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

第40集

主演:刘恺威,张佳宁,李溪芮,毛毅,薛宇槟,陈创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剧照

蜂鸟 剧照 NO.1蜂鸟 剧照 NO.2蜂鸟 剧照 NO.3蜂鸟 剧照 NO.4蜂鸟 剧照 NO.5蜂鸟 剧照 NO.6蜂鸟 剧照 NO.13蜂鸟 剧照 NO.14蜂鸟 剧照 NO.15蜂鸟 剧照 NO.16蜂鸟 剧照 NO.17蜂鸟 剧照 NO.18蜂鸟 剧照 NO.19蜂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蜂鸟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出身于小家碧玉的段亚蒙,天真活泼,同时受两大豪门公子顾家兴和殷如豹的追求。随着天津沦陷,日军残害了她的父母,突如其来的家仇国恨,她被迫嫁给殷如豹,与男友顾家兴分手,并认识了共产党员罗成方,至此四人的命运开始逆转。顾家兴因日伪的反间计,被迫踏上投敌的不归路,与段亚蒙成为头号对手,一直对她不离不弃的殷如豹为了支持她的事业为她献出了生命。亚蒙在罗成方的引领下逐步接触中共地下组织,两人在风刀霜剑中产生了情感和依恋。段亚蒙历经挚爱的背叛、亲朋的伤害,以及与强敌博弈的种种考验,千锤百炼,浴火重生,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红色战士。罗小黑战记大电影永远的夏天:汉普顿斯恋之月班亚和蕾雨 3柳暗花明1979公子倾城房主初雪告白莫斯科陷落美娜,又换了头像?惊天情杀案两天一夜2018糟糕历史第一季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仿真之境:死亡、谎言和互联网新·奥特曼(抢先版)女孩成长记第三季爸爸不知道的爱情秘密新桥恋人迷宫中的人赤足天使小戏骨:包青天之秦香莲与陈世美自古英雄出少年基督山小姐功勋2007迷魂陷阱圆桌什锦派新封神之二郎神翅膀下的风初来乍到第四季骗骗爱上你柏林夜总会:纳粹眼中钉大魔域金太狼的幸福生活2012好友好有爱负重前行2023宇宙天魔神枪雪恨亚子的秘密沃土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翻译)很小,也很大的,《蜂鸟》的奇迹——『ユリイカ』2020年5月号“韩国电影最前线”金宝拉导演采访

两个月前买的杂志,当时读了这一篇采访很喜欢,就开始翻译。但是因为课业繁重,今天才翻完。之前浏览过豆瓣现有的关于这部作品的采访,觉得这一篇有很多新的内容,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侵删。

——《蜂鸟》是一部融入了导演您自身经历的作品。被问及它的拍摄契机,您在接受韩国媒体的采访时,曾说:“我二十多岁的后半段在美国读硕士时,总是反复梦见初中那三年的情形。我想,这是当时没有解出来的作业(留给了现在的我),于是开始自我反思。”您说的“作业”是指?

金:我们长大成人后,总是理想化地认为“小时候真好”。我想不仅是韩国,这是一个全世界的普遍现象。我遇到的很多人都说,“长大了就不会有朋友了”“小时候的朋友才是真朋友”。但我反而认为,现在是我最幸福的时候。我小时候有很多不好的回忆。比如说,在学校也好家里也好,小孩子都有很多不得不忍耐的事,这些都是我的压力。在韩国,特别是90年代,其实现在也是如此,对女性有很多歧视。我想作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的韩国女性回顾一下90年代。

其他很多国家都和韩国一样,总是嘲讽初中生这个年龄层。韩国和日本有“中二病”这样的词,美国也有“初二综合症”这种词。我们一边理想化,一边讽刺。我觉得这个年龄段很有意思。所以我想试着用电影描述一下真正的初中时代,描述一下那时真实的情感。我时常遇到一些成年人,他们没有把小时候做过的事再好好做一次,通过追忆来疗愈自己所受的伤,所以即使长大了,他们心中也残留着中学时的自己。当然也许我就是一个那样的人。承受压力,心理状况不稳定的时候,回溯到孩童时代未曾得到解决的问题上,然后再返回现在。所以我想再一次体验一下、消化一下当时的情形。我在制作《蜂鸟》的过程中才知道,原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心中遗留学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我想,可能也有很多观众在等待一个讲述那个时期的故事。如何看待私人的东西和普遍的东西?如何把握那个时代的韩国社会?我画了很大一张饼,想做一部把社会和个人结合起来的作品。

——为什么把主人公设定为初二的学生?

金:比如很多国家都有“中二病”“初二综合症”这种说法,所以我觉得可能在哪里这个年纪都是有些朦胧,有些微妙的。初一的时候刚入学,还什么都不懂。但到了初二可能就会树立起一些防范,或有些许改变了。初三因为以中考为目标,所以和前两个年级又是很不一样的。韩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用“中二病”这个词来揶揄他人,我觉得这是一种压力。明明大家在初二的时候正应该是感到悲伤、孤独、迷惘的年纪,却在长大成人后假装没有过那些感觉。所以我想好好捕捉一下当时的感情。我想通过初中生,或者说被无视的那些孩子和他们周围人的视角,真挚地凝视那个年纪的孩子的感情。然后,再一次和当时的自己的情绪相遇,和它们和解。我做完这部电影后,心中的积郁荡然无存,豁然开朗。当然,电影的制作过程是很辛苦的。但对于人生来说,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

——《蜂鸟》的故事背景设定为1994年。当时韩国是军事独裁时代,1988年举办了奥运会,1997年又经历经济危机,我在日本也知道,这个时期韩国发生了很多事,1994年就是夹在这些大事之间的一年。这一年对导演您、对韩国的人来说是怎样的一年呢?

金:我比主人公恩熙小一岁,当时在上初一。我把故事设定在1994年,最大的原因是圣水大桥在这一年垮了。这给尚且年幼的我以及我周围的朋友们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地理位置上我家就离圣水大桥很近。这起事故对住在韩国其他地方,比如釜山、济州岛等地的朋友们来说,就只是一个新闻,但是我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后来三丰百货倒塌,我朋友的姨妈因此去世。我始终无法忘记朋友哭泣的背影。88年举办奥运会后,韩国一直处在发展的中心。这些事件却象征着韩国社会的轰然崩塌。

我想把《蜂鸟》拍成少女恩熙的成长故事,同时也是韩国社会的成长故事。恩熙经历了内在的,或是家庭、学校的各种各样的“崩坏”。电影如何把这种个人的“崩坏”和桥的物理“崩坏”,也可以说韩国社会本身的“崩坏”结合起来呢?探究这个结构,把个人的和社会的交织起来的过程是很困难的。我研究了很多,读了很多相关的书,做了很多准备。

——从您开始有了想法到电影制作完成花了七年的时间呢。构思、研究等很花时间吗?

