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颤音

HD

主演:史钟麒,冷眉,项茔,郑大年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197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1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2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3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4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5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6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13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14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15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16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17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18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19生活的颤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生活的颤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76年前,郑长河无视四人帮爪牙韦立对他的迫害坚持演奏为悼念周总理而作的小提琴曲《一月的衰思》,使韦立阴谋破灭,并赢得了珊珊姑娘的爱心。《生活的颤音》是部音乐故事片。影片通过一对恋人郑长河和徐珊珊在1976年清明节前后几天的遭遇和爱情经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伟大的“四·五”运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实。反映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对“四人帮”的无比愤慨,以及他们为争取人民民主而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影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未写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而是从生活入手,以纪实的手法,把人民群众同“四人帮”的斗争融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影片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显得更加真实可信,逼真感人。《生活的颤音》是1976年打倒“四人帮”后,1978年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国开始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我国电影史上出现的首批优秀故事片之一。影片不仅有很好的思想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影片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特征。第二,影片充满真实、自然的生活气息。第三,把故事情节和优美的音乐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以音乐故事片的形式赋予影片浓郁的抒情色彩。第四,采用了新颖别致的电影手法。 《生活的颤音》上映后,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爱戴和欢迎。它是西影建厂20多年来第一部获得全国性奖励的影片,它标志着西影进入腾飞的新阶段。也标志着西影和我国电影事业的兴旺发达。 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断头谷第二季大人的防具店海猫鸣泣之时速度与激情:特工飞车手第三季遇见混乱第二季耀眼的你九月的早晨第二季37次想你硫磺岛浴血战如纸人生我老婆唔够秤(粤语)爱心小天使绝对不可能~侦探・上水流涼子的解析~莫日根仅三天可见大地南征北战1974黑司祭们学渣保卫战92班李孝利的红毯历劫佳人六号车厢我的野蛮女友首席干饭人广东十虎与后五虎(粤语)守护解放西特别勤务监督官赵昌风魔鬼天使夺命狙击2粉红三角架数字谋杀案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神探加吉特国语陌生男子激战无名川通天大盗去野吧!餐桌校花隔壁的流川枫相棒第17季厨房奉天往事抓马侦探2老广的味道第四季明媚的青春2:迷失

 长篇影评

 1 ) 美的历程

今天是2020年4月4日,坐标武汉。封城两个多月后的祭奠日,正巧在昨晚看了《生活的颤音》——一部围绕着那个年代的同样是清明这一特殊节日发生的故事。

元月23日封城以来,蜗居在家里的日子免不了看电视打发时间。一切停摆了,电视没有什么新的节目,要么是抗疫新闻滚动,要么是老片子重播。花里胡哨的电视剧演绎着古今中外的人间故事,但他们都太让人看起来不省心了。我选择了温习1980年代的老片,因为我刚好看了《芙蓉镇》之后来了兴趣;有一种温馨回味感受;另外,一个半小时的时长,适合短时间的代入,不会欲罢不能的日夜追剧。

看了数十步80年代的老电影。很多都有些印象,毕竟那个时候从小学到中学,还是能够认知世界并有一定的记忆;很多明星保留着美好的记忆~~但是30多年后重温,新鲜的感受竟然扑面而来~~有很多东西,是要有人生经历后才真正懂得的~~他们带给我有着冲击力的肯定的认知就是:真诚、善良、理想主义共同塑造了美;这是不仅我们今天的电影,还有我们的现实,最需要重新建构和延展的所在。

《生活的颤音》正是一部有着这样的特质、而又有着音乐亮点的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影片。

 2 ) 生活的开局

这电影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其实更适合在家,边看边查资料考古,而不是在电影院或放映室一气呵成看完(了解那段历史的除外),否则对情节和人物都可能无法理解。

电影采取的是框架结构,彩色的片头片尾,对应“现在”,黑白的是回忆。框架结构首先是用来很鲜明地对比过去的苦难和现在的幸福,确实有效地让我这个观众感受到了“给点正常生活的空间吧”的呼吁;其次是能够有效地把回忆和现实缝合起来。

短评里看到有人评论说电影格局太小,把故事焦点集中在俩男的争女主上;要是按这位观众设想的大气一点,直接聚焦于真正的对立双方……那这电影估计能得到比《苦恋(太阳和人)》更高层次的待遇。最后电影回到现实是通过对女主眼睛的定格镜头的切换,直接就回到现实了,家庭音乐会到现在中间真正使得一切发生变化的事件直接跳过了,这当然会使得对相关事件一无所知的人一头雾水,但其实经历过该时期和学过历史的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把事情的脉络理清呢?电影也很聪明地用这样的方式回避了去描述,其实电影的剧情逻辑感情逻辑也都是故意含混,不能深究的。差不多同时期有一部电影《405谋杀案》,也很巧妙地用侦探电影的形式来非常隐晦地涉及了一个今天都不可能拍的主题。所以聚焦在对立双方代理人的爱情纠葛上,不失为一个使电影能上映和被接受的方法。

