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Harry Dean Stanton在美国与世长辞
2017年9月29日,Stanton的遗作《老幸运》在美国上映
作为一个参演了250余部影片的老演员而言,或许大荧幕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美国电影《Lucky》(老幸运)
作品类型:剧情
主要演员:Harry Dean Stanton(饰演Lucky)
故事概述:老牛仔的终极思考
上映时间:2017年9月29日在美国上映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这是笔者在看完这部慢节奏电影的深刻印象,一个耄耋老人,一次意外的晕倒,一场“生与死”的沉思。作品从老人的角度,与观众们探讨了一个深邃的哲学话题——人生的意义。
影片时间不长,亮点不少,接下来,让我们仔细回味一番
I,演员排场(老友会)
Stanton+David Lynch
Lynch的乱入,为本片增添了不一样的亮点,一股神秘、古怪的气息在影片中时隐时现。作为老相识的俩人(诸多合作经历,如:超级美剧《双峰》、爱情大作《我心狂野》、迷幻巨作《内陆帝国》...),Stanton、Lynch搭配默契,把酒小酌之间,诉说人间百态、看透人生奥义。
可惜,合作已成绝唱,往事随风而逝,记忆永留心间。
II,小格局(故事编排)
小木屋、早餐店、小卖部、酒吧,不变的场景设计;
早锻炼、猜字谜、买香烟、喝酒,恒定的行为模式;
腹赘肉、老花眼、微颤的手、干瘪的嘴,老态龙钟。
导演利用小格局的优势,精炼故事,通过固定的画面场景,不变的行为模式,展现一个人的晚年生活,暮年的人生(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衰退,更是心理上的老去)。这个构思体系,很有一套。
清晨,刷牙锻炼->咖啡店,吃早餐,做填字游戏->小卖部(老板娘讲着西班牙语)买烟与牛奶->下午,独自在家参加电台竞赛->晚上,混迹酒吧,与老友闲聊,点一杯“血腥玛丽”...
Lucky的一天,有规律、很无聊、特真实,仿佛影射了众多老年人的现状——整天混日子,“明天重复着今天,今天重复着昨天”,终日彷徨、轮回于一个名为“迷茫”的怪圈之中。
III,思考人生(升华影片主题思想)
当Lucky从昏厥中醒来后,他的思想改变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尽头在哪里?如何度过余生?一个个问号闪现在Lucky的脑海中,需要面对,需要解答,需要思考。
人老了,一切渐渐远去。康健的身体,矫健的步伐,矍铄的英姿,已成过去。老了,也就意味着“要走了”,这是一个悲伤的事实,无人可以改变,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坦然无惧的走向人生的终点?或许很少!
影片中的Lucky坦言:害怕死亡。这句大实话说出来许多人的心声,可是“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9:27)既然如此,人生的意义何在?两点拙见,仅供参考
①信仰
所罗门王在《传道书》中写道: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是都是虚空。 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当年老的所罗门回顾一生的时候,他感叹一切皆是虚空,唯有他的信仰(对于耶和华的渴慕),使他饱足,正如《传道书》十二章记载: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纪念造你的主。
由此可见,信仰对于我们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情感
亲情、爱情、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三种情感的比重会渐渐转变。弱冠之前,依赖亲情;成年之后,仰仗友情;不惑之年,亲睐爱情;迈入老年,三者共存。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情感依托,如影随形,魂牵梦绕。
信仰关怀+情感依托=>漫步人生
书不尽言,就此搁笔。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这部佳作。
《老幸运》,一部慢条斯理的电影,一首追忆Stanton的离歌,一篇诉说人生真谛的诗歌。
