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12点,城市的一隅,属于一家食堂的时间开始了。菜谱只有猪肉套餐,但你想吃的可以点。这就是老板的经营方针。特殊的风格和怀念的味道,招来了不少的客人。大家喝着小酒,吃着自己钟情的食物,卸下一天的疲惫,谈论着遇到的趣事,或是独自品味忧愁。在食物的香气里,在深夜特有的幽静和食堂内的袅袅暖意间,一出出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被娓娓道来。有悲有喜,暗合着食物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尽在这四方食堂间。
光看着简介就是充满了人情味,接地气的一部作品,世间万物百态,人生悲欢离合,尽在午夜食堂,一个12 点以后,各种各样的人,尽情吐露自己的心声,不管是谁,也会找到共鸣,报团取暖,人间有爱也许不是最熟悉的朋友亲人,也许就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除了默契,还有缘分,卸下伪装,摘下面具,又是另一种人生!
1.
只要是你喜欢的就可以点,能做我就会做,这就是我的经营方式。
每天的营业时间从晚上12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
这是《深夜食堂》老板定下的规矩。
2.
自从三四年前杨同学推荐看《H2》以后,我就再没看过日剧。日剧都包含某种超出常理的人定胜天的热情,老早的比如《绿水英雄》,那个飞鱼转身让我对游泳这项运动有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后来看到《H2》虽然有所进步,没有神话故事的穿越情节,但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还是让人内流满面。
日剧的核心思想就是励志,年轻时候看很容易热血沸腾,年纪大点再看就觉得非常做作:真的是做什么事情都是“我要努力啊”,柏原崇做寿司会说:我要努力呀;江口洋介要找回兄弟姐妹也会说:我要努力呀;就连谈个恋爱,莉香都要对丸子说:你要努力呀!现在回想起来的每部日剧,都仿佛看到一个清晰的画面,主人公在我面前高喊:“我要努力呀”。
3.
之所以看《深夜食堂》,是在飞机上看《南方人物周刊》署名“钱德勒”写的美剧专栏。这个家伙的美剧专栏,偶尔看过两三回,写的还是挺不错的,很多口味和我很相似。文章写得很好玩,以至于我现在写这些评论的时候,老在想我不是在抄他的吧。
4.
《深夜食堂》一集才25分钟,制作成本看上去也很低廉,来来回回就在那个小饭馆里拍。每集的故事都是一个食客带来的,或者是容易陷入恋爱的脱衣舞女,或者是爱慕黑社会老大(其实也就是社区黑社会吧)的异装男,或者是在卡拉OK演歌的心怀明星梦想少女,或者是幻想罗曼蒂克爱情的大龄OL姐妹,或者是被母亲唾弃的成人电影的男主角……的确都不是常人,但午夜12点还没吃饱肚子的人,谁没点儿心头事哈?
其实这些人的故事也没什么特别的,25分钟掐头去尾想讲一个复杂的故事那也不可能,而且很多都很套路化。但用深夜食堂这样一个角度去讲俯视众生,会原谅故事所有的简陋和传奇。想必所有看了本剧的人都会和我有同样的感慨,这个老板背后有什么样的人生故事呐,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演老板的演员很像上影厂的姚安濂,里面还有些固定充当路人的食客,长得非常侯孝贤。
5.
和那些身世离奇的主人公相比,《深夜食堂》所推介的食物都很简单,煎鱼卵、鸡蛋卷、茶泡饭、土豆色拉、猪排定食、牛油拌饭、都是日料里面最最基础的。每集的最后5分钟,当集的主人公都会告诉你一些所谓的小秘诀,比如茶泡饭一定要用很热的水,牛油拌饭要把牛油窝在饭里等他个三十秒,让它自然融化。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秘诀,但所谓用心,全在这一点两点上了。
让我感到亲切的是,我以前每次去吃日料,其实喜欢点的也就是这些不上台面的粗鄙食物,茶泡饭是大爱,最爱的则是茶碗蒸,其实就是水炖蛋。我对水炖蛋的嗜好始于高三那年,每天下了晚自习,我妈给我补身体,都会给我蒸一碗水炖蛋。我家也不是很宽裕,每次就拿小饭碗蒸一个鸡蛋,我很好奇的是我妈怎么能把一个小小的鸡蛋蒸成那么满满的一碗,而且表面吹弹即破,很有些广东甜品双皮奶的感觉。我每次问我妈,我妈都笑得很开心说没什么秘诀。我后来吃过很多茶碗蒸,没有一份,能超过我妈做的味道。
6.
