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HD中字

主演:Nimsdai,Purja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1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2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3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4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5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6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13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14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15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16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17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18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19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征服14座高峰:凡事皆可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征服 14 座高峰:凡事皆可能》透过尼玛尔·普贾(“尼姆斯”)的视角,探索了尼泊尔与高海拔登山的不解之缘,尼玛尔·普贾是一位无所畏惧、热爱玩乐的尼泊尔登山者,他正在执行一项他称之为“可能性计划”的任务:在 7 个月内登顶世界上 14 座海拔 8000 米的山峰,而此前的最短纪录是 7 年。他与一群技术娴熟的夏尔巴人一起穿越了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和其他标志性山峰,经历了极端天气、生死抉择,以及家中母亲病倒的变故。《征服 14 座高峰:凡事皆可能》是一个关于勇气、毅力和挑战人类耐力极限的惊险故事。托奎尔·琼斯担任编剧、导演和制片人。金国威和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共同担任监制。该片由 Noah Media Group 和 Little Monster Films 联合制作。河中巨怪第四季李洛夫奇案(粤语)那些迷人的往事万古剑神红色利剑火速搭档缘之空成长不容易 第二季杰出的邓迪先生童话2022护宝奇兵爱的旅程肉色卧底我真正的天才女友食宿2015边境杀手野蛮交易怒火·重案逃狱兄弟2暴走财神灵性之光吧嗒吧嗒:他和她心跳的声音覆面系烈火军校恶灵之夜第五名乘客治愈系邻居有秘密阿凡提第一头牛尽善尽美英语从宫本到你蛇鹤丹心震九洲爱娃的爱归途第二季南京!南京!楚留香新传张智尧版赌城至尊生物钟 Clock天道边缘服务动态漫画·我的弟子都超神第二季房间里的成年人爱情密码第二道彩虹

 长篇影评

 1 ) 对话Nims:14座8000米雪山,14个不为人知的心灵瞬间

与Nimsdai聊聊死亡与生命

2019年的秋天,国内登山者真正认识了Nimsdai Purja(Nims)。在那一年年初,春季登山季还未开始,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这名出身于英国特种部队的尼泊尔登山者,宣布了“可能性计划(Possible Project)”,要在半年内登顶世界上全部14座8000米雪山。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春季登山季登顶尼泊尔的全部6座8000米雪山;第二阶段,在一个月内,登顶巴基斯坦的全部5座8000米雪山;第三阶段,完成剩下的3座8000米雪山。

大部分人(其中不乏世界顶级登山大佬)听闻这一计划后,觉得这又是一名来哗众取宠的游客:无需多言,很快他就会吃到苦头的,在8000米的名利场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仅仅在2个月后,Nims便一座接一座地登顶了尼泊尔地区的6座8000米,就好像一记又一记巴掌响亮地扇给那些嘲笑过他的人。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更多完全不了解登山的普通观众,却是在2021年底,通过Netflix的一部纪录片《征服14座高峰》,才知道了这名仅用6个月6天完成全部14座8000米的“登山狂人”

整部片子的攀登素材,大多源自8000米的喘息与极度缺氧中拍摄的片段。就像Nims在攀登时不拘一格的饮食策略——从不吃能量凝胶、运动补给或能量棒,在山上吃的每样东西都看心情(甚至喜欢宿醉),经常吃蛋炒饭和鸡肉干——整部纪录片里也透露着一种朴素却充满力量的质感。

电影上映后不久,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和观众都对这部片子献出了溢美之词。IMBD的得分高达8.6分,99%的谷歌用户点了赞,烂番茄得分83。它迅速跃升到Netflix十大纪录片榜上的第五部。在中国,2000多名观众在豆瓣标记评分高达8.5分。

我第一时间就下载了这部片子,那些遥远的山峰、静态的画面、见诸于报道的动作序列,如今转化成了更精彩的视听语言,放大了原始叙事的冲击力。

在“可能性计划”成功的一年后,2020年底,Nims又和团队完成了曾被誉为“人类登山史上最后的明珠”的K2冬攀。Nims再次成为了众多媒体报道的宠儿。他总是带着十足的话题性,冲击的媒体的头条。

在3月的最后一天,我又跟Nims远程视频聊了聊。聊天之前,我买来了Nims在2021年底出版的自传《Beyond Possible》,希望在过度饱和的媒体宣传和电影叙事中,寻找处能打动我、曾被大家忽略的瞬间。