金:准确地说,花了五年左右。2011年冒出这么一个想法,2013年写完剧本的初稿。其实这期间我也在做别的工作。为了维持生计在大学里讲课。《蜂鸟》没有得到企业的投资,是靠政府的补助金拍完的。但是从一个单位能拿到的补助金很有限,所以就从很多地方一点一点地筹钱。结果等筹集到八所单位的补助金花了很长的时间。我也曾给投资公司寄过剧本,但是因为这是一部没有商业元素的作品,所以都被投资公司拒绝了。

——您在自上而下观察、描绘中学时的社会情况,搜集资料作为参考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或者在调查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金:我虽然亲身经历了1994年,但也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为了考证那个时代,我认真学习了包括小道具、美术等在内的东西。在此期间我看到了圣水大桥垮塌的照片,很受震惊。明明是几十年前的事,但在网上搜出那些照片时,我还是感到迷惑不解。我很吃惊,“明明过了这么久,但身体还是会记住心里的伤。在日本的话,也许也会有听到地震海啸,身体出现应激反应的情况。很多疑问渐次涌上我的心头,“如果不是当事人的我都会有这样的心情,那那些因为这次事故失去家人、朋友的人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对于韩国的每一个人来说,这一天一定都是在心里留下伤痕的。最终我们可以消除这份伤吗?”

——您在描述经济发展的后遗症给韩国人带来的共通的伤痛时,也涉及到一些对以父亲为中心的家庭关系的反抗,可以看出一些女权主义的思想。您是特意把女性特有的问题当作主题的吗?

金:我不认为电影是政治宣传的工具。带着某些思想或目的去拍电影,电影就会变得俗气,变得像教科书一样。事实上,我从未想过要把《蜂鸟》拍成女权主义电影。但是,也许因为我自己从二十多岁开始成为了女权主义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加入了一些小组,也借此认识了很多朋友,所以可能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就反应出这些思想。女权主义者如我,也不可能拍出歌颂父权制、赞美大男子主义的电影嘛。(笑)

让我比较意外的是,观众们震惊于“这部电影里女性好多”。我很吃惊大家有这样的反应。因为在我的人生里,激发我的总是女性,她们对我来说充满了魅力。我的周围有很多复杂敏感的女性,她们教给我很多很多东西。所以我觉得我只是自然地把自己周围的女性的形象,或者我自己的价值观投射到了这部电影里。观众们“有很多女性真好”“惊了”等等感想,让我重新意识到电影里女性主人公很少。

回顾过去十年的韩国电影,女性大多以辅助性的角色、性感的角色登场,且都是美女。在四个男性中,可能只有一个女性。女性只是次要角色。所以我发现,没有电影在描绘女性。

——我觉得在恩熙身上可以看出您中学时的样子。而且,在恩熙信赖的汉语老师英智身上也可以看出您现在,以及那些您憧憬的女性前辈们的影子。您是如何描绘英智的呢?

:观众们看了电影有各种想象,我觉得每个都是正确答案。电影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这与制作者的意图无关。不过《蜂鸟》承载了我各种各样的样子。比如,恩熙的爸爸和哥哥是父权制的,我自己的一部分也是如此。有时很利己。我想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恩熙的男朋友性格优柔寡断,我自己也有类似的地方(笑)。而且我也像喜欢恩熙的学妹友莉一样,曾有过被同性吸引的瞬间。在这些多姿多彩的角色中,我最喜欢恩熙和英智,所以把她们当作故事的主线来描绘。电影的创作者常把自己的视点投射到电影的角色身上,我把我的心情托付给英智,想通过她的台词表现出来。比如,英智最后的旁白说“世界真是神奇又美丽”,我想通过这句话说的是我通过年龄增长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既有悲剧发生,也会有那些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所在的美好事情”。

观众们也很喜欢英智这个角色。其实在写剧本的时候,我还挺担心英智这个人看上去会不会太理想了。但是大家看了电影都说“英智看上去很强势,内心却没那么坚硬,这点很好”,听到大家这么说我很开心。扮演英智的金玺碧演员经常出演洪常秀导演的作品,演技细腻娴熟,正是有了她英智这个角色才活了起来。

——导演您是1981年出生的吧。您读过《82年生的金智英》吗?

金:我还没读呢(笑)。拍《蜂鸟》太忙了,电影也还没来得及看。但总是听说这部作品,所以一直很想读。我想有时间好好读一读。

——《ユリイカ》的同事想拜托我问问您,“恩熙的妈妈的痛苦来自哪里呢?” 恩熙的妈妈和恩熙的爸爸一起经营小店,总是看上去很疲惫。这是令堂平日的样子吗?

金:也有一些我妈妈的影子。但我觉得普通的母亲可能都是这样。放眼世界,女性现在仍是二等公民,并没有获得平等。无论是养孩子,还是和男人一样在外工作,育儿和家务劳动主要还是由女性承担。

承担的工作太多,太忙,注意力就会减弱,精神变得游移。很多女性,尤其是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的女性,都觉得很难把精力集中在某一件事上,因为不得不考虑的事、不得不做的事太多了。这是我小时候发现的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的妈妈们的共通点。和她说话,她要不就是没听到,要不就是答非所问。我当时觉得太奇怪了。但是长大后我就明白了,这和女性遭受的不公有关,女性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而且,劳动如此繁重,收入却那么少。尤其是做家务并不能得到任何报酬。在电影里也有无论恩熙怎么呼喊妈妈,妈妈也没有听到的场景。很多女性看了这个场景都说“我妈妈也是这样的”。为了让电影展现大家共同的经历,我确实下了些功夫。可能运气好的孩子也会得到父母的很多关注,但是普遍来说,孩子和家人之间是有很多问题的。所以目前为止也有很多作品以此为主题。

我通过初中生的视角描绘了孩子在家庭关系中敏感地察觉到的孤独、虚无等感受。比如,恩熙在外面呼叫“妈妈”的场景,我是把此时设定为妈妈的休息时间的。因为妈妈在家里必须一刻不停地做家务,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家,对于父亲来说是休息的场所,但对于母亲来说却是劳动的空间。对于母亲来说,“家”之外的场所更闲适。所以这是恩熙的妈妈从自己家里走出来,脱下母亲这个面具,自己和真正的自己对话的场景。也可以说这是妈妈最健康的样子。但是恩熙不明白那样的妈妈的心情,所以感到很不安。我想给大家看看这两种情景并存时的样子。恩熙可能现在还无法理解,但十多年后自己当了妈妈可能就懂了。

——恩熙脸上长了脓疮,爸爸陪她去医院时突然哽咽,哥哥也在饭桌上突然哭起来。我对此印象很深。您为什么要拍摄男性流泪的场景?

