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气盛

HD

主演:蕾切尔·薇兹,简·方达,迈克尔·凯恩,保罗·达诺,哈威·凯特尔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语言:英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年轻气盛 剧照 NO.1年轻气盛 剧照 NO.2年轻气盛 剧照 NO.3年轻气盛 剧照 NO.4年轻气盛 剧照 NO.5年轻气盛 剧照 NO.6年轻气盛 剧照 NO.13年轻气盛 剧照 NO.14年轻气盛 剧照 NO.15年轻气盛 剧照 NO.16年轻气盛 剧照 NO.17年轻气盛 剧照 NO.18年轻气盛 剧照 NO.19年轻气盛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回忆永远遥不可及

最有感触的一段台词,是编剧们躺在草地上讨论他们电影《生命中最后一日》结尾的台词:
他奄奄一息躺在床上 咕哝着对她说:“我真该花时间好好对待你,珍惜我们的爱,而不是把一生都浪费在卖保险的野心上”
或许他跟她说了很平常的话,比如:“照顾好自己”。
不我们得把他肉体的痛苦延续到最后,不如就说:“现在吗啡也不能减轻我的痛苦了”。
也许他最后说了些无关紧要的事呢,或许他会说:“我想知道25年前你给我的那个钥匙圈去哪了,像马蹄铁似的那个”。
不,他临死前什么也没说,开口说话的是她,布兰达,她说:“我因为你浪费了太多时间,麦克,我失去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未曾料,米克临死前说的话是:
我现在想明白了一些事,弗莱德,人要么就是好看,要么就是丑陋,中间不美不丑的,只能说可爱。
你说过,情感都是被夸大了的,那是扯淡,情感就是我们的一切。
你知道我要做什么吗,弗莱德?我要重新开始筹备一部新电影。
说完之后,米克便走向阳台借着凳子一跃而下。
弗莱德懂他,坐在椅子上不说话,身体颤抖。
这我看来,我甚至觉得不是一部老年人的题材,它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生活意义的写实。
弗莱德年轻时一心扑在音乐上,作为大音乐家,隐退江湖不问世事,拒绝女王的邀请。原因在于他闻名于世的“simple songs”是为妻子所作,妻子再也无法歌唱,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她就是这些曲子的唯一演唱者”。多年来说过的唯一浪漫的话却对女王的特使说了。
米克,一流导演,捧红过50个女明星。他带年轻的编剧们上山,让以为年轻的女编剧透过望远镜看对面,说:“看见对面的山了吗”?
“看到了,看起来非常近”。
“没错,当你年轻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切看起来都非常近,那就是未来”。
然后米克把望远镜反过来让她看身边的伙伴,说:“当你老了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切都那么遥远,那就是过去”
这就是人生的残酷,只能向前,从来没有回头路。已经发生的就是唯一发生的。而那些回忆再清晰也离你无比遥远,远到一个人永远也不可能够着,只有未发生,才是触手可及。
两位老人曾经都喜欢过一个女孩——吉尔达,弗莱德不止一遍的想,如果曾经跟吉尔达上过床会怎样,米克表示他也十分想知道,弗莱德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看着米克说:“骗子”!而那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遥不可及。
米克捧红的女明星之一布兰达,也是米克最后一部电影《生命中最后一天》的女主角,她选择向前,选择更好的机会,临时变卦拒绝出演米克的电影。米克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生命中最后一天》也是他生命中最后一部电影,布兰达的拒绝意味着这部电影再也拍不出来了。她牵着妓女走了一段路,试图尽可能的感受一些青春的回忆——米克曾经对弗莱德说,我老了以后再也想不起来以前发生的事,我的父母,我的童年,而唯一记得的,就是自己小时候学会骑自行车的记忆——后来弗莱德才得知,米克将自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跟吉尔达牵手的事情比喻成学会骑自行车。牵上妓女的手也暗示着他已经接受,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再感受一次与吉尔达的回忆。
波澜不惊,送走年轻编剧,并告诉他们,无非就是延迟拍摄而已,不要抱怨布兰达,布兰达是墙头草,我们都是,如果想要在这片丛林生活下去,你就必须得这样,好的剧本才是我们的热情所在,我们都是群众演员罢了。
说完这些,送走年轻的编剧们,米克就看见了他这一生捧红的所有女演员,她们在他眼前出演一个个经典镜头。那一刻他明白,不仅仅是他成就了她们,她们也成就了他。最后他看到了布兰达放弃他的电影选择出演的墨西哥老婆婆的形象。那一刻他彻底释怀了。他理解布兰达,他接受,他明白,他的最后一部“遗作”只能靠他自己完成。
弗莱德跟医生谈话时,说:“我慢慢老了,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老的”。
村上曾经有句话也说:“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而医生说:“你知道这外面的世界是什么吗? 青春”!
也是这次谈话,弗莱德才得知关于吉尔达,米克从来没有骗过他,他个吉尔达最亲密的举动就是小时候的牵手——被他称作“学会骑自行车的那一刻”。
所以弗莱德开始释怀,十年都未去看望妻子的他,先去墓地看望了特斯拉文斯基(俄罗斯大音乐家)与妻子维拉的墓——他们葬在一起,互相依偎,再去看望了妻子。也暗示这弗莱德坦然接受,他也想自己以后与妻子葬在一起。坦然面对了这一切,他接受了女王的邀请,最后一次表演了“simple songs”。
弗莱德最后在痴呆的妻子面前回忆了两人甜蜜的年轻时光:
“他们不知道,我们当时已经在一起了,我们顶住了所有的疲惫、痛苦和艰难,他们肯定从来不知道,你和我,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将彼此视为‘a simple song’”。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青春、友谊、爱情、婚姻、儿女、事业、未来、过去,人生这个复杂的舞台上,充满了情绪,emotion,米克死前说,emotion is all we got.导演将这些情绪缓缓道来,不过分渲染死亡的悲痛,不煽情逝去的青春,在你面前所有都遥不可及,可是在外面,在外面有的是青春啊。
保持青春的热情,接受一切即将到来的情绪,待老去时,不致于叹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还可共同敬一杯酒,敬永远遥不可及的回忆。

