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性

HD中字

主演:Aliocha Reinert,Melissa Olexa,安托万·赖纳茨,Izïa Higelin,Jade Schwartz,Ilario Gallo,Abdel Benchendikh,Romane Esch,Jonathan Zito,Thierry Luddecke,Stéphane Caron,Séverine Larbi-Boucherif,Zaina Benhabouche,Angélique Litzenburger,Meriem Thome,克莱尔·比尔格,塞缪尔·泰斯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1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人性 剧照 NO.1小人性 剧照 NO.2小人性 剧照 NO.3小人性 剧照 NO.4小人性 剧照 NO.5小人性 剧照 NO.6小人性 剧照 NO.13小人性 剧照 NO.14小人性 剧照 NO.15小人性 剧照 NO.16小人性 剧照 NO.17小人性 剧照 NO.18小人性 剧照 NO.19小人性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们都活在格子里

     看到YD的状态:someday I will be dead for being melancholic。真想去抖动一下他的窗口,告诉他me too。有很强的表达欲,但是迟迟不敢公然地写成日志供人观赏,那种消极那种悲观不是人人能理解,如果换来一场不理解的安慰呢。昨天看了个短片《雇工人生》,看完也没觉得什么,今天走在路上看到车来车往的城市人群,突然把它跟平日所思接起线路来,才有一种shock之感。反正看看这个文字,看看那个视频,都更加强一种消极的对生命的领悟。走进这样程式化的生活,才切身体会,感觉人就像活在格子里一样,无论你身处哪里,每天生活来回的路、呆的地方都已经局限,世界上那么多的人困囿于一隅,重点还不是身体的困陷,而是心灵的不自由。看到主持人采访rihanna,问她给x factor的选手的建议,她想了一想说你必须爱你所做的,因为它太难了,你必须爱它才能克服一切。这些话,以前听,也就过去了,现在听就会像敲了个警钟在耳旁一样。然后反问自己喜欢什么,也会有人这样问,然后回答我就是喜欢无所事事,看看书看看电影对着窗外发个呆自由地行走于青草蓝天间,有什么感悟能立即这样码点字,然后去弹吉他去学钢琴去认识太多太多关于未知的世界的一切,最重要的是远离人群,然后,也就这样了。但是,太难了。不是没有喜欢过什么,只是发现喜欢的一切都被绑住成了形式而没有了内容,也曾经幻想过当记者、警察之类有关探寻真相的职业,但是这一切在这样的体制下似乎都变成了程序,也许真的是电视剧给了我们有关这个世界的太多幻觉。

      真正令我感到害怕的既是那种可望见的未来,也是当下自身的变化。我觉得自己,好久没有笑到流眼泪了,好久没有讲个笑话连自己也满意了,好久没有疯癫过让自己开心了,好久没有对生活的美感产生一股由自内心的赞赏了,害怕自己默默地变得迟钝,变得不出声了。渐渐地以后,不能像当学生一样享受破坏纪律的快感了,这些都是成长的恐慌吗。最害怕的是变得不再是自己了,渐渐地入戏而不能冷眼旁观了。昨天工作中还因为稍稍提高了声音喊了别人一句而心里不安,最不安的本质其实是害怕变得不是自己。每天在车来车往的污浊空气里穿梭的时候脑子都涨涨的,对着手机不断刷屏的时候脑子也是涨涨的,现在打下这篇字的时候,完全没有预设,完全没有逻辑,完全没有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但是我又深深地知道自己有好多好多的想法,好多好多的话想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有条理的,自成体系的表达出来。我不能了吗?

     我很害怕生命以这样一溜烟的方式走过,然后回头看自己的那些懦弱泪流满面。有时候很想半夜起床记录点什么,想起第二天还要早起也就作罢。然后一天又一天的让自己无意识地溜过。昨天看到沈从文、周作人的文字,才会稍许有点激励。共鸣总是能给人振作的,至少会知道在这个世上自己不是一种单个体的存在,是有伴的。就像我所理解的最好的伴侣关系也是这样一种共同的心灵出走,像沈复和陈芸一样,像王小波和李银河那样对抗俗流的战友一样。这样,你才不会在这操蛋的生活里缺少战斗力。

