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陌生人

HD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乔什·布洛林,娜奥米·沃茨,安东尼奥·班德拉斯,芙蕾达·平托,艾文·布莱纳,露茜·彭奇,杰玛·琼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2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3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4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5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6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3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4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5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6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7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8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9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但寻死路,莫问前程

伍迪艾伦应该算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他能透视到最消极的部分,然后用马三立逗你玩那套去应付,要说太聪明的人不容易快乐,那一定是还不够聪明,上一部《Whatever Works》翻译过来也就是三个字:爱谁谁。

老头这回教了一句:做梦比吃药管用。但是做梦这事儿也不是谁都玩得起,当你主动把人生卷进一个死循环里还得硬着头皮继续生活,他也就只能像上帝一样对着你一摊手了。

一年一度,这一次用捉弄满屏皮囊老化了的好莱坞大明星展开一副鸡零狗碎的伦敦卷轴。五官虚焦的霍普金斯躲在厨房为自己重新焕发的青春偷偷嗑春药,金发美人娜奥米沃茨人到中年尴尬的抬头纹,当年明月班德拉斯遮住后移的发际线蓄起刘海,加上全片最大挫点乔什布洛林可歌可泣的挫人挫事,想到这些就够暗爽一会儿了。

莎士比亚说:“生活充满了喧嚣和骚动,可到头来,没有任何意义。”这个判断句作为旁白放在了影片的开场。其实想想最挫的事情,就是在任何时候提到莎翁,你都不得不承认他已经先于我们几个世纪把该说到的都交代明白了,这种捷足先登的智慧已经足够让人挠墙了。

秩序先是被霍普金斯打乱了,为了寻找生活的激情他休掉发妻盖玛琼斯娶了年轻的应召女郎,可怜的老妇人盖玛转而寄人生希望于占卜,作家女婿布洛林事业无成却觊觎着窗户对面的红衣女郎,女儿沃茨婚姻不顺对老板班德拉斯产生幻想。

似乎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个新的支点改变自己不满意的生活,而肆无忌惮的把原本基本平衡并且可以修补的关系打破,佯装是让爱做主,结局是一塌糊涂。

霍普金斯满足不了应召女郎的需要,于是她和年轻的健身教练搞到一块。老头回过神来找前妻,她也有了自己的选择,虽然这个选择还需要占卜来最终决定。以为老板对自己有意的沃茨,发现老板和自己闺蜜私情的同时丈夫又提出了离婚。而布洛林如愿和红衣女郎搬到了一起,却望着对面窗户正在换衣服的妻子失神,最挫的是,被一再退稿几近崩溃之际,他得知了一个作家朋友的死讯后偷走他的手稿并受到出版社青睐,搂着小女朋友以为人生即将开幕,却得知这个被误传身亡的朋友也即将从昏迷中醒来。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摇摆于痛苦与无聊之间的钟摆。莎士比亚说,生活就是毫无意义的喧嚣骚动。这个小老头儿根本已经不屑于启发和传达给你任何积极或者负面的价值观,阐释给你他看到的真相,甚至不在智力上给你什么压迫感,他说,既然反正都这样了,做梦比吃药管用。哪怕到结尾,靠占卜过人生的老妇人当真似地以为自己前世是圣女贞德又有什么关系。但寻死路,莫问前程。一弹指一刹那一辈子不翼而飞。

最后只好躺下来。



《假日100天》2011年1月7日

 2 )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

一个电影,是让你知道故事的结局知道矛盾最终的解决更好,还是给你一个未解或者无解的方程式更好呢?

这部电影就是一个未解或者无解的方程式结局~看完会一直想每个人物接下来的发展,这可以叫做电影的余味吧~于是想起另一部未解或无解的方程式电影,一次离别,不同类型,后者带来的感受更复杂吧~

几个印象深刻的小细节(真的看过有一阵子了):1 依然超美的娜奥米沃兹居然会错意,但依然和班德拉丝说了心意 2 乔什布洛林敞开衣服露着肚腩走了半条街没觉得不妥,看到心仪对象挽着未婚夫出来立刻把衣服扣上了 3 同样是望向对面楼的女人换衣服,之前是在家里看到对面的陌生女子探身仔细的看,后来是搬到陌生女子的家看到前妻换衣服视线停留了下于是关上窗户

