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美好的暑假。之之收获了朋友,之之情商真高,告诉康康明年要去参加夏令营,看到失落的凯武,主动要莲蓬,尽管她知道是送她的,并告诉凯武要明年一起摘莲蓬。凯文知道了该做什么样的自己,很多成年人都未必弄明白。凯武的付出得到了“成绩”,战胜了康康,他完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过程是满身伤痕。康康是善良的,他不可能是他爸爸那样粗鲁无理的人,他可能收获了梦想,那是之之给他种下的,他应该会学画画,那红头绳绑在手上,也绑在心里。 2.干净的天空,整齐的水田,两旁长满杂草的水泥路,收割机走过水田的车辙,以及破旧的房屋,厨房里烧柴的灶台,房间里锃亮的冰箱。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我想这是江西农村的现实取景,这也是湖北农村的真实写照,没错农村还是这样穷。我们并没有因为GDP世界第二而掩盖我们贫富差距的扩大的事实。 3.村里的女人与城里的女人的差距不言而喻。一个缺少教育灰头土脸为生活操劳骨子里是自卑的。一个有文化会打扮享受生活做人做事透出的自信不是钱能够带来的。他们教育的方式显然是不一样的,面对凯武的调皮第一时间想到的教育方式是以粗暴的打来解决问题。而从之之的知性,会做人,会说话,就可看出她在之之身上倾注了多少爱。 4.也许有一天农村会变更好,可目前缺少劳动力年轻人的农村是看不到希望。尽管挺美,看的一幕幕都那么亲切。这部片子在我看来就是一部纪录片。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就是目前中国农村最真实的事,景 物 人都是,可以说这部片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至少在鄱阳湖区域洞庭湖区域江汉平原是这样。 5.愿未来的乡村留得住乡愁也留得住人。
模仿(抄袭)泰国电影《小情人》。死罪。
如果全部采用方言原生态拍摄会比较真实。
电影围绕自行车来展开,放在几年前的中国农村还可以,但这些年,小孩子的关注点已经不在一辆自行车,而是一部手机、一台平板或者一台电脑。我们乡下,村里的士多专门因应需求提供免费WIFI,常常一堆小孩子在那里玩,过节回去,见到小孩子们多是玩手机,已经很少炸碉堡、烤番薯、钓鱼抓田鼠、斗牛什么的了。
小孩子多次下水库、河,没有大人在旁,这对小朋友是很不好的示范,现在每年学校都一再强调戏水安全问题,每年因为玩水淹死的青少年比大人的数量还多。内蒙古有小朋友曾经模仿灰太狼捆绑喜羊羊烧烤的情节。所以,国产片与时俱进不要给小孩子坏的示范是应尽的义务。你加一句大人劝他们上岸,玩水危险,也总好点。《地久天长》最大悲剧就是小朋友玩水造成的。
还有放手骑自行车这种也是很不好的示范,很容易对小朋友造成伤害。
小孩子分帮派(尤其在乡下)是很正常的。童年时在乡下同村两个不同生产队的小孩子就分成了两派,还有点小冲突,但群架没打过。
电影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都有提及,不过都很空泛。
李力持出镜。话说他这位无厘头导演和星爷反目后,在内地混的比较差劲,拍的片子已经没有灵性(当然他和星爷是有化学反应的),没有票房,也吸引不了大明星参与(不像刘镇伟名头在,而且偶然有虽然烂但票房不错的片子),以致不得不开编剧、导演培训班来赚点小钱。最近他还因香港的逃犯·修订条例而作了首打油诗刷点存在感,同时表达一下立场。
导演基于3年前微电影《被称赞的孩子》拍出的长片,得到了李力持导演的大力支持。
诚意之作,目前市面上商业片林立,安静的拍文艺片的寥寥无几,涉及童年美好的更是乏善可陈。童年的世界充满幻想和憧憬,一件小事(双手不把车把骑车)也会被无限放大,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
记得一个哥哥曾经说过,不要拿现在的心理状态来评判以前的日子,得出以前比现在好的结论,这样有失公允。因为在之前,没完成周末作业都会被当成一件天大的事情,但是在现在看来,那根本不值一提。又像好多人怀念大学的美好生活,殊不知回到当年的场景,手头没钱,想恋爱而不得,对未来的无数岔路无所适从,应付考试,自己觉得自己牛逼别人却不这样觉得,在当时的情境下同样也是焦虑的不行。
