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

HD中字

主演:涂们,艾丽娅,德格娜,巴音,乌吉穆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告别 剧照 NO.1告别 剧照 NO.2告别 剧照 NO.3告别 剧照 NO.4告别 剧照 NO.5告别 剧照 NO.6告别 剧照 NO.13告别 剧照 NO.14告别 剧照 NO.15告别 剧照 NO.16告别 剧照 NO.17告别 剧照 NO.18告别 剧照 NO.19告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告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濒临死亡的父亲(涂们饰)有着辉煌的过去,虽英雄迟暮但内心依然狂放不羁,以异于常人、不近情理的倔强态度抗拒着死亡 的召唤;国外回来的山山(德格娜饰)仍然处在叛逆期,完全无法融入父辈的生活,蹂躏着自己的情感和身体;母亲(艾丽娅饰)亦与父亲、山山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观、价值观,已在世俗红尘生活中游刃有余,招人烦又令人怜悯;还有琐碎、世俗的姑姑,慈悲的奶奶。一家人在父亲即将告别人世的短暂时间里,彼此交织、碰撞又互相隔膜,怀着许多人生解不开的愁绪,夹杂着种种酸涩滋味及各种复杂情绪,但最终送走死亡,告别过去,迎来新生,尤其是随着山山的结婚生子,意味着她亦有了真正的心灵归宿。厄舍府的崩塌第一季灵魂相锲我叫金三顺赘婿(剧情解说)冰上青春日记压力第一季养鬼吃人9:启示录深海寻人粤语揭秘骗局新年泰疯狂狮心女孩老娘还没死第二季致命筹码2013伊凡娜的生活监狱风云之终身犯黑色名单你是我的春天2022A计划粤语非我所愿第一季时间监狱嗨!营业中第三季击剑手2015婚战假面骑士:超越世代尘世之间舞力对决2婚词离曲海洋国语圣诞老人追猎蒂尔2022天使怪盗铁路员工1956大汉风之鸿门宴净网特工威尔·佩尼怪兽大聚会你好安妮关东太阳会28天我们的浩瀚宇宙亚洲猛鬼实录鲁邦的女儿~爱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当机器人遇见夏娃

抑制,掩饰。史蒂芬斯不仅如此对待爱情,也对待自己的一生。
英国绅士身上的刻板和拐弯抹角一直被人揶揄,史蒂芬斯正是将这些技巧发挥到极致,努力维持自己合乎规矩的套中人的生活。同为英国人的福尔摩斯为了保存自己的精力而忽略一切对自己推理事业无关的知识,连地球是不是绕着太阳转都不知道,史蒂芬斯也有着同样的近乎偏执的执著。对于餐桌上刀叉的摆放他执尺度量,对于发生在眼前的历史性会议他充耳不闻。他会为了精确掌握给主人拉开座椅的最佳时机而目不转睛,而对主人是否身陷囹圄却浑然不知。
专注到极致便成了偏狭,有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绝佳的挡箭牌。擦擦抹抹的家务可以成为一桩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而替他推开所有不想面对的杂事。
于是他自己也越来越愿意过分迷信于那些“规矩”、“安排”、“计划”的神圣之处,坚定不移地做出许多在他人看来荒谬无比的价值取舍来。他会在基顿指出他父亲的过失时频频重复自己正在擦拭器具的工作不容打扰,他会在父亲刚刚冷却的遗体前沉默半晌然后吩咐医生去为客人打一盆洗脚水别忘加盐,他会在心爱的女人暗示他要去跟情敌约会的时候关照她不用担心休假的时间安排。
基顿小姐是有爱有恨的夏娃,而他的上帝也许叫作冯•诺依曼。
人生要进行下去必须面对改变与突破,可史蒂芬斯痛恨改变,下属因为私人原因所带来的人事变动让他烦恼,办公室里多出来的花让他分心,如果可以编一套自动管理府邸的终极程序,我相信他一定会不分昼夜事无巨细地制定出来而且不打算变动。他害怕,面对新的变化他总会感到一种无法掌控的不安。拒绝改变所以拒绝接受,拒绝接受也就拒绝了伤害,拒绝了可能会打翻他生活规划的一切危险。
诚然,这些处变不惊的指令也许冷酷,然而也没能成功压抑住他内心对于爱和美的一丝的向往。
活蹦乱跳的基顿小姐让他的系统错误频出,毫无招架之力。他内心挣扎,然而现实中他给自己设置的桎梏太多,留给自己的转圜余地太过逼仄,他不知道自己可以成为什么,但他知道自己一定不能成为什么。说实话,我还说不出那个年代的绅士究竟为何对这段合情合理的爱情如此惧怕,也许是世人复杂的眼光?不管怎样,真实的欲望与追求在紧绷着的面具下炽烈地燃烧。烧穿了面具会怎样?他不敢想,他从未真诚地认识过自己,万一……他不习惯没有把握的茫然,只能在无人的时候把真实的情感倾倒在虚构的爱情小说上;当面对真实世界时,唯有更加心无旁骛地贯彻写好的程序。他冒不了那个险,也没有把握幸福是否值得一搏,所以宁愿牺牲未知的可能性,就当没有看见。只要自己不去启动,那条程序就不会运行。只要自己不去期望,就没有遗憾。