金:虽然这部电影把男性描述为父权般的存在,但我希望大家不要把他们看作恶魔或是加害者。这种父权特质,其实来自脆弱。我觉得最弱的人才会变得暴力,想要去压制对方。觉得自己很幸福、自信的人,没必要欺负别人,他们会很自然地表达感情。我尊重女性的理由就是,女性会很自然地通过流泪表达感情,不会觉得向对方表达爱是什么羞耻的事。

与此相反,父权制下的男性们则被禁止流泪。如果两个男生一起去电影院,就会被大家笑“哪有两个男的一起去电影院的啊”。因为我们的文化告诉我们“男人之间表达感情的话,就像小孩子一样”。男性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虚张声势般用不那么亲切的称呼喊自己的家人,或是突然哭出来,我觉得这些都是父权 制下男性的特征。

但是,我并不是想表达“男的都是傻逼”这个意思。我想用人的视线来描绘他们不堪一击的脆弱。我对我的每个角色都充满了感情。让大家看到爸爸和哥哥哭泣的场景,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恶魔,我觉得这样角色才更立体。韩国女性们看了这个场景都开玩笑说“人间真实”。好多人都以批判的口吻说“恩熙脸上长了脓疮,明明该担心自己女儿啊,安慰女儿说‘没关系’,她爸爸竟然哭出来”“我身边也有不会看眼色的男的”。我对这些批评也有同感。但是我想描绘的其实是脆弱,我认为这才是人类的样子。我并不认为男性在父权制下真的握有权力。实际上正是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所以要去压制别人。我想表达的是这个。

——电影里有恩熙被学妹有莉表白的场景,这对于初中生作为主人公的电影来说是崭新的设定,但其实青春期常常会有这样的事。请说说您设定这个剧情的理由。

金:我并不想把恩熙设定成什么社会楷模。韩国社会对女性是有特定的期待的,如果说90年代的中学女生的话,就是可爱啦,纯情啦这种。其实现在的媒体中的形象也是这样。我不怎么看韩剧,就是因为韩剧描绘的女性形象并不是真的人类。我想看不那么可爱不那么漂亮的人物形象。现在社会在变,电视剧里登场的女性也多少有些变化。但是,现在媒体给我们看的依然还是理想化的女性形象,特别是男性向往的女性形象,那种可爱的、什么都不懂的女性。我想通过这部电影展现不是那样的、真实的女性。看了《蜂鸟》的韩国女性们发现,恩熙的表情和自己初中时一样。特别是恩熙落寞、茫然时的表情,和很多女性初高中时常有的情绪重合。

还有一点是女校的同性恋风潮。女性的性取向其实是流动的。初中、高中的时候会憧憬帅气的学姐。虽然大家都不会公开承认,但私下问的话,就会发现大家都会这样。有关这点的小说也很多。我想通过这个电影表达初中女生们的真实经历。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有很多人看了电影竟然觉得有莉只是恩熙的学妹。但是她们明明就是在谈恋爱。我把恩熙写成双性恋,是为了展现她的自由、她的流动性。

——请说说您喜欢的导演。

金:我喜欢台湾的杨德昌,喜欢他的《一一》。韩国导演里我特别喜欢李沧东。我还非常喜欢郑在恩导演的《猫样少女》,这部作品对我影响很大。

——和《蜂鸟》设定的1994年相比,现在的韩国经济更发达,也可以看到女性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导演您觉得这26年间,韩国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没变呢?

金:当然我肯定韩国社会在朝着好的方向变化。但女性的人权(困境)没有变。这不仅是韩国,全世界的女性都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我觉得作为拍电影的人,应该直面这个问题,让它明了。除此之外,很多成果正在通过努力实现,尤其是文化方面,我也受到很多启发。

 2 ) 请回答1994

八年级少女恩熙正在卖力的按门铃,她一直等待母亲开门,却是长时间的无人回应。滞留太久的冷漠将她击溃,无助,狼狈,焦虑,她像一个找不到妈妈的婴儿,风中凌乱。这是韩国电影《蜂鸟》的开场,不动声色之中,疏离的窒息感悄悄散发,它甚至冲出银幕,困住无辜的我们。

但随后极具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原来她看错了门牌号。紧接着她到家,镜头远远拉开。密集公寓的轮廓在我们眼前呈现,住户们紧紧挨在一起,小型又整齐,就像码头上的集装箱,毫无生气,有着难以言说的压抑。

电影将时间设定在1994年。这一年韩国发生了很多事:美国世界杯,金日成去世,韩国民主化热潮的兴起,圣水大桥倒塌。这注定是一个慌乱迷茫的一年。恩熙身处在一个台风眼,周围的世界就像天空的雪霰,看似的平静,内部却在急遽的运动。

恩熙在如蜂鸟巢穴般的公寓中生活着,外表平静,内心渴望生机的她一直在寻求人生的意义,始终想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却不断在内心的失落和空虚中徘徊游荡。电影不厌其烦给恩熙设置一次次的“磨难”:一次偷盗事件,好朋友将她出卖,甚至拒绝道歉;男朋友出轨且立场非常不坚定;上学期还喜欢她的学妹到了下学期就对她冷若冰霜。

中伤,背叛,易变的友谊,经不起考验的爱情,通通向她袭来。不稳定的因素一直在积蓄着,就像恩熙耳后的那个包,慢慢的变成肿瘤。

外面世界如此冰冷,回到家中,依然空白一片。她的父亲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中年男子,终日苦闷早已把精力消耗,只好在子女身上找存在感;母亲年轻时有一个大学梦,无奈家庭贫困早早辍学嫁人,成了一名家庭主妇,是韩国女性悲剧的一个典型人物;姐姐总想着反叛,却在家庭的束缚下失去自我;哥哥作为兄长被家庭寄予厚望,身心压力极大,面对父权的施压和大环境下的激烈竞争,他只有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殴打妹妹成了他出气的唯一手段。

