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那个应该与我没太多关系的年代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我已经出生了,而且就生活在故事发生的北京,可是很奇怪,看电影时我没有太多的亲切感,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不属于我吧。那应该算是个剧变的时代,但它留给我的记忆是如此凌乱、如此模糊、如此遥远。我记得我哭着上幼儿园;幼儿园没人敢欺负我,可家里就有;幼儿园的包子和肉龙真好吃,一礼拜就盼着吃这些;街上有许多头上系着各色布条的大哥哥大姐姐排着队走在马路中间;幼儿园门口有个炸灌肠的摊子,真好吃,还有个冷饮店,买来的雪糕得赶紧吃,要不就化了、掉地上了;小学入学考试时,老师允许我可以只答一半的题目就成,那天阳光真亮,从窗户照进来,好像只有我一个人站在那答题;上学前班,学校很大,好像还很空;老奶奶那时还在,每天接我放学,可那时我不高兴她接,喜欢一个人回家,可现在我只能一个人回家了。就是这样,八十年代结束,对于我那个年代就是这样。
所以我看电影时感觉在看别的什么地方的故事,就是新鲜,唯一看着熟悉的就是里面那“酸三色”,挺好吃,还特便宜,可也就是一会儿而已。故事没有多大意思,没看出什么高潮低潮、戏剧冲突啥的,看得出好像很多东西没敢深拍,浅尝辄止、一带而过,而且这种情况还很多,感觉都在一带而过,真没意思,不过如果拍得美点可以当个怀旧散文、纪录片之类地看看。
说实话,雪村唱歌比演戏、拍戏要强,我看完这片就这感觉,能看得出电影的每个人都在很努力地把戏往好里演,演得有时可还真不错,可那就是演戏,或者只是在演戏,一看就是表演,就是在那表演呢!离真实再近,可是跟真实一比,就立马泾渭分明了。
表演得再好的也只能叫表演,而不好的就只能叫做作了。
也难为雪村了,要想在现在北京找到一块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像的地界儿可真是不容易啊,时光早已把北京那时候的模样冲刷得支离破碎。虽然我对八十年代北京啥模样已经记不清了,但也看得出剧组费了不少劲找景儿,好不容易找到一地儿,拍摄角度还得掌握好,稍不留神就得穿帮,大概齐地粗看(也只能粗看)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也真难为他们了,也算他们这电影不是一无是处。
影片中还有几段有些纪实片性质的片段,好像是那个时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如:女排夺冠、中老年时装表演、铁臂阿童木、还有那个燕舞音响的广告,说实话这些在我的记忆里都是一片空白。女排五连冠我好像是后来从课本上知道的,时装表演就是看这电影才知道,那个燕舞的广告好像就记得那首歌,画面也是在电影中才看过,唯一的是铁臂阿童木,我妈极力地证实我肯定看过,说我那会儿一放幼儿园就往家跑,到家就开电视看这阿童木,可我真的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有些年代我们生活其中,可是其实与我们无关。
2 ) 还成吧,,
不错的片子,好情节/好剧本/好演员,,错就错在导演了,,
