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

完结

主演:陈数,翟天临,孙淳,种丹妮,梁丽,鲍大志,师悦玲,崔新琴,霍璇,常汝言,李悦然,张宁益,孙浩浩,李明震,李涓,上白,邢城,刘秀芝,周荣,胡嘉轩,吴济如,邱浩,冯丹菊,于翔,徐艺芳,郭沫,刘乃强,翟晓鸣,邓钢,王涵,麻骏,李德龙,鲁莽,牟芮,白鹭,孔明,胡姐,麻雅娜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4

 剧照

剧场 剧照 NO.1剧场 剧照 NO.2剧场 剧照 NO.3剧场 剧照 NO.4剧场 剧照 NO.5剧场 剧照 NO.6剧场 剧照 NO.13剧场 剧照 NO.14剧场 剧照 NO.15剧场 剧照 NO.16剧场 剧照 NO.17剧场 剧照 NO.18剧场 剧照 NO.19剧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镜像复调的男女情

Sunday,August 16,2020 Sunny

Song说的意思似乎是,男主性格孤僻,跟人缺乏联结,所以难以写出好的作品,跟女朋友的关系也难以有进展,没法深入的彼此了解。他也承认,这片子一些点很难看懂,可能是源于和日本的文化差异。

Mei则对男主的表现不满,软饭倒是其次,对女友的脾气还这么差。沙希如此的迁就体贴,这么久的交往,男主永田也没有改变。两人的关系是在男主一次次坏脾气的消耗后,女主捂着胸口的疼痛后慢慢的选择逃离。

这两段回忆讨论的总结我写的很不明确,我甚至不清楚是否误解了他们的意思。我倒是更多的沉浸到了自己的思考里,并在不断复述中强化,这似乎是我一贯的思维与沟通习惯了。

最终我们三人差不多同时起身。song说,每个人看到的果然都是不一样的。我说,1000个哈姆雷特嘛。Mei已经懒的继续叙述了。这场讨论没有争吵,只是各自阐述了各自的观点,而我这个宅男还在为能有这样的一场讨论而兴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几乎是一场完全失败的沟通与讨论。

我当时的视角看到的是什么呢?

(当时此评写到这儿嗝屁了,但男主的苦闷在我这儿阴魂不散。隔了数日后,我还是决定完成它——8.23)

很多评论都提到了男主的自卑情结。男主对经济上依赖女主这一点并没有那么心安理得,反而是一种羞耻与痛苦。“(这种感觉)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这样自责的内心独白反复出现。而这恰恰是Mei提到的最厌恶男主的一点——既然自责抱怨,为什么不去改变。

男主甚至在一次工作应酬上问知名评论员:“您所指的‘努力’究竟是指什么呢?”对于剧作这样一个需要灵感和感受天赋的职业,不是不想努力,而是连努力的抓手都找不到。男主并非没有努力过,他创作剧本、组建剧团、让女主帮忙演戏制作道具。只是这些努力并没有马上得到回应,没有认可也没有经济上的回报。

并不是努力了就有用的,而有时努力到反而让你质疑是否是自己真的没有才华。

同样跟男主一样从外地到东京打拼,女主对男主的这些感受是感同身受的,才会如此理解包容他。就跟我们去北京北漂一样,那样的竞争环境与生存环境就是这样的现状。而女主在遇到男主后,是先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全力支持男主的梦想(这或许跟日本文化有关)。

整剧的男主视角让人便于同情,男主更多显现出的是孩子气,看起来本质并不算坏。我甚至都忘了男主“搬砖”回家那段混蛋事,当时的女主能笑成那样的不在意,整个气氛都很诡异。这真是没得洗~

很奇怪的是以前男主那么渣女主都能忍,而在经历了“捂胸之痛”后,两人的角色就慢慢进行着互换。男主的事业有了起色,对女主慢慢热情起来,而女主却越发堕落自责越发冷漠,直至逃避离开。

编剧这种角色的互换的安排,赋予了双方一种地位以及道德上的平等。很多评论好像并没有提到这一点。或许是我们的文化对女性更为宽容的原因,更多的责任是落在男性身上。这样的设置也符合现实:年轻时期的情侣,女性总会比男性成熟一些,处于帮助照顾男性的那一方,而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会逐渐成熟,女性会因青春不在而焦虑自卑,这时男性会成长为照顾女性的那一方。从剧中能看到男性的一些成长、转变,而这时沙希却开始自卑逃避,最后这段感情的终结是启于女主的离开。