以爱情为主题,其实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让正常人的生活和感情重新成为电影的主题。以前语文课上老师曾经说,过去有一段时间“我爱你”是不能说的,比如《庐山恋》,作为开放之后不久的电影,哪怕要说“我爱你”,也都是用“我爱你,祖国”来代替。而这部电影时间更早,意识却相当大胆。当我看到男女主音乐会后谈心赠花,以为这就是表达他们感情的极致了,毕竟这是个有重大主题的电影,没想到它还真来了个吻戏,还是wg后中国大陆第一次吻戏,看来涉及文艺圈的电影还是比较大胆一点。

其实我看这电影纯属偶然,固然是对那个转型的时代感兴趣,但看之前是没听说过它的,对于它表现的内容也比较陌生。看到女主的家的时候,我开始还以为是领导家庭,毕竟那个时候的生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是《天云山传奇》,里面有普通人的赤贫,和干部家庭相对体面的住宅、穿着和生活。所以后来当发现女主父亲只是一位医生(当然他博士出身,必定是教授级别的)还有点出乎意料(其实他家也没那么高级,两室一厅,也没有保姆之类),然后又惊讶地发现很有艺术修养、打扮在当时来说算时髦雅致的女主竟然是个工人,但后来想想同时代的女演员罗燕的家世经历,又感到算是那个时代的正常现象。不过让我仍然觉得奇怪的是男二,一开始还以为他跟他的手下是特工部门的,后来看剧照才知道他的职位是WH部某处副处长,他去告知鲁迅打扮的张伯伯回干校集中倒也还符合职责,可是他手下到处盯梢跟踪,这也是当时他们的部门职能吗?又或者其实这是编导为了过审,回避敏感部门,故意移花接木?

电影的叙事顺序很有趣,先是来个现实大包围,中间来一段作为电影主体的回忆(倒叙),回忆里头还套回忆(张伯伯的回忆),然后回忆中又来个预叙(现实),彩色和黑白形成强烈对比。然后电影里的人物情节音乐非常浪漫主义,把zz的内容转化为私人关系和感情,也算是从zz化叙述向生活化通俗化叙述的转变,受的应该是司各特一派的浪漫历史小说的影响。所以wg的这十年时间不足以完全改造人们的思想,一放松,各种“牛鬼蛇神”又出来了,也许更长时间能做到,不过经济状况当不能容许。

 3 ) 生活的颤音,也是生活的颤抖

以当初的语境来说,是那样大快人心,以当初的语境来说,也不就如今年的我不是药神那般,只是以现实为题材的形势之作吧!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百姓如水般,以为我能载舟,也能覆舟,可真实却残酷了,以民意被民意,在一股权力与另一股权力之间被来回摆弄,摇摆不堪。自古中国就是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的国度,只不过有时是以自己的名义,有时是以人民的名义。

以现实为主题是试着去呈现现实,以现实为题材却是已在利用现实,消费现实,前者是真诚之人的做法,后者却是聪明鸡贼之人的手段,不管有意无意,也无论是有苦难言亦或是洋洋得意。