可是打碎的啤酒瓶透露了他的心迹,那个女仆的失误是他绞尽脑汁想出能坦然走进基顿小姐房间的理由吧?片中连他的脸都没有拍出来,只有一只小心横拿着啤酒瓶以及另一只不知道该作何姿态的手。其实拍他的脸又有什么用呢?必然是那一副没有表情、客观冷静的五官,他的感情只能流露在不被注意的地方。他没有说一句多余的话,因为他终生只说指令,没有态度。
然而在指令与态度之间是无边无际的黑暗,没有人知道他心里酝酿着怎样的惊涛骇浪,就像一架失联的飞机,你不知道它是不是已经坠落了,还是改变了航向正努力向你飞来,你也不知道是否应该等下去。哎,可怜的基顿小姐。在进退的游戏里她坚持勇气,在生硬的语气间她揣测无数,在无谓的等待中她渐被吹熄。
绝望时的史蒂芬斯是否幻想过,爱情若是能像主人府宅中那些静默无声的中国瓷娃娃一样就好了,只等着他用干净的抹布轻柔擦拭便可完成一切仪式。

朋友说这电影反映了一种男性视角的爱情观,面对想要追求的美好却克制压抑。我倒是在两个人的身上都能看到一部分共鸣。有欲而压抑,追求却不可得,机器人与夏娃的两份沉甸甸的挣扎。

 2 ) 《告别有情天》最长的影评,可能也是最好的

石黑一雄新获诺奖,其作品也突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诺贝尔文学奖总是有如此功用:把原本为大众所陌生的优秀作品推上前台,而后引发一场热烈的读书风潮。去年鲍伯•迪伦的获奖,亦直接推动了其作品在我国的译介,并为全球当代的文学定义指出了一个新的向度。《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是石黑的名作之一,这篇小说在1993年时被改编成电影,电影在我国的译名主要有《告别有情天》、《长日将尽》《长日留痕》等,我个人更倾向于《长日将尽》这个译名,因为,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告别有情天》这一译名的局限性实在太大,难以给观众带来一个完整的观影期待,于是,许多人在观看电影时可能会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情”这一狭小的点上,从而失去了对电影的完整内涵的把握。在我看来,男女主人公之间虐心的、克制的感情只是一条叙述故事的明线,在这感情的后面还有一条社会政治变化的脉络在隐隐起伏着,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始终。而这隐隐起伏的脉络,才道出了这部电影的深意。 这篇影评会很长,强烈建议大家在观影之后,再来看这篇影评,因为下面的分析可能太过详细,以至于严重剧透,从而破坏了大家日后观影时那种懵懵懂懂的快感。 那么,下面小八就要开始展示自己深刻犀利而长篇累牍的文风了,据说每个能看完小八文章的读者都是真爱哦。 一 英国的贵族与管家文化

二 一战、一战后的欧洲格局与德意志民族情绪

三 怀愧心理:达灵顿与英国对德的纵容政策

四 民主意识与精英思维的争锋

五 因何失爱:史蒂文斯的自我禁欲?

六 现实与激情:肯顿小姐的两次痛苦抉择

七 达灵顿府易主:刘易斯与美国文化的进驻

八 隐喻:彭布洛克伯爵四世的肖像画

九 长日将尽:而你我无法倒带的一生 、英国的贵族与管家文化 “贵族”在欧洲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中是一个非常耀眼的名词,它不仅代表着血统、地位和权势,还具有着深刻的道德人格内涵。当欧洲大陆列国的贵族政治因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崩塌时,英国则保留住了她的君主政体,贵族阶层依然在英国发挥着重要影响。英国的贵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经历剧烈动荡之后依然存在,一方面是由于英国毕竟是浮离于欧陆的岛国,英国人民受欧陆社会风潮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英国在政治上长期的保守主义倾向使得其社会结构较为稳定。因此,我们可以说,英国的贵族文化根深蒂固。 所谓贵族,就是不仅享受着物质的富足和权利上的尊贵,同时还追求着道德上的高贵与名誉的显荣。对真正的贵族而言,荣誉往往比物质更为重要。贵族要去争取高尚的荣誉,那么就需要大批的仆人来为他的世俗生活服务,于是,管家便应运而生,管家文化也由此产生了。管家从属于贵族,因而管家文化也从属于贵族文化;贵族文化是自由与进取,管家文化则是服从与克制,并且要在道德和情趣修养上都尽可能地符合贵族的气质。所谓“人如其家”,贵族们的高贵气质也要从他们的家庭行为中体现出来,而仆人也是他们家庭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讲“打狗也要看主人”,就是因为打了别人的奴才也会伤及人家主子的脸面。 正如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老史蒂文斯将其一生献给了管家这个职业,史蒂文斯也立志要成为优秀的管家,并且,他确实是当时英国最优秀的管家之一,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达灵顿府的地位中看出来。史蒂文斯的一切行为都符合管家的规范,处变不惊、克制情感、服从主人以及优雅的言谈举止,于是管家的奴性便彻底加到了史蒂文斯身上。我们中国的《世说新语》也堪称我国古时的一部行为规范教科书,这些行为规范由主子学去便是优雅高尚,由奴才学去则是奴德。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社会阶级摆在那里。 为奴的人只有牺牲自己的自由,才能换来主子的自由。史蒂文斯所处的社会虽然早不是奴隶社会,但是他与达灵顿之间的雇佣关系实际上就是主奴关系。当历史上曾被唾骂的事物消失后,人们却仍有对这一事物的需求,于是这需求变成了一种职业。而这职业的本质其实与那业已消失的事物的本质一样,史蒂文斯把这份职业当做毕生追求,便不得不有所牺牲了。 二、一战、一战后的欧洲格局与德意志民族情绪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到底还是进入工业社会的一群老牌帝国争夺世界地盘的利欲之战,双方都不道德。其结果便是,欧陆的几个主要帝国瓦解了,封建制度终于落幕,各国的社会政治在一片废墟中向民主突进,民族意识也渐渐高涨。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极其严厉的制裁,社会经济一蹶不振,而民主的政府又难以发挥重建作用,民粹思想与民族主义情绪便在每一个德国人心头蔓延。因此,凡尔赛合约后,有远见的政治家便说:“这不是和平,这只是二十年的休战。” 一战本非义战,对战败国进行抢掠式的制裁,只会酝酿更大的苦果。于是,在德国民众的欢呼下,纳粹(国家社会主义党)上台。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一节说道:“德国的工人不罢工,而英国的公会运动则十分头疼。”为什么德国工人不罢工?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民族的痛苦主要来自于外部的强压。 三、怀愧心理:达灵顿与英国对德的纵容政策

