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裂变

完结

主演:侯勇,王志飞,卢勇,吕中,高圆圆,李立群,许还山,齐芳,尤勇智,杜雨露,王辉,刘乃艺,孙飞虎,卢映,毛乐,苑冉,仇永力,于洋,午马,郭常辉,季晨,侯祥玲,刘牧,陈之辉,董祁明,卢超凡,姜华,钱卫东,赵冬柏,周玉华,王迎奇,李世德,金明,冯鹏飞,任伟,焦长道,江化霖,李卓霖,任希鸿,刘冰峰,李海鸽,冯峥,夏露,徐玉庭,孙蛟龙,赵伊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9

 剧照

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2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3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4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5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6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3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4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5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6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7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8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9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秦帝国之裂变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两千七百年前,华夏民族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谦谦上古贵族君子风的春秋时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尸横遍野的战国时代隆重登场。时为西北边陲蕞尔小国的秦国饱受六国摧残挞伐,而今已在灭国边缘。秦献公身死战场,年纪轻轻的仲公子渠梁(侯勇 饰)在危难时刻即位,他深藏屈辱,在六国夹攻下苟延残喘,发誓变法崛起。秦孝公渠梁广招天下贤能之士,天不亡秦,曾在魏国并不得志的卫鞅(王志飞 饰)辗转来到秦国,并凭借一身才学和对天下局势的清醒认识而得到秦孝公重用。卫鞅在秦国掀起了影响深远且饱受争议的变法,一代强秦由此崛起……本片根据孙皓晖的同名历史小说的第一部改编。©豆瓣夜将尽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百凤朝阳酒店试睡师小九九捉奸侦探Missing:他们存在过 第二季小春与猪排萨乐美美国式禁忌与魔鬼缔结契约之女暗色天堂五觉大战地狱厨房(美版)第十五季少侠快跑紫禁之巅健身世界第三季银魂.银之魂篇2欢迎回家,罗斯科·杰金斯待嫁老爸王志文版234说爱你潘汉年天使的坠落错误的啦啦队长猎神:冬日之战王冠 第五季闪耀东方 第三季阿水双虎屠龙燃情岁月1994极光大冒险1966年世界杯跳支华尔兹来找我替嫁红颜透明人2宝贝赳赳第四季别样英航杨光的快乐生活之绅士品格十年三月三十日

 长篇影评

 1 ) 《大秦帝国》:务实的秦国

10日起,侯勇王志飞高圆圆主演的《大秦帝国》在搜狐高清开播了;据搜狐数据显示,几天播放下来,该剧日均点击率过百万,且呈现折线上升趋势。在此恭喜。
我2008年在网络上已经观看过此片,后来也重看了两遍;今年九、十月间在网络搜索此片时,发现这电视剧居然在优酷与土豆都下线了,——电视台要播放了?搜索下来,终于发现其将于12月18日在陕西卫视、东南卫视、河南卫视、河北卫视四大卫视播放(搜狐高清频道为其在卫视播放预热)。
再过些天,该剧就要在四大卫视同时开播了。网络称,12月16日该剧将在四卫视举行开播首映礼。这么好的片子注定要出名。同时,北京等卫视也将对其进行二次播放。
去年12月份在网上我是加班加点,每天都要到3点睡觉,最后看完,随后隔日就会去点击一下,对其,我啧啧称赞。

09年,《大秦帝国》能在美国、墨西哥、日本与韩国等国家播放这都不是这部电视剧制作的初衷,我想,编剧孙皓辉与导演黄健中想通过该剧传达出某种东西或者说是精神是想要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中国人知道这些东西,明白在纪元前的300与400年间,中国的战国时期,我们的仙人在做些什么与想些什么。另外,搜狐网络开播能够取得这么大的点击率,且轻易地击败《蜗居》,说明《大秦帝国》到底是有东西吸引着普通百姓。

我想称赞这部片子,当然首先得抑之。
抑之一:秦孝公时期中原还没有骑兵队伍,作战以车兵与步兵为主。中原第一支骑兵出现于赵武灵王时期(前340年—前295年),由于赵国北临匈奴等少数民族,且常受他们天然骑兵的攻击,故武灵王学习胡人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中原这才有了第一支骑兵。赵国依靠其强大的骑兵战力,迅速成为强国。此后,各国相继仿效,才都有了骑兵队伍。《大秦帝国》中几次出现骑兵冲杀场面,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商鞅变法时期大概为纪元前356年左右,继中原第一支骑兵队伍产生约35年左右时间。
抑之二:商鞅之死为虚构。真实商鞅之死不是像电视剧中那样美化,与红颜白雪共赴死难。真实的是孝公死后,公子虔在惠文王面前伪告商鞅谋反,惠文王畏惧商鞅功高盖主,也有意除之;商鞅之后,有欲逃向魏国而被拒,无奈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兵败被俘。”商鞅攻打的郑,即是西安事变豫皖主任刘峙军攻下的华县。“惠王车裂商鞅,并灭其族。”
抑之三:主要人物虚构。如商鞅之红颜白雪,秦孝公之妻玄奇都为作者杜撰人物。而那个白氏商社总管侯嬴则是提前了他的历史出场时间。他呢是秦赵长平之战中救赵国之人。他是信陵君的门人,出谋划策让如姬盗窃了魏王虎符,这样十万大军才开赴前线救了赵国。
抑之四:提前历史人物出场时间,如窃符救赵的侯嬴。
还有些许瑕疵,不一一诠释。

而其之优点除了语言新鲜与场景恢弘外,当有其下几点:
一。其为秦人创业史。《史记》记载秦缪公以来,秦历经300年来是彻底输尽了积累。百姓常年参军征战沙场至死也未得军工,贵族内讧却是利益继承,秦人散沙而只是争斗内斗,国家纲纪紊乱,百姓贫瘠痛苦……传至秦孝公时候,孝公殚精竭虑,决意富国强兵,开列国求贤风气,得商鞅而变法两次,20年来秦国旧貌变新颜,国富民强。
二。其为中国法制史。战国时候,三教九流当属墨家与儒家旺盛,尤其是墨家特是震撼。而其他也在变化发展。商鞅是法家学派,从其一生来看,法家在其身上发展到新的高峰,是法家的最大实践成功案例。法家要求的是依法治国,邢上大夫,故而公子虔在太子犯法时候得到劓刑。
三。其为爱情史。看惯了现在的爱情,铜臭中透射出世俗与无奈。有时候真是觉得现在的爱情在谈论的是什么呢?我付出的比你多,我获得的很少,你对我怎么……原来我们的爱情在温馨的时刻中原本就被世俗所包围……看到白雪与商鞅,玄奇与孝公,或许,你对这样的爱情也会有所期待。
四。其为思想史。春秋战国,这这块国土上,有着这样的画面:学子们周游列国,求学布道,参与辩论,参与国事,张仪苏秦之辈,泛游四海……齐国齐桓公建立稷下学宫,作用是提供学术交流的场所,并期待发现治国能人;当时之名气,吸引无数三教九流之学子,成为学术争辩的热闹场所。这使我想到了现在的台湾大墩书院不时还有学生在其中上课学习。前些天去了趟梁山伯祝英台曾经读书的万松书院,人烟稀少;真不知道无锡的东林书院现在是什么场景呢?
五。墨家精神史。我曾经无数次感叹墨家奈何在春秋战国繁盛于儒家,奈何后来却不是。只能慨叹!从《大秦帝国》我们可以看到墨家的牛逼了吧,虽说夸大了点墨家的实力。但是,但是的墨家确实是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只要接到矩子令,则是要全力完成任务……后期的墨家有些人去搞自然科学去了,而有些呢坚持理想,成为了曹植笔下的游侠儿形象。以至于,我一直怀疑日本武士精神的渊源。因为,中国专家说是出于儒家;但是,大中至正的儒家确实如历代的孔子后裔的识时务,——新王朝成立就上书支持中央。而当时的游侠儿精神在武士的身上似乎很有影子。
六。务实改革史。这部片子曾经想上央视但没有成功,网尚流传的说法都是法治影射当今,学术影射当今……说法不一,但是大家也没有说错,不过,真正的原因还要让央视后悔去……然而最近,我一直在研读日本的明治维新史料,不得不叹服日本改革的成功。可以说,日本的这次改革是自上而下改革的唯一真正成功引例。孝公时期,孝公可以“动摇根本”,说祖宗的不是,力排老氏族的阻挠,下求贤令,改革秦之弊端,才为秦日后统一中国打好基础。而现今之中国解除禁海令已经30来年,改革进入关键阶段;若不前进后徘徊不前,那100年改革也是枉然啊。日本改革不计少数团体之个人利益,以国家计,叹服!
这是我总结的几点,优点肯定还有。

这样的电视剧实在少,当下中国的影视状况能有这样的作品确实不错。若是国家放开审片制度,设立影视级别制,那中国这样的影视肯定会更多。
当然,也要说编剧与导演的不是了。拍来拍去也就是这《花木兰》,都炒饭几次了?要拍女性题材的,那中国值得拍的女性是大有人在啊。正史中唯一进入列传的秦少保秦良玉不是最值得拍吗?人家四十多年的征战,封为侯爵,怎么就没有人去拍呢?还有这个《潜伏》《风声》啊这些间谍门事件,又哪里能够比的甲午间谍值得去拍呢?中国甲午战为什么会败?因为他们收录了多达2483页的中国“国情”,因为我们的举动他们都知道,我们当时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7000多吨位,而日本也就是3000多点……1886年汉口的乐善堂,日本在中国的间谍机构……这样的“潜伏”不值得去挖掘,对于影视工作者。“选择性遗忘”的中国和日本,日本是欺人,中国是自欺……假如战事再开,自欺的中国人能不能逃过甲午的阴影?现在的日本已经有“准航母”了,我们的论坛都在吹我们自己的军队和人民……
最近公务员考试说有军事题了,很多人都是猜的,幸运与不幸运都该知道现在各国都在间谍门,各国都在要利益,一定时候开战在所难免。如果不懂军事的话,如果对军事没有兴趣的话,最好像阿甘一样成为跑步天才,好逃跑。

但愿,中国真正务实,自欺的结局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当时战国时候,孝公敢于务实,秦公强哉!

