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旅馆

HD

主演:奇周峯,金敏喜,宋宣美,权海骁,刘俊相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江边旅馆 剧照 NO.1江边旅馆 剧照 NO.2江边旅馆 剧照 NO.3江边旅馆 剧照 NO.4江边旅馆 剧照 NO.5江边旅馆 剧照 NO.6江边旅馆 剧照 NO.13江边旅馆 剧照 NO.14江边旅馆 剧照 NO.15江边旅馆 剧照 NO.16江边旅馆 剧照 NO.17江边旅馆 剧照 NO.18江边旅馆 剧照 NO.19江边旅馆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金羊观影团||缺水的叶脉-饮酒的诗人

vol.9,by 洪尚秀《江边旅馆》。

死亡和爱的隐秘联系,

迷惑时间与空间,

如同在梦与梦之间穿行的影像,

突然到来的死亡,

如诗一般美好而悲伤。——@夕颜

本期共十四人评分 十五则短评 均分7.4

或许是目前离散程度最低的一次

poster@ 德卡的羊


一次导演的自嘲

@果樹 6

绝对不是优秀的那一档洪尚秀,从男女方向去看待爱与死是否能称为洪尚秀爱玩的那种结构也存疑,中间有一些很有意趣的自我映照,但是如果要靠这些小亮点来加分未免也可悲。还是喜欢金敏喜的表演,整个人散发着片中应有的抑郁状态。

@下次开船 6

形式大于内容,美景与配乐加持下,故事内核的表达却是那么漫不经心。诗人的角色真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我理解他想要表达什么,但他不是大众喜欢的类型。

@缺德梅 7

洪常秀变得越来越随性,以往“干枯”的文本结构电影渐渐变得轻盈起来,分离声画、虚焦,甚至去捕捉一只看起来好像是路过的黑猫,还有视觉上太美的镜头,《之后》的车内金敏喜,以及此处的茫茫雪地黑衣身影都是,所写人物也不再似蛆虫一般,至少看上去像是生活升级了,倘若放在十年前,寒天雪地里,洪片的主角们恐怕还得穿上土土的羽绒服+牛仔裤+运动鞋,如今也是身着各种大衣了。

@幽幻 7

还是看不来洪尚秀,况且这次的内核还这么忧伤严肃。这种情况下还是充满了尴尬美学和故意延长的对话反而适得其反了,只能说品味依然在线,有几个段落还是挺有趣的,自黑好评。

一篇情感的讨论

@思路乐 7

个人第一部洪尚秀作品。一对父子和一对姐妹在一座江边旅馆上毫无缘由的相遇,在相同的时间里交错与不同的空间。白雪,签名,喜鹊巢,还有越野车,都构成了属于洪尚秀的电影符号。文本上让对话在两方之间交叉呈现,以一种局限的视角和私人的观点去对待角色。最喜欢的还是两方在餐馆各种交谈的戏,句句戳心。

@秋刀鱼木 8

刷成黑白色是不是就为了江雪矮树?那一卷实在太美了。最感动我的是停车场的空镜:当车开走就看不见玻璃上的光,光不在车窗上,也不在通透的黑夜里,而在观者的留恋中永远地等待重逢

@卡佛啪啪卡夫卡 8

表面上人物在不停地交汇,昂贵或难喝的咖啡,穿上又脱下袜子,同样失落的感情,时刻暗示着某种对应;然而人物又不断地躺下或醒来,始终被门窗玻璃画框分隔在截然的空间之中,时空被模糊成多面的晶体。人物身处其中,背负着痛苦和回忆,只能互相安慰着:괜찮아요(没关系)。诗人父亲未签出的名字由定位不清晰的导演儿子签出,父亲诗中的男孩面目模糊,拿着加油管,儿子说自己还没准备好。梦中的天使在哭泣。

@仲夏之门 8

和洪以往的电影比,的确显得深沉了不少,尽管多数标志性元素仍在,包括男女关系的讨论,主题却更像濒死之际回首过往,对来路做最后的总结和交代。结尾处理得稍显突兀,尽管从开头便不断给出暧昧的提示,传达男主的心境跌宕。写给美人的诗歌温柔至深,俨然与世间最后的诀别(抑或是作者生死观的下意识剖白)。最让人动容的仍是那些调度精准,尴尬而又余味悠长的对话,雪和旅馆的意象也很玄妙,在看似封闭的物理空间中,一切都挣脱了纯色调的惶然,流向梦中的忏悔和通透。