家庭的成员们各自怀着心事,极度缺乏交流,他们就像是屋子里摆放工整的物件,虽然体面的相处,内心却是长久的隔离。

电影通过展现一家人的精神状态来折射韩国各个年龄段所遭遇的困境,也许对于导演而言,她的野心不单是展现恩熙的成长,她真正想呈现的是韩国那一代人的精神隐疾。

身处在一个分裂的半岛,面对隔壁朝鲜的虎视眈眈,韩国人始终处在一种危机之下,金日成的去世让韩国民众的神经又紧张起来,唯恐战争打响。安全感的缺失加上严重的竞争观念,导致了韩国人的心理失衡。他们一方面有着极强的民族自尊心,所谓的“身土不二”即是这样;一方面在从小棍棒打压的教育体制下,导致了严重的自卑感。

恩熙舅舅的自杀正是那个环境下的悲剧反馈,是电影第一个惊叹号。第二个惊叹号是智英的结局。智英是恩熙的中文老师。她是电影里最为光辉,也是最为理想的一个人物。智英身上有着淡淡的忧郁,骨子里的文雅被恩熙吸引,对于人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更重要是她身上有着难得的诗性和智慧。

作为一个独立女性,她几乎可以算是恩熙母亲的对立面,是恩熙最想活成的样子,可以算是恩熙的精神导师。最终智英成了圣水大桥下的亡魂,这对恩熙是巨大的打击,意味着电影最具希望的火苗也被浇灭。但索性导演并没有将颓丧的调调延续下去,恩熙虽然失去了精神导师,但她的姐姐却因此保命:姐姐正好错过了开往圣水大桥的公交车。

电影所展现的青春不同以往青春片的焦躁,它很容易让人想起杨德昌的《牯岭街》,同样的冷静克制;也会让人想起相米慎二《台风俱乐部》,平静之中积蓄着张力。在卓越的镜头语言之下,《蜂鸟》在空间上的停滞,延伸,压缩,使得整部电影更具质感和韵味。松散的情节宛如一股股细线,在圣女大桥倒塌的喧嚣中,汇聚成一股巨大的麻绳,有力,强悍,把所有的人绑在一起,丰富的层次感如一面大网将我们盖住,动弹不得。

《蜂鸟》影像整体的沉稳和老练,让人不相信这竟然是新人导演金宝拉由短片改编而来的长片处女作,节奏把握的恰到好处,没有一丝失衡,它那如潮水般的生活流静悄悄流淌,直到流出银幕,我们不由跟着恩熙思考人生的意义,也许会再次感叹恩熙的天真和善良,心疼它们在旋涡般的世界之中被搅得支离破碎。

人生是公平的。她失去了老师,姐姐逃过一劫;学妹不再喜欢她,好朋友和她重归于好。有失去,就有获得。智英虽然死去,但在她写给恩熙的信中,恩熙又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也许她已经继承了智英的精神衣钵。

所谓的生活哪有什么对错,既有糟糕的时候,也会伴随着快乐。没必要对一切都失望透顶,与其沉沦在不堪的生活之中,还不如保持独立,潇洒微笑的活着。

毕竟世界终归是神秘又美丽的。

首发在:几点电影

 3 ) 打败《寄生虫》,这部新片才是真正的年度最佳!

第40届韩国电影青龙奖,在近期落下帷幕。 今年最受关注和争议的《寄生虫》横扫青龙奖,收获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五项大奖。 而打败《寄生虫》拿下“最佳剧本”的,却是一部名不见经传的青春电影。 但我敢说,它一定是本年度「最佳青春片」,没有之一——

蜂鸟

벌새 导演:金宝拉 编剧:金宝拉 主演:朴智厚/ 金玺碧/郑仁基/李胜妍 / 朴秀妍 上映日期:2018-10-06(釜山电影节) 片长:139 分钟

影片出自年仅28岁的新人女导演金宝拉之手。 作为她的长片处女作,《蜂鸟》可谓一鸣惊人。 先是在釜山电影节被授予KNN观众选择奖,又荣获了柏林电影节新生代青年单元的评审团大奖。

片场照:导演金宝拉和主演朴智厚

跟其他同类型的青春题材影片相比,这部《蜂鸟》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一切还得从故事的主人公说起。 恩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初二女生,来自一个再平凡不过的韩国家庭。 家里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恩熙五口人。

和大多数青春片的主角没什么两样,恩熙的生活也充斥着没完没了的烦恼和困惑。 在学校,同学嘲笑她脑袋不灵光,老师嫌弃她只顾谈恋爱。

在家里,重男轻女的父母不把她看在眼里。 就算被成绩好的哥哥揍了,也只能忍气吞声,没处儿讲理。

对于恩熙来说,只有好朋友全智淑和男朋友金志源是她无尽苦闷中的那一点甜。 所以,她平时不是和志源腻在一起,就是跟智淑去歌厅蹦迪。

虽然在哪都不招人待见,但有智淑和志源陪伴,恩熙倒也自得其乐,过得还不至于那么差劲。 可生活的不如意总会不期而至,而且十之八九从最亲近的人开始。 当志源和智淑也背叛了恩熙,她才明白,原来友情和爱情都并非坚不可摧的东西。

火上浇油的是,恩熙的耳后还长了个肿块。 一次没治好,这下非动手术不可了。

总而言之,眼下的处境让恩熙的身体和心灵都饱受煎熬。 突如其来的种种遭遇非但令她一时间身陷囹圄,也为这本就灰暗的少年时代勾画上了更为沉重的几笔。 在最无助的时候,新来的补习班语文老师金英智带给了恩熙一线光明。 初见英智,恩熙就觉得,她跟别的老师不一样。 当时她站在楼梯拐角的窗边,抽着一根烟,身形瘦削,神色惆怅。

稍加接触后,恩熙果然喜欢上了这个神秘、洒脱又温柔的老师。 从此,每当恩熙受了委屈,英智总会陪在身边。 任她哭泣,听她倾述,还教给了她许多道理。

是英智告诉恩熙,不能屈服于哥哥的暴力,得学着反抗。 也是英智让恩熙相信,即便对人生再无能为力,只要手指还能动弹,就有回转的余地

可年少的恩熙或许没能想到,有一天,就连她最信赖的英智居然也会不辞而别,从她的生命里消失…… 就这样,影片围绕着恩熙周遭走走停停的人们,和降临在恩熙身上的大事小情,描摹出青春的迷惘和心碎,反叛与挣扎。