Nims在自传中记录了更多的内心复杂变化。在之前的众多媒体报道中,Nims被塑造成了一名天生神力的登山超人,但在这场造神运动的同时,关于人的部分也就越来越少了。相对于Nims在山上的“超能力”,但我更容易被他在山下的内心驱动力、他的犹疑与烦恼、他的崩溃与不安、母亲和家庭的牵绊、他的一次次成功救援和救援失败后的心碎…… 那些更加平凡的小细节所感动。

这些细节并不能继续放大Nims在攀登方面的极限,却改变了Nims在我心里的人格形象,让那些异于常人的体能和勇气,转化成了平凡生活中最了不起的瞬间。攀登14座山峰的细节过程,电影和报道已经描述得很多了,然而下面这些并不曾为人所知的短暂的心灵瞬间,却真正串起了这名登山者的一生。


1.公交车上的妈妈

妈妈是Nims心底最柔软的、最重要的存在。小时候,一天下午,Nims和妈妈一起乘坐当地的公共汽车。公交车司机为了赚更多外快,只接受长途旅客搭乘,拒载Nims和妈妈,把他们推下公交车。

Nims愤怒地跑回家,骑上摩托车,追上汽车,跑上去怒骂售票员:“永远、永远不要对任何人这样做!”他回到家,对妈妈说,我不会让你再受这样的委屈了,“我要给你买辆车,这样你就不用再坐公共汽车了。”

童年时期的Nims

Nims回忆,当时他忽略了两件事,一是尼泊尔对购买车辆征收高达288% 的税费,他只能从加德满都银行申请贷款。二是妈妈和爸爸当时都不会开车……

2. 渴望融入英国社会的廓尔喀士兵

2008年,Nims成为第一位通过SBS(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特别舟艇部队)残酷选拔的廓尔喀士兵,成为一名英国特种兵。从此以后,他不仅要常年奔赴于中东战场执行任务,还要周旋于英国社会的人情世故。他一开始以为自己的英语还行,能迅速适应英国社会,但到了苏格兰,才发现英式口音和黑色幽默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他决定学习从脱口秀和情景喜剧中寻找灵感,储备一些英式幽默的段子。

其中一个段子是:Why did the blonde stare at the orange juice bottle? Because the label read: ‘Juice: concentrate’.(为什么金发女郎盯着一瓶橙汁?因为标签上写着,浓缩果汁。)

Nims说:“段子并不太好笑,但可见我是多么渴望融入进英国社会啊!”

Nims在SBS服役期间

3. 酝酿可能性计划的那一天

Nims在部队服役期间,攀登了喜马拉雅山脉的Ama Dablam,以及珠穆朗玛峰等山峰。他爱上了攀登。家乡的喜马拉雅8000米巨峰也深深吸引着他。

2018年的一天下午,Nims在家打开笔记本电脑,想知道完成世界上全部14座8000米山峰需要多长时间。简单搜索下发现,大约有 40 名登山者成功完成了这个宏伟的挑战。当时最快完成的纪录保持者是韩国的金昌浩,耗时 7 年 10 个月 6 天完成全部14座。波兰的传奇登山家库库奇卡居次,耗时 7 年 11个月。第一位完成14座大满贯,就是登山皇帝梅斯纳尔。

Nims决定要用半年时间打破最快的纪录。他心想:“金昌浩花了将近八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件壮举。这就像我还未进入登山界,就已经宣布了自己的目标,要打破基普乔格的马拉松世界纪录,只不过,与其将基普乔格的纪录缩短一两秒,我的目标就好比在10分钟内跑完全程42公里。”

Nims认为,军事行动和山地探险很像:有一定的死亡率;掌握充分的情报,登山者也需要对地形、天气和装备了如指掌。

Nims的8000米攀登装备一览。

4. 提出退役,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攀登14座8000米需要集中大量的时间来统筹、训练和攀登。Nims只能提出退伍辞职。

这就意味着,Nims退伍以后没有社保和退休养老金。Nims很纠结,现在退役意味着放弃很多东西,这是一笔改变生活的钱,本来只需要再服役几年就能拿到手的。

但他还是决定跟长官提出辞职。指挥官的的反应简短而又尖锐:“你很忠诚,值得表扬,但你他妈一定是疯了。”

家人和朋友们同样表示费解。他现在的身份和工作环境,明明是很多尼泊尔人梦寐以求的啊。“我的兄弟们很快就指责我忘恩负义。他们说,如果没有他们寄到奇旺的钱让我接受教育,我就不会学英语。如果没有英语,我不太可能进入英国部队。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欠他们的。哥哥直接打电话给我,说他无法理解我的决定。”