 2 ) 论白雪与荧玉人物塑造之得失

先来说一说本评论的前提。
既是评价人物塑造之得失,就主要是从文艺作品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剧,包括从人物的设定、人物表现和成长、矛盾冲突的描绘等方面去评论,而不是去看是否符合历史,或者符不符合价值观,无论人物是好是坏,是高大还是猥琐,只要形象丰满立体,便可以认为是好的人物塑造。

—————————————————正文的分割线————————————————————
总体而言,我是很想吐槽编剧对两位女性角色的编排的,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诉说缺点,也要说一说优点。

作为剧中不多的女性形象,白雪与荧玉吸引了极大的注意,很多观众对这两位评价极高,典型的代表言论,例如评价白雪:“商贾之女白雪,才情家世皆已不凡,却能爱上尚处无名无势的商君,其眼光、勇气可赞。而后其助君、大明事理,成就商君。可说,若有女子如斯,岂有男人不爱不怜!”评价荧玉:“另说公主,商君如此待她,她竟能以真心报无情,此真心如何不令人温暖动心。”

这样的评论不可说不对,但是带有典型的男性视角。通过这样的评论可以看出,女性的价值被认为是通过男性才得以实现,白雪的眼光勇气,是因为爱上了商君,明事懂理是因为成就了商君,最重要的是她获得了男人的爱怜;而荧玉则以真心报商鞅的无情,令人动心。可是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价值却被忽视了。

我最想吐槽编剧的也莫过于此,表面上将白雪与荧玉描绘的十分出色,似乎是很尊重女性,但是商鞅大婚一节,充分暴露了编剧的男性视角,两位出色的女性,其自身的价值完全被忽视,通观全剧,她们的目的除了是为了成就商鞅,别无其他用处。

谈起这一点,就涉及到人物的设定。我并不是要求编剧要将所有的女性都刻画成独立自主的形象,我反对的是,在白雪和荧玉这两个角色的人物设定上,前后互相矛盾,使得后期人物的行动和表现完全同前期相背离,这种背离不是成长,而是没有逻辑只是根据编剧的爱好而行动。

白雪的人物设定,在早期是一位见识不凡的隐藏高人,有商业经营之才,有辅佐大贤之识,同时,她还具有着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编剧花了很多笔墨描写她的这些才能和开阔的格局。她爱上商鞅十分自然,拒绝和商鞅成婚,也是她能做出的举动,但是,在劝说商鞅和公主成婚时,编剧用力过猛,硬是想要把这样一位能干又大气的女性,塑造成一位为了爱人可以牺牲一切的情圣。

公主荧玉,是一位备受宠爱的小姑娘,有些娇蛮任性,但是还是识大体懂大道的,前有充作景监护卫女扮男装周旋魏国,后有拥护变法原谅商鞅对大哥行刑,至此的人物形象都是真实而丰满的,可同样在商鞅婚事的问题上,编剧为了体现她的深情,让她不顾一切要嫁给商鞅,让她的识大体懂大道通通消失不见而只剩下了娇蛮任性。

下面重点评论一下商鞅和公主成婚的这一段描写。

先说白雪相关。
白雪在知道秦公要把公主嫁给商鞅之后,很快就做出了退出的决定。之后二人在山间小溪有一段谈话,具体陈述了白雪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总结而言约莫两点:一是婚姻和爱情可以分开,两者不能共存的情况下,爱情才会更加灿烂更加惊世骇俗(这一论调同现在的小三真爱论多么相似啊!)二是商鞅是具有政治理想的人,离开秦国难以实现他的理想,留在秦国就必须要和皇室联姻。如果商鞅为了爱情放弃理想,则二人的爱情也将在琐碎的现实中变成互相的折磨。于此同时,白雪还做了两件事,第一是让侯赢回复秦公商鞅同意和公主结婚,二是自己离开商鞅归隐,并转告商鞅自己已经有了他的孩子。

白雪是有理想有事业的人,爱情怎么会是她生活中的全部?她可以不同商鞅成婚,但惊世骇俗的爱情怎么会成为她的追求,也不能理解她会放着洞香春等等一大盘家业不管而去归隐,她毕竟是白氏的唯一传人,她离开了商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同时,对于她越俎代庖让侯赢回复秦公,则同她懂情懂理的性格不相符合,反而化身成了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女人——我知道你不同意,但我已经采取了行动让你不得不同意。而孩子的设定简直是正剧里面一抹鲜红的狗血,无论春秋战国时期多么民风开放不注重贞洁,有了夫妻之实,却这么长时间没有行婚约之实,不管是大家闺秀白雪,还是名士商鞅,都不符合他们在剧中的身份地位。白雪在离开之时更是告知商鞅有了孩子,这么做究竟用意何在?她难道不知道商鞅知道了这个消息,只会更添几分内疚?对于商鞅和公主的关系难道不是雪上加霜?如此一来,对于商鞅的政治理想,难道不是多添一分变数?聪慧如白雪怎可能不理会这一层?这样一来白雪声称为商鞅着想为实现政治理想,却变成了两面三刀的小人。

再来说说荧玉相关,荧玉最让我吐槽的是她在与商鞅结婚这件事情上的坚持与任性。
荧玉明知道大哥对这桩婚事的反对程度激烈到要去守宗庙,但她大哥受刑痛恨商鞅的心理丝毫不加理解,对母亲希望她拒绝婚事的态度极度反对,表示“为何要牺牲的那个却是我?”,甚至不顾母亲病体赌气自请去守陵,以这种激烈的方式来捍卫自己所谓的爱情,而置亲情与不顾,实为极度自私。同时她明知商鞅已经有爱恋的女子,仍然要一心一意嫁他,甚至连正妻都可以不做,不但任性到极致,身为皇家唯一的公主,备受两代秦公宠爱的公主,连与生俱来的自尊与骄傲都不见了。

荧玉如此表现,对比她和景监去魏国时有勇有谋、自信果敢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曾经为了要不要杀公叔痤,和二哥对峙,最终被二哥的国家大义说服,而到了结婚一事,却来大发感慨身为公主为何不能有自由选择,那么之前荧玉所理解的国家大义都去了哪里?飞到爪哇国去了吗?

在编剧看来,白雪与荧玉的一切表现,就是为了衬托她们对于商鞅的深情,她们越是优秀,就越能说明商鞅的高大上,同时,这也是一切男性的YY:连如此优秀的女性都对我如此深情。

以爱情为唯一追求,以夫君为天的女人不是没有,剧中景监的夫人小令狐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小令狐这样描写就毫无问题,因为她的设定就是这样,既不矛盾,也不违和。可是一方面将白雪与荧玉塑造的格局开阔出色优秀,另一方面让她们紧紧的依附于商鞅,这就是编剧狭隘的地方了。

 3 ) 叹息

感慨万千
改革真是从古到今的难题 总是有既得利益者的反对阻挠 改革者必要有大智慧大勇气 卫殃没有善终 时代之悲哀
虽然有他的局限性但已经是时代领先 可也意味着很多人都跟不上他的步伐

时间真是伟大而残酷 秦孝公四十多岁都去世 壮志未酬身先死 他若长寿卫殃也不至于那样结局
我们作为平常百姓 在国家大势无能为力 只能随当政者一点点改变 而改变总是要很多时间 可惜不能见证亲历。

公子虔这个人物也是很立体了 他也是确实是有公心 隐忍多年 虽然心中一直有恨 但理智还在 可惜他是太子首傅要受罚……他可以说是杀卫殃的最大力量了

 4 ) 变法的童话

       花了几个夜晚+一个周末,看完了《大秦帝国》的电视剧。电视剧只拍了第一部,讲商鞅变法的故事,原著小说的跨度更大一些。没看过小说,单评一下电视剧吧。电视剧讲了一个好故事,一个君主发愤,贤臣厉行变法改变国家面貌的故事。故事讲的也还不错,可以打4星,不过也就是一个故事而已,不能当真。
       史实上的不符就不说了,比如说那时候还没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打仗应该主要是战车,不会有那么多铁骑冲杀。而且作者为了讲故事,把一些史实歪曲了,比如龙贾军被灭应该是秦惠王时候的事情了,和商鞅没关系,却安在了商鞅头上,公子卬也没那么饭桶,是商鞅使诈擒过去的。剧中为了反映卫鞅的大才和变法的成就,美化卫鞅有点过了,对魏国丑化的太多了点。
       电视剧借古喻今的意图很明显,通篇强调法治,强调“以法治国”,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当下。但商鞅变法,主要在于私有化土地释放了生产力,又通过奖励农耕和军功引导民众务农和从军(我党的土改与之有一些相似啊),给秦国提供了战争中很重要的后备力量来源。改郡县制,削弱封建贵族力量的同时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把天下纳入君主一个人的统治之下,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再没有了能与君主相抗衡的力量。商鞅所谓“法治”,在于以严厉的法令强迫民众遵守,强调民众要守法,以便君主管理,至于法令为何如此颁布,如何修改,其权力全集中于君王之手,本质还是加强中央集权。“以法治国”,此法何来,电视剧里没有说,借古喻今的时候这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在当时的秦国,或许是为了备战,商鞅定出了一套适合于当时秦国的法令,但是否能适应以后的情形,则未必了。另外,一变法立刻就有效果也和史实不符,史记里说“令行于民期年,秦国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电视剧里把这些都省略了,直接一个法令下去,秦国面貌就大改,简直就是“法治万能”嘛,可惜不符合历史事实。而电视剧在这方面的着墨太少了些。
       作者未能脱离通常的明主贤臣的模式。中国文人常常有这样的想法,身怀大才,能遇到一个明主,然后尽施平生所学,成就一番功业,也为明主开辟了新天地。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以身报主,就是死也是为了君主国家的未来和自己的事业,死都是笑着死的。能遇到秦孝公那样以一国托付一人的君主就是读书人的梦想,能对自己所说完全言听计从,即使兄长被割掉了鼻子也没有半分怨言,就是死了也还想着怎样让自己能够功成身退,真是知己啊。“君明臣贤”,这是多么完美的组合呀。所谓“学成文物艺,货与帝王家”,大抵如此。不过,这好像有点过于简化了宫廷政治的残酷吧。每一次变法条令的颁布都是一次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必然引来利益受损方的反弹,何况是涉及到一国的变法。剧中居然反对方一直隐忍不发,直到国君死去新君即位才发难,这不合常理,不过便于讲故事罢了。
       剧中商鞅的塑造也有问题,简直太完美了,完美的都不像是个人,而是个神了(鲁迅评价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这话也能放在这儿)。这是作者或者编剧想象出来的,不符合历史。商鞅车裂而死,剧中搞的很煽情,好像民众都很舍不得,不过是朝中几个老权贵大臣对他不满,但事实是商鞅死后,“秦人不怜”,因为其为人过于刻薄(太史公语)。作者希望有一个商鞅式的人物的愿望是好的,但因为不符合现实,有些太自作多情了。历史上变法是很残酷的,其中也有很多艰难险阻,商鞅也不可能像电视剧里刻画的那样尽善尽美,是一个道德完人。变法过程中必然有各种权谋,诡计,甚至刀兵相见,把这些都略去不谈,而只是刻画商鞅的道德力量,好像有一个商鞅这样的道德完人+旷世奇才再有明君的支持就能保证变法的成功,以如此简单的方式来叙述商鞅变法,是给民众画了一个变法的大饼,讲了一个变法的童话,太假而无法当真。商鞅变法历史上是成功了的,虽然最后他受车裂而死,他的那一套制度却保留了下来,如果能比较真实的复原那一段历史,让人们了解 2000多年前那次变法的过程,对今天还能有点借鉴意义,如果用这样一种“童话”的方式描述当年的变法,饼是画的很好,却是一副春药。
       还有剧中的道德观也有点不对,太是非分明了。剧中商鞅等变法一派看起来很有道德,而反对派甘龙等人则是私下里搞阴谋诡计的主儿,很符合国人辩忠奸的是非观,不过想一想就知道,这不可能啊。为啥一定一边就善良一边就邪恶呢?要是商鞅这边出几个不那么善良的,是不是这变法就错了?甘龙那边有几个正直的,他们就是对的?变法是公事,为啥一定要和私德相关联?这种忠奸模式,以后还是少来一点吧。
       不知道是不是电视剧总要有几个女主角,剧中安排了几个红颜知己,有商鞅的,有嬴渠梁的。这个安排也是有点让人不知道说啥好。你要说感情深厚,这些人的感情有些伪了,都不像真的。你能忍受刚怀孕就被迫分开,自己一个人住深山里,养育孩子十多年不见孩子他爸?还是为另一个女人让道。这也太虚伪了点吧。嬴渠梁娶玄奇也很奇怪,最后嬴渠梁死了,玄奇就又回墨家了,你当过家家呐?这还是文人的酸腐气在起作用,有一个明君,有一个红颜知己,人生何憾呐。
     《大秦帝国》的小说我还没看,以后有机会或许会看看。电视剧,看看可以,不过不要太当真就是了。