达灵顿对德国的同情当然不是仅仅因为其德国好友的悲愤自杀,准确地说,是因为他作为贵族的高尚情操令他深知:各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是不公的。达灵顿认为,一个置德国于困苦的和平环境不是真正的和平,不论从道义来讲,还是理想的国际政治格局出发,都是不对的。那么怎样的德国才符合他的愿景、他的愿景又是怎样的呢?他的愿景是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英国长期以来的欧陆政策便是“均势”,传统的英国人认为,只有欧陆各国势力均衡,才不会危及到英国的生存。因此,尽快将德国重建起来,恢复其军备,不但有利于维持大陆均势,还可以阻挡欧陆的社会主义革命,抑制苏维埃俄国。 达灵顿的想法与当时英国政府主流是一致的,因此他频频向德国示好,致力于德国的恢复。在他家中所开的会议以及会议所提出的观点,也代表了英国政府的主要观点。而其间发生的一些争锋,比如美国人刘易斯提出的反对观点,也是现实存在的。但是,刘易斯这一人物所代表的观点,绝不可认作美国人的观点,因为美国当时仍然是“大陆孤立主义”的保守思想占主流,这也是一战之后,尽管威尔逊总统极力想要将美国推向国联、参与国际事务,他的提议却遭到了否决的原因。刘易斯这个人物的塑造其实并不好,因为这个人物所负载的隐含意义太深了,他更像是一个用来表明某种隐喻的推动要素。 至于达灵顿公爵本人,正如刘易斯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古典的英国绅士,体面、高贵,但却是个业余政治家。达灵顿有着很好的道德修养,但是一如许多自诩高贵的君子那样,他太容易被精美崇高的谎言欺骗,无法落实到苟且的现实中。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天下之事,毁于小人者,十之一二;毁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十之八九”,不管在哪儿,这样的君子都不少。但是这样的君子,或者说像达灵顿那样的好人,真的错了吗?不是的,正如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达灵顿因为自己的政策而使得德国日益张狂的时候,时常夜里难寐,极其痛苦,又极其自责。他希望得到的是和平,但结果却是一步步将欧洲推向了战争。 也许大家也注意到了达灵顿辞退两个犹太难民女孩的情节,也许大家会觉得,在这里,达灵顿真的是一个纳粹主义者,但是,请不要忘了德国政府借用“犹大害了基督”与“犹太人的本质”这一套说辞。在欧洲长期的历史中,反犹情绪就没停过,莎士比亚也反犹,他的《威尼斯商人》就是例子。当然,反犹是不好的,我们必须要尊重地球上任何人生存的权利。 达灵顿是悲剧的,他的悲剧其实也是人类的悲剧。真正悲剧往往就在于: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对善的追求,但结果却是各种善之间的冲突,并且不可调和。 达灵顿是爱国者还是叛国者呢?恐怕诸君心里也暗暗有了答案。 四、民主意识与精英思维的争锋 这里我要敲黑板,划重点! 在电影中,史蒂文斯参与进去的“民主意识与精英思维的争锋”的情节主要有四个:1.斯宾塞在壁炉边对史蒂文斯的三问;2.听旅店里的小伙子史密斯大谈政治和外交;3.与理查德•卡莱尔在给汽车加油时的对话。4.达灵顿深夜秘密会晤首相、德国大使那夜,史蒂文斯与达灵顿身为记者的教子卡迪纳尔的对话。 在第一个情节里,史蒂文斯对斯宾塞三个关于国际政治经济的问题无从回答,当然,他也从来没有关注过。于是斯宾塞得出结论:民主是扯淡,真正的国家决策必须由精英们执行。“斯宾塞”这一名字在英国可谓如雷贯耳,著名的赫尔伯特•斯宾塞作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先驱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第二个情节里,史密斯对丘吉尔做出了算是客观的评价,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他对时事的热心。 第三个情节紧随第二个情节,卡莱尔得知史蒂文斯是臭名昭著的达灵顿的管家时,向他问了一系列问题。这个情节的内涵十分丰富。首先,它代表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讨论:达灵顿公爵是犯了严重错误的政客,甚至是个叛国者,但他真的是个好人。其次,它代表了后人对当时处于政治风潮中的人们的拷问:你认同他吗?你也做了错事吗?最后,它与上一个情节一起,代表着英国下层民众对政治的普遍关心。 第四个情节里,卡迪纳尔很想从史蒂文斯口中得到一些达灵顿深夜会晤的信息,但是史蒂文斯表示自己只关心自己的工作。卡迪纳尔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达灵顿,但是却对史蒂文斯感到十分遗憾。后来,卡迪纳尔牺牲在了战场上。 这四个情节,向我们展示了英国下层人民对政治的态度与转变,看到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史蒂文斯代表了他的那一代人对“上层人”的政治的态度:老爷肯定已经做了明智决断和考量。卡迪纳尔、史密斯、卡莱尔则显示了民主的进击。民主是一种责任,当民众缺乏对政治的关心和判断力时,民主只是一句空话。精英政治在社会群虻中固然是最好的选择,但也未必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唯有人们意识到自身当下的权利,才能把握自身的自由与命运。 但是,把握自身的自由与命运又谈何容易?这对社会环境又提出了要求。史蒂文斯乃至他那一代人并非生来就不知道要有民主的意识,而是当时的时代背景让他们无法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去。 生活,是他们那时最大的追求。 五、因何失爱:史蒂文斯的自我禁欲?