5. 整个计划中最关键的部分,钱:

攀登8000米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的资金:75万英镑。然而在Nims心中,比这笔计划的资金更要紧的是,母亲的医疗费。

自从加入部队后,Nims每个月都会给父母寄去一大笔钱,“因为他们是我的世界”。当时Nims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一度要做心脏搭桥手术,之后又肾功能衰竭,常年要留院观察治疗。Nims父亲半瘫痪状态,也无法在城里探望母亲。

“但现在有了这个登山计划,所有这一切都将暂停,至少要暂停一会儿。当我宣布这个计划的时候,起初他们觉得很不安。因为我们住的地方离道拉吉里峰很近,有时登山队在回程途中人数明显减少。有一次,妈妈在当地茶馆遇到了两名登山者。他们哭着告诉她,他们的一些朋友在山上遇难了。”

随着Nims攀登第一座山峰的日子即将到来,他从各种收入来源中总共募集了大约 11.5万 英镑,距离75万英镑的目标远远不够。这点钱甚至几乎不足以cover计划的第一阶段。为了确保第一阶段计划能启动,Nims需要做出巨大而痛苦的牺牲:抵押英国的房子。这是他唯一的办法,因为他所有的个人积蓄都已经花光了。

他只能寄希望于接下来的每一次攀登都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为了父母和妻子,Nims必须要完成这个计划。全部登顶,才能有赞助商,有了赞助商才会有今后的收入来源,有了收入来源,父母才能在加德满都住上大房子。

6. 组建尼泊尔登山战队

要完成这项计划,除了时间和资金,Nims还需要一支精良的团队。多年的作战经验,也教会了Nims如何管理、统筹团队。这是他明显超出其他8000米登山者的另一个技能。他搭建了一支超强的尼泊尔登山战队。

他首先找到了Mingma David Sherpa。早在2014 年,Nims在加德满都第一次见到Mingma,那是在昆布冰崩悲剧发生后不久后,Nims就听说过传奇的Mingma。他曾攀登过珠穆朗玛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和 K2。Mingma身材精瘦,但却是Nims见过的强大的夏尔巴。在喜马拉雅山区,有很多叫Mingma的人,但参与过100多次高海拔救援任务的Mingma夏尔巴,只有这一个。

Nims把招募的尼泊尔精英登山者分成两组。核心团队将由 Mingma、Gesman、Geljen Sherpa 和 Lakpa Dendi Sherpa组成。与此同时,由 Sonam Sherpa、Halung Dorchi Sherpa、RameshGurung 和 Mingma 的兄弟 Kasang Sherpa 组成的后勤小组将在必要时随时提供支持。Nims对团队配置很满意。这个团队充满了传奇人物。

《征服14座高峰》纪录片片段

7. 重压下的崩溃

债款、资金、训练、不确定的未来,以及传统的家庭道德观念重压,压得Nims喘不过来气,直到有一天,Nims几近崩溃:

“如果我不能完成计划,我的父母会怎样?刹那间,前方道路上闪烁着红灯和黄灯。我不知所措。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妈的,Nims,你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这样对待你爱的每一个人?”

Nims整理下自己的情绪。他思考着: “可能性计划”不只是关乎自己。虽然,压力都在Nims自己的肩上,以及那些雄心和努力,更不用说最后收获的名与利。“但我需要记住我的目标。我向人类展示如果一个人将他们的身心投入到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目标上,最后结果是可以实现的——这很重要。”

Nims擦干了眼睛,对自己说,让我们把他妈的计划完成。

8. 有氧?无氧?

早在2019年计划启动之前,高山救援就一直伴随着Nims的数次攀登。他知道自己完全有能力无氧攀登8000米,只是多带上一瓶氧气,就有可能在危机之中多救一个人。

在2016年,Nims的首次珠峰攀登时,他便意识到,发生危急情况时氧气有多重要。他觉得在完成计划的同时,很有可能还会遇到至少很多丧失行动能力的登山者。如果到时候他没有伸出援手,他将永远无法原谅自己。

他还考虑到“责任”的问题。很多时候,为了赚钱,在攀登一座山峰的同时,他还要带着客户。如果其中有人病重或受伤,登山客户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活着回到大本营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果然,救援还是发生了。在第一座安娜普尔纳峰上,Nims就带着氧气营救了 Chin 博士(户外探险报道://mp.weixin.qq.com/s/W7h6hgz3gItksUT_1TxrGg)。下山后,Nims去医院看望母亲,讲述着自己救援的故事。母亲理解了Nims一直以来的坚持,她说: “听起来我的儿子势不可挡。”

