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

完结

主演:陈坤,董洁,刘亦菲,寇振海,乔振宇,舒耀瑄,吴竞,潘星谊,朱铁,孙宁,刘茜,舒畅,王伯昭,迟帅,徐露,罗珊珊,黄爱玲,李乐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3

 剧照

金粉世家 剧照 NO.1金粉世家 剧照 NO.2金粉世家 剧照 NO.3金粉世家 剧照 NO.4金粉世家 剧照 NO.5金粉世家 剧照 NO.6金粉世家 剧照 NO.13金粉世家 剧照 NO.14金粉世家 剧照 NO.15金粉世家 剧照 NO.16金粉世家 剧照 NO.17金粉世家 剧照 NO.18金粉世家 剧照 NO.19金粉世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金粉世家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金燕西(陈坤 饰)是北洋军阀内阁总理金铨(寇振海 饰)的七儿子。白家小姐白秀珠(刘亦菲 饰)出身名门,对金燕西情有独钟。燕西一方面忍受不了白秀珠的小姐脾气,另一方面他知道金家与白家都有激烈的权力冲突,所以对白秀珠爱理不理。  直到他偶遇了出身寒微的女学生冷清秋(董洁 饰),燕西对清秋一见钟情,继而展开了激烈的追求。自由恋爱的新思潮跟封建传统观念产生了冲突,克服了一切困难后,燕西还是跟清秋结婚了。白秀珠深感不甘,一场三角情感的纠缠就此开始。  婚后的清秋深觉嫁入豪门的不易,钩心斗角的事情让本来单纯的她倍感压力,与丈夫的处事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分歧。最后面对燕西的出轨,清秋心灰意冷……热爱2014明天我爱你光开门就很忙了城市中的见证梦寐以球的青春游侠笑传第一季无味神探(国语版)路的尽头2022十三个原因:幕后故事性徒除却巫山不是云毒气室灵异事件之玉女幽魂邱吉尔:好莱坞年代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原始世界历险记航班666莎士比亚与哈撒韦:私人调查员第二季高考少年再生勇士三生有幸遇上你完美Perfect邻人X奇怪的她美国大革命克拉丽斯摩登家庭 第十季竞走女王外出就餐4:戏剧营死神来了柏林夜总会 纳粹眼中钉穆赫兰道人到中年1982妖怪旅馆营业中爱情公寓外传前途海量富城羊之歌诅咒的离婚庞贝古城:揭秘被冻结于时光中的人恋爱保证终结者2018(国语版)微男博女车道2019情定孤堆底

 长篇影评

 1 ) (转)<<金粉世家>>深刻而精彩的评论!

