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东莞

第3集

主演:李立宏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 / 粤语年份:2020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寻味东莞 剧照 NO.1寻味东莞 剧照 NO.2寻味东莞 剧照 NO.3寻味东莞 剧照 NO.4寻味东莞 剧照 NO.5寻味东莞 剧照 NO.6寻味东莞 剧照 NO.13寻味东莞 剧照 NO.14寻味东莞 剧照 NO.15寻味东莞 剧照 NO.16寻味东莞 剧照 NO.17寻味东莞 剧照 NO.18寻味东莞 剧照 NO.19寻味东莞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寻味东莞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东莞,中国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中国最具活力的国际化城市之一。过去的二十年来,东莞以高速发展的制造业闻名, 但在“世界工厂”身份之外,这里还隐藏着一个庞大神奇的美食世界。城市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将以美食作为东莞的城市名片,带领人们探访东莞的地道⻛味,寻找一系列富有传奇色彩的鲜活美食,呈现这方水土过去和现在的碰撞,时间与空间的融合。母子威龙冒牌大保镖古驰家族恶魔猎人第二季E.T. 外星人警察世家第三季家教噩梦2023人证狗一般的东西大师兄暗斗幽灵楚留香新传张智尧版十八盗之云中鹤年度教师中南海保镖国语吸引力兄弟姐妹第一季薄樱鬼黎明录妈妈别哭2008李洛夫奇案(粤语)这个孩子很邪恶疑罪从无情妇后宫婚警察帝国熟食店的人大圣重生之斗战逆天山之外我到底在与什么作斗争遗产2013海军罪案调查处:夏威夷 第二季月之暗面24小时 第六季同名人替罪羊历史那些事 第三季幻影车神:魔盗激情一路向西2之泰西青春纪录你的倒影五魁心随雷动受难记2011菜鸟总动员

 长篇影评

 1 ) 就说说东莞煲仔饭

有些美食隐藏在村屋的街巷里

很多都还没吃过,或者吃过不记得名字,单一个煲仔饭就是绝的,11年出差住过一段南城,地陪每天带着吃美食,第一餐就是煲仔饭,红砂陶巨碗,腊肠腊鸭腊肉各种料又足又香,米的口感也好,真是刷新了对煲仔饭的认知,舌头都香掉了。后来小姑娘征求意见,经常都说去吃煲仔饭好不好,姑娘觉得无语又好笑,于是换一家继续吃继续吃,吃到临走都没觉得腻。 可能就是对美食的印象,成了我在东莞买房的理由之一。去年秋天小住的时候,特地去运河边找到一家排名靠前的小店吃煲仔饭,嚯!一溜二三十种配料自选然后现蒸,每种配料三四块钱。吃完意犹未尽,又跑到旗峰腊味厂里买腊肠,门市的小姑娘特别实诚,说不提供邮寄服务,但某宝旗舰店是一样的货品一样的价格,你不如网上买了还包邮。后来在网上买了肠和肉直接寄给朋友,反馈说很不错。

运河边一家很小的网红店子,据老食客说口味已经比以前下降很多。
一溜灶火
用的普通砂锅,不是东莞经典的大红陶碗。
我随便要了几样,大概是腊肠,排骨,鱼,鹅?二十几块钱,很香。
下坝一家店,不过没进去过。有名的一家老莞味好像在东城,朋友带去吃过,棒!

除了老莞味,东莞美食也是多元的,大抵跟长江以南各省都有大量打工人群曾经栖居有关。江南和两湖云贵川的食物在本土改良的同时也得到了互相融合,这跟京沪的追求地道似乎又不太一样。在两条运河之间的夹心地带,可以找到很多美食扎堆的地方,比如旧工厂改的工农8号艺术区,好多店可以选择,价格也不高。

所以东莞可能是一座宜居性被严重低估的城市,因为镇区确实比较乱,珠三角以外的人们,都以为东莞是乱的,工厂多,有飞车党,呃,有颜色?