女主的转变曾让我不解,而且本剧的视角是男主永田的,并没有给沙希留有个人旁白。直到最后借由舞台上和舞台下表达了一些女主的想法。女主在台下流着泪说对不起。而台上的女主也表达了:在她眼里,永田并没有错,永田只是没有变,而变的是沙希自己,在这段感情里变心离开的是沙希。同赴东京闯荡,首先放弃的是沙希,而永田一直在坚持,沙希在与永田的相遇里得到了慰藉,有人替她去承担这份责任,去替她为梦想奋斗,甚至她在永田同样的失败痛苦中得到了共情的安慰。她能在前期照顾永田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自我的滋养,而后来永田的搬走,她失去这种对其照顾的价值后又重新进入了与永田曾经一样的虚无失败的自责中。

我们确实不能再要求温柔体贴的沙希更多了。但我们如果没有看到沙希的这些转变,对这部电影的认知是不够的。你会发现在这两人角色的交叉互换后,两人变得重叠了,更像更贴近了,这份感情变得更为珍贵。永田最后在剧场台上带着猩猩面具做的那个张牙舞爪的姿势,就是曾经他骑车甩脸时,沙希在街角等他时逗他的动作。

对我来说,这部剧里的男主废柴形象能折射出我自身的影子。或许这也是我一直想为男主洗白的私心。

而对于近些年我一直关注着的松冈茉优,在这部剧本身对我的吸引下变得不太重要了。沙希前期近乎变态的迁就,诡异得让我怀疑松糕的演技。后来才明白,要的就是这种沙希拙劣演技的虚伪。而随着两人关系的深化,沙希的本面目渐渐还原,松糕演得越来越自然,而人物角色反而渐渐讨喜起来。

从这部剧里,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理想与现实,迁就与混蛋,虚伪与真情,这些对立的元素是交织混合在一起的,甚至无法分辨。重新回头来看,依然是男主没有能力把握好这段感情,女主才不得不离开。但男主没有能力挽留感情,跟他没有才华去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一样,是无奈的。

万般诸相皆虚幻,只是当时已惘然。

 2 ) 遗憾才是结尾

房间即是内心渴求自私的安全

看哭了。 是的,今年居然看哭了一部电影。可能是最近太缺乏安全感,也可能是又吉直树(《剧场》原著小说作者)的“自卑丧”太切合自己的感受了,总是很容易被击中。 其实,一直到那面墙倒下的时候,我才发现内心被击溃。不管是《火花》还是《剧场》,作者又吉直树总是很客观的叙述主角有多么的伤人和沮丧,因为知道这2个故事都是以他自己为原型,但是他为何要如此详细的展示自己的“渣”了?

因为是真的对自己当初怀有憎恶,更是因为当初真的深爱着那位,所以才会如此地把自己的“可恶”展示得如此具体。

又吉对情感中男女纠缠的关系,描绘得非常真实,应该就是他过往的片段,因为这世界很多事情在感情里是不讲道理的,也无法用理性来解释,我们会震惊于永田的渣和沙希的忍,但是他们就是深陷其中,纠结且痛苦。

山崎贤人扮演的永田从头至尾的画外音表述,其实也是自己在为自己过去的鞭笞,所以才能将观众的怒气和怨念转化成后续那一部分无可抑制的悲伤。 又吉直树曾经在谈话节目里提到过交往时间最长的女孩子,是他在22岁的时候,在一座神社前偶然遇到的陌生人。在一棵大树前,两个人发现了谁都不会注意的掉落的青涩果实,这让又吉产生“她应该能理解我”的感觉。而电影里刚开始则是,在无人关注的街道上,永田发现了橱窗里一幅怪异的画作,而在驻足凝视的时候,有一位女生也共同驻足于橱窗前。

就是那一瞬间,突然就找到了认同感。

“她懂我”的认同感,如同soulmate的精准时刻。 那可能是电影里山崎贤人扮演的男主角永田最勇敢的一次,也正是因为他那次的勇敢跟随,说出了那句“我想请你喝一杯冷饮,但是我没有钱”,然后让沙希对他产生了非常大的好奇。

但是正式约沙希出来的时候,明明看到沙希正在被其他的路边的男生搭讪,但是永田却并没有勇敢地上前去拯救沙希,而这样的事情在后续以及很久之后,沙希再说起的时候都曾出现。

永田他的种种行为忤逆正常人,是因为他一直都是一个自卑且自怨自艾的典型角色,其实每个人都是如此,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但是又害怕自己比大众还不如,有些人能很快地接受,而有些人一生都无法接受。于是就陷入自虐和自卑的反复中,伤害自己,也更伤害他身边亲密的人。永田当时因为高中时代被同学激发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点,从而投入到舞台剧。他总认为人这一辈子要去做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想做什么,但是他至少是勇敢的迈出去了,去摸索去挣扎,即使是一事无成,即使是什么都不知道,即使是对自己也完全没有信心,但是在这方面永田偏执着,他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他的过分自尊认为自己编剧的戏没得到观众肯定,同事帮其分析原因,他一概否定,甚至攻击对方,因为他只剩这一点能让自己的自卑不冒出来。