相信如果不是雪村这个门外汉导演的话,,应该会更好看,,也许能赶上当年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呢
演黑皮那个哥们儿真是演技好啊,,没想到是个ed,嘿嘿
雪村我怀疑是本色演出吧,,别别扭扭的,,过得去吧,,
超喜欢演建国的吴培,,帅,,可爱,,那威胁人的表情,,绝了,,好像在<独自等待>里面演夏雨的好朋友之一,,把李冰冰介绍给夏雨的那个,,一直都是秃瓢范儿,,不过气质决然不同,,
三儿跟大岛茂还有三舅,,都是性情中人,,三舅和三儿那个桥段有点old,,反正我挺腻歪把配角牺牲掉的情节的,,
还有就是沈红,,不错,,第二眼美女,,不明白的是,,黑皮是ed,,难道那个大哥也是ed?为什么宿宿跟她敲三家不占她便宜呢?不过那个找tt又找不到楼的桥段跟<跑马地的月光>里面一摸一样,,没劲,,
雪村当年导演的mv都很难看,,何况这么一个电影了,,虽然不是什么大制作吧,,
可惜了剧本了,,哎,,
不过某些桥段很不错,,比如,,包子满天飞,,地上全是人,,还有酸三色,,呵呵
3 ) 男人的歪歪
歪歪者,YY也。
早就看了这片子,一直懒得说。不值当,中庸之作都让人节省唾沫。在表江博客上见她大惊小怪地评价北京姑娘,倒让我一乐,典型南方人的视角。她那段话是这样的:里面的女的我很受不了,仿佛是代表了两种比较底层的北京女青年,一种是沈红那样的,有点像苗圃的劲,略有几分姿色,就以为自己倾国倾城了,傲得不知所以然,属于贱了八艘的男人喜欢的小辣椒类型,我看着就烦。另一种就是纯地摊型的了,满口爷们爷们哥几个的,太粗糙了,即使能为你去拼命,那还叫女的吗。看来北京老爷们的喜好还真是敢爱人之不爱,那《动什么别动感情》里的万征说什么来着,就喜欢她这滚刀肉的架势,特经得起伤害。额地娘啊啊。
姐姐不要喊娘,北方姑娘确实如此,很经得起摔打的,不经风雨咋见彩虹呢。
惟一值得我说的地方,让人又气又乐。沈红利用男人对她的垂涎,弄到了钱,弄到了美国签证,她真诚纯洁的爱慕者雪村叔叔很痛苦,因为看到板儿带给了她钱,她为报答,穿着粉红睡衣陪板儿带过了一夜。。。,没完呢,到最后,最后的最后,所有的男青年终极理想实现了,原来姑娘还是处女!雪村肯定特得意,哎呀我这个包袱抖得多妙呀,前面大家都以为姑娘是一荡妇吧?其实不是,其实不是,她是男人心目中纯洁的天使啊。
那个年月里,没海外关系,没学习特长,居然能出国,是很艰难的,沈红为此献出身体,大家也是理解的,一个胡同妞儿要想摆脱胡同冲上蓝天,付出一点代价,更增加追求理想的壮丽,挺美好一事儿,雪村导演为了他那点子可歌可泣的男人心理,偏要人家保住贞操,帮沈红办下签证的干部大叔,在她出国前一夜,跟沈红说:要不,你今天还是去我那儿过夜,明天直接去机场,咱们跟以前一样,玩儿一宿敲三家?
敲三家!打扑克是多么光明多么正派的行为,干部叔叔用明白无误、口齿清楚的台词向观众表明,沈红是纯洁的,她没有用身体换护照,她是用扑克牌换来的理想!
那,她拿了板儿带的钱,陪板儿带过夜,是咋回事儿?人家姑娘跟男主角解释啦,板儿带性无能呀,要不是我早知道他有这个毛病,我才不会拿他的钱呢。。。
于是,沈红郑重地把贞操献给了最值得一献的清贫的追求者——雪村所饰演的男主角,虽然该男主角长相猥琐品行不佳,除了一颗色胆之外无一可取。
一看就是男人编的剧,男人导的演。意淫的瞎话,满篇都是。
心底无私帮助美女不求报答的男人,恕在下眼拙,至今没发现。以性骚扰女主播进行炒作的雪村导演自己能相信这个瞎话吗?