颜色是真有,绿化率高到无法想象,像水濂山,松山湖,同沙,黄旗山都刷新认知地美丽,即便在珠三角也是出类拔萃的吧。

发几张城区照片(鸟瞰图来自网络,图上有作者和截屏来源),实景是去年12月拍的。

城区,著名的东莞大道(作者chanek,来自720yun)
水濂山(作者chanek,来自720yun)
东莞植物园(作者chanek,来自720yun)
同沙生态公园(作者chanek,来自720yun)
初冬随处可见的紫荆
旗峰公园的老榕树
路边随手拍,地点忘了。
旗峰公园的路人甲
旗峰公园的路人乙
路边随手拍
路边随手拍
下坝坊的老榕树
鸿福路地铁站
普通小区

去对地方,这座城市挺有味道的。

 2 ) 第二集 山水相逢

第二集指南,麻涌真好吃!

在广东,海鲜当然少不了!肉质跟果冻一般的麻虾!只要白灼!就能绽放风味!

香蕉居然也能做菜!!!蕉蕾!口感像春笋一样脆嫩!又有秋葵一样的黏滑!有意思!

蕉蕾

蕉蕾煎蛋应该是最家常的蕉蕾做法,感觉鸡蛋真百搭阿,豆角煎蛋、葱花煎蛋、火腿煎蛋都好吃!这个蕉蕾煎蛋应该也好吃!

蕉蕾煎蛋
蕉蕾煎蛋

用肥猪肉钓螃蜞!看起来挺有意思的!螃蜞直接研碎做酱,挺有意思!炒素菜的时候加一勺螃蜞酱,就可以赋予它海鲜的味道!

钓螃蜞
螃蜞酱
螃蜞酱炒豆角

 3 ) 第一集 得天独厚

曾被寻味顺德惊艳得流口水,看到寻味东莞的时候,第一想法是…这该不会又是狗尾续貂或者蹭热度的山寨货吧!抱着批判的心态点开第一集,发现很多东西都吃过,似乎并不是东莞的独奏,更像是广东美食的大合唱,只不过东莞作为课代表率先展示。

皮薄肉多核小的桂味,应该可以征服不少北方人的口腔。

桂味荔枝
爆汁

记得在哪个纪录片也见过林旁粽,一直没有契机去品尝,这部片子说,东莞有20多种粽子!Mark起来,精粽狂喜(

吹爆萝卜粄!简直不要太好吃!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腊味是保存食物的好方法,如今,腊味的制作是为了特殊的风味。广东的腊味,在我知道的就分为广式、港式和潮汕腊味,东莞这个小小的腊肠还挺别致,腊猪肝是第一次听,有机会一定去品尝。

精致的腊肠
腊猪肝
腊猪肝切片
腊猪肝

在广东的沿海,基本都少不了海鲜,东莞自然不能错过,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青蟹,却因为时令不同而风格迥异!未成年的青蟹用于清蒸,成熟的膏蟹用于油焖,可遇不可求的黄油蟹…我可能吃不起…一定很美味!找机会认识个东莞人,送我几只黄油蟹哇哈哈哈哈哈

正在褪壳的青蟹,在某些城市会直接带壳吃刚褪壳的蟹,本片没有介绍
未成年青蟹
油焖
成熟青蟹(膏蟹)
可遇不可求的黄油蟹
四肢开始通透
蟹肉被蟹黄包裹的黄油蟹

看完第一集的感受是

没有过于惊艳,却也勾起食欲

味道不错,下次还来

 4 ) 美食的养成

《寻味东莞》是“寻味”系列的第二部,它当然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既可以截出无数张明信片,也可以让观众流下无数口水。同时,它应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筛选的,能让你在密集的美食和岭南风光中,体验东莞的与众不同。那么,东莞的美食到底特别在哪里?我凭自己的粗浅理解总结了三个方面,或者可以称为三个W。

片头

Where,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产出独特的物产。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应该没有哪两块土地是一模一样的吧?东莞出产的好多食材我都没见过或没吃过。例如用来包粽子的林旁叶和蕉叶,用来制成阴菜干的耙齿萝卜,还有大薯、麻虾、蕉蕾、青香蕉、蕉芋,被用于制成甜品的白兰花、火麻仁。也许有些物产其他城市也有,但这个组合肯定是独一无二的。