而戏剧事业上的寂寂无名,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庸才,才是永田自我封闭自怨自艾的最重要原因,他怕跟人聊起事业的话题,他害怕沙希发现他的无能和废物,他自我封闭在自己安全圈子里自我伤害,而沙希恰好就是给他安全感的那一位。

所以,他也伤害沙希最深。

“这里永远是安全的”,沙希说自己小屋是安全屋。其实那也是永田的安全屋,而一直到最后,小屋其实也不是永田的安全屋,有沙希的地方才是。

“我不喜欢走得比我快的人,我也更讨厌走得比较慢的人,我只喜欢和我用相同速度走路的人”永田对沙希说过这句话。 其实沙希和永田一样,也有着从事舞台剧创作的梦想,但是沙希是到东京后很早就开始放弃这一点,本打算回到家乡放弃这一点,但是她遇上了永田。可能在其他人眼里,永田只是一个不得志的吃软饭庸才,但是在沙希当时的眼里,是一个当时能给予她信心的人,至少有人代替她在坚持着。

沙希在舞台剧表演方面有自己的魅力,而永田却从此不再用沙希,当他享受沙希为他创造的生活,却屡次出轨其他女人,他每次要带回水泥砖,是因为良心上他是内疚的,感情忠诚的人让他觉得害怕,他知道沙希是一个他生命中更美好的事务,但是他可能没办法去接受如此具体,更加美丽的部分去融入到自己悲惨的世界。

他习惯了自己的卑劣结局,他会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快乐,甚至认为自己“没有让别人开心的能力”。 他不敢接受别人的善意,他害怕自己还不起,也不敢承担任何责任。当女友希望他一起为将来考虑时,负担电费,原本心安理得吃着梨的他就再也不敢继续吃了,然后死撑着跳开这个话题撑到天明。 沙希终究是他的神明和天使。

橱窗前的驻足,长久的陪伴,默默的支持,以及最后的鼓励。

沙希如同天使一般在这段感情中为永田一直在付出。沙希知道永田是一个自卑敏感的人,但是当初对他的爱和才华的承认是真心的。任何长久的关系,难处就在于你们会逐渐认清彼此的全部真相:真正的彼此也许并不怎么迷人。你们都会在某些时刻软弱、自私、愚蠢……人性的全部都涌到你们面前,让人喘不过气来。

但是,爱情的意义和魅力也就在此:当一个人在看清你的全部之后,依然愿意和你在一起。 沙希推了永田最后一把,在她离去的时刻。

她为了鼓励他继续往前,开启下一段旅程,她最后以对永田的“感激”的发言去洗刷了他一直放不下的愧疚和自卑,要求他轻装前行,不要去害怕变化,而应该是好好更努力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在某种层面上,永田对沙希而言,是她留在东京的理由,是她坚持当下的生活的依托,是她缓解内心的不安和让自己觉得没那么可怜而活得有些许意义的解药。 在这个世界,英雄有英雄的生活方式,去披荆斩棘,去乘风破浪,无所畏惧,把每一次伤疤当成自己的勋章。而卑切者有他们的选择的道路,长久匍匐在黑暗中,累了就退几步,他们只能在长久的黑暗里盯着远处的微光,路可能长,甚至不会出头天,但是最后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到达自己的终点。 观影时的感同身受的烦躁和怨念,在墙壁倒塌的那一瞬间,一切都光亮了,之前的卡着的情绪界限也就就此打破,在剧场的台上,永田眼神清澈的演绎着他和她的故事,剧场下方的座位上,那个曾经坐在单车后座一起看樱花的神明,泪流满面。 去见你最想见的人,一起去吃好吃的,一起看晚霞,一起看书……

这么简单的事也不能做到。

或许,遗憾才是人生。

 3 ) 一对彼此消耗的东京边缘人

刚在一起不久的时候,沙希曾对永田说过,家乡像她这样年龄的人都结婚了,而她在永田身上看不到未来,她想离开东京。

永田是给不了沙希未来的,他连自己的未来都不能确定,这一对籍籍无名的人,不过是在东京这个大都市里苟活着,未来是件奢侈品。

沙希也喜欢戏剧,第一次出演由永田编剧导演的小剧场话剧就非常成功,永田却禁止她继续表演下去,因为,那时的永田戏剧生涯进入了漫长的低谷,没有人看好他,他也再也写不出像样的剧本,他的自卑也进一步强化了他回避社会的人格。沙希的闪光让他感到恐怖,他曾说过,我不喜欢走的比我快的人,我也更讨厌走的比较慢的人,我只喜欢和我用相同速度走路的人。