导演★★★★☆(小格局影片,导演对于影片叙事节奏把握,十分老道)
演员★★★★★(老而弥坚)
剧情★★★★☆(故事比较单一,但是怀旧气息浓郁,不落俗套)
视效★★★☆☆(比较一般,毕竟这部作品的卖点不在于画面,而是故事本身)
音效★★★★☆(算是比较出彩,尤其是口琴独奏那段,意境不错)
推荐度★★★★☆(Stanton的遗作,值得一看)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全片给个3.5吧。 一只(位)活成精(神)的老乌龟在走出家门遁入山林(或根本就直接化身成一株仙人掌)前,参出的几个生活小话头。 印象最深的一个:面对早晚归于【虚无】的现实规范(比如在人家的地盘里不许抽烟),最好的也是最后的接受是什么?老乌龟答:一笑。 总之一不小心,导演就会弄出点禅意来冒一下(是不是受了林奇大仙儿的点拨?),身为观众,每每看到,怎好意思不提前会心莞尔下呢?酸了。。。
好多年,我不看这类题材的电影,很感人。人到老了,对面死亡,老头是一个积极面对生活的人,一次晕倒发现自己真的老了,对面人的死亡,没有解脱顿悟,直到影片最后,老哥说生命最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虚无,朋友问,还有呢,老头说,会心一笑置之。 淡然的认知死亡。 一生,没结婚,经历过二战,经济大萧条等等。 很有深意的影片。 我觉得,还是一个人生活中的抉择,选择了自己生活方式。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时间,空间不同,际遇的人与事也不一同。 或许影片的老头,一辈子没有遇到真爱,又或许他的宿命就是朋克式的生活。 老头还是选择了自己生活,快乐,积极,疑惑,顿悟。 我相信,做为人,都想拥用最美好的生活,找一个归宿,它可以不用多奢华,但需要一个温馨的小窝,再自己不开心时,对方和你说说话,生病时,对方会照顾你。会挂念你。 这应该是正常的人生轨迹。 但不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这部影片,深层次,让我们生活的人们,自己去思考自己想到的问题。想过怎么的生活,自己去选择。同时告诉人们,死亡不可怕,要自己内心顿悟,这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
西部牛仔孤独的一生,我不害怕死亡,我其实不是不害怕,只是我太过于谨慎,如果我今天可以死去,我一定不会挽留在明天,这个男人是坚强的,但是他太过于害怕,有人不怕死吗,没有,只不过有些人是装的,我希望他可以一直活下去,本片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大卫林奇和他的老王八,他的每一次出场说话都会推使故事的发展,这是全片的精华,本片所有的画面都是比较简单,没有特别惊艳的镜头表述,但是老了,不就是平淡吗,平平淡淡。 我希望世界和平
原文:By Richard Brody 2017年9月28
转自知乎专栏//zhuanlan.zhihu.com/p/29784483
哈利·戴恩·斯坦通,卒于2017年年9月15日。死时已九十一岁高龄,很不幸地在烂电影《德州巴黎》里一炮走红。这使他剩余的职业生涯走上弯路,甚至关系到他最后一部主演的电影《老幸运》。《德州巴黎》于1984年上映,是一部典型的里根统治时代的加工品。它试图复活批评家格雷尔·马库斯口中的“老美国志异”里景象。
“老美国志异”它来源于里根时代所包含的,散播和永存的怀旧神话,以浪漫的名义但又长期忍受着古怪去开垦这个国家。《德州巴黎》的导演维姆·文德斯在斯坦通身上,找到了它。这部电影是由一个想法为契机,但艾德斯把他的想法砌加在角色和拍摄手法之上,并且定型其角色。特别是斯坦通,停留在一个狭隘的人设中——品德高尚。
文德斯,1945年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是一名沉迷于悖论,迷恋美国流行艺术的艺术家,他很少思考故事的形式,而更看重虚空感。他的潜意识有着明显的好莱坞电影和美国音乐的移植,他捡拾好莱坞风格和形式,神话和图像。他的天才之处,是把美德元素嫁接并突出他亲身经历的当代德国环境中普遍但隐秘的存在。他的最好的作品(比如《爱丽丝城市漫游记》(1974)和《公路之王》(1976))采用第一视角去考虑后二战时代文化渗透期中的德国政治和文化历史。他在美国制作过杰出的电影,如《爱丽丝城市漫游记》上部就带他个人旅行见闻的痕迹,又或是2005年上映的《别来敲门》,由山姆·夏普德编剧,这两部电影都是文德斯擅长的领域——电影从业人的工作与生活,机械劳作与艺术的融合。