蕉叶粽

When,农业时代的因地制宜使独特物产被加工利用。即使有了这些特别的物产,为什么非要食用它们呢?因为在农业时代,没有发达的商品贸易,人们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运用当地物产制作餐食。例如,东莞的腊味虾干煲仔饭、虎门蟹饼、肉丸蚬子粥很好地体现了海陆交汇的饮食风格。而由于存储技术的不发达,新鲜的食材又被干制或发酵,形成了新的风味,例如萝卜干、鱼干、蟛蜞酱。

虎门蟹饼

Who,八方汇聚的寻常人家进一步增进了食物的独特性。在悠久的历史中,东莞到底汇聚了哪些地方迁来的人群,我无从考证。例如东莞产出的二十几种粽子,我相信会有迁自不同地方人群的渊源。又例如,片中提到了较早迁入的客家人,他们的饮食习惯就跟其他人存在差异。为什么要强调“寻常人家”呢?因为他们使普通食材“物尽其用”,也许是出于无奈,却在无意中拓展了美味的疆界。例如耙齿萝卜口感粗糙但糖分高,被干制成了柔韧甜香的阴菜。用猪肝包猪油制成的“金银润”、具有爆浆口感的鸭喉,都是杂碎和边角料中筛选的美味。而用蕉芋这种备荒食物的纤维制成的蕉芋糕,是一群人怀念的老味道。关于吃什么,怎么吃,各地人有各自的智慧,也形成了一地的独特性。

“金银润”

以上三个方面构成的东莞美食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基于土地、基于农业时代遗留的传统。但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独特性发生了改变。

东莞美食的独特性

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贸易全球化,以及商业社会的日趋发达,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食材高度流通。而东莞作为外商投资和制造业发达的城市,迁入的人群快速增长,也带来了新的饮食习惯和潮流。例如近四十年有逾十万台胞到东莞工作生活,外来人口增加三十倍。“新东莞人”带来卤肉饭,大肠面线这样的宝岛美食,也带来了世界各地的餐饮流派。

人流汇聚

我觉得在商品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东莞美食基于土地和传统的独特性会减弱。我甚至担心,人们会逐渐失去与土地的联系,失去所享用食物的独特性。我曾设想过一个极端的情形,会不会有一天,全球人民的美食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已经完全打通了食材的获取渠道,打破了人的流动壁垒。

美食碰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纪录片用影像记录了东莞美食的独特性,是十分珍贵的。从《舌尖上的中国》开始,到《风味》系列,《寻味》系列,不知不觉已观看了不少稻来制作的美食纪录片。他们树立了美食记录片的行业标杆,建立了自己的叙述模式。如果只看他们的作品,你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美食纪录片就该如此赏心悦目,事实上却难被模仿。在他们的作品里,美食是绝对的主角,但绝非仅停留在美食层面。《舌尖》启蒙了我对美食的兴趣,而后续观看的每一部,我都有新的收获。我觉得,以他们的专业能力,可以拍好任何一个地方的美食和风土人情。而事实上,每个地方的美食都是独特的,都值得被细细观察,娓娓道来。

美食的养成

 5 ) 《舌尖上的中国》原班团队打造的城市美食纪录片,大东莞终于有姓名了!

作者|@陈锦庄(知名电影博主)

东莞,中国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中国最具活力的国际化城市之一。过去的二十年来,东莞以高速发展的制造业闻名,拥有“世界工厂”这个身份,但其实这座城市还隐藏着一个庞大多样的美食世界。

常言道,“吃在广东”。广东自秦朝开始就有中原移民不断迁入,逐渐形成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并形成独特的岭南文化和地域融合。粤菜讲究丰富精细的选材和丰富的滋味,身为其中一份子的东莞美食当然也毫不逊色,绵滑爽口的濑粉、外酥里嫩的烧鹅、香味扑鼻的煲仔饭,这些常见的广东菜肴在东莞人独有的烹饪方式之下释放不一样的魅力。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莞人,得知我们的城市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播出,迫不及待就去观看。据悉,《寻味东莞》共分为《得天独厚》《山水相逢》《欢宴流转》三集,分别从顺应天时、依山傍海和迁徙交融三个角度来展现在地美食风貌。