我去年10月,因为东京电影节去了趟东京,同行们有很多安排,我却跟打了鸡血一样的干活,连最后一天的箱根之旅都莫名其妙的取消了,变成了专访王中磊。一开始住在六本木,酒店去的路上,就有家叫做“山间”的居酒屋,白天总是掩着门,有次中午路过透过窗格往里面偷瞄,里面洗碗的小哥和我对视,都一脸惊恐。
住在六本木,后来又被亦非拖去住在忘了是什么地方,反正旁边就是东京最大的渔市,早上3点钟,各地最新鲜的海产都被送到这里。日本的鱼市非常干净,那种腥味都是不让人反感的。在鱼市的旁边,就是一条街的生鱼片寿司店,价格便宜量又足,还胜在新鲜。我离开的时候,买了些海苔,很厚像宣纸。
7.
在东京的时候,马生夫妇请我吃了和民居酒屋,喝了很不错的柚子烧酒,回来后不久353广场就开了一家。但我觉得东京最好吃的都不是这些,好吃的还真是“深夜食堂”这种小小的,藏在一条街的拐角或者民居的屋檐下。马生告诉我日本几乎每个居民区,都有那种小小的居酒屋,老板一个人前台后灶的忙活,一杯烧酒就两三个炸物煮物,就能吃上半天,和老板聊天就很有趣。因为语言不通,所以只是在瞎逛的时候,感慨了一下“杏帘招客饮”。
六本木的繁华街道上,也有不少日式的速食店,你在店门口直接拿钞票在自助点单机上点了单,而后再去厨房领餐。我有次写稿晚了,晚上跑下午吃夜宵,店里只有一位大叔和小哥,我和小哥开英文,小哥也跟我开英文,后来又来了个黑叔叔,小哥亲切地和他攀谈,言语中我知道小哥来自中国。我颇有他乡遇故交的亲切,买单的时候改用中文喊买单,这小哥却不理睬,用日文答了我……倒是店长日本大叔报以微笑。
日本也是有路边摊这回事的,而且是在银座最繁华的街道旁,日本大叔的路边摊很好玩的三折,中间是炉灶,炉灶上的护板分别往左右打开来就是小桌面,炉灶旁边挂着四个折叠的小凳子,客人来了便放下。卖的都是最简单的关东煮一类的煮物和各种面食。西装革履的食客们也不那么讲究,一屁股坐下就呼啦哗啦很日剧的吃起来。
我对日本人的各种礼节一向都很头痛,觉得都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但他们开饭前那个配合“我开动了”的双手合十的仪式,我却很喜欢,对食物尊重,才能真正享受美食。
8.
真是年纪大了,口水多。
这是一部节奏缓慢的电影,需要观影者在内心安静的时刻细细观赏,方能品出蕴含其中的况味。像一壶温热的八宝茶,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弥散的茶香释放出各个不同的韵味,间或杂糅在一起,却又是互不排斥的和谐相融。
从夏天到冬天,从熟客到生客,每一位进入深夜食堂用餐的食客都无一例外品茗到其中流露的人情味,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处小小的偏僻的陈旧客栈,三言两语的相交,便勾勒出无话不谈的温馨气场。大家围坐一圈,边吃边聊,享受回味无穷的美食味道,享受深夜放松下来的谈话离骚。有吐槽,有讥笑,有苛责,有争吵,但更多的是人与人心灵间的默默拥抱和其乐融融的坦陈相告、温情相邀。
影片的主角就是这家深夜食堂的老板——一个年届不惑、脸上有一道坎坷的刀疤、会做一手味道上妙的传统日本料理、态度温煦、饱经沧桑却永远带着温暖微笑、心地善良的中年男子。深夜食堂顾名思义在深夜营业,白天则沉睡在热闹喧嚣的弄堂陋巷。深夜零点至清晨七点是深夜食堂昼伏夜出悄然潜行的最佳时光。此时整个城市已进入疲倦的梦乡,唯有睡不着觉的男女老少怀揣着各自的心事从四方纷至沓来,在一处荧荧的灯光中,插科打诨,互诉衷肠。本是普通的日本餐馆,却为何始终萦绕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是因为餐馆多了份冷淡和疏离,没有食堂来得妥帖和温馨。