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盐

HD中字

主演: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维姆·文德斯,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Lélia,Wanick,Salgado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地球之盐 剧照 NO.1地球之盐 剧照 NO.2地球之盐 剧照 NO.3地球之盐 剧照 NO.4地球之盐 剧照 NO.5地球之盐 剧照 NO.6地球之盐 剧照 NO.13地球之盐 剧照 NO.14地球之盐 剧照 NO.15地球之盐 剧照 NO.16地球之盐 剧照 NO.17地球之盐 剧照 NO.18地球之盐 剧照 NO.19地球之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地球之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合导的儿子伴着老爸远征,只见他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他重建了一座森林。云温达斯最心仪的传奇摄影师萨尔加多,就是大地之盐。获康城影展某种观点评审团特别奖,入围角逐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火焰龙卷六月虫菲律宾的杀人执照精灵保姆袁将军的苦茶老千2006新上海滩2007家庭召租别云间下课不是闹着玩的3怪异家族恐怖蜡像馆2005仙风剑雨录魔鬼搭档愉悦法则白桦林的女巫第一季终末的女武神最后与最初的人类消失的女人傲骨贤妻第五季门风传第一部基思·理查兹:影响残团蛇妖世界品酒要在成为夫妻后生死28小时萨霍2019赤裸漂流记机械公敌乱马1/2:热斗篇富婆、管家与男友:美妆帝国继承人丑闻加油呀!茉莉夏天的风世纪大阅兵铜锣湾大冒险大武师优胜美地附注:我爱你(粤语版)流浪猫鲍勃2:鲍勃的礼物(国语版)骷髅人

 长篇影评

 1 ) 地球之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你永远不会知道,在地球的某些角落里,有些人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和生命博弈,博弈的目的,仅仅只是活着。
 
         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从卢旺达离开时,他说:“我的灵魂病了。多少次我放下我的相机,为我所看见的东西而大哭”。看到这里,我满含泪水,伴着萨尔加多离开卢旺达的脚步,我跟着也想大哭一场。萨尔加多说:“我禽开那儿,什么都不相信,不再相信人类的救赎,我们都不配活着。”
         灵魂病了这种话,在这里真的不是娇情,当你看到了生命以那样的一种形式存在着,绝望的,无助的,低贱的,苟延残喘的,像牲畜一样,甚至连牲畜都不如。可以食不裹腹,可以衣不蔽体,跋山涉水,只为躲避战争,只为那仅有的一点可以不至于死亡的希望。
     
          开篇第一张巴西塞拉佩拉达的金矿的图片,不至只是震撼就可以表达,五万人的大吭里,狭窄的简易的通往地面的无数条梯子上,仅有的一条陡峭可以奔跑着冲向大坑底部的小路,健壮的劳作的人群里,有知识分子,大学毕业的学生,城市里工作的人,农场工人,这五万人聚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分布在照片的各个地方,各个角落,疯狂的,充满希望的,为了那可能有的金子,像奴隶一样生存着。可悲么?可叹么?浩瀚的历史长河里,谁又不都是怀抱着这样的金钱梦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着。一个金矿的缩影,我看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哀,人一旦和金子有了关系,便再也离不开它。谁又不是呢?

          上世纪的中国,中华大地的几次饥荒到底锇死了多少人,没有经历,我们并没有切肤之痛。上世纪80年代中,也就是我出生的时候,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萨尔加多的无数张照片记录,似乎可以看到饥荒中的中华大地。瘦骨嶙峋是最直观的反馈,绝望的眼神是无法直视的悲凉,数以万计不断消失的生命,炙热的太阳,干瘪的皮肤,死亡,不断的死亡。政府控制着食物,天灾毁灭着这片土地的人民,战争牺牲着青壮年的男人,飞机轰炸着还在苟活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一片死地。 在这样的地方,一个孩子,孤身一人站在因干旱而开裂的大地上,手里拿着他的乐器和一把小吉他,破烂的上衣挂在身上,没穿裤子,裸露着,但是看看他的决心,他的姿势,他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找到其它人,找到村庄,和它的狗一起。一个在生命边缘挣扎的孩子的形象,映射着世间万物,动物也好,植物也罢,只要和生命联系在一起,哪怕是苟延残喘,便不屈不挠的坚持着。谁都一样。