从第一集《得天独厚》来看,《寻味东莞》在美食纪录片拍摄里是相对高水准的,整片都非常平实纯粹,较为关注食材烹饪,拍得开胃,也注重原材料和时令,从当地美食入手,讲出了东莞人品味的不同,从而折射文化的差异。

按照时令拍摄这点十分赞赏。适时而食是从古至今人们顺季应时的体现,这是人们在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找寻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刚好第一集播到摘荔枝,端午粽子,刚刚好对应现在的时节,让正在观看的观众更有共鸣。

同一种食材,同一个节气,同一座城市不同区域却有不同做法,好像糯米粉这种食材,《寻味东莞》里纪录了不同片区在冬至时节不同的做法:东莞水乡万江,人们用糯米包裹上甜咸两种豆沙馅料,用颜色区分口味,做成冬团;同样用糯米做皮,生活在东莞山区(东坑)的客家人,在馅料上独辟蹊径,用鲜肉、腊肉、虾干与萝卜丝同炒制成馅料,这是萝卜粄;当然还少不了我们东莞冬至必须要吃的咸丸,糯米粉做成小汤圆,配上丰盛的汤底配菜,我曾经以为这是大家过冬都会吃的食物,后来才知道是我们地方习俗。

很多人用食物为介质讲述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赋予了食物以人文的内涵,但我觉得事实上应该是相反的。《舌尖上的中国》陈晓卿导演曾说:“不是我们赋予食物文化,而是食物本身就自带着文化,人们的许多生活印记都可以从食物中得到答案。比如小麦,往西传,遇到了火,变成了披萨面包,往东传,遇到了水,变成了馒头面条。东西方文化如此水火不容,可能就是和小麦的那次‘分手’有很大关系。所以食物是所有人类文化的起点。”

东莞有着山地、丘陵、水乡、海洋等多样的地貌,这为东莞美食带来了更丰富的味道,加上从历史上的中原人南迁到近几十年世界工厂带来的人流交会,使得东莞的美食更加多样化。

谈起冬团、咸丸,老实说播到这一段的时候勾起了许多儿时回忆。记得小时候“做冬”(过冬至)是东莞人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饭,非常热闹。我是家里的大孙子,爷爷奶奶刚退休我就出生了,所以拥有很多和爷爷奶奶生活相处的温馨回忆。老实说,估计很多90后00后的东莞年轻人不太知道冬团是什么,我完全是得益于奶奶,小时候和奶奶一起住,帮过她做过冬团,具体做法很模糊了,记得有糯米粉、豆沙、白糖,几个人围坐,弄好了就放竹筛上,我喜欢甜味的,很多年没吃过了,但这份甜味伴随回忆闪闪发光。

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说过:“什么叫作好?很主观化。你小时候吃过什么,什么就是最好。”最好吃的那道菜不在风尘仆仆的路上,也不在高朋满座的饭肆酒楼,它藏在最质朴的食材、最家常的滋味。很多次北方的朋友过来东莞,我都会热情带他们去小时候常去的早餐店吃“烫粉”(肠粉),介绍这有多好吃,不过后来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他们说这是你记忆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拍摄城市美食纪录片,最重要也是这点,必须要勾起当地人的记忆,才能说过关。因为世界上所有的美食,都是关于家乡、年少的回忆,食物是载体,美食是分享,通过味蕾,把我们载回那一段美好的记忆中。就像每次出差回家都要去吃一碗烧鹅濑粉一样,我们这一生最记挂的还是家的味道。

另外,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节奏和人口迁徙带来的风味融合,很多地方传统食物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例如《寻味东莞》里面腊鸭喉萝卜煲、香蕉扣肉,作为90后东莞人的我就完全没吃过,传统食物如冬团近年也不再流行。所以,用年轻人喜欢的视频节目模式去拍摄传统食物也能帮助他们更认识自己身处的城市,让更多好的传统食物得以保留下来。

“美食是最好的媒介”,一个地方的食物带着一个地方的文化,拍摄地方美食纪录片是记录这个城市很好的机会。而且相比于连篇累牍的城市文化介绍文字,视频拍摄也显得更为直观,直达人心。