电影很讽刺,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故事好像在说:你以为自己缺失的东西追求的东西,真的能从别人身上找到?并且给予自己心理的满足吗?有的东西失去就是失去了,回不来了,比如青春,比如早夭的儿子。娜奥米沃兹的故事,讽刺的在于,你以为的暧昧情愫没发展成感情是因为你自己没放开,实际上源于对方觉得这只是交际连暧昧都谈不上。乔什布洛林呢,偷来的名誉地位,以此换来的新女友新生活,都会在随时醒来的好友的阴霾下失去原本的意味。以上三人最后都清醒了,也都过得不幸福不快乐,谁真的幸福了呢,娜奥米沃兹的妈妈,因为她始终相信那个骗钱的神婆,这是最大的讽刺吧。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怎样把它过好是个难题,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活,又不委屈自己,这个对于我们未解或无解的方程式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解答吧~

 3 ) 人生的标准错误答案

Woody Allen的新片我看了,发现里面人物的命运虽然各个复杂倒霉而且貌似难解,但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解答的,或是犯了明显的错误。

里面最活该的人物是那个上了医学院却不愿意当大夫(嗯?听起来好像我??!)完了死后写不出书的最后剽窃他人作品的伪作家。

列此人罪状三条:
1. 快近40岁的人不能养活自己养活家。没出息罪。
2. 剽窃他人作品。不诚实罪。——在本人看来,美好的生活源自第一大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别人在享受生活的时候,说谎的那个人不是忙着圆谎,就是坐在角落里纠结。
3. 不珍惜自己老婆,勾搭美女邻居,毁坏人家婚姻。

而美女邻居之所以会脑子一热把婚约推掉,有两个原因。
1. 男友长期不在身边,寂寞。——这是我不看好任何distance relationship的根本原因,这个时候爱情处于脆弱状态,再小的怀疑,一击即破。——我要是她,早和男朋友一起去欧洲了,音乐哪里不能学,非要两地分居……
2. 把少女的幻觉与生活的现实相混淆。女孩子都有当别人muse的幻想。可惜这不能当饭吃。更何况对方是个伪作家。过了18岁就可以不考虑跟学校里的风云男生交往,是一个意思吧。

作家前妻两件纠结的事,一个是离异的母亲偏信占卜者的话不借钱给她,一个是与自己老板暧昧却得不到回应。这个女人虽然美丽聪明,但是犯了两条错:
1. 不够诚实,不能向母亲从一开始坦诚说明占卜者是做假,反而为了逃避母亲的骚扰而附和占卜者的观点。至少,也要辩证一点,一边给母亲留点希望,一边帮助她客观的看问题。
2. 怎么没早踹了那个没用的老公?(附带说一条,怎么能看出男人不可靠?至少只有花言巧语没有行动的男人肯定是不可靠的。看看这位大侠在骗取两位姑娘芳心是除了花舌头还是花舌头。)
早踹早单身早向老板表明心意,猎物就不会被自己的好友抢去了…… timing非常重要但往往被人忽略。常人总是喜欢随波逐流、需要特别极端的事件来刺激自己做下原本明显的决定。可惜自己的惰性不知道耽误了多少时光和时机。

前妻老妈之所以离婚,就是因为老公在认识到衰老的临近并对人生有了新的态度和看法时,没有给予支持,结果被蹬了。其实就算没有离婚,夫妻之间如果不能包容对方的古怪念头和想法,婚姻质量恐怕也不会很高。很多老夫老妻就是常年挖苦讽刺对方,年轻时候的打情骂俏随着时间增长幽默感一变质,他们就变成了待离异夫妇,陈芝麻烂谷子就算不提,一方一有什么想法另一方就自动的排斥。哎,难怪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至于前妻老爸娶了一个口音古怪、长的无异于妓女的无脑姑娘,被花光了钱还扣了绿帽子,犯的错误就更明显了:仔细看清楚再娶好吗?不过那么朝气的女孩子,坐在爸爸甚至爷爷辈儿的旁边,看着目光贪婪的俊男和俊男们,我不禁觉得那样的下场反而是预想之中的。有钱没有勃起,到底也是不划算的。