Nims对自己做出承诺:即便我有能力无氧攀登8000米山峰,但我也一定会带着氧气。

9. 纹身的秘密

Nims把14座8000米山峰,像图腾般纹在了自己的后背上:让山峰的基因与他自己的血脉融合在一起。

Nims希望背上的纹身会成为一种理性的声音,时刻提醒着自己:在山上,正确和错误的决定之间,只有一线之差。“我可能会冒险害了自己或团队成员。有时,登顶热会让我把自己逼得太紧,打破了勇敢和愚蠢之间的界限。”

纹身还会让Nims不断地想起那些他为之奋斗的人。他会想起爸爸妈妈:当他完成全部计划后,Nims就去照顾他们;他想起了兄弟们是如何用他们的廓尔喀工资把他送到寄宿学校的。Nims知道自己亏欠着家人。

Nims的14座后背纹身。

10. 他死在了我的怀里

在第三座8000米干城章嘉峰上,Nims再次遇到受困的登山者。Nims再次决定伸出援手,但这次他失败了。“40多名登山者留在4号营地,Solo攀登者、阿式攀登者,我不管他们把自己叫做什么,没人来,一个都也没有。”

这个时候,Nims的团队中有人已经扛不住了,开始出现冻伤,Nims叫团队先行下撤。Nims眼睁睁地看着那名濒死的登山者,给妻子打了卫星电话,临终告别。“他意识完全清醒,一直在和妻子聊天。我们离4号营地只有半小时路程,但他的氧气用完了。15分钟之后,他闭上了眼,死在了我的怀中。”

Nims十分悲伤。下山后,他给远在英国的妻子拨去电话。“我失败了,”Nims强忍着泪水,在电话里说。 “我失败了。”

Nims给妻子重新讲述了救援过程,他的悲伤变成了愤怒。 “这里的登山者只想到自己。他们吹嘘自己如何能爬上这座山和那座山。但他们现在在哪里?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刚刚带了一些氧气,我们会没事的。这家伙会活下来的。”

11. 疯狂传播的照片

2019年,5月22日通往珠峰顶峰的希拉里台阶上,150名登山者们排起了长队。

这是Nims计划中的第四座。Nims爬到一处小岩架上俯瞰整条队伍。他发现,在8000米死亡线上,上山的和下山的人都想通行,但双方互不让步。每隔几分钟就会发生一次碰撞;一连串疯狂的超车动作随时都有可能将人从路绳上甩下来。下坡速度较快的登山者对前面较慢的人大喊大叫。场面十分混乱。(户外探险报道://mp.weixin.qq.com/s/ECmwKdAf6pGnZFV9bGHSxg

2019年珠峰希拉里台阶拥堵。

在没有其他人站出来帮忙的情况下,Nims开始组织拥堵。希拉里台阶的场景让Nims觉得一切很疯狂,几乎是场灾难。他心想,这些人是否真的了解攀登珠穆朗玛峰真正需要什么?

下山后,他登录社交媒体,上传了拥堵的照片。这张照片在 Instagram上有4000 多条评论,后来在世界各大报纸和网站上疯狂传播。同时,这张照片也为Nims以及“可能性计划”带来了更多的流量和曝光。 很多媒体扭曲了Nims上传这张照片的原意,但Nims百口莫辩,他希望更多人明白,拥堵只是珠峰上的特殊情况。

12. 母亲病危

计划顺利进行中。Nims攻克了一座又一座的8000山峰难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Nims的“可能性计划 ”。这时,Nims突然得知母亲病危。在整个任务中,母亲一直激励着Nims。“这种寄托,在动荡的时刻敦促着我前进,我决心与她一起在我的心中看见十四座山峰。”

Nims和母亲。

在一次下山后,Nims来到医院,看到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连着电线和哔哔声的机器。“我们说话时,泪水划过她的脸颊。妈妈对我来说就是一切;她让我变成了现在的我。一刹那,放弃的念头闪过。在妈妈病重的情况下,可能性计划是否还要继续?如果我不能完成这件事,我和苏奇(妻子)会怎么样?如果我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大家会怎么看我?”

