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之上

第4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剧情介绍

柴米油盐之上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由两届奥斯卡奖获得者、英国导演柯文思执导。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为世人惊叹。柯文思选择将镜头对准平凡人物,忠实记录一个个追寻美好生活的普通中国人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村支部书记、女卡车司机、杂技演员、民营企业家……他们是中国变革故事的亲历者,也是创造者,他们的故事如一条条溪流汇聚成当代中国故事的奔腾江海。节目主人公们是平凡的,又是夺目的。节目真实记录下他们为什么笑、为什么哭、为什么奋斗、为什么痛苦、为什么挣扎……镜头里的他们自信、坚强、善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辛勤和汗水,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中国注入了蓬勃的生机活力。风云决休想行刺本王小姐新葫芦兄弟惊情谍变老师早上好甜蜜杀机德雷克探案集第一季他是我的全部花二哥与六朵金花萌宠成长记聲林之王3花之不死鸟开心汉堡店爱心咖啡保卫者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力争上流 天堂丛林生死斗我要复仇2016消失的妈妈:詹妮弗·杜洛斯的失踪罂粟田体坛秘史:人生破发点我们这一天第五季飘香剑雨龙虎列传2:火拼天剎邪神萤爱春燕展翅真的不骗你3虎啸苍穹杨门女将之再战金沙滩比利小子2019太古神王起风了罗马假日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语你也很丑激战电影版多此一女邓布兰笔记:学校枪击事件的教训难以置信的怪物

 长篇影评

 1 ) 我透过他们的双眼看到你的模样

七月末,我在繁杂纷扰的忙碌中短暂地逃离了上海,回到那个我生活了18年的小城市。原因无他,只是有一晚在看纪录片的时候突然思念起了家人。

在我们那里,城市和农村相隔不远,也没有清晰的界限,从市中心沿着大路一直开,不知不觉道路两旁就从高楼变成河流和田野。彼时大暑刚过,立秋未至,整个村庄都被浓郁的翠绿笼罩着,再加上台风过境不久,厚重的水汽还未完全散去,就这么笼在田野上,让人总觉得树上的叶子下一秒就会滴下绿色的露水来。

这样的天气对于庄稼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天气。七月末在我们这里是留给晒红烟的,把田地里绿油油的烟叶收起来,一片一片摊在竹条编成的菱格纹的板上,夹紧了放到太阳底下反复晒,直到烟叶变成散发着焦香的深红色,一掰就有碎渣掉下来才算成了,才能送到工厂里做成烟丝。只有特别毒辣的太阳才能晒成这样的烟叶,像这样云遮雾绕的天气是做不成晒红烟的。

经过外婆家的田地时,看到大片下雨前来不及收的烟叶被雨水浸泡在地里烂的不像样子,饶是谁见了都会叹口气。

“要不少管几亩田?”母亲小心翼翼地问外婆。

“马上要收水稻了。”外婆对着田野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外婆说话总是带着气音,轻飘飘地飘到耳边,吹来一阵风就能飘走,跟她说话有时总得耐着性子让她说几遍。这次回来,她的背好像又比以前弯了一些,什么时候挺直脊背对于外婆来说都变成了一件难事呢?

“以前四五十岁的时候管六亩田,现在都70了还管这么多。”母亲嘟囔了几句,却也不再说了。

以前,是很遥远的时候了,那时候的小学生暑假不用整天补课,有大把的时间用来睡懒觉和玩游戏,我不喜欢玩游戏,我只睡觉。那时候的外婆声音又尖又响,总是一大清早拎着一把高粱杆做成的笤帚从一楼扫到五楼,顺便把我们从床上拎起来赶去洗脸刷牙,再从五楼扫到一楼。那时候我还很怕外婆,总是不愿意去乡下过暑假,总要从家里嚎啕大哭到外婆家门口,但是一抬头看见外婆和她的扫把就不敢再哭了。