剧情没有大起大落,但胜在真实、细腻。 年轻的金宝拉展现出强大的节奏把控能力,也让人看到了她对这个世界的深刻洞察。 通过事无巨细地将恩熙的生活琐屑和人际关系一一奉上,影片塑造了一个立体且可信的少女形象。 在校园和家里,她是压抑、隐忍的受气包。 到了夜店,她就摇身一变成为潇洒、自信的大姐头。

和志莞、智淑玩耍时,她无忧无虑,逍遥自在。 但每当独处,她又时常茫然失色,流露出脆弱的一面。 她眼神清澈,心思单纯,不谙世事,却也会抽烟,会撒谎,会犯错。

说到底,她只是一个孩子。 而《蜂鸟》的最出色之处正在于,凭借异常精准、极度写实的人物刻画,它唤醒了蕴藏在孩子小小身躯之下的,那深不可测的复杂性。 恩熙的14岁,没经历过《过春天》里佩佩那样的惊险、刺激,也不曾像《少年的你》,遇见对自己不离不弃的小北。 她所经受的全部,不过是一场风险不大的手术。 她所拥有的一切,也仅仅是一个不懂担当的男孩。

可恰恰是这看似不值得刻骨铭心的一个个人和一件件事,让她和她的生活看起来离我们很近。 无论是朋友间幼稚而热烈的分分合合,还是甜吻与眼泪共同浇筑的青涩爱恋, 虽然谈不上轰轰烈烈,却每分每秒都叫人觉得似曾相似。 从心动到心伤再到彻底放手后心如止水的“其实我没有喜欢过你”,

从靠近到亲密再到分道扬镳时云淡风轻的“那都是上学期的事了”,

这些平淡日常里貌不惊人却隐隐作痛的疤痕,才编织起大多数人青春的本来模样。 当然,如果导演的野心仅止于呈现残酷青春的母题,本片也必然不会得到如此多的褒奖。 除了恩熙,影片对恩熙的家人、朋友,以及恩熙所处社会环境的描绘同样细致、逼真,别有深意。 恩熙矛盾而纯粹、清透而混沌的少女形象是在特定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语境下构建起来的。 造成恩熙叛逆性格和忧郁气质的首要原因,无疑是她的家庭。

为了强调这一点,导演不惜花费大量的篇幅展示恩熙和各个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也成功地营造出了全家人共处时那种紧张而尴尬的氛围。 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恩熙伤害最大也最直接的显然是哥哥泰勋。 他学习好,又是学生干部。 在父母看来,三个孩子里唯一指望得上的就是他。

这给了他欺负妹妹的底气。 正是因为有底气,他才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打骂恩熙,变着法儿地惩罚妹妹。

甚至是在明知道妹妹面部刚动完手术的情况下,毫不留情地给上一耳光。

那么,对于泰勋的暴行,这对父母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什么也没做,只是偶尔敷衍地数落两句,不温不火,无足轻重。 在他们的默许下,泰勋日益变本加厉,恩熙也渐渐放弃了抵抗。 每每鼓起勇气告状,却被三言两语糊弄过去,恩熙暗淡的目光中弥漫着的,总是深深的无力。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父母身上,尤其是父亲。 事实上,这是一个典型的为父权阴影所笼罩的家庭。 表面看来没有一丝裂隙,内里实则布满数不尽的淤青。 片中,泰勋虽然动不动就对妹妹耀武扬威,但在爸爸面前却始终低眉顺眼,一言不发。

妈妈也一样。 至于不受偏爱的恩熙和姐姐,就更没话语权了。 某种程度上,姐姐比恩熙还要可怜。 没考上重点高中,爸爸嫌她丢脸;隔三差五逃学,回家又得罚跪。

她是这个家里最屈辱的人。 所以不论是在餐桌上面对父母,还是当与妹妹对视,亦或是窝在床边独自失神,她的疲惫和空虚都表露无遗。 你会发现她的眼里已经不剩什么神采了,可她明明还很年轻。

因为长期遭受父权压制的关系,这家人只要聚在一起,看上去就永远死气沉沉的。 尽管当恩熙被告知手术可能导致面瘫,爸爸哭了。 对于泰勋的会长竞选和升学考试,家人也表示支持。

可相比平常人家,他们之间的气氛总有些许的微妙,给人的感觉怪怪的。 就好像这五口子只是被动地接受着名为“亲情”的纽带的捆绑,很疏离,很勉强。 在这样畸形的家庭里,每一个个体、每一段关系都深受其害,无一幸免。 恩熙的妈妈自然也不幸福。 对于丈夫有外遇对象的事实,她心知肚明却视若无睹。

为了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也是为了夫妻共同经营的店铺,她所能做的就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不了狠心戳穿。 “床头吵架床尾和”这句俗语也被这对夫妇表现得淋漓尽致。 头天晚上还破口大骂、大打出手的两人,第二天就能乐呵呵地靠在一起看电视。 既然胳膊上还缠着纱布,之前的争吵,心里也一定没忘。

这种堪称荒谬的相处模式,到底该怎样定性呢? 是貌合神离、勉为其难地搭伴儿过日子,还是不计前嫌,心甘情愿和彼此相依为命? 我想,应该是两者兼有。 成人世界不就是这样吗?暧昧不定,模糊不清。 人们从不断然诀别,但也很少袒露真心。

小孩子眼里的荒谬,对大人来讲,根本不算回事儿。 可以说,恩熙一家就是许许多多韩国普通家庭的缩影。 父权倾轧的不只是一个女人和三个孩子,更是整整一代人。

智淑在家里也经常挨揍

就连掌权的父亲自身,也是被父权社会操纵、摆弄的牺牲品。 从这个角度来讲,韩国和中国的社会现状多少有些相似。 所以,除了父权制度,想必影片对升学压力的生动叙述也能极大地引发中国观众的共鸣。

《蜂鸟》虽然是一部韩国青春片,但它所囊括的层层表述,在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上同样具有高度的普适性。 开篇已经说过,恩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女孩了。 所以,她的这段青春岁月里,也几乎不存在超乎常人经验范围之外的东西。 令人窒息的亲情,变动不居的友情,摇摇欲坠的爱情,全都截取自生活本身。

在这部电影里,你没机会经历一场荷尔蒙驱动下的冒险,也不可能完成那些现实世界里兑现不了的梦。 因为它只是带你探进生活的里层。 在欲望、本能、欢愉、痛楚中逡巡,体味青春的迷茫,感受成长的阵痛。 这份返璞归真的质朴和不加矫饰的坦率,才是本片区别于当今市面上大多青春片的关键。