电影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光影记录生活,就像看老港片当时的城市面貌,服饰、音乐、发型、价值观都被封装进故事当中,变成rmvb,mkv,mp4等格式的时间胶囊。同时,根据各种相关的电影和同一导演不同时期的电影,也可以管中窥豹。
想到了那部台湾导演黄信尧的《同学麦娜丝》,也同样是脱胎于高中到大学时期用手持DV拍摄的纪录片《唬烂三小》,用心讲故事最容易打动人。
每个男孩的心中都有一个明媚的女孩,和那再熟悉不过,却又渐渐陌生的父亲、 母亲。蜻蜓少年,少年的纯真,梦一般的人生。虽然江西进贤土话听上去不熟悉,但那山野,那村庄,那乡里乡情,那花生,那藕塘,样样都引起了故土的熟悉。故土的一切,化生了生命的记忆。
整部影片除了开头一段小孩说话过于台词化的缺陷外,整体上很流畅,以少年的 视角讲述故事,格调清新、素朴、亲和,故事简单、轻松、愉悦,符合少年的心思。慢吞吞的老水牛、绿油油的稻田野地、叽叽喳喳的小伙伴、浩瀚无边的头上星空,这静谧又喧闹的乡村里,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兄弟,最惹人注意。凯文、凯武兄弟俩和村里一帮小伙伴喜欢骑着自行车窜来窜去,两人的自行车掉链子,太慢,被玩伴嘲笑,缠着妈妈买新自行车,以不吃饭相要挟。妈妈拗不过,答应给他们买一个,小家伙立刻喜笑颜开,狼吞虎咽地扒起饭来。
相对而言,老大凯文虽然胆子小,但懂事更多些,更懂得疼惜母亲,会帮忙干活,不舍得花钱,老小凯武在大家的关爱里,更调皮些,和邻村的对头康康比赛松开双手骑自行车,哪怕摔的浑身乌青,也要天蒙蒙亮就起来练习,非要练会不可。为的什么?为的是那个城里来的小美女---苏之之,谁要输了就不许同那个女孩讲话!起先,小男孩争抢着骑自行车载她回家,难以言状的开心弥漫心间。暑假结束了,漂亮女孩要回城了,凯武赌气不见她,汽车开远了,少年想到她爱吃莲子,摘了一把莲蓬,骑车飞奔去追那汽车,要亲手递给她吃。少年情愫啊,最是真切,也最是可爱。
片中两个小家伙的妈妈,很辛苦,没读过几年书,丈夫在外打工,家庭里里外外,全是她一人操持。拔花生,运花生,晒稻谷,被雨淋了,狼狈地扒拉起来,气得骂老天爷。整日劳作,累得头晕眼花,给孩子洗衣服时,失足落水差点淹死……偶或孩子惹是生非,还要上门赔不是,回头教育孩子,却又舍不得打孩子骂孩子,母爱淋漓尽致,可亲可敬。
不知是谁写的这个故事,影片如流水一样,哗啦啦过去了,清澈见底,似乎不知 表达什么,分明,又有许多言外之意。倾听少年,会有一天长大成人,或许也会像父亲一样离开故乡,到外地打工。小伙伴们,也会为了生计各奔东西,那自行车、那暗恋对象,甚至那乡村印象,都会统统失去底色,模糊起来。也会为了活下去,忍受跟家人孩子长期分离的苦楚,忍受妻子孩子在家里孤单过活,劳顿辛苦,心里痛苦夹杂着麻木。但恰如成人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小孩,在匆匆忙忙的奔波间隙里,在家里出事不得已回乡之际,在重又离乡背井,返回到高楼大厦的异乡时,心头,或许会慢慢融化,慢慢浮现出那一件件,一桩桩,少年的事,少年的梦。
城与乡,她与我,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
天真可爱的孩童的身体里,藏着一个个大人的灵魂。他们的思维,他们的台词与行动,好多时候都不太符合人物,对于他们喜欢的小女孩,我好像看到了十六七岁人物的样子。影片确实好多地方都显得青涩。
孩子们都不用做暑假作业啦?几个这么小的男孩挣一个小女孩去了,村里的小女孩呢,只喜欢白富美?这么小就已经失去了天真变得物质和现实?可能人家是当你们做朋友,你们居然……。我都怀疑这么小的小朋友,一天不干坏事,不闯祸,谈情说爱像什么话!哈哈哈,开玩笑。
摄影感觉没什么明显的风格,构图也不太规整,倒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很多景深较深的长焦镜头,和现在大量浅景深的作品产生了区别。只是运动有点刻意。有很多完全没有任何动机和理由的运动镜头。有的也不平稳,速度也很快。
小朋友真是勇敢,很厉害!还是有点丢失了天真劲儿,两位主角的性格不是很鲜明,一开始老是分不清他俩。后面通过门牙(😂)我还记得有一处腿上的伤,应该是真的。很幸苦。
看起来像是短期完成的作品,看起来很赶。毕竟小朋友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难控制。
能看到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因为影片质感不强,那些内容好像全都漂浮在表面上!
