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

HD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鲁妮·玛拉,凯尔·钱德勒,杰克·莱西,莎拉·保罗森,约翰·马加罗,科里·迈克尔·史密斯,凯文·克劳利,凯瑞·布朗斯汀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卡罗尔 剧照 NO.1卡罗尔 剧照 NO.2卡罗尔 剧照 NO.3卡罗尔 剧照 NO.4卡罗尔 剧照 NO.5卡罗尔 剧照 NO.6卡罗尔 剧照 NO.13卡罗尔 剧照 NO.14卡罗尔 剧照 NO.15卡罗尔 剧照 NO.16卡罗尔 剧照 NO.17卡罗尔 剧照 NO.18卡罗尔 剧照 NO.19卡罗尔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卡罗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50年代的美国,年轻女子特芮丝(鲁妮·玛拉 饰)在纽约百货公司担任售货员,但心中向往的却是摄影师工作。某日,一位美丽优雅的金发贵妇卡罗尔(凯特·布兰切特 饰)来到百货公司购买圣诞节礼物,结果和特芮丝一见投缘。两人相识后特芮丝得知原来卡罗尔有一个女儿,而且正和丈夫哈吉(凯尔·钱德勒 饰)办理离婚手续。通过书信来往、约会相处以及公路旅行,特芮丝和卡罗尔发现彼此就是自己的真爱,然而在当时社会这是不被允许的。特芮丝的男友认为她只是一时迷惑,卡罗尔的丈夫则请私家侦探调查取证,希望在离婚诉讼中让她一无所有。考验两位女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在社会压力下她们能否坚守内心、不计代价的把感情路走到底?  《卡罗尔》是美国著名独立导演托德·海恩斯的新作,入围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电影根据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在1952年匿名发表的中篇女同小说《盐的代价》改编,由于题材敏感,最初出版社还拒绝发行。之所以叫“盐的代价”,因为在17世纪“盐”还有另一个意思表示女性的情欲。而在本书中它隐喻了女主们的处境:没有爱情就像没有盐的肉;那么为了这份爱,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辣手回春2000天生喜剧王我的间谍戈德堡一家第六季美好的星期天人性的证明2017男狐聊斋2兰若寺深林诡事在迷途超感神探第三季沙娜拉传奇 第一季龙都迷踪之斗战乾坤游击兵工厂临渊而立重案六组 第一部死无罪证老妇人丹道至尊德州电锯杀人狂前传第一茧(粤语)火影忍者剧场版:忍者之路金沙别墅生死格斗百老汇天使胜利重逢上海堡垒2019残雪飞歌盂兰神功(原声版)毒海情迷别放手夏天的滋味杰克·莱恩 第四季黄金单身汉我们的一天纳妾记第三季ASTRO:观星者白领超人新封神之哪吒闹海曼德拉西便制窃听风云2(国语版)重案行动之限时拯救粤语版

 长篇影评

 1 ) Carol - 很美很美的爱情

warning:全是剧透!

记得差不多半年前,在微博上被魔王和小白兔的嘎纳照片刷屏。于是默默的去Amazon买了Kindle版的来看。对于能下载绝不购买的我来说,这绝对算是难得的了。这是我第一本完整看完的英语小说/书。当时就有冲动写读后感,但又觉得可以等电影结束后,在好好一起来写。于是,现在就有种终于看完电影来交作业的感觉。

电影和小说一样,其实情节非常简单。简单到都觉得没有剧透的意义。这是正在离婚中的贵妇Carol与处于人生迷茫阶段的售货员+摄影师Therese相爱的故事。小说的精妙在于,它完全着点与Therese的视角,于是作为读者的我,就可以完全感同身受的和她一起心动,一起因为Carol的邀约而兴奋,连那小鹿乱撞的心跳都那么的真实。当时小说最大的悬念就是,Carol是否爱着,她有多爱。就像你暗恋一个人的时候,你最想知道的就是她爱不爱我,有多爱。于是这条线就带出了小说中我最爱的三段情节。

1. Therese第一次在Waterloo的旅馆里向Carol表白。那段场景写的很奇妙。Therese是在睡前,以很困倦,很模糊的状态下说出I love you的。而作为读者的我,也突然像从困倦与睡意中惊醒一样,看着Carol一脸淡然又宠溺的说,难道你不知道我一直爱你吗?那样一种尘埃落定的幸福感,也许真的只有在小说的单视角下才能感受得到。之后就是两人做爱的情节。然而在电影中,这一段则是用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

2. Carol第一次知道她们有可能被私家侦探跟踪。她问Therese,是想要继续旅行还是停止。Therese说想要继续,然后Carol就很坚决的说,那么我们就继续。这是在Carol完全知道自己在走钢丝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而这一刻,我是真的看到,Carol不仅爱着,而且爱的很深,很任性。遗憾的是,这一段在电影中完全被省略了。电影后半段的节奏非常快,反而将有些情绪忽略了。这个后面聊到电影的时候再说。

3. Therese回到NY后,第一次和Carol见面。此时已经完全成长后的Therese和刚接受完人生残酷洗礼的Carol。小说中,两人聊着过去,聊着发生过的种种。Carol第一次主动说‘我爱你’。停顿之后,又加上,但是我知道你不再爱我了。哪怕如此,她还是说着自己如何放弃Rindy的抚养权,因为她不愿意屈服,永远不再见Therese。那种淡然的语气仿佛在说着别人的事。以至于,最后当她向Therese发出住在一起的邀请时,你似乎感受不到那些话的重量。就这么冷静的说着爱你,冷静的孤注一掷,到最后冷静的接受拒绝。
        
这就是书里的那个Carol,爱的很高傲,很自我,但也奋不顾身。有意思的是,虽然书里Carol的情节并不多,心理描绘是完全没有。但是反而让读者更容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与之相反的,是电影。两人的戏份与视角非常平均,而也正是这种平均,让电影展现了完全不同画面感。
        
        =====================我是电影与小说的分割线===========================
        
个人非常喜欢电影前面3/4部分(到两人被发现,Carol抛下Therese离开)。哪怕节奏非常慢,慢到你似乎感觉没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情绪却非常的饱满。从两人在百货商店初遇,Carol就很肆无忌惮的打量着Therese。眼神,言语,甚至是肢体上,似有若无的调戏随处可见。从第一次邀请来家中,到圣诞节送礼物,到两人开始公路旅行,到Carol亲吻Therese。。。从一开始,Carol就占据着完全的主动。说得通俗点,就像霸道总裁追灰姑娘的感觉。而Therese从头到尾都只有在说“好哒”。这和小说有着些许的不同。小说中,Therese在没有任何缘由的情况下给Carol写圣诞贺卡,才让两人有了后续(电影中是Carol故意留下手套);小说中,Therese在圣诞节给Carol买了个巨贵的包包,哪怕明知道自己经济上很拮据 (而电影中则是Carol在知道Therese的摄影师梦想后给她买了专业摄像机);小说中是Therese首先表白,挑明了两人的暧昧(而电影中完全没有表明心迹的部分,直接是Carol主动的接吻)。个人猜想,电影中Therese的被动,也是为了凸显出她在初期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和分手之后她的变化,并且对Carol说No形成鲜明的对比。
        
电影情节方面亮点还是不少的:
        
1. 前面提到的Carol对Therese的调戏和勾引(想不出更适合的词了)。全剧Carol一共抚摸过Therese的肩膀4次。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含义,而每一次Therese都会有很明显的反应(害羞,紧张,震惊…)。这也是我说,为什么电影中,虽然Carol主动很多,但是跟多Therese身上的情绪也非常的有张力。至于眼神的调戏就不说。各种媚眼,以及大胆的审视。老实说,这真的给电影带来很多的乐趣。
        