人类面对不公粗暴,或者杀鸡儆猴会有两种反应,一个是屈服隐忍,一种是愤怒反抗,大多数中国人是前者的,那为什么中国人的人与人之间会有那么大的空隙,让这风嗖嗖地刮

 4 ) 知识分子心底的颤音

 
给这部影片打四星,不是因为它拍摄得比现在的影片更好,而是它表达的情感那么真实而动人。
影片的编剧成熟而简洁,直接描写五四运动,将几个主要任务通过事件联系起来,人物的立场和态度直接显示出他们的行动和表现。爱情、爱国之情、对总理的哀悼之情、对反派人物的憎恶之情纠缠在一起,人物活在事件中,活在时代里。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爱情、对家国的观念,人物分为正面和负面,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编剧想要表达的正义和价值。在编剧方面我觉得比最近上映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要成熟得多。
表演上面还是带有很多痕迹,不是那么自然,很像走位和排演,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观众。但这样的表演也是动情的,你能从导演的特写和镜头走位中,感受到演员的真诚和他们的用心。 镜头的快推快拉倒是为了进行强调和展现人物的情感起伏,这是一种外化的表现,不过现在来看有些晕乎乎的感觉。
伤痕电影都带有一份哀愁在,对往事的伤感在影片中也表现得很充分,这集中体现在对周总理的哀悼上面。影片通过诗歌、音乐和人物情感来表现对周总理的不舍,对过去时代的一种悲愤,同时也表达出对新生活的激昂向往。 影片结尾,中央乐团演奏小提琴协奏曲,画面从众人静静聆听到反派人物搅乱音乐会的定格画面,导演和编剧鲜明的表达了自己对反派人物的愤慨之情,和对周总理的思念、敬仰;对信仰的再次坚定。
影片中的这首曲子优美,带着淡淡的伤感,后半部分又变得激昂而有力,仿佛是透彻于时代漩涡后的一股清新而有力的春风。 同时影片也将作曲的过程和情节掺和在一起,表现人物的思想转变。将曲子融于影片节奏和情节之中。诗歌《一月的哀思》《告别》 鲜明的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抒情和歌赞。
总体来说,影片和他的色调一样,带着哀伤,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在黑白色调中彰显无遗。人们刚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周总理去世,举国悲痛。面对现实,知识分子是迷茫的,内心是痛苦而煎熬的。黎明的曙光似乎就在眼前,可身后的痛苦和心灵的摧残也让人伤痕累累。小提琴上那哀愁的颤音,讲述着吴天明等导演对过去的伤感,可是仍然要肩负起祖国的重任。文艺界不可以如此沉郁,即使是颤音也要将它发出,一为伟人的离去,一个时代的告别,生活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就如那首协奏曲一样,除了哀思,我们还要呐喊,更要勇敢的前行。

在那个时代,文艺界是那样的团结。中央乐团参与影片的拍摄,像歌剧像话剧一样的音乐回荡在音乐厅里,时代的画面流淌过每一个人的心底。人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知识分子的担当。如今似乎再大的场面,再顶级的音乐团队,都不那么纯真的让人感动。我们的时代变换太迅速,一切都是匆匆而过,自然少了一份恬适的心,去演奏,去聆听,去面对自己的内心。

 5 ) 《告别》

我多想,多想生出凌云的翅膀——

飞上九霄,把您的忠魂探望;

再听听您那深情的教导,

再看看您那慈祥的目光。

我多愿,多愿是那月里的吴刚——

把最醇的美酒,为您捧上……

但我只有悲痛的歌声能向那九霄轻扬;

我只有这哀悼的诗词能在您的灵前献上。

……

老一辈懂得了:幸福——

就是活得象您一样无私;

新一代领悟了:伟大——

就是斗得象您一样坚强!

悲痛把那飞旋的机轮推得更快,

泪水把那飘扬的战旗染得更红。

经过悲痛,党把人民团结得更紧;

透过泪水,人民把敌人看得更清。

……

敬爱的总理呵,

请您放心吧,

我们早已看透他们丑恶的嘴脸;

人民早已识破他们卑鄙的伎俩。

他们给您泼上的污水,

只会全淌下来,

淋在他们的头上!

象那长江滚滚的波涛,

您献身的事业怎能被这几只沉船所阻挡!

象那泰山高耸的峰峦,

您光辉的形象怎能为几支毒箭所毁伤!

总理呵,安息吧!

人民没有那空洞的赞扬,

却用钻石般的泪珠,

在史册上刻下您那不可磨灭的一章。

我们没有那些堂皇的排场,

却把您高大的塑像

竖立在心灵中最神圣的地方。

人们说:您身居高职,

却没有从人民手里

为自己索取过一分一厘……

可是总理呵——

这亿万颗晶莹的泪水,不就是珍珠?

哪一个贪婪的大亨能有这样无边的财富?

有人说:

可惜您没有巨著留给后世传扬……

祖国的每一丛鲜花,

不都是最美的字句?

人民的每一个胜利,

不都是壮丽的篇章?!

安息吧,总理!

只要在这世界上还存在着劳动,

您光辉的事业就将永久地

为后代的歌声所传扬!

只要在这大地上还照耀着阳光,

您伟大的名字就将高高地

在那万古的长空中翱翔!

 6 ) 文革后银幕第一吻

庐山恋

很多人认为,张瑜在1980年的《庐山恋》中,制造了“中国银幕第一吻”。真的是这样吗?