PS.插个题外话,弗莱德说聪明的人没有品味,所以我这一生都在避免成为聪明人。抖得一手好机灵。

 2 ) 有所热爱 有所追求 无所畏惧

        刚看了《年轻气盛》,非常喜欢。影片由各个主要人物的潜藏的恐惧入题,最终探讨了年轻精神这个命题。

        每个人,或通过言语,或通过行为,暴露出内心的恐惧。指挥家恐惧失去,所以多年不去探望疗养院的妻子,仿佛逃避现实,她就能一直以最美的姿态活在心里。导演恐惧自己过去的作品可有可无,所以一定要拍出一部情感智慧精神上的终极遗作。演员和世界小姐,他们都是通过一个角色、一次选秀改变了人生。一方面希望摆脱角色的烙印,另一方面又恐惧没了这个标签他们还剩下什么。世界小姐最开始的素颜出场与演员的对话设计地非常巧妙。指挥家的女儿恐惧失去爱情,执念于自己到底哪一点比不上老公新欢。昔日球王恐惧失去健康,才会在左撇子小男孩得到指挥家的练琴指导有所进步时,冲上去说他也是左撇子,仿佛他的身体也能在指挥家的言语中得到救赎。

        是恐惧也是执念。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然而若止于此,这部片子就不会叫<Youth>。年轻的本质是什么?有所热爱、有所追求、无所畏惧。最终几乎所有人的恐惧都因此得到某种程度的化解。指挥家的女儿与老公分开之后反而感受到自由。演员被小女孩的话治愈,决定以后只去演绎自己真正渴望的角色,纯粹的不现实的哪怕不道德的,因为那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导演永远不能像指挥家一样尘封音乐回归日常,所以他选择以生命的代价完成自己最后的作品,如他所说,“情感是我们的一切”。至此,指挥家终于卸下冷漠的面具,在树林里哭了起来。他最终还是去了威尼斯看望妻子,并接受了王后的邀请指挥演奏自己最为人乐道的作品《简单乐章》。他也可以释怀由不是妻子的人来演唱了。

         整部片子中的成年人中,按摩女算是年轻精神的外化。她不善言语,通过肉体的触感了解别人,她还玩体感跳舞游戏。而导演是Youth这个主题最极端的表达,也是他的死亡重新点燃了指挥家冰封的心。如果说医生宣告了指挥家身体上的健康,那么对按摩女的会心一笑就是在心理上认可自己并不算老。作为一个身体欲望随着衰老减弱,对美好肉体视若无睹的人,在这一刻才发现,自己实在无需恐惧,更不需要压抑自己只在树林里给大自然的音乐做指挥。他可以再次回到舞台演奏《简单乐章》,尽管歌唱者是别人,独一无二的梅兰妮在心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得到的越多,就越害怕失去。于是我们企图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挽留,也许逃避,也许自我麻醉,也许怨天尤人。这个时候,请记得自己年轻气盛时的样子,有所热爱、有所追求、无所畏惧,然后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也许从来都不是问题。

 3 ) 终为一物,气定神闲

衰老,永远是生命中无法忽视的一部分。声色犬马下的浮光掠影,到了暮年却又显得不足一提。索伦蒂诺从《绝美之城》的罗马恢弘城市中脱离出来,落定于静谧的阿尔卑斯山的度假酒店中,来探讨关乎生命、过去、未来、性、孤独。索伦蒂诺用一部《年轻气盛》传达出了更宽广的哲学思考,用其匠气去堆砌出惊奇的影像来释然对过去回忆的林林总总。

影片中每一个主要角色或多或少都被某些事情所牵绊,对痴呆妻子的怀念,对情感寄托的忠诚、对自我怀疑的坚持、乃至对爱情失败的束缚。好在,所有的人物在影片结尾都从灰色阴霾中走了出来。这对于导演所想传达出的主题恰好结合在一起,年轻气盛之时多少还是需要一些对未来不顾一切的探索。影片中借米克之口说出了这么一段台词:”everything seems really close, that’s the future. And now everything seems really far away, that’s the past.”,突然仿若被点醒一般,不念过去追逐未来这便是导演想从中传达出的最为重要主题。

生活中所有人都在未来不确定中迷茫,又有很多人在经历生活不如意后回头看过去的幸福生活。悲喜的过程中总能从最为基本的生存矛盾下去寻找自我价值,艰难困苦的生活也罢,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罢,对于暮年之时的人们来说,过去的记忆模糊不清,那份对青春荷尔蒙刺激下的冲动和无知在随时间推移后都将渐行渐远。米克和弗雷德这几十年的好友凑在阿尔卑斯山青草白云下,因为一个女孩斗嘴、打趣,生活中最幸福的事不也就是这样对所有烦恼的不留念而坦然享受当下生活吗?