2. Sex Scene。终于明白,为什么各种记者会,访问中,大家都这么爱问这段激情戏。因为这段戏真的比我想象中要大胆很多。而且所表达的情绪实在是太棒了。我看过的大部分电影里,激情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纯粹的lust:比如酒后,比如某种冲动,比如纯属打炮。还有一种,就是很多爱情电影中,特别文艺又带有美感的激情戏。基本上会特别渲染环境,然后两人接吻,倒在床上,远镜头,然后就第二天天亮了。Carol的床戏却远远超过这些。从最开始Carol解开自己睡袍的腰带,到接吻,到床上肢体的交融,Carol的主导,Therese的反应…等等等等。我有种,wow,这才是literally的做爱(make love)的感觉。导演把这段情节拍的很大胆,但又非常的美。你能感到两人的passion,但又很清楚的明白,这不只是纯粹的lust。那种相爱,想要靠的更近的感觉,是让人透不过气的。这段戏时间不短,所以真的是舔屏党的福利啦。

之后还有一场相对比较短的亲热戏。是在两人被发现之后。观众应该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情绪的不同。这一段中,两人拥抱和亲吻中带着更多更多的绝望与迫切。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两场戏间隔非常近,中间夹的那场还是发现自家侦探窃听的高潮戏,于是三场戏连在一起,显得非常的赶,还没消化掉呢,就移到下一步了。

3. Therese 的摄影师职业。小说中,Therese的职业是剧场的场景设计(set designer?)。之前不理解这个改变,但是电影中,摄影师的设定真的非常棒!Therese镜头下Carol是真的美。同时也对Therese的个性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实说,这部电影,要从角色发展的角度,Therese是远大于Carol的)。还有中间很有意思的一场戏,两人刚开始旅行时,在餐厅,Therese就直接拿起照相机对着Carol拍(好痴汉),Carol还害羞,玩笑间,两人的手触碰到。非常喜欢这种甜蜜的瞬间。而两人分开后,Therese看着Carol的照片,那种虐也是彻心彻骨的。

4. 最后一场对视。很多人都提到过这场戏,因为真的很赞,也因为这段情节,这个故事最后被定格为Happy Ending。而小说也成为那个时代第一部HE的Les爱情故事。个人觉得,这一幕的重点是Therese。从她走进饭店,寻找Carol,从最开始的着急,到最后就这么凝视的,脸上的变化,那个眼神真的可以让我联想到小说最后一段的描写:
        
...and Therese smiled because the gesture was Carol, and it was Carol she loved and would always love...but it was still Carol and no one else. It would be Carol, in a thousand cities, a thousand houses, in foreign lands where they would go together, in heaven and in hell.
        
那一幕,从Therese的脸上,我真的可以看到,不管路过多少城市,多少地方,天堂和地狱,她爱的永远是那个Carol,那个唯一的Carol。
        
至于情节上不太满意的地方也是有的。比如最开始提到的,电影中后段节奏非常赶,感觉两人才开始就结束了。也因为这样,其实Carol对Therese的爱也表达的不是很够。小说中,你能觉得,Carol的爱是不断递增的,到最后放弃所有来到Therese面前时,达到顶峰。而电影里的至高点反而是在中间,旅行的部分。并且电影里对于Carol母亲形象的塑造很深刻,反而有一点点掩盖掉她对Therese的感情。特别是最后,我记得小说中,Carol基本是为了Therese放弃了见到Rindy的机会(抚养权什么的早就因为她和Therese的行为一败涂地了)。而电影里,Carol是为了让Rindy有一个稳定的生活,而不是看着父母不断的挣抚养权,而放弃的争斗。后半段发生的事情很多,但是可能因为太赶,反而显得有些松散,不像前期那么饱满。当然还有一些被删掉的情节比如Therese的表白啦,两人的一场浴室戏份啦。。。总觉得两人旅行的部分的戏份还该再多一些。但是毕竟你永远没办法把一部小说完整的塞到电影里,做人也不能太贪心。
        
========================其他废话的分割线============================
        
说完情节的部分,在随便说些其他的。这部电影的制作的真的棒,从导演到演员。老实说,这部电影不容易拍,因为情节实在是太简单了,没啥太多的一波三折,怎么样不拍成俗套的爱情故事片,还是非常有挑战的。Todd的画面真的实在是太美了。很多视角很特别,比如当Therese观察Carol,镜头就会只拍到Carol的局部(比如只拍手指,袖子。。等等)。再比如,这次很多镜头都是靠镜子或者窗的反射,或者透过窗户来拍摄的。我不是太了解这样的目的,但是作为观众的我还是很享受这样的画面的。电影的原声也很棒。虽然很多都是那段主旋律的翻来覆去,但是真的非常有感觉,也把情节烘托的很好。
        
当然最后不能略过的是演员们。演技都是杠杠的!配角们都各司其职。Cate一贯的高水平表演,Rooney妹子却是有惊喜。感觉是一部看几遍都不过瘾的片子。Cate的身材出乎意料的好。背部和手臂的曲线非常的漂亮,也很结实。比较好笑的是,两场床戏里,Rooney的脸都是通通红的,而且都是一路红到耳根。想说,Rooney自称裸的都习惯了,这里还是害羞哈!
        
马上到来的各种award season,Carol其实不是传统的热门片类型。但是希望有好运!
        
总分5星还是必须的。但是从电影角度,给4星,还有一星是私心!

 2 ) 同性爱情,或只是爱情

    两周前在纽约电影节看的这部片子,当时看完趁导演和主演还没走出来问答的空当儿,上豆瓣打了五星。虽然刚看完感觉片子并没有像预期中的那样成为一部“了不起的杰作”,但有托德海因斯的稳定发挥,从故事完整性,节奏的把控,画面的精美程度,演员表演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是一部完成度极高,几乎挑不出毛病来的作品。

    然而刚看完以后那种压抑又兴奋,掺杂着感动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失落感,失落的是这样一部令人期待的题材和电影,仍走不出以往同性爱情电影中话题与共鸣之间无法平衡的怪圈:如果不是因为同性,她们的爱情故事未免流于俗套,而过分强调同性,又削弱了主角之间感情的纯粹与真诚。也许在这类影片中寻找“深刻的社会属性”本身就是一种过度诠释,但不可否认的是,类似的同性题材在近些年的电影节当中可谓赚足了眼球。一方面利用同性题材的敏感性先入为主的抬高立意,一方面却对同性恋在社会中所受到的阻力避而不谈,这绝不是创作者的本意。说到底,可能因为敏感的并不是同性题材,而是我们观众自己。

    故事背景在托德·海因斯擅长的五六十年代,低饱和的红绿色调,大萧条后的纽约街头,圣诞之前的寒冷天气,无一不营造了一种绝望的氛围,仿佛在这种绝望之中任何人与任何人相爱都是顺理成章。片头使用倒叙,先插补了一段结尾时两人分手又重逢的感情戏,加以铺垫,一边钓足了观众的胃口,一边在结构上弥补了两个人相爱时的前戏不足。特芮丝先于卡罗尔出场,交代了她商店营业员的职业和圣诞节前夕的时间背景,然后就是主角卡罗尔出场了,一个不知道该给自己的孩子买什么礼物的贵妇。这一段的可贵之处在于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同性题材中必须“一攻一受”的思维模式,虽然卡罗尔穿着奢华的貂皮大衣,而特芮丝只是个营业员,但此时需要帮助的是前者。她试图在商店里点烟而被制止的尴尬,不知道买什么礼物给孩子时的手足无措,无疑使她在这时处于相对的弱势,即使从她的眼神中我们感到,这有可能是她把妹的一种惯用手段。短暂的相识使得主动权来到了特芮丝手中,似乎在这场游戏中她不是卡罗尔的猎物,而是一个她想接近却又不敢试探的对象。那对遗留在柜台上的手套到底是卡罗尔的诱饵,还是特芮丝主动出击的猎枪,都是值得玩味的小细节。

