会很呕|||||||||(这个神经病要蒙克想法子撑到5月5日,他想跟拿破仑死在同一天,) 电影里看到蒙克给申克打电话那段曾有点奇怪,这俩人的语气好像是老熟人似的,这边接电话的说“申克”,那边就回到“蒙克”,底下就BLABLA布置任务。扒拉资料时终于扒拉到,确实,这俩确实老早就认识,早在战争开始时他们便认识了,当时两人都是警卫旗队的上尉,一起经历波兰战役、比利时战役和法国战役(随后蒙克就在南斯拉夫失去一只脚,退到后方呆了三年多)。蒙克的观点是申克虽然是内科医生,但在给伤员包扎绷带、注射止痛药物上能有所帮助,结果申克做了哈瑟教授的手术助手,协助哈瑟连天加夜作手术是事实,他们在七天里做了大约三百七十次手术,其中大部分伤员都死了,剩下的所谓轻伤也都是锯掉胳膊或者腿,由于物资匮乏,到最后都是从死人身上扯下绷带给还没死的人包扎,申克战后从苏联回西德还是以医生为业,自己开诊所,看到网络上有说他被禁止行医,至少六十年代《新闻周刊》柏林分部主编奥唐纳采访申克时,申克还是在行医的。 菲格莱因,道具师大概是弄错了,菲格莱因只拿到银质近战勋饰,电影里佩戴的却是金质。审判菲格莱因那段电影没拍摄出来(幸好没拍摄出来,菲格莱因当着众人面前掏出生殖器小便那一幕……实在是重口味一般人接受不来),四位将军做法官,青年团全国领袖和一位上校做观察员,按军队手册组成军事法庭判处菲格莱因死刑。行刑之前希特勒把菲格莱因从中将降级为二兵(可见希特勒有多怒了|||||||) 六个天使般的孩子 采访过众多地堡生还者的奥唐纳写下这么一段话:“在我采访过的地堡幸存者中,没有其他任何话题会引起如此的缄默,即使最铁石心肠的人,都为了六个孩子的命运低头叹息。” 玛格达亲手毒死六个孩子的一幕,电影里拍摄出来了,电影没拍摄出来的是父母之外的那些人为了拯救孩子的努力——汉娜•莱彻曾提议以飞机把孩子们带出柏林;蒙克也计划过拨出坦克将孩子们送往戈培尔妹妹玛丽娅•基米奇(Kimmich是夫姓)那儿,随她逃亡到西方;甚至爱娃的女佣莉斯尔•奥斯特塔格都想要强行带走孩子一起突围,然而这些试图全被父母抵制了。一直在想,以莱彻、蒙克的计划,六个孩子不会落到苏联人手中(莉斯尔的就不好说了),就算落进敌人手中也是落进英美军队手里。戈培尔夫妇恐惧的是什么?是孩子接受了盟国思想教育而恨父母?还是觉得没有纳粹的世界孩子没有了生存价值?无论他们恐惧的是什么,他们的做法都是彻头彻尾的自私,为子女作出死的选择,但孩子们自己的意愿呢?最让我心里发颤的不是玛格达冷静毒杀孩子们的那一幕,而是海尔加挣扎着不愿喝下安眠药的一幕,早慧的她已经清楚母亲将对自己干什么,她想活下去 却不知戈培尔站在门外听着这个自己最喜爱的女儿无助地喊着“爸爸”时,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电影里鲍曼就是个背景,实际上这位纳粹党全国领袖可是没少在希特勒死后倒腾,先是要亲自跟苏联人谈判要人冒死去修电话线,然后自认是头号人物,非要老魏跟蒙克听命于自己,甚至废除蒙克的军令,如果不是戈培尔出来打圆场,大概会起冲突吧。突围时蒙克把他分在第一突围队,他不愿意,因为第一突围队就是实验突围路线安全性的小白鼠,鲍曼选择了第三突围队。 