不如意的生活往往让人绕不开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心底里存在主义的价值观让懦弱的情绪无限放大。意识到情感不受控制,所有人都会像米克一样选择终结吗?显然不是,索伦蒂诺并没有过分夸大米克的结束,平淡的动作,固定的镜头,从摄影中不难看出导演对其的不屑和冷漠。无论生活如何亏待了你,你需要的不仅仅是反思自己,更重要的是对触手可及的未来有着最正确的规划。即便如米克所说:“情感就是一切”,情感打击下的摇摇欲坠总不会永远雨打风吹。米克选择了恐惧,而弗雷德选择了希望,孰是孰非对于电影导演没有告诉我们太多,只是在影片结尾米克用手搭成了一个望远镜望着镜头,他是不是已经发现未来其实真的很近呢?

索伦蒂诺用意大利式的幽默去讲故事,用特有美学的运镜来掌握影片的风格,另其整部影片都凸显出作者电影的独特魅力。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讲述的很多,导演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也趋于完美,叙事节奏上也比上一部《绝美之城》好了很多,但是总体看来影片不大气,虽然描写性表现的十分坦然,但却无法挖掘出性对于加强影片整体叙事核心的作用。虽然影片的整体观感舒适,可是正是这份舒适让影片过于平淡,凸显不出电影所具有的独特视角和故事上的感动。当然影片的摄影依旧可以拿来作为标杆,诗意的美学画面也让索伦蒂诺和马力克有着十分相像的地方。故事上的匠心独具和几句台词的画龙点睛,整部片子倒也流露出导演对其电影文本上的自信。

大抵若是真到了垂暮之年,所有事情都不再是事了吧。

 4 ) 年轻时欠下的债

年轻时欠下的债

  看着一个个平静的镜头,随着一个个迟暮的老人井然有序的步伐,随着安详的人们一动不动泡在水里,大家的心便随着裸着的中年妇女一起在水面漂浮,一种发自心内的安定随之而起,一种忘掉一切的安详感也从心底而来。影片的人物们都是社会的佼佼者,不,不能说是佼佼者,而是世界的艺术家,球星、影星、指挥家、编剧、导演、攀岩者,每个人都饱受过生活的洗礼,每个人身上都背着无数非凡的故事,而他们本身又是一群对生活极其敏感的人,一个与世隔绝的瑞士度假酒店把这群人聚集在一起,因为不同的目的他们来到此处,看起来一方面所有人都安定和祥,一方面又都心事重重,不管怎样,他们都开始了一段被他人介入同时也介入他人生活。电影的缓慢的节奏,平铺直叙的手法,反而给人一种很隐忍的冲动,就好像你能预料到一样,每一次爆发,妇人的耳光,希特勒的拍桌子,僧人的漂浮等等,平静的瞬间仅有的几次爆发,都被处理得如此自然,大家似乎都在等待这一刻,他来得比预想中稍微慢了一拍,但你知道他会来,正如大家在等弗雷德出场指挥时的感觉一样。



用身体感受世界
  牙套按摩女在片中出现多次,要么在按摩,要么在跳舞,随着音乐的节拍,跳的舞也越来越妖娆,而一切的解在于她在片中的最后一句:I don’t have much to say.(我没什么话说)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不说话,不会说话,不喜欢说话成了一个人的罪过,成了一个人的弱点。的确,不说话的人大多对这个世界要求很少,他们索取的欲望甚至常常都不足以让他们开口,所以也就不必麻烦。而牙套妹,就是这么一个格格不入的不说话之人,她感知世界的方式十分简单,用触觉感受他人,用舞蹈感知自我。
  片中有好几个镜头顺着她细腻的手在弗莱德老迈的身体上一下,又一下的揉下去,我不知你感受到了什么,但我真是太享受这几个镜头了,那种润滑倒心底去的放松,那种放空一切的安详,我的心仿佛都在被温柔抚摸一般,这种感觉好似小时候不小心撞到东西后,弄疼了自己之后,母亲的温柔抚摸,只不过这一次,年长者变成了被抚摸人,年轻人却成了抚摸者,治愈的不是肉体,而是心灵。
  所以人们到底为什么害怕触摸呢?
  
戴眼镜的妓女
关于戴眼镜的妓女,片中没有提供太多可以分析的空间。第一次出现,是与妈妈一起来,最后一次出现在与米克之后的早晨,亲吻了妈妈之后独自离开,我推测是妈妈得了某种病需要在这个酒店疗养,但因为没钱所以她做上了妓女,米克应该后来给了她一笔不小数目的钱,这笔钱足够把妈妈留在这个地方疗养,自己便又启程奔赴他方。
这个妓女给我的感觉是她应该涉世未深,所以各种表现都十分羞涩,特别在最后与米克一起散步那一段,她始终低着头,一个以出卖自己身体为生的人在一个男人搂了她的腰之后居然羞涩得手都不知该往哪放。如果让我大胆猜测一下,这个女生从小就被家庭所牵绊,不得已干上了这一行,虽然床上很有经验,从未有过情感经历,所以当米克花一大笔钱索求的不是她的身体,而仅仅是她的陪伴的时候,她被吓到了,说不定,她恋爱了。


沉默不言的夫妇

这对夫妇一共有4个镜头,前两个镜头两人沉默不语,低头吃饭,从动作和穿着来看,都是出身贵族,而第三个镜头妇人突然站起来给了丈夫一个耳光,照例,谁都没说话,丈夫挨完耳光后继续喝着汤,好像这巴掌是他应得的,并且早就预料到迟早会挨的一样,这明显是犯错之人的举动,并且犯什么错大家心知肚明,因为自己社会地位或是尊贵出身所带来的骄傲(pride)而不能把情感大方释放出来,不能像平常人那样撕逼,所以只用沉默来表达愤怒。而总算到了第四幕,两个最不应该的人,在最不应该的年纪,在最不应该的地方打起了野战。。。
  解放?移情?释怀?这些都不在妇人响彻整个树林的叫唤声中变得那么无足轻重。