 5 ) 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

在同学的推荐下接触了《大秦帝国》一剧的第一部,由于第二部的拍摄尚未完成,下文都以《大秦帝国》称,一个寂寂的黑夜里看第一集秦魏大战的壮观场面便不觉被该剧吸引,看完51集的电视剧,更是意犹未尽,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数月已过,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于是想到用文字梳理下自己的所感所想。

电视剧开始的秦国处在纷乱的战国时代,在以前的思维中,可能更多是光荣游戏的影响吧,中国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和日本的战国时代是两个毗邻的东亚大国得以相较的大争之世,对于战国时代,中国的历史教育是匮乏的,民间也缺少优秀的,诸如《三国演义》这样的通俗历史小说来描述那个时代,看完《大秦帝国》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战国时代才是华夏文明的正源,七国争雄,百家争鸣,万马齐喑,那个时代,才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长卷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秦帝国》是孙皓辉先生耗尽十余年的心血完成的巨著,上追商鞅变法成强秦,下记楚汉横空秦烟灭,共6部11卷洋洋500万字,孙皓辉先生从93年冬提笔,至01才完成整个创作,耗去了堪称具有创造力的人生盛年的全部时光,甚至为此辞去了西北大学的教职,在相关媒体对孙皓辉先生的采访中,孙皓辉先生的一段话给我印象很深“要说原因,最主要的只有一条,这就是《大秦帝国》凝结了我所景仰的一个大目标——正面展现中国原生文明,以文学的形式开掘我们祖先曾经有过的最饱满的生命状态。如果这个题材不具有文明制高点的意义,我绝不会投入生命中最宝贵的全部盛年时期。”看见这段话的时候,我的内心对孙皓辉先生是充满敬意的,他用自己几乎全部的心力完成了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贡献,也让我用更严肃的态度去看待这样一部作品。

电视剧《大秦帝国》是由小说《大秦帝国》的第一部黑色裂变改编而成的,大凡优秀的历史剧背后都有优秀的历史小说作为支持,我看过的历史剧不多,在《大秦帝国》之前,《康熙王朝》,《汉武大帝》两剧是我非常喜欢的,明君强臣,在历史的广阔海洋中,掀起了的也许只是涟漪,带给我的震撼,却是惊涛骇浪,然而在看过《大秦帝国》之后,不得不说,它们在我心里的光芒黯淡了许多,因为《大秦帝国》不是一部歌颂明君强臣的作品,这部电视剧里所有的人物彻头彻尾都是为法治强秦服务的,不论是英勇刚毅的秦孝公,胆识过人的商鞅,英气纵横的景监,车英,深明大义的太后还是快意恩仇的上将军赢虔,甚至是老谋深算的甘龙,还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都是为这部电视剧的法制精神服务的,“法”,是《大秦帝国》中大于一切的存在。

故事梗概

战国初年的秦国,是孱弱的,只能在天下鄙秦的目光中以一次次的军事胜利来还击,马革裹尸的秦穆公嬴师隰用自己的血性来证明了秦国这个陇西霸主的桀骜,但他并没有能够改变秦国弱国的现实,穆公虽死,秦国未强。

强秦的重担落在了后代君主秦孝公赢渠梁的身上,他和他的兄长赢虔相扶相持,患难与共,在忍辱负重中走出了秦国亡国的阴影,开始了强秦之路的抉择,在那个的时代,各种学说流派都在实践着自己,儒家的民贵君轻,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无为之治,在乱世之中要走出一条富国强兵之路,秦国的统治者看见了法制强国的法家,法制派的商鞅来到这个国家开始进行他大刀阔斧的改革,郡县统一,唯才是举,废除井田,开创阡陌,摧毁隶农贵族制,这样翻天覆地的战时变法使秦国在二十年内从孱弱走向了强大,河西大战,收复函谷关,秦国,在群雄并起的时代,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得罪权贵的商鞅最终在车裂的酷刑下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心力交瘁的秦孝公在壮年溘然长逝,然而法在秦国得到了完整的延续,秦国的强大并没有被颠覆,这是比后人的赞誉更高的成就。


主要人物的浅析

秦孝公与商鞅:我觉得这两个人是很难分开谈论的,他们彼此扶持,在那个互相猜忌,尔虞我诈的乱世演绎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君臣情深,我想每一个观众都对他们的誓言记忆犹新,“君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秦孝公成就了商鞅的理想和抱负商鞅也成就了秦孝公的霸业,他们有过矛盾,有过纷争,但从来没有猜忌,没有怀疑,就好像赢虔说的那样,老夫陪商君和渠梁走到底,在秦国强大的道路上,秦孝公和商鞅,永远是走在最前面的。

秦孝公《大秦帝国》并不是一部讴歌君主的作品,但侯勇完美的演绎出了这个使秦国走向富强之路的君主的形象,厚重的嗓音,沉稳的步伐,他身先士卒,披坚执锐,隐身庙堂,推动变法,在生命的巅峰意犹未尽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用残缺的一生诠释了属于男性的完美,这就是战国时代的君主,赢渠梁,在他短暂的生命里,他能做到的事情很有限,没有横扫六合,没有一统天下,嬴渠梁在任时的秦国不过收复了河西。然而有不再贫穷的国人,有不再衰败的军队,有他和商鞅的生死相扶,有功成名就后的一醉方休。他并没有让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太多的的墨迹,但他却用二十年完成了秦国的崛起。

秦孝公并没有商鞅那样傲人的才华,然而他却有忧国忧民的热忱,鞠躬尽瘁的品格,在变法的过程中,他不停的视察,不停的支持商鞅,不停的推动着秦国变革的步伐,他用自己平凡的举动演绎了一个不平凡的帝王,他就是秦国强盛的开始,他就是秦孝公赢渠梁,人生匆匆四十载,对于赢渠梁而言,足矣。

商鞅刚看见商鞅的时候我看见的是一个不羁的名士,不论是为了营救公叔座时单骑赴秦国,在魏都大梁大盘灭国棋下指点乱世还是和孟轲唇枪舌剑的争论,用白雪的话说,他也许会成为一个游侠,一个狂士,一个像纵横家们一样的人物,让他留在历史上的很可能是他的才气,而非他真正的作为。

然而当商鞅开始埋头在秦国变法之时,王志飞的表演开始深入这个人物灵魂的深处,如同易中天所说,我们对历史人物,总是停留在道义的指责中,我们只是记住了曹操的凶残和诸葛亮的忠义,我们只是记住了商鞅的无情和嬴政的神经质,但是这些人真正做了什么,却不被人所关心。而伟人是脱离这种评价的,评论政治人物的唯一标准在于他行事的结果。那么,就如同当年明月对张居正的评价来说,商鞅不是一个好人,不是一个坏人,而是一个有良知,有理想的人。他想让更多的秦国人过得更好,他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富裕和强大,他得罪了能够得罪的所有人,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结局,而是明白新法的成败也就决定着自己的成败。变法成功了,秦国已经崛起,那些长夜里的奋斗都已经成为过去,当商鞅和秦孝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曾经被天下遗忘的昔日强国,即将用一场场胜利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么我说,足够了,即使我是商鞅,即使背负了两千多年来的恶名,我也可以骄傲的说,足够了,善良和邪恶都已经不能够去评价这个人了,他翱翔在道义的谴责之上。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不容置疑的那个瞬间,那就是,秦国的强大。

赢虔:这个充满着强烈的雄性气息的角色是大秦帝国最勇敢的骑士,荣誉似乎是他生命的一切。如果说商鞅为自己的理想牺牲了能够牺牲的一切,那么嬴虔则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苦苦坚持着。面对残酷的现实,赢虔看清楚了历史的真相,二十年后冷峻的赢虔是让我震撼的,栋梁拆的奥妙让我看见了他高妙的政治手腕,斩除商鞅来稳定士族,坚定的支持变法来维系秦国的强大,赢虔的很多话至今在我耳畔回荡。
“世间事,在人,在志”
“心志不同,对大势的判断也不同,心坚则可,心动便不可”
二十年前披坚执锐的上将军和二十年后冷峻的商鞅的斩除者,竟然是同一个人,他就是赢虔。
这样的角色,无法评价善恶。大秦帝国里出现最多的,其实都是这种无法用善恶评价的人,比如商鞅,比如嬴虔,比如庞涓,他们总是选择用耀眼的光辉和同样耀眼的阴暗去刺伤我们的眼睛。