生活的颤音

从时间上讲,1979年的《生活的颤音》,上映更早,是“文革后第一吻”。

不是为了爱情

从技术上讲,《庐山恋》中的吻脸,并不是接吻。而《生活的颤音》中,虽然两嘴相碰,但只是蜻蜓点水。热吻,出现在1980年的《不是为了爱情》中,是严格意义上的“文革后第一吻”。

但是,很多人更乐意说《庐山恋》是“文革后第一吻”。原因有三:

第一,《庐山恋》是一部轻松愉快的电影。相反,《生活的颤音》《不是为了爱情》,都是当年的“伤痕电影”,涉及文革,情感压抑,基调沉闷。这种给观众增加痛苦的电影,观众会很容易忘记。艺术水平,《庐山恋》也远远超过那两部。

第二,《庐山恋》,是一部恋爱教学片。虽然有一点情节,但整个影片就是在进行恋爱教学,让文革后的观众学会浪漫。在美丽的风景中,编导设计了太多让观众蠢蠢欲动的情形。《生活的颤音》也试图制造浪漫,男女采野花,却把采到的野花献给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是恋爱。

第三,《庐山恋》,是吻的示范。吻,需要情感,需要氛围,才会有甜蜜。《生活的颤音》,吻还没有结束,有人破门而进,非常尴尬。这个吻,更像偷情。《不是为了爱情》的吻更像是完成任务。

因为这三点,《庐山恋》比另外两部影片的影响大得多 ,估计票房是另外两部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只有更多人看过的电影,其中的吻,才会更多人津津乐道。观众喜欢这一吻,也就很乐意把更高的荣誉给这部电影,索性就说是“中国银幕第一吻”。

护士日记

那么文革之前呢,新中国的银幕第一吻是哪部电影?1957年的《护士日记》,是技术上的第一次,嘴对嘴。但是,这个情形并不美好,男领导女护士,在办公室,在上班时间,有人推门进来了他们还在投入。之后,男领导还对女主角进行性骚扰。敢于暴露当时领导的猥琐,本片很有开创性。

怒海轻骑

吻脸,则很早就出现了。1955年的《怒海轻骑》,大导演汤晓丹设计了吻戏,男主角亲吻女主角的脸庞,两次。这场戏非常浪漫,吹着海风,听着海浪,让观众感觉很甜蜜。这应该是新中国甜蜜第一吻。

山间铃响马帮来

1954年的《山间铃响马帮来》,男主角突然袭击,吻脸,两次;女主角很开心,回吻。这,应该是新中国银幕第一次吻脸,很大胆,很热烈,但似乎失之浪漫和甜蜜。

山间铃响马帮来

而,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的第一吻,几乎没有办法考证。但可以肯定,中国人开始制作电影后,市场主导,百家争鸣,应该很快就出现了吻戏。至晚,1926年的《儿孙福》,已经有了没有完成的吻。

 短评

政治音是多么毁电影,影像表现十分了得。

6分钟前
  • bird
  • 还行

小时候看的。男女主角在当时是中国男女演员中的翘楚。史钟麒是中芭的芭蕾舞演员,有那个年代的人少有的艺术气质。而冷眉长得很洋气,也不象那个时代的人。所以这个电影基本上第一次让我觉得,啊,还有这种样子的男人女人。

9分钟前
  • 高光光
  • 力荐

- “你该睡觉了” - “不!我刚刚醒过来。”……冷眉,中国电影演员。从小喜爱文艺,能歌善舞……1979年她拍摄了电影《生活的颤音》,轰动全国。1980年和黄梅莹,刘文治共同主演的影片《苦恋》,此片当时因政治原因被禁演至今,1982年又主演了影片《金鹿儿》等影视剧。之后离开了银幕,1989年移居澳大利亚悉尼至今。至于男主角史钟麒,据作家陈燕妮在她书写的《遭遇美国》这本书中介绍:史钟麒80年代去了美国之后,一直生活在纽约,没有再演戏,而是在一个韩国人开的制衣厂里担任技工。史钟麒向来手巧,早在上海的时候就曾经为上影厂的老演员高博做裤子非常成功。所以史钟麒在这家厂做打板工还做得挺好。不过仔细想想,一个自幼学芭蕾舞出身,又曾在中国银幕上熠熠闪光的俊美男星,跑到美国去做技工,也不知心里究竟是何感受?