谈《金粉世家》中悲剧的原因

由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金粉世家》于2003年春在全国首次热播,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率较平常大为上升。大概是因为人们看腻了大团圆结局式的剧作,像《金粉世家》这样一个具有悲剧性的作品自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并给予高度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对这部作品众说纷纭式的评论。不错,悲剧常常会揭示给人们一个问题,这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会看出不同的问题,那么普遍的说法是什么呢?
按理说,金燕西通过对爱情执著的追求终于娶到了冷清秋作妻子,这应该算是美事一桩,可谓“天随人愿”。但为什么在他们结婚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闹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关于这个问题人们普遍的评论是,燕西生活在上层阶级的大家庭里,身上不免会染上“纨绔子弟”的习气,在所有的人都“花天酒地地闹”的环境下,他的人性也必然会产生扭曲,致使他和从贫寒人家走出的质地纯朴的清秋最终水火不相容而分道扬镳。与此评论的同时,大家更会认为带来这场悲剧的主要有错的人是金燕西。
下面列举剧中两段情节,分别展现了矛盾的发展与激化。
情节一:
(燕西回到家中看到清秋伏在孩子床边装睡,故意不理他。)
燕西:我知道你没睡着,为什么不理我?
清秋:(从床边站起来,安之若素地说)我知道你回来是故意找茬的,对不对?那好,我们也不必大吵打闹,我们可以谈。
(二人走到沙发对面坐下)
清秋:我知道你最近在和白小姐交往。如果是因为我的原因让你有后顾之忧,我愿意退出,不打扰你的好事。
燕西:你不觉得你很没有诚意吗?
清秋:诚意?说过的话都可以改变,那我不明白你说的诚意是什么意思?
燕西:(气愤地说)你在质疑我的心是吗?我早就说过,我说的话从来就没变过,(从沙发上站起来,提高声音)从来没有!(说话间将茶几上象征着他们爱情的百合花瓶打翻在地,便出门去了。这令清秋感到痛苦难堪,并加深了对他的误解。)
情节二:
(燕西回家收拾完箱子便拎着要走)
清秋:站住!(停顿片刻)你去哪儿?是去德国吗?
燕西:是。
清秋:是和白小姐一起去吗?
燕西:是
清秋:(从手上把戒指摘下)把这个带走。(说完,戒指从手中滑落在地。)
燕西:只有这个吗?
清秋:我身上还有什么是你的?
燕西:(愤怒地将清秋拉到镜子旁,让她对着镜子。)你好好看看,你身上有哪一样东西不是金家的!看呀!
(清秋感觉到受了莫大的侮辱,转过身来给了燕西一个耳光,便冲向楼下。)
在看完这两段情节之后,人们普遍认为此时的燕西已经不同于追求清秋时的那个燕西,他已经对清秋变了心,是客观环境使他的人性扭曲,而更多的同情却给了清秋。——这便是公众的态度。
这部电视剧,尤其是结尾的部分,我看过了多次,细心品味后,我觉得事情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我的观点是:金燕西是始终没变的。
正如作者张恨水在小说中自始至终贯穿给燕西这一人物的一句台词“我说过的话什么时候变过”一样,燕西的爱是没变的。这句话是作者为表现人物性格与形象用心良苦设计的一句话,它确实逐层递进地证实了金燕西这一形象的始终如一性。作者用这句话在不时地提醒读者,燕西并不是一个容易变心的花花公子,这和剧中结尾部分燕西说过的“除了清秋,我这辈子没爱过别的女人”是一致的。“我说过的话”是指他对清秋的爱和对于白秀珠永远当朋友的态度;“没变过”是指他自始至终爱的是清秋而不是秀珠。
说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你这样认为?你怎样解释如上两段情节中燕西对清秋说的“绝情”的话呢?我的回答是:那些话看似“绝情”,实为堵气之话。须说明的是,看到这一层,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我认为世俗的观念是可以侵入任何一个人的头脑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接受着这样的观念。冷清秋就是这样一个“被侵入”的人。我们从一开始便了解到,清秋是一个出身贫寒却又是一个心性高洁,有深厚文化修养的冰清玉洁的女孩,在大多数人看来,她是一个未受尘世污染的女孩,并且她还是具有“自食其力”,反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思想的先进的文化人。不错,冷清秋的确如此。但我要说的是,她并没有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她没有打破世俗的观念,没有冲出“齐大非偶”的枷锁,她一直都不敢相信像燕西那样身世的人会对她付出坚定不移的爱,并或多或少地认为他是一个纨绔子弟;她对于燕西不顾一切言论给予她的最真挚的爱半信半疑而不敢大胆地接受。她只看到了燕西表面上似乎与其他公子哥一样的浮华习气,却没有看到他纯真、质朴,对爱忠贞不渝的本质。这就是悲剧产生的原因。清秋对燕西致深的爱不能够体会是最后结局的导火索。上述两段正是“清秋的不理解”与“燕西愤怒的情绪”的对白,而这种气愤正是源于“我的爱就摆在你面前,你为什么就体会不到”这样一种内心感受。
付出的爱却不能让对方感受到,这就是我总结出的悲剧所在。我想强调,大家不能只看简单的故事情节,并由此粗浅地得出批评燕西这样的结论,而是要深层挖掘人物内心世界,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里,我们要看到世俗的害人性,可以看出,就连清秋这样一个被大家看作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也摆脱不了世俗的思维定势的束缚,而这束缚在她和燕西之间制造了一层隔阂。
有些评论家说,《金粉世家》是民国时期的《红楼梦》,对于这一看法,我是极其赞同的。《红楼梦》向世人展示了贾宝玉这样一个与任何人都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金粉世家》则推出了金燕西这样一个虽出身富贵却真正未受尘世污染的人物形象。就这两个人物在这一点的相似之处而论,上述评论家的评论是成立的。另外两部作品的悲剧性质也很相似,《红楼梦》的悲剧在于宝玉本是一个在思想上高于其他人的哲人,却不被他人看到,反倒认为他是一个花花公子;而《金粉世家》的悲剧在于燕西本是打破一切思维枷锁的质地纯朴的人,却因出身富贵被人看作是纨绔子弟。基于这一点,我说,《金粉世家》不是清秋的悲剧,而是燕西的悲剧;或者说比起清秋的“小悲”来说,燕西的才是真正的“大悲”。
作者煞费苦心地塑造了金燕西这样一个世间难得的人物形象,为的是希望读者或是观众们理解这个形象,了解他的思想。但不出意料的是,还是有相当多的人看走了眼,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悲剧看成了完全是另外一种悲剧。要知道,认知一件事物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不然,有多少思想不会被误解呢?
也许金燕西是注定要孤独的,因为几乎无人能理解他。清秋终将离他而去,因为坚持世俗观念的人太多。燕西无人问津的寂寞与他被人曲解的灵魂在部分人心中沉淀了凄凉。鲁迅讲:“梦醒之后,不知该走向何方”。正是因为这样的迷茫,《金粉世家》的悲凉意味将永远延续