甘龙:这个狡黠的三朝元老在政治上的高妙不得不令人佩服,甘龙的那句“飓风过岗伏草惟存”一直被我引为经典,他的心智一直是最为我叹服的,他并不是凭借着老世族的实力消灭了商鞅,他凭借的是自己对人心的透彻理解,凭借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阴谋智慧。他用一次隐秘而便于操作的调包事件,给商鞅竖立了两个无法战胜的敌人——嬴虔,嬴驷。我还是很赞赏他的,他并不是个小人,任何敢于一条道走到黑的人物都不是小人,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甚至是秦国旧制的坚决维护者和殉道者,是所有被新法损害的人心中的领袖人物。甘龙这样的存在,我觉得,就是英雄背后的阴影吧。

景监和车英:商鞅变法的左膀右臂,景监是沉稳有为的邦国重臣,车英是英武豪放的军中大将,他们追随了一个叫做商鞅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在秦国富强的道路上相互提携,不离不弃,在成功的夜晚里和商鞅一起一醉方休,他们是那场中国历史上伟大变革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他们并没有秦孝公和商鞅那么伟大,但却一次又一次的让我们感动。

感情线并不是《大秦帝国》所要着力表现的,但片子的几个女子还是让我很动容,高圆圆扮演的白雪演绎出了那种只可能在戏剧中出现的女子,聪慧,高贵,大方,几乎是完美的存在,玄奇的扮相是最让我心动的,精致的五官和清秀的面庞,她用自己的青春陪伴秦孝公赢渠梁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大度的秦国公主让我看见了女性伟大的付出与不悔的选择。

子岸在和赢虔对峙的过程中阵前索死给我的印象很深刻,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我很想发自肺腑的说一句,子安将军,壮哉。深明大义的太后在剧中各个情节中的举动都让我们不得不发出来自心底的敬意。墨家总院的领袖,白氏的商人,还有公孙贾,赢驷,王轼还有很多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支撑起了我对《大秦帝国》由衷的喜爱。

战火纷飞,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堪称最精彩的一出戏,这个时代人心很单纯,有恶魔,有英雄,有狂人,有大师,但是少小人。他们活得很自如,当周王朝的王道礼制开始崩溃的时候,思想爆炸的华夏大陆,体现出了空前绝后的神采。

《大秦帝国》中的法治
诚如我前文所言,《大秦帝国》所要表现的核心并不是那些明君强臣如何治国安邦,而是“法”的力量,这也是我看完《大秦帝国》感受最深的一点。

乱世必用重典,强国须行法治,然千年已过,当今华夏仍未达到堪称理想的法治社会,有人的地方必定有感情,完美的法治也许永远无法实现,但的确是人类社会永远的追求,人心似海,靠一两个强人来推动社会永远只是一时,我觉得完美的法治达到之时可能也是人类的灭亡之时,因为人类已经超越了自身的情感,但只有在追求的道路上,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儒家,道家,墨家,都是诛心的学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只能用来修身养性,不可用来安邦理国,否则社会进步举步维艰,在秦国强大的同时,奉行王道的鲁国早已被春申君的铁蹄踏过,在看《大秦帝国》之前,我对于战国时各个思想流派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仅止于高中历史课本上的那些介绍,看了《大秦帝国》之后,我认识到,“法”,确为强国富民的根本,温家宝总理曾经有言,中国社会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制度的问题,的确,有良好的制度去约束管理,才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的社会还击,不断增长的社会生产力,法治社会的建设才是中国的千秋基业,和谐社会只是表态,没有健全的法治,和谐无从谈起,只能是空中楼阁,镜中之月,水中之花。

上了这么多年的历史课,背了这么多遍资本主义革命的意义,对于法治的认识实不如《大秦帝国》一剧,有如此影视作品教化国人,弘扬法治,民族甚幸。《大秦帝国》真正精彩的地方,不再剧情,不在演员,在于法治精神,这是与一般历史剧歌颂明君强臣截然不同的地方。

看到25集赢虔受劓刑被割掉鼻子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秦国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在于赢虔这样深明大义的人,那个时代的法治完全是以富国强民为目的,摒弃了个人感受,如此法治,是与儒家,墨家,道家根本不同的地方,它没有“仁”“爱”,只有法,不看人心,只凭法度,现代提倡的法治融入了很多人道主义精神,虽不及古人严密,却是以人为本,经过前年的变化,进步了很多,然战国乱世,强国的确是第一要务,摒弃它学,自有合理之处,法家,的确是当时的秦国无出其右的选择。第一次觉得自己看历史剧可以看的如此理性,最重要的不看君主英明,武将勇猛,而是看法度严明,《大秦帝国》当为中国影视界的异彩。

《大秦帝国》中的法治的确是有缺陷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法治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不得不令人叹服,充满人性的法治社会形态至今仍在不断的追求之中,秦国的法度严酷,商鞅的酷吏之名也并非凭空捏造,但暴政并不能但看杀的人多不多,而是要看得不得民心,秦国残酷的刑法虽违人道,但对于中国历史的进步,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中国历史而言,秦国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大一统时代的开创,华夏文明当之无愧的奠基石。

《大秦帝国》之外想到的

《大秦帝国》的故事发生在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堪称华夏文明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不论是剧中倡导的法治,还是儒家的民贵君轻,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无为之治,各个流派的学者都在创立和实践者自己的学说,虽然商鞅是唯一的成功者,但其他人并不是失败者,法家术治派的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过于张扬导致了被魏攻打一蹶不振,但这些富于深刻历史意义的举动却留给了后人宝贵的教训和经验,思想的争鸣,学术的论战,中国每一次的大变革时代都是思想变革的先行。

在两千年前壮丽的战国时代,我们看见百家争鸣后法家在秦国的实践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当时被打压的儒家也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进入稳定时期后统领了中国学者数千年的思想。

两千年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瓦解,新的思想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萌发。

十八世纪中期,在鸦片战争中饱经蹂躏的中国大地上,汉族官僚看见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他们决心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洋务派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洋务运动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然而,他对于近代中国拉开向西方学习的序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日本的坚船利炮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在我们身边成长起来的年轻资本主义强国,日本在向中国学习了千年之后走在中国的前面,有为的中国青年在日本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他们在前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下开始了对于西方先进制度的学习,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在华夏大地掀起了又一阵思潮,虽然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是民主的思想却早已深入人心。

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革命派开始引导中国新一轮的思潮,与沦为保皇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继续思想界的争论,直到五四运动掀开中国革命新的一幕,思想界的交锋,引导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了新的历史纪元。

不论历史走向何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思想永远是我们民族前进不竭的动力,诚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少年强则中国强。百家争鸣,是不应该被我们这代人忘却的东西。

2008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中国年轻一代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秦帝国》中老秦人的坚毅与团结,秦国当为华夏文明的正源,《大秦帝国》让我们看见了中华民族在战国舞台上的缩影,行为至此,脑海中回响的,依然是那句

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

 6 ) 【神魂沁入的演绎】·王志飞版商君

很久了……我已经不觉得《大秦》是一部电视剧,不觉得商君仅仅是一位剧中人,那就是我的亲历,热血,大爱,深沉,伤痛,怀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常常忍不住琢磨……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一段经历,使商君伟大而孤独的灵魂穿透历史的迷雾,真真切切的轰然降临在我们眼前,又夺走了我们的魂魄…… 深刻的将自己融入了吗? 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依稀映出了大秦拍摄过程中一点流动的过程,交汇的过程……时隔五年的现在,我们还只能遥遥地仰望一下,那段岁月里,那个为商君而活而痴而狂的人,挥霍生命的热力…… ·06年9月的大秦开机仪式上,一向含蓄的志飞稳稳地、一字字答记者问:“我不怕演商鞅,因为,我就是商鞅。”侯勇的回答声若洪钟:“我要让秦孝公一举成名!”一个要把自己生命化入角色,自己就是他;一个是演员,要演好他。哦,他就是商鞅,独一无二的商君!我当时吃惊了,怎么会这样自信的预言?那时已经开拍一阵了,那就是他当时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吧。不疯魔,不成活,他就是商鞅,不疯魔谁敢随便说自己就是商鞅! ·大秦剧组中,他不睡觉是出了名的---他当然不能入睡,两千三百年前的商君在召唤他;他经常半夜砸隔壁景监他们的墙,要说戏---那是他需要诉说,需要爆发;平日里温文尔雅一个人,一旦投入工作便全力以赴,直至筋疲力竭,非如此没有快感。我发现剧中商君几乎每次伸出的手,都是血液不流通的青紫症状,那个超寒冷的冬天,他连骨头都冻僵了吧?听说,为了他的商君,易胖的他在数九寒天里,不穿毛衣,节食,流食……那些日子,他靠的是扛…… ·黄导说:“我只见志飞发过一次火,印象太深了,没想到表面温和的志飞发起火来那么可怕啊,脸色铁青,雷霆大怒,当时全剧组人都给吓坏了,为什么?因为他的剧本找不到了!他把所有改动都记在剧本上,后期配音不能没有这个剧本,在剧本失踪的那两天里,志飞都神不守舍恍恍惚惚的了……”黄导日记中写道:“王志飞不同,他每天来第一件事,就是找我梳理台词,或删或减,他都密密麻麻写在他的剧本里,全组他看剧本最细,到今天为止,他提出要修改的台词,我还没有不同意的,我能体会,他对每一场戏的表演,台词的表述一定是反复往还,咂出滋味,剔除多余,这样的演员往往给导演极大的帮助。”------在和那些台词厮磨的日子里,他就这样为了每一个细节字句的增减,细细揣摩,一遍遍地调试语感,真是初恋般的求全心切,他对商君丰盛的爱,他全身心的投入,刻在那段岁月里,埋藏在心里,也盛放在他那些记得密密麻麻的剧本里。那些字也许并不怎么漂亮,但是它……热忱,智慧,它有灼热的欲力渗透其中。 ·都说演商鞅压力太大了,看《黄健中导演日记》,起先对志飞是有质疑的,孙老开始似乎也不认可,这压力有多大?想想这种质疑对整个剧组的影响……大秦演到最后,志飞看上去已经骨峭形立了。可重压之下必有激情勃发,必有最终的升华,那该是陀螺迅速旋转的感觉,被压到紧凑而致密的状态,反而坚硬挺拔起来,那是被挤压到极致忽然爆发出的生命力!