14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看得出创作者用足了心思,希望通过视听语言来强烈地烘托情感,也确实很饱满,前后段同样的影像通过配乐、叠化等手段使开篇结尾的情绪全然不同,丰富的机位变化渲染了一些大场面。颜值真高,音乐真好听,既有年代感符合中式审美,又很舒服有层次感,现在听起来也不过时。彩色影像部分能看到当时北京街景

18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记得79年在中央民院看时,片头起时掌声雷动

19分钟前
  • lpx
  • 推荐

《生活的颤音》:西影厂第四代的初亮相,中影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终结了新中国电影的“无吻时代”。既是流行影像志(衣食住行),又是历史纪念簿(四五运动、文革结束)。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技术欠奉,但却有着真挚的情感和流畅的节奏。映后,小滕还透露老滕客串过一个镜头,嫌自己演太差。

2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中国银幕初吻

26分钟前
  • 茉琉
  • 还行

昭和电映和旧上海电影厂的手法 相隔 40年和西影 的吴腾联系起来,80年代开始了

29分钟前
  • 帕休斯
  • 还行

还原四五运动前后的社会氛围和其下的个体表现,特定历史气候下的反思和勇气。回忆部分黑白画面,现实及憧憬部分彩色呈现,反映了当时人们反抗压制、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遗憾的是,40多年过去了,那些幽灵仍然阴魂不散、蠢蠢欲动

30分钟前
  • 雲無憂
  • 推荐

十一届三中全会厚首次表现1976年「四五运动」是其历史性意义。但视听语言放到今日真是难以忍受:急推急拉的快速变焦、用到滥的大特写、还有开篇交代背景的镜头太杂乱无章了。PS:今晚顺便见到了滕文骥的儿子滕华涛。

32分钟前
  • A。
  • 还行

三星半,算是重大题材了,高知、高阶位家庭的遭遇,拍得很精致,黑白彩色交织,分画面、叠加、溶解这些用得很娴熟。女主角长得有些像刘涛。如果把这个故事看成一个隐喻,类似莫比乌斯带,它就是通的。

3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社会学意义超出美学意义。

38分钟前
  • 安小安
  • 还行

这是一部音乐电影。所以如果你不投入的话,没有感情带入会比较难入戏。边看边想,难怪男女主角89年之后就出国了。演了这样的角色,在当时决然不会留下了。

40分钟前
  • 小豆豆
  • 还行

伤痕电影,四五运动,黑白回忆与彩色现实交叉、升格定格等探索手段,一场音乐会上的回忆,以心理活动为线索结构全片。最成功的尝试在音乐故事片的整体构思上,注重音乐旋律节奏与画面、与人物内心情感之间的关系。内心独白,急推急拉,79年的鲜明特点。第一缕春风下的现代生活

4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郁结南京阴沉气,血染风采天安门,且看英雄碑,山之上,有国殇”

47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快速变焦实在用得太多,而且是同一场景

48分钟前
  • 葱油饼
  • 还行

4.5 被时代束缚和现代低估的一部片子,如今来看实在太有趣味和意味了。“哀乐之城”的爱情故事。注意几个空间的趣味和人物情感变化,珊珊第一次见长河回来,时间已过夜里12点,她救长河回家也已深夜两人走在空荡荡的北京城。我想在那个时候电影表现“夜生活”是少的。谁能想今天的北京。小西天出来一个大爷推着自行车问我“小伙子刚才那个片叫什么?”我:“生活的颤音“我又问句”你觉得怎么样?“大爷:”很好,很好,你们年轻人不知道,那时候就那样。“我:”我非常喜欢这个片子。“大爷:”谢谢。“我:“谢谢”

52分钟前
  • 断了气儿
  • 推荐

国产银幕破处之吻,举国轰动,朝野震惊。卫道之士痛心疾首,小青年们奔走相告。影院场场爆满,票房轻松破万。

53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聚焦文革后期周总理去世到四人帮倒台时段的伤痕电影,小资文艺女青年被革命分子演奏家吸引,进而甘冒风险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投身到政治理想中去;“四五”运动中政治、爱情、阴谋以独具时代特色(局限)的方式扭结,情节大张大合,情绪大起大落,观感复杂,有尬点也有认同点;视听语言的先锋探索,悲苦回忆黑白片+自由如今彩色片,快速变焦镜头洪尚秀看了都害怕,分屏、叠化、定格、过曝等手法简直印象+诗意现实主义,不过机位打光上还有样板戏痕迹;昨今连看两部小提琴手的片子,真是巧合,东西方的影像、情感对比有意思,且女主都是主动一方,那一吻算得上惊世骇俗;主角男帅女靓夫妻相,人生导师舅舅的造型照鲁迅来的,妈妈边说你坐坐边开门送客真幽默;盛中国逝世纪念放映@资料馆,片中独奏是盛的版本,我也是听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长大的。

58分钟前
  • 穿山
  • 还行

故事结构实在很抱歉。原谅我受不了跟跳拉丁似的那种变焦,还有爱移不移的移动镜头,以及居然有点话剧腔的台词,哪怕他开的是风气之先。——也原谅他们十年没片子可看可参考。之外,我们希望我们只悼念亲人,不悼念伟人。

59分钟前
  • 王七蛋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