     真的,我心里深深地觉得什么改变心态去适应生活,去习惯都是bullshit,习惯神马的最可怕了。就是让你变得不是你自己,建立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而不去走出去那个框架去探寻另一种可能。最可怕的是你认定了某一种你以为的真相,比如我开始渐渐觉得人生的虚无。生命不过是占有一段时间而已,怎样才能用意义填满他。如果不是为所爱之事,是不是就是在消磨生命本身。我们累死累活的工作似乎就是为了那永远不可企及的未来。就比如以家母为代表的上一辈的观念里,一切能量的存储、蓄势待发都是为了晚年那一场不可估量的疾病。至于当下,还是洗洗睡吧。也许,太多人所谓的习惯是建立一种能令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能安慰自己的。

   好了,有太多想表达,但是,要赶着睡了。。。。

 2 ) 社会关系的一个二维切片

01

我们随着秃头男的脚步,进入到一个惊奇的世界。

每个活生生的人都变成了工具。

秃头男从早起开始,享受着雇佣社会带来的便捷。活人的灯罩,活人的浴镜,活人的桌椅,活人的衣架,活人的交通工具,活人的红绿灯,活人的大门,电梯……

一幕幕画面像锤子一样,深深打到我们心上。

原以为这种毫无尊严的雇佣,是一个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所享有的特权。

直到秃头男走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整理了一下领带,然后,趴了下去……

这时才发现,原来享有这些特权的人,不过从事着看起来更没有尊严的工作——地垫。

如果说真的有金字塔的层级,那么这个动画短片就是将它拉平,碾碎给我们看。

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只剩下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没有身份地位的区别。

大家都兢兢业业履行自己的职责,社会机器也在成熟高效的运转着。

只是,没有尊严和怨怼的面孔,怎么看都少了点人气。

秃头男面对一屋子的员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关心和交流。自己被别人踩在脚下也理所应当。

所有人都失去知觉,像工具一样呆在自己的位置上,予取予求。

02

这个短片让我想起马尔库塞写的《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文明中的人们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

在现代文明当中,我们似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好生活,用着和明星一样的化妆品,穿着和明星差不多的裙子。

虽然有贫富之分,东西有贵贱之别,但没钱的人也能开上汽车,博士生和中学生都在看《奔跑吧兄弟》这类娱乐节目。

假期都堵在高速上,在网红景点打卡拍照。大家休闲的方式变得都差不多,生活变得何其相似。

现在的生活挺好的,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为我们找到了为之奋斗的生活目标。大家不自觉便会承认现有的秩序,不会再去反对它或者去反思。

尽管在角落里仍然散落着很多失意的人,但是他们都在现存的社会秩序中去寻求机会,或者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

这样的社会就是马尔库塞称之为“单向度”的社会。

我们在光怪陆离的宣传口号下不知所措,成为只有物质欲求而无精神独立性的单向度的人。

趋同的价值体系抑制了人们内心的批判性和否定性,成为只知道顺从现存思想和行为,缺乏批判向度和超越现存社会的潜能的单向度的人。

03

《雇佣人生》就像一个社会的切片,截取了看似多元生活下最本质的那一个层面。

就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人被物化成社会的零件,一种没有灵魂的工具,在保持社会这台机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效率是首位的。

就像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那样,夏洛尔和其他工人,像螺丝一样钉在了流水线上,无法离开半步,在机器运转的隆隆声中,人性被压缩到小小一团,成为并非必要的某种附属品。

在资本家眼里,工人的价值被异化成为一种工具,机器是高于人权的。

而在《雇佣人生》里,这里的机器上升为整个社会体系。工人也扩大为整个社会成员。

每个人都为了别人更好的生活,把自己完全的奉献出来。

不过讽刺的是,大家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压抑和麻木了。

04

从14世纪文艺复兴第一个人文主义者彼得拉克开始,人类经历了启蒙运动,反乌托邦了一次又一次,马丁路德金的人权运动,单向度也持续抨击了一遍又一遍。

从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这种思想奴役的方式也越新。我们做为社会的一颗螺丝钉,始终像个小脚老太太在笨拙的跟随。

苏格拉底说: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我已成不了尺度,只能像秃头男一样趴在地上,或被生活压垮,或被社会遗忘,最多发出一声叹息,便是我所有的批判。

短片丧丧的,甚至有点恐怖。

但最终,导演还是开了一扇窗,透进来一丝曙光。

那就是字幕后这个小人,他脱掉灯罩,狠狠摔在地上。

我由衷地钦佩这种姿态,他把所有建立起来的秩序摔得粉碎,自我意识终于觉醒。

一切戛然而止……

致于明天会怎样,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首发于公众号:宜早闲谈。一起读读书,看看电影,过过日子