结论:说到底还是说别人比较简单。不过我还是固执的认为,人生虽然没有正确答案,标准错误答案还是有的。多看别人犯的错误,自己多一条幸福的出路。

片子虽然结束了,但那个红衣黑发少女很快就会发现放弃婚约只换来了个没用的骗子。我们都引以为戒吧。

后记:故事情节里面最倒霉的是那个离了姻的老太太。但到最后居然只有她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原因是什么?我想是占卜者到底还是给了她生活的希望。有时候,向往生活的人往往比那些忙的顾不上生活的人看的更清楚一些。

 4 ) 死神来了

看成熟导演的作品,往往就是看一个人生观。

他的人生观决定了他的叙事、他的题材,甚至镜头的长短、机位的选取。这一点也不玄,看得多了你自然会知道。

比如伍迪的这部作品,有大仰拍、大俯拍么?没有。有什么特别的技巧?也没有。唯一比较“技巧化”的是中间那段吵架的长镜头,不过一般观众肯定看不出来这是一镜到底的。旁观、冷静的叙事态度,荒诞、悲凉的故事内核,却套着轻松、愉悦的外表,一出“喜的悲剧”。

有评论说这部片子是伍迪的“老一套”、“重复”,当然你泛泛这么去看主题、风格什么的,是有一部分跟以往相似。但这种结论毫无意义。首先这片与伍迪老儿大部分“自己出演+自已唠唠叨叨”完全不同,也与“伦敦三部曲”+“午夜巴塞罗那”不同,它是一种比较冷静的多线叙事形态。我近半年重温了三十几部老头的片子,像《遭遇陌生人》这种形态的片子,老头拍得比较少。你不能因为都有个话外音旁白,都有爵士乐,就说这是“重复”。扯淡。

说偏了,回头说这部电影的中心,就是展现了“生活的喧哗与骚动”。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没什么深度”。其实深度这玩意,有时候是躲在“现实表层”之下的,是靠观众自己挖掘的。当然这个“表层”一定要足够强大,足够扎实,形成自己的体系。《遭遇陌生人》就是这样的电影。

看最近的“动车事件”,其实也体现了某种“喧哗与骚动”,各种角度、各种声音交叉延伸,活生生就是一幕黑色荒诞剧。在国内不能拿这个当题材来拍,但伍迪艾伦的这部片子,反映的内涵其实也一样。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普遍性”,只要你挖到了人性于世的规律,拍什么都可以反应现实和社会问题。

回到开头说的,对这部影片喜欢与否,其实就是一个人生观问题。你是否认同导演的人生观?是否认同生命充满着自大的、盲目的满足(霍普金斯那条线),看似美丽却是绝望,越挣扎就越陷越深的希望(作家出书、老婆开店那条线),永远是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霍普金斯与作家的外遇),生活中那些阴差阳错一厢情愿(老婆与老板的恋情、红衣女与男友),看似不靠谱中的靠谱(算命线),看似靠谱的不靠谱(所有理性挣扎人最后的失落)……等等生命中那些表面如意、实际并不如意的事件。

这些大多是不开心的、悲惨的,但老头儿并没有用哭哭涕涕的方式来表现。相反,他是有种抽离的说故事的感觉,而观众,也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故事,没人会把他们当成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伍迪艾伦一向阻止观众对银幕世界的过份投入,无论是拿手的人物直对镜头说话,还是大量运用的叙事画外音,又都在向观众说着:戏不是人生,人生如戏而已。

所以,这部电影所讲述的事件具备了更“抽象”的特质,它当然可以不发生在英国、美国,可以发生在中国,或是任何地方,也就是更接近艺术表达的“普遍性”,而且毫不留情。导演通过对“故事”和“人性”的掌控达到了这一目的,每条线索的发展、交叉与融合,几乎炉火纯青。我认为是伍迪电影在多年的叙事经验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像老头儿以前的绝大多数片子都有一个“Happy Ending”_即使不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Happy。但这部影片Ending的几条线都很悲凉,甚至是达到全剧悲凉的顶点,唯一的称得上团圆的地方,就是那对“老年算命人”的相依了——而这种圆满恰恰是基于一种在影片中最不靠谱(被女儿女婿所不屑)也最不着调的方式。只有盲目的信仰才能让人觉得内心平和,面对现实的努力只有失败与徒劳,只会淹没在生活中,淹没在更多的“喧哗与骚动”里。这似乎是老导演在阅尽人生后给出的领悟。