还有一处比较恶,雪村是东北人吧?东北人都讨厌上海人吧?雪村在剧里闲得乱扯淡,愣弄出一个走过场的上海裁缝,具备所有北方地区多年来口耳相传所塑造的上海人典型特征,角色形象与传说一般无二。 这雪村太无聊了,狭隘。
4 ) 牛奶和伏特加
雪村还真是一个有才之人
作为一个第一次导电影的人来说
《新街口》这样的片子已经算是很大的成功了
《新街口》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我出生前后
这片子一定要在新街口电影院上映
起码从上座率来说可以得到保证
二十几年前,新街口一个四合院才卖三四千块钱
现在,每平米一辆经济型轿车,真不夸张
二十几年前,几个哥们干点什么小买卖,只要能糊口,就很知足了
现在,哥们各奔前程,想凑在一起真是不容易
二十几年前,为兄弟两肋插刀
现在,为女人插兄弟两刀
二十几年前,一个女人为了心爱的男人保守着自己的贞洁
现在,女人为了金钱被很多男人爱着
二十几年前,为了找一个避孕套迷失在大雨的胡同里
现在,为了寻找一个女人迷失在茫茫人海中
二十几年前,他们都是穷光蛋
现在,他们飞黄腾达
二十几年前,我哇哇坠地
现在,我在这里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新街口,德胜门,鼓楼,后海,什刹海
记忆还没形成的幼年时代就是在这些地方度过的
新街口,德胜门,鼓楼基本上还保持了以前的样子
后海,什刹海已然面目全非
二十年前,我爷爷每天早晨四点起床围着后海遛弯儿
然后回家用一个小锅煮牛奶,里面还磕一个鸡蛋
给我煮的,是不放鸡蛋的,放白糖
看着炉子上的小锅,气泡从最外面慢慢冒出,渐渐向中间集中,越来越猛烈,马上要溢出来了,赶紧关火
这辈子还有什么时候喝过比那更好的牛奶呢?
还有谁能煮出更好喝的牛奶呢?
不可能了,永远不可能了
物是人非
二十年后,我凌晨四点走在后海北沿,寻找爷爷的足迹
路过宋庆龄故居,又是别样的一番感受了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海这片美丽的地方已然变了味道,从甜甜的牛奶变成了浓烈的伏特加
以前的花鸟鱼虫市场,后海公园,现在都变成了朝酒晚舞,欲望城市之类
如果将来有机会
我一定要把这片地方恢复成以前的样子
爷爷当年晨练时候的样子
爷爷熟悉的那个后海
如果爷爷回来这里找我
我一定不要他迷路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怀旧的人)
5 ) 新街口,什么是包子和避孕套?
今天终于弄明白了电脑故障的症结所在,虽然还没能具体解决,也还是蛮高兴的事情。晚上找准时间9点刚过就想来写博客,可一坐下来就犯困了,哈欠接二连三,估计与新中国成立前那前仆后继的革命队伍有的一拼。没办法,只好开始看昨晚下载的雪村自导自演的处女作《新街口》,光看这名儿我觉得吸引力不错,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娱乐圈素有“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的说法,雪村怎么也算一才子,会创作,唱功不赖,音乐评书创始人。况且在好些影视剧里也有过拋头露脸的角色,这次自导自演掏腰包投资300万号称要回笼600万的作品,我想大概也坏不到哪去吧。可这一看不打紧,结束的字幕一排排显示完了,我倒吸一口冷气,疑惑万分:这片到底啥意思呀!?幸好不是在电影院看,否则非为那门票哭天骂地不可。
八十年代北京“大家乐”音乐茶座内有一群无照经营包子的年轻人常聚,叫刘建军的小伙子爱上了服务生沈红,想方设法攒钱在大夏天给沈红买糖炒栗子。沈红却只想出国,所做一切都为了这个目标,所以她并不想接受建军的爱。建军的“三舅”救沈红时壮烈牺牲。为了给三舅报仇,建军的弟弟建国亲手杀了歹徒,建国的女朋友“黄三儿”也为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时沈红拿到了第二天一早去美国的机票和全部手续,出于感恩、愧疚、破罐破摔或者猛然出现的某种醒悟,沈红主动邀请与建军共度在国内的最后一晚,正当要云雨之时却提出了一个十分滑稽又合情合理的要求:避孕。当晚,大雨滂沱,为了找到一只安全套,刘建军终于在大雨中迷失方向……