 2 ) 不是不爱,而是不懂,如何爱得长久。

忽然某时,莫名复古。
这是第二遍看《金粉世家》电视剧,可能是偶尔听到了《暗香》的歌旋律,一阵心动,脑中飞出零星片段。年幼的观影印象,记起来的仅仅是金燕西和冷清秋相遇的美好时光,以及悲剧的心痛。一直不明白爱情故事里的分离,记得看《蓝色情人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等电影,我也无法释怀,曾经的轰轰烈烈刻骨铭心,在一起后的猜疑背叛,爱是什么?不爱是什么?

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部剧,悲剧总是让人止不住地思考,为什么?为什么自由恋爱的婚姻,这么快就结束?你们不爱了吗?即使是作为上帝般全观式的观众如我们,依然不明白,那么身为局中人的主角们,他们明白了么?

一个是如玫瑰般骄傲不羁的总理少爷,一个是如百合花般纯朴雅静的平常小姐,因为如此不同,所以莫名心动。完美爱情里,一个厚颜无耻,另一个有恃无恐。他们追求向日葵的爱情,永远向着阳光,美好,温暖。阳光如爱,阳会落,爱会变吗?

金粉世家里,金燕西和冷清秋,谁是悲剧?我自己开始思考,或许正是因为自由恋爱的婚姻,所以婚后对对方报以的期望更多,失望来的更猛烈。婚姻里不再是两个人的世界,不仅多了两个家庭的考虑,还有生儿育女,柴米油盐,自我的追求等。两个固执的人,如此不同的人,都没有做出改变,因此在爱里陈杂了猜疑、失望,最终走向分手。从两人爱情故事里某些片段,我慢慢察觉悲剧的端倪。

谁敢说金燕西不爱冷清秋,那样笨拙而真挚的,小心翼翼的付出真心和改变。是吧,穷苦少女如何抵挡纨绔子弟的攻势,女人怎能不爱坏男人?但是从始至终,我发觉这段爱情里,金燕西是自恋而自私的。从以下片段慢慢分析:
1、金燕西和二哥讨论结婚的理由,说自己绝对不会结婚,但过后没多久就急着要和清秋结婚,金铨很理解儿子要结婚的理由:“你是怕会失去她吧”。是的,因为有强情敌出现,不服输的公子哥秉性怕自己心爱的东西被抢走,所以急于据为己有。但是他有考虑清秋么?亏他问过这么多次清秋以后要做什么?我认为结婚的原因,不是要据为己有,也不是爱到了顶点,而是今后我们一起去做更多更多的事情,去创造更多属于我们两人的回忆。金燕西虽然一口答应清秋和她去外国留学,但其实从就没想过未来,空许一个美好承诺。

2、婚后一次在外聚会上,四姐夫问燕西为什么新婚不在家陪清秋,燕西的回答是觉得家里无聊,四姐夫追问清秋这么安静比大嫂都不如,不明白燕西这样爱热闹的人怎么受得了,这时燕西皱了皱眉头,回想了一会才说:“我印象中的清秋一直都是这样啊”。是啊,婚后的两人各自都没有变,对于爱热闹的金燕西来说追求的热度过后,生活的平淡是让他感到无聊的,而对于爱清静的冷清秋来说,婚后与丈夫平淡的生活理所当然,矛盾与冲突由此展开。其实,或许两人都是自私的吧,没有让步和改变。

3、金燕西没有爱过除了冷清秋外的任何一个女人,作为观众的我们明白,是的,的确呢,那清秋何尝不是呢?为什么燕西和秀珠见面,收信件清秋就不可以怀疑和生气,而清秋和欧阳的正常交流就被视为罪大恶极?相比此事,清秋的处理要平和很多,给予燕西的信任更多。燕西的强烈占据心更多反映出内心的自私自恋。

4、清秋外出工作被发现那一段,我真是恨不能理解,自己的老婆为了生计自食其力出去工作,作为男人的燕西不会觉得羞愧的么?看着清秋面对各位嫂子和婆婆的质疑,燕西,为什么你不自我反省,不作出保证和改变呢?我相信,每次公婆对清秋说,要好好管教燕西,清秋是有做过劝说和努力的,但徒然无用。

对于冷清秋,她具备很多优点,内外兼修。但正如婆婆所说,这孩子就这点不好,有点悲观、太固执。爱一个人,维持一个婚姻,女人不可避免,要使些手段,要做出改变,当然把控恶意还是善良这个度。
就比如《斗鱼》里小燕子的转变,比如《失恋33天》那一对金婚的老夫妇的背叛故事(海清在里面扮演的那个孕妇实在太厉害了)。

特别是最后一集最能反映清秋的固执和悲观,燕西叫醒清秋,清秋第一句话就是“我知道你是故意找茬的”,她开门见山对燕西说她明白他的选择,愿意离婚。但是燕西开没开口啊,有些事情一旦说出口会造成多大伤害?燕西感到自己的爱被质疑,两人的赌气一发不可收拾。清秋啊,你为什么要先开口分手呢,如果你能更积极乐观些,提出和燕西一起出去寻找新生活,那么,结局会不会就不同了呢?