@和光同尘

干净的雪景,美丽的女性,一切都在诗里化做了轮回。诗人是对愧疚的和解,女性是对背叛的无奈。儿 子们到来也不过是对过去的承认。所有的展开都在生死的思考中慢慢铺开,错位的何止是人生啊。

一场生死的感悟

@宇文岚安 7

如前作《草叶集》的咖啡厅般,江边旅馆及其周边场所(汉江、雪景、饭店)成为寥寥人物与简单情境下表意的媒介地点,未曾现身的旅店店主同样也可以用来对标前作游离在画外的咖啡馆馆长。不同的是,洪尚秀这次刻意执着于营造一种情感上的、角色逻辑关系上的乃至于性别身份上的互补对接,借此来谈父子和解(洪片罕见)与男女关系(近年标志性的自黑及消极预言),来谈虚焦下朦胧的诗歌与事先宣告的死亡。在饭馆内诗人于酒后吟念出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首诗,哀美而肃穆;直至结局诗人之死与四个情感失败者的哭声联结在了一起,于是便瞬间明白了洪,把死亡写得这么美而轻盈的人,他注定是悲观的。

@亦可寻陳 8

诗人踏雪,雪里吟诗。如此错位,死生何惧。

@德卡的羊 8

洪尚秀这次真的不一样!雪色江边里的黑色身影是来自天堂的生命咏叹,缺水的叶脉-饮酒的诗人,在一贯的爱情与酒桌上再赋予了更宏大的旨意,当然还是那么熟悉的尴尬情境创造。声画分离、虚焦、高调黑白的手段下,在视听继续向前,而重复场景内在镜头的捕捉下通过不同情境与人物制造错位感,而男男女女的爱情,又何尝不是一直错位。

@夕颜 8

死亡和爱的隐秘联系,迷惑时间与空间,如同在梦与梦之间穿行的影像,突然到来的死亡,如诗一般美好而悲伤。

@嘉措 7

一次导演的自嘲,一遍情感的讨论, 一场生死的感悟。

@粉粿爵士 9

凝噎。有别于洪氏以往电影如胸口一记闷拳的无力感,这一次他用“诗”来凝聚情绪。黑白手持下的萧瑟与晃动是人物关系的投射,不断出现的空镜是一种“留恋”。几次被索要的签名,手机,甚至是玻璃窗都是现代的媒介,而老人分明是个“怀旧”的人,他所有的情绪都是皑皑白雪中的诗意。结尾莫名想到了《两生花》,一个生命的死去是另一个相似生命的延续,既是女孩的一次新生也是男女的微妙的和解吧。


本周备选:No.2

[B+]没想到近年看过最好的打戏出现在一部画风复古(相对于如今的动画)地有些粗糙的剧场版身上,大全景切大特写切视点镜头切大仰角镜头最后直接垂直落在屏幕跟前的分镜也只有这种动画能够表现出来了,天马行空的角度和分镜下居然看不到崩坏的作画,不禁感叹这才是把钱用在刀刃上,甩漫威啥的几十条街吧也就。同样是绿巨人,布罗利可比布鲁斯班纳好看多了。孙悟空贝吉塔布罗利混战的时候歌舞伎风格的吼声配上JROCK真是特别有感觉。除了让人惊叹的打戏,文戏也对不太了解龙珠系列的观众很友好,起码不会成为短板,尽管放心去看。 —— @丧面人

No.3

6.7 盖·拍啥都像匪帮传奇·里奇,不过不过的童话新编,有了迪斯尼舞美就有了保证,除了剧情太弱没啥缺点,威尔史密斯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谐星光芒,傻吊的灯神给影片增色了不少,茉莉公主真美! —— @幽幻

历期评分top3:

No.1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7.6

No.2 《你的鸟儿会唱歌》 7.5

No.3 《太空生活》《江边旅馆》7.4

see ya

 2 ) "形式與意義的辯證法" ——從《江邊旅館》論及洪氏電影的其其他她

1.

如同洪尚秀之前的许多电影那样,我们很难轻易地断言这是一部关于什么主题的影片。例如,我们并未得到充足的提示来供我们解释诗人的死亡,甚至无法确信是自然死亡还是自杀(两者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影片倒数第二个特写画面,摄影机对准诗人的脸,他双目紧闭,镜头逐渐推近,像是要进入他的意识深处,而死亡在此处则像是入睡那般沉静。我们意识到在影片中出现的诸多关于“入睡”的镜头,通常是作为在不同人物及空间调度的过程中被安置。人物由于沉睡而错失时机进而错过对方,这尤其投射在诗人与儿子们的关系中,暗示着一种断裂。关键在于,它指向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此缺乏的是导演对死亡(这影片中唯一可称为事件)的观念。 导演仅仅将死亡展现出来,却没有给出充足的理由让我们对其进行心理或现实层面的解释。

2.