    虽然俩人好得很快,但胜在点滴入微,从家宴到送相机,从旅行到上床,水到渠成。丈夫(前夫)作为两人爱情的主要破坏者可能是一些人认为影片不够激进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个角色主要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可怜的人。但正是这种不左不右的态度使得这部片子没有过分强调性别意识和同性恋在社会舆论中的地位,而是把重心放在了两人的感情本身上,这种处理方式比同样题材尖锐的《远离天堂》显得还要高明一些。试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在两人亲密出游时补一些男人们议论纷纷的镜头,或者借男人之口对特芮丝的冷淡加以点评,那么无疑把对两性意识形态的描写提上去了,但品位一下就low了,变成了另一种自以为是的“政治正确癌”,不好。但正是这种在两性题材上非常克制的把控,使得影片的高潮显得不够刺激和煽动(当然,如果把床戏当做高潮的话那就够了)。丈夫雇佣的私家侦探录下了两人的性爱音频,这本是一桩现在看来都非常严重的侵犯,但这么做的目的不是扳倒卡罗尔的社会地位,毁掉她的人生前途,而是为了在离婚诉讼中抢夺孩子的抚养权。虽然同样作为一个母亲我非常理解丧失抚养权对这个角色的意义,但是放到通篇中看,仅仅把离婚诉讼作为戏剧冲突中最大的“障碍”使得这一段的情绪爆发显得有些张力不足。

    判断同性之爱在主题中是否重要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问一个问题:如果把特芮丝的角色换成男性,那个故事成立吗?答案是不仅成立,而且异常合理。但故事就变成了一桩我们熟悉的婚外情始末,一则单纯的爱情小品。

    另外补充就是卡罗尔的闺蜜这个角色,前史过多,交代不清,作为情节的润滑剂很好使,台词帮助镜头丰满了卡罗尔这个人物,但是过于分散注意力,我觉得反而是删掉比较好。

    开头和结尾的重逢段落是我非常喜欢的,文学性很强,凯特和鲁尼表演也是教科书般的走心,与这一段相似的是《相见恨晚》中的车站离别,不知海因斯是否有致敬的意思。同样是千言万语化作几句寒暄,同样是一个聒噪的第三者打破气氛,经过前面的铺垫,最后临别时肩头的一按,力量比一个吻还要重。结尾时特芮丝寻找卡罗尔的段落是一个比较好的情绪出口,避免了被打断的对话而带来的不安感,“众里寻她千百度”,最后找到了,啪,停。干净利落,不说废话。

    最后总结就是,我个人认为,整部影片的叙事镜头表演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简洁,克制,不留余地,也没有在题材上故弄玄虚,自命不凡,但是“同性”作为主题的核心基本没有体现出来,是一部比较纯粹的爱情电影。

 3 )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这是一部看完2分23秒预告片就想打5星的电影。不为别的,就为最后一幕特瑞斯穿过人群目光如炬的寻着卡罗尔,而卡罗尔侧过交谈的脸望向她后,两个人远远的,相视而笑。这一幕太赋有张力,以至于看着她们的对视,我心跳都快漏了半拍,所谓美得令人窒息大抵也不过如此吧。
那一幕中特瑞斯穿过人群,穿过痛苦与成长,穿过凄凉荒漠与泥淖沼泽,定定的看着卡罗尔,继而义无反顾的走向她,也走向了自己的命运;命运的另一端卡罗尔同样望向她,眼神笃定又昧味,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一眼万年。
还好不是“此刻我多想拥抱你,可惜时光之里山南水北,可惜你我中间人来人往”,还好一切都还来得及,我为这样的Happy Ending暗自庆幸。有人曾问某位女同博主,“你开这个微博是不是在说还是有人幸福的?”她回,“不是,是在说还是有人在坚持的”。同性恋题材影片的Happy Ending意义大概也在这般。

整部影片以倒叙的方式,建构于五十年代美国的大背景下,服饰、音乐、建筑、交通工具复古、优雅并透露着极简的禁欲系。片头以卡罗尔与特瑞斯最后的进餐为开始,一辆火车驶过,镜头拉到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场景,特瑞斯是给卡罗尔推荐小火车模型的超市雇员,如同后面卡罗尔给特瑞斯的信中提到“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一切恍如隔世,世间万物千回百转归于原点,犹如轮回。

1.Some people change your life forever.
凯特所饰的卡罗尔几乎满足了我对御姐的所有幻想,漂亮优雅、温柔多金、有思想会疼人,重要的是,她还分分钟向我们展示教科书级别的撩妹技能。光是性感的声线,听一句都害怕会怀孕。这样的卡罗尔,有谁能不被她吸引?于是特瑞斯在一场猝不及防的对视中与卡罗尔相遇,只因为这一眼,”Some people change your life forever.”卡罗尔故意遗落的手套,特瑞斯痴汉般盯着她忘记下单的神情,注定纠缠不清。

2.试探
卡罗尔约特瑞斯第一次午餐,她问”Did you live alone?”,这就是成熟女人的聪明之处,她不直接问你“你有男朋友吗?”她问你“你是自己一个人住吗?”年长的人,阅历将她们淬炼的懂得如何将问题说的进退自如,既不令对方难堪又能保持自己的空间。

3.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flung out of space.
卡罗尔对总是神色游离的特瑞斯说这句话,是我最喜欢的场景之一。鲁尼的笑很美,是那种不自知的美,与《龙纹身的女孩》中叛逆不羁形成鲜明对比。《龙纹身》里她是一个主动女上位007的朋克攻少女,而《卡罗尔》里她俨然成为一个无意中自带一抹娇羞的大写弱受。很多人不理解特瑞斯对卡罗尔的感情,以及频繁出现的羞赧,其实只要暗恋过的人就会知道,那是内心的小雀跃与不确定的体外表征。面对一个比自己优秀的年上,崇拜带着点暧昧,被夸奖后的惊讶跟欣喜,对她话语的揣摩跟模仿,特瑞斯不过就是年少时懵懵懂懂的自己。

4.信
特瑞斯第一次写下Carol名字的时候,我有被打动到。网络时代你见过很多温暖的小段子,而作为一个不再年轻的怪阿姨,我经历过手写信的时代尾声。那个时候,花上一整个夜晚,写一封词不达意的信,寄给一个并不在未来里的人,想象读信人的表情,期待她能感受到自己的全部情谊。Carol,写在纸上的名字,记在心里的样子。

5.你不是不会拒绝,你只是不会拒绝她
前面看特瑞斯制止了她杂志社朋友的亲吻时,并未想太多,直到后半部分监听风波过后,特瑞斯跟卡罗尔自责到,“是自己从来不懂拒绝,什么都不了解却还是什么都不拒绝”,我突然就笑了出来。特瑞斯,谁说你不懂拒绝?你拒绝了未来男同事的吻,拒绝了男友的法国邀请,拒绝了更好更圆的月亮,你只是,不拒绝她。
无力拒绝。不想拒绝。卡罗尔每次询问你”would you?”,你都不假思考毫不犹豫的回答”yes,I would”,除了最后一次,都是,毫不犹豫。第一次约饭,你愿意吗?我愿意;第一次问你愿意来我家吗?我愿意;第一次问我可以去你家吗?我愿意;第一次问,你愿意跟我一起去西部吗?我愿意。
这才是问题所在,你不是不能拒绝,你只是不想拒绝,她。

6.最好的爱情,最坏的身份
看《卡罗尔》我哭不出来,因为太真实了,反而让我时刻惊醒自己,你要抗住,这就是生活,你不能哭,不然你就输了。可以说,这是个单薄又俗气的故事,女人跟女人的感情本来就细腻无比,表演的过了容易显得用力过猛,表演的清浅又让感情看上去太羸弱,所以,几乎是凯特女王跟鲁尼的演技和内心戏撑起了整部电影。
鲁尼的表现让我惊讶,甚至比女王更动人,在从卡罗尔家里出来坐火车回住处的一幕戏中,她倔强的眼泪从脸上掉下来,我心里也跟着落泪。那是要多委屈,才能击垮对卡罗尔的迁就,我喜欢你,你也处处暗示对我有好感,你约我到你家却意外撞上你的丈夫,他的责问你的冷淡,迫使我就这样狼狈而逃。刚刚我还弹奏潜藏表白的钢琴曲,下一秒就被你挥之即去,我到底算什么?你到底喜欢我吗?还是无聊寂寞时的消遣?
特瑞斯怀揣着最好的爱情,却背负着最坏的身份。

