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1964

HD中字

主演:新珠三千代,渡边美佐子,三国连太郎,石山健二郎,赤木兰子,北原文枝,松本克平,仲代达矢,岸惠子,望月優子,菅井琴,千石规子,野村昭子,平田昭彦,浜村淳,中村贺津雄,丹波哲郎,志村乔,林与一,村松英子,田中邦卫,北村和夫,中谷一郎,花泽德卫,夏川静江,桑山正一,谷晃,近藤洋介,山本清,中村敦夫,阿部百合子,长山蓝子,中村玩右卫门,泷泽修,杉村春子,中村雁治郎,仲谷升,宫口精二,佐藤庆,神山繁,田崎润,织本顺吉,小林昭二,青木义朗,玉川伊佐男,天本英世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6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怪谈1964 剧照 NO.1怪谈1964 剧照 NO.2怪谈1964 剧照 NO.3怪谈1964 剧照 NO.4怪谈1964 剧照 NO.5怪谈1964 剧照 NO.6怪谈1964 剧照 NO.13怪谈1964 剧照 NO.14怪谈1964 剧照 NO.15怪谈1964 剧照 NO.16怪谈1964 剧照 NO.17怪谈1964 剧照 NO.18怪谈1964 剧照 NO.19怪谈196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怪谈196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分为四个故事:《黑发》居住在京都的武士(三國連太郎 饰)厌倦了贫苦的生活,他抛弃妻子(新珠三千代 饰),与一个贵族小姐(渡辺美佐子 饰)结婚。然而现任妻子的冷酷让武士怀念起前妻的温柔贤淑,他再次与前妻相遇,结果却出人意料;《雪女》狂风暴雪的一日,青年(仲代達矢 饰)在山上邂逅美丽的雪女(岸恵子 饰)。雪女爱慕青年,饶他不死,但青年不得将这次相遇告知外人;《无耳芳一的故事》盲僧芳一(中村賀津雄 饰)的琵琶弹唱连鬼魂也分外欣赏,但经常与鬼接触势必折损阳寿,寺中的长老决定拯救芳一;《茶杯中》武士关内(中村翫右衛門 饰)喝茶时发现茶碗有一个陌生人的面孔,他打破茶碗,却引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本片根据小泉八云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并荣获1965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66年每日电影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摄影两项大奖。寻人记II粤语致命名单贼性真功夫之奥运在我家恋爱专家蛇猫鹤混型掌国语同心向未来·2024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顶楼第三季高校星歌剧 第二季平壤城平安夜2021这是我们的时代第二季魔游纪Ⅱ兽王之战心灵法医搁浅少校2020超大号美人(原声版)大小通吃1973数码宝贝大冒险tri. 第4章:丧失劳拉之谜第一季布尔萨的夜莺僵尸日记2带刀女捕快浴血姐妹谍战狂花乘龙快婿黑暗物质三部曲第二季亲爱的大卫2023美国版寒冷虚空见字如面第一季超级宝贝JOJO第一季卖梦的两人TheEmpire:法之帝国热舞科蒂兹堡大逃亡请不要离开我离婚的二人弹一下脑门对分手造成的影响一个姑爷半个儿第二部亲爱的白种人第四季

 长篇影评

 1 )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下午,风雨欲来,看小林正树《怪谈》。
  很长的片子,三小时,四小节。每看完一节必得打瞌睡十分钟,站起走一圈,才有力气往下看……
  
  有可比的,是黑泽明的《梦》。都以小故事串连,都是人造景的为多,非常注重气氛与色彩,说着荒诞不经、让人精神恍惚的故事。
  只是《梦》的指向更明确,更西洋化,会出现梵高的画与原子弹。《怪谈》则试图复原古代的、君主的、阴柔的美。
  
  第一节《黑发》。女人肩是斜斜溜下的,面相端庄而无限温柔,倒地时姿势美丽,像被揉成一卷的花。而男人的第二个妻,服饰华贵拖沓,眉毛剃掉,在上画了粗短的两横,牙齿染黑了,让我想起《源氏物语》。尤其是最后回到破败的庭院,也很像源氏后半部的情景。“凄凉之雾,遍布华林”。倒是一夜缠绵,黑发复仇,并不是导演那么看重的想要描绘的事了。
  第二节《雪女》。在《梦》里有很类似的一节,描绘的大约是临死前的幻觉。《雪女》则是承诺与爱情,是聊斋一类的故事。两者的雪花都是泡沫做的,比较假:)。有一处写男子心动——是女子在洗脚,他看见她美丽的小腿,羞涩地微笑了一下。对话也很有意思,很山野气、纯朴、又带着危险与小小的忌妒的,有种初民的神态。
  第三节《无耳芳一》是我觉得最好看的一个。这节以能剧为起始,以能剧终,基本把一个战争故事的缘由、细节、对话都弹唱到了,非常非常好听。和尚芳一身上写的是《心经》。整个故事似乎是比较合理的,鬼魂请盲人琴师芳一去弹平氏的冤死历史。最后芳一成了很有钱很有钱的人,这个结尾也很有意思。
  第四节《茶碗》,有一点点恐怖,也比较不知所谓。比较好看的地方是武士们一边奔跑一边熟练地扎袖子、拔剑、在房子里跑得咚咚直响……
  
  导演似乎只为借一些故事来表现一些民族的细节,就像川端要用小说来写织绢、制麻、茶道,金庸要用小说来写佛道、中医、饮食。这是一部极精致的电影,虽然不太容易看懂,但感受到了一种气场、氛围。相比起来,《聊斋》就一直缺少一位这么用心的导演呢。