蒙克向戈培尔公开抱怨让老人上战场,原话是:“不负责任,他们甚至连合适的武器都没有,被俄国人想打兔子那样打死”,电影里经过修改,不知道是不是怕‘兔子’这样的形容词会引起某些人士的敏感神经。 希特勒自杀前召蒙克晋见一幕也经过修改,蒙克是4月30日早上不到六点前往元首地堡,快七点才告退,不是象电影里那样说了几句就走,而是详细报告了战况又听了希特勒N多关于他跟拿破仑如何如何领先时代不被同时代的人理解之类的废话= =。而且也不是部下告知元首见他,而是接到元首地堡里的电话通信员米施的电话,蒙克的反应很有趣,第一反应就是元首现在是否正常。最后那段时光里希特勒情绪波动极大,经常有人莫名其妙被处罚,比如提交突围计划而被撤职关押的11SS师长齐格勒——当然,齐格勒的事电影里没拍。以前的资料有说齐格勒是被老魏撤职,但是综合当时诺德兰师所在的位置和齐格勒被撤职的时间(当时诺德兰已经后撤到Z区,不在老魏辖区之内;且齐格勒是在领受橡叶饰后作简报时被撤职),我采信去年出版的1SS士兵们一书的说法,齐格勒是被希特勒撤职。 突围那部分电影拍得有些混乱,主要是感觉时间弄太乱了,电影里先放出老魏播出投降令然后是地堡里的人突围。事实上突围是在5月1日到2日夜间,而老魏是在5月2日早上投降。戈培尔夫妻的死亡时间也有些奇怪,青年团全国领袖阿克斯曼在战后所著的回忆录中写明他5月1日晚上八点半在元首地堡前厅遇见蒙克,蒙克告诉他自己被戈培尔夫妇的死耽搁了(本来蒙克是要在七点左右给集合的Z区指挥官们做突围指示,这段电影里同样没提)。按事实来拍的话,戈培尔夫妇应死在克莱布斯和布格多夫之前——这两位将军跟突围队成员一一握手,在最后一支突围队离开后自尽。而电影中却处理成两位将军自杀之后。 突围之前荣格和克里斯汀与士兵们一起去地下军火库拿装备这段很赞,按荣格的回忆录,她们确实是去了军火库,因为蒙克非要女人也全副武装,所以她们也配了枪,不过不到危急时刻不能开枪。因为他们的目的是逃离,不是作战。很喜欢一个细节,就是蒙克手里拿着一顶头盔对部下说要把元首遗嘱送到新总统邓尼茨处,当时蒙克确实是只带了一顶头盔和一把枪,身体力行了轻装突围的指令。就是奇怪后来在啤酒厂防空洞里,他怎么又戴上软檐帽了,至少到现在没见到他随身带了其他帽子的记载(正因为是轻装突围,所以后来被T-34截断去路只好拐回头——他们突围队没带火箭筒,只带了几颗手榴弹,对付坦克完全不行。不过电影也没拍他们被T-34逼回原路的那一段+_+ ) 突围队成员上也有点奇怪,从现有资料所看,蒙克带领的第一突围队里有四名女性,除了荣格、克里斯汀、曼奇阿莉外,还有鲍曼的秘书艾尔斯•克鲁格;大使哈维尔也非半路遇见,而是一开始就在队中,此外队里还有海军联络官福斯,但是电影里没看到队中有海军制服,不排除福斯穿了其他衣服,毕竟海军制服太显眼了,也不方便实际行动………… 从帝国总理府跑向凯瑟霍夫地铁站台时,有几个老人在切割动物尸体,全不顾枪声阵阵,这一幕完全是按照荣格的回忆录复原的,饥饿战胜了死亡的恐惧。 曼奇阿莉的掉队,不是电影中拍摄的那样,是不愿再走坐在哈维尔河边等死。而是她说要去找些平民的衣服,其后便再没人见过她。 突围队走的路远比电影中描述出来的多,其中一些场景可能是导演为了‘和谐’起见刻意不拍。