正如第一节里对管家文化所描述的那样,史蒂文斯的职业要求必然导致他的自我禁欲,情爱会令他在工作中分心。因此,他从来不招漂亮的女仆,甚至对肯顿小姐持着一贯的冷淡态度。他不是对美貌和女性无感,而是太清楚维系自己的职业生涯需要怎样的冷静。达灵顿府的工作是他人生职业的巅峰,他不想失去它。而如果他想要拥有家庭,那在完美的工作上就恐怕会力所不逮了。更何况,他的主人达灵顿,也是个独身的贵族。 那么史蒂文斯对肯顿小姐就真的没动心过么?当然有,并且为肯顿小姐的离去抱憾终身。当我们看到肯顿小姐从史蒂文斯怀里抢书的那一节,真是为史蒂文斯的柳下惠风犯尴尬,和我们平时看的电影的情节完全不一样嘛!为什么不顺手来个拥吻?当时的史蒂文斯内心恐怕也是极其激动的,但他就是下不了手,只好呆呆站住,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柱,纹丝不动。 为什么?因为长期以来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已经让史蒂文斯失去了爱情的勇气,他害怕面对这一切。在他冷静坚毅的外表下,有一颗被久久囚禁的心。他的心被什么囚禁着呢?被他所接受的一切现实的管家文化的观念。这些观念对他而言是真理,这些真理便对他施加权力,紧紧地压抑住他的自由与情欲。 人们感受性最强烈的自由,可能就是情欲的自由了。而这情欲的自由,在权力的面前,也终将被囚禁。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在每次人类思想发生变化的时候,情欲的要求被最先表达出来。在欧洲有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到宗教改革;在中国有明中后期和五四。 总之,史蒂文斯的自我禁欲是社会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所有思想观念的产物。史蒂文斯的人格是畸形的,我们也可从中见出当时英国社会的一点残忍风貌。 六、现实与激情:肯顿小姐的两次痛苦抉择

肯顿小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我认为是整部电影里最出色的,最有血肉的。肯顿小姐也是长期从事女管家这行当的,但是,或许出于女性自身的感性思维要多一些,我们见到的肯顿小姐非常有魅力,不同于史蒂文斯的恪守死板。肯顿小姐之所以当管家,并不像史蒂文斯那样有一种职业理想的追求,她是为了谋生,找份工作。同样的,她之所以离开,也是因为她要生活,她没法儿守着史蒂文斯一起,你当男管家,我当女管家,互相有好感,但是不明说,这么地过下去。 肯顿小姐代表了一种社会的良心,当两位犹太女仆将被辞退时,她也毅然表示自己要随之辞职。但是,是人就得生活,在自身现实情况下,她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懦夫。谁又不是懦夫呢?史蒂文斯难道不是懦夫吗?他才是最懦弱的那一个。 肯顿小姐毫无疑问想要一个家庭,让自己稳定下来,有人可以依靠。她也想依靠史蒂文斯,但是史蒂文斯冷冰冰的,每次向他献殷勤时他都摆着一张冷屁股。所以,虽然很喜欢,但肯顿小姐知道,史蒂文斯不是她的命中人,他给不了她想要的——爱情和婚姻。于是,爱而生恨的肯顿权衡之后,选择了接受贝恩先生的求婚。从决定不再做管家而去做生意的贝恩先生和那个与女仆结婚离开的副管家可以看出,当一名优秀的管家多半意味着独身,雇主可能不大会聘用有家庭的管家。 所以,当肯顿小姐在抢史蒂文斯怀里的书时那样的具有挑逗性的行为,却依然得不到回应时,她会怎么想? 肯顿小姐的第二次抉择的背景其实是她和史蒂文斯最有可能在一起的时候。年已迈的史蒂文斯因肯顿小姐的一封信而驱车到英国西部寻她,想把她带回达灵顿府;而肯顿小姐也明显希望和史蒂文斯重修旧好,因为她与贝恩先生并不幸福且离婚多时了。贝恩先生的生意大约做得也不大好,我看他与肯顿小姐会面时的囧样就心怀此感。但是贝恩先生与肯顿小姐的谈话却直接终结了肯顿小姐与史蒂文斯之间的所有可能:他们的女儿怀孕了,需要照顾。 就这样,现实与激情的冲突再度爆发,最终,激情败给了现实。 那么大雨的夜,那么黑的伞,两个人却不得不上演此生永诀别的剧情。 但是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呀!多少有情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长守在一起,而真挚的感情永远只能在心底深深留存,埋没不语。 虽然史蒂文斯和肯顿小姐的感情始终是被牢牢压抑住的,但是,现实不就是这样牢牢地压抑住我们吗? 下面这段肯顿小姐与准备辞职结婚的女仆的对白对她冲击非常大:“查理和我准备结婚。”“你仔细考虑过了没?”“是的,肯顿小姐。”“你在这里越做越好,而且有大好的前途。”“查理和我准备结婚,查理和我。”“但我我知道我该怎么对你说,我见过很多这种事了,年轻的女士急于结婚,最后冷淡收场。你们有钱吗?”“我们没有钱,但是我们不在意。”“你们慢慢会知道过穷日子有多艰难的。”“但我们有彼此,人生路上不就图一个知心伴侣吗?”这段对白说出了肯顿小姐和大多数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也借女仆之口说出了人生的真谛。 七、达灵顿府易主:刘易斯与美国文化的进驻 二战之前的刘易斯来到达灵顿府中时,是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作为一个要求制约德国的没文化的美国佬。以贵族传统自居的英国人,始终认为美国佬没文化。他那时年轻,但已是美国参议院的参议员,地位很高,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象征着年轻而具有活力的美利坚合众国。他的政治意见与达灵顿相左,最后历史证明,达灵顿错了,而美国领导世界取得了二战的胜利。二战后,凋敝的英国以及欧洲经济极大地依赖于美国的扶持,美国对欧洲政治的影响也极其大。 达灵顿府的易主象征着英国传统观念的失败与美国新观念的胜利。新主刘易斯的生活情趣、爱好与达灵顿很不一样,对待史蒂文斯也不太一样。刘易斯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人,鼓励史蒂文斯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也会比较轻佻地向史蒂文斯问,他准备带回来的新女管家是不是他的女朋友。但是刘易斯是很礼貌地,只是他不像达灵顿那样古板、那样的“绅士”,简言之,他不是贵族社会的一员。 他会嘲讽英国保守的社会说,自己最喜欢英国报纸上的讣告,不论什么人都能得到体面的悼词。 体面,的确是英国传统的贵族社会的关键词。而这体面,却压抑着人,带着伪善气息。 总之,刘易斯的到来,给达灵顿府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似乎也象征着古老的英国社会注入了新的血液。而这血液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能也带有着英国霸权地位一去不返、依赖美国的淡淡苦涩味。 八、隐喻:彭布洛克伯爵四世的肖像画