但是,在这种观念的丧失下,我们同时获得的是一种感受。不是关于死亡的感受,而是关于“不再”活着这一状态的感受。前者关乎于一种事实,后者关乎于对一种事实的转折与丧失。影片中那个没有露面的旅店老板曾因对诗人的尊敬而心动,但从某一时刻起,心却不再跳动。从诗人的口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旅店老板心意转变的可能性原因,但那种程度的猜测并不构成令人信服的因果关联。换句话说,我们得出的仅仅是心不再跳动了这一事实,如同诗人的死亡,意味着对拥有状态的丧失,一个突如其来的转折,尽管这暗示了某种意义上的断裂,但我们对其中原因并不知晓。另一处关于这点的说明源自诗人自己的表述。他声称自己近来经常做噩梦,并伴随着强烈的死亡预感,尽管没有任何可见的关于健康危机的征兆。对照影片的结尾,死亡仅能被看作是对诗人这段表述的证实,而这段表述是作为诗人死亡的证据而存在。也就是说,在整部影片中,我们无法推断出事件的事实,我们得到的是事件的形式(桑塔格) ——一个无需推断的、自足的证明,以及关于这证明的感受。后者,意味着直至影片结束,基于我们见证了诗人从预感到应证这一过程不容置疑的确立,并且没有给出任何的说明及立场。

3.

因此,它是形式,而非观点。观点往往被引向对现实的批判,而洪尚秀影片中的视角往往却在批判与接受之间摇摆,因此观点是模糊的。那些被错误地认为是现实主义的背景,其实是由形式的元素所构成。一个道具、一段对白、一个场景、一段关系、甚至一个行为、一个手势 —— 由拍摄过程中产生(甚至偶然产生)的碎片经由导演刻意或随机的一系列设计被呈现出重复、对称、倒置、镶嵌、省略等关系,使得电影具有了形式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一系列看似具备客观与现实性的拍摄并没有引向真正的现实性,因为这里的现实元素并不具备实质性内容:我们看到的事件是结构化下的精心设计,而不是事件事实的因果关系,因此它是一种展示,而非推理。

4.

“当我有一个想法时,它必须以一种忠实于我感知生活方式的形式出现。”(洪尚秀)。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强调意外和直觉的拍摄方法,它表明了对现实强烈的开放性态度,是电影制作人与刻板印象作斗争的手段。因此,想法不同于观念,后者,容易陷入某种陈词滥调,它导致影片成为对陈词滥调或思想反射的形象之重建(Romain Lefebvre)。影片结尾,镜头逐渐推进诗人的面部,紧接着是画面的淡出,同时与影片最后一个镜头重叠 —— 两个相互握着手的女人,在床上闭眼抽泣着。也许她们是为各自的痛苦而悲伤,也许是做了伤心的梦,甚至可以解读为:随着被推近的镜头我们逐渐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那里两个天使因悲悯众生而落泪。但没有证据表明她们因诗人之死而哭泣。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蒙太奇理论最基础且直接的运用:通过对两个非连续性镜头的并置,情感被激发出来。我们无须将情绪置入叙事,情绪独立且并行于形式,因此它是一种感受,而非观念。

5.

洪尚秀通过影片传达出一种疑惑的态度:一方面,影片中充斥着不同的文本,它们相互关联;而另一方面,我们从中却难以找到可称之为思想的东西。《江边旅馆》中,男性世界与女性世界仅存在着表象的联系,不如说,是分离的。相对于诗人表现出的对女人的兴趣,两个儿子则对她们漠不关心,彷佛她们并不存在一样。他们被女性观察并评论著,但本身却对此一无所知。正如金敏喜对其女伴质问道:“要到签名又怎么样呢?” ,我们也可以问:“从车中拿到了手套又能怎样呢?” 这种无效性暴露出两性间的沟通困境。餐厅的那场戏中,诗人在披露出与前妻以及情人的过往关系后,进行了一段颇具说服力的辩白,但随即插入进的两位女性的对话,则如同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那样,诉说着男人的失败。“我们都太自以为中心了。” 在对男性话语进行解构的同时,女性也是无力的,这里并不存在拯救与和解,宽恕被看作是一种无奈,一种接受。一切都将以其原本的样貌被呈现,如同被决定好的那样,没有人能够作出改变。因此,关乎于行动的思考是无效的,它只能在一种反复的过程中确认自身,因此,我们又被迫回归到了影片的形式层面,一种夹杂了重复性的自足与循环:行为的意义仅仅在于确认自身,而其中缺乏任何可以引发行动的被称为思想性的东西。

6.