演希特勒的金发小哥

 这小哥是来为新的角色(希特勒)做准备的,在酒店他基本只做一件事,就是观察,所以影片中有大量他的特写,他唯一的苦恼就是世人只记住他演过Mr Q,一个使他成名但又令他无比痛恨的角色,当世界小姐问他是否为出演过这个角色而感到高兴时,他哑口无言,一方面这是他所有成就的根基所在,一方面这又是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这种矛盾的态度显然无法用简单的情绪来诉说。当他以一身希特勒行头出场的时候,当他拍下桌子的那一掌,当他对着小女孩敬纳粹礼的时候,他想通了,他要演绎desire,而不是毫无意义的horror,他以前没有想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准备好,没准备好怎么演希特勒,没准备好是不是要演。但在小女孩所讲,反正永远都不会准备好,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于是他要回归自己,追随内心,跟他看的诺瓦利斯诗句一样。
 I’m always going home.
 I’m always going to my father’s house.”




弗雷德所爱的人

弗雷德一生大概爱过三个人,一个是吉尔达布莱克,未曾得到过的初恋,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他的妻子,不用多说,the only one who can sing Simple song.
另一个只是推测,正是影片中名字出现多次的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影片中出现过他的线索是据女儿描述他曾请他来家里作客,仰慕他的才华,据好莱坞演员说:you hang out with SV for a while.这里的hang out是一个很模糊的说法,可以翻译成鬼混。再者,最后在去看他妻子之前,他首先就去看了一下斯特拉文斯基与他妻子的墓地,说明交情应该非常不简单,我想他应该是真的爱这个作曲家的,并且他女儿也说他曾经向一个男人表白,这个男的想必肯定不会是其他人。而这个人教会他的,是不要做一个智者,因为智者品味太差, 所以弗雷德说他最终没有成为一个智者,而是与那位导演米克一样,成为了情绪的人,只不过他认为情绪是被夸大了的,不真实的。在那位导演死前说下“emotion is all we’ve got.”后,弗雷德,这个从来不说情话,从不浪漫的人,总算踏上了威尼斯,向自己的妻子,同时也向斯特拉文斯基告白。
  米克死后,弗雷德坐在木桩上,不远处一个人跳伞下来,说“ I don’t think this was where I was supposed to land(这不是我应该着陆的地方)“,本来正要哭泣的弗雷德突然强扭出一道微笑,这种微笑只有过来人看年轻人犯蠢时才看得到。
  傻瓜,你怎么知道你会落在哪。





我在想未来

  很明显,这个角色演的就是马拉多纳,早已走过人生辉煌的他如今靠年轻时的成就依然闻名于世,与年轻时强壮矫健来比,已过暮年的马拉多纳早已变成步履蹒跚,走几步甚至需要呼吸机的大胖子,属于他的时代早已过去,等待他的,只有病痛与衰老的折磨,空虚与人入中年的困惑在他脸上一览无遗。这个毫无未来可言的昔日球星,当看到年轻人在球场上飒爽的英姿而被问到在想什么时,他毅然回答到:“在想未来。”
  那么对他而言,未来是什么?不,他不在想未来,或者说不在想他的未来,他的未来比望远镜里的景色更近,更加可以预料,没什么好想的,他在想的是他的过去,或者说,别人的未来。


陪我走完最后一程

对于美国导演米克来说,到底什么是一切?他的电影?Brenda?还是他的初恋吉尔达布莱克?编了一辈子故事的米克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想起了自己的故事,想起了那个儿童时期与初恋一起牵手走过公园,这段不能对老友直接诉说对回忆,被他以当我学会骑自行车的那一刻来描述,学自行车的隐喻实在不能更妙,学自行车的好处在于,只要你学会了,便一辈子都忘不了,甚至哪怕你都忘了你会骑,只要一坐上去,那熟悉的平衡感就会从身体里重新激发出来。对于米克来说,吉尔达布莱克开启了他人生的窗,可能也是唯一的窗,他所有的情感都从这里而来,他拍的50多位女性角色灵感也都从这里而来,哪怕他已经到了甚至记不住吉尔达布莱克这个人的年纪,他的情感, 他的情绪,他的爱还是能瞬间激发出来。他记不住任何之前的童年时光,因为他的人生那一刻才刚刚开始。于是,在死前,他不想留什么遗言,正如世界上大部分的生命一样,而是想重温那个儿时开启他人生的时刻,也是他一生最美的时刻,与心爱的女孩再走一段路。所以当他与那位戴眼镜的妓女走在空灵的长廊时,他看起来像当年一样的紧张,但这一次,他比当年更进了一步,他不仅牵了女孩的手,他也搂了女孩的腰,对他来说,或许这就是圆满。





年轻时欠下的债

影片的人物大多是步入老年的长者,但却取名Youth,着实耐人寻味。年轻时向这个世界索取太多的人,到了老年要将这笔债连本带利还给这个世界,以空虚的方式,以孤独的方式,年轻时得到的越多,老了便越是要饱受这种滋味,或许变老并不是一个逐渐显现的过程,而是有一天,你坐在窗台上,突然意识到自己老了。
正如英国老戏骨迈克尔·凯恩说的,他能清楚地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我曾经接受过一个剧本,读完之后退给导演,告诉他:这个角色太小了。后来导演又把剧本寄给我说,我不是让你演那个恋人,我是让你演那个父亲。”
  好多曾经轻而易举的事在那天以后再也做不了,所有的人生追求已经远远度过了巅峰,再继续追求将注定无功而返,那么唯一还值得思考的问题,便是在这场衰老的战役中,如何体面的、留有尊严的举起白旗,退出战场,把曾经的辉煌尽可能保留,靠着无数段年轻的回忆,继续苟延残喘的活在这个世上。