           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 伊拉克撤离科威特时,萨达姆烧掉了数字百计的油井,那个时候,我才刚刚记事,可以从每天晚上7点的新闻联播里看到伊拉克战争。在萨尔加多的照片里,世界各地的消防员在科威特救火,但是还有不时爆炸的油田,燃烧的油火遮天蔽日,24小时里,天都是黑暗的,太阳无法穿透这厚重的烟火。这场以美国为首,多国参与,联合国批准的,为了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的战争,最终的结果是,绿洲消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科威特人在逃过了战乱后,再次逃离了这片自己的家园。这些灾难,这些战争,人为的,自然的,都生生的逼迫着想要活命的人们。何人之过?何人之失?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们中华大地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经济飞跃,人人安居乐业,97年的香港,99年的澳门,一片蒸蒸日上,日子火火红红。逃难,饥荒,战争似乎都在离我们远去。而在非洲的卢旺达,胡图族和图西族种族内战,在距离基加利150公里的地方,尸横遍野,和埃塞俄比亚的饥荒相比,死在枪口下的生命只多不少。而相似的情况在中华大地也曾经上演。恐惧中的人们离开家乡,开始逃难被迫迁徙。200万人到了戈马,一场更可怕的瘟疫等待着这群无家可归的人,人们想蚂蚁一样纷纷死去,每天1万多人从这个地球人消失,成堆成堆的尸体,铲车处理着那些堆放的尸体,就好像是铲着一堆一堆的土一样,毫无感情。生命在这里是没有尊严的。大屠杀之后,有25万人逃离了戈马,走进了刚果的森林,生命在延续,生活在继续,逃难的路上,有些刚果人在这片森林里搜刮着这些难民身上的美元,还有更多的人在死去,秘密的,毫无声息的消失在这片森林里,最后只余下4万人走出那片森林。如此情景之下,如此草菅人命的地方,有一张那样的图片,在铺天盖地的难民中间,有一位男人踩着缝纫机在缝着什么,我在想,是什么样的毅力使这位男人如此坚毅,在有可能下一秒就没命的地方,还能坚定的做一件衣服或者其它什么。顽强的执着,执着的坚强,希望总觉的会有的,但谁又能给枪口下的人以确切的生命的希望?
         
         萨尔加多说:“当你在拍肖像的时候,不仅仅是在拍一张照片,而是要呈现这张照片里的人。”

          萨尔加多离开卢旺达时,灵魂生病了,当我看完卢旺达时,我的心灵震颤了。我们永远只知道自己眼前的事物,工作,生活,金钱,亲人,朋友,领导,或者其它爱好之类,我们永远没有真切体会到,当生命要以天灾人祸而终结时,是何等的无助和可怜。即便我也自认为自己走了那许多地方,即便我也自认为自己去了很多贴近人艰难生活的偏远地区,于此相比,不值一提。浩瀚宇宙,神秘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没有太近,以至于不会烧死,离月亮距离没有太远,也不至于冷死。从生命诞生那刻起,我们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生之我幸,难道还要无至尽的索取吗? 要那么多的金钱有何用处,有那么大的房子只是需要一张床的大小,有豪华的车子也只是代步的工具,有名牌的包包也只是装13的工具,所有一切,适度就好,这个适度,搭进了多少人的命,为了这适度,多少人一生都在营营苟苟。

        和萨尔加多在小时候生长的地方,在因干旱荒了的地皮上,花十年时间种出一片森林这样的事相比,我们是该想想,我们或许可以做些什么,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

         我们都是地球之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
<图片1>

 2 ) 向生命中的永恒,致敬

2021.2.25 更新:在观影,留下影评又时隔5年之后,有幸读了Salgado口述的自传《重回大地》,然后重新看了一遍电影,感觉更深刻了。喜欢电影的朋友也推荐阅读。


以下为原文:

大半年前的夏天,离开新加坡前最后一个礼拜的周末,百无聊赖的我走进national museum准备撞一下运气。 运气还不错,除了常设展览之余,还有个特色展览,叫“GENESIS”, 是一个叫Sebastião Salgado的摄影师的作品展。 迈入展厅之前,完全没想到,这个展览会给我如此大的悸动以至于我在新加坡燥热的夜晚里,第一次失眠了。摄影师用镜头记录告诉现代化发展的背后,地球上的未被破坏的浩瀚面貌,探讨人与星球之间种种因果寻律。 大半年后的今天,我走进香港文化中心的剧场,被扑面而来的冷气冻得打了一个冷颤,然后灯光开始暗下来。第一张巴西矿产万人坑的照片,熟悉的构图和招牌的黑白色调,我脑海里忽然就浮现出去年看的摄影展。 After all, people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 然后电影开始娓娓道来,尽管还没有提及摄影师的名字,但是我心里已经笃定他们肯定是同一个人. 果然。 The photographer is literally somebody drawing with light. The man writing and re-writing the world with lights and shadows. 摄影师,顾名思义,就是用光影在绘制图案的人。 从South America到Workers, 再到触目惊心的Africa系列和向宇宙终极奥义致敬的GENESIS。大师在一旁生动的讲解着照片背后的人文故事。 眼前的景象,耳边的音乐,和脑海里的画面忽然重叠的一瞬间,轰,发出了巨大的共鸣。不知不觉中我竟然热泪盈眶。 我觉得最伟大的地方在于,摄影师每一个拍摄选题都十分连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就似乎已经明白自己在寻找的是什么。 他是真正热爱这个星球,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他努力和每一个人,每一只动物建立起信任的关系,他一直是用温柔而坚定,感性而理性的目光在注视着这个世界,探索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宇宙间纯真而动态的奥秘。严肃而温柔。 直至在非洲直面难民和屠杀。死亡是审视和批判的,绝望的眼神和对体制的愤怒激怒了大师,他在反复多次进入非洲,亲眼目睹堆积成山的尸体和几十万难民之后,眼泪和叹息。 My soul is broken. I don‘t believe in human's rescue any more. 我的灵魂坏掉了,至此我再不相信任何人类的救赎。 然后发生了最美好的事情。大师因为机缘巧合回到荒芜的巴西,接手了家里的农场,在一片贫瘠的山丘上,开始种树。当看到温室里的小树苗长成一棵实实在在的树的时候,他被树苗带来的生机所治愈了,我也忽然明白了小学课本上看蒙田的那篇“敬畏生命”。也终于明白GENESIS的初衷。 恨和仇恨传播的速度远快过生命成长的节奏,我们要致敬的,是生命里那份永恒。这是需要在大悲大喜之后的大彻大悟,远远超越了种族,超越了年岁,超越了时间,变成了永恒。 电影节选片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个电影是讲述什么故事,只是单纯被标题吸引。没想到冥冥之中却有着这么奇妙的关联。很庆幸在观影之前就已经对摄影师和作品有了基本的认知,才能从浩瀚的景观中看到摄影师的初心。我相信,这也是一种缘分。 最后因为豆瓣影评不能贴图,建议大家Google搜索“genesis Sebastião Salgado”,和他TED的演讲,叫“Sebastião Salgado: The silent drama of photography”。相信你会和我一样,震撼得久久说不出话。 向大师致敬。

 3 ) 盐的作用&文德斯部分访谈内容

学校展映,放映了这部电影,还有文德斯的交流活动,有点幸福。其实这部电影早就在我的硬盘躺着了,但是一直没看。

我也喜欢摄影,但自我介绍顶多说自己是爱好者。之前不知道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这位摄影大师,今天看了他,更感觉“摄影师”这三个字沉甸甸的份量。在每个人都可能把照片拍“好看”的今天,图片摄影并不那么容易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两层之间隔得太远。在此角度上,我看不起自己。

当一个人目睹人类巨大的苦难,无法形容的人道主义浩劫之后,有任何激烈的反应,都是很正常的。张纯如写了《南京大屠杀》后,开枪自杀,我崇敬她。萨尔加多深入接触了一次次干旱、饥荒、霍乱、屠杀、种族灭绝后,拍下了那么多震撼人心的照片,很多让我泪目。大规模死亡能让人麻木,而极端暴力又极具感染力,他说“我得了重病,我的灵魂病了”,我立刻感受到绝望随着黑屏侵入骨髓,并因此泪流不止——而我感受的,不过是他体验的苦海中的一粟罢了。

神奇的是,萨尔加多竟然能从中逃出来。在质疑人类并质疑自己的意义之后,还能回到生命的起点,去探访更稳定的无人世界,继而致力于恢复家乡的生态。看到那片荒山变森林时,我感叹这就是最美好的童话。地狱和天堂之间的翻转,第一次靠人,第二次还是靠人,如此循环往复,在世界每个角落上演。人是大地的盐,无论是向上修建金字塔还是向下挖金矿,他们都能深刻地改变这个世界。

文德斯特擅长用电影展现多种艺术形式,很“电影”的《德州巴黎》,很舞蹈的《皮娜》,以及这部纪录片,重头内容也是萨尔加多的图片作品加上解说。总之,并非常规的电影方式。关于文德斯为什么能成功表现多种艺术,以及他的创作理念、人生思考,看他自己怎么说吧。

——————分割线——————— 文德斯部分访谈内容

自己听译,结合台上翻译(也是学生),手机打字。有不准确和遗漏见谅,只是转述一下他的思想。

Q:您的电影往往不是站在导演的角度拍的艺术家,是在艺术家角度拍电影,您怎么对各种艺术都很理解?