在平凡之中挖掘非凡,制造奇观,固然好看。 但有关「真实」的复述和再现向来不可或缺。 哪怕「真实」再丑恶、再残败、再不堪,至少,这重讲述不会轻易被时间推翻。 而且,它终将构成我们时代的重要一面。

关于这部写实的影片,唯一抽象的就是片名——《蜂鸟》。 蜂鸟体型极小,而且为了采蜜,只能通过高速地振动翅膀悬停在空中。 这倒很像片中恩熙的处境:进退两难,腹背受敌。

但命运是不可趋避的。 所以对于必须拼命挣扎,一刻都不得喘息的恩熙而言, 最好的祝福大概是,多采一些蜜。 如果可以,别错过沿途的每一丝爱与甜蜜。

*本文作者:kiwi

 4 ) 翠贝卡电影节女导演专访:遇见金宝拉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concert press

蜂鸟 House of Humming bird

是金宝拉的第一部长片,获得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Generation 14plus单元评审团大奖,釜山国际电影节NETPAC奖和KNN观众选择奖。它是一部关于coming of age的电影,背景设定在1990年代经济浪潮期间,讲述了女孩Eun hee由于家庭缺陷,她尝试通过爱,也通过信念去寻找继续生活的理由。

在制作这部电影之前,宝拉拍摄了一部短片《竖笛考试》(The Recorder Exam, 2011)作为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作品。长片延续了它的设定,构建了初中女孩对于理解家庭与探索爱情的独特视角。

《蜂鸟》是一部非常具有后劲的片子。它很明显来自于一个女性对过往记忆抽丝剥茧的探索,它的切入口虽然小,但它所具备的包容、理解却非常广阔。

片中所呈现的家庭生活,包括家庭关系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编织起来,主角的视角并不具备强烈的评判性,她只是置身其中,观察、接受。到最后,所有成员都认识到,大家共同经历了什么样的痛楚,以及什么样的转变。家庭是这样的一个容器。有时它是一个怪物,却也是一个共同对抗外部世界的纽结。这是这部电影的珍贵之处。片子的原名“蜂鸟之家”也有这样的意味。而我很喜欢里面所表达的友谊,包括同龄人的友谊(有时也是爱情),或者超越年纪的友谊,它们在不同的方向牵引,有这样的朋友,哪怕只是共同走过一段夜路,都是幸运的。(毛)

本文翻译自WOMEN AND HOLLYWOOD在2019年翠贝卡电影节期间的采访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部电影叭

我想引用一下电影里面的一个角色Youngi来描述它,怎样生活才是对的,有时候我觉得我知道,但我真的不确定,我只知道当坏事发生的时候,好事也在发生。

是什么把你带到了这个故事?

是从一个噩梦开始的。当时我正在纽约念MFA,我第一次住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修读硕士学位。在那个时期,我觉得我的状态非常的不稳定,然后开始做梦,梦到了我再次回到中学。我觉得这完全像一个噩梦,每次我从这个噩梦里醒来,发觉这仅仅是一个梦,才松了一口气。

这种不安使我回到过去的记忆:中学时的创伤——那是我最不稳定的时期。我意识到在那个时期我身上发生了一些事情,然后我开始挖掘记忆。

你希望人们在看完电影之后想到什么?

我希望他们能思考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并激励他们在当晚写下一些东西,或与朋友进行深入的交谈。或者只是散步,带着他们无法形容的感受。

制作这部电影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获取资金并找到主演。还有,对于无法制作这部电影的担忧和恐惧。但很庆幸我拥有已经经历过这一切的朋友,他们也是电影制作者,他们会告诉你有这样的感觉并不可怕。

你是如何获得电影资金的?请分享一些和制作这部电影有关的理解

《蜂鸟》由韩国电影理事会(Korean Film Council)、首尔电影委员会(Seoul Film Commission)和城南艺术委员会(Seongnam Art Council)资助。这三支基金是韩国最大的独立电影基金,我很幸运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支持。当电影在柏林影展放映时,韩国电影理事会甚至还付钱给我和主要演员飞往柏林,它以各种方式支持独立电影制作人。

另外,我通过创投得到了首尔国际女性电影节(Seoul International Women’s Film Festival)的一等奖现金支持。能够获得奖金当然很好,但同时也是学习如何创投电影的绝好机会。为了更好地创投,你需要真正弄清楚你的电影是关于什么的,以及如何用自己的创意和具体语言去传达这一概念。我强烈建议电影制作者参加创投项目。

完成拍摄后,我从釜山国际电影节的亚洲电影基金会(Asian Cinema Fund from the B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以及圣丹斯学院(Sundance Institute)得到了后期制作的资助。最后,它入选了IFP实验室(IFP lab)的十部叙事电影之一,这帮助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后期制作的知识,并让我们认识了很多业内人士。IFP还支持我们在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欧洲电影市场放映。

所有这些资金筹措过程都是在2014年到2018年间进行的。当然,我们也遭到了很多拒绝。我学会了坚强。

是什么让你想要拍摄电影?

电影带能我去到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是真实的,真实和热情的。电影院不属于胜利者,而是属于失败者/孤独者的。无忧无虑的失败者。我喜欢那个世界。

你收到的最好和最坏的建议是什么?

最好的建议:“要把事情做好,首先需要爱,然后是技术”,by 安东尼·高迪。

最糟糕的建议:“为什么要把主角设定为初中生?如果拍一个高中女孩你就去能找一个名气更大的女演员了。为什么要是1994年?把背景设定在现在叭,否则以这样的预算拍一部年代片很困难。”

你对其他女性导演有什么建议?

不要看低自己,不要害怕成功。你并不是在害怕失败,而是在害怕成功和你强烈的存在。

谈谈你最喜欢的女性导演的电影,以及为什么

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导演的《蒙特利旅馆》(Hotel Monterey, 1972)。这部电影透过场景的不同视角展现了温情,仿佛旅馆是活生生的。看完电影后,你会觉得自己理解了这个地方,以及对这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充满了爱意。

自#MeToo和#TimesUp运动启动以来,你注意到了什么区别?