他想留住沙希,他需要扼杀沙希的才华。

虽自知平庸,却又无法坦然接受。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想出人头地的人千千万,但想法归想法,这千千万万的人中,其实大部分人都像永田沙希这一对、或一家三口、或一大家七八口一样苟且生活,都不过是大城市里的边缘人,勤勤恳恳与投机倒把的结局相差无几。

也许是在外界刷不到存在感的永田,将矛盾转移到了沙希身上,他压抑沙希的快乐、摧毁她的才华,沙希的幸福很简单,只是想去迪士尼玩一玩,永田却认为沙希的幸福只能由他来给,沙希自己都不可以,但他却连让沙希去迪士尼这样的小事都实现不了,进一步加剧了他的自卑和自闭。

第七年的时候,彼此的消耗让沙希变成了一个酗酒的人,也搞垮了身体,她最终还是决定离开东京了。她对永田说,这七年你一直没有变,还像当初的样子,而我一直在成长,但是我还是喜欢你一直没有变化的样子的,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以下为发到朋友圈后的补充:

1. 虽自知平庸,却又无法坦然接受,总想要证明一下自己的不凡,不要像咸鱼一样生活,其实,即便是有了梦想也不过是一条有梦想的咸鱼,改变不了什么,翻不了身的,这就是都市里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大城市里苟且挣扎的“边缘人”。

2. 永田是不是渣男,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他在和沙希的感情里更像个孩子。成年人是不能跟孩子谈恋爱的,成人的感情要承担责任,而孩子是不需要有责任感的,一切看心情。

和年龄无关,和性别无关,有人出走一生归来依然还是个孩子。

3. 不谈未来的感情,要么大家也都不是走心的,要么就不是成熟的感情,不谈未来就没有未来。

4. 如果没有永田,沙希其实是那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孩”,怀揣着表演梦来到东京,但很快发现其实很难有所成就,便决定离开东京,只不过遇到了永田,用七年的时间彼此消耗,搞垮了精神和身体。

第七年的时候,沙希离开了东京回到了老家,晚上收拾完东西要赶夜班火车回家,永田劝她说反正来了要不就在东京住一晚,沙希说,上班族啊,身不由己的。离开东京和永田的沙希,又变回了那个有智慧的女生。

5. 永田是很难持续的成功的,虽然电影的结尾是永田把他和沙希的故事改编成了舞台剧,似乎成功了一下。归根结底永田在创作上很难用有才华来形容,比平庸强一些,有一些才华,但没有天赋,其实这没什么,绝大多数人都这样。

但人很难只靠熬或者勤奋成功的,还要借助要么就是运气,包括正义的运气和邪恶的运气,要么就要靠差异化优势,人最终能赢的,都是借助了差异化优势,就像乌龟不要和兔子比长跑,但是可以和它比活得久,200年后能赢它好几代。

 4 ) 爱是一出终将落幕的剧场

今天放假在家,看了一部老片一部新片。

《故园风雨后》满是雨后英式庄园的古典味道,马修古迪一走进牛津,表哥的一句sodomites就奠定了电影的腐调子。

但爱上直男的悲剧路子都不尽相同,前一秒还在和本威士肖甜蜜打闹、接吻,下一秒就爱上了他的姐姐,只可怜我们的小本只能只身前往摩洛哥用酒精疗伤。

看到豆瓣短评第一,不禁唏嘘欲哭无泪:你也不必牵强再说爱我,反正我的灵魂已慢慢凋落。

行定勋的《剧场》和之前的《正常人》一样看得人纠结,讲的也是一对恋人最终兰因絮果的故事。

废材男主不得志,一点点把温柔女主对他的爱消耗殆尽,但他又因自己没能力爱人而自卑内疚,让人又爱又恨,直到结尾才在戏中戏里说出了真挚的情话,只可惜说完已是剧场落幕散场之时,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意识曲中人。