 2 ) 在形成印象之前……

       在几乎一镜一景的串联下,影片切合主旨,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定下叙事的框架之后,小林多余的自由发挥反而被约束在有形的范围之内。这,才是影片没有延展过多的原因。
   然而问题也就在于,这种小品化的电影,难以透过胶片的空隙形成整体上的和谐氛围。 就是说,它还停留在尚未形成印象的阶段——那些带有意蕴的画面组合而成的场景,并未能挣脱故事(叙事)的内容,它回旋于叙事的内在之中,诉诸于情感力量,以期达到“恐怖”怪谈的目的。然而,如此一来,它也就把恐怖本身给限定在故事之内而不是推延到恐惧的形式上。相对于希区柯克对悬疑的形式化的处理手法,本片仍力有不及——虽然说它提供了一个很美好的恐怖故事;调动起了情感,但也就是如此而已,没有更进一步的发挥。

  在镜头语言上,过于一般化的传统手法,在这一需要强力表现的题材上,毫无可以称道的地方。这,又从另一侧面,限制了对恐惧情感发挥出更大力量的余地。中,而不适。

  综合看来,打三星对小林来说,恰如其分。

 3 ) 扶桑鬼物语

  扶桑鬼物语

  文/不一定驴驴

  楔子

  我曾在很长一段日子里坚信《怪谈》有两个版本存在:一是我在“午夜凶铃”时代撞到的翻拍新版,另一个为小林正树1965年的旧版。然而,当我真正邂逅小林正树旧版《怪谈》时不禁愕然,潜藏记忆的“新版”印记,就宛若透过绘绢描摹的画与原画重叠那样,纤悉无遗地与“旧版”重叠在一起了。其实哪有什么新版嘛,根本就是同一部电影而已。

  1990年代的我对三十多年前的电影失去年龄的判断力,无知固然是一方面,更多的感受还是对小林正树的钦佩。能在1960年代拍出一部1990年代模样的电影,也许只有小林正树吧,能够抹杀掉历史的沧桑痕迹、青春永驻般的电影,也许只有《怪谈》。

  一、怪谈

  《怪谈》由侨居日本的西方人小泉八云写于二十世纪初,是他根据日本民间的神怪故事整理和再创作完成的。全书由39个神怪故事组成。有人把《怪谈》称作日本的《聊斋志异》,我倒觉得日本味更纯的《雨月物语》或《春雨物语》更合适此称号。总之,《怪谈》故事性很强,文学性一般,其中还羼杂一点异国情调的“东方主义”色彩。

  小林正树的《怪谈》改编自其中的四个故事。分别是《武士之妻》、《雪女》、《无耳琴师芳一》、《茶碗中》。

  1、黑发

  《黑发》的故事改编自《武士之妻》,讲大概是平安时期的一位武士抛弃妻子离开家乡,后来归家后被化作鬼的妻子报复的故事。较之原作而言,小林正树放大了“报复”的戏份,借尸骨上未腐烂的“黑发”营造出阴森慑人效果,清晰地体现劝善惩恶的意图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思维。并把女子忍气吞声假面下的幽怨与生性善妒刻画得淋漓尽致,跟此前沟口健二对《雨夜物语》的处理明显区别开来。《雨夜物语》中《夜归荒宅》故事套路,与《武士之妻》原本大同小异,在沟口健二与小林正树不同视角的改编下,变成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此外,“黑发”也有些结发妻子(原配妻)的意思。小林正树对片名的改动显然是很精妙。

  2、雪女

  “她那寒气逼人的白皙皮肤,固然让人联想到雪国之夜的寒峭,而那头浓密的黑发又恍若暗夜之中的一缕暖流。”

  这是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塑造的痴情艺伎驹子的形象,而《雪女》愈益让我体会川端创作《雪国》的灵感源泉和心境。恐怕小林正树也有意埋下这样的伏笔。因为,雪女和此前丰田四郎《雪国》中驹子的扮演者,同是岸惠子--风华正茂的京都美人岸惠子。

  仲代达矢扮演的青年樵夫一次同伙伴伐木,被暴风雪困在森林里。傍晚,一位涅白和服、脸蛋煞白的女子突然从雪中冒出来。女子吸了青年樵夫同伴的阳气,对魂不守舍的樵夫低声说:今晚的事不准对任何人讲,否则就杀死你。说完姗姗离去。

  第二年,樵夫某天偶遇一位漂亮白净的女子独自赶路,上前搭讪。二人情投意合,很快结成了夫妻。转眼过了十年,女人给樵夫生了很多小孩,却还是跟十年前一样年轻漂亮。一天傍晚,樵夫看着妻白皙的脸蛋映着炉火的火光,猛然忆起十年前那恐怖的晚上,他悉数讲给妻听,还感喟到,你跟她长得多像呀。

  妻缄口不语,反咬着嘴唇,静静听完,骤然变了脸色,幽幽地说道:那就是我呀!你违背了我们的约定,看在我们孩子的面上,暂且留你性命……说完奔出院子,消失在皑皑白雪中。

  痴情、白净、敏感、纯洁剔透,雪女竟犹如《雪国》中艺伎驹子似的给人留下了缕缕余香,反而冲淡了恐惧感。当雪女与丈夫胼手胝足十载而愤愤离去时,当懊丧的丈夫把残有妻余温的红带草屐摆在雪地之际,难以名状的哀愁沁入了观者的心田。纵览日本近代文艺作品,创作者们为营造这样的韵味苦心孤诣,却终究难以从根本上祓除人为雕琢的余痕,做到像《雪女》这样朴素而浑然天成地流露物哀的洗练美感。

  《怪谈》中收有很多人鬼缠绵、胜过凡人恋的哀怨故事,小林正树借《雪女》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呈现了《怪谈》最重要的风貌。

  小林正树对《雪女》的处理,是一个填充血肉的“加法”过程。原作的轻描淡写、属心境层面的感受,小林正树力求通过画面使其具象化。表现画派式的幕景舞台,美轮美奂、浓妆艳抹的妖娆色调,这样的渲染手段无疑是西方的,但是,它所传递出的视觉氛围却是十足的日本传统文化的心象知觉。让我们观其市川昆早于《怪谈》两年拍摄的《雪之丞变化》,可发现手法的异曲同工之妙。市川所抽象出的在飘雪中变幻莫测的歌舞伎表演,异于通常肉眼所见的歌舞伎演出,那是行家观赏歌舞伎时激发出的心中幻象。小林正树的手段是同样的道理。