7.什么是道德?
在禁止卡罗尔见她女儿的强制令中,提到的理由是,Morality.看到Carol提到Abbey恍然大悟又欲言又止的时候,我默默骂了句fuck,甚至我想到余虹在《颐和园》里讲的,“什么是道德?两个人在一起才是道德”。我为卡罗尔跟特瑞斯难过,也为Abbey难过,因为在世俗的观念中,爱与道德竟然是不相容的,这真是讽刺。那是五十年代的美国,又何止是五十年代的美国,那不就是现在的世界吗。有的人永远不明白,欺骗自己才是最大的不道德。

8.I fell useless.
这是特瑞斯在卡罗尔告诉她,自己在强制令下无法看望女儿时所说的话。之所以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是因为这似乎是同性群体中最普遍的无力感,“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我既没有能力为你分担艰辛,又找不到方法令你舒展愁容,看起来陪伴是唯一能做的事情,也有文艺的话来相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可是,我并不只想陪伴你。
我想在你丈夫质问你时挺身而出,告诉他我们是因为相互喜欢而认识;我想同你一起争夺回监护孩子的权力,一起打扮世界上最好看的圣诞树;我想带你逃离世俗的社会,在你说my angle之前吻上你。我想的很多,可是,我一件都做不到,我甚至无法以家人的身份在你的手术单上签字,这是我最难过而无力的地方。

9.偷来的时光
床戏拍的美的不多,《卡罗尔》要算一个。美不是色情,不是你想跟她做爱,而是除了她们两个,你觉得谁跟她们做爱都显得不美好。《卡罗尔》的床戏时间不长,也不激烈,可是你看的时候就会觉得暗涌流动,你会不忍心联想污秽。凯特的淡然自若,鲁尼的紧张颤抖,卡罗尔霸道的索取,特瑞斯默默的承受,轻车熟路的年上,红到耳根的年下,缓慢又炽热,相拥又绝望。那一刻我甚至怀疑她们在戏外是不是相爱的。
很少有这样的床戏,让人看的难过。她们迫切的将自己献给对方,她们知道前路无望而漫长,好像在一起的一小段时光都是偷来的,总是要还回去。所以离别前与卡罗尔亲近的特瑞斯,眼睛里挤满了沉默的悲伤,我担心她就想这样死在卡罗尔的怀里。其实一切,她是有预感的。

10.抱得上一晚,撑不过一生
发现被监听往回赶的路上,特瑞斯坐在副驾驶上哭着自责,她说自己应该拒绝的,她怨自己什么都不懂就什么都接受。卡罗尔停下车,抱着她,吻她,帮她擦眼泪,轻声说”I took what you give willingly”.听到这句话,我难过到想流泪,“我想要的你可能全给不了,可是你愿意给的那一点,我都想要”,她们彼此给予,却又暗自担忧因自己给对方带来的麻烦。悲情两难。
特瑞斯从小是独立长大的,从她干脆的语调也能感觉出,她并不软弱,或许是鲁尼本身的特质,特瑞斯给人的感觉近乎是强硬,可是,只有面对卡罗尔的时候,她整个人才会软下来,成为一个需要呵护渴望宠爱的小女孩,这里面或多或少有对卡罗尔的依赖。我愿意相信她懂”I took what you give willingly”.
最后卡罗尔还是走了,为了回去争夺女儿的监护权,像及了一个事后跑路的段数,然后前女友来收拾与现女友的残局,留下一封既渣又深情的信。包在被子里的特瑞斯如同被抛弃的小白兔,无辜的感受着昨晚的温存,揽入怀中的一晚,却还是撑不过一生。

11.原谅我不能陪你长大
“you seek resolutions and explanations because you’re young”.我没想到卡罗尔的信中会有这样一句,看起来如此狠心。明明是你主动撩骚,最后却让人家小姑娘自己去找解决的方法跟解释,就是因为她年轻。突然的就想起看到的一句话,“珍爱生命,远离人妻”,对于这种有备胎和下家的人,敬而远之是上策。可是就在后面她哑着嗓子对Abbey说”I should tell Therese ,wait”时,我内心隐隐作痛的替特瑞斯原谅了她。
她不是不想陪你长大,只是有更重要的人需要她。是,孩子。无论如何,让一位母亲处于选择自己孩子跟爱人两难的位置上,都过于残忍。
于是,她选择让特瑞斯独自成长,即使特瑞斯怀有误解与怨恨,也不多解释一句,只是说”I release you”,她在等待,等你长大,等以后成熟的时机,再共你促膝把酒。

12.I miss you,I miss you.
特瑞斯在暗房里洗过去的照片,一张张都是关于卡罗尔。照片上的人慵懒妩媚,照片外的人情欲暗动,她走出去拿起电话又放下,又拿起来,拨通。她叫她的名字,”Carol”,电话那边的她手指徘徊在挂断的按钮处,煎熬无比,最后,挂断。特瑞斯对着忙音说,I miss you,I miss you.
连想念你,我都无法说给你听。两个人的隐忍、克制与轰轰烈烈。

13.不是我们不美好,是这个世界太丑陋
这并不是一部冲突不断的片子,以至于无法令人血脉喷张、震惊无比,即便节奏因为电影的时长看上去有些赶,但故事情节发展及其缓慢的,卡罗尔与他丈夫最后的谈判,大概是影片唯一引爆点。可是连这个场面,都被拍成是一种被压抑着的感觉,没有撕破嘴脸。
这一段凯特的演技着实让我大为感叹不愧是女王。发颤的声音、隐忍的表情,你会担心下一秒她就要崩溃了,就要歇斯底里了,就要咒骂整个世界了,但是,她没有。哪怕内心早已腥风血雨,表面还是死死的绷着,绷着自己的尊严与优雅,绷着对特瑞斯的直视与无悔,穿上外套,离开身后的卑鄙与肮脏。
在离开之前她说了这样一句话,”and it will get ugly,we’re not ugly people”。这句令我异常难过,想到《奇葩说》里蔡康永第一次失态痛哭的场景,好像一个委屈的孩子在恳求这个世界的包容,他说“我们不是妖怪”。为什么要世人包容呢?如若是正常,如若是平等,为什么要别人去包容,包容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卡罗尔的丈夫用了无比卑劣的手段去偷窥她们隐私,而卡罗尔最后却说”we’re not ugly people”.她对人性还抱有一丝希望,她希望大家不用凶神恶煞的以丑陋嘴脸相见,她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14.你不在的日子,我兀自成长
是不是所有人都有一种高估自己的倾向,愿意看到别人的失落或欢欣都是因为自己?卡罗尔濒临崩溃的谈判过后约特瑞斯一起吃饭,这时的特瑞斯已经是某著名杂志的摄影师,小文青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卡罗尔说,“我觉得你长大了,现在变得特别好”,停顿一秒问,“是因为离开我吗?”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天呐,为什么人们总是心知肚明却还是想要听别人亲口承认。
然而特瑞斯跟我预想的一样,急切又坚定的回答,NO.我又忍不住笑出来,女人之间的较量总是这样,看似不着边际,却又毫厘不差的暗自博弈。你当初狠心的离开了,那要我怎样?我只能兀自成长,我不是自愿的,我也想有你时刻在旁为我安抚保我周全,可是是你逼我要自己长大的,你说release,如今你又跑来问我,是不是因为你?
不,我偏不让你得逞,我就不承认一切都是因为你,痛苦因为你欢愉因为你颓废因为你成长因为你变好因为你,尽管一切与你有关,如今我却不想再轻易交出自己。“难道 这次抱紧就不会落空?”
而且我这次不仅不想承认是因为你,我还要拒绝你。即使你表达说,“我离婚了,孩子归丈夫,我在美国最贵房价的地方有一套大房子,你愿意搬来跟我一起住吗?Would you?”停顿五秒,”I love you”.(这样的表白,哪个妹子不脱光了跟她走...)
“No,I don’t think so”.特瑞斯学会了拒绝她。
我想,卡罗尔内心当时也是崩溃的,“我自己养成的花竟然在我不在的日子学会了拒绝我,让我冷静冷静”。但是,御姐总是有这样的本事,她深知特瑞斯的拒绝不是因为不爱她,而是小姑娘长大了,有自己的骄傲了,她不愿被呼之则来挥之即去,她想要平等的交往。
于是,她退一步。她吃定了特瑞斯心里有她。