以前,气候还不像现在这样诡谲,七八月份虽然炎热,对我们这里的人来说也算是农忙季节。早上七点外公外婆背着锄头出门去,中午11点回来时衣服已经湿透了,下午更是热的发慌,但还是要去田里干活。要是实在热的走不出门,外公就会泡一大壶浓茶,在大门里面搭起架子穿烟叶,这活儿看着很简单,但是没点力气是根本没法把平直的竹条穿过又厚又有韧劲的几层烟叶的。我帮不上忙,就在门外白场上玩儿,那里已经架起几十板已经穿好的烟叶,有的还是深绿色的新鲜样子,有的已经是深红色的了,两两靠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小帐篷。我喜欢在这些帐篷中间穿梭,总觉得自己是八路军将士在越野,而且最好是在已经晒红的烟叶中间,因为总能闻到一股辛辣香气,长大了才知道这是烟油和尼古丁的气味。

至于外婆,无论多么炎热,只要是晴天总会去田里干活的。唯一和“夏天”、“下午”、“屋内”、“外婆”四者都有关的记忆是台风来的时候,窗外下着大雨,外婆在一间空空的小屋子里边念着“阿弥陀佛”边折手里的金元宝。

车子经过外婆家的老房子后继续往西开了一里不到,就到了他们村新盖的房子聚落。这两年的政策是保护自然村原地改造住房,不过前几年的政策还是几村人家迁到一块盖起新楼房,楼房都是连在一块儿的,一排一排,很像城市里的商品房。这些房子是每家每户各自出了钱之后村里统一请建筑工人来早的,样式也是中式的西式别墅,外面贴着大块的黄色墙砖,家家户户大门口立着两个罗马柱。不过一个村里的人总有穷有富,这房子的外观虽然乍看一样,但是细看总有些差别,富有的人家会把入口的阶梯用大理石铺了,边上再加个扶手,房子两边的小块绿地也要种些个名贵的装饰绿植,再加个围栏,连门顶上的装饰也要复杂些;而那些条件差一些的,门口的阶梯就是光秃秃的水泥,甚至吃饭也是屋子外用煤炉烧——老房子卖了,新房子还没装修就急着入住了。舅舅家的简单些,最突出的就是两个红灯笼,不过到了晚上这两个两者的红灯笼总显得有些诡异。

新房子造好之后,舅舅一家就全部搬进了这栋房子里。在这之前,他们都是和外公外婆住在老房子里。

外公外婆的房间在老房子的二楼,是一个大房间隔成外间和里间,外间是外公睡的,放着一张有四个柱子的雕花大床,小时候我和表姐总喜欢在这张床上玩过家家,把外公夏天盖的毛线毯在四个角上各剪一个洞放到每个柱子上,这样毛毯就遮住了整张床,像一个帐篷一样(我怎么这么喜欢帐篷。。。)让人很有安全感。床的边上放着一张笨重的黑色书桌,说他笨重,是因为这张桌子的设计完全以实用为目的,毫无美感可言,颜色是完完全全的黑色,正面上方是三个大抽屉,里面总是塞满了报纸和乱七八糟的杂件,抽屉下面左右各有一个大柜子,里面却不放东西。桌子表面上是一大堆的报纸。外公的报纸大多是母亲给他带过来的,或者村里开会发的,每次他看都会反复看好几遍,然后遍放在书桌上,也不扔掉,经年累月下来这张桌子的一大半都用来堆报纸了,剩下的一小块地方也没法写字,这一小块地方又有一半被外公唯一的几本书占据了,再剩下的一点点地方就被他用来放茶杯,眼镜,或者睡前看电视时要吃的小零食。这张桌子上唯一一件说的上有美感的东西就是一盏马车样式的摆钟,不过二十年前这钟便不再走了。书桌和床之间垂着一个用塑料编织线吊着的灯泡,顶部积着钨丝蒸发后凝固的黑色粉末,有厚厚一层。用塑料线一拉灯泡就能发出橙黄色的暖光。

而里间是外婆的房间,里面有一张白色的书桌,白色的衣柜,白色的大床,连灯也是白色的。所以一提到外公外婆的房间,我脑海中就浮现出两种颜色,外公的房间是昏暗的橙黄色,外婆的房间则是泛青的白色,有种日本胶片电影的感觉。

小时候我和表姐们常常在里间和外间换着睡,不过更多是在里间和外婆睡。我和表姐很少要求外婆讲故事,不过外婆总是会在关灯后突然给我们讲故事,而且永远是讲毛野怪的故事——关于一个浑身长满毛的怪兽偷偷潜进一个小男孩的房间里吃掉他的妈妈和奶奶后给他讲故事准备吃掉他但是最终被小男孩逃脱的故事。我们当时虽然不是很懂外婆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但是每次听完之后都会安静地闭眼睡去。现在想想,可能这就是外婆特殊的带孩子技巧吧,哈哈。