《寻味东莞》在广东卫视首播、腾讯视频和新浪微博联合独播。这样多样化传播平台的搭建,扩大了口碑宣传及内容传播的空间,打破了以往的局限。影响力也可从荧屏蔓延至电脑、手机等信息化产品,搭建起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传播平台,广泛吸纳观众群体,积极宣传东莞地方文化特色。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寻味东莞》的拍摄不是商业行为而是政府行为,近年来为了提升普罗大众对东莞这座城市的观感,政府做了不少工作,逐渐有了成果。

这次《寻味东莞》东莞政府携手稻来纪录片实验室拍摄制作。稻来纪录片实验室是由具有20多年经验的国内顶级纪录片团队创立,拥有精良的制作水准,以及深度与广度兼具的题材选择;团队成员主要作品包括《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森林之歌》、《百年中国》、《一个时代的侧影》、《舌尖上的新年》、《寻味顺德》等。

而用影视来展现文化是近年热衷的表达方式,如去年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以时间为轴线串接起中国人的奋斗历程,今年5月开拍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则是偏重于地域空间的全覆盖,展现中国全面小康的成果,由张艺谋担任总监制、宁浩担任总导演,并计划2020年国庆档上映。

希望《寻味东莞》打出了东莞美食这张名片,让大家看见不一样的东莞。不说了,大家赶紧打开收看《寻味东莞》,“食饭准备”!

 6 ) 《舌尖上的中国》团队又出顶级新片,一集就馋哭我!

广东,一个因“敢吃”而闻名的省份。

实际上,广东人不仅“敢吃”,而且还好吃、懂吃。

前有“食在广东”的俗语,为其餐饮大省的标签盖戳。

后有《老广的味道》《风味原产地:潮汕》《寻味顺德》等高分美食纪录片,带观众领略了这里的遍地美食。

前两天,又有一部讲述广东美食的纪录片开播了。

但这一次,它将镜头对准了一个特别的地方——

寻味东莞

导演:高蒿 / 张奉潮 / 刘清予

主演:李立宏

首播:2020-06-21(中国大陆)

集数: 3

单集片长: 50分钟

这是由《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原班团队制作的一部纪录片。

而这也是陈晓卿离开央视,组建稻来传媒后拍摄制作的第一部作品。

在演职员表上,你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

陈晓卿李立宏(配音)、云无心(科学顾问)等等。

顶级团队,顶级制作,让此片一开播就获得了无数好评。

一提到东莞,相信大家都会联想到其“制造名城”的美誉。

但很多人不知道,东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保留下大量值得记录的饮食习惯。

这里有着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融汇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可以说是“岭南风味交汇地”

而这部纪录片以《得天独厚》《山水相逢》《欢宴流转》三个主题,为我们呈现了东莞独特的美食风貌。

刚刚播出的第一集《得天独厚》里,讲述了东莞人因循时节、顺应天时的美食食谱。

春天,是鼠曲草生长的季节。

这是一种值得尝鲜的野菜,当地人又把它叫做艾草

它既能混合鸡蛋煎制,铸就一道具有浓烈芳香的亲民小菜。

也能和鲫鱼同煮,起到去腥提鲜的效果,为汤汁增添别样余韵。

当然,艾草更复杂的一种做法,是和花生碎、芝麻、椰蓉等融合,做成艾粄的馅料。

鼠曲草微苦,衬托出馅料的香甜,彼此呼应又相互交融。

夏天,东莞的雨水丰沛,利于荔枝生长。

当地人把核小肉厚的桂味荔枝,也做成了一道道别样的美食。

和切薄的鸡肉片、黄瓜片等组合,就成了鲜香的荔枝片皮鸡

和芦笋、核桃仁同炒,就成了清甜可口的的荔枝琥珀核桃芦笋丁

如果你偏爱甜食,那么用荔枝做成的荔枝果冻一定不要错过。

东莞常年湿热,四季没有显著变化。

但当地人能够敏锐判断季节流转,甚至昼夜之间的细微差异,并以此来创造独特的美味。

豆浆表面因昼夜气温变化凝结而成的腐皮,就是其中的代表。

刚做好的腐皮,油润透亮,薄如纸张。

折叠压缩后,就成了菜肴里常见的配角——腐竹。

凉拌的腐竹,发挥了甘香的本味,清爽可口。

腐竹过油,变得更有韧性 ,香气也更浓。

加入羊肉炖煮,就成了一道香气四溢的腐竹炖羊肉

但是,当地人更偏爱另一种复杂的做法:

精心挑选生长超过2年的鳙鱼,过油后熬出白汤,再加入腐竹同煮。

鱼肉与豆类中的氨基酸相遇,使得鲜味成倍放大。

这一道腐竹烧鱼,外表质朴却搭配精妙,令人回味悠长。

在悠长的岁月中,东莞人习得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智慧。

位于海水与淡水交汇的珠江入海口,为当地人提供了一道鲜美的食材——青蟹。

这里一年四季都能品尝青蟹,但其肉质和风味,在不同季节却各有千秋:

冬春季节,未成年的雌性青蟹,适宜做淡雅清甜的清蒸奄仔蟹

加入简单配料,在密封瓦煲中焗烤,就成了幼嫩鲜美的油焗奄仔蟹

夏秋季节,雌性青蟹已成年,最适宜做清蒸膏蟹。

这是一年中青蟹最具风味的时节,橙黄色蟹膏更加致密紧实,鲜味也更加浓郁内敛。

不过,若要论青蟹中的极品,当属平均一千只青蟹才出一只的黄油蟹

这是某些雌性青蟹身体发生变化,而出现的奇妙结果。

黄油蟹通体呈现油润的金黄色,在制作和食用方法上也大有讲究。

先将黄油蟹过冰水,再放蒸笼清蒸,可以避免肢体破裂。

蒸好之后,金黄色汁液与蟹肉浑然一体,呈现出绵密的颗粒感。

其独特的鲜味,带有松子般的油脂香,可以达到普通膏蟹的十几倍。

这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美食,也是当地人因循时节所获得的最佳犒赏。

最高级的饮食,不仅仅依赖于高级的食材。

东莞人发挥创造和想象,将一种普通的蔬菜也做成了桌上的珍馐——

耙齿萝卜

这是一种体形细长萝卜,所含糖分是其他同类植物的四到五倍。

新鲜采摘的耙齿萝卜口感辛辣、粗糙,不宜直接食用。

当地人通过晾晒,把它做成了阴菜(萝卜干)。

阴菜具有果脯般的口感,柔韧甜香。

搭配油脂厚重的红肉,可做成阴菜蒸排骨、阴菜蒸肉饼等美食。

与肉类完美融合,又贡献清香风味,是化解油腻的最佳辅佐。

除了蒸制,煲汤也能展现阴菜的灵魂。

选取牛后腿肉和整条阴菜,再加入黄豆同煮,起到进一步增鲜的作用。

熬煮2小时后,阴菜的香甜和牛肉的醇厚实现充分交融。

两种食材精华汇聚、彼此平衡、成就了这道柔和干香的阴菜牛展汤

除了上述这些美食外,第一集中还介绍了其它不同风味的东莞美食。

比如大家熟悉的腊味煲仔饭、鸭喉萝卜煲等等。

主创团队以四季变化为轴,从春到冬诉说美味流转,为吃货们奉上了一场饕餮盛宴。

在制作这部纪录片时,主创团队选取了超过20个人物故事,串联展现了130多种食材和菜式。

最终历时近3年,才诞生了这部纪录片。

可以说,它是对东莞地道风味和人文风情的全面展示,也刻画出这个城市特有的味觉记忆。

在谈及这部纪录片的创作理念时,导演说道:

“每种食物的背后,都是四时流转、人生况味。找到了这些,呈现出来的食物就不是简单的食物了。”

的确,从口腹之欲到生活共情,《寻味东莞》带给观众的不仅是馋,更有隐藏在美食背后的人情与感动。

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相信你一定会对东莞、以及东莞人有新的认知。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