  在当代作品中,北夜武《菊次郎的夏天》对正男梦魇的绚烂处理与《雪女》最像。

  煞白的脸庞、冰冷的流眄、浓密的乌发、缩起的衣袂、一溜烟似地迈着小碎步,雪女的形象设计,大概源于歌舞伎或能乐吧。古往今来,雪女一直是日本经久不衰的与河童相埒的人气妖怪。

  3、无耳琴师芳一

  那是发生在“坛浦会战”700年之后的一件事。日本下关海峡的坛浦海湾附件有一座阿弥陀寺,寺院里有一位叫做芳一的失明琵琶法师,他曲艺高超,善于吟唱“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

  一天夜里,寺院的和尚去寺外做法事,把芳一一人留在寺中,这时一披戴甲胄的武士突然出现,说是主公要听他弹唱,把芳一领走了。随后几日,武士每晚都按时来接他。和尚感觉此事蹊跷,经调查发现芳一是被平家的冤魂缠住了,芳一每晚去弹奏的地方,其实是平家的陵墓。

  和尚在芳一身上从头至脚写满般若心经,惟独漏了耳朵未写。到了夜里武士又来了,竟撕下了芳一的一对耳朵带走……

  《无耳琴师芳一》是《怪谈》中篇幅最大、最见小林正树野心的故事。同《雪女》一样,小林正树对原作浓墨重彩地完成了一番润色加工。从战记绘卷画、盲人曲艺、人体书法三方面,历历如画地展现了日本古典文化的精髓。

  绘卷画是一种图说故事的绘画形式,诞生于平安时代中期,它在横向展开的卷物上绘画,通过连续的画面变化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电影中的“坛浦会战”绘卷,收录于《安德天皇缘起绘图》中,它是根据《平家物语》片断内容--源氏与平家的坛浦海湾决战--绘制的。

  原作中描写琵琶法师芳一善于演奏吟唱“平家物语”,小林正树为了直观反映出唱曲的内容,便用“坛浦会战”绘卷加以配合。与此同时,他还模拟绘卷画效果拍出了异彩纷呈的真人版“坛浦会战”。其中平家亡灵随着芳一演奏而展现不同死亡姿态的一段场面之凄美令人难忘。在当代作品中,三池崇史《熊本物语》采用的手法与之类似。

  影片最大的魅力,亦是最具美学冲击力、官能色彩和东方韵味的情节,莫过于和尚在芳一裸体从头至脚写满般若心经驱鬼祛邪的一幕。同样,沟口健二在《雨月物语》中也为《蛇性之淫》增添法师于主人公背部写满篆籀似的文字的情节。1996年,英国画家兼电影导演彼得·格林纳威也被这种“人体书法”的东方古典世界所深深吸引,以自己的理解抒写了清少纳言《枕草子》的异国情调版。

  《怪谈》原作中琵琶法师芳一本为女性,小林正树把她改为男性,大概觉得男性更适宜唱出“坛浦会战”的悲壮惨烈吧(幕后由日本琵琶巨擘鹤田锦史作曲、演奏和吟唱)。另一方面,琵琶法师芳一作为男人寄宿寺院、赤裸身体被和尚书写等情节显得更合乎常识。

  4、茶碗中

  明治末年的一位作家创作一篇志怪小说,写到一位武士一次喝了一碗碗中映有一个男人倒影的茶,尔后就被碗中的那个人找上门来,纠缠不清……作家写到这里却没了下文,迟迟不交稿。出版商催稿心切,登门拜访,竟在作家家中的水缸里发现了作家的倒影。

  《茶碗中》是小林正树四个故事中对原作改动最大的一个。并且采取调侃谐谑的处理手法。他摒弃原作中“人鬼缠绵”和“法师驱鬼”的篇幅,是避免跟《黑发》和《无耳琴师芳一》重复。而改变了女鬼的性别,大概是要体现出江户的“男色”情趣。《怪谈》“作者”小泉八云在故事中登场,不过不是金发碧眼的西方人,而是十足的“江户儿”。

  二、雨月物语

  小林正树的《怪谈》自戛纳获奖以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被誉为最能反映日本文化底蕴的日本电影。但真的是这样么?

  欣赏日本艺道,如能乐,尤为讲究“心眼”,而非依靠直观上的肉眼,它以最大的“无”来酝酿最大的“有”,“无即是有”,可以说是纯为心象的感受。反观《怪谈》,尽管小林正树苦心孤诣地把中村正义的绘卷画、武满彻的能乐、鹤田锦史的琵琶融入其中,表面上丰富了传统艺道的内容,表现了物哀、杳冥、玄幽的东洋审美,但无疑是停留在“肉眼”的所谓客观知觉的层面上,而非以主观的“心眼”为始发点。就是说,小林正树借助西方镜语的高超手段,越俎代疱地把艺道行家“心眼”的心象付诸视觉了,让它的美的魅力变得具象化。与其说是拍给西方人看,也莫如说是让外行人直接领略到“无”中的象外之象。以《雪女》为例,它传递了日本的美,然而,它宽银幕中的构图、空镜头的运用、表现画派式的幕景舞台和色调等等无疑是西方式的。

  另一方面,小林正树选择《怪谈》这样一部西方人眼中的东方鬼物语文本,难免也带有一点迎合西方的投机心理吧。真正把日本传统艺道保留在电影这门西方艺术里,也许只有沟口健二才能做到。