这段表白真是满足了普通人对爱情的幻想,希望你能遇到这样的人。

特此记录。

“我们一起去吃好多好吃的

那个是叫河豚薄片刺身吧

我们用筷子夹起来一口气全吃掉吧

你喜欢吃海胆

可以把海胆堆得像山一样高 不停地吃

要是服务员脸色不好 我们就换家店

不过我们已经吃饱了

那就坐特急列车去泡温泉吧

去能看见海的露天温泉看日出

为了不睡过头先定好闹钟

好好吃个早餐

米饭味增汤 烤鱼还有纳豆

然后白天找一家浪漫的咖啡店

边喝咖啡边看小说

这件事已经做过了啊

那我们一起去国外的主题乐园吧

所有的项目都要玩两遍

到时我会办好护照

把你喜欢的东西全都买给你

对了 我买个钱包给你吧

我之前送你的那个

都已经破了你还在用

你还记得有一次

你丢了钱包哭着跑回来吗

我和你一起去车站附近找

结果发现掉在路旁的排水沟上面

我们当时特别兴奋

对 送你个钱包

然后我们一起去国外吧

直接穿和服去也不错

我们买一只大狗吧

然后住在有露台的大房子里

有一个带草坪的庭院

院里开满了应季的花

过着开心的日子

等我们到了60岁

买一对不知道颜色的茶杯

往茶杯里倒入温度适中的茶 一起喝吧

你会在家里等我回来

所以我要赶紧回去

拒绝所有人的邀约

去见最想见的人

你会开心地对我说 欢迎回来

你会这么说的吧

超大的狗狗会朝我扑过来

咬了我肩膀一口

但那时我已经变得非常喜欢狗了

喜欢到感觉不到痛了

然后我们一起吃咖喱

吃饱了之后一起去附近散步

散完步回家后

一起吃梨吧

这次我削给你吃”

 5 ) 渣男配圣母,却拍出了今年最好的爱情片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公号ID:ttyingtan

作者:钱老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感觉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看到一部值得写的日本电影了。 放眼望去,想找到一部豆瓣过7分的都难。 本来我都没抱什么指望了,没想到被光速打了脸。 来,掌声有请,今年日本第一部8分片——

这是一个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 导演拍得很平淡,很纯洁,也很感人,但或许有些人并不会这么想。 因为,男主永田实在是太渣了。 我是说渣到掉渣的那种。

山崎贤人 饰 永田

三个例子—— 女友沙希每天白天晚上打两份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他却宁愿拿着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吃自己喜欢的美食。 然后找各种借口不替沙希分担房租。 有次,沙希实在觉得有些力不从心,问他是否能分担电费。 结果他的回答令人三观炸裂:可这是你家啊?

松冈茉优 饰 沙希

另外,因为自身敏感脆弱的关系,永田还常常发些无名邪火。 有次,沙希的妈妈从乡下给她寄来一箱土特产。 开箱时,沙希顺嘴调侃道: 我妈妈听说送给女儿的东西要分给另外一个人吃,还有些不情愿呢。 永田立即生出了某种被羞辱的感觉,于是转过头,认真地以言语反击: 我讨厌你妈妈。

字幕出自猪猪日剧字幕组

然而这还不是最让人无语的。 谈恋爱的时候觉得被束缚住了,永田就撒了个谎,自顾自地搬出去住。 等到喝醉了、难受了、想沙希的时候,又不由分说跑过来睡觉。 来去如风,快乐得就像一位来自青铜五的疾风剑豪。 沙希就像是他的玩偶一样。 甚至可能还不如。 毕竟,很少有人会想方设法地要躲着玩偶吧。

听起来,永田好像就是个吃软饭的终极渣男? 也算是啦。 不过,我更愿意把他称之为"渣人"。 人大抵有三种活法,靠过去的回忆活着、靠当下的刹那活着、靠未来的希望活着。 可永田似乎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 有本小说叫《山月记》,里面有段话讲得很恰如其分: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因为极度自卑而极度自恋,因为极度自恋而极度自卑。 囿于两种情绪中反反复复,裹足不前。 永田就是这样的人。

对待职业,他是这样。 高中时自觉在戏剧上颇有天赋,便兴冲冲走上了戏剧编导的职业道路。 日日梦想着写出骇世惊俗的剧本,奈何并没有那个才华。 写出来的剧本要么晦涩难懂,要么被批评成狗。 剧团的经济状况岌岌可危,可他依然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去改变。 结果呢,后来去看了一次别人的热门演出。 情不自禁地哭成了傻逼,却还是不肯鼓掌。 他在内心里知道了自己的平庸,但在行动上拒绝承认。

对待爱情,他还是这样。 他和沙希相识于一场偶遇。 在街上闲逛时,两人都被路边店里的同一幅画给吸引。 这大概让永田第一次感觉到了被人理解的快感。 他不愿意放弃这次相遇的机会,于是一路尾随沙希,险些被当成变态。

后来在交谈中才得知,沙希以前初中时也曾是学校话剧团成员。 她的梦想是当一名演员,只身从乡下来到东京打拼。 这大概也是她为什么会喜欢上永田的原因之一。 两人也就这么渐渐熟悉并恋爱了。

起初,两人的恋情进展还算顺利。 你学着听我爱的摇滚,我学着听你爱的爵士。 一起以同样的步调散步,一起通宵忙工作,一起玩游戏...... 永田还邀请沙希出演了自己编排的戏剧,演出很成功。 但,前文所述的那些事情也在发生着。 矛盾在一点点累积。