文德斯:我也搞不清楚(全场笑)。我认为这与一个事实有关——我小时候不能决定以后干什么,我上学后,想干所有事情,我喜欢写作、画画,我想成为音乐家,建筑师。后来意识到电影包含了所有艺术,能把它们结合成一体。

Q:您认为电影和文学能帮助维持您内心的秩序吗?(一个很空的问题,全场爆笑)

文德斯:是的,我真的相信。一切的核心是讲故事,讲故事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故事能维持人生有意义的感觉,一个人的生命有意义的感觉。在晚上,当小孩得去睡觉,他们最喜欢的事是让父母讲睡前故事。他们白天有那么多体验和经历,他们需要故事使自己安静平和。父母读故事很简单,有勇气去想一个故事就更好了,编故事时会意识到,怎么编都可以,甚至不知道结局都行。一件事导致另一件事(因果关系)是小孩想要知道的,他们想要人生的意义,讲故事就是在创造意义。电影人的任务有些相似。

Q:您怎么样选择纪录片的题材,怎么确定其主题?

文德斯:我必须承认,是大部分纪录片题材来找我,而不是我找它们。只有一部例外,那就是《寻找小津》,因为我想拍摄三位电影大师。在小津去世二十年后,我去了一趟东京,寻找他的故事。我本来也不想去哈瓦那拍音乐纪录片(《乐士浮生录》),但是某人说在那遇到人生最好的音乐家,此后三天我们就出发去古巴了。你们刚才看的《地球之盐》,我见了这个摄影师(萨),因为我喜欢他的作品,所以我去找他。当我见到他,他展示了自己的图片,他说:我正开始和自己儿子制作一部电影,但这太难了,我们相处得不好,你能帮我们吗?

其实整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一开始对这个题材也不一定了解。要让观众了解这种艺术,不能让观众看到太多个人痕迹。要展现其他艺术,要让某种东西更可见,就要让自己不可见。

Q:欧洲电影最近几年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从您的角度看?(又是一个大问题)

文德斯:问题太大了(沉默),这不容易说。但真正的问题是:欧洲近年发生了什么变化。电影反映的是时代的内容。我觉得最近几年,欧洲电影展现的欧洲形象,是有些迷茫的。

我们欧洲和中国差不多大,但欧洲讲40多种语言,有38个国家产电影。这些不一样的语言,文化多样性,是欧洲的财富。但世界趋势就是全球化,独特性正在消失,维持民族特征有更多的问题。

Q:《德州巴黎》,您是从哪里获得了灵感?和自己的情感体验有关吗?(全场爆笑)

文德斯:谁问的这个问题?(全场哄笑)我从来没有在脱衣舞吧认识一个女孩,没有个人经历!但我对自我迷失的感觉了解很多。我拍这部电影前在美国制片厂体系待过六年了,期间只做过大制片厂电影,这让自己感觉在浪费时间。这不是属于自己想拍的作品,也不是我来美国的原因。我答应过自己,想拍自己的美国电影,用自己的准则和人。

主题是我认为的美国梦,有一个家在美国非常重要,但很多时候只是梦想而已。里面的脱衣舞吧其实是自己想象的,和真实的不一样,这个地方有心理治疗室作用,但现实中并不能这样交流。

中间还有几个问题跳过,最后一个问题

Q:艺术是在不断发展,艺术审美、趣味在不断变化,您怎么看这种变化?

文德斯:谢谢,我认为我们见证的变化比以前人都快,无论是生活环境、文化还是其它方面。作为电影人,我们必须作出反应。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反应,以及你在剧变之中是谁——你要你的电影要反应这种混乱的时代,还是完整的平和的电影?我们生活在信息很多的时代,可以听到很多声音。我认为,我会在这种环境里拍偏向能让人平静的电影,这些电影信息量不是很多,但是很清楚。

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拍电影,能传达自己的视角,不是增添嘈杂混乱(Chaos),而是创造出让人能抓住(hold on to)的东西,要对自己内心真实。十分有趣的是,如果你自己不投入爱,那别人也不能从作品带走东西。所以,一定得把自己和自己深层感情投入进去,不然就是增添嘈杂。