人类社会始终是并且还会持续是一个带有偏见的社会,世界小姐就是应该胸大无脑,好莱坞演员就是应该放荡不羁,天才就是应该有人格缺陷,人就是飘不起来。这就跟设定人物性格一样,而人远远比他的性格,比他的职业,比他的职业要复杂得多,片面而武断的总结一个人体现的只是根深蒂固的嫉妒,是,再怎么优秀的人也是人,也有弱点,但是别傻了,首先,那绝不会都是你想的那样,其次,这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以前一直有个习惯,就是给某事情找个主题,看电影尤其如此,但看完这部电影,我不仅找不到主题,反而觉得找主题这种事情太傻了,这部影片涵盖的主题实在太多太多,友情,亲情,爱情,婚姻,理想,衰老,含蓄而深沉的爱,疯狂而诱人的性,那么你人生的主题是什么?还记得登山者的话么,他有一次登山,在山顶居然发现了一个床头柜!我的天,这难道不是惊喜么!山顶怎么会有床头柜?!于是你肯定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打开一看,卧槽!空的!一下子惊喜又没了,它就是这样,它给你一点意外,当你因为这点意外的出现而去期待更大的惊喜时,却发现什么都没有。这不是人生,而是生活。

 5 ) 并非世界否定你,而是你未认清自己

《年轻气盛》的故事场景全部发生在一个瑞士的高山度假疗养酒店,无论是躺在热气蒸腾的温泉池中被浸泡,还是赤身裸体在幽暗的桑拿浴室中被蒸发,还是一排排松弛、下垂的衰老肉体排着队游走,电影中的这些场景都与西方宗教绘画艺术中的地狱景象不谋而合。似乎在隐喻,虽然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社会名流:著名指挥家、导演、演员、球星、世界名模,虽然身处在风景绝伦、享受奢华的高端酒店里,虽然肉体被按摩,但精神却都在经历炼狱般的过程。

而片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他们自我否定的内心历程,理智与情感的天人之战。

每个人的人生中,每天都在经历着各种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态度不同,对待自我否定的认知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经历也就截然不同。自我否定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有时也会带来极大的裨益。优秀的自我否定,不但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

首先说片中的巴林杰父女这条线。

巴林杰是个当年经常和斯特拉文斯基一起混的音乐节,斯特拉文斯基去世后,他俨然就成了继承其衣钵的人,他在威尼斯交响乐团任指挥,经常来到瑞士这家度假酒店度假。因为斯特拉文斯基曾经和他说过,理智的人没有品位(intellectuals have no taste),为了成为斯特拉文斯基,为了能够毫无遗漏地继承他所有的天才和品位,于是,巴林杰也发誓要做一个不理智的人。这段对话后来出现在巴林杰在好莱坞演员特里的对话中一带而过,却是巴林杰一生追求的写照。

所以,在面对女王特使的会面中,巴林杰竟然有些不礼貌地在翻阅世界小姐的新闻,他在以种种看似不理智的、不守规矩的、癫狂的艺术家式行为,来证明自己可以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继承者,以弥补自己的天赋之缺。

这就是为什么,在女儿莱娜的口中,巴林杰是一个十足的混蛋,他从不关心妻子,从不关心孩子,没有拥抱、没有亲吻,有的只是告诉他们:安静点,爸爸在作曲;安静点,爸爸在创作;安静点,爸爸在和重要的人讲电话;安静点,爸爸在和斯特拉文斯基会面。斯特拉文斯基仅仅凭借天赋,用最简单的乐器,就可以信手拈来地在战争环境下的瑞士取得成功,天赋欠佳的巴林杰却要献出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才可以在和平的年代,仅仅搏得一席之地。

然而,第一次对他人生的否定来自他的女儿莱娜,巴林杰说能够理解女儿男友出轨的痛苦,却被情绪激动的女儿道出了他所有的人生秘密:多次出轨,妻子知晓但一直隐忍,他甚至尝试同性性行为(也是他努力践行斯特拉文斯基那句忠告的佐证)。

巴林杰是一个拥有自我否定勇气的人,他接受了女儿的否定,甚至很快就对她说,我确实无法理解你,我不能假装可以理解,就像在反问演员特里你竟然看书之后,就立马承认自己是一个怀有偏见的老人。

巴林杰自我否定的勇气也积极影响到了女儿莱娜,她在被出轨男友否定之后,先是相信了他指责她床上功夫不够好的话,但很快就在一次噩梦中醒来,并告诉自己和父亲说,那并不是真相,那只是男友的一个借口,并且很快选择了相信感觉,与登山教练暗生情愫。

最后,老友导演米克的死,让巴林杰的内心产生了变化,尤其是巴林杰对米克说,情感有时候是被高估的,但米克在自杀前对巴林杰说,你说情感是被高估的,但是情感只我们唯一拥有过的东西,说完就跳楼自杀。