两人天差地别的性格,其实早已注定了这场爱情的悲惨结局。 永田不必多说了,丧人一个。 沙希却是个乐天派。 笑点极低,很容易满足,凡事也都爱往好处想。 正是因为这一点永田才会喜欢上她。 逗她笑,让她开心很简单嘛。 有次永田在她生日时送了一个钱包给她,她竟然感动到痛哭流涕。 但永田只知享受她的这份开朗,并不想去追随。

片中有个例子可以大致说清楚两人的这种矛盾。 还记得前面说的,永田不付房租但会买自己的东西吧。 有次他买了本关于戏剧的新书。 回家却发现,沙希也替他买了同样一本,当做礼物端端正正摆在桌子上。 沙希的第一反应是开心,因为这算是心有灵犀。 永田却大发雷霆,指责她铺张浪费。

沙希平时并不看书。 之所以买,纯粹是希望永田开心。 在沙希心里,永田永远是那个心怀远大梦想的有才青年。 但永田知道自己是什么样。 尽管他做的都是些极尽卑劣的可耻之事,沙希还是待他温柔如初。 他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这份温柔,却又拒绝承认自己的无能与平庸。 更没办法鼓起勇气对沙希坦诚相告。 所以这种温柔对永田来说,美好得太过残忍。 正如片中他的独白所说: 我可能是憎恨她的单纯与天真,每当触碰到她的温柔,就更加凸显我的丑陋。 如果永田对沙希不那么在乎倒还好。 可偏偏他确实深爱着沙希,于是越爱越痛苦,越痛苦越怨恨。 最后就演变成了难以自控的,无意识的伤害。

但站在沙希的角度上来看,她可能感受到的只有恨,没有爱。 而她只是开朗活泼,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微笑机器人。 每次产生的伤心情绪,只是被她压住了。 而每当吵架后,永田要不就含糊其辞,要不就一言不发地打游戏。 绝不想着解决问题,只是一味逃避。

可是你懂的。 伤痕这玩意它不会消失,它只会越叠越深。 等到裂口越来越大,大到难以承受的时候,那痛也就撕心裂肺地涌上来了。 于是沙希开始酗酒,甚至开始夜不归宿。

有天夜里,永田想叫沙希一起出去看樱花,到家却发现她不在。 去店里找,店员说她和店长一起下班了。 联想到沙希最近说有件重要事要跟自己说,但自己却好几个星期没理她,永田慌了。 从店员那儿套出了地址后匆匆赶往店长家。 果不其然,沙希的自行车停在那里。 永田不知道店长家具体门牌号,只好不停拨动车铃。

沙希很快就下了楼。 永田主动提出要载她回家。 路上,永田终于说出了他早就该说出的话。 承认了自己的平庸,回忆起了第一次见到沙希的情景。 说她像天使,拯救了当时颓废到快要自杀的自己。 说他开始理解她了。

这个设计还蛮有意思的,因为此时他俩是没有面对面的。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永田才有了开口的勇气,而并非只是出于对失去沙希的恐慌。 沙希在后面坐着,听着,眼泪很快就掉下来了。 那天夜里的樱花很美,路也很长。 不知他们骑了多久。

这之后没多久,沙希就离开东京,回到老家去工作了。 一段时间后,沙希回来拿留在东京的行李。 两人整理房间时又发现了当初永田编剧,沙希主演的那个剧本。 上面写满了沙希的阅读笔记,还写着"永田太厉害了"。 两人兴起,开始现场重演起这个故事。

只是这次,永田即兴将剧本上的台词改掉了,给了男女主一个美好结局。 也借机向沙希说出了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表白。 说要带她去吃大餐,说要带她去旅游,说要和她重新开始......

此时,房间四周的围墙却突然倒下。

原来,这是永田编排的一出戏。 旁边的女孩也不是沙希,而是一个长相与她相似的演员。 真正的沙希此时正坐在对面的观众席上,哭成了泪人。

这个戏中戏的设置,把本片直接拉高了一个档次。 导演故意模糊了戏与真实生活的界限。 还让剧场之上的假沙希和观众席上的真沙希还说出了同样的台词。 我的理解是,永田导演的这场戏,可以开始在任何时刻。 我们只是和沙希一样,坐在剧场之内静静看完了这场戏。

但,戏会结束,观众会散场。 电影里是这样,电影外也是这样。 就像影片的片尾—— 戏结束之后,沙希坐在台下一直等到字幕出完,最后看了看舞台,终于离开。 戏如人生,这是戏的魅力。 但人生并不如戏。

文/钱老板

 6 ) 爱什么混蛋

我真的好气啊!!我真的get不到啊!!