15.我知道你在等我,所以我去寻你
这场电影规避了尽可能的人,只留下几个必须出现的角色,这就太考验演员的演技功力了。而鲁尼在这部影片中,丝毫不逊色于凯特,甚至在我心中,鲁尼更为真实出色那么一些(她演完真的不会弯吗...)尤其是最后几慕戏中,鲁尼的表现惊为天人。
卡罗尔在用餐时与她的对视,鲁尼复杂的眼神,因为深呼吸引起前胸轻微的起伏,欲拒还迎,欲迎还拒的拿捏,倔强又骄傲。(大魔王竟然忍住没有强吻上去...)
最后一幕,特瑞斯穿过人群眼光寻找着卡罗尔,当她发现卡罗尔坐在被环绕的桌子后面时,特瑞斯眼神中是闪过那么几秒犹豫的,她停下来,也许是在回想过去,也许是在担心未来,可是也只有那么几秒,她还是义无反顾的走向了卡罗尔,走向了自己的命运。
而看到她的卡罗尔,并未显得多么惊讶,而是望向她,笑的意味深长。
“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我知道你在等我,所以我去寻你”
没有谁更技高一筹,也没有谁更毅然笃定。

16.所谓视角转换
从电影一开始,卡罗尔就是处于被仰视的角度,主动权一直握在她手里;而特瑞斯就是个孩子,对她充满了仰慕和崇拜,被动的接受着。她们之间是不平等的。不仅是阶级身份地位,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差距。
但这些差距在慢慢被化解。
特瑞斯的拒绝、穿着、工作、思想,无一不显示了这些差距的缩小,小姑娘也有长大的时候,这种平等,是两个人接下来交往的前提,卡罗尔是先知的,所以她在离开的时候信中才写“当那天到来时,我希望你能想象我会在那里,迎接你,我们的生命将在那里交汇,如同永恒的日出。但是在那之前,我们之间不能有任何联系,我需要做很多的事情,而你,我亲爱的,你需要做的更多...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让你走”。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卡罗尔渣,可是,这正是一个成熟女人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她在逼迫特瑞斯长大。而特瑞斯做到了。

17.两次凝望
第一次是卡罗尔坐在车里,望着走在街上的特瑞斯,想喊住她又不能,只有看她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之中还没有回过头。凯特完美的在无声之中表现出卡罗尔内心的纠结与不忍,但又必须克制自己冲动的感情。第二次是特瑞斯拒绝卡罗尔后,她坐在朋友的车里,看着卡罗尔走在街上,“你看,我终于学会了拒绝你,可是为什么会这么难过?你在想什么?也会这样难过吗?”

其实,这部电影很像御姐一手将小朋友调教好的养成记。所谓御姐,并不只是有钱有颜,最重要的是她们思想独立,有自己站立在这个世界的坐标系和判断事物价值的独特方式,她们还聪明,恰到好处的世故和足够多的安全感,跟她们在一起会感到舒服。有人说,跟年纪大的人相处,像是在挖掘一座宝藏,每天都有新的惊喜,总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跟年纪小的人相处,像种花,可以看到她们每一天的变化。卡罗尔跟特瑞斯就是这样的搭配,真是令人欢喜。
还有,这是一部每一帧都令人想落泪的电影,可是它又克制到让你觉得眼泪似乎不是那么优雅,而我,真的被这种让人哭不出来的浪漫给深深打动。

[img=1:C]微信公众号:badcode
可能几百年不说话,也可能话痨。[/img]

 4 ) 细心才能发掘的宝库《CAROL》

<图片12>
「Carol就像她身上的秘密,扩散到整座房子里;也像一道光,只有她才看得见,别人都看不见。」
——《盐的代价》


  一直想为这部电影写些感想,因为它留给我的余韵实在太长,我很少在短时间内把一部电影看两遍,而Carol就是这样的电影,在细节上充满惊喜,第一次看并不一定能察觉的,第二次或许就能挖掘出来。这部片子没有太多的对白跟剧情,节奏缓慢,全片着重在两位主角的神韵交流和肢体动作上,运用了大量的电影语言等待观众发现。以及,如果更细心观察的话,你会看见这部描绘1950年代的电影里处处是导演的巧思,每一帧画面、配乐、镜头、服饰、摆设都有意涵,节奏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并没有哪一分哪一秒被浪费掉。

  在电影一开场画面还未出来之时,可以清楚听到火车驶过轨道的声音,交通工具在Carol里有其特殊意义,例如火车象征追寻「自由」,Theres和Carol第一次见面,Theses就表示自己喜爱火车,不爱娃娃,而娃娃有另一层意涵,对女性的物化以及任人摆布。而火车也意味著兜转了一圈必然回归原点,所以影片首尾呼应。第二种交通工具是计程车,当Carol坐在计程车上时,隔着车窗望着过马路的Theres离自己越来越远,以及Therese在离开茶叙之后,看到相似Carol的妇人而触景生情,计程车是「错过」的象征。第三种交通工具真正串连起两个人,就是Carol开的小客车,两人的一趟公路之旅从纽约州(纽泽西)开到爱荷华州(滑铁卢)将近1600公里,小客车在此处就是「亲密」的象征,这个空间既私密又无旁人,给予两人极大的安全感,因此剧中许多重要的情绪表达都在车上发生,例如经过林肯隧道时,Theres难掩深情、近乎痴汉的望着Carol,照原著小说的描写Theres几乎是「恨不得隧道崩塌,让两人死在一起」,又例如Carol跟Harge争执完后载Theres去车站,车上的两人几乎快要崩溃,之后像是Carol感伤的想起女儿然后为一旁熟睡的Theres盖被,Theres在车上大口吃苹果、天气转暖时Theres帮正在开车的Carol脱下大衣,以及滑铁卢事件之后,Theres在车上内疚的大哭,都可以显现出小客车空间的重要性。

  电影虽然没有太多对白,但是充分运用了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用痴汉Theres的观点来说就是:Carol好美、Carol的声音好好听、Carol碰的我浑身酥麻、Carol的香水好香、跟Carol在一起时我胃口很好。这是多么细腻的描写,爱一个人就是全神贯注,仿佛所有的感官都为他而生,因此当某些人说这部电影美的太不真实时,我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陷在爱情中的人眼里的一切就是那么美,这样反到真实。剧中也大量运用镜子、玻璃、车窗来呈现人物画面,这些当然都是有意义的,例如镜子反映内心,玻璃象征迷茫,从车窗望去的人影则是可望不可得。

Carol小說封面向Edward Hopper致敬


  电影主要配乐Opening传达给我的感觉是清冷、寂寥、干净、纯粹,有点像是Edward Hopper画作的音乐版,也许因为故事主线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同时有一种冰雪待融的味道和隐隐约约的忧伤、无奈,就像两位主角的感情,是那样克制又压抑,但音乐最末出现转折似的放缓,像是留下希望的伏笔,导演在剧情上也是类似的处理手法,平淡底下藏着波涛汹涌,只有两位主角和观众才知会。而正当你以为压抑到极限会来一场大爆发的时候,感情来的却是那么不温不火,不狗血也不无趣,导演抓到了一个很好的情绪平衡点,而两位演员的表现更是让人赞叹,这样的片子如果没有高超的演技和默契是无法驾驭的,所以后来的床戏是那么的自然又令人感动吧。

  说到第一场床戏,那是整个电影院最安静的时候,没有交谈、没有咳嗽、没有吃食的声响,所有人静谧的像宇宙,我甚至能感受到后排的人在屏气凝神,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影格,因为Carol和Theres两人之间的情欲交流实在太美,大概是我看过最美的床戏,这里又要夸赞Todd Haynes一番,幸好他没有直男式的审美,许多传统导演的床戏往往拍的情色甚至猥亵,但Carol完全不会给我这种感觉,我所看见的只是爱情。

  有些人会说换成异性恋这不过就是个寻常故事,对,但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在描绘传统异性恋的爱情(我亦不会把Carol归类为同性之爱,它就是因爱而爱),如果Carol换成中年男性在解裤腰带,估计Therese就要变成龙纹身的女孩了,而那搭在Theres肩上的纤细双手也变成了咸猪手,你看观众会不会杀了导演。