结束。

—————盗文必究—————

 4 ) 记录者的位置

  地球之盐是那种,看完了让你觉得坐不住的电影。你会觉得和镜头里的苦难相比,你的生活失去了重量;和摄影师所思考与践行的东西相比,你的那些情怀和坚持甚至不值一提。这样的片子还会让你去思考一个记录者与他的被摄体的关系,以及记录者在事件中到底应该选择一个怎样的位置的问题。

  作为导演的文德斯拍摄作为摄影师的萨尔加多,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有趣的嵌套,摄影师本身同时成为被摄的对象。片子里萨尔加多饱经沧桑的脸庞会时不时地浮现在他的黑白照片之上,仿佛是透过橱窗玻璃浮现的窗外顾客的脸一般,这让他作为作者和客体、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身份重叠了。

  从出埃及记到创世纪,萨尔加多的心灵转变其实很可以理解,从苦难的记录者、人性阴暗面的挖掘者,到人类创造力的发展者与自然的重塑者,从悲悯却无力的天使角色转换为可以创造新生命的造物主角色,作为一个摄影师他完成了定位和追求的转变。不得不承认他的社会纪实摄影比自然风光摄影有力得多,可能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只有人性之中才有的深刻的矛盾性,和强烈的人与环境的冲突感。他的自然摄影更多地探寻的是原初状态下的自然景物,站的角度(无论是实际的拍摄海拔还是抽象的视野)都高了不少。镜头下的原始自然充满了独一无二的和谐之美,而冲突感往往在人类施加对自然的影响之后才发生。拍摄自然风光,对摄影师的生命轨迹来说,可能标志着摄影更多地成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对他而言更重要的事情已经成为了实践一个造物者的身份,用行动去重塑美好的自然,去施加正面的影响,而不是单纯地刺穿和记录人类的黑暗。摄影师的位置从记录者变成了创造者,因此对他个人而言,照片的价值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事了,创造本身才是。

  这也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艺术究竟是目的还是手段?艺术本身的价值,是否值得拥有高于现实生活的纯粹性?追求艺术的价值,比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创造世界来说,其意义哪个是更值得的?为了一张展现丑陋照片能够获得最好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性,摄影师是否应该尽量不去干涉他的被摄对象,而只是忠实地追求纪录本身的极致?我想这应该关系到纪录片的理论吧,需要补的课很多,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5 ) 伟大的人

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说人类是地球之盐。他原本学习经济学,却在世界各地拍摄困苦的人类,然后经历各种战争逃难,觉得世界有种野兽恐怖至极,就是人类,对人类失去信心,回巴西小时候住的爷爷家和妻子莉莉亚把破坏的森林重新恢复,于是他开始世界各地拍生态环境主题,现在他修复的森林重新有了泉眼和野生动物甚至美洲豹,成为了国家公园,告诉了人们破坏的环境可以恢复,为时未晚。为了整个地球,真是伟大的人,本片导演包括他儿子。

 6 ) 《地球之盐》说给生命的情话

【人在纽约】的街头采访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小女孩儿说,“每个人都问我长大后想做什么,但是没有人告诉我他们自己想做什么。就算我告诉你我想做什么,但等我试过以后就可能不会再想做了。你在我这么大的时候想做摄影师吗?我觉得不会。”这段对话唤起了我记忆深处的某一场景。 “小朋友长大了想要做什么?” “想当科学家,要当警察,当老师,当交警,当官,开飞机,开火车,当军人保卫家园。。。。。。”这是我这一代人在童年时做出的标准答案,每个小朋友都会复制上面的答案作为自己的伟大梦想,有时一个班级30个学生,能出来29个科学家,总之我不是我,我是一个无情感的概念,是流水线上的"栋梁之材"。不如问问“平壤崔成浩”,在那片隐藏经纬度的神奇的大地上,小朋友们或许还在沿用这一标准答案,事实上,谁说这样的答案消失在你的世界里了呢。 我曾在其他的纪录片里听到过别样的答案,战乱国家的孩子说,“我长大了,如果能回到家乡,我想做个放羊的牧人。”还有个阿富汗的女孩子说,“她想做赛跑的运动员,因为我喜欢跑,我跑得很快。”在欧洲,那位用二手Nikon-D90拍出“航迹”的英国小男孩儿,问他长大了要做什么时,他说:“如果能做专业的摄影师当然很好,可是当一个农民而把摄影当作爱好也会让我非常开心。” 想想,就“设想未来”这一话题,我们便可探索到生活的哲学里,对人生充满各种感悟与期待。如若把话题拆分延展,看一看拥有梦想之后,我们是如何靠近梦想又是因为什么远离了梦想,那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一定是异常特别的。当然,对我们来说到底有没有谈论梦想的资格呢?是的,梦想是自由人可以拥有的玩意,自己是什么情况自己去分析吧。