母亲看出了Nims的犹豫。 “Nims,你现在已经开始了这项任务,”她说。 “那就完成吧。我们的祝福与你同在。”Nims握紧着母亲的手,答应她会尽快完成计划,安全回来。

13. 最痛苦的时刻

普通登山者在8000米死亡线上,四步一停歇,Nims可以做到七十步一停。在纪录片里,甚至还能看到他在8000米海拔蹦蹦跳跳的场景。但Nims不是超人,在计划的最后阶段,他的体能也几近饱和和极限。这名体能强悍的登山者也经历过痛苦的瞬间。

他的解决方式是,用更深刻的痛苦激励自己:“我想起了我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我想象着父母在不远的将来住在一起。我的心灵和初衷是纯粹的。我不想因为失败而玷污他们。

在我最低谷的时刻,我通过想象屈辱时场景而灼烧自己,短暂遗忘大腿和背部的肌肉酸痛。很快我就可以在深雪中再迈出一步,或者沿着绳子,直到一步变成两步,两步变成十步,十步变成一百步。我绝不允许自己退出。我回忆着自己的不败纪录。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所有目标,从廓尔喀士兵到特种部队,再到高海拔地区。现在不是崩溃的时候。”

14. Nims的攀登使命

和当年梅斯纳尔完成14座后说出“我登山并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是仅仅喜欢登山这件事本身”类似,Nims也说了类似的话:

“我的使命不是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实体。我攀登 8000 米并不是为了英国或尼泊尔的名声。我也没有试图提升英国特种部队或廓尔喀军团的形象。(尽管无可否认会产生连锁反应。)我的目标远远超出了文化或种族、部队或国家。我代表着人类的极限。”

 2 ) 无愧登山民族,登顶如探囊取物

14 PEAKS,西方人极尽一生时间挑战的全球14座8000米以上高峰,一名此前服役于英军廓尔喀部队的尼泊尔夏尔巴人集结几名同伴,决心挑战在7个月内全部登顶。影片用流水账的方式记录了登山大神尼姆斯疯狂打卡14座山峰的壮举,其间穿插了服役英国佣兵部队、下山途中冒险救人、宿醉后连续登顶、珠峰脚下排长龙、K2营地趴等几段插曲。

尼姆斯的挑战,目的单纯就是为夏尔巴人正名,最大限度地缩短打卡14峰的用时,有明显的功利心,攀登的方式自然也没有采取最规矩的阿尔卑斯式攀登,而是多人团队吸着氧气、铺着路绳围攻顶峰(但不能否认项目本身的难度)。“可能性项目”面临的风险不仅来自于身体的状况、多变的天气,最大的不确定性还有政治的因素,他要挑战的最后那座山峰已被封山多年了……