不是不爱了,而是不懂,如何爱得长久。

 3 ) 心若在灿烂中死去,爱会在灰烬里重生

以前看《金粉世家》最喜欢的感情线是小怜和柳春江这一对,结局很令人唏嘘。不死心又去看了书,才知道原著里他们一起去日本结婚了,后来还回来看望父母,当时看完原著之后就在想为什么电视剧要把他们这一对拍的这么惨。 😏

重温了一遍《金粉世家》,以前多么希望清秋和燕西有个圆满的结局,现在觉得也许清秋一开始就错了,离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希望她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

以前不懂冷清秋为什么那么倔强,现在懂了。金燕西说只要有爱,不一样的人也能在一起。可是也是因为爱才经不起错过,天各一方的结局从满院葡萄藤上百合花下两人目光相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4 ) 更无人处月胧明

十几年前,《金粉世家》开播时,并没有给年幼的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依稀记得的画面只是,陈坤在楼前伸展双臂,背后的横幅倏然放下,向日葵花田里,依偎躺着的二人。那个时候对人物的理解也停留在泾渭分明的善恶之分上,主角一定是好人,故事之所以是悲剧一定是源自无法扭转的外力作用。当自己也经历过爱情和失恋,再重新从头到尾看这部剧,才发现人间的故事多是相似的:比起外来的撞击,来自内部的溃烂,更能瓦解原本拼命建立起来的东西,无论是家族的兴衰,还是个体的情爱。

《金粉世家》的故事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大致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旧思想碰撞如寒暖流交汇,必然会制造丰沛的营养。先从父辈的纠葛说起。

金燕西的父亲金铨是典型的兼具旧式文人和新派官僚的混合体,一个很值得咂摸的人物。他国文底子好,能诗善绘,可以品鉴出燕西诗社所作之诗的好坏,四姐正是利用这一点促成二人婚姻(将清秋的诗集拿给金铨看,获得赏识);也能够在隐居山中时,画黄山松自娱。旧式文人的技能,他都有,不仅如此,他还出过洋,有广阔的眼界,了解国外的婚恋观,也没有老派的门第观念。凭借诸般技能与处世之道,他在政坛如鱼得水。一个小细节是,他还把控着舆论——长期给两家报社提供补贴。在同僚面前,他不过分亲近也不失礼数,在下属和晚辈面前,架子就要端起来,训斥的时候毫不留情,对多年的老妻金太太,也更多地体现在尊重和信赖上。这些都像常见的报道描写一样,是摆放在橱窗里供人观瞻的形象,而三姨太、欧阳倩的引入打开了他私人化的侧面。三姨太是欲望的象征,每当她和金铨同框时,氛围就变得香艳起来,金铨也展露了“老不正经”的那一面。权势加身,即便是饱读诗书的文人,也抵不过赤裸裸的身体欲望的诱惑。欧阳倩和儿子欧阳于坚是剧中原创的人物,说起关系来有些狗血,但又的确是很可能发生在金铨身上的事。欧阳倩来找他希望营救自己的儿子(但还未点明也是金铨的儿子)时,金铨虽然对眼前的旧人有些微同情和怜悯,但仍拿一通道理推脱,得知是自己儿子后,便立即变了脸色,应下来,这个转变,彻底暴露出这个男人的自私和虚伪。