是啊,在食堂里我们来得更加自在和无拘,我们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而丝毫不会在意周遭异样的眼光和议论,我们可以坐到关门大吉也不会尴尬老板目光的催促和鄙夷。这里没有经济纠纷,没有匆匆步履,大家像好朋友一样谈天说地,欢聚一堂——无论是熟客还是生客。像有一种冥冥中的音律指引,大家跟着它,排着有条不紊的自由队形,在这里情不自禁慢了脚步,安了心境。老板带着安详的神态伫立一旁,点上一支烟,炊烟袅袅中,他成了最忠实的听众和最值得信赖的智者。你可以对他侃侃而谈,吐露心声,他会安静而专心致志地听你诉说,在你进退两难、不知所措时会给你最贴切的温馨提示——那是老板的人生经验和旁观者的理性认知。
深夜食堂里有各式各样的食客:家庭拮据为生计所迫却坚强独立的少女美智留;拜金而真实的世俗女人玉子;因地震而失去亲人陷入人生低谷却被情所困的中年男人谦三先生;因感情受创而极力逃避去灾区做志愿者却陷入情感纠葛不知所措的女孩明美;暗恋老板却深藏心底不敢表露的餐馆老板 娘以及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时时叨扰有趣的岗亭警察和最后才出现的骨灰盒真正寄存人……这些人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曲折的情感历程,他们互不相识,却汇聚一堂在小小的食堂里讲诉着不尽相同却大致相似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与我们汇合在一起,却也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和历历在目的前程往事,就像影片最后飘着白色雪花的午夜场景,深夜食堂中的陌生而熟悉的人们在美智留送来的千层饼中大快朵颐、言笑晏晏那样,无论生活充斥着怎样不尽人意的酸楚,总还有温馨的灯光和暖暖的食物以及陌生人的有情帮助相伴左右不离不弃,如此,人生何苦?夫复何求?
大概就是刚开始看这个剧的某个深夜,我一如既往无聊的点击着各种网页,突然就被某种记忆里的味道袭击了,各种综合后我把那种感觉归纳为记忆中茶泡饭的味道。那几个寂寥的夜,我就是被这种突然造访的味觉记忆所累,对一种食物的念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茶泡饭,日语写作お茶漬け,很抱歉,关于我和这种食物之间并没有如同电视剧里一样可以供人回味的故事,我只是单纯的想要找到那个味道而已。我对食物的敏感一向很低,很少有馋嘴的时候,年纪越大这种表现便越来越明显,如果可能我是希望作为人能够克服一日对于三餐的需求,不是不会饿,只是对食物的萌点真的好高啊。 如身边人所言,我活着真是没意思!
所以突然冒出想要吃某种东西的想法,于我实在是某种稀罕事,例如我并不爱茶,也并不爱白饭,突然冒出的对于茶泡饭的爱是为什么呢?又好像我并不很爱吃饺子,但在一年里可以数出的那些节日里,如果不吃饺子,心情总是会有落差的。我很爱吃鱼,可到现在也分不出刚刚吃得很干净的鱼到底是河鱼还是海鱼,当然也更叫不出它的学名。火锅不是必需品,但火锅是一定要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吃的,和讨厌的人一起吃火锅,火锅都会变得讨厌起来……食物真的是种影响人心情的坏东西啊!
食物也许不是我的生活享受之一,但食物也许是我的一种生活状态,吃到多么珍贵和美味的食物对我的意义远不及某种食物带给我心情上的愉悦。食物是有故事的,食物因为这些故事而成为自己的美味,不知道真正懂得食物的人到底赏的是食物呢还是赏的食物的故事呢?