 3 ) 久违的户外好故事和好纪录片

一开始看简介的时候我在想,在登山里不应该只看到和宣传成功,所以觉得随便看看就好,但是看完后我觉得Lucky me not to miss this unique chapter of mountaineering, this guy and his climbing team has all my respect,但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成功和能力,还有他们的人格和意志 Reinhold Messner这个登山界传奇老爷子的一句话很有意思,"如果你问别人为什么去登山,如果他们说因为很有趣,我不会相信的,因为它一点都不有趣,那是一个你必须学会应对痛苦的地方,因为真的很痛苦" "大多数人都忘记了,从我们出生第一天起,我们就在一步步走近死亡,生活是荒诞的,但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奇思妙想,可以注入热情,可以注入乐趣(Life is absurd, but we can fill it with some ideas, with enthusiasm, with joy)" 从年初开始,就一直在刷K2山难的书,不管是1986年还是2008年,总有一种错觉,好像这座山的攀登就像是在2008年停滞了一样,这周末还将开卷另一本,也是讲2008年K2山难,一想到时,心中就已十分唏嘘,今天无意间翻到之前就收藏的这部纪录片,觉得是时候看点成功的励志的攀登了 场面拍得太美了,一开场没多久,就让哪怕我这样的弱者看了都想要去试试,哪怕只是看一看那样的风景 "我知道我有最好的登山团队,我要保证他们获得比支持西方登山队更高的报酬",听到Nims这个"疯狂"的理想主义者说出这样的话,立刻对这个人充满了敬意,即使回到山上救人这一点已经极大地看出他的性格,但是这句普通的话让我觉得他心中对于登山这个运动以及对于自己团队的某种实诚而坦率的感情 前段时间在看「Buried in the Sky」这本从夏尔巴人和巴基斯坦人等HAP(High Altitude Porter)或者HAW(High Altitude Worker)视角看待K2登山时,就更加让我确信,他们是隐藏的能人,让我开始记住他们的名字,而今看完这部纪录片,Nims在里面说,"不是夏尔巴人帮你攀登,他们有名字,是xxxx帮你,是xxxx帮你",我在心里这样想着,"没错",然后对Nims又多了一层敬意 2020年看了很多户外纪录片,也看了一些户外的书,但是2021年几乎没怎么碰触,也许是因为年初休假时已经满足了其中一些热情,以至于稍微淡了下来,于是2022年想回归户外主题,这个头起得并不算太好,因为看的都是K2山难,太多现实的东西扑面而来,我就像是被劝退了一样,脑海里只要一想到雪山,马上出现的场景就是雪崩、大风、糟糕的天气,场景甚至是阴暗的 当高山协作的朋友调侃说要不要今年五一爬一座雪山,我甚至没问哪一座就连连摇头,在我的心里,那些"现实"的困难有点太过印象深刻,以至于我觉得自己离攀登雪山更遥远了,可是这部片子里让我看到了好天气里雪山的样子,是阳光的明亮的,让我觉得自己可以继续着手准备了 70分钟讲14座雪山,会不会太短了呢,还掺杂了很多背景和登山之外故事的介绍,但并没有觉得局促,反而恰到好处,对于Nims和他们团队这种48小时爬完三座,还有一座是连续21小时直接登顶的类似于速攀这样的人来说,过程反而拍不太长 到了这个阶段,当我对登山这个运动有了更多的了解,相比于登顶和技术之类的励志成分,救援、随处可见的登山者残骸、人性中的自救和救人间的矛盾、幸存但不得不截肢、甚至是登山时的运气,更容易让我触动,于是当Nims完成了这个壮举时,我感到敬佩,是因为我已经知道这背后需要花费的心力和承担的压力,远不比体力要轻松 即使是Nims这种几乎是为高海拔而生的体质,也只是在攀登时稍微好一点而已,而且他们这个团队还得自己开路和固定绳子,就连Nims那句吐槽的话都放上来了哈哈,"人们说有氧攀登很容易,那就是屁话,是因为别人给你铺好了绳索",但其实就算别人铺好了绳索,有氧攀登也一点都不容易,所以才说登山者和他们的支持团队值得尊敬,而对于大山的敬畏和"征服"也不代表就有了奚落别人的资本 我现在就在sea level,楼下就是海滩,呼吸着8000米海拔上3倍的氧气,即使如此,光是想象到那个高度,就已正襟危坐 作为一个自称以骑行为主而尚未敢攀登雪山的人,我衷心祝愿登山者们持续地面对和应对自己的痛苦,在荒诞的生活中加入更多的奇思妙想、热情、乐趣,有好的能力和运气,并获得成功和成就感 不说了,我先完成今天的健身计划去了

 4 ) 一件牛逼的事,一部糟糕的纪录片

最近登山区很多博主推荐的纪录片,讲了尼泊尔人Nims和他的团队用5个月攀登了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的事。此前,完成同样壮举的最快记录是7年。

这件事本身要把这部纪录片精彩多了。受限于篇幅,片中更多是蜻蜓点水地记录了主角Nims的成长经历、他产生破记录想法的原因、他团队的成员以及他登上峰顶的简短过程。相比于他登山的经历,我更想知道他是如何筹钱,他是如何说服政客,如何快速办理签证,如何处理不同团队登山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又是如何做好一名Leader的,但片中全都没有体现。这是一部只有叙述,没有细节的纪录片。

人为什么要登山呢?片中Nims破纪录的动机归结是:实现尼泊尔人在登山界的地位和荣誉感,为此他组建了一只全部是尼泊尔人的,专为破纪录而生的团队。他们有着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执行力。

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被问及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回答说:“因为它就在那里。”而他最终也命丧珠峰。

登山很有意思,但这部片子真的是一部烂片,同类型更喜欢《徒手攀岩》和《攀登梅鲁峰》。

 5 ) “我今天不会挂掉”

看过不少登山的纪录片了,有关于徒手攀岩的,有关于去珠峰收垃圾的,这一步是关于尼泊尔的Nims在7个月完成全世界14座8000米高峰登顶的历程。流水账的记录方式,还有关于途中救人失败的经历,穿插着Nims家庭的描述,关于他的妈妈,他登山之前在英军服役的历程,他辞职投入登山运动受到的家庭阻力和内心的犹豫。反而登山的困难描述不多,给了观众一个错误的信心,好像8000米以上的山都是轻轻松松喝着酒可以上的。其实不然,一切都依赖科学,Nims做过无氧测试,他的身体含氧量奇高,造就了他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的基本条件。另外,英国特种兵的经历造就了他无所畏惧的信息和勇气。