书归正传,尝一尝“地球之盐”,你或许能品出它的生命之味,就算你是泡在被污染的盐碱地已品不出生命的甘醇了。 1944年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出生于巴西,最初,不管那是他自己的未来蓝图还是父母为他规划的人生,似乎已定下了不做律师就做商人的金色职业之路。后来遇见了女神,用女神的相机拍出了以女神为主题的第一幅作品,他不走寻常人生路的勇气在心中生根发芽了。最终,他再次证明了那些不轻言放弃的成功者所拥有的成功秘笈他也拥有,是的,在百分百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坚持,不被台下的掌声与鲜花左右,但可以永远默默无闻地做梦想的信徒。 当然,谈感受不能打哑谜,简要概括,《地球之盐》讲述的便是一个人的人生。一位有天赋有实力能够坚守梦想,把世界真实地踩在脚下的摄影师,他与世界的对话。韩寒是想要与这个世界谈谈的,《地球之盐》的主人公,他是与这个世界谈了几个来回了。 与这个世界的正式“会晤”出现在1973年,那一年,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29岁,他决绝地告别了富足安逸的“金领”生活,带着相机,去往尼日尔,选择了造访未知世界的冒险生活。说到这儿,必须承认萨尔加多是个“幸运”的人。我们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有多少人是不能够割舍掉身后的“牵绊”呢。哦,是的。父母让我们去过属于自己的日子了,似乎剪断了一根束手束脚的风筝线,可是在收拾行囊时,又会犹豫,这样浪迹天涯了,那么三十而立时就甭想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再背着个胖娃娃了。这种置换,是否值得? 先放大追逐梦想的成本,然后预设最终蹉跎岁月,“一无所获”的结果。看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还是撕了吧。前一晚彩排的分手戏码正式上演时,剧情被彻底颠覆了,这一次不是“各自保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就算眼泪鼻涕糊了一脸,一定要把“最浪漫的事”唱出来。你看,在想象的世界折腾一番,那也是劳心伤神的,还是洗洗睡吧,明天还要上班。这就是我们如梦的浮生。不是的!不要被我这故意粉饰的愚人的偶像剧桥段欺骗了。要知道,一开始,为了活下去讨饭吃的我们,梦想早已被主宰我们的人偷着走了,谈什么梦想呢,连自我都没有的。 而萨尔加多的“幸运”要从何谈起?我是有意狭隘地定义了他一生不离不弃的梦想。在他张开追梦的翅膀时,他已做好了远行的准备,那些准备是多么令人艳羡。他有满满的爱与祝福,只需安心上前线,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后方是他英勇“作战”的动力与资本。一直生活在巴西某盛产矿石的小镇,父亲有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农场,少年时逃学,游荡,享受自由自在的青春。成长的岁月,父母给予他优渥的环境,给他爱与信任的目光,让他任性且自信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让他拥有了坚韧无畏的品质。 加之,他是家中七公主爱护着的唯一的王子,那样的成长氛围也激发了他更多的细腻与感性,这是一个摄影师值得骄傲的个性。成人后,遇见那么美那么聪慧的心上人,17岁的女孩莉莉娅是音乐学院的校花,他是有经济头脑的摄影文艺青年。两人情投意合,成家立业,灵魂伴侣又互为彼此最忠诚的守护者。这一切是他努力经营人生而应得的回赠,在看客眼里,那还是上帝的眷顾与宠爱。 是的,除了拥有幸运。他还拥有异于常人的摄影天赋,这种天赋恰巧被他感知到,并用心培植壮大了它,这也是他的实力。1973年至2011年,从尼日尔到印度尼西亚,萨尔加多的黑白摄影作品系列就像地球的各大版块,有质有序地完成了影像世界内的地图绘制。每一系列都是定格的历史,都在他脚步丈量的人世间,用镜头呼吸,是活着的人间标本。 从故乡巴西到非洲的尼日尔,他用照片记录了尼日尔最严重的旱灾饥荒。随后,他回到巴黎与妻子莉莉娅相聚并迎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之后又去往拉丁美洲,用六七年的时间走过与巴西毗邻的国家,他用肖像照片记录那些被工业化社会遗忘了的特殊的原住民族。在他的照片里,那些原住民的音乐,他们的服饰,他们的眼睛,他们的闲适,都像一帧帧静美的图画,跳离流逝的浮躁,留置于恒久的时空之外。 走出去,再走回来,不断地选择新的驿站。萨尔加多再次回到巴黎,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这是带来遗憾的幸福时刻,孩子的健康有问题,无所畏惧的萨尔加多为此痛哭。他们重回故里,巴西走出独裁的统治,整个社会处于重整的混乱期。萨尔加多开始记录巴西边陲的人文风貌、社会事件,他对故土的爱是自然而然的,但也注入了责任与悲悯之情。 1984年,他的镜头与脚步再次指向非洲,到达埃塞俄比亚,记录那里的饥荒,拍下人们见怪不怪的尸体,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深深地刺痛了他理想中互助互爱的人道精神,他对人类抱有的希望受到痛击,而这些曾经发生过的悲剧无法被一笔勾销,都封存在了宝贵的胶片里。再次看到卢旺达战乱中成片成片被刀砍被扫射的尸骨,萨尔加多的心“病”了。值得欣慰的是,仍有照片留存。因为再残酷的现实,它都应该被客观真实地留给后人,而这也是萨尔加多摄影的意义。 后来的后来,他又去了伊拉克、埃及、印度尼西亚、泰国,直到他透支掉所有的激情与希望,厌倦了无望的人性,拒绝继续探索冷酷的人世。他回到变成荒山的农场老家,妻子永远是他的守护天使,他们一起把荒山变成绿洲,地球在萨尔加多的手里呈现出另一种令人心动的姿态。 那位美洲原住民说得没错,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是被上帝认领,并提前拥有去往天堂通行证的上帝之子。就在此刻,我穿梭在脑际的记忆板块,回放《地球之盐》里令我无法忘记的故事、画面,我竟勾勒出了那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他一直游走在屏幕中,与所有人一样生活在地球上,貌似毫无差别。可是,他用三只眼睛留下的足迹,却证明了那是如“神迹”般的存在,他是从人类共同参与的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旁观者,是为神摄录地球容颜变化的使者。 因纪录片的名字《地球之盐》,我差点跟它失之交臂。而且,你若知道一些又不知道一些,像我一样,大致了解到这部片子是由大量数据、时间点、黑白胶片、旁白等粗粝生硬的版块组合而成,想到的或许是地理教科书;你亦想象不到,在静态远多过动态的映画里,它把人物传记的拘囿古板遣散掉,竟能化腐朽为神奇,直达观者的心底撞击出不眠不休的暗涌,真真不能不为之所动。 总之,《地球之盐》的确需要自己去看,即便无意体验那样的生活,也能从故事里感受到生命需要洗洗牌制造些惊喜的渴望。就像我能告诉你水就是H2O,是氢氧组成的无机物,无色无味,加糖有点甜加盐有点咸,你还是水做的,渴死比饿死容易。可但是,你耐心地逐条分析理解,都不如自己喝上一口。鉴于此,我以上说的都是说给自己听的废话,是看完之后情不自禁要表白的情话,你若心生一丝兴趣,还请独自前往感受一番。