在影片的开头,是拍卖达灵顿府中物品的场景。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一幅伊丽莎白时代的肖像画,据小八和朋友们的努力考证下,大致确定这幅肖像画上的绅士是英国17世纪内战(CIVIL WAR)期间一位著名人物菲利普•赫尔伯特(PHILIP•HERBERT),头衔很多,主要为彭布洛克伯爵四世。 彭布洛克这个人很复杂,他是一位身受两代英王宠爱的贵族,17岁便初登政治舞台,后来由于与查尔斯一世在宗教问题上的不合,导致决裂。他热爱文学与艺术,尤其爱绘画,是当时英国文艺的重要赞助人。在政治上,他保护清教徒,反对对苏格兰的战争。他虽然始终对英王忠心耿耿,但是在1642到1652年间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的内战中,成为了议会派中的一员,并担任高官,直到逝世。 英国内战为议会的民主政治提供了条件,将英国政治从王权中解放出来,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变革,是民主的进步。刘易斯不惜高价坚持买下此画,其中意味无需言表。此外,这幅画在电影的最后又出现了一次,更可见出其中深意。 也许有读者认为小八这样精细地进行分析是不是有些过了?但是,小八要说的是,正经电影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这幅画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可能就是一幅画,因为我们不懂英国文化。要是让一个英国人来看的话,恐怕就和我们看到的不太一样了吧。我们中国人不经这样一场分析和解读,多半就把这片子当做虐心的爱情片看了,谁会顾得了英国人的唏嘘悲叹呢?然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需要这样一番功夫的。 九、长日将尽:而你我无法倒带的一生

在影片末尾,一只灰白的鸽子从壁炉的烟囱里落进了曾经盛宴各国显贵的大厅,仿佛过去的繁华一切也已飘然逝去。曾经决定了世界历史走向的漩涡中心,而今摆放着一张乒乓球台。唯一不变的,只有这古老的达灵顿府和依旧忠心耿耿的史蒂文斯。鸽子放飞远走,和平也已经到来,而史蒂文斯的一生却已走不出这偌大的达灵顿府,英国的厚重的传统。但是这世界新的主人却为已然为未来致以了深深祝福。随着长焦镜头离达灵顿府越来越远,越来越远,英国那广袤的原野、山川与郁郁葱葱的森林显露出其美丽动人的真容,袅袅的云烟让这大地上的一切渐渐神秘。 长日将尽,长日将尽,男女主人公的一生也将要走到尽头了。回顾一生彼此的交集,唯有痛惜此生无法重来。凡过往的一切,都是必然,即便能重来,恐怕也并不能得到满意结局。人生无法倒带,倒带之后还是悲剧重演。《泰坦尼克号》是不是悲剧呢?是的。但我认为《长日将尽》远比《泰坦尼克号》悲剧。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完《长日将尽》并没有那种要立刻“哇”地一声哭出来的感觉?因为它毕竟浪漫的、煽情的内容少,深刻的、反省的意识多。《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悲剧是偶然的灾难性事件,《长日将尽》的爱情悲剧则恐怕在这世上永难消除,因为这悲剧与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悲剧紧紧融在一起。因此,当我们看完之后,或许恍惚有所觉悟似的,但又说不出来那种哀伤的感觉,一种历史感把我们的深情也压抑住了。 小八的这篇评论,就是想把这哀伤的感觉和我们的被压抑住的深情说得清楚明白,因为只有将它说得清楚明白,才会对我们有所教益。 一切真正的文艺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是助力于人性完善的。但好的文艺固然重要,若没有好的评论家将其中的道理意义数落出来,恐怕这文艺在人们心中所造成的作用,就要有所改变。我们平时看电影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是追求感官的享受和视听的愉悦,但这享受和愉悦却不应该成为我们对电影的全部期待。对小孩子的教育,从课堂和书本上来;对成年人的教育则贯穿于社会文化的营造当中。好的电影应该像甘草,不但好吃,还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3 ) 转:符郁:告别有情天

2004年5月29日 星期六(Saturday) 晴

  看了一个绝妙好片,根据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小说改编的《Remains Of The Day》,译作《长日留痕》,或者《告别有情天》。

  英国家仆文化影片的杰作,温文,克制,优美,引而不发,“只是当时已惘然”式的悲剧感。当年那届奥斯卡多项提名,可惜彼时正是电影史的黄金年代,《辛德勒名单》、《费城故事》、《钢琴师》都在那年出炉,它只得空手而归。其实和《高斯福德庄园》比起来,《长日留痕》荡气回肠的平实手法更具观赏性,远胜后者拙劣的悬念铺垫。