外公是个老烟枪,肺不好,睡着了也会咳嗽,我睡的浅,一点点轻轻的声音都会让我清醒,所以外婆睡前总会把里间的门仔细关上。不过我还是会在凌晨四五点随着外间灯泡拉绳的声音睁开眼——这是外公起床的声音,随后被刻意压低的咳嗽声伴着一阵衣料的摩擦声和拉链碰撞的金属声,再是拖鞋声传来,房门被打开又合上,慢悠悠的下楼脚步声越来越轻,最终听不见了。这些声音隔着一扇门两扇门传来,我总是会边睁着眼看窗外没什么亮光的天色,一边沉默地听着这些熟悉的声音,等我的眼睛适应了黑暗,能够看出窗外那棵大树在凌晨夜色中的轮廓时,声音也听不见了,我便再闭眼沉沉睡去。

(跑偏了,我想讲的是舅妈来着)

舅舅舅妈的房间就在外婆外公的房间隔壁,也是一样的里外间布局,大小也差不多,只不过外间是用来放缝纫机的,那是舅妈的嫁妆,在她极为难得的休息日子,她会用这台机器缝些衣服,我的芭比娃娃穿的衣服都是这台缝纫机缝出来的。嘉湖一带自古纺织业发达,女子几乎人人都会缝纫,缝纫机也成了珍贵的嫁妆。改革开放以后,这一带的纺织厂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疯狂冒了出来,很多人因此发了家,不过舅妈不是那些发家的工厂老板,她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员。从我有记忆起,舅妈就是忙碌的,尽管我整个暑假都住在外婆家,尽管舅妈每晚都住在我的隔壁,我却很少能见到舅妈。她每天早上六点半出门,晚上十一点才结束夜班回家,彼时所有人都睡了;若是难得外婆没有用鬼故事恐吓我入睡,我便偶尔能听见舅妈摩托车临近的声音。这样劳累的日子,她一年能干355天,剩下的那一天是大年初一。她几乎是不用休假的,也不想休假,休假一天就等于少赚一天的工资,多上班一天就等于多拿一天的工资。就这样工作了快三十年,她和舅舅供了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结婚的嫁妆,车子,房子的首付,以及最近刚刚造好的农村新房。每次从新房子里吃完晚饭离开前,母亲总会坐在车里望着这房子感慨——这房子是你舅舅舅妈一块砖一片瓦工作做出来的。

她这话说的真没错。

到新房子的时候,饭菜都做好了。一群人七嘴八舌入了席,大人聊些家常,小辈埋头苦吃。我在夹菜间隙扫了一眼,没看见舅妈,不过所有人都习以为常。宴席过半,楼下传来开门声。舅妈匆匆忙忙上楼,笑嘻嘻地打了个招呼边坐下囫囵吞了一碗饭,又匆匆离去,所有人又是习以为常。

饭后,和表姐先离桌出门散步。这片地区住的人不算少,只不过每家人不多但是房间却不少,每栋房子那么多扇窗只有一两扇是亮着的,就显得整片地方都昏暗。走着走着,远处竟然有一个地方透着十足的光亮,我跟着表姐的步伐走近了,发现门口挂着两块塑料布当帘子,缝纫机的声音和白色的灯光都透过帘子传了出来。我有些好奇,表姐却轻车熟路地一把掀开一边的帘子带我走了进去。里面原来是个小服装作坊,有四个四五十岁上下的中年妇女在做工,其中就有舅妈。

舅妈带着一副眼镜,面前有一台缝纫机,当然不是老房子里那台缝纫机一样的需要脚踩踏板的老式缝纫机,而是一台大的多的白色的缝纫机,边上还有按钮可以调参数。缝纫机的机针上下飞快地来回跳动,舅妈熟练地把一块布放进去推一遍,一条裤子的样子就大致出来了。她缝纫的时候眼光全在机器上,我们进来时也没有抬眼,只在缝完一条之后才对我们笑笑,又拿起下一条。