  第二场床戏是悲伤的,是离别前的预告,不过其实这场戏是Cate跟Rooney的第一场对手戏,导演表示目的是让两个演员破冰,及早培养默契,所以可以看见这场床戏的Rooney满脸通红到耳根,第一次跟偶像演戏就是热吻(13岁起的偶像),还真是难为Rooney了。

  做为Therese女神的Carol由Cate来饰演真的再适合不过,我无法想像第二人选,任何的角色到到Cate手上都是行云流水,演魔比魔更魔,演仙比仙还仙,从伊莉沙白到精灵女王都是无法超越的经典,他不只能演攻,在《丑闻笔记》里也演过柔弱的守。话说Cate和Todd第一次合作就是饰演Bob Dylan,他是六位Bob Dylan扮演者中唯一的女性,却是最像Bob Dylan的一位,Cate的成功便是没有一个他所扮演的角色会让人想起那是Cate Blanchett,而这正是许多演员做不到的,让所饰演的角色真正独立存在。

Cate飾演Bob Dylan

<图片14>

  不过给我更多惊奇的是Rooney,在这部电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谁,那个让他一炮而红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龙纹身的女孩》,我是在看完Carol后才接着看,简直不敢相信两个巨大反差的角色是同一人,从甜美可人转向反社会黑暗人格难度已经够高,饰演过Lisbeth Salander后还能饰演回纯真的Therese更是不可思议。剧中Carol对Therese的形容我倒是觉得很符合Rooney本身的气质:「奇怪的女孩,像是天外来客/犹在天外」(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 flung out of space.)。

  Therese跟Carol若要说共通点,那就是都有神秘感,但Carol的神秘是一种历练和岁月久经的智慧,Carol到哪都会是全场焦点,他也能轻松的驾驭周遭,他的神秘感是拥有看穿一切的能力,而旁人却猜不透他;但Therese的神秘感却是先天的自外于人,他不在意周遭的看法,他的神秘感也包含了对自己的不了解,而他无意解开,就像他无意了解周遭,剧中跨年夜的告白很能说明这个迹象:「我总是独自一个人,在人群中」。

演員Rooney Mara本身就带有自外于人群的气质



  关于神秘感这个部分,其实把Therese跟Carol换成Rooney跟Cate也一样说得通,这是我看完Carol的几个访谈后的感想。演员跟所饰演的角色性格往往是有差距的,但演员赋予角色的气质却多半是自身拥有的,说到其中一个访谈里Cate对Rooney有如下的描述,我觉得很是精准:「许多人尝试形容Rooney独有的特质,不外乎说是神秘,我的确明白他们的意思,在Rooney安静的外表下,藏着静水流深的智慧,但他实际上的工作方式、他的优雅,以及他作为一名演员所做出的选择,又让他有一种相当纯粹的澄澈,你们会说澄澈和神秘是奇怪的组合,但就是这样」。

  Rooney的个人特点是能让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同时存在(清澈又神秘,时尚又古典),他所饰演的Theres虽然因为纯真无辜而被戏称为小白兔,但在Carol跟丈夫Harge争执的那场戏里,我好像看见了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的影子,Theres这个表情仿佛在说「我愿意帮Carol『处理』掉Harge」,如果剧情真照那样发展也挺Highsmith式的(笑)。 Therese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作者Highsmith的化身,Highsmith可是悬疑犯罪小说见长的,他怎么可能真的那么无邪。再提到有趣的一点,编剧Phyllis Nagy是Highsmith的忘年之交,他表示在片场暗暗观察Rooney时,Rooney的许多动作和气质令他想起了Highsmith。

<图片3>
<图片4>

  外显上Carol强势而Therese柔弱,但不安全感其实都是由Carol承担,相反地,Therese反而有一种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气。 Carol要面对亲情和爱情的艰难选择,甚至为此吃上官司,还必须看心理医生来矫正性向(挺感谢电影把这一部分淡化);而Therese的困扰则是无关社会压力,只是他个人对于这段感情的疑惑,他面对女神时的不自信和不确定,他的世界里只有Carol,但Carol的世界里却不只是Therese。所以Abby这个最重要的配角就是凸显Carol和Therese的距离,Carol从来只找Abby求助,更加显现Therese在他心中只是个未经世事的小孩,Therese太年轻也正是造成他们关系脆弱、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Therese虽然想摆脱被照顾者的角色,却力不从心,唯一成功的一次保护是发现Carol带枪后,两人从两间房变一间房;两张床变一张床。

  所以后来的分手桥段是如此的必要,这正是让Therese加速成长的关键,Therese曾说:「我从来不懂得拒绝,我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其实Therese到是挺会拒绝的,拒绝了男友的欧洲旅行邀约、拒绝了男友的求婚、拒绝了好友Danny的吻,唯独对Carol的要求无法拒绝,他心甘情愿成为Carol的猎物,但也造成两人无法成为互相扶持的伴侣,Therese在公路旅行中似乎也感受到这一点而为之困扰,Carol一直担任司机(照顾者、引领者)便是两人关系不平等的隐喻。 Therese太像是Carol的第二个女儿,而Carol如果被迫在两个女儿之间二选一,那Therese肯定输给Rindy。回想起Therese在Carol家时,明明身为客人却帮忙准备茶点,除了凸显两人的阶级差异之外,应该也有这样一份含义。

  第二晚的缠绵之后,Therese在疲惫中醒来,已不见爱人的存在,赶忙来收拾烂摊子的是Abby,Therese从床上起身而坐,棉被紧掩着一丝不挂的身体,此时的神色尽是被始乱终弃的难堪(Carol你这个渣男)。跟Abby一起吃早餐,但Theres平时的好胃口(欲望)已然随着Carol的消失而消失,此处再给Rooney神一样的演技一个赞叹,只有几句台词,眼神却道尽了所有委屈跟憔悴。这应该是剧中Therese最痛苦的时候,但就和整场戏一样,人物的情绪表现依旧收敛,我原本以为Todd是借此表现50年代的低调与压抑,但后来想想不只是如此,许多导演在处理女性角色的情绪时,往往落入父权刻板印象,把女性描绘的歇斯底里,而Todd想展现的女性是坚毅、优雅又理性的,在遭逢打击时特别如是。对照本剧的男性角色,除了Danny之外,不外乎是蛮横(Harge)、鲁莽(Jack)、愚蠢(Richard)甚至猥琐的(私家侦探)。

<图片8>
  无论如何,那只被爱人甩了的兔子开始有所转变,换了工作,如愿朝兴趣发展、离开男友,不再迁就、经济条件改善,摆脱学生造型,在社会条件上开始像个「大人」 。同一个时间点,Carol在前往律师与前夫会面的路上,透过计程车的车窗望见了许久不见的Therese,眼里尽是渴望的Carol再也不能假装不在意,他开始明白自己始终要的是什么,所以后来与前夫会面时,他终于愿意对女儿放手,表示自己快乐,女儿才可能快乐,这一段的Carol既脆弱又坚强的让人心疼。这里甚至在众人面前做了出柜宣言:「我不否定录音带里的内容」、「我不会否认这段感情」,对于前夫更是歉疚的表示:没能给你幸福我很抱歉,但我希望你幸福,而我也想光明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于是有了后来的茶叙,Carol依旧是晚到那一位,但Therese已不是开头那个殷切的望着窗外寻找Carol身影的单纯女孩,他带着戒备,已不甘于做为猎物。 Therese这时的扮相实在是太像Audrey Hepburn,有点好奇造型师当时在想什么,但我想说干的好,赏心悦目之外,也显现了Rooney的可塑性之高。虽说演员终究是他们自己,但Rooney跟Audrey Hepburn却有几分相似,这让我想起另一位演技派Natalie Portman,也常被喻为Hepburn,如果说Natalie是知性与平易近人的Hepburn,那么Rooney就是神秘与空灵的Hepburn。