  好的英国电影令人舍不得一下子看完,如捧长卷在手,只盼它展铺无尽。

  且不必念及爆米花。

  埃玛·汤普森真该拿奖,她与安东尼·霍普金斯此前主演的《霍华德庄园》同样由本片导演詹姆斯·伊沃里执导,同样是探讨理智与激情对人生的影响——这可真算得上英国文化的重要议题。《理智与激情》的两姐妹一个理智、一个激情,却都获得幸福,《长日留痕》中相爱的仆役长与女管家因彼此太过理智与自我克制而“此恨绵绵无尽期”,《霍华德庄园》中的两姐妹同样一个理智、一个激情(和《理智与激情》一样,理智的那一个仍由埃玛·汤普森出演),却都得到不无遗憾的人生。

  由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仆役长史蒂芬斯真是“克己复礼”的典范,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仍能若无其事地伺候客人,斟酒,将来看视亡者的医生匆匆叫去医治一位客人的脚,那人因鞋子太小走路起了水泡。英国文化中或许有着过于冷淡的因子,但我总觉得,要是没有小说原作者的民族性的“推波助澜”,这种人性的自我压制恐怕不会表现得如此极端。

  史蒂芬斯终生只得做小人物,除了晓得如何擦亮银器、餐器摆放的规范、如何熨平报纸之外,他对这个世界毫无所知、毫无见解、毫无热情。他的一生像是影片最后困在布满灰尘的房间中那只鸽子,上下盘旋,只是飞不出去。他在陌生的乡下酒馆夸夸其谈那一段真让人心碎,也许他也没意识到,那是他从来没有机会实现的理想自我。

  我按了快进键,跳过这一段。

 4 ) Nothing Remains in the Day

《The Remains of the Day》。石黑一雄89年的桂冠之作,写英国一所大宅子里一个管家的一生,写了帝国和人生最美的最后一段光阴,一举摘取当年的布克奖,真个了得!93年James Ivory改成电影,安东尼霍普金斯教科书般精湛演技让每格胶片又似乎流淌着文学的血液,实在难得!

好一幅长日将尽。远景是幅马远的泼墨山水,远观堆绮罗丽,细看时绘的却是一幅大英帝国的红日正落西山。达灵顿勋爵位居殊位,参谋军机大事,只想着为不列颠保下最后那点“历尽劫波,相逢一笑”的绅士遗风,不知对德国的绥靖正是养虎为患,大难将临。勋爵大宴欧陆各国使节,力促德国的复兴,整个坐席上宾客如云,只有美国特使Lewis直言众人皆是政治的未熟者(amateur),一语道破天机。达灵顿一生心系欧陆和平,却看不到政治地图上冰冷冷的利害和强权,为本国之和平不惜陷他国于深渊,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最后不只宅第易主,身陷囹圄,更留下后世骂名。

近景是篇李之仪的小令,一字一句都说的是寻常小人物的悲欢。史蒂文斯先生位居达灵顿大宅总管之位,生命里只有服从和谨慎,餐桌上一刀一叉的摆法都必躬亲,主人的书房里发生惊天动地的事却也不过问一句。一个女人的到来给他生命带来了波澜,却没有让他这个人有任何改变。她的心,是暮春未谢的一枝梅,一枝一叶都向着他开,虽不着一句言语,却每分每秒都恨他念他恨不能逼他就范;他的心,是汪洋瀚海的百丈冰,连一哭一笑的能力都已失去,浑身上下是岁月刻下深深的一沟一壑,轻视和嘲笑他不计较,友谊和热情他仍然无觉,面具成了自己真实的脸。

20年后再相逢,她才知道自己的一生原来和当初想的隔了那么远,原来她那么不快乐地走着当年不得已走上的那条没有他的路。也许,这次重逢也是上天给的一个让心重聚的机会吧;可是已经经过那么多事,那么多年了,山长水远都走过来了,何妨让这个没有说的秘密留得再久一点,或许留到永远呢?这漫长的一天已经进入最后的长夜。最后的最后,他们在大雨中分别,她只是告诉他可能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他也没有多的祝福,只是目送已不再年轻的她含泪离去。如果什么都不说才是爱的最高境界,那么这么多年的辛苦到底又是为什么呢?倘若是别人,历尽劫波,相逢一笑,那也就算了;可是她是你最爱的人啊!她是你最爱的人啊!你拿自己的幸福作代价,把自己的懦弱当高尚,用自己的冷漠当优雅,你毁了她一生的幸福,你忍心吗?

正是:月窗何处想归鸿。与谁同。意千重。婉思柔情,一旦总成空。仿佛么弦犹在耳,应为我,首如蓬。

 5 ) 一去不返

这是一份高贵的爱情。
为什么要隐忍,为什么不去争取,是不是爱得不够多……这类问题与本片并非同一层次。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这样做。那样的时代与精神气质已经过去。
不必哀婉叹息,并非以克制与隐忍去成全原则、成就悲剧之美,并非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这样简薄,感谢有这样的存在即足矣。
明白爱情的层次不仅仅是精神与肉体之争,不仅仅是理智与情感之争,不仅仅是甜蜜、酸涩、苦痛、委屈、激烈、平淡,亦能醇厚如斯足矣。
不必追寻,不必梦回,一去不返。
《理智与情感》中尚有一场大哭来宣泄之前的隐忍,这里,只有凝望再凝望,握紧而后松开的手。心沉静地纠起来。
你终于明白,不是失恋后的痛哭出声,不是艰难阻隔,不是命运玩弄,相爱亦不一定相守。
有时,不爱一个人不是因为不爱他。
这样一种不可言说,只得承受的
命运。

 6 ) 我们也许将永远不再见面了

    拿着石黑一雄的书《长日留痕》看,看到三分之一,看不下去了。不知道作者在碎碎念什么,就是一个老管家压抑的讲述和独白。后来又搜出电影来看,说实话,即使是电影也很生涩,我都奇怪这样的书和电影是怎么走进大众视线的!