但他也一眼就能看出金冷二人婚姻的问题

在处理欧阳倩之事上,也能看到金太太能干老练之下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其实整部剧看下来,这个母亲是招人敬爱的,她并不保守,和丈夫一起出过洋,有见识,年轻时还偷偷看《红楼梦》(“我年青的时候看小说,还不能公开的。为了看《红楼梦》,不知道暗下掉了多少眼泪”,这段对话和原著一模一样),对儿子、媳妇、仆从都不错,也很疼爱清秋。只是,和金铨的反应相呼应,他们都只在知道亲生儿子的存在时,对欧阳倩涌起了更多的愧疚,“要是我早知道妹妹你怀上了金家的血脉,我就是死也不能同意老太太的意思”——言下之意,如果没有这个孩子,欧阳倩就可以被他们心安理得地赶出去了。这样新旧交融的复杂性,在两位家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金家的女儿之所以都比儿子优秀,与这种新旧交织的家庭环境分不开。一面,儿子有钱有地位,得了母亲偏袒,肆无忌惮,有了教育资源也不会努力;另一面,女儿接触到新的思潮,对比一般女性的境况,会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也有远大的家国理想。大哥凤举,经济系毕业,但是事业并不做得怎样好,还需要父亲擦屁股,在婚姻中,一会调戏丫环,一会包养娼妓,对妻子流产都并未表示过多关心;二哥鹤荪,戏份不多,但是半夜和二嫂慧厂争吵的情节可见此人也不是什么怜香惜玉之辈,在慧厂需要陪同的时候反搬出“男女平等”来搪塞;三哥鹏振,事业上看不出花样,和男戏子陈玉芳的关系引人遐想,对三嫂更是明显的应付态度;四姐道之,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只是令人困惑的是,那么牙尖嘴利的她竟然容忍了丈夫带回的日本小妾,还主动帮忙带回家;五姐敏之、六姐润芝都是留过洋的知识女性,尤其是六姐,燕西为了追求清秋办的诗社,到后来反而是六姐润芝持续地参与,还和男友浩然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中,甚至不惜私奔,她才是那个出走的“娜拉”。

1919到1922年之间,全国的几所大学陆陆续续开放女禁,动荡时代的思潮推搡着、碰撞着固有的根基。冷清秋的志向在剧中多次提及,要“考大学,读硕士,读博士”,婚前就向金燕西表态了,还在热恋期的金当然一口应下,还说要带她出洋留学,到了婚后全然不提了。事实上,二人的矛盾,早在婚前相处时就暴露出来了,怎么会没有痕迹呢,只不过当时的百合与向日葵太美了,月色也太美了,浪漫得足以蛊惑人心。

剧中反复提到一部电影《阴谋与爱情》,是18世纪戏剧家席勒的名作,讲述的是宰相儿子与平民琴师女儿的故事,同样跨越阶级的爱情,在身边人层层的阻拦下,终得悲剧收场(更像是本剧中的柳春江和小怜)。燕西和清秋的观后感即是二人不同价值观的象征,燕西的反应是逃避,处理办法是下次看个大团圆结局的片子,这和金太太对红楼梦的态度一脉相承,金太太看《后红楼梦》时说:“这书很有趣呀。贾府上不平的事,都给他弄团圆了……所有的《红楼梦》后套,什么《续梦》《后梦》《复梦》《圆梦》《重梦》《红楼梦影》,我全都看过了。我就爱这个。什么文学不文学,文艺不文艺,我可不管”(此处截取自原著,和剧中类似)。而清秋对这两部作品的态度也是相似的,对《阴谋与爱情》,她说:“我还是喜欢看悲剧,这样才反映真实的生活”,对所谓的《后红楼梦》,她说:“这个东西,太没有意思,一个个都弄得欢喜团圆,一点回味也没有”,可见她对真正的文学性的珍重,这种珍重是燕西不能理解的。

其实在原著中,这种差异更明显。清秋给燕西写的是庾信的《春赋》,而燕西回个信都要去翻《风情尺牍》《香艳尺牍》(放到现在大概就是《情书大全》《手把手教你写信》之类的吧);对中秋月色,燕西想的是情种唐明皇、香艳的舞曲,清秋想的是黄之隽的《翠楼吟》“月魄荒唐,花灵仿佛,相携最无人处”。摘掉总理儿子的光环,二十岁的金燕西既无立身之本,也无真才实学,仅有一副好皮囊,与追求时火花迸溅的热情。

燕西没见过冷清秋这样恬静温婉又有才华的女子,冷清秋自然也没见过贵族家庭的金碧辉煌。要说这份爱情里不掺杂一点虚荣,是不可能的,冷清秋在原著中也收了燕西送的礼。但是这种追求,并不是富二代的强势占有,而是一点点接近,一步步迷惑,包装得精致绚丽,正如昂贵的艺术品对比同等价值的金钱,前者第一眼看过去,先是想到它的美,然后才是获得它需要的代价。

话又说回来,品味的差异也并不是不能弥合,他们还有更多的问题。剧中,燕西在追求阶段,发生过几次重大矛盾:盗用欧阳于坚的诗(解决办法:发奋写诗发表在报上吸引清秋注意)、和欧阳于坚打架(解决办法:六姐劝和,把百合花插满葡萄藤)、用球砸伤欧阳于坚的眼睛(解决办法:喊楼拉横幅)。除了发奋写诗,是实打实地证明了自己,后两个行为都无比幼稚,也就是二十岁的光景能做出这样的行为,也就是不到二十岁的年纪能沦陷于这样的浪漫。而他求原谅时说的话,就更是常见的托辞了: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啊。可纵观这上述引起矛盾的行为,有哪样不是出于自己的私欲和嫉妒。从欧阳于坚的角度来看,高干子弟金燕西就是不折不扣的反派。