 3 ) 《雇佣人生》:演员表里都有你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雇佣人生》。一部豆瓣评分9.1的动画片,也是一部荣获了世界102个奖项的短片。

全剧很日常,只是展现了主角从早上起床到上班的一切情景。但是令人头皮发麻的是,主角家所有的家具,包括台灯、桌子、椅子等都是由人担任的,出门的代步工具、电梯的起重器也都是由人担任,也就是说,主角生活在了一个“人成为工具”的世界。最后主角走到了自己的工作地方——办公室门口躺下——他的工作竟然只是鞋垫!有人踩着他走进了办公室,让我禁不住好奇,那个人是这个世界的最高统治吗?还是他也只是“工具”?

虽然全片只有7分多的时长,也没有一句台词,但是导演想呈现给我们的东西却让我足足反思了好几天。

当人成为工具时,我们会怎么样?

人作为人,自己创造出来了一个物质世界,但是却又服从这个物质世界,成了异化的人。萨特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匮乏,在于毫无意义的人生,在于荒诞的世界。所以为了克服这种匮乏,人就作用于环境,制作了机器,但是另一方面人成了服从于机器的人,因而人远离了人的本质。

现代世界,或许我们已经成为了“工具”,前段时间支付宝、网易的大数据出来,每个人包括我都乐此不疲的在朋友圈晒着自己的数据。

我目前还是没有收入的学生,所以一直觉得我并不会被消费绑架,并且能总是保持一定的冷静。但是此刻我也突然害怕起来,我们的商家知道我们的消费习惯、出行习惯、娱乐习惯。在商家眼里,我们就是冷冰冰的,不断上升的数据。而且我们是自愿的做他们的数据,比起短片中主角的平谈,我们则是兴高采烈。

我们渐渐会失去人作为人的本质,我似乎看到了我们被社会的一张大网捆绑着,手脚被网上的线操作着。我们的一切仿佛都被自己创造的大手安排着——我们成为了大手的工具——我们失去了自由。

当人与人之间只剩下赤裸裸的雇佣关系,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

主角雇佣了很多人做他的家具,当我们都在猜测他的职业是什么的时候,导演给了我们一记棒喝——他也只不过是他人的脚垫。原来在这个社会,没有谁逃离的了谁,每个人之间都是雇佣关系,都是组成这个社会冷冰冰的螺丝(该动画也翻译成了螺丝人生)

但是当人与人之间只剩下赤裸裸的雇佣关系时,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或许就如这篇短片一样,没有音乐,没有笑声,没有交谈,每个人都冷冰冰的,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工具”,因为工具是没有感情的。

我想起了一部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作者赫胥黎描绘了一个物质已经极度丰富的世界,人的欲望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满足,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强大的机器控制下,人类的家庭、生育、爱情、道德都被抹杀,人与人之间也没有了情感。

在《雇佣人生》中也是如此,导演揭示了一个只有雇佣关系的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都在卑微的、毫无尊严的循环着。人与工作之间没有情感,人与人之间更没有情感,也无法发展出人作为人的情感事物。


人的本质在于自由

影片在谢幕之后,有个做灯泡的小人摘下了头上的灯罩,然后思考几秒,狠狠的丢下了灯罩——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一个自由的人。也给了屏幕前的你我一个喘息的机会。
        
萨特说“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且使得人的本质成为可能;人的存在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之中”(萨特,存在与虚无),他认为人本质在于自由,人应该有在绝望中寻找和选择出路的自由。这相当于向世界宣誓:世界是毫无理由的荒诞,人生是毫无内容的空虚,但是正因为世界荒诞,才提出人之直面荒诞而活下去的勇气和伟大。正如影片最后的小人,这个小人或许也反映了导演内心切瓦格纳理想式的坚持。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个场景安排放在了影片谢幕之后,对于导演这个安排,我所理解的便是“在这场电影中,你我都是演员,看完演员表,你有选择做与不做的自由”

 4 ) “雇佣”的厚度

“雇佣”不光是只有付钱和劳动这两条坐标,雇佣还该有厚度,比如工作的乐趣,比如创造的乐趣,比如责任。当雇佣被社会分工挤压到只剩二维的时候,人性也就被完全磨灭了。这样死一般的部件,不当也罢

 5 ) 狂人日记——现代性与人性大屠杀

研究二战期间犹太人大屠杀社会成因的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曾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一书中讨论过个人如何聚集在一起完成集体罪行的三个条件:
一、暴力获得了权威认可;
二、杀人行为被例行化;
三、暴力受害者的人性被忽略。

但这三种手段绝不仅限于完成屠杀同类生命这种鲜血可见的“伟业”,只要社会还存在,只要我们还有求于彼此,我们就将一直用不染鲜血的刀去集体谋杀一个个个体,谋杀个体的独特、个体的异想、以及个体之为个体的尊严。

Alas,谁人不是食人者?