·大秦开坛节目录制那次,黄导说了好几次,“王志飞演的非常投入。”他说志飞的戏几乎场场重头,场场都得付出巨大情感,常常身心具惫。侯祥玲也说,大秦拍摄期间的志飞非常刻苦,特别特别认真,对每一场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给他们最初印象在中国还没人能演的简直不是“人”的商鞅,最终却被志飞诠释得非常好---没错,那时候的志飞他的确不是‘人’,那段日子里,他让他心中的英雄一次次地复活,他不受时空的阻隔,他徜徉其中,那时候,他就是火,是冰,是暗涌的河,是沉默的石,他充斥宇宙,他无所不在,一切因他而被照亮,他是他自己的神!

·志飞说:“我们是常人吗?我们是正常人吗?我们是非正常人!”这是个没有正常人安逸的生活,却追求艺术上独树一帜不放弃的人,他以“不正常的人”来命名那些特立独行追求人生价值的人。柏拉图曾赞美疯狂:“如果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和情感,即使站在艺术的殿堂,具有高超的技巧,也创作不出不朽的篇章。” ·09年年底的大秦搜狐首播典礼上,志飞被问及如何看待商君,他一脸敬畏的说:‘敬畏……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一个演员对角色的敬畏令我敬畏啊,我们就被这双重的敬畏压着,往哪跑?他就是商鞅!商君是他倾心敬畏的英雄,商君是他的图腾柱,他盛大的爱和竭尽全力的付出,都得在这个点上着力! 2006年那个冬天,是非常寒冷的,那半年对志飞而言却是热烈的,生命的密度明显高于常人。在量入为出步步为营的时代,他却象个发烧友,远离物质气息浓重的俗世,痴狂沉浸在《大秦》商君的世界里,在自我激情与光影之中,最大效率的去吸热、发光,消耗、深钻、将心神融入,将情感交付,将一切做到极致……他似乎要在那半年间,极尽所能不记血本地将自己的生命力全部投入---那段岁月的王志飞,是为商君而活的。 商君风华绝代,背后却分明听得到裂帛玉碎之声,倘若进一步试加还原,定能追溯出‘飞版商君’出炉过程中激溅而出的一天火花! 【密闭·孤独】 不知为什么,尤其钟爱商君孤独一人的画面,我捕捉到许多这样的瞬间,那种状态下的商君,身上有一种彻骨的,四下无人的孤独,它赋予他纯澈到令人心疼的寂寞氛围……后来我意识到,商君这份孤独也来自扮演者内心的气质----人群中也捂不热的孤寒,孤独如旷野…… 最早的几次大秦宣传活动上,我就发现志飞常常有这样的时候:一群闹哄哄的人中间,只有他安安静静的坐着,却让人无法不注意他,他亲和,又疏离,哪怕只一小会他不在众人视内,便会自我失踪一小会儿,陷入一种神游状态,浸润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落寞,孤独,动人……与周围的喧哗对比鲜明,那时候,他在那里,又不在那里……眼神里有种清晰又模糊的光,反刍一些细碎的悲欢,有种隐晦如苔痕一样的东西,不小心就下滑到注意力的井底,也就是那个他自己的世界里去了,需要人费力把他打捞上来…… 09年12月16日,西安首播典礼上,人工大雪失控中,嘉宾席是重灾区,先是雪花,后来变成雪团雪块砸了下去,明星们有的逃了,剩下的一个个嘻嘻哈哈笑闹着拧来转去乐得前仰后合,只有两个人至始至终端坐不动气定神闲,一个是孙老,另一个就是我们的飞鞅了。晚会结束了,志飞随主创们起立准备上台谢幕。却见满大厅只飞鞅一人,仍浑然不觉地顶着脑袋上残余的积雪,神游一样若有所思的微笑着,腰板直直的,跟着队伍慢慢走上台去…… 记得当年大秦拍摄期间的节目访谈中,他比较闷,话最少。有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关注焦作影视城的消息,可惜很少,记得当时有焦作影视城回来的游客在网上说(大意):侯勇和气开朗,可热情了,还给影迷递盒饭吃,王志飞很帅,皮肤很细腻,可惜晒黑了,几乎不说话,眼里也看不见人,别人吃饭他到一边躺椅上睡觉。后来一个群众演员说:王志飞耍大牌,我坐他旁边半天,居然头都不转过来看我一眼,冷着脸不知在想些什么。----我当时也迷惑,现在回想才明白,鞅!那是进入角色的珍贵状态! 人和戏相互深入渗透,几乎是每一个好演员的共性,进入创作状态的演员需要高度密闭,要有不被观众和市场所干扰的自我,有强大的自转力。看到有演员在访谈里说:‘最难的是调整整体的状态,拍戏之余我基本都是封闭状态,这样戏里一点些微的风吹草动都能惊动到自己。’那时的志飞也是这样,不说话,那是他有意无意的将自己密闭孤独起来,将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内心,任思绪左右自己,任另一个魂魄侵入,无我,变身,而我们看着他,恍若隔世,日升月沉,沧海逝水…… 内心丰盛的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小单间,那是凝聚和贮藏他的悲喜感悟的存储罐,静默有时,倾听有时,爆裂有时,温柔有时,动也随心,静亦随意……只有结实封闭的孤独,才能真正营养一个人的性灵。屏息万缘,才能看见自己内心。据说达到至境的艺术家都有四壁萧然,混沌忘我的境地,这样才能维持波澜不惊的水平面,成就纤尘不染的内心境地。也正是这种静水深流造就了志飞滴水穿石的深度与韧劲,独处,那是闭关,他要看见并且学会驾驭心内奔腾的野马…… 遥想那些传说中的大秦不眠之夜里,他抱上剧本,关掉一切与外界的联系,没入彻底的孤独、静穆与迷狂……模糊了历史与现实,剥掉层层使感官迟钝的老茧,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种种震颤,没有成就感的愉悦,没有身体的舒适,只剩下他的商君……令他崇仰的、身心疼痛的商君了……要多疼有多疼……剧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就是他喘息的瞬间…… 他是座沉默已久的火山, 十年的积淀是暗流涌动的岩浆, 遇到商君之后终于迸发出炽热的能量, 获得一个‘拼命三郎’的爱, 他会把生命和灵魂交付于你的掌心, 经历一场倾心付出的酣畅! 【通灵时刻】--- 这里的每一个镜头都不能浪费,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呼吸都值得体会,每一次叹息都意味深长,每一帧画面、每一道光线都不容错过、每一个缓镜头都负载着观众情绪的宣泄与表达,每二十四分之一秒的定格都恰似静水深流……其并非雅俗共赏,更不珠圆玉润,时间却无法褪去它的光芒,只会历久弥新,值得我们反复礼拜,永久珍藏……… 这是一位艺术家灵魂沁入的演绎,他在那半年里将自己回炉融化又重新活过了一次,他与他的商君魂魄相附,热忱共振,他亲历了他的爱憎、坚持,承受了他的欢愉和零落,与他一起深陷人性明暗两地的挣扎,他成为了商君,使他重生,也获得了强大的充实,在不眠不休的消耗中,在令精神和体能在近乎极限的考验中,历经无数次沉默而冷静的力量积蓄,实现灵魂的一次次淬炼,升华…… 三年了,使我热情依旧的,是《大秦帝国》整部剧集的恢弘壮阔,深沉悲壮,可令我上瘾般一看再看,几乎每次化入都有新感受的,却是飞版商君的那些通灵时刻……一部能够流芳百年的经典之作,似乎都有这样的特质:情节起伏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淡去,深深刻在头脑里,睡梦里的,只有那一颦一笑,只有那眼角眉梢……我渐渐了解到,原来剧中许多牵魂动魄的片段和细节,都是志飞本人的灵感火花,他是清空躯体,让另一个灵魂驻入,而我们被这灵魂疯魔了,又怎能不感激这灵媒--王志飞。 我开这个帖子其实也是想整理一下,这几年从边边角角搜集到的一些飞版商君的幕后故事---那些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处的片段。孙老的剧本非常优秀,志飞在极其出色完成重头戏政治戏的基础上,能够而且需要他发挥的,就只有细节的充盈了。如果剧本台词是框架,是大方向,是硬挺的骨骼,那么志飞赋予商君的这些灵动细节,就是血肉,是呼吸,是体温,是脉搏,是魂魄…… 对于飞版商君,不存在过度阐释问题,只有阐释不足的可能。志飞在他那个领域里,是个太有想法的创作型演员,拥有艺术家共通的才华、霸气和骄傲。神魂沁入商君的世界中,他的深刻,更有了钻头那样的力度,他的厚重,可以是沉甸甸“重”的质感,也可以是力拔山兮气盖世,他的‘商君’配得上也经得起最严肃的打量。 ‘天才’真就是那些被神选中,心被神灵激励的人?商君世界中的志飞,他不断的灵感神来,他细心捕捉心灵的每一次触动,融心底波澜入屏幕上波澜,使观众体会到一种强烈情感触点的共振,有时看剧过程中只觉隐隐的揪心,事后才疼,那疼并不尖锐,但长久,伤口无法愈合,一遇阴雨天必要再犯……他的细节,渗透着他极其敏锐的感受力,让厚重的故事布满了的灵动的瞬间…… 有这样一位商君,我们是幸运的!当代电视剧的工业流水线,怎么容得下志飞这样的摒心静气?! (冷面鞅)--- 黄导日记中提到:24集13场,卫鞅与荧玉已成婚,太后要卫鞅叫娘,询卫鞅关于孝公婚姻,又提到白雪,鞅仍是一张冷冰冰的面孔。我及时提示志飞,应该热情,提及秦国本来应该昂上。但志飞依旧沿着自己的设计,冷峻,默然;20集8场增写一段感情戏,抱着很大的希望把它拍出精彩。王志飞却仍以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待荧玉,几经说服,他依然坚持己见,我甚至提出两个方案,希望他能按我的方案演一条,无奈他固执,只演自己的方案,我只好放弃对他的要求。坚持己见是艺术个性的必须。固执偏执却有害个人艺术的提升。一张多云的面孔,阴冷,非商鞅! ---看到这段文字我就心驰神往啊,大鞅子犟种!那时候只有志飞走进商君的精神世界了。我就是被冷面鞅征服的!后来事实证明,志飞对商君整体深沉冷面风格的把握和坚持是对的。肯迎合善于通融,那还是我们的鞅吗?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大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可是别忘了,很多赤子都是通身反骨的。 志飞的坚持一冷到底让我突然明白,商君温情之所以珍贵,恰恰成于笑容的罕至。家常的、稳定的、泛滥的温情,就是大面积的一洼甜兮兮的糖水,会把味蕾催眠了,腻了,反倒一小片一小片的笑意,就象盐水泡荔枝一样,因为口感的反差,反而突出了片刻的甜。对莹玉,对千年后的我们,商君那种不知该乘哪一缕风才能邂逅的温柔,才是一种‘沙里出金’的幸福啊!然而片刻的幸福总是一闪而过,把它析出、放大、储存起来,可以慰藉之前之后那些没有商君的漫长日子…… 王志飞无需尾随任何模式,人如此,戏也当如此。 (崤山相会)----- 崤山十三年后的相逢这场戏,完全是志飞重新写的。从商君一步步进来,母子嬉戏,蒙住眼睛,到一开始白雪下意识要拿下蒙眼布,商君不让,再到商君要替她拿下来,沉浸其中的白雪反而把鞅两手拿开,不让解了,包括后来,他们俩回忆感怀互换着说对方当年的台词……为写这场戏志飞熬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半接着化妆,又拍了一整天,哭得稀里哗啦……据说原剧本里很简单,就是俩人远远一见站住了,互看了片刻,白雪叫了声‘鞅’扑过来抱住,就完了。