姐姐不知从哪儿翻了两个凳子出来,拉着我一起坐下后边玩起了手机。我出门时没带手机,就看舅妈和边上的人工作,我们进来时屋子里的收音机在放邓丽君的歌,不知何时换成了说书,讲的是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我便又分了一半神给陈世美。

在一片缝纫机声和说书声中,记忆翻涌上来。那是在去年疫情的时候,我和表姐还有她出生不久的女儿住在乡下新房子里,正巧工厂停工,舅妈难得有连贯的假期休息,便在家带孩子。一天早上,我早起吃早饭,姐姐和其他家人未起,餐桌上只有我和舅妈两人,便聊了些家常。言语之间,舅妈向我透露出想回去上班的心情,以及不敢在自己女儿面前透露这些想法的无奈——从小到大,表姐从因为舅舅舅妈工作太忙而有不满。

“表姐都这么大了,您就少上些班,多在家里休息休息吧。”我脱口而出。

舅妈摇摇头,开口又是一堆顾虑,担心表姐养小孩开销大,工作累,还要还房贷等等,总想着要自己多挣点好让他们减轻点负担。

我突然在她的碎碎念中想起母亲,每次母亲劝外公外婆少种点地无果后,总会扭头对我说

“你外公外婆现在还以为自己要管一家人吃饭。”

外婆家的地有一块是专门用来种水稻的,以前是一年三收,如今一年两收,间歇种些菊花,榨菜之类的经济作物,主要是种水稻。种出来的米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己留着的,其他就给孩子们,我们家的米柜常年都是满的。赚的钱也是如此。外公日常的开销只有每天去集市吃的一碗面加一瓶小茅台(一种廉价的烧酒),左不过十几元,再加上逢年过节时菜场买些食材,外婆的消费就更少了,近乎没有,但是每次过年外公外婆的压岁钱却是给的极为大方,在我十岁不到的时候,就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几千元的压岁钱。不过若是反过来,我们给他们钱却很费脑筋,每次母亲给他们买东西去,都要想一番说辞,若是补品礼盒水果之类的,就说是单位发的,若是衣服,就说是自己穿旧的或者买了不合身不能退的,若是实在有些针对性的营养品,就只能和家人商量着编造出一个既不那么贵又不能过于便宜的价格,再统一口径。这样下来,带的我们平时给自己消费都不敢有一点奢靡气。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差,但是母亲从没买过一个名牌包,至于首饰更是没有,唯独手上那块没几个钱的表带了快十年。

不过这也不是我家的独特现象,在我18岁离开这座城市之前,和身边的同学聊聊,都是这样。就算家里是当老板的,也是每个铜板都算的清清楚楚,家里当公务员的,好像也是365天全年无休。后来长大了,出了省,和别人聊天自报家门后,总会被说一句“浙江人,有钱啊”。我每次想反驳,但脑海中总是不自觉的浮现出舅妈常年缝纫而变形的食指和中指,还有外婆被汗浸湿的衣服,便一句话也说不出。

还有一些话我从来也没说过,其实我从很早的时候就不喜欢吃外婆家的米了。母亲大概也不喜欢。米柜的米总是放得生虫了再倒掉,电饭煲里煮的是小包的东北五常米,那种米真的很好吃。

写到这儿,已经快五千字了,写了这么多有的没的,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算做《柴米油盐之上》的影评。但我总觉得,好的作品纵然描写的是个体,却能引起群体的共鸣,靠的是个体身上所展现的整个群体的特性(不好意思最近在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我在看《柴米油盐之上》时,总是在每个主人公身上不断想起自己身边的人,纵使他们的经历和出身和片中的主人公们完全不同。看完之后,便写了这些我早就想写但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去整合的文字。若要我一定说出他们中的普遍联系来,那大概是“艰苦奋斗”四个字。

谈谈片子本身吧,我第一次见到这些片子的小样的时候,每集还不是现在这个名字,好像是四个字的,也很好听。不过现在看来,还是现在的名字更贴切些。如果用文字的方式去形容一个人,有什么能比名字更贴切的呢?第四集《子胥》用的是村名,也贴切的很。中国人的名字,真的很好听。再岔开说,开勇、琳宝、怀甫、子胥这四个题目的最后一个字都是第三声或第四声。小时候上语文课老师讲对联,教了些阴阳上去和平上去入的准则,最后又告诉我们这么记,上联的结尾是第三声或第四声。我总觉得纪录片的题目就像对联里的上联,若是开了个好头,便成功了一半,纪录片的内容就是下联,一个片子好不好,还是要看整体,就像上联再好,也要下联对。