相反,同样由夏普德编制《德州巴黎》,是一系列的情绪和调调的再加工,文德斯将他理解的美国神秘主义背景渗透进角色和场景,导致了电影回音室效应(电影画面和形象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不停加强)。这个效应反映了好莱坞刻板的情绪抒发,以及画面刻画没有形成鲜明对比。除此以外,在《德州巴黎》中文德斯的演员们很少角色突出,情绪化、悲观的真实性又不乏浪漫主义。文德斯眼里没有风景或城市,他挖空心思地掏出神秘主义的库存,并像贴标签似的加到拍摄中。图像呈现往往是夺人眼球,但是目的性一眼就能看穿,并未给想象留下太多空间。他们给梦塑造深层的神秘,但梦本身并没变得神秘莫测。
我多年前看过《德州巴黎》,最近又重看一遍。电影刚出来,就是一个标准的斯坦通形象,查韦斯(男主),穿着一身正式的西装(尽管皱皱巴巴的),领带,一顶孩子气的红色鸭舌帽,周围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刻意对着天空。另一个演员有相似的画面挖起我尘封很久的回忆并震惊到了,他从手势到口语变音都是可持续的:詹森·舒瓦兹曼。他出道很早,也参与了《青春年少》一部电影富于生活体验,善于观察,满嘴格言,情绪变现戏剧化、情绪化。
斯坦通,在他的职业上升期,被一个固定形象拉着往下沉,他投入进去,既不是自愿也没有令他内心生活更加富足。关于《德州巴黎》最好的事就是斯坦通是正面的、主角光环这一简单事实。但这个角色削减了他,将他符号化,令他在表演者的路上渐行渐远。斯坦通的最后一部电影《老幸运》于明天上映,虽然斯坦通的出场簇拥着壮观的车队,这个角色本身仍然令人厌烦的浅薄。这一电影承袭了斯坦通在《德州巴黎》的编故事线,但他现在不合群、有着暗淡作废的过去,以一个可爱的老笨蛋的形象出现。这个脾气不好的老幸运,没有名字,有着生物钟一般准时的日常习惯:早上一杯咖啡和定时早锻炼,他在餐桌上对乔伊(巴里·沙巴卡·亨利 )佯装暴躁的问候“你什么都不是”,对此乔伊报以一笑。他的填字游戏,他的白日游戏秀,他每天步行穿过一个废旧的下落不明的只有风滚草能吹到的村庄,他晚上在由贝丝·格兰特饰演的伊莲当老板的酒吧打发时间,那里的常客们通常言语犀利,行为混账。詹姆斯·达伦在剧中有很好的段子,以浓重的口音发“ungatz”这个单词。大卫林奇也有一个角色——很不幸的一个人,他那只罗斯福总统乌龟去世时伤透了心。在拍摄的过程中,老幸运面对的,委婉点但说真的,年龄大身体弱,他也喜欢玩一些社会股票,接受一个当地酒店老板小儿子的生日派对邀请,在那里老幸运从自己的壳中走出,用一手嗓门全开的话剧,一手西班牙歌曲(斯坦通在《德州巴黎》中做过)来推销自己。和文德斯电影中的查韦斯一样,老幸运是一处空白,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一个象征,一个等待他自己编纂故事的空容器。更糟糕的是,在《老幸运》中,这个背景故事迟迟没来,仅仅在一小段里他解释他的外号怎么来的(从他在二战幸存的悲惨军事任务讲起)。传达了律师的仇恨,展现一个模糊而无人服从的时期。仅用一句短暂提及68岁以及声称一个非正式的无神论和一个随性存在的绝望。从《德州巴黎》的借鉴太过明显,甚至表现在老幸运的信用数列上。像文德斯的电影,展现双主人公,由斯坦通饰演戴顶帽子,头朝蓝天。但是《老幸运》的导演约翰·卡洛·林奇(他亦是个有魅力的演员)并没有任何像文德斯的为银屏变戏法的方式所作的可视化感觉。这部电影精心筹备,为斯坦通的艺术致敬,但它严格沿袭文德斯的固有形象。看到斯坦通走路,转回头,凝视双眼思考还是很欣慰,可应看到他利用一个角色拓展自己而不是限定它。他能成为一个有原则不感情用事的拖车停车场经理,他的隐忍的生活习惯与他的时刻提高警惕来满足优越需求的要求是匹配的,而不是看斯坦通扮演卡尔·罗德在《双峰》中的回归。这是一个高贵的形象,值得通过这个角色去记住斯坦通。
大卫林奇…客串了…乌龟回来了,虚无什么的都是病…
对这种剧情平淡如水的电影简直毫无抵抗力,全是生活片段,却因为镜头对准的老人而显得格外的寂寞和孤独,就像《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和《自己的葬礼》一样。哈利·戴恩·斯坦通这演技妥妥的奥斯卡级别,不给提名太冤枉了,最后一个镜头大哭,乌龟或许还能活一百年,但人已经没时间了,而哈利去年也走了。
跑向终点的时刻总是值得尊敬
一群戏精,可惜实在拍得太业余了
7.6 在人生最后一部电影中主演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似的角色,随他一同勇敢面对死亡、坦然接受虚无,于一名演员来说,也可以说lucky了,有一种虚构与现实融合的伟大感觉,smile, Stanton, smile.