这就是整个故事。说良心话,故事编得相当不错,因为这几年“怀旧”成了国产电影“主旋律”,文革镜头频频搬上屏幕。雪村则不同,将视角停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当然,最足够引人共鸣的还有电影里时不时插上《铁臂阿童木》、《血凝》的画面,“大家乐”有意无意地重复唱着《童年》。都是那个时代名噪一时的。这说明,雪村做导演,在细节方面处理得很精致。此外,片子画面处理温柔、明媚,感觉上挺舒服。
可感觉归感觉,实际上我还是很着急的。细节上处理得当整体却马马虎虎,有些因小失大的味道。我觉得实在是“浪费”了一个好题材。我不知道那些演员是不是专业的,但就演技来说绝对不专业,或者这是雪村导演要求的,那就是雪村不专业了。该蹦的时候是蹦了,但像似被炸弹轰起来的;该笑的时候是笑了,却冷得叫人发寒;该哭的时候,四周万籁俱寂……我是个普通观众,不懂什么“专业”的电影拍摄手法,可我觉得即使再艺术,也不能该怎么样偏偏不去怎么样,一就该是一,总不能是二。更糟糕的是,配音永远是平得像大海上的地平线,比领导念上几万字的发言稿时的声音还乏善可陈。咳,雪村毕竟还是缺少导演的经验呀!
然后还有故事,虽然我说故事编得很不错,但这是只表现在文字上,放到电影里就有些跑腔走调了,搭上蹩脚的演技和配音,这故事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虎头蛇尾,感觉犯了错却又骑虎难下,便草草收场。再比如宣传海报上那句:“一个关于包子和避孕套的故事”,请恕我肤浅,这话我怎么看都觉得是在哗众取宠,为炒作而加上去的。在我看来,即使一个再能从故事中悟出其内在寓意的人都会觉得《新街口》与这句话关系不大,哪怕主人公出场时“天女散花”了一堆包子,退场时挤爆了一避孕套也不能这样连一块来解释呀。好比我们不能看到上唇留一小撮胡子,就骂人是鬼子,然后号召群众集体攻击。这样忒不地道了。总而言之,这片子不怎么讲理,莫名其妙。搞不懂包子与避孕套之间内在关系的人最好别看,免得吸冷气着凉。
6 ) 80年代的记忆
就像<<青红>><<孔雀>>一样,<<新街口>>试图向我们重现一个时代的片断...在人们开始淡忘的时候.有人说拍得不真切太做作,我的记忆也不确切,好像就是这个味道吧.要在短短的90分钟里把那个年代的所有特色元素都表现出来实属不易,还要拍得有趣,一个非专业的导演难免会犯堆砌素材的毛病.在二十年之后的今天看那个年代的故事,觉得好"傻",但生活不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么?
回味,如果你有那个年代的记忆.唏嘘,如果你是如此的陌生.这就是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觉,黑暗中的90分钟.
很好看的电影,有些怀念那个单纯的年代了
太逗乐~~哈哈哈哈~~~
人无完人,就这样,不好不差,凑活吧……
看的挺乐的 范霞真漂亮
妞不错,片太烂。
雪村你丫也演床戏
北京地痞调戏上海裁缝那里真是太雀啦!
支持校友!
屌丝的呐喊。
80年代出国潮引发的血案;“燕舞”广告亮了;
想学<阳光灿烂的日子>,想耍深刻,想黑色幽默.却一样都没搞好,整个一胡乱拼凑的不伦不类.
更多的是6070年代生人对80年代的追忆
预想的是部大烂片,反而有点意外.沈红风骚得可以
我倒觉得拍得挺朴实的,又是一段于青春有关的日子。
比预想的要好,不和谐版二子开店啊
最后雪村终于搞了女主角
谁会可惜
6.5/N/A
真实而又戏谑,虽然有硬伤。鼓励一下,中国这种电影不多了
女主角身材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