不知不觉竟然写到了凌晨四点。写之前把网易云调成随机播放,现在在放的正好是John Denver的Take Me Home,Country Road。在《柴米油盐之上》中,每个主人公都躲不开的都是他们的家乡,他们中的人献身于自己的家乡,有些人逃离家乡又重回家乡,有些人功成名就之后落叶归根。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有一次请来了北京一位中文教授来做讲座。他问我们,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我们心里总觉得不是,却又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又说,

血缘和乡土是中国人的信仰。

也许我们没有什么特定的神的信仰让我们顶礼膜拜,但我们又好像确实是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两样东西而奋斗。

柴米油盐之上究竟是什么呢?

 2 ) 柴米油盐之上

今天看了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中琳宝一集,片中琳宝是个个头不足一米六的小女生,确是开大卡车运送快递的一位女司机,这种反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琳宝出生在贵州边远山区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母亲都是不识字的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哥哥。由于父母亲的传统观念,琳宝家从小都是重男轻女,纪录片中琳宝说,小时候家里有好吃的,妈妈从来都是先让哥哥吃,自己每次哭闹,爸爸就哄着说等编筐卖了钱就给琳宝买好吃的,可每次都没有兑现。琳宝说小时候班上同学每天都有一块钱买零食,自己没有钱可又特别想吃,就给同学说,让同学先给自己吃,明天自己买了再拿给同学,等到第二天,同学问自己,自己却没有钱。看到这里,大家会心酸,会心疼眼前这个小女生。 刚成年,父亲收下六千元彩礼后把琳宝嫁到一个男的家中,可谁知道,这个男的有暴力倾向,每次喝酒就打琳宝,最严重的一次琳宝躺在床上三个月没起来。每次挨打,琳宝就逃出去,可每次都被哥哥送回公婆家中,最后一次,琳宝忍无可忍,决定逃离那个家,唯一的不舍是儿子,这也是琳宝觉得亏欠儿子的地方。琳宝逃到杭州后,先是打工后来又学驾照,最终成为一名运送快递的卡车司机,并在快手上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他也是一名卡车司机。两个人每两周见面一次,琳宝很在意这个老公,用心经营两人的婚姻。 两人贷款买车后,决定回家一趟,看看琳宝的父母。回到家中,琳宝会带父母逛街买衣服吃东西。琳宝说,自己有时也恨父母亲,为了六千块钱把自己送给前夫,但有时候又觉得毕竟是生养自己的亲生父母,不能把恨总是放在心上。琳宝去学校看自己的儿子,哭着抚摸着儿子的头,不能陪伴儿子的童年,让琳宝觉得自己不是称职的母亲。琳宝打电话给老公,让老公和自己一起去看儿子,老公却说都和儿子没什么关系了,为什么要去看。琳宝给儿子买自行车和电话手表,老公却指责琳宝事先没有和他商量。老公的态度,让琳宝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琳宝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可能不是自己牵手过下半生的人,三个月后,琳宝决定离婚。琳宝在独立的道路上坚定的走着,未知的远方也许遍布荆棘,可琳宝坚定的步伐终将迈过。