《寻味东莞》找寻的是东莞的美味,而找到的,是东莞人的生活智慧和传承。

*本文作者:张不才

 短评

我的天!我大东莞终于有姓名了吗!激动!下次大家可以根据这部纪录片来寻找东莞美食了。

3分钟前
  • 想在天上飞
  • 力荐

广东真的是美食天堂啊,没想到连东莞都有这么多好吃的。鱼肉什么的看起来都鲜嫩无比呢。在这儿知道了麻涌的香蕉很有名还有疍家人、糖不甩等概念。想去东莞品尝美食,尤其馋那个镜头并不多的酸梅鹅~

4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

祖传的氨基酸 有顺德那味了

6分钟前
  • mycancerissun
  • 力荐

城市里连锁吃吐了,开始流行农家乐,顺德,东莞,粤式口味清淡为主,物产丰富对食材加工程度低,主要是新鲜,其实看着一般。

8分钟前
  • 冰的咖啡
  • 推荐

美食的意义不止于果腹,更在于情感的连接、习俗的传承,以及城市变化发展的记录。《寻味东莞》找寻的是东莞的美味,而找到的是东莞人的生活智慧和传承。

13分钟前
  • 小玖
  • 力荐

过去新闻摄影的原则同样适合美食纪录片——近(大)一点。同时,再慢一点。最喜欢第三集。

16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

很多挺小众的,策划必须要吐槽,太乱了,看到第三集还是不知道每一集到底是按照什么主线展开的。白瞎了李立宏老师撑起的三星

21分钟前
  • 白菜小姐牧羊曲
  • 还行

某人说东莞是饮食沙漠,我白眼了。

25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好想吃

27分钟前
  • Dita
  • 推荐

拍得中规中矩,典型央视风,好在食物诱人,没有更多的情怀,解说词也没有那么酸文假醋,还比较平实。细说起来,前两集较好,但第三集太杂乱,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其中食物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8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美食纪录片进了广东沿海的几个市就走不出来了。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舌尖上的中国》直系亲属,秒一众仿制版美食纪录片没啥问题。

33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人们对亲情的寄托、团聚的喜悦与对祖先的感恩、自然的敬畏,都凝聚在食物之中”。”无数人在这里启程、落脚,生生不息。东莞——这场广阔的盛宴,星月流转、风味长存。“

36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北方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姓名

40分钟前
  • Jnfkmfdwaum
  • 力荐

u1s1舌尖原班人马打造的风味人间真的很解馋,风味2刚结束立马就有寻味东莞接棒了,看完第一集真的让人思乡之情泛滥啊,希望继续寻味广东系列,特别是大湛江美食。

42分钟前
  • 浩子菌
  • 力荐

深夜的排骨饭,是普通人的一餐一饭,是所有人的国泰民安,也是平凡日子的高光之时。看完三集,印象最深的是这碗饭,明明只有寸排几块、米饭半碗佐以猪油豉油,却像是映照了世间碌碌、万千了了。想到最近看的浪姐,这些不缺少高光时刻的姐姐在一档综艺里,时而bling闪光,时而人设翻车,时而放弃,时而努力,像不像你?剧本归剧本,资本归资本,生活归生活,各自走过的阳关大道,行过的独木小桥,风光不一,大家却总归都是需要一碗排骨饭的。

46分钟前
  • 珞小饭*爱美好
  • 推荐

走马观花,越来越套路。

49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什么叫作好?很主观化。你小时候吃过什么,什么就是最好。”

50分钟前
  • 陈锦庄
  • 推荐

寻味系列摄制组走进广东,三年多都没能走出来

53分钟前
  • Maximum
  • 推荐

东南沿海城市的饮食大抵都与海相关,东莞亦如此。怀念东莞天南地北的杂糅碰撞,谙熟天时的人们勤勉生活,宵夜排档里迷人的市井味道,厚街台商小吃街勾起了几乎要淡忘的,和爸妈一起过秋的回忆,好几处取景都在我家门口观影过程异常兴奋想家。秋天,桂味软糯香甜的口感重回味蕾,又到了凭窗啖荔枝的季节记录想吃和想再吃的:椰汁钵仔糕、盐焗鸡、卤肉饭、麻涌焦蕾煎蛋排骨饭、客家焖猪肉、酿三宝、莞城糖不甩糯米糍

54分钟前
  • 根斯巴克连续体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