 短评

极尽谦卑的文德斯几乎是以学徒的姿态呈现了萨尔加多眼中的世界,光影先后经两位大师之手却如同未着痕迹,只是默默讲述自己的故事。因为直面过人类至为黑暗残酷的一面,才有对世间生灵万物毫无保留的深情,毕竟,我们之中的每一个就是地球之盐。之于观众而言,这样的电影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6分钟前
  • BLTEmpanada
  • 力荐

给我深深震撼的不仅仅是萨尔加多的摄影作品,更是他缓缓道来的每个故事,看着他花了一个又一个十年记录这个星球最残酷的画面。灵魂承受了多大的劫难,才会说“人类的残忍让我们不配活下去”?好在竟然,他在另一个维度获得了重生。同样都是摄影师的纪录片,这部真心比薇薇安迈尔的好太多了

1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马太福音5:13-16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盐,需要提炼,冲泡,能改变一切味道,能防腐杀菌,可盐如果过了度,盐化的土地会变得一片荒芜。寥寥数字,把人,这个地球之盐的特质,说的再透彻不过了

12分钟前
  • 我累特
  • 力荐

一个摄影师的生平,仅通过他的一幅幅黑白照片,就可串连起他的一生,反映出他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看出他的情感他的思想。他追寻着新闻热点去拍摄,他见惯了这个令人失望世界的生生死死,最后自己放弃了对于这些让人悲伤之事的拍摄,转向了自然,转向了环保。面对死亡时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的内心。