 3 ) 《柴米油盐之上》

英国著名导演柯文思( Malcolm Clarke )拍摄的,记录中国变化历程的一部很棒的纪录片。全长才四集,每集大概半小时,一个周末吃饭的时间就可以看完。 这部纪录片的视角放在乡野,放在一个个普通人身上。第一集,以云南昭通某乡村的村支部书记——常开勇书记(挺帅的)为主视角,记录下中国发展政策下,云南贫困乡村如何脱贫,如何致富,国家、政府是如何帮助老百姓奔小康的。常书记一个月两千块钱工资,每个月光油钱就得一千多,又忙又累,还不能帮衬家庭,因为老房子是危房,为了起带头作用,决定盖新房子,因此欠了债,他的妻子还需要去高速公路上打工。他为家乡做事,为老百姓办实事,但提起家人时十分愧疚,只有借着酒意才说得出那句“老婆辛苦了”。付出那么多,只要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说:虽然辛苦,也值了。 第二集,主角是开货车的女司机张琳,这集讲她的“独立宣言”。一个身材瘦小,年纪不大的女孩,是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她开着体型庞大的火车,经常半夜还在路上奔忙?张琳是云南人,25岁,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是她和前夫生的。前夫是老家的,张琳的父亲为了6000块钱的彩礼,将张琳“放”给了前夫家,但是前夫性格暴虐,喝醉之后会家暴张琳。家暴后她曾尝试过向哥哥求救,但是又被哥哥送回去,最严重的一次,张琳一个半月下不来床。来回五次之后,张琳逃跑了,身上揣着500块钱,一个人跑到杭州。在火车上,她的背包和鞋子都被偷走了,孤苦无依在大城市找了四天工作都没有结果,最后被好心的面馆老板收留,才有了一条活路。后来,她面试了好几家车队,没人愿意收她,嫌她是个女孩,直到遇到现在的老板,“就是因为这些男人的看不起,就算再苦再累,我也会坚持下去。”这集的英文翻译是《Drive like a girl》,我特别喜欢。张琳有一个爱人,是在快手上认识的,贵州遵义人,可能是前任太差了吧,她在认识现任之后两个月就嫁了。虽然现任一开始就知晓她有孩子,可在她去给孩子买东西,陪孩子玩耍后,现任还是爆发了,接受不了她的过去还会盘亘在两人的生活里。于是后来俩人决定离婚。遇人不淑、结局不完美,但是张琳还在路上,她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不依靠任何人地奔向自己的前途,我觉得很好。 第三集“怀甫”,将上海著名杂技演员王怀甫的成名经历拍出来。他是上海杂技团的一员,出身自河南濮阳杂技团,从小练杂技,吃了数不清的苦,才终于开上好车,住上公寓,在上海拥有自己的家,娇妻小儿,幸福美满。这一集有点小鸡汤,主要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不能忘本”。虽然有点小鸡汤,但是怀甫回忆爷爷那一段还是挺好哭的,看完很想家。 第四集,将快递业的发展。申通快递的几位创始人,一开始是同一个村里穷得响叮当的几个年轻人,抓住时代的机遇,以一股子冲劲远赴上海、义务、湖南,骑着自行车送快递,吃了苦,受了罪,从莽撞的少年成长到名扬全国的民营企业家。 这部纪录片里的人,既是平凡人,却又闪着光。他们在生活里挣扎、奔忙,在一开始不算好的开端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奇迹。他们自信、坚强、善良、勤奋,他们独立又勇敢,接受生命的坎坷,又有直面未来的勇气。每一集结尾都有柯文思导演的独白,用一个“外国人”“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这一集,还挺有意思的。

 4 ) 《琳宝》:说女权,不如做女权

故事的主人公琳宝,她身上有太多不平权的标签:出身云南偏远农村、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童养媳、被家暴、未婚生子…… 而作为一个底层女性,她的回应是:第一次被家暴就报警,仍被家暴时多次尝试出逃未果,最后靠着打工挣的钱来了杭州;工厂打工之余尝试直播,认识了新的男人,闪婚;结婚后拒绝做家庭主妇,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公司唯一的女卡车司机,实现经济独立;婚后半年,与反对自己联系儿子、看望儿子的丈夫离婚。 真的很敬佩她,因为她走的每一步,都几乎是标准答案。要追求经济独立,拥有独立人格和一往直前破局的勇气,母性不是被孩子绑架……很多人说独立女性的定义是男权的陷阱,不是的。经济独立且人格独立的女性,绝对不会成为男性的附庸。相反,经济上独立,内心里仍然认同男权的社会架构、人格上仍然依附男性的女性,如何不成为男权社会彻头彻尾的牺牲品呢? 同时是更多的反思,为女性的遭遇愤慨时,有时也会忍不住和人对线。但骂战白白让自己生气,网线那边的人并不会改变。争夺舆论阵地固然是女权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去实践。当女权武装了女性的思想,成为我们生活实践中的身份认同和信念,现状会为女性发声的。