我没有想到豆瓣上那么多的评论能够在永田身上找到共鸣。是的,如果这是一部丧剧,如果这是一部讲述人的故事,我想我大约也能理解。极度的自负与自卑叠加,用攻击来掩饰内心的脆弱,每一句说出口的刀子都最终刺进了自己的心里……

可是,不是啊,这难道不是一部爱情剧吗??我看到的介绍难道不都是说这是一部日本纯爱剧吗??爱在哪里?我没有看到。

因为沉浸在创作中不愿意去做兼职,女友辍学打工养他。不仅要承担所有的房租开销,甚至连食材都要父母从老家寄过来。但是当沙希承担不下去了,小心翼翼地问他,能不能由你来承担电费时,他说:好奇怪啊,我不理解为什么我要替别人来交电费。???!!!所以,女友为什么要养“别人”?让“别人”住在自己家里?why?

因为要呵护自己脆弱的玻璃心,所以沙希任何一句话都会成为激怒他的导火索。冷言冷语说出对人家父母的不满,路上看到沙希的朋友就没礼貌地走到一旁呆着,知道有人追求沙希只会继续尖酸刻薄讽刺女友……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能看到他所有的心酸纠结矛盾。但如果我现在看的是一段爱情,我真的什么都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一个自私自利到极致,丝毫不顾及女友的任何心情,自以为有才华的平庸loser。我更不能理解沙希对他的爱。天哪,这种小心翼翼生怕一句话的错误就带来狂风暴雨的吵架,细心呵护着对方的自尊心只能24/7捧在掌心的心情,我真的太了解了。

虽然结尾又那么一点画龙点睛的感觉,但我不知道沙希在哭什么。今时今日的我想到当初的自己只会恨自己眼瞎。一个榨干了沙希所有的精气神,一个依附于她又讽刺打击她甚至言语侮辱她的混蛋,我不知道她在爱什么。

 短评

演的挺好的,为什么喜欢的人不能在一起呢?可能是当时未成熟的我比起爱你更爱我自己吧……

10分钟前
  • 全福袋
  • 推荐

“我没有让别人开心的能力” 认识前卑微如蚁,相处后猖獗如虎,都是你…说什么“她的单纯更让人自卑”,其实都是双标的自私鬼。“没必要万事都微笑应对,但最后笑一笑也无妨”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矫情的人不配爱情。“我要拒绝所有邀约,去见我最想见的人” 当你放下身段时,我会觉得你更爱我。比《你的鸟儿会唱歌》《眼泪之盐》《夜以继日》更像情侣原本的样子,墙壁倒塌的瞬间,我们早已忘了这是演戏还是现实…剧场里上演的,正是手指间流逝和跃动的情分。

1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爆哭的两场戏:骑着单车的那段长长的告白,最后的演出。永田的敏感和自尊、沙希的温柔和脆弱,所有看似糟糕的行为我都非常能理解。或许这就是现实吧,梦想带来的失意、生存的压力、恋人间的束缚与纠缠,不知不觉将所有的美好都消磨殆尽。也许人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后悔和珍惜,但希望有一天你再听到ザ·ディランⅡ的专辑时,会想起我们曾经在公寓里喝着酒唱着歌的那些日子。

16分钟前
  • スピカ
  • 力荐

夜晚,早晨,白天,然后又是夜晚。人生,梦想和爱情都在明暗中来回往复。撑到天亮的时刻,你却早已经离开。沙莉说得对,永田这样自怜又自爱的人绝对不适合天真温柔又脆弱的沙希,闺蜜mayu的幸福一定要由自己来守护ww。永田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对沙希说:牵手会感到害羞的人,只有你。以及,很爱一个人是不是就会想逃离对方,永田搬出去一个人住还有最后沙希离开东京,是对自己还是对方失望,或者发现到头来其实谁都改变不了谁。

18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我一直在想mayu说的打破他们平衡的那个瞬间在哪里呢?是想去迪士尼乐园却被批评时百依百顺的尴尬,还是被无视摩托车绕圈到第四次时呆在原地的空洞,又或是只有次次醉酒后才归家时床边的人偶拥抱。爱情的消磨总是悄无声息的多年后,他们再仔细回味那个有樱花掉落二人依偎骑车前行的清晨,也还是找不到答案吧只有一声"对不起",送给当时拼命逗我笑的你

19分钟前
  • AONPA
  • 力荐

结尾打破时间空间上的束缚将戏剧与生活完美交融,颇有“初闻不解戏中意,再看已是戏中人”之感。情感的交流是相互的,一方肆无忌惮索取,一方无怨无悔付出,走向离散已是必然。正如沙希所说,她希望永田能为她改变,但却又不想他被生活磨平棱角,只好自己默默抗下直至精神不堪重负。剧场上,你满怀欣喜,演绎着我们未来的美好生活;剧场下,我泪流满面,只能不停抱歉割舍这份爱恋。