斯坦通老爷子90岁时拍的电影 次年91岁时就成遗作了 老爷子一路走好🙏 故事不复杂 就是表现一位独居老人晚年的生活 怎样面对未来 面对现实 以及面对死亡 很想从容淡定却依然免不了恐惧担忧 我们终究要去到那个终点 但在那之前 我还有话要说 有事要做 就大大方方的吧
我家里的长辈越来越任性,越来越要人哄,我总觉得他们像要变回小孩一样。直到福伯说出口自己的感受,我才明白家里的老人是不是也在害怕未来。不禁泪下。除了微笑面对,也别无他法。ps:感觉大卫林奇能和乌龟很般配。
格局非常小然而每个元素都把握精准,最初的日常喜剧转变到对于死亡之不可避免的沉思,深度骤增。90多的HDS表演依然细腻如丝,他让Lucky的微妙情绪转变在场与场间顺理成章地流转,从平静到焦虑到恐惧再到自我和解,Lucky与乌龟都完成了一次旅行。林奇老师承包了全片一半笑点,超可爱!
8分。90多岁愤世嫉俗的无神论者对现实主义和真理的理解。接受人生虚空,以微笑。观影于戛纳。05/17/2017
死亡恐惧以及自我和解。希望我也能如此豁达。
上次看这个题材是Goodbye Solo,隔上10年才能再出部谈死的片,可见人类多么刻意回避这个话题啊。看得毛骨悚然,这演的不就是我的未来吗....
未婚,无后,一个乐观的,精神世界飞得很远的老哥们,他不相信上帝,他很无所谓的静静地等着死的到来。他用行动证明什么是接受人生的虚无。教会的义工去看望他,临走时,老哥们说:我告诉你个秘密吧。义工:好。老哥们:我怕死了,怕得要死。义工:我知道。ps:大卫.林奇演了配角。
忘不了海军陆战队员的故事
一个典型:本会糟糕的电影(概念化的剧本/平庸的导演),却依赖演员而又拥有了不错的人物状态和真实有效的情怀,至少令作品得以勉强维系下去。话说林奇的表演真是堪比背台词,并没比好莱坞鲜肉好多少...
光棍儿,coco,a country for old.白头老兵话二战。
斯坦通演完不久就真的去世了,观影过程感觉无比真实
节奏很慢,但没有一丁点的冗余。构图很美,但没有一丝的华而不实。看着几位老爷子不紧不慢不知不觉的围绕着“生命”来插科打诨,行将就木其实也是另一番涅槃重生。最后那一段长镜头,伴随着老爷子的凝望,将现实与虚幻打破。老爷子,走好!
我们其实很难理解老年人的想法和生活,我们无法想象明天会看不到昨日问答节目的彩蛋,也不会日复一日的玩填字游戏。我们只是看着他走,看着他每晚去老年酒吧,回忆起童年杀死的知更鸟,忘不了曾经离开的旧天地。人生是虚无吗?其实不是,走丢的陆龟又走了回来,电影证明了它的存在,人生是一场行走。
2018年第一部,HDS最后面向镜头的微笑,R.I.P。
借着在酒吧抽烟的事,延伸到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看似荒谬其实是透彻。但老幸运真的点燃烟这个行为并不能用这个发散的理由开脱。大家相视而笑不是代表允许,而是对他的一种理解和宽容。老头望着硕大的仙人柱,面对镜头的微笑,莫名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