前面几场爱情戏比如河边儿、赠剑、栎阳相逢……志飞都极其不满意,他说最后一场了不能再那样套路化了,决心自己上,否则大秦爱情戏都完了……黄导说:‘有志飞这样的演员往往给导演极大帮助’。孙老毕竟是位学者嘛,呵呵……孙老写的政治戏谁都没话说,导演演员估计都是心怀敬畏的,一个字都不敢随便改。 一个优秀演员除了要有对完美的敏感度,也必须对不完美不完整保持敏锐的审视力。志飞曾说(大意):能演出来的绝不说出来,能够通过神态小细节表现出来的情绪,绝不用自白甚至更低级的旁白来交代。而且不能落了俗套。 崤山这场戏,是《大秦》中商君和白雪之间最感动我的一场爱情戏。这时的商君,不是强臣,更不是‘酷吏’,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位丈夫,一位父亲…… 镜头对商君的爱慕是不遗余力的,它负载着我们的情愫,将他面部神情的每一一个细节透过镜头天迹尽泄……真是心动于商君那样提着衣袂,蹑足而至的,令人心悸的温柔……深情舒缓的音乐每一缕都撩拨着人们的心弦……商君眼神颤动着,颤动着,只是无语……他的眼泪啊,第一次那样的……扑簌簌滚落…… 大凡强有力的男人,常常会缺少爱与被爱的神经,他们的心只为掌控世界而澎湃;那些软弱的男人,那些对这个世界无能为力的男人,他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满足于独自开放,你可能会欣赏他,却很难为他燃起热情,他太弱了,这种弱会轻易地屈从于更强的意志,他的生命便不会有撞击,更不会绚烂地绽放;而最完美的男性,需要集钢与柔于一身,因为,一个人若没有敏感脆弱,情感便会粗糙迟钝,豪无情趣,若没有强悍,脆弱只是惹人厌烦的病态把戏 ----我们最完美的商君,白雪最完美的爱人,同时拥有最脆弱敏感和最强悍有力的心!他至冷至热,至刚至柔,至情至性! (商君的失态)------ 从秦公生病,一直到商君‘破法’这一段,商君有几次失态,都是志飞附加给的!第一次,是秦公病重,商君再次回到咸阳,忧心忡忡中又听说莹玉怀孕,坐下时发懵犯迷糊,摔了一跤;第二次,扁鹊诊断‘秦公只有半年时光’,猛听到这句话,远镜头商君的背影只那么一顿,一转瞬的呆滞,五脏六腑的情感即刻全部涌现,还得压着、忍着、于无声处惊风雷;紧接着第三次,商君骑马狂奔至上大夫景监家门口,心慌踉跄中摔了一跤,本来剧本安排不过是下马,往屋里跑去这么一个过场;第四次,景监领命布置城防出门后,商君摇摇晃晃撑着站起身,边往外边走边喃喃对令狐说:“……也没来得及喝你们的喜酒……”他那声音却发空,失魂落魄的……我心里揪得紧紧的,也跟着丢了魄了……那段日子,商君真是承受了人所不能承受的一切压力,国事家事友情全都一起黑沉沉压了过来!终于,商君‘破法’,心神散尽,晕厥倒地……商君不想失态,可他真的很累,他的煎熬,他的伤痛,他的孤独,他坚持到麻木的坚持,他疲惫到觉不出疲惫的疲惫…… 这一大段剧情中商君的几次失态,那种深刻的孤独和无奈,让他看起来总带有一种深深地疲惫感,脆弱感,却不乏坚韧,不乏内心决绝如铁的气场。这个分寸极难拿捏,真的是考验演员演技,不,那不是演技,那是他切身融入了秦国!那几跤真是摔到我心里了,那么踉跄无助,若不是自己化作商君,如何能有这样的发挥?这样地触痛观众!?这几处细节,像一把生锈的钝刀子,将一个个镜头分割开,重重的,钝钝的,割人肺腑,我甚至能与鞅跌倒后心里喊痛的发音,共振着…… 商君的声音,传达出很多很多复杂沉重的感情,想想这样一种声音吧,像是从深井里发出来的,带着井壁的寒意,每一个词都是艰难的发声、超载、负重过度的,汉字到了他口里好似灵魂附体,感染指数暴强;商君眼神更是大有内涵,即使沉默着,甚至眼神也黯淡无光,那种光热内敛的力量感却依然无法被遮掩,之后忽而精光一闪,能照见他的心,更能洞穿你的心,令人心中一凛,再看,却是满眼玉碎…… 有人会说这里有剪辑师的功劳,也许有,但志飞是剪辑师剪出的明星么?商君是靠表演技术演出来的吗?他已不是隔岸观火的冷漠表演者,那是他凭借智慧的感悟和心血灵魂的化入,最终使角色超越于演技之上! 这段时期,悲情与沉重的情绪浸透了观众全身心,亲历的志飞只会更甚,但他始终不允许自己随意宣泄,后面的情感爆发要多辉煌,前面的铺垫就得多隐忍多压抑,他就要让那种张力,绷着,让空气充满缺氧窒息般的压迫,失血般的紧迫!……他认为(大意)演员的情绪再浓烈也不该泛滥到整部剧,完全失了调度,当悲情成了滥情,悲到湿淋淋处处渗出水来,就变得廉价了。对比秦公的水汪汪,曾有人给飞版商君起了个别名----‘商一滴’---商君有泪不轻弹。 叔本华说:‘智慧越高,痛苦越深!’荷尔德林也说:‘严肃的艺术创作这件事本身,必须是痛苦的。艺术家的灵魂必得常常承受忧心,不论他是否乐意,而他人却忧心全无。’志飞骨子里定是个有着悲剧大情怀的人,他对孤独、对痛苦、对悲伤中的坚韧,悲哀中隐现的喜悦,都有种深刻敏锐的感受力、扑捉力。别人的表演总是中规中矩,只有他创意不断,时刻闪耀灵动的光辉,他完全抛开自我进入到商君的内心世界当中,替他欢笑替他痛苦。我觉得志飞不是一个回避痛苦的人,他简直是有刀尖儿就往上扎!飞版商君的脆弱,一点不弱,它撕开身体,直达灵魂,他的剧中人即使遭遇轻度创痛,他也要伺机把它们加重,把自己的人物推到一个极致的状态,为日后碎裂坍塌的形状埋下伏笔,他不愿意轻描淡写地讲述一个故事,因为那样的话就“不疼”,不疼,就触探不到深处,他需要‘痛感’的钻头贴骨连筋,直钻入人性最深处,激起飞沙走石! 也只有这样的志飞,这样的忘我投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才是层次丰富,人性曲张,充满悲剧气质,却又不失英雄壮烈的史诗英雄---商君。 (芦苇鞅)--- “栎阳,君上,商鞅找你来了~~~~”栎阳城外的芦苇鞅!这段!!是志飞老师坚持要加上的!!!!!! 剧本里只是个商君骑马过老栎阳城,跑过芦苇的过场戏,并没有台词。志飞想,商君明知道自己是去赴死,他知道他终于……他马上就要见到君上了……前面那么多铺垫了,一直压抑着的情感到了释放渲染的时候!那芦苇长得非常高,他的头也就露出那么一点,而且里面根本没有路,不知道有坑没有坑!他想算了吧怎么探路啊,那里面密密麻麻,就探出了路也没法找。管他是平的还是什么,他一提缰绳喊了声‘你们准备拍!’就冲了进去……也没和导演商量,心潮涌动中喊出了“栎阳,君上,卫鞅回来了,回来找你了!”摄影机这边的人看着监视器,心水那是直往上……往上撞啊~~~忽然大家发现人和马都不见了?!过了会儿,只有那马‘腾’起来了,商君没了!!!于是整个剧组惊呼着进芦苇地去扒拉人去了……后来当影迷问志飞:“那马腿它踩到你了么?”他含糊其辞:"正常情况下它不会踩到你的……就是因为有坑……就失前蹄了,它一失前蹄我就折到下去了……"一追问他受伤没,话匣子突然卡壳,再不吭声,只低头微笑,那样子……… 这个情节几乎一闪而过,却无可置疑成为一大高潮。都说剧本是最重要的,可是光有剧本不行,还必须有浑然忘我的演绎,赋予这段剧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了观众的感同身受,感染力才能倍增。可我想,观众无论如何擦亮敏感度,也像隔着一个结霜的玻璃窗去描绘一个人的细节,永远无法企及亲历的那个人…… 志飞已完全与商君融为了一体,那个芦苇中策马狂奔孩子般大笑却怀揣明白坚定赴死之心的人,就是商君啊……伤痛中喜悦,喜悦中决绝,伤痛中若没有喜悦和骄傲还不能算做最强者---这是只有进入商君内心才能拥有的心脉强度,才能掀起的情绪,这是一种峰值情绪,这是与商君魂魄相附的那个人注定要掀起的情感峰值狂潮!在风雷蓄势的过程中,在芦苇商君纵马狂奔的呼喊中,在商君的命运交响乐的华彩中……他辐射范围内的人只有随着他撕心裂肺般疼痛着……呼吸的痛,痛的呼吸……我再也无法镇定,心甘情愿地奉上一场嚎啕…… (草木牵衣·最后的微笑)--- 真正的美,多多少少带点魔意,带着点非人间性,令人无法直视其光芒,绝非凡人可以企及…… ‘草木牵衣’----我的最爱,最痛,原来是志飞的!记得他说……那天早晨,在最后一场刑场戏的现场---丹河峡谷,他一个人慢慢地踱步走场……被一枝枯草挂了一下白披风,忽地心念一动,于是草木生情!-----这个电光火石的瞬间,神学家叫启蒙,艺术家叫顿悟,在志飞,叫溶入…… 体物之心,全在人情。‘草木牵衣’这个轻笔法处理,就那么淡,直,平,在人最不经意的时候跳出来,轻易刺中我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原来草木也像青丝一样白了头……草木牵衣,挽得住要走的人吗?枯草无奈人无奈……待你再回味时,才明白这完全看不出用力的一招,却隐隐藏着大气,四两拨千斤,须弥山那样的重量,交由菩提树下的拈花一笑,却分明有钻头一样深入的力度,直刺人心。一次次回味,那彻骨的哀恸,竟是愈来愈甚……直到现在,商君最后一转身一回头,抖落最后一缕牵绊对着草木微笑的定格,仍能将我的情绪,象琵琶弦一样弹来弹去…… 敏感,是珍贵而易受到伤害的状态,敏感的人对悲欢尤其是对‘痛’的体验会数倍于常人。真正的好演员,必须有远超常人的对生命意义的敏感性。志飞有一触即动的敏感,体验深刻,不错过任何触动,迅速进入故事。浸泡在商君世界中的他,神经象最纤细而优质的麻绳那样,敏感到可以把情感放在一颗尘埃上,他无意间便可将一草一木点化成金,引发观众的刺痛,随之让我们攀上情绪的巅峰,再跌入谷底……而他本人,看似对这一切永远地沉默不语,浑厚淡远,其实不经意间早把自己也内伤了…… 到了这里,‘创意’这个词已配不上形容它,‘演技’二字更是太过轻贱,‘草木牵衣’的朴素,已容不得‘才华’这样的词汇来玷污,因为化身商君的那个人,他是那样地不动声色,沉下去,放平,贴近,无我,神魂沁入…… 美丽悲壮的丹河峡谷内,已是冰雪欲来的凛冽气息…… 当他在漫天飞雪中以决绝的眼神和优雅的名士风度,再现商君生命中最后的微笑时,恍然已是神一样的人物……他似乎周身有一层光发出来,头顶上有祥云飘过,我真觉得那必须是化身商君的人内心有着相应的清洁和高尚,才能撑得起的可信度! 那就是商君啊,大雪纷飞中,他的灵肉开始脱离尘世的泥沼,由沉重飞向轻盈,离去,然后永别,用遗憾换得一生无憾…… “我是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再回来!” 只有完全融入灵魂的人, 才会有如此颠覆自我的演绎。 志飞对商君的塑造, 抱着不计毁誉之勇气, 克服了演员惯常依靠肤浅演技的惰性, 抛弃了对英雄名士概念化的演绎套路, 顽强逼视圣贤灵魂深渊的每一个层面, 撕掉所有自我保护性隔离网, 亲历由人而成为神必经的颤栗…… 飞版商君卓然屹立于所有模式之外! 【入戏之深·出戏之难】--- 在屏幕中的情境中,志飞与他塑造的商君若即若离,亦真亦伪,最终合二为一,而那沉重的“像不像”的伟大命题,不知不觉间被观众在沦陷中遗忘了。他是出让身体让另一个灵魂驻入,而我们是被这英灵疯魔了。鞅粉之间常常相互痛诉,鞅坑可不是一般的坑啊,一旦进去,想不忘我都不能,前期想不热血由不得你,到了后期,我即使睡着了,我的痛还醒着…… 看过一部反应演员入戏太深的电影《冰冻灵魂》,剧中人身份也是个演员,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主人公无法人戏分离,苦恼不堪。