  即便在日本,沟口健二也一致被公认为最具传统风韵的导演。早在二战前,年轻的沟口便表现出时代剧题材的倾向--那时日活公司但凡明治题材的作品都交由他来拍;二战期间,他蛰居在歌舞伎和净琉璃的古典世界里,拍出了“艺道三部曲”《残菊物语》、《浪花女》和《艺道名人》;而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最能反映晚年沟口古典艺风的作品是他直接取材自古典文艺的《西鹤一代女》、《近松物语》和《雨月物语》。

  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大兵的长驱直入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既有概念、旧体制统统瓦解,社会处于一种飘忽不定的文化焦虑状态。沟口健二正是于此强烈意识到弘扬民族传统的艺术使命,他断然乖离时髦的西化潮流,相继把江户时代的作家/剧作家井原西鹤、上田秋成、近松门左卫门的古典作品搬上银幕,从题材到形式,都追求至纯的日本化。
 
  《雨月物语》是日本江户时代宽政年间(1789~1800)上田秋成集日本民间传说和中国神怪故事之大成写就的志怪小说,全书由九则故事组成。沟口健二选取了其中两则--《蛇性之淫》和《夜归荒宅》。

  沟口健二把两个故事组接为一个故事,实际上并不很和谐,风格更没有达成一致。事实上它恰体现了沟口毕生的两种艺风倾向--罗曼蒂克的唯美和描摹日本女性现实状态的情怀。

  其中,《蛇性之淫》是素有电影界永井荷风之称的沟口健二耽溺江户情趣、“好色情趣”的浪漫、唯美一面的投影,而《夜归荒宅》则承载着沟口《浪华悲歌》、《祗园姐妹》一类作品展现女性苦难世界和隐忍美德的一面。

  《雨月物语》中,沟口健二不是利用鬼魂的元素营造阴森恐怖,而是借氤氲、玄幽、空灵、诡异的氛围表现最古老的东方美,并且通过保留鬼故事劝诫寓意的内核明显背离现代意识,完成纯粹回归传统的策略,达成形式与内容的美之和谐。

  诚如电影理论家佐藤忠男所言:由于死者(鬼)的出现,那是充满恐怖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无比幽美的值得怜悯的世界。

  1、蛇性之淫

  中国的白娘子传说在传入日本后,衍变成了很多不同的故事,最典型的是《道成寺》和《雨月物语》中的《蛇性之淫》。《蛇性之淫》改编自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上田秋成在小说前部分只做了一些符合日本社会习俗的修改和简化,后部分则天马行空地进行了一番官能性的颇大改动。描写以白娘子为原型的蛇女真女儿死缠以许仙为原型的丰雄并进行疯狂复仇,以及她与牛交合便会生出麒麟,与马交合便会生出龙马的淫荡本性。日本学者称之为“魔性的情欲”。

  《蛇性之淫》初登银幕是在大正年代(1921年)。那时候,年轻的谷崎润一郎受聘于大活电影公司担任艺术顾问,雄心壮志的他革新日本电影的两条路线:一是学习好莱坞的先进技术和开放思想,使当时仍盛行男扮女角(女形)的日本电影中,破天荒地出现只穿一件泳衣的半裸而健康的女性,在夏天的海滨活泼地追逐嬉戏;第二便是唯美的古典情趣,把《蛇性之淫》那种契合自己“恶”之化身的女性形象的、充满了幻想与官能淫欲的浪漫古典作品搬上银幕。可惜的是,当时日本电影的技术,无论在摄影还是美工上,都不能达到足使这种美大放光彩的水平。况且,谷崎的合作者、一个对日本古典美毫无感受因而缺乏想像力的、从美国归来的栗原汤默斯担任导演,更是使影片遭到失败的致命原因。谷崎的野心,终于毫无成就以失败告终。《蛇性之淫》的失败,也致使大活电影公司匆匆夭折了。

  三十年后,日本电影技术终于成熟了,更何况有沟口健二那样在古典世界毕其一生的伟大艺术家,作家川口松太郎、剧作家依田义贤、摄影师宫川一夫那样一流的摄制班底,皆为《蛇性之淫》的视觉化呈现提供了契机。沟口素来被人津津乐道的、蕴涵日本性格的全景长镜头,在《蛇性之淫》中发挥了最大价值。

  小林正树在《怪谈》中直接把摄影机对准“坛浦会战”绘卷,还模拟了一段绘卷画效果的影像,但那只是借题发挥的小智慧而已,那样的僵硬模仿只见其形不见其神。进一步说,绘卷对他而言只是对象,而非艺术载体。反观《雨月物语》,则跟他截然相反。沟口健二的全景长镜头布局、鸟瞰视角的构图、画面相互间的对称、连绵的流淌等影像手段,无疑是在切实吸纳绘卷画这一东方古老艺术载体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

  电影《怪谈》和《雨月物语》中,都有能乐的成分。能乐,这一日本最古老的戏剧,很大一部分跟鬼神有关,例如“梦幻能”中的“胁能”、“修罗能”、“蚝能”、“鬼畜能”,都是有关鬼神的题材。正因此,小林正树和沟口健二都没有忘记利用能乐的元素。不过,武满彻的能乐“谣曲”,在《怪谈》中其实是起到了声音蒙太奇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故事之中,只是对故事主题的烘托、外在渲染。反观《雨月物语》,可见沟口健二对能乐的直接吸纳和引用。当“许仙”首次拜访“蛇女”宅邸之时,“蛇女”那一段幽婉的折扇舞蹈无疑脱胎自能乐表演。而神龛处摆放的古老甲胄回应的“谣曲”之音,也很好地体现了能乐假面具的象征意图。不能不给人玄奥幽邃之感。

  此外,沟口健二最后为《蛇性之淫》添加法师在主人公背部和手脚上写满篆籀似的文字的情节,出自《雨月物语》中的《吉备津之釜》。

  2、夜归荒宅

  《夜归荒宅》可谓是《黑发》的另一个版本。男人为了自己的发财梦背妻离乡,苦等丈夫的妻子死于非命,待男人回心转意重归故居,妻子虽然化成了鬼魂,仍不计前嫌来迎接他。这是多么崇高的女性情操呀。