米克坠楼之后,巴林杰坐在椅子上不动,久久无法回神,呼吸急促,一方面是因为米克的死震惊了他,另一个原因,是米克的话让他感到了愧疚,因为他一直以来不想成为斯特拉文斯基所说的“没品位的理智人”,但其实他一直都没成功,而米克天生就是不理智的,是凭直觉和情感做事的,或者说,巴林杰一直以来对斯特拉文斯基那句话的理解就是有偏差的,他以为不顾家庭、不带情感、专用于音乐创作就可以成为天才,但实际上,那是错误的,艺术应该是情感的表达,因为情感是唯一存在过的东西。

于是,他去斯特拉文斯基墓前看了看,大概是觉得自己从前领会错了,于是他改变了拒不受邀指挥《简颂》的想法,尽管之前他认为那是只有妻子才可以唱的曲子。

而莱娜以为自己了解父亲,知道他的各种不忠与人生秘密,就是了解了他,直到得知父亲始终为母亲保留《简颂》而备受感动,才知道自己并不完全了解他,再到最后巴林杰去病房探望失忆的妻子,说孩子们或许并不理解我们曾经的经历,莱娜对父母的认知始终是不完整和片面的,她之前的看法不断地被否定。

再说导演米克父子的线。

他们是很一脉相承的父子,都是凭借感觉做事的人,所以当米克得知布兰达无法出演他的电影,那个片子就无法拍成的时候,直接跳了楼,而儿子也是为了一个床上功夫好的女人,就离开了青梅竹马的漂亮女友莱娜,这对父子都是情绪的动物,他们凭借直觉和情感活在世间,进行创作。

所以,尽管米克可以对着望远镜对身边编剧团队的年轻人教导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但是他自己对于旧日情怀却沉迷其中,他始终一厢情愿地认为是他一手早就了布兰达,但最后特里道出了真相,你或许是个伟大的导演,但并不是一个伟大的女演员塑造者。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最后他选择了自杀,因为他在山坡上开天眼一般地见到了曾经所有和自己合作过的女演员,他们穿着剧中角色的服装,然后虚心地向他求教,该怎样的表情,该怎样的步伐,该怎样的动作,但他知道,自己其实不是一个的女演员塑造者,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这些才华出众的女演员,所以他最后向她们脱帽致敬,这是他自我否定的一个过程,但对于一个感性的人来说,这种自我否定是极其痛苦的,所以在完成了自我否定之后,他选择了自杀。

再说演员特里的线。

他为了思考一个角色,来到酒店,然后细心观察酒店里所有的人,他沉浸在一种怀才不遇的情绪中,觉得全世界都只认识他扮演过的机器人Q先生,而在那个片中甚至看不到他的脸,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并没有完全被社会所认知,所以他总是带着一种愤世嫉俗的劲头。

然而,他遭遇的第一次否定来自于一个被他视为花瓶的世界小姐,她说,我当选世界小姐时是开心的,但是你成为Q先生时,你开心吗?

我开心地取得了成就,你却一直因为你的成名作而备感委屈,这两种情感确实不是一个等级的,后者似乎更为失败甚至荒诞。

特里开始时认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轻率的退让,才让Q先生成为了他的标签和符号,但是在之后的种种经历中,他才渐渐明白,那并不是轻率,正像后来那个小女孩对他说的,原来没有人是准备好了的,他的成名实属偶然。

并非世界否定你,而是你未认清你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化妆成希特勒之后,顿悟了一切,因为一直以来他没有做出选择,他演Q先生时穿着盔甲、挡着脸,他根本不知道要表达什么选择,但是当盔甲卸下,面对每一个观众时,他必须去选择,表达欲望还是表达恐惧,而是最难的。他演不了希特勒并不是因为他不会表达恐惧,而是他不愿意看到恐惧,不愿意看到观众因为看到他而恐惧,他习惯了被膜拜。

那一时刻,他知晓的并不仅是要表达欲望,他更知道,之前觉得世界因为Q先生低估他,这是自己的多么幼稚的看法。

相对于上面这些人物的“有声”线索,影片中还存在一条“无声”线索,请理解我将马拉多纳也归于这条无声线索,因为他对白很少,此外,还有那对不说话的老夫妇,还有按摩女孩,和年轻的应召女。

马拉多纳一边让女助手给他按摩踢网球踢到血肿的脚,一边望着远方说,我看到了未来。我觉得这个场景是整个影片中最有意义的地方,因为在米克教导年轻人的时候,年纪大的人对未来应该是无力的,因为几所不及,但此处马拉多纳仍旧满怀期待地想象着未来,自己可以重新驰骋于绿茵场上,如果是米克在教导人时是在假装理智,那么此处马拉多纳表达的就是真的情感,尽管可能他的梦完全无法实现,但那是他现在存在的唯一意义。

而且,马拉多纳在片中是一个没有自我否定的人,他即便拄着拐杖仍旧要给球迷签字,在温泉池里也要炫耀自己就是左撇子,到底是他的骄傲造成了他今日的肥胖与颓废,还是没有自我否定过的人反而心怀信念?