影片中景秀被拿手套一事的反应没有任何暗示,这意味着导演对此处的设计仅仅是形式的,而并非实质的。表层的联系是无效的,它仅作为形式元素而存在,并不能更深一步揭示人物的内在关系,更确切地说,这种关联的实质正是没有关联。从这个角度出发,得以解释洪尚秀影片中某些存在的元素为何没有被发展为强有力的暗示,最终却变成省略 —— 这里,并非是无意义,而是意义的缺席占据了结构中的位置。它们的区别在于,对无意义的感知一定是徒劳的且荒谬的,它是一种虚假,我们难以从不存在当中获得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包含着欺骗和虚妄。而意义的缺席则在于它印证了其反面。在《江边旅馆》中,死亡是无意义,因为它无法唤起我们的感受。唤起我们情感的是缺席,它体现为一种离开,意味着断裂。它意味着对曾经的存在之物在当下永久的丧失以及我们对其无可奈何的接受。

7.

诗人作为父亲,也是语言的使用者,而语言创造秩序。父亲身为命名者,通过命名这一象征的手段,将意义赋予儿子们。儿子则是被压抑的,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竝秀在面对旅店服务员索要签名时所表现出的那种焦躁与不耐烦。某种程度上,这种抗拒同时暗示了他的厌女症倾向 —— 从那一段在餐厅的对话文本中,我们意识到了一种源于俄狄浦斯情结的挫败(当他哥哥提到他的恋母时,他愤怒的否认证实了这一点),它导致的是对女性的不信任与自身身份的迷失。这一切都源自于父亲早年的抛弃,意味着拒绝对其进行阉割,从而使他无法进入成人的世界。“你是你母亲的儿子”——诗人的这句话通过对其与母亲关系的肯定,进而从父亲的关系中否定了他。竝秀对父亲的呼唤与寻找揭露了他无法进入阉割焦虑的境遇,正如片中女伴所声称的那样,他无法找到定位。我们无法将儿子们看作为被阉割物的形象而出现,因此他们的角色与片中的女性缺乏关联。而诗人则是菲勒斯(象征阴茎),只有他被允许与女性产生交集。

8.

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父亲象征力量的能指就是“父亲之名”。其中“父亲”是作为对母亲与孩子之间自然的紧密联系或乱伦倾向的一种制约力量而存在的。即使生理意义上的父亲真的去世了,他在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依然能由替代父亲作用的能指来担当。这个能指体现了父亲的象征力量,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名称、一个形象。因此,影片中作为另一个重要文本的那首诗,其中所描述的组织可看作是父权的象征。诗中雪的意象暗示着死亡 (雪與美、壯麗等詞語在影片文本中多次結合,而其本身的白色又有純潔之意。“讓我們乾淨地死吧。”—— 這是源自《劇場前》的台詞);诗人曾两次关注于需要被浇水的植物,则将一种死亡的危机与植物的不可移动性置入诗歌当中 —— 无法动弹的人们,在黑暗中长大的男孩。男孩无法离开那个地方,他只能停留在那里。这仿佛披露了诗人内心当中的矛盾意识:一方面他声称自己不能因为愧疚就与某人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许他的确为他曾经所做之事感到愧疚。一个抛妻弃子的人却被情人所抛弃。一个离开的人,同时也是被留下的人,无论如何选择,终将还是要“独自一人身处于那无望与孤寂之处”。

9.

可这就是影片想要表述的观点吗?不是的。女人的那句“我们都太自以为中心了”,无时无刻不再提醒我们,让我们意识到陷入伤感情绪的危机。正如我们无法否认某些情感的真实性一样,源自他者视角的评论,也让任何一种单一的情绪难以衍生观念。这里透露出语言与影像的辩证关系。诗人的离去代表着语言/权力的丧失,与此对应的是纯然的影像——女人沉默的哭泣。影像(而不是思想)在语言缺失时达到情绪的峰值。

10.