  沟口健二通过影片反映了“安分守己”的东方价值取向,从而保持东方的至纯性。更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了他一向充满感激心思的东方传统女性,并加以褒赞、崇拜。在那个愚昧、落后、男权的封建年代,日本女性所褒有的传统美德--贤惠、大度、服从、忠贞,都被清晰地衬托出来了。


  影片资料:

  《怪谈》1965年
  导演:小林正树
  原作:小泉八云
  主演:新珠三千代 三国连太郎 仲代达矢 岸惠子 中村贺津雄 中村玩右卫门
  出品:东宝

  《雨月物语》1953年
  导演:沟口健二
  原作:上田秋成
  主演:京町子 田中绢代 森雅之
  出品:大映京都

 4 ) 弹琵琶的芳一

日本人做事有奇怪的认真感和仪式感,这在当代中国文化里几乎是看不到的。

比如日本剑道的裙裾前方一定要熨出五条褶,代表仁义礼智信。穿着讲究右衽。连折叠腰带,都有固定的样式。

这种奇怪的固执感,连一向狂妄自大的美国人,都不得不兢兢业业潜心琢磨,为对手研究出专著《菊与刀》。在Kendo论坛上,跟英文老师们数年如一日苦口婆心的教导相反,一门运动居然不敢被natives以“play”相称,生怕对其有丝毫怠慢。

似乎日本人做任何事,就把它做到极致,成为一种道。

茶道。剑道。箭道。书道。

说回无耳芳一的故事。僧人芳一虽然天生眼盲,却有着精确无比的记忆力和独一无二的音乐能力。平源合战琵琶史诗,大曲一百套,小曲十九套,杂诗五首,芳一竟能记得一字不差。怨灵不散的安德天皇及平家武士听说了芳一的技艺,请他去阴间连弹七夜的琵琶。芳一坐在破败的墓地里,却犹如身处高贵的神殿之中一般平静,暴雨倾盆、鬼火绕身也丝毫无察。芳一独特的歌喉,在叙事处慷慨激昂,在凄婉处缠绵哀怨,连亡魂都回忆起当年血战的场景,为之动容。

住持知道他被亡灵召唤的事情,怕他因此夭折,于是在芳一身上写满经文。阴灵武士无法带走被心经加持的芳一,只好割下他的耳朵回阴间复命。

达官贵人听说了芳一的奇遇,召唤他前去献艺。心有余悸的僧人问芳一是否还要前往,芳一的回答是: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仍要弹琵琶。”

怪谈当然只是怪谈,一个被鬼武士割去双耳的琴师,自然在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里,听起来格外生动些。一个被投海的天皇招去阴间弹琴的僧人,为凡间的贵族演奏时,也自然在绕梁余韵之外,平添了几分神秘气质。

只是,所有故事的津津乐道,都是从他人嘴里道来。从芳一自己的角度,他为何如此执着地为亡魂保守秘密,哪怕昼夜颠倒神情恍惚,哪怕受到住持训斥,哪怕最终失去双耳?

芥川龙之介写过一个短篇,《地狱变》。讲一个形容萎缩、为人卑劣的画师良秀,奉命为大公绘制屏风。曾被无数人诟病过画技的良秀,竟然在屏风上展现了震慑人心的场景。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公在良秀面前烧死了他的亲生爱女,让他如疯如魔,画出了毕生心血杰作——哪怕画完之后,良秀万念俱灰、含恨自尽。

想必在画《地狱变》的一瞬间,良秀面对着和芳一相类似的情景。技艺本身似乎拥有了灵魂,驱逐了所有思想和情绪,完全拥有了这个人类躯体。贪念也罢,执着也罢,卑微也罢,痛苦也罢,都不如这一刻,醍醐灌顶,天魔附体。

字面上来召唤芳一的,是来自阴间的武士。但也许,正好相反。那个从小山村千里迢迢来到檀之浦的小和尚,亲身感受到被师傅和自己唱过无数遍、而今却真实地敲打着海浪的峡湾,忽然感受到了一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歌声里有了灵魂。豁然开朗。

所以他要连夜歌唱。托阴灵之名,要将脑海里的全套琵琶曲,悉数唱一遍。只是这一次,所有的歌词忽然都有了意义。是否在这一刻,小和尚芳一的心,充满了狂喜。

需要用鲜血和剧痛才能冷却的狂喜。

人间并不缺乏勤奋和才华横溢。但唯有至道凌驾于这两者之上。

求道本就是最高形式的自我献祭。

所以芳一说,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仍要弹琵琶。”