茶和饭都是很简单的东西,日本人把它们和在一起加上些配料成为茶泡饭,一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食物,就好像经常会做的泡饭,但那种清淡的味道是我所钟爱的。就如同这部叫做《深夜食堂》的日剧,不过是食物和一些故事,只是合在一起的那种感觉,也是我所钟爱的。
おわり
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串联起一部深夜食堂,食堂里有酸甜苦辣,有人生百味,有店老板在,在这深夜为每一个有故事的人给予一份美食的安慰,或许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是就是这些安慰可以抚慰身心,感动观众,感到为生活奔波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结合美食,是那样美好,美食不可辜负啊。老板脸上的伤疤,一看就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给予整个电视剧一种神秘感,引人入胜。
最近一周,一直在反反复复的看一部日本电视剧。剧情很简单,讲述的是许多发生在一家深夜小饭馆的故事。这家饭馆被人们称作“深夜食堂”,菜单上面只有猪排套餐和酒,老板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利用现有的食材做出各种料理,而且还会和客人一起带出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一共十集,每集大约有二十五分钟左右,每一个短短的故事都非常的简单而又耐人寻味,通过美味的食物回忆起不同的人生,实在是深夜里最美好的精神享受。
日本的东西,我只喜欢动漫和美食。记得千禧年那会儿,我最喜欢的动画便是《中华小当家》,它完美的结合了两者的精华,一边看电视一边流口水的情况已经不止一次出现,我甚至在那时就已经立下远大志向,长大后别做什么省长或者科学家了,还是低调一些,做个牛逼的厨师吧。可惜我直到去年才真正的学会做饭,目前最拿得出手的硬菜还仅限于红烧排骨,连鱼都不会做。每每想到儿时的理想未能完成,总是令人潸然泪下。
直到前段时间发现了这么一部经典的日剧——
第一话·红色香肠和鸡蛋烧
第二话·猫饭
第三话·茶泡饭
第四话·土豆沙拉
第五话·黄油拌饭
第六话·猪排盖饭
第七话·鸡蛋三明治
第八话·酱油炒面
第九话·烤竹荚鱼干
第十话·拉面
这十话里,最难做的应该莫过于猪排盖饭了,像黄油拌饭、土豆沙拉、梅子茶泡饭之类的经典日餐对于初学者来说都可谓小菜一碟。上周末我就连着做了一天的日式拉面,除了豚骨和海苔,其他配料基本上都有了,味道丝毫不逊于京城某知名拉面馆,可惜还是吃不出前一晚看拉面那一集的美妙感觉。
整部剧里,我最喜欢的人是小林薰扮演的饭馆老板,他像一个没有过去的人,一直在不停的微笑与思考,但他脸上的刀疤却彷佛在诉说着这座深夜食堂里最为惊人的故事。“结束一天的忙碌赶着回家的人们,偶尔一个夜晚,会觉得有些事情要做,有个地方要去……”——我甚至因这部短剧而改变了对日本的看法。我想去日本,只为造访一次这种开在深夜里的小饭馆。我羡慕饭馆老板这样睿智而又内敛的男人,也羡慕所有可以在深夜时分悄悄来临的顾客,他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故事,丰富自己的人生——大多数情况下,所见与所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每一个故事都像是淡淡的散文,没有大悲大喜,连离别与死亡都随着悠扬的音乐而显得不那么哀伤,但这些情绪却浸入了深夜的敏感神经,导致每一段人生都被刻在脑海反复播放。人生不就应该是慢慢悠悠的么?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的。就像黄油拌饭一样,让那一小块油在热热的米饭中慢慢融化,再浇上几滴酱油,则完全可以与豪华的猪排盖饭相媲美了——这,就是回味的魔力。
剧中最有神秘感的人非小田切让扮演的流浪汉莫属了,这个角色在原作漫画里的名字是“秘の男”。他在最后一集得到了饭店老板这样的临别赠言:“人世间,流浪人归,亦若回流川。”虽没有参透这句话具体的意思,但依然能感受到整个故事的寂寥与圆满。像极了这琐碎不堪的人生,总会回到同一个终点。