否则会刺痛一些‘正义阵线’人士的神经吧 蒙克突围队起初是二十来人,夜里突围掉队了几乎一半,而电影里5月2日天亮后蒙克身后已经拖出一条长龙,虽然电影里没交代原因,但确实符合史实,蒙克突围队在5月2日天亮后继续突围(之前在斯德丁车站附近休息,电影里有拍摄。),一路上不断有从逃脱的德国士兵加入,等到达维丁区的波诺尔街区时已经拉起一条一百五十到二百人的长龙(波诺尔区就是电影中平民站在路边,带着奇异笑容看着突围队经过的那条路) 电影中蒙克带着荣格等人来到一处广场,随即便让女人离开。这段也是经过加工。历史上当时他们走到胡姆波尔德海因,即是三号高射炮塔所在地。广场里确实有各色德军士兵,甚至有二十辆装备重型野战炮的虎式坦克。电影这段里有一个镜头背景处看以看到坦克。当然二十辆老虎拍出来是为难剧组了,不过导演不忘表现出来已经很非常好了。广场上呆的大部分士兵都是贝恩范格的人,本来贝恩范格跟其他突围来此的高级军官一起研究突围,然而有人从无线电里接受到老魏的投降令,士兵们便纷纷毁掉武器准备投降。电影则处理成苏军包围上来,德国士兵投降。 事实上在胡姆波尔德海因时荣格她们没有离开突围队,而是跟着蒙克走到舒尔特海斯啤酒厂。到傍晚时蒙克发现没有任何路径能继续突围,苏军已经包围啤酒厂,便让女人离开。好玩的是不想再走的不是克里斯汀,而是荣格。荣格日后回忆道: “此时俄国人包围啤酒厂,呼喊里面的人都出来招降。蒙克在写最后一份报告,我们其余的人坐在一旁抽烟。突然,蒙克抬起头来看着我们几个女子说道‘现在你们必须帮助我。我们穿着军服,无法从这里逃离。但女人应该可以,找条路去邓尼茨那儿,把这份报告交给他。’我不想再走了,但是克里斯汀夫人和另外两个人催促我走,她们摇晃着我直到我点头为止。” 她们摘掉头盔扔了手枪脱下军装夹克,几位德国空军军士是柏林本地人熟识道路,自愿护送她们走。电影中的孩子牵着荣格离开那一幕是导演艺术化处理过的结果。四位女性有的运气好,有的运气不好,落到苏联人手中的,就不用多说了,好运气的落到盟军手里,运气更好的回了故乡,而后被盟军找去审讯,展开一段罗曼蒂克恋情……感叹下:克鲁格的经历简直就是言情小说啊~~!她爱上了审讯自己的英国上尉詹姆斯,詹姆斯对她也有意,两人在1947年12月23日结为夫妇,克鲁格与丈夫一起在英国生活,她的丈夫后来做了剑桥大学的教授。 电影中跟哈维尔一起自杀的那位年轻的SS军官,一直怀疑他就是蒙克的副官斯蒂尔。历史上斯蒂尔就是跟哈维尔一起举枪自尽(电影连哈维尔先咬毒药胶囊而后开枪这点都拍到了,很赞) 电影演员表里也出现斯蒂尔与其饰演者的名字了,综合来看,只能是他。但是历史上的斯蒂尔不是未婚,而是已婚,且有一子一女,蒙克和申克都劝说过斯蒂尔不要轻生,可他决心已定,他的遗言是“一旦在元首的旗帜上宣誓,就再没什么东西属于自己。” 很多年后申克回忆起斯蒂尔时还很感慨,虽然过了很久,但不知何故,他一直都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忠诚感远远大于他宣誓效忠的高官(大意),申克可能借指那些在末期各自打小算盘的人吧,相对斯蒂尔就单纯多了。 跑题:斯蒂尔死后,京舍就做了蒙克副官,联系之前他推荐蒙克做Z区防御司令…………我要YY