男性电影制作者正在试图更加了解他们所说的话。我很高兴不用再听到他们的笑话了。更重要的是,很多电影节正在试着去放映更多女性导演的电影,我们能看到这些,这就已经对我们的环境很有帮助了。

©️ 图片均来自网络

合作请关注微信公众号:concert_press

 5 )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当大部分青春片用力度和狠度掀开校园霸凌和家暴问题时,《蜂鸟》却已经再往上一个层级,去用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意去为我们展示了全新意境的青春片。

不知道为何,我看《蜂鸟》的时候,联动起了贾科长,贾科长的精髓是把镜头对准中国时代变迁洪流中的平常小人物。

《蜂鸟》也一样,影片的格局放得很小,用一位初中二年级少女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但又熟悉的世界。

看完电影我感觉很多情节很熟悉很亲切,比如交友,青涩懵懂的爱恋,家庭之间的杂音和挣扎。

影片的主角和我们一样,处在刚走进成人世界的门边,接着门缝的虚掩,窥探和体验着成人世界的纷扰,从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影片有着大量的留白和呼吸的空间,角色之间的微妙和互动,让《蜂鸟》有了更多影片之外的延伸和空间。

在大部分时候,一部电影是很怕剧情被打断的,这会造成情节的不连贯和冷场,如果一部电影做到中断剧情,去让角色和观众去建立一种安静的时刻,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蜂鸟》在很多场景中,并没有多少台词甚至没有台词,我们看着小女主用自己安静的情绪观察着这世界,但这并不乐观甚至有些压抑的世界,让小女主14岁的心中,慢慢为这个世界做出了她自己的定义。

家中哥哥的家暴,父母的冷落,姐姐的力不从心,朋友的背叛,小屁孩男友的分手,最终最懂她的老师的逝去,都成为小女主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复杂和无奈的认知。

在这场小女主的成长仪式中,结局可想而知是失败的,父亲男权的压力下,让这个家庭演变成了一个战场,战场中每个人都是凶手,但每个人又都是受害者。

就比如家中的哥哥,大家认为他得到了所有的关注和爱,但其中这就像《阳光普照》中的哥哥,24小时都被太阳照耀,但他自己没有一丝躲避阳光的地方,所以他或许成为了家中最压抑最累最无处发泄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他有了暴力倾向需要宣泄,他在桥塌后,在餐桌上是哭得最伤心的人。

导演在访谈中也提到,哥哥最后心怀愧疚,同时也想着要排出那些被爱着的毒性。

同样哭泣的男人还有父亲,他作为一家之主,在忙碌中已经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早就忘记了当初年轻怀抱梦想的自己,所以他把梦想都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理念,毁了他家里整整一代人。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这句话算是影片的题眼了,我们人一生中,遇到的人结识的朋友会很多,但是到头来,或许连自己都无法对自己知心。

 6 ) 《蜂鸟》:不可思议的处女作

《蜂鸟》近日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单元”竞赛,收获好评。

电影讲述八年级少女恩熙的青春故事,时间是1994年。三个重要事件标示出这一特殊年份:1994年的世界杯、金日成的去世、圣水大桥(Seongsu Bridge)的倒塌。

电影呈现出一幅典型的90年代韩国家庭画像:苦闷父权的父亲、柔弱无力的母亲,问题重重的孩子。导演金宝拉以敏锐的女性视角观察社会现实,记录下女性压迫的成长环境。

小女孩恩熙在不确定性中展开她的青春生活:重男轻女的家庭氛围让她喘不气来,男朋友让她体验到爱情滋味,女性友人投来的示好让她受宠若惊,与好友一起逛酒吧、夜店,在超市偷窃遭遇伤心的背叛,围绕在恩熙身上的是青春期少女的普遍经验:对未知世界感到迷茫和无助。

她在新来的中文女教师智英身上找到榜样和依靠,两人建立起不寻常的友谊。智英的率性、洒脱让恩熙在严密的现实环境中找到喘气的缝隙。电影遗憾地结束在智英写给恩熙的信上,再见已成永远,智英在大桥坍塌事件中死去。

恩熙的形象无疑是成功的,第一次触电的朴智厚奉献了几乎完美的演技,将少女敏感细腻、迷然懵懂的状态表现得入木三分。金宝拉通过长镜头和特写镜头带着观众进入恩熙的内心,让观众感同身受。

《蜂鸟》让人想到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两部电影都是青春片,都讲述了青春期孩子在家庭和社会双重压迫下面临的成长困境。电影中有一幕,恩熙的穿着与小四的打扮如出一辙。

某种程度上说,比杨德昌更进一步,《蜂鸟》同样是侯孝贤式的,这说明电影是对东方独特世界观的呈现。电影里的每位家庭成员都遭遇人生困境,如同《一一》;与此同时,家庭成员间不断发生着内部损耗,这是侯孝贤发现的东方式家庭的秘密。

《蜂鸟》让人诟病的地方是它的年代感,94年的物质生活看起来与当下差别不大,但这并不影响观看。几个重要事件的加入主要为了涂影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必做过多政治态度上的引申。

另一个问题在于结尾拉得过长。电影原本可以巧妙地结束在恩熙伴着音乐起舞的那刻,但为了让智英的“死后箴言”更富教育意义,不惜将智英残忍地殒命在圣水事件(太过巧合)。

甚至于,三个孩子共同望向断桥的背影也是极好的收尾,这样就不必用念信的老套方式结束电影。(念信收尾,是《蜂鸟》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另一处相似的地方)

电影此前参加釜山电影节,获得KNN观众奖和NETPAC奖(亚洲影评人协会奖),并在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新生代青年单元获评审团大奖。

这是韩国女导演金宝拉的第一部长片。金宝拉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导演硕士学位,《蜂鸟》由其之前的短片发展而来。金宝拉之后的电影之路不可限量。

 短评

喜欢。看得我好想拍电影,现在有这样的梦想好像太晚了

5分钟前
  • 松如
  • 还行

相识满天下 知心能几人

6分钟前
  • L‘Heure Bleue
  • 力荐

2.5。戲感挺好,很喜歡小女孩的存在感,不過組織上真的偏冗也過長,或許反映了導演不知還有沒有下一片而塞得滿滿滿的侷促感。餐桌上的哥哥哭泣,女主角擔心姊姊意外,這兩場的反應是否太激烈了?末段節奏尤其不解,好像很多時候都可以收了,讀信那段異常溫暖也非常直白,有種「得獎致詞」的錯覺XD,也有點不那麼高超地把前面的散葉收起。小鹿斑比的眼睛。摸頭。為什麼1994年的首爾要上漢字課?而且那些內容,感覺並不實用啊,像是一種文化薰陶。