弹的是无数亡魂的悲愤。

弹的是永无止尽的痴迷。

 5 ) 诗意的鬼故事

文_发不沾霓

“怪谈文学”起源于日本的江户时代,与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颇为相似,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被视作此类文学的一大巅峰,它们大多带着浓厚的历史印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习俗。日本明治时期的作家小泉八云糅杂了日本民族文化与神鬼传说的故事集《怪谈》被称为“日本的《聊斋志异》”,小林正树运用独到的镜头语言和气氛营造选取了其中的四个故事拍成了电影[怪谈],并以此树立起“怪谈电影”的一个丰碑。 “怪谈”往事 在当时,[怪谈]不仅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第18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还拿下了那届戛纳的评审团特别奖。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获得西方的一致认可,还得从故事的原作者说起。小泉八云本是英国人,在欧洲长大,曾辗转于美国的各大城市之间。他在日本旅居多年,不仅对当地的民俗风情日渐着迷,还加入了日本国籍。在五花八门的日本民间故事和民族文化里浸染多年以后,他写出了这将他捧上“现代日本怪谈文学鼻祖”地位的《怪谈》。这本小泉八云用英文写就的作品被翻译成日语后深受读者的喜爱,他们认为他的作品蕴含着丰厚的日本民族文化,而他这种将东方文化以西方手法呈现的套路,也被小林正树运用到了电影拍摄上——[怪谈]里极少有赤裸裸的恐怖桥段,靠着拿捏得当的镜头加上精心设计的布景,小林正树便让恐惧滋生在了人们心里。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的美国观众对[怪谈]相当不屑,他们表示,比起以惊恐气氛的烘托、单镜头的出色运用而广受评论界赞扬的[怪谈],他们更爱看[哥斯拉](1954)这样的快节奏怪兽电影。 [怪谈]以四个离奇玄妙的故事拼凑出一幅展现日本民族文化的画卷,有人认为片中四个故事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以四季对一年的总括暗示了四个风格迥异的故事对“怪谈精髓”的代言。这类以旁白带动剧情,由或荒诞或灵异的小故事拼凑而成的形式,启发了许多日后大受欢迎的电视剧集,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世界奇妙物语》。擅长现实主义题材的小林正树即便拍起这类“鬼故事”,也尽力在现实与奇幻之间寻求平衡,他深知所谓的“怪谈”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普通人心中负面情绪的放大,所以他在电影里也将视角对准了普通人,比如落魄的武士和孱弱的樵夫。[怪谈]的编剧是与金井正、成濑巳喜男等名导长期合作的水木洋子,她认为电影的主题是人对自然的爱和恨,她深信自然界一定是遵循着某种类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法则运作的。以现在的评判标准来看,[怪谈]不属于吓破人胆的那种电影,但它却依然令人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并非来自任何外部的感官刺激,而是源于观者自身对未知和无情的恐惧。 自内而外的惊悚 [黑发]如同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电影的叙述主体始终是武士,观众见证着他初入豪门时的欣喜和念起所弃前妻时的不安,当故事进行到后半段,武士重回故居,却惊喜地发现妻子仍然坐在原处缝纫做活,一切和他离开时别无二致,然而当他第二天早上醒来,妻子却化作了一具白骨……这个关乎背叛的故事让人不寒而栗,不同于西方世界的救赎观,[黑发]里不存在第二次的机会,失去的不可挽回,如果水木洋子所指的大自然涵盖了那些鬼魂幽灵的话,那么武士的下场便印证了“善恶终有报”的论调。 雪女是日本传说中知名度很高的妖怪,关于雪女的传说也是各不相同。在[雪女]里,在冰天雪地里迷路的男子被雪女袭击,他以“不向任何人提起今日之事”为条件从雪女手里捡回一命。许多年过去了,男人娶妻生子,生活幸福美满。有一日,他对爱妻道出了有关那一天的遭遇,熟料妻子竟突然变身——原来妻子是雪女所扮,为的就是“监督”他是否守信。这个听起来有些无厘头的故事,却体现了旧时人们对于承诺的重视以及对于违背承诺后所受“报应”的畏惧,与其说这是一个吓人的鬼故事,到不如说是将人们所恐惧的对象给具象化了。[雪女]里男子正是因为对妻子的信任,才会将秘密说给她听,但雪女则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背叛,有趣的是,这种对“违约者”不留情面的惩戒也在希腊神话中出现过,悲剧的音乐奇才俄耳普斯也是由于对妻子关爱备至才会违背对冥王的承诺,反而永远地失去了妻子。不过[雪女]的结尾又显出了一点温情:雪女放了男人一条生路,还捎走了他亲手为自己编织的草鞋。 [无耳芳一]的背景“源平合战”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据说曾有个描写平家由繁盛到灭亡的故事叫做《平家物语》并一度广为流传,但作者以及作成年代不详。该故事以琵琶伴奏的“说唱”形式流传于民间,小林正树在电影里正是用此形式将“坛之浦海战”呈现出来,这场壮烈的战役催生了无数的亡灵,这些亡灵时常徘徊在平氏的墓地间,他们欣赏盲僧芳一的琴技,便邀请他为平氏的安德天皇表演。电影里有一段仪式感很强的念咒诵经桥段,由志村乔饰演的寺庙主持实施,和[驱魔人]里的“驱魔仪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由于疏忽,主持并未在芳一的耳朵上写上经文,最终间接令芳一失去了双耳。最后,对亡灵始终谦卑的芳一借此奇遇扶摇直上,这同样也是水木洋子所持观点的体现。 不同于前三个以“怨”为主的故事,最后一个[茶碗中]突出的是一个“诞”,“碗中人影”的场景已经够令人毛骨悚然的了,再加上那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更让人一时间虚实难辨。[茶碗中]的末尾,镜头给到水缸里作家那阴森骇人的笑容,这便是那个没有写完的小说的结尾,而电影最后将焦点设置在打翻在地的茶碗上,也为平日里随处可见的物件蒙上了一丝神秘主义色彩。 恐惧身披锦服 小林正树在[怪谈]里的许多镜头运用都开创了日后恐怖片的先河,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拓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比如向背对着摄影机的目标缓慢推进的“凝视镜头”,其过程恰如一股逐渐放大的恐惧感,小林正树的“凝视对象”很少会突然回头吓观众一跳,却依旧起到了摄人心魄的作用。人们深信鬼魂由戾气所积聚而成,生前所受的苦怨都会加强鬼魂的力量,[黑发]里的妻子便是含恨而终的典型。在武士见到妻子变为白骨之后,电影也变得紧张起来,搭配着此起彼伏如厉鬼哀嚎般的音效和反复倾斜的镜头,武士的面色从最初的春光泛颊变成煞白如雪,甚至在接下去的镜头里不断衰变着,直至头发稀松、面容枯槁,像是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音画的结合加上那簇黑色长发不时诡异的蠕动,[黑发]的这一段成了[怪谈]里为数不多的惊悚时刻。 超现实布景也是[怪谈]的一大亮点,[雪女]里美轮美奂的色彩运用令人叹为观止,小林正树以一幅幅超现实的天空布景暗示着雪女多变的内心,比如冬季冰天雪地的树林背后,挂在天空中的是一只骇人的眼球,此时的雪女初登场,无情地吸食着迷路者的精气,而到了温暖的春夏之际,天空挂着的是女人的红唇,雪女也正是在此时化身凡人与男主角邂逅。到了男人将秘密告诉雪女的一幕,镜头像[黑发]里一样先是对准了雪女的背部,进而以仰拍凸显了雪女阴森的侧脸,光线亦由柔和变得阴气十足。随着雪女那无法遏制的愤怒爆发出来,屋外顿时寒风大作、大雪纷飞。[无耳芳一]里的“坛之浦之战”也在一片的华美的背景里展开,油画一般的天空犹如带着一道道交杂的血光,在视觉上就将这场战役的血腥味传播开来,这段战争戏以静态的画和动态的打斗交织的形式呈现,伴以琵琶弹唱,透着浓郁的日本风味。而墓地里的场景切换更体现了导演绝妙的编排,芳一幻想中鬼魂的真实与真实世界里飞舞的火球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堪称精妙。 雪女那白衣黑发的形象现已成为恐怖片里的一个经典符号,在向恐怖片致敬的[林中小屋]里所出现的日本恐怖形象就是一个白衣黑发的女鬼,足见其影响力。不过,比起那些依靠视觉上的惊悚“吓”倒观众的恐怖电影,[怪谈]以及它所代表的“怪谈电影”释放的是更持久的恐惧感,也更符合人们对于“高质量恐惧”的期望。毕竟,对某个特定形象的恐惧,远比不上对某个概念的恐惧来得深重,就好像在[午夜凶铃]里,最令人闻风丧胆的不是贞子,而是那些在半夜打来的电话。 刊载于《看电影·午夜场》2014年四月号