 6 ) 废墟中的守望者:记帝国的覆灭——柏林1945

2004年间,Constantin Film Produktion GmbH的两部片子相继问世,《Napola-Elite für den Führer》以及《Der Untergang》,相比之下,我不太喜欢Napola那种细化到一个关于Hitlerjugend的微观层面,当然这也是一直探寻内心深处的方法,但《Der Untergang》更加吸引我,言归正传,片子已经看了不下30遍,到后来完全是为了复习德语课。

 

有看的不全的地方,会继续跟进添加,以下内容则纠正片中一些细节错误(也含穿帮镜头,与历史不符者):

 

错误A:影片中为Dr.Gobbels孩子调制安眠药时使用的厄伦美厄烧杯,是二战后的产品,烧杯上的标识显示的很清楚

错误B:希特勒于4月22日会议上严令武装党卫军上将Oberstgruppenführer Felix Steiner率领 “ 施坦因纳”集团军群(Kdr Armeegruppe STEINER):从库兰撤回德国本土的党卫军第3装甲军与早先撤退回来的SS第27"兰格马克"志愿掷弹兵师(27 SS Freiwilligen-Grenadier Division Langemarck)的一个战斗集群、SS第28"瓦隆人"志愿掷弹兵师(28 SS Freiwilligen-Grenadier Division Wallonien)、SS第10"弗伦斯贝格"装甲师(10 SS PanzerDivision Frundsburg)的部分部队和SS 第11 "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11 SS 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Nordland),组成了新的第11装甲集团军,施坦因纳担任了该集团军司令(Oberbefehlshaber Pz AOK 11),指挥部队自波美拉尼亚(Pomerania)地区向柏林方向运动并与新成立的第12集团军会合援救柏林,真实的情况,据本人在德国考证史料书籍记录:这次毫无意义的自杀式进攻并没有发生

错误C:Traudl Junge逃离地堡后,并不是简简单单穿过苏军队伍,然后骑上自行车逃到安全地点。真实情况是,她被强奸了数次,并被作为特殊高级纳粹官员关押

错误D:光头博士Ernst-Günther Schenck的军阶是武装党卫军一級突擊隊大隊長(中校SS-Obersturmbannführer)开始的部分中他被称为“Herr Professor”,然后他的胖副官称他“Herr Oberst” 这里要注明:Oberst与党卫军的军阶对照应该是党卫军旗队长SS-Standartenführer(上校),主要来说,这和党卫军日常的称谓习惯不符,无论上下级,SS内部都是直接称呼对方的军阶比如“Obersturmbannführer Schenck”这样似乎更准确;另外片中把他描写的过于仁义了一些,因为根据我个人的有关党卫军第一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的战史记录,Schenck曾经供职于著名的Dachau集中营。

错误E:片中党卫军全国领袖Himmler的元首大本营联络副官武装党卫军地區總隊長(中将SS-Gruppenführer )Herman Fegelein在其军事生涯初期1943年曾任武装党卫军第八“弗洛里安-盖尔”志愿骑兵师师长(至少倚仗其希特勒妹夫的裙带关系)(SS-Kavallerie-Division Florian Geyer)军阶:武装党卫军旅队长(少将SS-Brigadeführer)而在1945年柏林城破之前被控叛国罪执行枪决(私自与美国人谈判),其军阶当时应该升为武装党卫军地区总队长(中将SS-Gruppeführer )而片中他的军衔领章和肩章仍然是少将旅队长SS-Brigadeführer。

错误F:Gerneral H.Krebs在举着白旗找俄国老毛子谈判的时候头上顶着一定校官的帽子,难道是道具师穿帮了。。。???汗

错误G:根据我所收录的Fritjof Schaulen的著作《Eichenlaubträger 1940-1945 》中柏林城防司令炮兵上将Helmuth Weidling本人是戴眼镜的,而在影片当中少了这一重要人物道具;而他本人曾被授予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影片当中在其军服上并没看到。

 

 

 

电影以1945年4月开始的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城市攻坚战-柏林战役为背景,以下是于柏林战役中参战&阵亡德军所属部队番号,编制及不完全兵员统计,由于手上资料有限,部分翻译不太准确的敬请谅解(PS:1945年的德军再不是那支在欧洲大地所向无敌的钢铁雄师,而是战争最后阶段,编制较为混乱,一点不像德国人的作风,却颇有国府国军的味道):

柏林:
    德国方面将有Generaloberst Gotthard Heinrici中将-一个优秀的防御战专家率领的Heeresgruppe Weichsel (Vistula)维斯杜拉集团军群来保卫帝国首都,下辖有General der Panzertruppen Hasso-Eccard von Manteuffel 哈索.冯.曼拖菲尔中将指挥的3. Panzerarmee第三装甲集团军,尽管被称做装甲集团军,但其所辖部队的重装武十分匮乏,所辖九个师中,四个是步兵师,剩下的几个则是有海军和空军的地面人员编成。几个Volksgrenadier-Divisionen 国民掷弹兵师(由半大孩子和老弱病残编成)和五个处于休整状态的装甲旅可以调遣(严重缺编)。而在柏林的南面于1945年4月划归General der Infanterie Theodor Busse上将(提尔奥多-布塞上将)的9. Armee第九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防区。