似乎很悲哀,但看这部电影能真正感觉到透心凉的观众,我相信不多。一个是因为它的“讲故事”特征,也因为整部电影的温暖色调、轻快配乐,那些对生活细节的温柔照顾(比如作家与红衣女在下雨的中午出去吃饭),包括全片最鲜艳的颜色给了红衣女……等等细节又让人觉查出导演对生活的热爱。是的,伍迪艾伦一向都是个矛盾体,他热爱又惧怕生活。虽然随着死神的逼近,他会越来越悲观,但他的另一面也会忍不住跳出来对抗自己。这部《遭遇陌生人》也正是这样的产物,所以影片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部“悲的喜剧”。

这不是一部会让你全情投入,但却会让你有思考反应的好片。如果你是那种会思考“在死神来了之前自己一直都干了哪些傻事”的人,那这部电影就是属于你的电影。

在听老头儿的历年电影原声,所以顺手写下了这些,为这一部容易被忽略的杰作。

 5 ) 克制的人儿

       我觉得题目的意思并不是你将遇上高大黝黑的陌生人,而是如果你遇上了黝黑的南亚裔美女,你的老婆就会遇上高大的西班牙帅哥;如果你离开了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的最熟悉的枕边人,你就会遇上年轻貌美的陌生人。有因必有果,圆滑的世界就是你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伴随着背叛、抛弃、或者失去,而对方并非一无所有。
    钦工说,每一个你朝思暮想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每天操她操到想吐的男人,反之亦然,且同理可证,也许你正在厌倦或者已经厌倦的那个人,正是他人朝思暮想苦苦爱慕着的。爱一开始是锁状后来变成了链状,而克制的人生就是要维持锁状。
    克制就是泡夜店不下舞池,就是在看A片不打飞机,就是在心爱的姑娘面前不说爱你,就有搞婚外情但不离婚,就是看子弹飞不打五星,就是high的时候保持淡定,就是与释放抗衡。
    《遭遇陌生人》比起《午夜巴塞罗那》和《管用就行》,既不像西班牙式奔放的放任自流,爱咋咋地,也不像美国人一样结果论,讲求效率而不用遵循章法,更多的是英伦式的克制,不死守也不去到尽,就算是西班牙人,班德拉斯也并非如哈维尔巴登般风流无束,多的是君子风范。但是克制往往会衍生阴暗面,君子可能与流氓只是一线之差,比如Roy。
    高大黝黑的陌生人是一个具体的、直观的词组,却也是一种最抽象最片面的描述,《遭遇陌生人》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只要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命运都可能彻底改变,人生充满了不可知,但必然因果循环,每一种看似牢不可破的关系,都像化学药品一样,一旦遇到特别的催化剂,化学链就会断裂,引起反应,继而瓦解,可能会重组成新制剂,抑或分崩离析,这都有潜在的因果,但仍然像命运一样不可捉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高大黝黑的陌生人,你是要克制还是怎样?

 6 ) Life Sucks

我喜欢这海报

Hopkins真心老了
对面那妞美的

老头依旧唠唠叨叨的叙述着他的故事
喜剧里透着悲观

做梦比吃药管用
也许麻痹自己比现实来的好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些新东西来改变自己现有的生活
但到头来却是一塌糊涂
Stranger也许可以满足一时
但未必一世

生活充满了喧嚣和骚动
可到头来
没有任何意义

 短评

每年都能能看到一部伍迪艾伦的小情调、小感悟电影倒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仍旧是伍迪小老头近年来重复的男女爱情观主题,但这次的矛头则直指婚姻。未来是美丽和充满讽刺的,每个人都想遇到一个陌生情人,但是他们的结局却各有各的不同。你能从伍迪的电影中看到周围很多朋友的影子亦或是自己。