 6 ) 虽不恐怖,却很奇幻

电影《怪谈》

我本是一个港片迷,很少看外国电影,这部电影还是同学推荐,然后我看了一下豆瓣评分感觉应该不错,于是就看了,看了感觉真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电影由四个片段组成,各故事都有原著。

故事一:黑发

故事一就让我沉迷其中。武士为追求利禄而抛弃温柔贤惠的妻子,然后新生活并没有让他感到快乐,反而每天都在想念妻子。于是他决定回到以前的生活。回去后见到妻子,二人开始深情的对话。武士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愧疚,并向妻子道歉,妻子也说自己忘掉了过去的悲痛。而第二天武士醒来发现妻子变成一具骷髅,妻子的黑发(妻子的悲痛与仇恨寄寓其中)最终害死了武士。

武士与妻子重聚
故事二:雪女

三野吉和一老人一次遭大雪吹袭被困。不久雪女出现吸干了老人的血,但由于三野吉年轻,雪女放了他并要求他不要说出去所看见的一切,不然便杀了他,说完便离开。三野吉也得了一场病,病好后,一次工作回家遇到一女子,于是带她回家,并与她结婚。二人结婚后生活一直很好,还生了几个孩子。一天,三野吉看见妻子想到了之前与雪女的事并讲给了妻子,殊不知妻子竟就是雪女。雪女本想杀了三野吉,但看在孩子的份上,又留了三野吉的命,并要求他照顾好孩子,不然就杀了他。雪女穿门而出,三野吉追出去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留下了眼泪。

三野吉与雪女
故事三:无耳芳一

这个故事时间应该是最长的。芳一是一个瞎子,一日被神秘人带去为平家鬼魂弹琵琶。之后每天亦是如此,法师见他每天晚上都出去,第二天早上才回来,而且尸体显得十分虚弱,问他他只是说想起有事还没有做。一天雨夜芳一又一次被带去,法师也叫人跟踪,发现真相后带走芳一并和他道出真相。为保护芳一,法师和昙介在他身上写经文,却忘了在耳朵上写,晚上耳朵被鬼魂拿去,但性命倒是保住了。不久皇上想听芳一弹琵琶,昙介建议他不要去,而芳一却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仍要弹琵琶。”芳一也因给皇上弹琵琶而发财。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仍要弹琵琶
故事四:碗里

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该电影中最奇幻的一段。开头说一位作家写了一本没有结局的小说,至于原因也不清楚。小说内容大致为:有个武官叫关内,出巡途中饮茶,总有一个武士面容浮现在茶碗中,倒掉多次依然还在,于是他在犹疑间喝完茶水。晚上,在重兵把守的兵营中,这位武士来到了关内面前。经过一段对话,关内捅了武士一刀,武士带伤逃跑。次日,来了三个武士的侍从,关内想用长枪戳死他们,他们遁入墙里不见。关内戳了又戳,最终戳到他们三个,本以为成功了,但他们三个又突然闪现,关内疯笑起来。然后故事便没有结局,作家的出版商去作家家中找作家没有找到,却在一个缸中看见作家的倒影。

作家在缸中的倒影

以上是我对整部电影的概括,可能会有不当之处,还望原谅。

总体上说这部电影还不错,1964年就有如此的水平。结构严谨,布局深入,引人入胜。技法上超一流,开场彩墨入水溶化前诡妙能乐乍起,布景下油画般乡下的夕阳美景,舞台背景下水上战争的悲壮和与壁画的巧妙结合。

 短评

布景精彩绝伦,对日本传统艺术的展示精益求精,故事本身反倒都是次要的辅料了。

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后来很多日韩香港恐怖片经常用一种三段或多段的方式讲述鬼片,可能从此片开始。片中的舞台搭建、布景、美术和构图着实令我惊艳,可能是当时日本影坛最具风格化的表现,加之诡异的配乐,玄幻幽深,诡谲离奇,颇得恐怖意境。8.7