    史蒂文斯作为一名追求完美的男管家,服务于达林顿府三十余年。为了当好一个完美的管家,他不遗余力,事无巨细,即使知道自己的父亲去世了,还是尽职的做好自己管家的分内事,才去看父亲的遗体。明明和女官家相互喜欢,却从未说出来,压抑着自己的喜欢。后来女官家离开,嫁给别人。二十年后,他去看女官家,他以为自己有机会和她重新开始,可是在雨天的码头,女官家却说她已经渐渐爱上了自己的丈夫,曾经她以为自己面对生活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可是如今,就在来见他的前一刻,她才意识到“适合我的地方便是与我丈夫待在一起。总而言之,现在完全不可能让时钟倒转了。你不能永远总是对过去也许会发声的事耿耿于怀。你应该认识到你与大多数人一样地过得很好,或许还要好得多,那就应该心满意足了。”

   最后,他说“我们也许将永远不会再见面了”,送她坐上离开的电车。她哭着对她说了一句:“保重。”这是最后的见面,最后的道别……整个电影,只有最后的一幕让我感动。

    其实我完全不能认同男主人的行为和精神。你可以当个完美的管家,但不能因为这种精神就牺牲自己的感情啊,他牺牲爱情,牺牲亲情,压根没有友情,到最后又得到什么呢?在忠诚的背后,是盲目的付出。为达林顿爵爷效力三十多年,一步步见证自己的主人如何犯政治性的错误而无动于衷,因为他觉得主人完全是错的。这种精神和封建社会士大夫的精神何其相似!一味的愚忠和付出,而不考虑行为背后的意义。

    在他去找女官家的路上,面对路上过客对达林顿爵爷的评价,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面对女官家,他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是的,最后他后悔了,可是,他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时间的车轮碾压着我们,生活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向前。即使在最后,他也没有对女官家说出他的喜欢和后悔,压抑了一生,最后带着自己的压抑和后悔,走完余下的人生。
 
    可是,我又是羡慕他的。因为他为了自己的目标——当个完美的男管家,可以那么专注的投入,心甘情愿的付出自己的一生,甚至是自己的亲情和爱情。专注的人是幸福的,即使旁观者不认同这种专注,他也沉浸在自己专注的世界。他坚定的精神,是现在的我们所缺少的。相对于他的坚定,我更觉得自己是精神的流浪汉。

    因为喜欢看书,一本本的看小说,沉浸在故事当中,有时候走过一排排的书架,手滑过一本本书的脊背,心里会无端的升起一股暖流,那一刻在想,只要有书,生活就是幸福的,书也是我目前为止,唯一疯狂热爱的东西。看书的时候,沉浸于书的世界,忘了周遭,完全在经历主人公的经历。看完书之后,又会想作者写这样的书目的何在?我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这种世界中,有时候觉得幸福满满。可是有时候又会自我怀疑:花这么多时间读书,于我何意?每当这样想的时候,又觉得应该花时间看些实用性的书籍。看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他说整天书不离手的人,是在拒绝思考。看书的过程就是逃避思考的过程,青年人应该少看小说,尤其是女人,更不应该看。他的观点是,小说中的故事都是不真实的,看的多了,你会以为那就是真实的世界,它会反过来阻碍你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因为这位大哲学家对看书的否定,尤其是对看小说的否定,于是决定暂停看小说,直接借了俩本关于历史的书。

    现在想想,其实不过是因为不够坚定。看了很多书,但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缺少自己的思考,所以才会精神摇摆,成了精神的流浪汉。书还是要看的,感受也会继续写,唯一要改的是目的——不能为了看书而看书,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就如笛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

    回到电影中主人公的爱情身上,除了压抑就是遗憾。明明相互喜欢,他却压抑着自己的全部感情,让女官家无可奈何的离开。在爱情中,女性总是被动的一方,多数时候,爱情的主动权掌握在男性的手上,所以即使俩人互生情愫,只要男性不说明白,女性总是被动等待,等到最后,自己先内心崩溃了,心里没有了期待,女性会从这种不明了的恋爱中撤退。这就是女官家的选择。

    其实,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前提都是人。如果喜欢的男性真的是一个压抑自己感情,不懂表达的人,女性主动一点也没有关系。这关系到自己一生会和一个怎样的人在一起,不要因为一时的纠结或委屈,就放弃那个对的人。世界很大,人很多,对的人或许只有那么一俩个,错过就错过了。女官家最后说,她有时暗自思忖:“自己对生活犯下多大的错误。”是的,她后悔了,后悔匆忙的选择了另一个人。他也后悔了,后悔当初没有表达自己的爱,最后用了半生来惦念。

    我们看过太多错误的选择,见过很多人的悔恨,到头来,轮到自己的头上,依然会作出错误的选择。人生的经验,轻易习不得。经历最重要。如果还年轻,就去爱,去经历,去寻找那个唯一的人,直到找到为止。如果不年轻了,就去接受,去改变,直到能和自己的世界和平相处为止。

    
     

 短评

英国#400. 虽然詹姆斯·伊沃里拍遗产电影得心应手,视听上面真是精准老辣(开场那几个叠化真是动人!),但是……还是不如原作啊,石黑一雄原作里面那个第一人称叙事太强大了,而且最核心的梗其实也在于那个第一人称隐瞒信息。其实用全片声画叠用应该能实现一部分的。倒不是失去了这一特点最让人惋惜,而是原作中两人的感情线在这版改变里面变淡了很多……当然这一版改编也有很漂亮的地方,庄园里的“业余外交”-政治和国际局势在原作中并不是那么明显,而在这里却成为了相当外在的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还是蛮成功的。