11分钟前
  • HurryShit
  • 还行

晚上还打架吵架又流血的父母,包扎好伤口第二天就能坐一起看新闻,劈腿的男孩子没过几天又会跑回来说喜欢你,明明是闺蜜却在关键时刻出卖你,之前还说喜欢你的女生突然可以在路上对你视而不见,这世界真是既神奇又美丽,还有各种意外,谁都不知道意外和幸福哪一个来的会更早,哪一个会更好。用豁然开朗的眼睛看着身边的人,用珍惜的眼睛看亲近的人,用满怀深情的眼睛看喜欢的人,用流泪的眼睛看逝去的人,要相信,这个世界不能没有你,知心的人一定会在身边。电影太高级了,用琐事来游离漂移不定的心,关键时刻一记重拳锁定。

14分钟前
  • 倚风帘
  • 推荐

金宝拉展示了她捕捉影像多相性的能力,那些纤细又尖锐、真实又迷幻、遥远又切近、令人困惑却清晰在场的末梢感觉交织一体,构成少女对世界一次次的灵性凝视。叙事上也有妙笔,大桥坍塌处虚枪凶猛,重拳却趋简,最终凝结成一片空濛怅惘的遥望。如果真的存在着“集体记忆”的话,那么它的主语必须要是如恩熙这样的个体生命,《蜂鸟》为惯于呈现后威权时代创伤综合症的韩国电影补上了轻盈的一笔。看的时候总想到杨德昌。

19分钟前
  • Octopus
  • 力荐

中學少女成長記,劇本很扎實,情感细腻觸人,家庭矛盾部分很有共鳴。中文補習班部分據說有導演自傳性質。小女主美得令我出戲。可惜服裝和美術完全沒有說服力,並非真正90年代感覺,若不是電視和文字的提醒,真會以為是這個時代的故事呢。金璽碧看起來還是種性冷淡的美。😂2018BIFF1006중극장

21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还行

至此,韓國青春片亦有了『殺人回憶』。

23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你不是说过喜欢我吗?」「那已经是上学期的事了。」不可理喻的事有很多,后来我们毕业了,却还要经历无数个上学期。

26分钟前
  • zitsunari
  • 力荐

“就算坏事降临,快乐的事情也会一起到来。我们总会遇见一些人,分享一些事。世界真是神奇又美丽。”成长的过程既满怀不安,又仿佛一切水波不澜,我们经历过的痛楚过的犹疑过的,最终都像流水一般只是从身边经过,而我们最终都幸运地存活下来;那些伤痛愤怒不甘,是生命划在身上或心里的刻痕,最终成就了这样的今天的我。风格极为细腻的青春片,但又绝不至于此,留痕处处的女性生存现状描摹,细节勾勒委实抓心(沙发下争吵的残渣,脚上脱丝的袜,餐桌上哥哥突然的痛哭,窗口老师抽烟的身影);剧本功力于细微处彰显,这些泛着生活沉郁底色的片段是那么幽微那么无光,但真的就像是提取概括自普通如我的日常啊。最戳心的对白——“你想舅舅吗?” “就是挺奇怪的。”(平静之下的万箭穿心)

2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真的很棒啊,韩影中罕见的女性视角!前面有点脸谱,但也算是必要的铺垫,后面渐入佳境,恍惚间给人一种一次别离的感觉,只不过蜂鸟讲的是“一道伤痕”:国族的、阶级的、性别的、情感的、身体的……层次十分丰富,表达内敛动人。所有一切骤然撕裂,然后以难以辨别的速度缓慢愈合。统治中受害,震惊中平和,温柔中残酷。处女作长片,令人惊叹!P.S.女主是不是有点像赵丽颖~

32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正值<寄生虫>冲奥的紧要关头,本土青龙奖却把最佳剧本给了这部,诧异之下以为是分猪肉的结果,哪知道韩国又出来一位了不起的创作人。年度最佳韩影无疑

34分钟前
  • Redux
  • 力荐

纷扰繁杂各方环境加压下,细腻且敏感的孤独少女心事与成长。情感含蓄,留白很多,卫生间里因反抗不解而爆发的戏不错。

37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还行

《过春天》有这部电影一半样子就行了。

38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在北影节电影学院“注目未来”项目中观看。13、4岁的女中学生成长故事。剧作太实在、丰富了,“一人一世界”,青春期中的少女遇到了太复杂、丰富的生活、人生问题及体验。处女作之编导显示了不凡的成熟与才华。

4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金日成病逝,有人担心朝韩开战,有人惶恐肿块留疤;圣水桥断裂,有人迟到逃过一劫,有人失约提前告别。学妹的喜欢只持续一学期,男孩的赞美适用于所有人。凝视母亲破了洞的丝袜,父亲手臂的纱布,我相识了天下,忍受了暴力,什么时候才能发光呢?青春是在错误的楼层敲错误的门,错误的时间等错过的人。

4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不出所料的不喜欢,太执着于捕捉生活里微小的涟漪,好像做少女就一定要敏感,一定要若有所思,一定是看着窗外的。但少年时代难道不是最具钝感的吗?太刻意了,最后对着坍塌的大桥,我相信她是什么都感受不到的。

53分钟前
  • 基闹
  • 还行

后劲儿有点过于大了 我心摇摆荡漾

56分钟前
  • 海带岛
  • 还行

Berlinale2019 Generation. 3.5,固然剧作依旧有韩国电影贪多的痼疾,事件并无内部动力,但至少努力地在寻找状态(非常吃重状态戏,一定程度稀释了过饱和的戏剧性)、塑造“人”。对于一个韩国导演来说,创作姿态很可贵。当然也因为这样的追求,大约无法成为某部题材相近的华语片那样的豆瓣爆款了。

1小时前
  • Ada的B计划
  • 还行

好温柔啊 温柔得可以穿透所有的软弱

1小时前
  • Настя
  • 力荐

是的,原来所有的彷徨、迷茫、不甘、愤怒、难过就这么平静的发生了,就像恩熙问妈妈舅舅的死,如果不这么平静的生活,又怎么抵挡得住这般伤心呢。而在青春时期不能感知的阵痛,又不知会在哪天才缓缓降临。其实这个世界骗了我们,少年从来不是最美的年纪,是不得不蜕变,不得不体会成长的过程与代价,不得不明白一切只能自己经受。“我的人生会总有一天也会发光吗?”恩熙还没问出问题,老师就已经给了她答案,她是悲剧且幸运的少数,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阵痛,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答案。

1小时前
  • 后自愈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