而按摩女孩,从来无话可说,不会用言语表达,所以一直都在默默地练着跳舞机,这仿佛是对白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只有肢体运动、没有语言交锋的世界,而导演片中安排这样一个安静的、无言语的世界,似乎也是在对主人公种种前后矛盾的对白世界的嘲讽,一个世界的存在,就是对另一个世界的否定,或者参照。

我甚至觉得,布兰达脱口而出那一句:没有这些烂电影,生活照样要继续,既有可能就是本片导演的一次自我否定,他通过主人公之口,道出了这个困扰他的问题,甚至对自己、自己的作品呢、自己的行业都来了一次彻底的否定,这种自我否定的勇气是惊人的,但至少可以看出他思考的深度和坦诚的内心。这种坦诚的自我否定,贯穿了片中的很多人物,巴林杰,米克,莱娜,特里,有人在自我否定之后变得更从容,有人一死了之,有人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内心。不过有一点,自我否定最好放在年轻时来做,免得一生虚掷,入戏太深,最后像米克一般无法自拔。

 6 ) 年轻与衰老的混合体,真实与现实间的对立

原载公号“文慧园路三号”

作为今年征战戛纳的“意大利三雄”之一,年仅45岁的保罗·索伦蒂诺除了处女作《同名的人》之外,6度入围主竞赛单元,是从戛纳成名的“戛纳嫡系”。《绝美之城》错失金棕榈大奖却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总被人们拿来和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八部半》甚至是安东尼奥尼的《夜》相对比。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也不全对,索伦蒂诺片中那种暧昧的人物关系,主角构成的小群体被更大的空间与人群包围状态,以及对意大利景观空间的展现,在局部上的确与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的作品有相似性。

但若将此作为对索伦蒂诺作品内核的认知,显然是不够合理的。正如索伦蒂诺自己所说“《绝美之城》不是关于罗马的,但是它包含了罗马”一样,《年轻气盛》也并非如其片名“YOUTH”,它不是关于年轻的,但它包含了年轻,是在年轻与衰老的含混体之下,展现的真实与现实间的对立。

与费里尼、安东尼奥尼那种对现实社会、上流阶层的明显的批判性不同,索伦蒂诺对社会与时代的影射是更加隐没的。从处女作《同名的人》到《绝美之城》,再到今年的《年轻气盛》,那种继承于意大利电影中段落化组合、碎片化叙事的结构导向了一种隐藏的开放性和连续的对立性。主人公弗雷德和米克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游离在去情节化的电影里,社会面具与地位在这个阿尔卑斯山的疗养院里后退,浮上台面的是一种被解构、碎片化和重新赋予意义的生活。顺序的叙事模式中缓慢展开的生活真相,同时走向了回忆与未来的两个维度,同样也指向衰老和年轻的维度,一方面是对回忆中生活记忆(年轻)的推翻,一方面是假象剥离以后面对未来生活(衰老)的重建。这也对应于了片中那句台词“当你年轻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切看起来都非常近,那就是未来。当你老了看到的就会是这样,一切都那么遥远,那就是过去”

泥疗段落女儿长达3分多钟的独白固定镜头,酒店大厅中简·方达和导演米克的撕逼的谈话,音乐家弗雷德对女王特使的坦白,都承担起了对过去的推翻功能。这也是索伦蒂诺电影的另外一个共同点——由他电影中主要角色提出的生活主观与现实客观间的距离的质疑,类似的质疑同样在《绝美之城》中由主人公捷普·甘巴尔代拉提出,索伦蒂诺说“言语为客观乱序和无意义的世界提供了秩序与意义”,他通过影像复制了生活段落,音乐作为时而现实时而非现实的元素穿插其中,又让语言对生活段落做新的解读,现实与真实、主观与客观间的距离就这样被拉开来。
 
与隐藏的开放性相呼应的是连续的对立性。《年轻气盛》里,衰老和年轻构成了一对明显的对立元素,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连续的对立:酒店现实空间与外景山间幻想奇观的对立,电影导演米克及其团体创作时的热情与简·方达饰演的旧日情人所代表的过气现实之间的对立,以音乐家弗雷德为代表的古典音乐和抢走女儿丈夫的歌手为代表的流行音乐,穿插在平移镜头间的蒙太奇想象甚至也可以被放到这样的序列中来。所有这些元素都是“老”与“青”的外延,巡弋在身体和皮肤上的镜头仅仅是最表层的描绘,两位老人对每天撒尿撒几滴的讨论,对年轻时代性生活的回忆,对衰老不加掩饰的写实、认同、自嘲、乃至玩味与赞扬成为一种以“悲剧性有趣”来设置影片基调的态度,在这样的态度之下,年轻与衰老被混合在了时间的序列里。

而对于我们观众来说,则是在年轻与衰老的混合体中,走入了现实与真实模糊的界线。我们都在寻找真实,但寻找的是属于自己的真实,而真实的想象与现实之间所有的距离,就像片中的导演弗雷德所感受到的生活和他能在银幕上再现的生活一样,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是在年轻与衰老的对立背后,更让人饱受折磨又充满迷人魅力的对立。

----------------------------------------------------------------------------------

最后说说人物,片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现实对应者,最后被唱响的《简单乐章》是被现代主义、极简主义以及摇滚影响的后极简主义作曲家大卫·朗(David Lang)写的,他呢,就是《梦之安魂曲》里面那首听起来像嗑药一样的summer overture theme的提琴四重奏的编曲。唱歌的是韩国著名的女高音曹秀美,是被卡拉扬钦点过的人。但片子里的音乐家弗雷德影射的人又是谁呢?

影片中,年迈音乐家弗莱德谈到了自己对和著名的现代派音乐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才华的羡慕,以《春之祭》闻名的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除了有“超过弗雷德十倍的才华”外,也是个感情生活风头无两的人,影片《香奈儿秘密情史》讲的就是那个贵的要死的包的创始人香奈儿女士和这位音乐家的风流韵事。而这位音乐家除了和香奈儿姐姐有一腿外,还是同性恋圈子的红人,那他到底和和谁搞过基呢?