正好某个高科技公司发明了一种抽取灵魂进行存储的技术。他决定暂时取出自己的灵魂,卸下心理负担,让灵魂与躯体暂时两分,逃避痛苦,待拍摄直至公映完毕,再植回自己的灵魂。还看到有别的演员在访谈中,诉说自己入戏之深和出戏之难,诉说拍摄之中的几近崩溃,拍完之后的久久不能释放,说‘连续拍了几个坏人后他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戾气,在餐馆吃饭时碰到说话粗鲁的服务员,竟然去下意识摸枪,为了洗脱这种戾气,他就接拍滥好人’…… 我从不相信角色对演员的影响,演员对角色的深入,会“咔”的一声按键就能断绝电源,再也不认识对方了,尤其对于一位以灵魂的融入去演戏的艺术家……可每次志飞只说拍摄花絮,极少直接说过入戏出戏问题……都说演商君绝对是挑战,志飞本身跟商君差别太大了,这世上本没有接近商君的人,于是他只有倒空自己装进另一个人去,就像重新回炉化了从活一次,挑战到最后自己反倒被角色同化了…… ·回忆1-- 09年8·26,大秦首次宣传活动。当主持人正式介绍到商君扮演者王志飞时,飞迷鞅粉们一起欢呼,齐声喊“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志飞忽的眼圈潮红,泪光点点,却忍而不发……大秦雪藏三年,他的心情不会好,那是他的心中的英雄啊!这一幕,是任什么也挡不住的震动,就那么轻易的弹动每个人千藏万掩的心跳,紊乱每个人故作镇静的呼吸…… 回忆2-- 09年11月26日开坛节目录制那次,主持人问志飞:演完商君是不是很久不能摆脱那种商鞅的感觉呢?志飞就有些幽幽出神了,稍停了会儿才迟疑地答道:‘……是……是……我至少……持续了半个月……’我一听没忍住小声嘟哝:‘才半个月呀……我们持续了两年了,真的,而且越来越深。’台下哄地笑开了,志飞也笑了,朝我们这边看了一眼,忽然迅速背过身去,因不能自抑而猛地背过身去---就是剧中鞅常见的那个下意识动作!过了一会儿,才侧脸对着主持人,背对着台下,声音有点颤却强作稳定地说:“我……离不开她们,我靠着她们的!”台下的鞅粉们早已化成一汪水……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们的商君?! ·回忆3-- 有次志飞说(大意):演戏的人,要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演员自己演的时候要把这个当做是真的。自己都不能把这个当做真的,观众更不会觉得真。可是真正经验丰富的演员,能做到说开始立刻就来感觉,说停止立刻出来,刘蓓演草根王的时候就是,刚刚还在哈哈哈,一说开始,然后就哇啦哇啦哭,再说停又开始哈哈哈,职业演员,讲究的就是个进得去出得来。但是投入的演,用力太深的话身体负担不了,的确很伤很伤……他说着这话却比了比自己的胸口……我知道,他肯定是在说自己,那只能是他自己切身的体会。 回忆4-- 新来的鞅粉跟他说,只看过大秦,志飞说:只要看大秦就可以了。当时可能被触动了,之前轻易不愿多说大秦的志飞,忽然感性流露,他看着《商君书》一脸的落寞,说确实在大秦上倾注了全部真感情,倾注了大量精力,他对大秦有过高的期望,结果被封了3年,大秦真是让他伤了心了。我想,没有当年倾尽全力的付出,不会有这么大的内伤。我知道写东西的人,对于自己创作的人物有种刻骨铭心的爱,艺术家之痛也体现在自己呕心沥血的佳作不被承认的尴尬与无奈之中,这种明珠投暗的落寞大概是一种最长久的苍凉。好在现在不一样了,鞅粉家人的爱戴和支持,给了他信心能量的源泉。 ·回忆5-- 探班时谈起当年大秦期间的事,志飞眼睛里总会闪现出余烬里的火光,那里面,还有壮烈自燃后余下的,满地的碎屑……至今一提起商君他还是那么较真,他仍为仓促进剧组没能第一时间进入状态而纠结,为念错的一个字纠结,为自己的中庶子没像现在这么瘦而纠结,他恨不得他的商君是完美的毫无瑕疵的,越觉得无法补救他就越是遗憾……爱的证据,恰恰是一个人无法克服他的存在感,所谓‘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让你的意识时时浮凸出他的存在,这些地方,就是爱,或痛的开始…… 有次一位鞅粉请他在一本《商君书》上签名并写句话,他就认真开了,想啊想的想写句什么最好呢……当时现场比较乱请他签名的人很多,天气又热得人犯晕,他又想把所有影迷都照顾到,一不小心夹在腋下的书‘啪’掉到地下,志飞立刻心疼地低呼一声:“我的商君书!”---顿时痛煞一片人~~~ ·回忆6 11年5月17日,我陪小杰探班。一直记得志飞接过《巍巍松柏》那本书时,郑重,惊愕,踌躇的神情,眼睛里的亮光,以及眼底那些跳跃的小光斑……他翻开书,精神迅速投入了进去。我知道他又沉进去了,单是前言后记中的两小段文字,他看了好久好久都不抬头,脸色越来越凝重,凝固了周围的空气……阅读过程中他的整个人雕塑一样不动也不抬头,嘴唇颤了颤,欲言却又无语……尽管很收敛,皮肤纹理的走向也只是微妙的改变,仍然捕捉得到禁锢在他整个脸庞下的震动,和触痛……时间在静静中打开记忆,如同在地球的基石上,唤醒深藏已久的知觉,他心底那本神秘《回忆录》的底色,一点点渗染了出来……在那个世界里,顽石上仍旧留着他曾经的热度…… ·回忆7--- 时隔五年的2012年初,低调志飞在一次《大众电影》的采访难得披露心声:“其实我自己一遍都没有完整看过。我看了三分之二就不敢再看了,商鞅带给我的感动太大,直到现在我看到《大秦帝国》的片段还会禁不住流泪。我希望能尽快从角色中跳出来……”----这话再次戳中我的痛点,作为影迷,我们还可以随着自己性子自由自在进出鞅坑……可是!曾经与商君魂魄相附的那个人,却不得不承受那种硬生生剥离的痛楚! ·回忆8-- 这其实很早的一次邂逅了,之所以留在最后说,是因为珍惜,它在我心里占的分量太沉。09年12月16日,大秦开播典礼后,我们代表鞅粉给志飞送了那块商君的‘照身贴’。志飞微笑着低头去看……神色忽的就有些凝固……我说:“商君一生匆忙,没来得及给自己办照身贴,我们今天给您送来了,我们代表秦国人民强烈要求您加入秦国!”正当我心里犹豫着要不要说想到却不忍说的话时,志飞倒是替我先说了:“商君有地方住了……商君到哪儿都有地方住了……’最后一声抖了低了,哽咽了,强压住的哽咽声……随后是短时间的失控……很快猛醒似地抬头,用力压制住才平稳的呼出一口气,仰头眼圈红红声音抖抖的,一反温文尔雅的常态,笑中含泪大声的再次说:“谢谢……谢谢……这下商君有地放住了,到哪都有地方住了……”那是种差点喷发最终拼命压下去的感觉,剧中是商君经常会有那样的神情:微微颤栗着、哽咽、闭下眼睛、强压住、咽下、呼气……当时现场的人都震撼了,商君就在眼前!!!大家一起说:“商君拥有自由的最后一晚,不会餐风露宿了……” 那时距大秦拍摄三年,他仍然能随时入戏,或者说仍然没能出戏……他一直为商君死后魂魄决绝无依而心痛吧?想起孙老曾经说,他比我们任何人想象的都更爱商君。但他是个理性和感性都非常发达的人,尤其涉及到商君,感情总会一触即发,磅礴而出,却总能戛然而止,被理性的坝拦住。只有两次情绪没能很快平复,一次是‘照身贴’,另一次,就是两年之后的‘大雪寄商君’…… ·回忆9--- “执念着,半生过,双鬓已现苍苍色……油锤灌顶般瞬间令我瘫软!等再过些年,我再老点儿,再坚强点儿,我看你们还能用什么东西再让我老泪纵横!!!”-----2011年12月7日,距大秦拍摄五年,属于商君的第一个大雪之夜,他终于又触及商君了,他终于无遮无掩地回应了!忽如其来的触动拨响了他每一根敏感的神经,商君结结实实的灵魂,闪烁着血色光焰,如挡在面前的高山!再也绕不过自己行走过的一段路了,一任疼痛的洪水泛滥,非去看看不可,非经历一遍“流年水印”不可,非去听一听鞅粉们的烈烈相思灼灼呼唤不可了!抛却了矜持和脆弱才能够于自己的文字表里如一,反正隐忍多时了,不如就在这属于商君的第一个大雪之夜,不负灵魂的相知相惜,痛他个淋漓,哭他个酣畅!他让与商君阴阳相隔的鞅粉,倍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要找那刻骨铭心之重…… 至今为止,唯独对商君之路的艰辛,志飞始终不肯诉说,即使偶尔谈起,也是收敛深情,淡然追述,像是沉入旧时梦境,看似反不如旁观的影迷牵肠挂肚、措辞浓烈……然而倾诉是一种能力,静默何尝不是一种力量?你能够感受到他潜藏深处的力,但一时摸不到艺术家的那颗心脏,却又分明听得到背后发出一种沙沙沙沙的摩擦声。他内敛自控,只让你看到他的骨骼,却把血肉埋藏在自己当年的商君之路上那个一路颠簸深钻至精疲力竭的地方……很久很久以后,有人无意间碰触到他当年的深钻处,发现一眼涌出来的泉水…… 每个演员心目中都有一座表演艺术的圣地麦加,但朝圣的方式各有不同,有志飞这样一路肉身叩拜而去,也有骑马坐飞机飞过去的,现在演员们一般不舍得像他这样掏心费力,他们大都给自己留足了余地,找到了省力的捷径。我敬佩崇拜前者,志飞这样的真正艺术家面对严肃作品的创作过程,艰辛、痛苦、迷惘,因为入戏太深,因为力求突破,为了在屏幕里每一瞬间的光华,背后的他要做若干次脆弱的离地飞行,之前的奋力起身,之后的沉重落地,都是必须支付的代价…… 志飞坚强,又因为善良敏感而内心柔软,这样的人歼敌八百,自损八千!那种亲历,那种凌虐痛感,相当于在刀锋上赤足走过。可以想象志飞在抽离商君的时候,那些难以避免的负面效应,自己在看不见的地方跟自己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撕裂……演商君,绝对是个自戕的大工程!想到这里,又让我们这些被他借体还魂的商君征服的人,怎么能不万般感激他? 扮演商君这样一位先秦伟大的殉道者,匆匆忙忙进剧组的志飞,也许一开始没有考虑到商君的分量是多么的厚重无朋。他以不计代价的孱弱之躯,勉力支撑起这个角色背后的所有担当,在踉踉跄跄追随商君一路跋涉的过程中,他得不断割下自己的肉、不断放进天平一端,却发现始终无法赎回天平另一端的平静自我,最后,他索性整个人扑将进去!!! 商君已成为了一个神,却不知那之后,只不过血肉之躯的志飞,是否曾经千疮百孔,甚至不能做一个人?!古希腊神话中,神祗与人遇合,由于身上光华太过耀眼,凡人们都会被灼成灰烬……又或许,那时候的志飞,根本就是活在人世中的神,在神已死去的年代,真正能让人灵魂出窍的人物,恐怕就是像他这样的为戏而生、为戏可以无我的艺术家了,他们是人群中的异类。而且就像耶稣一样,直到上了十字架,人们才发现,上帝原来就住在我们隔璧! 在那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这位品性高洁执着却星运不顺的艺术家王志飞,用自己沉重颤栗的脚步,走完了商君之路,他终于将自己那段岁月全部的生命力,永远地注入进观众与商君扯不断的记忆之中,而我们最终匍匐在了那个神的脚下……那个不灭的经典,在商君每一丝笑容里,也在每一位观众心里…… 也许只是为了决绝而去的你吧,他曾经那样痴狂用力地投入过,爱过,然后,商君啊,当你的眼帘垂落,化雪而去,你炼走了他生命里的精华,吉光,片羽,最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这五年的流年水印,都凝结于此。那段他陪商君一起走过的日子,就是一块无法复制的,时间的琥珀。 我祈望商君,也祈望志飞,在被上帝钦点之余,还能获得所有人间的温暖。