 6 ) 集体名义下的个体阉割

动画作品不单单是给儿童欣赏的,制作者赋予它一定的思想、情感,使它从通俗幼稚的文艺形式逐渐走向哲学化的价值表达。 而《雇佣人生》这部影片,则试图通过对社会、人生的超现实主义表达来勾勒一场情绪暗涌的反抗。 影片充满了隐喻。开场的闹钟滴答声,单调且重复,诠释了整部影片所展示的社会特质。而人物被磨去了棱角,看上去几乎没有任何情感变化,仿佛机器。然而在连机器人都开始有表情,会交流的现代社会,这一切确实太讽刺了。只有当主人公发出长长的吐气声,才像是活起来了那么一点。眨眼,凝视。人物的心理造型表现十分强烈,下意识的行为,无思想的麻木。 诚如巴赞所言,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此部影片可以看作是社会高速发展的未来缩影,与分工明确的现实相契合。对于人生的无可奈何,甚至习以为常的生存现状,影片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这是现实人生与高度集体的混淆,是对人权的反思和剖析。平庸、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几乎毫不流露的感情,在这样社会集体的大环境里,显得尤为渺小可怜。我控制着你,你控制着他,看似人人平等有序,实则过度程式化,这种无力的循环毫无生命意义可言。雇工们被时刻囚禁于思想的牢笼中,以固定的模式,在自我与他人的双重推力下变成一个个"被阉割"的人。 混沌的背景颜色衬着字幕,"台灯人"轮廓映着微闪的光,他摘下灯罩、凝视它、抛掉它。这个结尾未尝不是一种安全的情感补偿,用稍加修饰的剧情,打开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追回些许缺憾。 影片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比视觉直接传达得要多,沉重的命题,不免加深对人生的感触。笔者不得不承认,此番思想上的冲击的确把工业社会的未来隐患暴露得一览无余。是要像"台灯人"一样逃脱,追寻本质的自由,还是不作改变,遵循内心的自由?这需要这社会中的每个人作出共同努力,才不会轻易因工业的滚滚洪流迷失了方向。

 短评

谁是最终的KING?

8分钟前
  • 榴莲塘
  • 力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_28rpsYsZ4

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演员表里有你,有我。

10分钟前
  • 乔小囧
  • 力荐

康德说:“人非工具”。

11分钟前
  • 熊仔俠
  • 力荐

社会结构的本质:人 才是工具

12分钟前
  • 指梦为马
  • 力荐

坐电梯的时候我还在想怎么不是人驮上去的紧接着就看到了那个胖子T^T无比讽刺。

15分钟前
  • 小岩菽
  • 力荐

人生就是做牛做马的过程

1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个世界很精彩,这个世界很无奈。PS:结尾有彩蛋。2015.3.25成都

2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太厉害了,用完全异化的意向,表达了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的人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我们对正常的工作已经冷漠,甚至完全不能出于对同等身份的人的考虑,然而当这个意向明确在眼前时,很冷峻很犀利

24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如此黑色幽默

26分钟前
  • A-sun*
  • 推荐

(8/10)你以为主角高高在上,但到头来他只是让人踩的……

27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人类文明发展到最高境界就是回到原始社会。

2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爷不干了!

30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力荐

我们为了不做台灯、不做桌椅、不做衣架、不做红绿灯努力着努力着,最后成了杰出的脚垫。

32分钟前
  • 安狄
  • 力荐

我太特么地喜欢里面的场景道具了,完全的人性化创意,你看那台灯、镜子、桌子、椅子、衣架、红绿灯……,这就是我希望的家居装饰

35分钟前
  • 林子
  • 力荐

推荐到”上班这件事“小组。

40分钟前
  • 寒尽
  • 推荐

这世界本来就是一部分人压榨、奴役另一部分人而生活,形式不同,实质却一样。

44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在新年第一天看这么难过的东西是我手贱。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_28rpsYsZ4

4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扔掉那个将你变为工具的东西,你就真的还原成了人吗?

52分钟前
  • mOco
  • 还行

人的社会性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中符合人类整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53分钟前
  • salonbu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