1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1.即使不玩炫技不够话唠,伍迪的片也充溢着迷人的气息。2.陌生情人与算命控,盗书出版与昏迷中的清醒。3.糯米和盖玛表演出彩。4.一镜到底拍吵架。5.布洛林望着对面前妻脱衣,尴尬地放下窗帘。6.易卜生[群鬼]毫不吓人。7.生活充满了喧嚣和骚动,可到头来没有任何意义。8.有时候幻想比药物管用。(8.5/10)

1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所有悲喜不必在意 所有扯淡都可当真 ……新瓶旧酒 但旧酒太够味儿

21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推荐

生活的幻影与真相---尽管是伍迪艾伦的自我重复,依然充满趣味与回味。

2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英式的幽默元素毕现,生活总是自己在造梦。

25分钟前
  • 春暖花开
  • 推荐

再好的婚姻,其实都是一场伪装。ps,老男人寻找激情的后果是什么?有没有比自掘坟墓,自作自受,有心无力,老房子着火更惨点的词儿了?总之失败的男人一定要从无知女人的崇拜中找回自信,美其名曰找自己?哈哈~而这结果除了和他自己的想象不吻合之外,基本符合大众的逻辑。上帝还是公平的,阿门。

27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力荐

老头抛发妻反被娇妻戴绿帽子 女儿色心在先弃夫追心上人示爱遭拒 女婿为钓富家女不义于朋友落恐慌 一家子到最后只剩虔诚信仰老太太善终啊 好不工整的知音体...

31分钟前
  • 蕊蕊
  • 还行

最后只好躺下来

36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这大概是我看WA看得最意兴阑珊的一个片儿了。傻逼中产知识分子继续享受地活在美丽的大幻影里,只是他老头愈发悲观了。所有的爱情都是一种爱逐渐消失的过程,所有的婚姻都是一种信念逐渐泯灭的灾难,所有的人生都是一种意义逐渐无意义的徒然。而那美丽的红衣女子并非我以为的圣洁稻草,我很失望。

37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这个家伙好像从没想过拍出什么旷世大片,只是每次都按他自己的方式讲个90分钟小故事给大家听,而且一把年纪还保持着如此的高产,光冲着这一点也要追看下去。

38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昨天还看了伍迪艾伦的电影🎬今天发现蔡徐坤歌曲海报抄袭了这部电影的海报,简直一摸一样

42分钟前
  • 猪猪的鼻子
  • 推荐

幽默十足的伍迪艾伦式爱情群戏小品。现实是否真的是个爱情杀手,而是否只有想像才能孕育爱情尽管那可能是瞬间的甚至不存在的?

47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1.对面窗子里的女人总是比自家的女人来的让人幻想翩翩,得不到永远在骚动;2.千万别太相信那么花枝招展又比自己年轻十几二十岁的女人;3.“既然生活如此飘忽不定痛苦不堪,我们如何才能熬过此生?-----有时候幻想比药物管用。”4.结尾与众不同,丝丝线条还在衍生,生活正是如此...没有完结点。

5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早在《安妮霍尔》里,他就表达过对这个世界(喧哗骚动却又毫无意义)的费解和纠结,到《奇招尽出》的开头,几乎又复述了一遍。何以解忧呢?至此总算是给出了一个答案:幻想有时比药物更管用。是真理吗?这个时候伍迪艾伦已经七十有五了。

56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结尾句:“他们在苦熬”(They endured)。

57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身边的人是深渊,陌生人则是幻觉;衰老是个悲剧,回头找寻青春则是地狱;生活或许会变得更好,更大的可能是根本不会。

1小时前
  • 荞麦
  • 推荐

陌生人是逃避生活的一剂猛药,但并不一定是良方

1小时前
  • 皮皮鲁西西
  • 还行

看伍迪时我常联想到耶茨,他们创作的母题都是中产阶级空洞而虚假的生活。只是在耶茨笔下这种生活就像是暗黑冰海让人绝望到底,到了伍迪这儿却成了荒唐的冷笑话。但我认为伍迪其实比耶茨更为冷酷。在他毫无怜悯,他对生活永远报以嘲讽,每一句台词都渗透了犬儒的世故。

1小时前
  • 亚比煞
  • 推荐

那些影评人:不能因为人家把一个主题讲了40年了就说一个主题不好,真相往往枯燥乏味...

1小时前
  • yoshim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