13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力荐

三星都给摄影,电影技法方面毫无新意,痛彻肺腑的陈述也并不能触及灵魂深处。

1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当我过世的时候,我们种下的这片森林,将会恢复我出生时的模样。一切也因此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看过电影后,才理解了上周末在自然科学博物馆的那场摄影展。原来他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对于一个见证过太多苦难的人,回归自然去做一名守护者,是最好的归宿了吧。

19分钟前
  • 子东文
  • 力荐

电影太棒了,但主要还是萨尔加多太棒了。(可惜不是迷妹,不然见到真的维姆文德斯大概也太棒了。)每个像这样逼迫自己直视人类最黑暗面的摄影师都不知道有多强烈的召唤和信念,唯有崇敬,并感谢他们拓宽摄影的疆域。看完感觉自己都更有人性了……但难道又要什么也不做地任这冲动消逝吗,觉得有点焦虑。

24分钟前
  • eleanor
  • 力荐

镜头总是热的,从人生在世上对金钱的追逐,对资源的争抢,到对生命的拯救,对物质的清醒,再到动物、人与自然延绵不止的疾病、饥荒、死亡,历年一段又一段跨越精神的征程,引向身为亲历者最大的自豪与痛苦。但身为真正的“地球之盐”,在对人类失望的阶段,又开始恢复森林的救治活动。如此一生的修行与作品,只能望其项背。而他背后的妻子,真的有过人的智慧、胸襟与能量。 @资料馆

26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棒,一家子大写的你球人!有机会一定去看大银幕哦。今儿法盟确实小了,虽然仍很震撼,但还想去资料馆二刷。对二闺女有了新认识。

28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照片没问题,读解照片的形式也没问题,萨尔加多被黑暗吞噬也没有意外。只是对一些人类社会问题的看法,似乎太过表面了。沦为环保纪录片,总感觉还是隔了一层什么奇怪的东西。

3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这是我最后一次旅行,我已不再相信所谓人类的救赎,没有人类应该活成这样……我为我的相机,为我的双目所见落泪。”最后造一片森林修复灵魂的恶疾。人类是地球的盐,能毁灭自然也能创造奇迹。

36分钟前
  • Aby
  • 力荐

“当我死的时候,我们种下的森林将会恢复成我出生时的模样,循环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40分钟前
  • 张维托
  • 力荐

灵魂清洗,萨尔加多阅尽世间种种人类贪性催生的罹难悲苦,在最后选择回归于动物和自然。他一生的故事,看到了完整。别让那些不幸的事件,只沉淀为事件。别让悲伤的土地,放任干涸荒芜。在凝固瞬间的照片面前,我们也不该只是保持那一刻的哑口无言。

45分钟前
  • bird
  • 力荐

他妻子更了不起,是这个家庭以及全部项目的总设计师和主心骨。

50分钟前
  • 高玉宝
  • 力荐

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重建一座森林。当我过世时,我们种下的森林将会恢复成我出生时的模样,循环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51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萨尔加多不止是神妙的光影叙事者,他诗意精确的言语同样有力量。在我眼中人类是地球的病毒,将天堂败坏成炼狱,但大师看遍饥馑苦难暴虐杀戮依然未曾陷入虚无,他说:我热爱人类,他们是地球之盐——这才是难能可贵。大地抚慰治愈了萨尔加多破碎绝望的心灵,他种下的森林是给这个星球的偿还,也是回馈。

5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讲自然,其实也是讲人。光是想想,这个星球上仍有过着跟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却难以为我们所知的同类存在,就已足够神奇。

60分钟前
  • Alain
  • 力荐

生命是太珍贵了,以至于无所事事之时,总有罪恶感,担心自己在浪费生命。然而碌碌一生,难道就不是对生命的浪费吗?我佩服这个男人,能用八年时间去拍一组照片,不赚钱,不买房,啥都没有,就图个开心。他这样任性的挥霍着时光,我却觉得,他才是那个最懂得珍惜生命的人。

1小时前
  • 亚比煞
  • 力荐

跟大师活在同个时代是无比幸运的,凡夫俗子借由一双上帝之眼,得以凝视这个星球无数个令人泪流满面的瞬间。毁坏的雨林能重生,写满贫瘠和死亡的土地上也能开出文明之花,萨尔加多是上帝派来人间的卧底,不为了满足任何猎奇或艺术追求,而是用光为人性铭刻下永恒的证据。

1小时前
  • 樹一
  • 力荐

本片的启示:1.摄影还得靠天赋,去专门学是没用的;2.摄影三宝:黑白颗粒高反差;3.再拍了基本一辈子后,眼界和胸怀已经上升到了一般摄影师无法企及的高度。

1小时前
  • 喜喜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