说实话,我爱上了剧中的每一个角色,甚至连第一集的小受大叔在我眼里也变得可爱起来了,而他爱慕的那位黑社会老大阿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高仓健那么酷——有的字幕组居然把他的名字译成了小刘&刘小哥,我倒。记得北北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假如一个壮汉很随和,那么他让人心生好感的程度要比一个随和的瘦子强多了。就像孙红雷,跟个杀人犯似的,随和搞笑点,就让人比较喜欢。——而这位阿龙哥在剧中总共说了不到五句话,干的却都是劳模与英模的活儿,实在让人没有理由不喜欢他。
我也有过深夜跑出去吃羊肉串、关东煮、汉堡、兰州拉面、蛋炒饭、寿司、水饺、羊杂汤、鸡蛋灌饼、铁板烧……的经历,这个并不健康的习惯大约持续了半年。可我始终没有找到这样一家美妙的深夜食堂——里面什么都有,你可以和老板推心置腹,可以和周围的食客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愤怒,甚至还可以遇到足以改变你人生的贵人。完全没有。唯一的一次推心置腹还让我倍受打击——凌晨两点,我请羊肉串老板喝啤酒的时候,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在工体附近卖羊肉串的大表哥去年已经买了辆奥迪,而在三里屯附近卖小笼包子的二表哥今年也开了家公司,而他,今年打算跟第四个女朋友结婚。
我觉得,上面这组故事也够拍一集电视剧的了。除夕之前我打算写个关于中国版深夜食堂的剧本,每一集的题目暂时就用上一段开头提到的那些食物好了。不过,羊肉串一定要放在最后一集!但是有个问题,人家《深夜食堂》的赞助商是某方便面品牌,所以才把拉面放到了最后一集压轴,可我的羊肉串,有哪家品牌会植入广告吗?真是万事开头难啊。
看了黄磊版一哆嗦赶紧过来刷个五星
#回顾#从黄磊那里受的暴击,还是需要从这里治愈~
煎鱼卵脱衣舞小姐/章鱼红香肠黑道大哥/鸡蛋烧娘炮大叔/猫饭演歌明星/茶泡饭三姊妹/土豆沙拉A片天王/黄油拌饭美食家/猪排盖饭拳击大叔/鸡蛋三明治送报小哥/酱油炒面加煎鸡蛋加海苔明星大婶/烤竹荚鱼干脱衣舞天后/拉面黑道小哥/打酱油的小田切
太赞了!太美好了!只有亚洲才拍的出这种极品!希望出续篇啊!
食短情意长;“黄油饭”催人泪下。
非常棒的片子,都不舍得看完,小小的故事小小情节却这么深入人心,好希望每天睡前都可以看一小集
这家店不光温暖你的胃 还温暖你的心
张信陵说原书的风格是冷峻的幽默,而颇能自持。好玩,深夜剧偏偏是浓得化不开的温情,大异其趣。这种变化,像是把一颗向阳蛋,打成了蛋花汤。也像是毛姆叔叔戏谑的眉眼低垂,换上了兰姆先生含蓄的微笑。
09最佳日剧。吃一道窝心的菜,品一段人生故事。短短二十分钟下来,不知不觉消去奔波疲惫且食欲大振。日本料理里确实有道的追求,能让人心态平和。台词:人世间/流浪人归/亦若回流川。不要小看人生哦!
淡淡开场,淡淡收尾。小火慢炖,小口酌饮。
看了一集深夜灵堂 我来压压惊
人生还很长,无论是一客拉面,一碗茶泡饭还是一叠章鱼香肠,都如同一抹抹俳句,参透世间生活百态。【影视小品】
散文诗般的台词太具杀伤力了。“圣诞夜一定要过的幸福吗?”“世间有如,流离迷失的戾川,别轻视人生啊”“一定会抚平那些伤痛的”再或者“果真是年纪大了,很容易流泪啊”同时又是一部有欢笑有泪水,不会太过清高也不会冷感过度。总之大爱~
晚上看这个真是罪过。更要命的是,有几集哭得像泪人
小人物,大人生,大世界…没有电影的完美结局,没有特意的勾画,一切,是那么真实、自然…好像就在身边…
看完中国版,就更绝原版的好了,能给六星吗?!
火速看完。章鱼红肠在锅里煎炸舒展开触角的样子教人好有食欲。迷样大叔刀疤欧吉桑。小田切让的扮相超FEEL。 OST里的那把唱腔好让我着迷。剧情走的是平实温暖路线题材很容易撞进心上。我也是个进店也只执著一种食物的单一份子。
要不是看了中国的 我都没想上来刷好评
不大喜欢日本的表演方式,表演的痕迹过重,过于刻意。二不爱讲太多的大道理,人生活得轻松不易,再处处被传输大道理便有些累了。这部剧很有诚意,但不是我的菜。国产那玩意儿就不评价了,丢人。
其实脑袋中的所想像的改编,应该是一个类似《曼哈顿爱情故事》这样的东西的,特别是特定局限空间场景戏(咖啡馆/饭馆)群像和六度分离方面的相似性,因为原作的故事过于零碎并且充满太多的“过度”巧合,如果改编成写实剧同时又非喜剧,怎么增加单元故事间的联系性实在是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