这些矛盾在爱情浓郁的时候埋伏着,可以用满地的向日葵、满廊架的百合花抵消,一旦爱意消磨,它们就清晰地暴露出来。婚前还会为她办诗社,顺从她,为她写诗,这些事的动力都来自未达成的爱恋,婚后,目标既已达成,动力消退,自然是诗也不必作了,家也不必回了,更听不进去清秋的管教,甚至对她冷嘲热讽。

人是很难被改变的,爱情的力量也没有那么大。张恨水在原著中写清秋最后在小楼上,伴着孤灯,作了三阕词,最后一阕是:

忏尽红情犹有恨,隔帘羞见牵牛。

凄凉佛火黯高楼。拥衾无一语,敲折玉搔头。

但愿思君休再梦,梦时醒也还休。

倩魂频断莫勾留。好乘今夜月,一探广寒秋。

他写道:“这第三阕词,说得是很明白的,又是恨,又是愤,恨极愤极,梦也不要做,魂断了也不必去踌躇,香销玉碎了就拉倒。大概总是有这样一个晚上的了。”

是不是很像《氓》里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梦够了,恨够了,原谅是不可能原谅的了,那就这样吧。剧中她的命运,似乎是由欧阳倩的状况点出了,两人孤傲的性格很像。

八妹虽然年纪小,但一定也看惯了几个长兄长嫂之间寡淡的情分,面对金冷二人的分离,尤为困惑,“你们不是自由恋爱吗”、“你们不是很相爱嘛”,她分别问两人,金燕西承认了“爱过”,也只是感叹“花不是开过吗,有什么后悔的”。可他的爱情,正如葡萄藤上的百合,只能维持一时的绚烂,它们被从原本的茎秆上摘下时就濒临了死亡,想要种出拥有生命的花,少不了持续的呵护、浇灌、除虫。

那花,根本就不算开过。

我很喜欢最后清秋带着孩子搬到阁楼的场景,色调清冷,一灯如豆,昏暗的房间里挂满了所作的文章。在巨大的悲痛之下,和所有对文学心怀敬畏的青年一样,文字成为了她的支柱。

但愿思君休再梦,梦时醒也还休。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5 ) 伊人何处?总在寒冷清秋。

此处所有评论,仅仅针对电视剧而言。与原著无关。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

那么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相遇,究竟是哪一种?

难道不是对的人吗?可除了他们,谁又能爱的那么绚烂,那么明媚?

难道不是对的时间吗?可他们毕竟在一生中甚至无尽轮回中最好的年华相遇了。

他,还是总理府的七少爷,未经世事,纨绔子弟,心高气傲,一句“我说过的话,什么时候变过”,道尽了毫无疑问的自信与傲气。正是因为这傲气,才会满足的用善意对待这世界,会谦恭的对待长辈,潇洒的面对同辈中的朋友和女人,会平和友善的对待下人。他不在乎阶级,其实正是因为他站在阶级的顶端。他生长的环境为他打造了一个天堂,让他的灵魂长成了一个白雪雪的任性的天使,他那亮晶晶的眼睛中,没有一丝怀疑。

她,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学生,才华横溢,十几岁的年纪,初露峥嵘的新式思想,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还有不可或缺的一点,就是她的美,曾借燕西朋友之口来描述,“雪白的皮肤,俏丽的鼻子”,沉静从容的态度,甜美可人的笑容。当她面对自己时(看花时),娇憨浅笑,温柔无限;当她面对他时,不卑不亢,漠然冷静。

这样的一个女子,像吹进他浮华堂皇生命里的一丝清风,在头脑来得及思考之前,就不可自控的向之飞奔而去了。

难道不是美好的爱情么?他为她,找遍了整个北京城,买下她家隔壁的房子,种满她最爱的百合花,到她的学校当老师,亲近她的家人,赶走潜在的情敌,收买她的朋友们。在这追赶的过程中,他也成长了。从随心所欲送人一堆上好布料,到百般谋划只为送她一双好鞋。他的眼睛始终炽热的注视着她的一切,她的样子,她的背影,她窗口的灯光。

她不能体会他曾经经历过的感受,虽然她永远也不会忘记月亮门下,望向她窗口的热烈的目光。但当她终于在某个夜晚叫住了正要离去的他,说,“送我回家吧”,那一刻,我听到冰晶粉碎,融化成一股暖流,扑面而来。那之后,她为他向寡母撒谎,穿上难得的新衣,花前月下,他们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假如他们一早就知道这结局,还会不会义无反顾的相信,“只要有爱,不一样的人也可以在一起”?