 5 ) 真实的力量

大晚上看纪录片还是把自己看哭了。

《琳宝》这一节,极具女性主义但却也充斥着男权社会所带来的矛盾。纪录片刚开始,还以为琳宝是个积极乐观的开大卡车的有特色的女性。随着镜头的推后,才知道琳宝原来是个有了小孩的二婚女孩。纪录片前半段记录了琳宝和现在丈夫的奋斗以及二人爱情的甜蜜。但是随着琳宝回到娘家才牵扯出之后的种种故事。虽然父母为了五千块的彩礼钱把她嫁给了一个家暴的男人,但是她靠着自己脱离了苦海。她说恨父母,但是不会一直恨,这里实在是过于真实了。她去看儿子,却被现在的丈夫给制止。琳宝坚持要靠自己来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结局就是琳宝又离婚了,她依旧开着大卡车,为着自己和儿子的生活而奋斗。琳宝身上的精神确实是当代女性独立的典范,同时琳宝的勇敢和果断也是让我佩服的。这一节中最让人动容的还是琳宝去学校看儿子,儿子见了妈妈之后在课堂上偷偷抹眼泪。生活真的太难了,大家都好苦,可是大家也都在努力生活。

或许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以最真实的镜头来观众带来最深切的感受与思考。真实,就是最高超的艺术技巧。

 6 ) 若有所思

我关注的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在那样的状态下,有那样的思想、行为和追求。由此想到:

1.我所“追求”的就是对的吗,他们所求的就是不好吗?因为贫穷,他们也在努力的生活,他们似乎安于乡村的原始生活。

对于我们,想要城市也好,想要如何也好。其实也不过是另一种生活方式,其实也可能是内在的某种骚动,对外在的某种欲求而已,并不见得比他们单纯的生活康乐的想法高多少。

因此,其实获得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充实和有力的步伐。

既没有多少欲求,也不患得患失,只是珍惜,只是向前,只是在实践中尽心尽意,从容不迫。

2.老人,80多岁了,不愿意搬迁下山。你可以说他是古板,但是也可以说他是想要内心的安宁。

所以你看,条件好,就是好吗?也许,他已经不想改变了,他只想安于现状地活着。

那么,这种“不求上进”“不作为”“不配合”就是不对的吗?

我觉得,他都80多了,还作为什么,他不想作为,他不愿再改变,他觉得这样惬意,他没有妨碍他人的话,有何不可呢?

生命一定要努力和上进吗?一定要积极和改善吗?

是要创造价值,是不能什么也不付出。

但是并不是说,无欲无求,不愿意改变就一定是不对的。

3.农村人,给他一个讲话的机会。他也乐呵,也开心。

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舞台,每个人都需要展现的机会,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光环和被善待。

我的成长经历,因为老师长辈的帮助也好,算是好的,也读大学,也做相对稳定的工作。

有很多人呢,不一定有机会吧。也许没有过我这个条件吧,也许机遇里还未出现贵人吧,也许资质更好被埋没了吧。

每个人都是有一颗心的,每一颗心应当被关爱的。

能做什么?珍惜,回望。

 短评

表面是讲扶贫成效,然而最吸引人的,是这些普通人的勤劳与情感,华夏儿女吃苦耐劳的精神,本就足以震撼世界。纪录片的叙事风格特别老派直白,如果不说明是外国导演,你真会觉得这是三十年前电视台拍的宣传片。

7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琳宝》这集冲击力很强,讲述的是一个95后女孩被父母6000元卖给前夫,惨遭家暴后带着500块逃离大山,之后靠开货车扭转自己人生的故事。片头的小身板和大货车的鲜明对比瞬间引爆了我的泪点,几乎是从头哭到尾,她真的好坚强,在意识到第二任丈夫心胸狭隘、大男子主义,并且不能接受她的过去后又果断离婚的那股飒爽、勇敢和韧劲直抵人心。生活很难的时候看一看琳宝吧,即使被生活百般蹂躏,她的笑容依旧纯真有力量。

10分钟前
  • AshM
  • 推荐

虽然是主旋律的纪录片,但普通人的生活在导演的镜头下娓娓道来,尤其第二集《琳宝》的故事,看得全程泪目,这个女孩太棒了,生命力爆棚,虽然原生家庭那么不幸,重男轻女,家人甚至为了几千块钱把她卖给了家暴的家庭,所爱、所期望的都一直在辜负她,但她绝没有自怨自哀,也没有颓废麻木地接受生活的安排,而是靠自身的力量从人生的一个个低谷爬出来,那么一个小小个,开着大大的卡车跑运输生活,拼命地要给自己的孩子,给家人最好的!生活虽负我,我却不负生命!了不起!👍

12分钟前
  • 斯唐
  • 力荐

琳宝坚强得太让人心疼了 以德报怨 独立又勇敢

14分钟前
  • 世界上并没有马
  • 力荐

第二集琳宝太好看,灵魂高贵很美。

17分钟前
  • Nelk.Fang
  • 力荐

期待第二集!!