<图片9>

  在压抑、束缚的50年代,公共场所抽烟反而显得自由,电影中的抽烟场景多不胜数,香烟在此处有一种女性情欲自主的味道,电影里的男性角色都没有抽烟的镜头。因此当Carol和Therese再度见面之时,就像他们第一次吃饭,Carol又一次询问是否抽烟,只是这一次Therese断然拒绝,除了表示自己已学会说不,在两人的关系之中不再处于下风之外,同时也暗示Therese做出了违心之论,所以接着面对Carol的同居邀约,Therese又做出了一个No,Carol受到不小的打击,难掩失望,但毕竟自己抛弃Therese在先,Therese的拒绝也是合情合理。 Carol又一次示软,表示自己九点在某地还有晚餐,问Therese愿不愿意来,Therese沉默已示,Carol终于忍不住放了大绝,深情的说出了那三个字:I love you。

  然而冒失鬼Jack的出现打断了Therese做出回应的可能,此处又接回电影开头,一切就像Carol信中所说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 现在观众知道一开场时,那看似平凡的聚餐对两人是何等重要、底下藏着多少情绪了,Jack一句简单的问候,就把两人脆弱的爱情打回原点,真是千古罪人。再给导演一个赞,能够把平凡的事物拍的不平凡,需要深厚的功力和超出常人的细心,而这向来不是习惯快餐的好莱坞电影风格,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平凡,才更贴近你我的生活日常,我们都可能成为Carol或Therese,我们都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主角们要面对的课题我们或也有一天需要面对。

  Jack的介入迫使Carol及早离场,留下一句别有意味的:「你俩玩的愉快」,此时的特写全都留给Therese一人,Therese的心思还停留在Carol的深情告白里,而全戏最经典的触碰跟眼神在这里出现,Carol的手搭上Therese的肩,接着轻轻一按,Therese情不自禁的闭上双眼,这短短的几秒,整个世界在他的内心翻转不已,直到Carol离去之后,他才懊悔的开始寻找爱人身影。 Rooney高超的演技让无声胜有声,所有的挣扎与深情全在眼神里,做为观众的我的心情也很自然的随着Therese起伏和纠结。

  Therese离开饭店后并没有马上去找Carol,朦胧的车窗再次暗示了角色内心的迷惘,像是为了确认刚才不是被一时的迷恋冲昏头,Therese前往了朋友举办的派对,却只感觉到自己的格格不入,拒绝了新的追求者后,躲进厕所抽烟的他意识到了自己要的是Carol,于是离开派对,在夜色下招了车便前往Carol所在的餐厅,火车的声音再度出现,仿佛Therese进行了一场冒险,旅程结束,火车将Therese带回Carol身边,成为一个圆。不顾柜台领班的要求,Therese径自走进餐厅寻人,呼应两人初识的百货也是在人群中,不同的是这一次Therese学会了主动追寻,心爱的Carol终于现身在人群里,依旧优雅美丽,配乐响起,两人旁若无人的凝望着彼此。

  你以为自己像座火山,急于安放炽热的情感,但你的爱人拥有平抚一座火山的能力,所以此刻你前所未有的平静。

  配乐戛然而止,留下一个完美的逗点。

<图片7>

 5 ) 卡罗尔———托德海因斯的意淫

看了十遍,不吐不快。

在冲奥加题材加导演加编剧的多重保险下,虽然白天看了8个小时视频都快吐了,回到家后还是打开卡罗尔看了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我用了一个星期,大概看了十遍,从手机小屏幕渣画质,到大荧幕,所有能看的设备几乎都试了一遍,耐下性子,平心静气的看。看什么——看这个片子有什么可以看的!!!

别笑,真的。

然而至今,我都没找到看点。用某人的话就是:不抓人的戏不是好戏。那么,卡罗尔不是一部好戏。

近乎两个小时的剪辑,缓慢的叙事,无非是讲了《多金少妇爱上我》的故事,又名《少妇的自白—同性情人和孩子之间的抉择》,好了,Fin. 别的没了。

特芮丝和卡罗尔的故事基本上是脱离了社会背景而存在的,虽然卡罗尔的丈夫一直在纠缠,然而卡罗尔的丈夫一踢就倒的特质实在是让人出戏,整个事情是脱离了社会现实而存在的。女同小说和电影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脱离现实,一不小心就成了矫情狭窄的玛丽苏个人幻想,一句从美艳御姐口中说出的“我离婚了,孩子归对方,在麦迪逊大道有个大房间,你想来住吗”隔五秒“我爱你”,任何一个弯掉的妹子都会扑上去吧,如果这个情节换成郭敬明来拍,估计又会被骂惨了。当然这事儿得赖原著海史密斯这个意淫狂。我想,如果换成迪士尼来改编成动画电影或许比真人电影要好很多。

私以为,电影的意义在于引起观众的思考或者共鸣,然而这部电影很难引起观众的反映。(当然,纯粹看演员颜值的粉丝除外)我实在看不懂导演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卡罗尔从头到尾的貂皮大衣和特丽莎显眼的花色帽子象征意义微乎其微,他们真的是“道具”啊!除此之外,从头到尾复古的滤镜,几乎多此一举的倒叙,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两位女主的对视每一次的差别也特别小。恕我视听课和电影理论课没有学好,实在看不出东西来。我竭力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迷妹,然而无济于事,是的,女王的大红唇和傲人的曲线也救不了这部电影。

天鹅绒金矿的时候,托德海因斯选对了题材,他用他的视觉才华柔和传记奉献给我们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

然而这一次,我只想说:海因斯你在你视觉美学的海洋中过足了瘾,可是,你把观众当什么?

——————————————————————————————————————————
有的豆友提出,他被这部电影的细腻所打动,如果是这样,我推荐李宋喜一的同性题材作品《夜间飞行》来感受一下细腻感情的影像化表达。

----------------------------------------------------------------------------------------------------------------------

诸位看官,如果你觉得这篇评论没用的话,能留言告诉我你为什么觉得这部电影优秀吗?只是想了解一下,谢谢!------2.25更新:大家怎么不说说你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呢?要做一个和这部电影有关的项目,所以请各位留言觉得我说得不对的看官,能在表达你的不满时顺便说说你觉得这部电影究竟哪里优秀吗?一个一个发豆油或者回复不过来呀!在此谢谢大家了!------3.19更新:作业已提交,引用了大家的部分观点,再次谢谢大家的留言!

评论第二页电梯//movie.douban.com/review/7713428/?start=100#comments

 6 ) An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

《卡罗尔》无疑是我今年看过的最美的电影。电影摄影的每一帧都如此考究细腻:倒影的车窗,相机的胶片,人物的每一个表情,都细致入微。开场的长镜头,伴随着一个男子穿过纽约街巷,把我带到了Therese和Carol重逢的桌前。两人欲说还休,正经历着最难的抉择,却被这个陌生男人冒昧打断。Therese随之搭车离开,车窗上倒映着Therese的脸以及纽约的夜色和灯火,回忆从此缓缓展开。

在电影如诗般的语言中,《卡罗尔》的故事娓娓道来。Todd Haynes的导演才华再一次在《卡罗尔》中得到体现,他似乎总能对女性的感情有着精准的捕捉,从《远离天堂》里Cathy Whitaker(Julianne Moore饰)和黑人园丁的跨阶级的爱情,到《幻世浮生》里Mildred Pierce(Kate Winslet饰)和女儿情人之间的伦理悲剧,Todd Haynes的叙事和选角都让人惊叹。《卡罗尔》的美,不仅体现在摄影的复古优美,配乐的切合动人,叙事的流畅自如上,更重要的是两位女主的选择。Cate Blanchett的女王气质贴合Carol的优雅和自信,她穿着毛皮大衣,身上散发着令人着迷的香水气息(Cate也在代言阿玛尼的香水),从容的微卷的金发和原著《盐的代价》中的描述几乎一模一样。电影中Cate饰演的Carol在和丈夫在调解庭内的一幕戏,让人对Cate的演技再次膜拜。她在短短两分钟内爆发出的退让的恳求、逞强的尊严以及同归于尽的威胁,瞬间为她争取了今年年底各种大奖的提名:别忘了她刚借《蓝色茉莉》拿到奥斯卡影后。而Rooney Mara一点也不输给Cate,她把一个19岁的年轻忐忑,情窦初开,既慌乱又勇敢的Therese演活了。《盐的代价》里故事的叙述都是靠Therese第三人称的视角完成的,所以Therese的感情变化其实是撑起剧情起承转合的主线。Rooney做到了,从Therese第一眼在Frankenberg百货看到Carol起的一见倾心,到之后她为爱情沉醉痴迷又为突变惊愕慌乱,以及最终她追逐梦想终在Times任职时像鲜花一样绽放美丽,她的表演如此真实,无不向观众证明她的戛纳获奖实至名归。她或许会是明年奥斯卡最有力的获奖冲击者。