至此,在柏林战役方向的德军集结了第9集团军,第3装甲集团军、Heeresgruppe Mitte中央集团军群的第4 装甲集团军。根据德国陆军总部的统计,而早在3月初,维斯杜拉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在奥得河和尼斯河分别有52万7千和41万3千兵力。苏俄与西方的统计都有水分,但从德方资料看,传统所谓德军有百万之众参加柏林战役的说法丝毫也没有夸张。因为在战役进程中参战的兵力还不包括其中。

 

3. Panzerarme(第三装甲集团军):

指挥官:General der Panzertruppen Hasso-Eccard von Manteuffel 哈索.冯.曼拖菲尔中将

截至(1 Mar 1945)
武装党卫军第33“查理曼大帝”武装掷弹兵师(法兰西第一) 33.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Charlemagne” (franz. Nr. 1)
“霍尔施泰因”装甲师 Panzer-Division “Holstein”
第二军Verteidigungsbereich Oder (Stellvertretendes II. Armeekorps)
第九伞兵师

-9. Fallschirmjäger-Division
“德内克战斗群”

-Gruppe Denecke
武装党卫军第三装甲军-III. SS-Panzerkorps
第281步兵师

-281. Infanterie-Division
武装党卫军第11“北欧(又译“诺德兰”)装甲掷弹兵师-11.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ordland”
武装党卫军第28“瓦隆人”志愿掷弹兵师

-28.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Wallonien”(比利时第一:由比利时的志愿者及反共反布尔什维克右翼分子组成)
“弗伊特战斗群“

-Gruppe Voigt

武装党卫军第27“兰格马克”志愿掷弹兵师(比利时志愿者)-27.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Langemark”
武装党卫军第23“尼德兰”志愿装甲掷弹兵师(由名字不难看出,这是一支由荷兰志愿者组成的作战部队)-23. 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ederland” (niederlandische Nr. 1)
武装党卫军第11军(未确定)

-XI. SS-Armeekorps
第五猎兵师

-5. Jäger-Division
-Divisionsstab z.b.V. 402
第163步兵师

-163. Infanterie-Division
Tettau “军级战斗群”(未确定)Korpsgruppe Tettau
Division Bärwalde
Division Pommerland
武装党卫军第33“查理曼大帝”武装掷弹兵师(法兰西第一) 一部

-33.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Charlemagne” (franz. Nr. 1) (part)
武装党卫军第15武装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一)

-15.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lettische Nr.1) (remnants)

 

 

9. Armee(第九集团军)

指挥官:General der Infanterie Theodor Busse上将(提尔奥多-布塞上将)

 

截至 (1 Mar 1945)
武装党卫军第10“弗伦斯贝格”装甲师
-10. SS-Panzer-Division “Frundsberg”
武装党卫军第五山地军

-V. SS-Gebirgs-Korps
第391守备师(警卫师)

-Divisionsstab z.b.V. 391
武装党卫军第32“1月30日“志愿掷弹兵师

-32.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30. Januar”
Divisionsstab Raegener (remnants 433. & 463. Infanterie-Divisionen)
法兰克福要塞

-Festung Frankfurt
武装党卫军第11军

-XI. SS-Armeekorps
第712步兵师

-712. Infanterie-Division
“库尔马克”装甲掷弹兵师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Kurmark”
第25装甲掷弹兵师

-25.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Küstrin ”要塞

-Festung Küstrin
第101军

-CI. Armeekorps
第303“德贝里茨”步兵师

-Infanterie-Division “Döberitz”
第309“柏林”步兵师

-Infanterie-Division “(Groß-) Berlin”
第606守备师(警卫师)

-Divisionsstab z.b.V. 606
集团军直属部队

-Korps Oder
1. Marine-Schützen-Division
“斯科尔兹尼”战斗群

-Gruppe Skorzeny
“克罗塞克”战斗群

-Gruppe Klossek

截至 (12 Apr 1945)编成更换(加入)

第600(俄罗斯叛军)步兵师

-600. (Russische) Infanterie-Division

LVI 装甲军

-LVI. Panzerkorps
第25装甲掷弹兵师

-25.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慕钦堡”装甲师(成立于柏林东部的慕欣堡Müncheberg,因此得名,另外,该师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装备红外线夜视设备的装甲部队)

-Panzer-Division “Müncheberg”
Ausbildungs-Division 256

 

4. Panzerarmee(第4装甲集团军)

指挥官:General der Panzertruppe Fritz-Hubert Graeser(弗里茨-胡贝尔特 格拉瑟上将)