有幸能提前看到这部片子。一个半小时的剧情“波澜不惊”,没有5毛特效,没有“豪华级别“演员班底,也没有“超高水平”的拍摄手法.......本因为会看不下去的,结果内心平静,偶尔嘴角上扬,偶尔有些小伤感的看完全片。片中芝芝像极了小时候刚刚去乡下外婆家的我,但是我一去就是12年,双胞胎的哥哥又很像在乡下"摸爬滚打"多年的自己.渴望和大家一样,但始终不一样~片子的真实感、亲切感绝对是不可置疑的。
2.8 绿色的乡村和纯钢琴配乐整部片子远景看起来像舒服的日本电影。小演员除了康康外,其他人面对镜头还是很生硬,台词也尴尬。不过,幸好,夏天的莲蓬象征的美好连结最后还是没有遗憾地送出去了。
大陆片就值得加1星
挺好看的~哈哈
一群乡下小孩说着一口听不懂的方言,不过这也很现实,很多时候发现上乡下老家,大家说的话都不太能听得懂。看着一群小男孩们骑着自行车去约架,还是发现没打过架就不叫男孩子青春了。尽管跟妈妈撒娇耍赖,要一人一辆自行车,不让朋友们看不起自己,可是兄弟俩也很懂事的帮助妈妈干活。他们也和城里来的小女孩有了交集,其实区别站在那一下子很明显,一个皮肤晒得黑黝黝的,一边是雪白的肌肤,口音上人小姑娘也是一口的普通话。自行车不但是用来和朋友炫耀的,也是为了在心爱的小女孩面前显示男子气概的。 节奏其实并不快,就是很朴实的现代乡村儿童的生活,其实城里的孩子也很羡慕他们能肆意的奔跑,有那么大的活动空间,可是他们自己也会有他们的烦恼,比如他们辛劳的父母,似乎总也不在身边。
很亲切,为啥分这么低
一个朋友拍的,看的未剪辑版,在这种小成本电影里面,这片的故事性和电影手法算挺优秀的了。
蜻蜓少年的夏天,有情窦初开,有争强好胜,有温暖和煦,像极了我们小时候。虽然有些演员略显生硬,但是对于这样一部小成本的乡土电影来说,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钟陵镇的花生富含硒,可惜在进贤工作的那几年没吃点。这些小孩子的童年让我想起了我的青春岁月,正是在进贤县度过的。那几年真的是自己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怀念啊。
男生学习无聊技能的动力就是这样的
返璞归真,透过孩子们见文化、武化、艺术等人类基础文明。当资本经济来袭,透过大人见物质与生活,原来的规矩与风情都显得幼稚了起来。隐喻之下,怡然自得,还是人最初的样子更美好。
作为导演的长片处女作,拍得自然,清新,小孩子们演得非常好,喜怒哀乐不加掩饰,满是绿色养眼的夏天味道,像一个散文诗,江西进贤县乡村风光不错,田园牧歌式的舒服;躲进棺材比胆大,练习单车脱把不断摔跤这些段落非常好。想起小时候很多事情,那时候还没自行车,吸引漂亮女生还得靠滚铁环、弹玻珠、拍纸牌之类的特长……
那辆喜爱的单车,那个暗恋的女孩,那片熟悉的一草一木,早已远去
电影里的童年啊,光唤起回忆是不够的,小演员的演技总是落后于情绪,都是导演可以用镜头叙事语言和人物远近景切换弥补的。几个情绪引爆点都没有引导好,棺材恐惧、母亲落水、练车摔跤,全部都拍得太直白太平淡了。但是来自江西农村的熟悉怀旧感觉,依旧让我个人给出了很高的加分。不同于影片几个主角男孩的视角,我在农村生活中的角色,是那个配角——城里来的之之。可我是个男的,从来没有农村小朋友为我争风吃醋,哈哈哈哈~
乡音无改鬓毛衰,和父亲一起看的,他很开心听见了这样的声音在银幕上,多加一分,父亲全程一直感慨着看到一个个小细节和我讲解,着这样的男孩子的夏天真的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啊,他们老了啊,家乡却远了
7分。全程微笑脸,偶尔爆笑,幼年版乡村爱情。不够深不够好,但是也有趣味,可看。
一个月前的我在想些什么,才会买了这张让我无比后悔的票!是小西天一次性放票的冲动消费么,还是干净的海报?这片子拥有不输《童年往事》的取景地,却拍成了shi,技术渣爆。镜头大规模使用摇臂、左右摇,定不住点,跑焦,掌镜怕不是学生吧;收声是纪录片风格,时不时爆音一下真受不了;台词生硬,表演刻意,临片尾安排小娃娃爆粗也是编剧有勇气给你点个商标赞。四篇长评若干短评给高分的用户几乎一水儿地在181218这个日子注册账号,可疑。不等主创见面了,提前离场,保利科技馆刷《蜘蛛侠》解毒去。话说,排队现场买票为《真爱至上》而来的情侣和单身狗们,你们好样儿的。
骑着自行车追蜻蜓的少年。【CCTV•电影频道】
比《暑假作业》好。
一场戏,双手丢把骑车哥哥不会,弟弟炫车技完后,爸妈都微笑点头,而外婆觉得哥哥的车比较新,比较爱惜东西,外婆的点评对哥哥说很重要,那是他的一道光!弟弟为了练习车技把自己和车子都摔的伤痕累累也始终坚持不放弃而最终掌握技能固然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哥哥一直帮家里做事也要给予肯定。你不可能要求一块冰热烈,也不可能对一团火评价他不够凉爽,明白自己很重要,不跑偏勇敢做自己才会成为更好的人!
导演和摄影自然不必说了。小演员演得真特么好。有点《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