21分钟前
  • 张苑希
  • 推荐

简直渣男pua史,放着mayu这样一个田螺姑娘在家还不珍惜,但越描述细节越明白两人的快乐和纠缠都那么真实,只是艺术家可能人格都有缺陷吧,燃烧他人奉献自己的典型

25分钟前
  • 黑色中分要不得
  • 推荐

男主的类型是我的讨厌第一名,一个自卑又自傲、溺爱自己、逃避现实、伤害善良人的庸才。女主太可爱了吧这谁受得了。我再也不想看文艺青年过日子了。

26分钟前
  • 小椿山
  • 还行

最后一场戏还是挺厉害的,行定勋还是有水平。虽然会很简单的归为一个软饭男的故事,但其实,它对情感中的男女,那种纠缠的关系,描绘得还是非常真实和准确的。因为,这世界很多事情是不讲道理的,也无法用理性来解释。深陷其中,纠结且痛苦。山崎贤人从头至尾的画外音,其实也成为打破界限的一种方式。而骨子里,还是又吉直树的丧气。

2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看到结尾周围的墙倒下来感觉灵魂出窍,剧场是从哪一刻开始的。以女生的角度看是很糟糕的男朋友,只是站在同样为人的角度又有很多共鸣。永田一个人出门买新书下馆子那段,虽然在感叹哇他可真过分,但又觉得我可能也会做出这样的事。什么时候成长了这么多啊山崎贤人,在店长楼下带着急切又痛苦的表情拨自行车铃,沙希走下来之后笑着要车钥匙带她回家的永田,接下来一路上的笑都好像在哭啊。为世界上最可爱的kento桑感到开心,演员这条路已经走了很久,又好像才刚刚开始。

34分钟前
  • maurice
  • 力荐

又吉应该很想他前女友吧。//又吉在谈话节目里提到过交往时间最长的女孩子,是他22岁的时候,在神社前偶然遇到的陌生人。在一棵大树前,两个人发现了谁都不会注意的掉落的青涩果实,这让又吉产生"她应该能理解我"的感觉。

36分钟前
  • 紫菜香蕉糖水
  • 推荐

自负与自卑是如何伤人一万自毁八千的,太理解永田了。

38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和山崎贤人、松冈茉优的表演一样,都出乎意料的好。越来越爱松冈茉优,像一束明亮却脆弱的光,你把她当人偶,直到她真的被你变成了人偶,一边愧疚一边又变本加厉的伤害,爱情是什么。

39分钟前
  • 路人甲先生
  • 推荐

又吉直树不愧是太宰一生推。这部略带自传性质的作品(所谓私小说),简直如同又吉版的《维庸之妻》。从电影起始己见端倪。男主是典型的能量黑洞型人格,在街头逡巡,下意识物色着下一任宿主。他们太善于从人群中迅速分辨、拣选出最容易抓来吸血的那位,作为自己的长期血库。天真单纯、心软、热心肠、爱操劳、有服务精神、不善Say no…这些特质,总能引导他们循着血味顺利找到供体。自恋的男作家,往往有一个他们所沉迷的、虚矫架空的“我”。为了勾勒这个我,剖析这个我,他们穷尽笔墨、喋喋不休,正如片中没完没了的旁白。在他们的叙事里,这份剖白与忏悔越真诚,越掏心掏肺,越对照出现实中所作所为的不堪与残忍。自意识过剩之下,他们似乎永难明白:女人为你放弃梦想,不是羡慕你的梦想含金量更高,不是妄图在你的梦想里分一杯羹,仅仅因为她爱

42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极品渣男,看完都要PTSD了,不过其实也是愿打愿挨没道理可讲。男主演技好像不太行。

43分钟前
  • RealityBites
  • 还行

这片要是给池松壮亮或者菅田将晖演,那就是他们一年主演的七八部文艺片里不算特别起眼的一部,但是给了山崎贤人,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他演艺生涯的分水岭了。虽然演得也就那样吧,但造型着实是帅气,一边骂他不要脸一边还是要倒吸一口冷气夸帅气……希望接下来横滨流星也能遇到一部这样的片子啊

45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你觉得如果把酒比做杀手的话,哪一个最厉害?” “山崎!”

50分钟前
  • Maruko
  • 力荐

沙希:你能不能出点电费?永田:但是这是你家,我想不出帮别人家付电费的理由。吃女友的、住女友的、用女友的,居然还说这样的话,试问哪位观众不想爆锤男主一顿!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jpg

51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还行

高中时还是晴朗男孩,长大成了连听到女朋友赞美伊斯特伍德都会不高兴的脆弱青年,学艺术害人,做艺术伤心。

55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推荐

评价一句渣男很容易,但那也太肤浅了,本来人性和爱情哪有那么简单,我们不是都自私、敏感、脆弱吗?早就听说结尾厉害,可没想到有这么厉害啊

56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