女儿说弗雷德给自己搞过基的男人写信,虽然没有指明是谁,但弗雷德说自己和斯特拉文斯基关系很好,而斯特拉文斯基本人也是巴黎艺术界的同性恋群体中的红人,还和当时在巴黎创办俄罗斯舞团的塞尔戈·佳吉列夫传过绯闻,而著名音乐家拉威尔和拉威尔的学生德拉格,则都是和史特拉文斯基关系密切且传闻中搞过同性恋的人,德拉格还有和斯特拉文斯基言语暧昧的信件被爆料,信中说“我讨厌你躺在佳吉列夫的臂弯里”之类的,至于到底是谁,你们自己脑补吧……

 短评

基本上就是前作《绝美之城》的姊妹篇,而且还不如前作,碍于这个关于年轻与衰老,恐惧与渴望,情感与音乐的主题算不上深刻,好在导演的匠气还在,匠气十足的剧本加上美学风格,就算片子这回拍的再怎么山寨费里尼,索伦蒂诺这套作者化的风格依旧可以很打动很多人。★★★☆

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到处都是随意却又标志性的典型导演签名。每个细节都有解读的空间。非常有意思。

9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索伦蒂诺会把一个大主题分成几个分支主题。年老由心而生:失去了感知的能力(妻子与按摩师女孩对比);喜欢怀念旧事但不拆穿;摆出一副“你不懂”的姿态轻视年轻人,却被“年轻”本身所打动。马克思-集体主义-婚姻的隐喻。年轻具有弹性(女儿与登山者),两位老人最后都站了起来。黑色幽默讽刺十分精彩

10分钟前
  • 半弦月
  • 还行

电影院赞爆了。是那种你看过一遍,觉得还可以再看上一遍的电影——无论是为了电影形式上的美,还是音乐旋律的美,无论远看还是近看。老套的人生命题,却讲得新颖且潮,从音乐、电影导演、编剧、表演乃至爱情、婚姻、生命都提出了看法(尽管有些观点挺教化世人的),但我选择无视它的缺陷。

12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索伦蒂诺美学,站位、构图及肢体动作也是苛刻,总体感觉却依然生活化,剧情也好理解,容易带入情感。一切都近在眼前的青春与一切都遥远的老年的反复对比呈现,梦幻与现实的交织,衔接与表现都气定神闲。其实片子没有刻意去区别年老与年少,他们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切磋互相作用。[B]

13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年轻时看什么都很近,那是未来。年老时看什么都很远,那就是过去。”

17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推荐

好棒的卡司,好棒的演技,但是看过了费老师再来看这个真是平庸啊……某些笑话还挺好笑的,但是大多数时候说教意味浓重,而且确实不够简洁。所谓高潮段落全部女主角现身草坪那场戏能更low一点吗?(我猜这个是[深喉]那个导演的梗)一看这位老兄就是个拍烂片的……

18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上次是罗马,这次是阿尔卑斯山,调子却出奇地一致。没有什么比艺术家回溯自我更能表达对人生的嗟叹了。这种氛围,很容易就浸入,沉迷,然后,也想去欧洲逛一逛。

22分钟前
  • Bejdlxl
  • 推荐

看完突然明白一些事,艺术,你比如电影,年轻时你是凭直觉去喜欢,当你决心投身其中,你想学的尽量像它们,像那些你喜欢的,好的,再那之后很久,你才会慢慢明白当初和现在你喜欢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之后,属于你自己的创作也许才真正开始。道理跟炒菜做饭是一样的。

27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4.5 一改索伦蒂诺上一部的绝美之城的节奏问题,这次整部电影铺的很均匀,同时因为这种均匀也削弱了整部电影的力量和气质。当然,意大利导演讲故事依旧能讲出一种特属意大利民间传奇的幽默。男人与女人,音乐家与导演,人生吧,也终究是一场旅行,爱和幽默是手里拿着的行李箱和头上戴着的帽子。

30分钟前
  • Danny
  • 推荐

电影不错,妓女演员很漂亮,有感觉。关于老年,不太好拍,很多人没注意到,这种电影如果拍好了就是对年轻年老亲人朋友总之自己一生的觉悟,如果拍不好,就是对年轻和生命的贪婪。

33分钟前
  • 子哉
  • 力荐

已不行,被一种莫虚无的做作形式感限制

35分钟前
  • XU
  • 较差

这样一个轻松漂亮的故事,在现实的残酷与幽默和荒诞中流淌着生命的美与哲,诗意与建筑,生命是想象的世界,虚构的短篇,无为与万物,圆融无间。

40分钟前
  • 薾苨
  • 力荐

八部半(导演、疗养院、拍不出片),年轻气盛(音乐家/导演、度假酒店、拍不出片)

41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想到自己老了也不可能住到这么好的地方缅怀青春和人生,不禁伤感了起来。

42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一点非常非常高级的......艺术鸡汤,花了大力气整出小觉悟,活在费里尼的阴影下真是惨呐

45分钟前
  • 外外
  • 还行

索伦蒂诺的构图依然绝美,只是剧本有种筋疲力尽的感觉。没有时间的重量,只有青春和苍老之间的浮光掠影,这样的电影比较适合在养老院看~(两个絮絮叨叨的老头直接去扯证吧...)

4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配乐画面依然无比美妙,欧洲电影之光啊。比上一部《绝美之城》还要脑洞大开,然而叙事和格局都更小了,不够大气,总体也弱。估计会有一堆人说生涩难懂不好看,没关系,导演本身也不是打算拍给所有人看的。

5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成长是污泥,爱情是不染。死亡是解脱,老去是惩罚。

53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理智的人没有品位可言。

57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