截至 (1 Mar 1945)
“Glogau”要塞

-Festung Glogau
第16装甲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16. Panzer-Division
“大德意志”装甲军(改编自“大德意志装甲师”,德军的一支悍旅,其部队历史可谓浓缩了德军的发展历史沿革,几乎参加了德军所有重大战役)

-Panzerkorps “Großdeutschland”
第615守备师

-Divisionsstab z.b.V. 615
第21装甲师(曾随隆美尔横扫北非的非洲军绝对主力)

-21. Panzer-Division (most)
“勃兰登堡”装甲掷弹兵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Brandenburg”
“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师战斗群(由德国空军地面人员组成的装甲劲旅,以胖元帅的名字命名)

-Kampfgruppe Fallschirm-Panzer-Division 1 “Hermann Göring”
第20装甲掷弹兵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20.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第5军

-V. Armeekorps
第342步兵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342. Infanterie-Division
第72步兵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72. Infanterie-Division
第275步兵师

-275. Infanterie-Division

第40军

-XXXX. Panzerkorps
第25装甲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25. Panzer-Division
“Matterstock”守备师

-Divisionsstab Matterstock
武装党卫军“迭勒汪格”旅(后改编为党卫军第三十六“迭勒汪格”武装掷弹兵师
36.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Dirlewanger该师师长即著名的集中营特别行动队指挥官迭勒汪格,前身SS“迭勒汪格”特别行动队(SS-Sonderkommando Dirlewanger)由此得名。)

-SS-Brigade “Dirlewanger”
第608守备师

-Divisionsstab z.b.V. 608

武装党卫军第35“警察”掷弹兵师

-35. SS- und Polizei-Grenadier-Division
Brigade z.b.V. 100

 

截至 (12 Apr 1945)增编

“科尔斯多芬”集群

-Gruppe Kohlsdorfen

第615守备师

-Divisionsstab z.b.V. 615
第464守备师

-Divisionsstab z.b.V. 464

第545国民掷弹兵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545.Volks-Grenadier-Division

莫塞炮兵上将战役战斗群

-Korpsgruppe General der Artillerie Moser
  Division Nr. 193
  Division Nr. 404

 

    在整个保卫帝国首都的战斗中德国军人阵亡近30万,柏林市民死伤则无法详细计算,称为史上最惨烈的柏林战役终于在电影中Helmuth Weidling那沉重的公告广播中落下帷幕:“亲爱的元首已经抛弃了我们而去,我命令柏林所有德国士兵,你们的继续抵抗只会增加柏林人民的痛苦,放下武器,停止一切敌对活动。”而在苏俄方面也付出近30万的伤亡代价。就像Wagner的歌剧Der Ring des Nibelungen的最后一幕Götterdämmerung“众神的黄昏”来形容它,无论德国还是苏俄在这场战役都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勇士。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是他们的精神将被纪念,请为这场战役乃至二战中的死难者默哀。“Kampfen unter Gottes namen, Wir sind unschuldig.”。。。 ╬

 

特别篇:与很多人大脑中党卫军的“亚利安精英”形象有区别,在柏林战役中死守柏林市区的是两支由北欧志愿者和法国志愿者组成的武装党卫军外籍志愿师:武装党卫军第33“查理曼大帝”武装掷弹兵师(法兰西第一) -33.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Charlemagne” (franz. Nr. 1);武装党卫军第11“北欧(又译“诺德兰”)装甲掷弹兵师-11.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ordland”,击炮在总理府东南的菩提树大街继续进行着毫无希望的防御战。

  4月29日希特勒自殺后,大部分德国守军开始投降,防御柏林市中心的居然只剩下这两支党卫军部队,5月1日,“北欧” 师命令士兵一步也不准后撤,死守哈林泽车站,当时装甲兵力为5辆虎王坦克、6辆4号坦克和突击炮以及少量“追猎者”型驱逐坦克。5月2日后半夜,“众神的黄昏”终于来到,最后的防线崩溃,“北欧”师的死硬分子即使不愿正视现实,也得为自己保命留条后路了,于是以2辆虎王坦克为先导试图突围逃出柏林,结果所有坦克皆被苏军包围击毁,只有少量士兵渡过易北河向盟军投降,大多数士兵则随着第三帝国大厦的倒塌而灰飞烟灭