可惜,那时他们仍坚信着未来和爱情,于是,经历了层层相看,她终于还是离开了家,嫁入了层层桎梏的豪门,走进了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空谷百合,终于还是与阳光下的向日葵依偎在了一起。婚礼上,我们多想说,“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就像天空中绚烂的彩虹吧,正是因为阳光没有早一秒,也没有晚一秒,照进了空中漂浮着的小水滴。可光线总在改变角度,水珠也总在随风飘动。所以,王子和公主不可能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就像彩虹不可能永远挂在天上。

我们都像八妹一样想问,相爱而结合的两人,为什么这么快就偏离了彼此?可我们又都相信燕西的话:“我从未爱过清秋以外的任何女人,从来没有。”只可惜,葡萄架上的百合花,和失去了阳光的向日葵一样,总是要枯萎的。

燕西是无奈的,撑起他澄净天空的支柱倒塌了,这世界的迂腐与残酷毫无防备的淹没了他。不再是金府的七少爷,被世事逼着张开眼睛,他终于明白自己是无力的,无力改变别人,无力改变自己,无力改变一切。他并不是一个坚定的人,他要逃走。逃避自己,逃避曾经的自己,更要逃避现在的自己。清秋像一个不得不清醒面对的伤疤,提醒着他自己曾经是多么的无知,而现在又是多么的无力。所以他对白秀珠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在一起比较合适。”

清秋却是坚强的。她会默默的流泪,也会坚定面对自己的决心。离群索居,安之若素。毫无食欲的清秋,为了金荣和丫鬟的一句“为了孩子,您也得吃点啊”,勉强自己。孩子安然沉睡,清秋一身素色旗袍,静静地吞咽白瓷勺中粒粒米饭。无由来的微风吹动她的头发,秋水般的眼睛中,泪水无声的落下来,诉说无尽的悲哀。可是在在转头看向孩子时,依然会露出无限宽容的笑容来。

如果他有勇气面对自己,如果他有勇气走进小楼面对她,如果她能够看到他不顾一切的冲进火场来救自己,如果她能够听到他的呼喊,如果,如同他的幻想般,他们能够在车站相遇。

可惜,没有如果。

他走过落花胡同的房子,走过那小巷,那街灯,走过曾经的花店,走过曾经的向日葵田。夕阳晚照,燕过无痕。

南来北往的列车带走了擦肩而过的彼此。他带着她的照片,她带着他的孩子。他们曾经带给彼此最甜美的幸福和最破碎的悲伤,最后只留下看客们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去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屋檐下,
秋叶已凋零。
悲欢离合总多情,
伊人何处?
总在寒冷清秋。

 6 ) 改动了细节,改变了主题——《金粉世家》剧与小说的比较

《金粉世家》被称为民国红楼梦。有人反对说金粉世家拿什么和红楼梦比,差远了。但是读完《金粉》,能够理解这个说法的意思。虽说金粉各种不及红楼,但红楼里面没能让我们看到贾府的败落,深为遗憾。而金粉,略为弥补了这个遗憾。说来可笑,读者们不喜欢水浒传结尾的人亡,也不喜欢金瓶梅结尾的家败,红楼梦家败人亡的结尾丢了,又吵吵嚷嚷那么多年,都想一睹为快。难道是人性本贱?
说回金粉。小说和电视剧我是同时看的。小说是闲暇时翻阅几章,电视剧是吃饭时顺带一看。正好都是印象新鲜热乎的时候,比较起来不至于记忆出现偏差。电视剧有很多照搬原著的段落,台词都一样。有大改动的主要是两段,一是加了欧阳于坚、欧阳倩母子,二是小怜和柳春江剧情有较大改动,把原本终成眷属的结局改为了悲剧。另外,剧中对金燕西这个男主角有很多美化。
不要小看这两个小情节的改动。原著中,冷清秋有个很沧桑的结局(在小说一开始),剧中可能为了唯美的气氛,把这个结局删掉了。但是增加的欧阳于坚母子,好像又把原著中冷清秋的结局嵌入了。这个改动还是很巧妙的。
而另一个改动则直接影响了主题。小怜的故事是和冷清秋互为镜像的。同样是寒门之女被贵公子看中,原著中两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还是新兴事物,作者在小说中借八妹梅丽之口发问:“你们明明是因为爱情结合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这种对爱情的反思,在当时应是比较超前的思想。小怜由丫鬟而太太,总让我想起金瓶梅中的春梅。小怜与冷清秋不同的结局,反映了作者对人各有命、造化弄人的感慨,是传统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思想。而剧中把小怜结局改为悲剧,那么八妹的这个问题就有个比较清晰的回答了:婚姻还是要门当户对,门不当户不对,就不会幸福。冷清秋是如此,小怜也是如此。
考虑到电视剧和小说的受众不同,把金冷爱情悲剧归结为门不当户不对而不是命运造化,对观众的心情是一种安顿。同时,这种思想也是和时代发展有关的。半个多世纪前,大家正忙着打破阶级观念,在当时宣扬门当户对是落后思想,是要受批判的。但近年来,这种思想又悄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因为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新的阶级形成了,并且有钱阶级不可避免地掌握了话语权,他们当然是不希望穷人和他们结婚来分一杯羹的。
国内电视剧的拍摄和播出有诸多限制,小说改编剧作出诸多妥协也是难免的。对恋爱段落刻意放大渲染,对争执、背叛、破败的情节轻描淡写,都是一种向庸众的妥协。幸而此剧的改编还是守住了基本节操,“民国红楼梦”的精神气质还在。如果因此能吸引更多人去读原著(比如我),那将小说搬上荧屏的这番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短评