 短评

秦孝公跟卫鞅承包了所有哭点 大魏王承包了我所有笑点

8分钟前
  • Sami
  • 力荐

好剧,难得的佳作

9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这部剧的质感简直棒呆

10分钟前
  • love&peace
  • 力荐

我今天又去重温了一下荧玉的片段……超爱这菇凉不解释……

13分钟前
  • 北溟鱼
  • 力荐

我现在都开始爱看历史剧了吗……很好看啊 秦孝公这个鼻涕虫他一哭我就想哭……他快死那一阵儿更是看的我鼻涕一把泪一把……第一次觉得君臣之情比爱情还感人至深…还有我觉得商鞅这个演的我很喜欢啊。另外商鞅大先生在先秦是卫国人也就是现在河南安阳内黄人 原来我们的先祖这么牛逼来着呜呜呜…

14分钟前
  • 张恩灿
  • 力荐

最难忘商鞅与白雪在雪中相拥同眠那一幕,本以为会五马分尸赤红一片,却是难得的干干净净不沾血腥。挺有重量的一部剧,赞美王志飞的演技。

16分钟前
  • 清炒黎蒿
  • 力荐

服化、色调漂亮,选角合适,王志飞老师的话剧腔太美了!原著台词风格鲜明,虽然作者夹带大量私货,但情节设计合乎情理,逻辑环环相扣,节奏热血精彩。史宅写的言情戏我觉得略尴尬,不多说,不过两个虚构女性角色都塑造得很好。当年“青山松柏”撩动少女心无数,史向糖自由心证,不得不感叹宅男真大手!

20分钟前
  • 二价铜离子
  • 力荐

千言萬語,千言萬語。淹煎,孤絕。思想起,思想起,如之何勿思矣?鬥爭,批判,糾結。落差,塵世,出離,恍惚。此心盡碎,此情寸斷。夫復何言,夫復何言。

21分钟前
  • 芸青
  • 力荐

为我天朝历史剧编剧队伍中混进如此HX的人才,彩~~~不过编剧TX,你只是孝公的饭么,为什么他挂了之后你就不肯好好编了T T

23分钟前
  • claudia
  • 推荐

喜欢上了侯勇,喜欢上了商鞅,崇拜上了秦孝公

27分钟前
  • 平叔
  • 力荐

商鞅这个人刻画的太咋呼了。依法治国科普片

30分钟前
  • 蒜了
  • 力荐

商君啊商君,你怎么就不想想你自己呢?

34分钟前
  • 瞧你内德行
  • 力荐

拍摄很用心,尊重历史,里面的爱国情怀表现的很好,对历史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8分钟前
  • 物理老师学金融
  • 力荐

记得里面一句台词:法治,诛行不诛心

41分钟前
  • 随随便便
  • 力荐

不要以历史观念看待一部历史剧,抛开一些拖沓的剧情不说,《大秦帝国》已算是一部恢弘大气、制作精良的佳作了。王志飞饰演的商鞅确实经典。

46分钟前
  • CEF94
  • 推荐

台词和剧本,“彩!”

50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图大事而有静气者,难!

54分钟前
  • 组织找我谈话了
  • 力荐

小时候第一次知道商鞅,我就对他极为推崇。历史上常因其为酷吏而贬之,但我最欣赏的就是他的重刑。刑罚不是为了惩罚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让人畏惧。如果现在社会的某些刑罚再重些,总能减少一些犯罪,比如人贩子。

56分钟前
  • ᥫ᭡້໌
  • 力荐

刷过六遍的剧,必须要给好评!当年看得时候,真的是震撼到了!这是第一部让我看时激情澎湃,看后陷入沉思的剧。剧的大气磅礴、阳谋天下,在电视剧里非常少见~最难能可贵的是剧中对法制的阐述,放到今天也依然适用~用最能体现这部剧的精气神的一句话来结尾吧: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60分钟前
  • 墨语悠然
  • 力荐

演得最差的就是王志飞了。。。侯勇非常能带出历史的凝重感!

1小时前
  • leafwe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