影片再一次提醒我“人生本就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从被众人瞩目而诞生,到孤独而死,几乎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Nims“我今天不会挂掉”的态度相当励志,鼓励我们活在当下,不要恐惧未来,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看到Nims带妈妈坐直升机真的很让人动容。此生我已经没有妈妈,希望能有这样的儿子,不知是不是也是奢望。

 6 ) 一切皆有可能

今晚终于把纪录片《皆有可能》看完了。在不知道明天的情况下,是否能把今天过的更有意义一些,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普贾靠着无畏与信念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山峰,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有意义,也是因为他的虔诚,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信念,帮助了他克服了死亡的威胁。他作为领导者,激励着他的团队的人们,由一两个,再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的“可能性计划”也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其实我觉得这不是奇迹,是一种信仰和自信,引领着他爬上了顶峰,突破了六项世界纪录。还有来自母亲和妻子的支持,也使他更有勇气去面对自我,征服了山峰。

 短评

“有时 世界上没人认为你的想法可能实现 但并不是说 你不可能实现;我们都忘了 人生下来就已经开始迈向死亡了。” 生命或许可以不只为“活着”而“活着” 如果能为了点别的什么 那么即使死 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这是我认为真正值得追求的人生

8分钟前
  • 你真的好搞笑啊
  • 推荐

从纪录片的质量来看有点业余。不过这位大哥可是比我看过的任何一个极限运动的主角厉害多了。把记录从七年压缩到七个月,还顺手救了几个人。他48小时爬完珠峰三姐妹之后喘气还没我跑完八百米喘气声大,真是天赋异禀。

11分钟前
  • 云吻末戏
  • 力荐

尼泊尔这哥们儿确实了不起,但影像根本没拍出来,最多算二三流的水准,金国威真应该插下手。

12分钟前
  • 老怪CXJ
  • 还行

m21302:夏尔巴人从幕后到台前,人类的一次壮举。虽非全程阿尔卑斯式(结合方式),但在不可思议的时间内完成,仰仗团队,仰仗登山技巧与装备科技的提升,仰仗尼姆斯·普贾自身身体素质,以及拥有的那一份出生即死不枉此生的勇气。比如宿醉后违背常规不间断无休登顶干城章嘉峰,下山途中救人导致自己差点出事;48小时完成珠峰(1),洛子峰(4),马卡鲁峰(5)!为赶封山,加快第三阶段最后3座的攀登步伐,最后还想法拿到2014年后再无人攀登希夏邦马峰的入场券。封神!当然,登山皇帝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花16年时间阿尔卑斯式完成14座一样是壮举!

15分钟前
  • Timing
  • 力荐

不知道高票说Jimmy是“社交花蝴蝶”的那位知不知道,Jimmy是屈指可数在户外/登山界和影视界同时打拼到前1%的摄影探险家?知不知道作为执行制片人的他在背后为本片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人家用几十年玩命换来的职业积累,竭尽全力把一个小众communtiy推上大众舞台,成为两个圈内都备受尊崇敬仰的大师,结果你只看到人台上十分钟就把人mark成“社交花蝴蝶”...

19分钟前
  • Laplace Demon
  • 力荐

“Sometimes when you feel like you are f*cked, you’re only about 45% f*cked. ” Nims就是超级人类!超级人类最后说的没错:“如果干这事儿的是个欧洲白人或者西方国家(白)人,受到的热度规模肯定是我现在待遇的十倍以上。” 幸好三年后Netflix的片子出来了,他的壮举还是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度。【吐槽】里面最后去爬希夏邦马峰非常西方叙事。🇨🇳不给他们进山许可,他们发动网友写信要求放行&走政治外交路线,最后给他们开了进山许可。咋回事啊,你们这被政治迫害了?紧接着镜头一转,希夏邦马峰天气恶劣,爬山很难。嘿!前面封山明摆着是为了你们安全考虑,搞什么政治叙事。

23分钟前
  • 阿瓦达索吻
  • 力荐

心里有火的人 不会熄灭 家族里最小的儿子和母亲之间的联结也好感动

28分钟前
  • 沙力兔
  • 还行

Generic Sherpa终于站起来了,从小就感觉这群人装备简陋,还要干最累的活,给西方这些登山家擦屁股,却被排除在登山界聚光灯之外真是挺不公平的。他们值得更多的掌声👏

29分钟前
  • Lucas Lu
  • 力荐

不知道是为什么,感觉不如《黎明墙》等其他几部登山片精彩。的确是壮举,但是片子不是很配得上这样的壮举。宿醉冲顶,两日三峰,这些东西削弱了片子的震撼力,甚至削弱了登山的魅力。是不是因为没有《酋长岩》那样的专业团队跟拍?素材其实不够支撑一部好纪录片?