她不是红玫瑰,也不是白玫瑰……她是百合花,是放飞的风筝,是少年的欢喜

9分钟前
  • mika🍄
  • 力荐

两个主角真真是选对了人,董杰纯的百合花一样一样,陈坤,忧郁的纨绔也恰倒好处。

13分钟前
  • 枝桠小树枝
  • 推荐

董洁最美的扮相,内地气质最好的女演员,优雅清丽的百合~而那时初露峥嵘的刘mm,还只是嫩雏,容貌美则美,但缺灵魂~

18分钟前
  • 碧心
  • 推荐

更哪堪冷落清秋

19分钟前
  • 欢乐女神V姑
  • 推荐

特别好的一部电视剧,董洁当年的清秋真的纯到不行,太漂亮了,小鲜肉时期的陈坤也很帅,演技都很好,那时候就感觉刘亦菲和舒畅好漂亮。最可惜的是看似如此美好的爱情,走进婚姻却成了悲剧。

21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力荐

当年是多么爱董洁啊!记得该剧帅哥美女一大把

26分钟前
  • 松鼠小姐
  • 力荐

经典,每当主题曲《暗香》想起,就炸出来了,坤哥的颜没的说,虽然金燕西很渣,但是还是好帅,董洁的冷清秋,真的太美了,美的真如百合花,天仙的白秀珠也是美的,那时候的天仙也是嫩的掐出水来,还有舒畅,我觉得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合适,最后的结局真的看的难受,一南一北就这样错过了。

27分钟前
  • 挽梦忆笙歌
  • 推荐

陈坤是那个年代跨越时空来的吧

31分钟前
  • 佳乃六月小姐
  • 推荐

因为这部电视剧喜欢上陈坤和董洁.张恨水的故事,荡气回肠,感慨万千..一遍一遍看里面的对白.还有主题曲和片尾曲都非常的好听.

36分钟前
  • 阿云噶
  • 力荐

男女主人公再没有超出这部作品的作品

37分钟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推荐

其片头及片尾曲,觉得是所有影视作品里和内容镶嵌的最好的了,完全融为一体。由《暗香》的青春浪漫开始,到《让她降落》无奈感叹中华丽落幕,中间的,便是金粉世家众生相的演绎了。

42分钟前
  • 小破孩
  • 力荐

中考前紧张时间里唯一奢侈的享受,晚自习回家还能看上一集。这世上除了董洁再没人能演出清秋的寂美,葡萄藤下低头,胡同里逆光的稿纸纷飞。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5分钟前
  • 長閑
  • 力荐

陈坤贡献了最好的表演

49分钟前
  • 透明∮心情
  • 力荐

董洁的冷清秋是她永远的免死金牌,清冷的气质真的很难让人不喜欢,结局不是很喜欢扣1星,白秀珠有点太年轻,男主出轨我比较不能接受,扣1星

50分钟前
  • 愿赌服输
  • 还行

近现代红楼梦,大人小孩都爱看;董洁为什么要嫁给潘粤明,5555

53分钟前
  • childish
  • 力荐

这么多年一直记得金燕西在花店第一次见到冷清秋的眼里的惊艳,金燕西惶惶的在雨中追逐,暗香响起..我想这就是爱吧,相携一生是爱,一眼万年也是爱

55分钟前
  • 大耳朵图图_
  • 力荐

轻易说出一辈子的人,也就热乎一阵子。

56分钟前
  • 病気君
  • 推荐

张恨水遇上董洁,才有这样的金粉世家

57分钟前
  • 乇乇
  • 推荐

这个东西害人不浅,从此以后我不在相信婚姻...当年我13,4岁吧..

58分钟前
  • 豆友1485565
  • 推荐

那时我们陈坤是多么青涩,还是个小鲜肉呢,董洁好清纯啊,张恨水的作品一直都挺喜欢呢

1小时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