电影《卡罗尔》对原著《盐的代价》有少许改编,电影很巧妙地将原著中Therese的爱好从舞台设计改成摄影,无疑对Therese对Carol的暗恋般的心情有更好地体现。而在Frankenberg初遇的那双“遗落”的手套,相对原著中Therese直接寄上贺卡问候,显得更顺理成章,算是一个神来之笔吧。

电影中我记忆最深的一句台词是Carol初次约Therese出来,对她说的一句话,她说: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 flung out of space. 你真是一个奇怪的女孩,像是个天外来客。这句话很难直译,仿佛Carol在说Therese像是个外星人,又或指Therese经常思维飘忽神游物外的特质。之后Carol和Therese公路旅行,在她们的一场性爱戏中,Carol又对Therese说,My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 你像是从宇宙中飞来的我的天使。我觉得,这应该是全片中Carol除了“I love you”之外,最发自内心的表白。

在Indiewire对导演Todd Haynes和两位女主的采访中Cate说道,我深深记得那句台词,电影试图展现那个时代女人之间的距离,这距离就像是男人们主宰着的运行轨道之间的时空,她(Therese)缺少和人的联系,时而错过一些人,当她终于和Carol相遇,她们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Todd则说,正如Cate所说,这宇宙指的是未知的恋爱的概率,你身处其中却全然不知是否对方也和你有一样的感觉,这应该是对“flung out of space"的最好的定义:你对你想了解的人的无法预知。这也恰好是两个主人公性格中无法预测的部分。

我很庆幸Haynes拍了这部电影,因为《盐的代价》作为一本女同性恋作家写的女同性恋文学作品,应该交由一个有把握完成她的人来拍,这才不枉作者Patricia Highsmith在书出版后40年后才承认创作。和《天才雷普利》 以及《火车怪客》的惊悚相比,《盐的代价》更需要的是勇敢,一份敢于追求真爱的勇气。在两年前《阿黛尔的生活》大放异彩之后,这部《卡罗尔》虽少了令人咋舌的真实的性爱,少了轰轰烈烈敢爱敢恨的现代爱情,却多了彼时生活在“同性恋矫正”高压下人们追求真爱的勇气,虽不完美,却格外精美。倘若她能在这半个多世纪过后,这“同志仍需努力”的,同志群体依然需要争取平等的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些勇气,或者哪怕只是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到女同这个群体,或者更而甚之,只是让人们看到爱情的不同的可能性,我们都应该满足。谁也不能预知谁会是你宇宙中的下一个天使,跟随内心或许才是找到出路的唯一途径。

只因心中有对方,黑夜无需再漫长。总有一天,你会在宇宙洪荒和滚滚红尘中驻足凝眸,转身看见你的天使。她眉眼弯弯,言笑晏晏,似乎看穿了命运和羁绊,只为了这一刹那的相逢。唯有星辰不负夜,愿你遇见,你生命中的温柔。


据说写影评的人好多都有相似的经历:http://www.douban.com/note/127456246/

 短评

“我离婚了,孩子归对方,在麦迪逊大道有个大房间,你想来住吗”隔五秒“我爱你” #什么妹子把不到

6分钟前
  • 黄小米
  • 推荐

已经闻到拿奖的气息了

9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就没人同情她老公么?此男痴汉一个。爱的不比二位女主浅,却成了这场胜却人间无数颜值的恋情的炮灰。我们只是看见了当时的自己而已。

10分钟前
  • message
  • 推荐

鲁尼玛拉是个被低估的演员,她拥有如此美的样貌,不需要这样好的演技,有这样好的演技,不需要拥有如此美的容颜。

14分钟前
  • llllllllllll
  • 力荐

不用再加“同性”的限定语,这就是今年最美的爱情电影。托德·海因斯的镜头从头到尾都是两位女性,只是两位女性,其他一切仿佛都不重要了。这是最轻小的格局,也是最汹涌的情欲,光对视就能让人落泪,因为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两人为了对方,此身愿作万矢的。

1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只因心中有对方,黑夜无需再漫长。总有一天,你会在宇宙洪荒和滚滚红尘中驻足凝眸,转身看见你的天使。她眉眼弯弯,言笑晏晏,似乎看穿了命运和羁绊,只为了这一刹那的相逢。唯有星辰不负夜,愿你遇见,你生命中的温柔。

2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直男恋爱教学篇 送相机请附带胶卷好嘛

27分钟前
  • Born2Die
  • 推荐

比《断背山》差了五个《阿黛尔的生活》,就酱紫

29分钟前
  • 吖欣
  • 还行

凯特女王的I-wanna-fuck-you eyes 和鲁尼的fuck-me eyes 让这部霸总爱情故事各种赏心悦目,平地升仙。

34分钟前
  • 大蒂茎蕾
  • 推荐

讲一个女人向另一个女人学习如何驾驭女性美,女性魅力、穿着品味和言行举止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卡罗尔开启了一个懵懂少女的这扇门,少女爱上的就像理想中的自己。眼神流转,拍的情绪上张力十足,两人的感情关系里充满着不确定感,前后两人的视角上也有一个微妙的转换,并没有被震撼到。★★★★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请一定去看这部电影。它满足了我对御姐的所有幻想。我跪着出了电影院。

41分钟前
  • 麦麦小茶
  • 力荐

Carol是渣攻,这眼神我见识过。一旦爱上这人你就没整没治没救了,这事我经历过。

45分钟前
  • 浅野忠信
  • 还行

结尾的时候我窒息了。凯特的表演令我略有失望,可鲁尼·玛拉...凡是深深暗恋过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得到共鸣。克制,复古,充满感情。我被感动和幸福久久地包围。

50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力荐

最后那段凝视,鲁妮的眼神和表情变化所展现出来的演技已经完全够资格拿奥斯卡了,更别说在整部电影里的精湛发挥。她的表演润物细无声,完全不着痕迹 。就像高手出招,看似轻巧,但其实招招毙命,没有一拳是打歪的。她真是棒的匪夷所思

52分钟前
  • 蒂莫西
  • 力荐

面对爱情面对自我时作出勇敢抉择的两个女人,如化骨绵掌般温柔克制而坚定有力,这部电影亦如此。最后那段情感力量喷薄而出,完全没有抵抗力直接飙泪。

5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其实就是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很美,但美不代表好,凯特角色的缺乏脆弱性让她有些失真,鲁妮玛拉传情传神。演员,氛围,摄影,音乐,美术是加分项,但绝不是决定因素。它们只是定义了影片的基调。

59分钟前
  • 世界已夷为碎片
  • 还行

戛纳主竞赛单元目前最好看的一部。Todd Haynes这种奔着Sirk路子拍的Melodrma都挺棒的,反倒特别反感他的那些摇滚题材。Cate Blanchett太厉害了,感觉只要光听她的声音,直的弯的全世界都会被她收走。PS,补看了一遍,发觉其实上次每个场景都没落下,就是脑子一片苍茫,太他妈可怕了。

1小时前
  • 皮革业
  • 推荐

重看依然感动,并发现了更多细节。当结尾,特芮丝终于决定走向卡罗尔的时候,真是美好又激动哇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1小时前
  • Peter Cat
  • 力荐

NYFF现场,有天朝迷妹提问道Cate你知不知道全中国的妹子都为你弯了,全场哄笑。当然啦这个提问meant to be a joke,出乎我意料的是Cate居然依旧认真的回答了下去。她认为,导演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完美描绘了一个fall in love的故事才让Carol这个角色给观众带来爱情的感觉。

1小时前
  • 郁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