34分钟前
  • 和菜头
  • 还行

画面壮观 故事不可思议 最后Nims说的一句 如果今天是一个西方人6个月爬了14座山 新闻报道会比现在多10倍 没说错

38分钟前
  • 点金
  • 力荐

虽然是流水账讲述如何爬14座山 剧情本来顶多2.5颗星 但让我认识到了Nims这个人 给他五颗星 对他真的是respect 从他做事的态度 几乎不睡每天负重运动 还有各种坚持就感觉他天生异于常人 登顶后无论再累再苦也坚持救人也很感人 花了篇幅介绍了自己同行的Sherpa呼吁大家看看登山者背后的帮手 关注尼泊尔人 这些点滴证明了他跟别的登山者不同 人物非常有血有肉 之前看的片子都是camp 1 camp2这样慢慢爬上去一个山要爬很久 但是他们直接一口气往上爬 真的是惊呆 那张喜马拉雅堵车的照片原来是他拍的 有老婆和妈妈都很理解他 难得 老婆气质超棒

41分钟前
  • Siumaiiii
  • 力荐

“People today if you ask them, why you go to the high peaks? they say because it’s fun. I don’t believe them, it’s not fun. It’s a place where you have to learn to cope with pain, because it’s painful.”

43分钟前
  • Shah ོ
  • 力荐

天生的领导者,determined,但是却让我想起《沙丘》中的一句话,“伟大的人不追求领导,而是使命促之”。尼姆的经历太传奇了,但他不是我喜欢的那种登山者,他的攀登带了更深刻的propaganda,为所有的sherpa正名,为所有的东方攀登者正名,因为从一开始就冲着“名”去的,让他的经历也充满了表演性质。他不像以前著名的登山者一样追求天人合一的真我永恒,更像一个企业家、野心家,可这不能否认他的牛逼。太牛逼了。

47分钟前
  • 涵哥吉祥🌈
  • 推荐

开始的阵势让人误以为是富家子弟的探险秀,慢慢才发现原来是一场赌上全部身家的热血大冒险。最感动的其实是登顶了第一座八千米高峰——安纳普尔纳峰后,发现有人被困,次日当即返回救援。其实纪录对他们来说不是哗众取宠的功利方式,而是超越自我的内心追求。8

51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推荐

登山纪录片一直是我的爱,非常佩服Nims,真的是个非常强大的人,不只是体能上,更多的是精神上,在路上会毫不犹豫地救人,极度积极乐观并且能够影响他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决不放弃,他说过很多次,不要去听别人的,跟着你的内心就够了。Nims一直说这个项目不仅是为了他的自我挑战,更多是想让世界知道,尼泊尔的登山者不比西方登山者差。

52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力荐

不仅有极限攀登,还有拯救生命,尼姆斯是个天生的冒险家。每一位在山峰留下脚印的夏尔巴人,都应该被人们知晓他们的姓名。

55分钟前
  • 🌈ransoma🇨🇳
  • 力荐

一个曾是英国特种兵的尼泊尔人,带领自己全是尼泊尔人的团队,在半年多时间里,连续登上世界上最高山峰的故事。他有极佳的体能,也有不屈的雄心,采用了自己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正如上一位征服十四座高峰者在电影中所说,无论如何,他也是为登山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在实现过程中,对于家人亦是一种伤害。影片中各个高峰展现在眼前,确实壮美,让人惊叹。

60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每部纪录片都有视角的差别,这部作品最大的可惜之处在于导演完全放弃了每一次攀登本身的困难,而这很有可能是无奈之举:因为导演本人并没有参与到登山的过程。整个纪录片看下来会觉得Nims做了一件其实没有那么困难的事...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金国威为什么拍的那么好。

1小时前
  • leoglory
  • 推荐

Jimmy 应该是个社交花蝴蝶 每个登山纪录片都有他😅

1小时前
  • tanbing
  • 力荐

感觉没有找到好的团队制作,几乎没有什么拍摄的素材,拿的都是Nim的自拍和inst。估计当时这个project没人看好,都没人买。但Nim说的对,这要是一群白人完成了,绝对不是这个反响。不过Nim画饼的能力真是一流,一开口就是要为了全人类挑战人的极限,为了sherpa而攀峰。不过的确很不喜欢sherpa这种说法,有种把husky叫雪橇犬的感觉,明明他们就是像黄山挑夫一样为了钱而奔命,但是说得好像他们天生就是给这些有钱上珠峰的人挑担。

1小时前
  • 与地球重修旧好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