19分钟前
  • 死海不是海
  • 力荐

第一集比较一般,和国内主流视角没什么差别。第二集琳宝的故事很动人,导演也有制作成剧情片的打算。我好像在第二集牛街画面里的手机店买过一部oppo手机。

20分钟前
  • 小博子
  • 还行

在腾讯视频上看了第一集,英国大导演,一种温和科学的西方视角

22分钟前
  • 柯不悔KOKIKA
  • 推荐

@@@@(2021-07-15)柴米油盐之上(A Long Cherished Dream)(1-4)(英文片名就是夙愿,可能想指中国梦吧。中文片名是想说取材于平凡生活,但想表达一些更抽象的东西?4集互不关联,都是现代中国的侧写。导演是个英国人,每集片尾出场讲述选题原因。镜头语言朴实无华,也没啥旁白,挺好。《开勇(a room of their own)》忙于异地搬迁扶贫的村支部书记。《琳宝(drive like a girl)》再婚的女卡车司机,家庭重男轻女。《怀甫(leap of faith)》高龄杂技演员,出生贫寒;用杂技演绎革命题材。《子胥(the tie that binds)》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钟山乡子胥村,申通快递创始人的故乡,掌控着申通。)

26分钟前
  • 不喝水的鲫鱼
  • 推荐

一般

28分钟前
  • P猪大侠
  • 推荐

尽管不能期待外国导演会粉饰太平,但他们是一面镜子。什么小康社会,小康只是沿海和北上广,《柴米油盐之上》第1集《开勇》这才是中国偏远地区的真实面貌。第2集《琳宝》太让人感慨 了,女人真的只能靠自己。第3集的《怀甫》真的很励志,这才符合中国人从农村打拼到城市的心路历程。至于第4集,更多是洗白。

30分钟前
  • Z
  • 推荐

琳宝真的很棒。爸妈为了几千块钱把她嫁了出去。老公对她不好,两人离了婚。亲骨肉的抚养权又没拿到。离婚后每天开着大货车赚钱养活自己。再婚后,婚姻再次磕磕绊绊,很不顺。生活如此难,她依然笑对生活。琳宝,加油。

34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扶贫干部的妻子说:我要是他的贫困户就好了......救命 破防了

37分钟前
  • 壮实园
  • 力荐

一个歪果仁能把镜头对准中国的最基层,公正中肯得报道中国大地上发生事情,很难得。

41分钟前
  • 莫如玖
  • 力荐

中国无数的贫困户能够消除绝对贫困。其实这些基层领导干部们功不可没,在中国这样的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国家还能够稍微停下来,还能够看到这些东西,他还能够去发现,去改变。这是我们中国社会,中国政府最伟大的一点。

43分钟前
  • 力荐

大背景是全面小康,第二集中琳宝的故事的确太让人泪目了,25岁的女孩子竟然有个上小学的娃娃,你不难想象她经历了什么,勇敢如她飞出山沟沟,生活的重担让她选择重卡司机,苦虽苦,乐观如她将如初般奋进。祝勇敢乐观的琳宝一生好运!

47分钟前
  • 大頭皮鞋
  • 还行

镜头感很好,几乎没有一点多余的素材。结尾导演的口述很重要,但第三集看完不太想看第四集了,一下子接受不来这么多“正能量”

51分钟前
  • 🪶
  • 推荐

喜欢琳宝这一集,太丰富了。其他三集都麻麻哋

55分钟前
  • 废物时钟
  • 推荐

琳宝的选择

59分钟前
  • ollillo
  • 力荐

立意是真的很好,一口气看完四集完全不腻。又读了中青报对周玲的报道,多少有点五味杂陈,不过想想也释怀:人生就是一个舞台,纪录片也只是折子戏。全民直播短视频的时代,苦难的人生中只想向人展示自己想展示的一面真相,也就不难理解了。

60分钟前
  • leoglor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