8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效果没治了!为什么凭借如此原始的布景、道具就能打造出这样“真”的梦幻气息,而力求逼真的电脑特技却往往给我们一种“假”的感觉?这是电影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9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力荐

半个世纪前,小林正树将四个日式恐怖怪谈传奇故事搬上银幕。不搞一惊一乍的花招和突然出现的鬼怪来吓人,却在意境氛围上让人回味无穷。朴实细腻的布景和摄影超赞。很少却恰到好处的音乐音效也很棒。无耳芳一的故事肯定影响了金基德《春夏秋冬》。对黑泽明的《梦》和北野武的《玩偶》也有影响吧!非常棒

11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①小林正树浮世绘般的超现实主义布景与武满彻极其风格化的配乐相辅相成。②电影虽然运用了许多西方的表现手法,但所表现出来的气韵和意蕴都是极其地道的日本传统文化。③讲故事的方式比故事本身更具魅力:营造出的那种似幻似真、亦虚亦实的气氛,无需更多的戏剧化,就能将“怪谈”的魅力推至极致。

13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大师毕竟是大师。看了这片我才明白,所谓的怪谈其精髓不在于恐怖也不在故事。怪谈故事并非以戏剧性见长的。《东海道》换个牛编或许可以提升其剧情张力与流畅性,但与小林版相比仍会落于下乘。因为怪谈的精髓在于那种幽玄的意境,那种亦虚亦实,止于心却不可道出的微妙境界。小林完全摒弃了各种花哨的

16分钟前
  • paracelsus
  • 推荐

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在电影院看是正确选择!能在加拿大的电影院里看到田中邦衛简直太少有了!!!!

21分钟前
  • 豆友1485565
  • 推荐

同学嘲笑这部电影,老师说 这是1960的电影,请你们想想这个背景。所以就和看“流浪者之歌”探讨的问题一样,评判电影必须联系相关背景

24分钟前
  • 朱日妮
  • 还行

1、陈世美在哪个国家都别当,没有好下场。2、对于女人来说,她让你保守的秘密一定连她本人也不能告诉。3、说唱艺术家的技艺能够让鬼着迷,人就更不用说了,神乎其技,赚钱容易。4、这年头当作家不容易,写自己的事情就是割肉,可总共没多少斤两;而编别人的事情又无法收尾。做啥也不能爬格子。

25分钟前
  • 司马缸
  • 推荐

我没看过任何一部六十年代的电影中的影像的艺术表达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其内容的的潜力虽未完全挖掘,但这部电影在形式上确实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26分钟前
  • 浪里白跳
  • 力荐

和一般的恐怖片不同,没有什么恐怖的地方,更像是话剧,不论是搭建的舞台还是表演形式都像话剧的风格。每个故事其实一开始就预料到灾难,但导演就是能让你焦急万分的等待结局。因为妖魔鬼怪也有七情六欲,也会犹豫不决,从而影响最终结局。这就是妖有了人性。

27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推荐

幽玄寂静,肃杀凄艳,诡谲离奇,布景音乐均超一流。

3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中国的《聊斋志异》也可以采取这样拍的,可惜。

33分钟前
  • mongolialong
  • 力荐

最浓郁地道的日本,最风格化的小林正树

38分钟前
  • Connie
  • 力荐

故事一、观众刚看,对题材类型还不了解,“她是鬼”可被置于结尾制造惊奇反转;二、观众已从前个故事的体验中产生了闹鬼预期,便不再纠缠有无的问题,转而关注鬼是否杀他;三、有鬼、杀他都已破题,接下来重点放在施救;最后,围绕闹鬼的所有常规套路都被讲完,仍可出其不意跨越时空鬼嵌套……四个故事貌似独立并列互不关联但与观众心理密切相关的情绪动向仍然存在着围绕着主题的一种内在的叙事递进以及篇幅管控差异,因此而不能随便改变其叙述次序,比如无耳芳一由于引入平源合战之典历史画面重现而高潮跌宕跨度最长。可它必须发生在第三幕!……PS每次看到第三故事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比利·怀尔德。要知道在豆瓣早期那些年这位大导的中文译名一直被称作:比利·怀德!所以到底是谁把“尔”给贴上去的?

39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武满彻的配乐,惊为天人,几个音符的跳跃,炸裂,气氛顿时呼之欲出,直夺人心。小林正树的镜头简练,构图精准(往往有一种古典美),镜头的运动与旋转恰到好处,动慢的切换以及诡谲离奇的美工布景;还有仲代达矢,三国连太郎,志村乔精湛的表演;这部电影真是不可复制,阵容强大无比,真是难得的佳作。

43分钟前
  • 醉舟
  • 力荐

4.6終於看到啦....跟舞台劇一般燈光實在厲害。最感人的是每個故事都像是從畫卷書裡與想像中的那樣動人。充滿神怪、溫柔、人情。好幾景都可以截圖敘事大說特說了。

47分钟前
  • 大佑
  • 推荐

1964年就拍出这样的片子!!!!!!!!1964年就有超大studio 全布景 打雷刮风暴雪落日河上大战都能造 而且那神样的化妆术真的有吓到我!不比本杰明巴顿奇事的逊色 另外《雪女》的打光让我瞬间想起《我是爱》

49分钟前
  • juni
  • 力荐

我心目中最地道的日式怪谈就该是这样的味道,超现实主义叙述,浮世绘一般的背景,和音琵琶乐,对民俗文化的吸收借鉴到达极致——四个怪谈,刚好够我喝上一壶。

53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小林正树导演作品,获戛纳特别奖和奥斯卡提名。四个故事各有韵味,把日本特有的文化氛围体现的淋漓尽致。"雪女"中的唯美和凄婉、"黑发"中的东瀛传统女性图像、"无耳芳一"中的能乐,绘卷画,人体书法、"茶碗中"里的戏谑叙事,汇集成这部时长3小时的怪诞之作。缺点是较为冗长,但也颇有清静之美。(8.5/10)

5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