  由挪威人所著的---<< "北欧"师--- 荣誉与毁灭>>(<<"Nordland"---honour and extermination>>的英译本来看“北欧”师可能是德军外籍师团中战斗力最强悍的一支部队,最终党卫军实现了其作为“一支欧洲的军队与红色布尔什维克苏俄作战(在战争中后期党卫军序列中出现了形形色色来自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芬兰,挪威,丹麦,拉脱维亚,乌克兰,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俄罗斯等等等各个国家的形形色色的外籍志愿者,反共志愿军,右翼组织,法西斯党派成员,民族激进分子为了抵抗苏俄红色布尔什维克的入侵加入德军)”或者是所谓“欧洲党卫军之战”之类的宣传口号的典型,但是“北欧”师在战争末期死守柏林、甘为第三帝国殉葬的目的至今是一个未解之谜。

 短评

素材啊 拿根帮帮捅死他! 尼玛死渣渣斯大林 好棒好棒的我到河北省来!!

6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我到河北省来

10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自从有了元首的愤怒系列 我再也不能好好看这个了

14分钟前
  • |
  • 力荐

absolutely fair and objective

1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该片将希特勒还原成一个普通人,而不再让所谓的“魔鬼”充当人类良心的替罪羊。

19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元首最后的失意时刻,帝国毁灭的萧条前夕。Bruno Ganz演技精湛!从第三帝国的视角出发,竟对元首一丝同情。对元首的赤胆忠心,至死效忠,负隅顽抗,自杀殉葬,与丢兵弃将,谋求保命,违令背叛的对比引发触动和深思。纳粹德国虽注定失败,但其宣扬的思想和形式化符号及精神却成功根植到每个人的骨子里。

21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六百人的资料馆大厅几乎座无虚席,所有人安静的看完这部沉重、冷静、真实、严肃、压抑、沉闷、悲痛、漫长、痛苦的希特勒最后12天。历史重现,战争无情,电影还原的细节以及演员的表演都值得深刻铭记

25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挺客观,偏冗长

28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当年共我阅兵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戈培尔:“我们从来没有强迫人民,是他们选择了我们。”

33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罪孽者歇斯底里的信仰,没有任何煽情的渲染,可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赤裸裸沉痛与残酷的直感。

34分钟前
  • Ragdoll™
  • 力荐

他共有7个孩子,他和妻子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在没有帝国的天空生长,在希特勒和爱娃自杀后也一同自杀。令人不胜感慨。历史的真实通过镜头一幕幕重现

37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带给我的震撼比任何一部同类都来要得深刻

40分钟前
  • 达立
  • 力荐

落幕的时候你必须站在舞台上,我庆幸我不知道一直信仰的东西突然倒塌了的感觉。全片两个半小时可是没有感觉丝毫拖沓冗长,直击心灵的点接连不断,真的很久很久没有过不暂停一口气看完这么长的片子了。真实、痛苦。

44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力荐

渣渣,尼玛死!拿根帮帮捅死他!ps:男主很牛逼,一个瑞士人把元首的上奥地利加巴伐口音说的那么好。

47分钟前
  • Österarm
  • 力荐

【B】绝望下的人性百态,没什么剧情,拍的更像是纪录片,而且我觉得是不是有美化纳粹的嫌疑?总之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向来对政治军事题材不感冒。PS.在看完N个恶搞元首愤怒的视频后,已经无法直视那段发飙戏了= =

48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一部勇敢的片子。

53分钟前
  • TJ
  • 力荐

除了元首全是渣渣 完全是因为鬼畜的二次元才看这片的

55分钟前
  • moer
  • 还行

即使是从传记电影的角度去讲述,本片也显得过于漫长和沉闷..剪辑上下的功夫不够,但是演员们的演技都十分到位.希特勒的奥地利沙哑口音还原得很好,歇斯底里时候的声音连我这个老德国听起来都有些吃力.战争场面不能算壮观,只能说是逼真地还原了一些场景..疯狂和破败错落有序,为那些小细节给四星

57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这是一部伟大、勇敢、详尽、不煽情的电影。演赫曼的Thomas Kretschmann是个很帅的德国军官专业户,在《钢琴师》《刺杀希特勒》里都看到他。

60分钟前
  • yuanhan
  • 力荐

他们说我的萌点都是渣渣!!

1小时前
  • 六壁坂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