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重看#@大光明;日不落帝国在一战后世界格局大变动的尴尬罅隙中呈日暮西山之势,「残余日子」不仅是两人最好的时光,更是老派绅士作风在新兴生猛豺狼策略前的完败;他明明看到她的心意仍辜负了她,即使在20年后说服自己回归初心,可这份隐忍多年的情愫最终败给沉默。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五星留着将来给小说吧,文字的想象空间总是更大一些。片中演员个个有戏,两位主演更不必说了。影片弥漫着旧时代的气息;帝国的落幕,化作不能实现的一曲爱之挽歌,老派、稳重,且痛苦。

12分钟前
  • 沁云
  • 推荐

emma阿姨这份坚毅的演技为人物这份隐忍的爱情增色不少,中文cav6版本的,看得我- -真是想吐槽都无力

1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史蒂芬斯迷恋工作,因为工作让时间和空间井井有条,让一切简单化。工作很快从谋生成了生活,又从生活成了逃避生活。工作能够让他避开生活的复杂性,让他以之为借口逃开任何他未曾谙熟的东西。比如爱情。基顿也许不知道,自己之所以爱上史蒂芬斯,正因为他那对生活的义无反顾的逃避有种笨拙的悲壮感。

17分钟前
  • 艾弗砷
  • 力荐

隐忍理智的爱意比不计后果的热恋更容易让我掉泪,而你变成了我心上的朱砂痣,而已。

19分钟前
  • 阿朽
  • 推荐

相比隐忍的爱情,影片的历史背景设定以及对传统英伦价值观的讨论更有意思一些啊... 当然,俩主演真是太好了... Emma一哭就让人跟着哭,这什么感染力!

2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英国人对传统的维护,对克己复礼的严格遵行果然已达变态的地步,所以伦敦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城市我一点也不稀奇。我尊重有自制力的人,可自制到宁可牺牲感情去保持绅士的体面,那就是彻底的虚伪了。电影只给三星,还有半星给霍普金斯的演技,的确炉火纯青。

25分钟前
  • 亚比煞
  • 还行

这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敏感却不张扬,他们时刻保持着对生活的隐忍,不愿给他人看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这样的人最可怜。“父亲离世时候的淡定,面对喜欢姑娘时候却囿于规则与道德而展现出来的风轻云淡与漠不关心。”霍普金斯演绎下的斯蒂芬斯就是这样一个人。此外,片中政治也算有趣。3.5/5

30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8/10。这不仅是感人的爱情故事,更是则英国衰落后被美国取代的政治寓言,男主角对管家工作的过分认真与公爵声称和平的高尚升华为英国民族性的傲慢,最终前者成了望妻石,后者则沦为支持纳粹扩张的帮凶。结局令人泪目,美国人买下了见证帝国辉煌逝去的公馆,男主角依然是府里的笼中之鸟而没人将他放飞。

33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压抑隐忍的爱。安东尼·霍普金斯眼里总是泪光,太有戏了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原著五星,电影就只能给四星了。算是较为成功的改编,但是结尾太草率了,撤掉了Stevens对Kenton的提问,几乎就等同于撤掉了Stevens唯一一次的情感明示,配合着Anthony Hopkins含蓄的表演,让Kenton自己解释显得多么自作多情。音乐也够诡异,完全没能够辅助电影表达没有表达出来的感情,听不出遗憾、悔恨与不舍,估计作曲者本人没看懂这片子吧。

39分钟前
  • 蓝詹
  • 推荐

太高级了!表面上是被精致缛节和纷乱政局装饰的办公室恋情,实则用爱情和政治重新诠释极度理智与感性的悲剧:爵士因对挚友的愧疚而招致叛国,男仆因职责身份永失深爱。结尾再用扑赶古堡里误入的鸽子,克制地点题,一个无比艳羡的眼神望向窗外,那是他从未获得过的自由。

41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石黑一雄同名小说改编,当年这部电影一项奖都没得到,查了下第66届奥斯卡获奖影片之后,我服气了

44分钟前
  • 底比斯旧梦
  • 力荐

how to be a good butler? the colder, the better. 其實感覺兩人的感情戲份沒有鋪墊,並不能算是全片重點,穿插其中的歷史背景以及對“忠誠”這個詞的闡釋才是值得分析的,還有old-fashioned英式信仰與理念的沒落。冷漠隱忍克制悶騷,像摩羯男?indeed. 雖然憋得慌,卻不能算是悶片。

47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情海苦舟难倚,断桥秋雨滴滴。 声声字字,难话别离。

5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他为自己订制了孤独的命运,最终如愿以偿。他,或许活得足够像一名绅士。但她,则更像一个人,身上流淌着生命的鲜活。而他,不过是一座沉寂在暮色中的老坟。

5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绅士的隐忍,在肯顿小姐想要抢过他手中书的时候发挥到极致,史蒂芬先生当时的神情和眼神恐怕只有霍普金斯才能拿捏的如此到位

55分钟前
  • 沉默的若亚
  • 力荐

我当然还是喜欢告别有情天这个译名,因为其太90年代了,译名本身就很昨日重现。这是一个恪尽职守、隐忍孤独、内心戏丰富、眼神眉目深邃,以至于害人害己的办公室主任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书房的桥段里他的眼睛渴盼又闪躲,和最后雨中他们紧握的手分开,都令我仿佛也被深深的伤害了。

59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这样的男人是很让人可气的,除了辜负你以外,他们也做不出别的,所以实际上真的是要远离这样的男人。

1小时前
  • 高光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