影片中有三次声音与画面分离的段落。前两次发生在诗人与儿子们的对话过程中,呈现的是诗人独自在室外行走或停留的影像。第三次则是在诗人念诗过程中出现的影像,对应于诗歌的内容,是一名男孩以及夜色下虚焦的加油站。我们从对话中获取信息,我们从影像上获得感知。联系前两个段落,第三处的男孩可以看作是诗人情感的投射。有趣的是,虽然影像从诗歌内容那里获得确认,但念诗这一行为隶属于诗人与女人的现实空间,因此,作为声音出现的诗歌,在影片中难以获得其形式的自足性。反倒是那段影像,仿佛一个刺点(罗兰.巴特),从叙事的平面中突破出来。我们不知道为何是这座加油站,我们不知道为何是这个男孩 —— 画面中空间与人物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这种具体,使得影像在影片的整体形式中散发出一种神秘色彩,在保留了诗歌中暧昧性的同时并形成了独立于诗歌的空间。它抛出了一个难以解答又无需解答的问题,如同《夜晚独自在海边》中的黑衣人,如同《草叶集》中那个反复上下楼梯的女人。它意味着一种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敞开。

11.

在象征意义上,诗人作为影片中唯一的父亲,联系着女性与儿子这两个世界,他是作为中介的存在。当诗人不再开口,这两个世界便永远地失去了关联;他的缺失,在影片最终的两个镜头间形成中转:位于画面中央的是他的面部特写,两个儿子位居两边;下一镜头中,两个女人之间的,是相握的手,它象征着连结。因为父亲拒绝对儿子进行阉割 (见段落7),因此他的离去,使得片中的其它男性终将是儿子,他们幼稚,无法成人。而女人只能通过同性进行自我确认,她们永远地丧失了男性。

12.

因此我们便能够理解相当一部分的两性困境,这在洪尚秀以往影片中十分常见。类似于竝秀的角色们往往都具备电影导演的身份,这使得影片有着强烈的自反性。人们从《江边旅馆》中发掘出以往洪式影片中所没有出现过的元素,例如父亲作为主要角色的出现,例如对死亡的直接展现 (抛开其处女作《猪堕井的那天》不谈)。本质上,这些元素给了我们一个提示,让我们得以解释那些男性之所以是其所是的原因。诗人死亡的全部意义在于,当他不再说话,伴随父权话语的丧失的,是男性与女性世界的断裂;在象征层面上,则意味着拥有导演身份的年轻男子永远丧失了替代其父亲掌握权力的机会。因此他们莽撞、神经质、对女性追逐的同时却又难以得到,这导致了他们对女性产生了既厌恶又尊敬的混合情绪;他们总是个别的、少数的,经常与环境和周围人群格格不入,显得不解风情。《江边旅馆》让我们意识到,在洪尚秀先前的影片中,父亲往往通过一个不可见的、缺席的形象占据着位置 (例如在 《剧场前》第一段中,男主角父亲的缺失) ,而并非不存在。

13.

至此,我们意识到影片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均围绕缺失这一概念。对影片的形式而言,意义的缺失可以被看作是某种经过设计的想法,通过省略和留白等极简处理,进而摆脱陈词滥调与观念僵死的投射,使得电影在形式上获得敞开。对影片的意义而言,它并不竭力于思想的投射,透过对于影片症候式的分析,我们得到了关于“缺失”的意义。

14.

第三个维度则要更为浅显一些。关于这部“江边旅馆”,为何不能被看作是关乎乡愁主题的政治隐喻?汉江(韩国境内)与图们江(朝鲜境内)的对比勾勒出两块不同的政治地域空间;景秀的名字暗含首尔之意,竝秀的名中则有着与兄弟肩并肩之意思;旅店内枕套上印有的Hotel Heimat(德文,意为故乡)可看作为双关语,影射到诗人所说的上天以及人间两个意识的关系。因此,诗人的离开与停留便具有了一种政治维度的映射,它反映出一种事实,那就是无论选择离开还是被抛弃,分裂这一事实作为现实已无法避免。诗人在拒绝乡愁的同时依然渴望回归,这种矛盾的态度与朝鲜半岛政治层面的分裂和对其进行统一的愿景形成呼应。这种回归的愿景并非基于从属关系,所以我们不能将其看作是简单的乡愁。上天在影片中作为一个超我的存在而出现,影射到政治上,困境则表明了一种超越国家层面之回归的匮乏:分裂就意味着缺失。

15.

从第三个维度中我们可以推导出影片的深层意义,也就是将男女两性间的断裂与朝鲜半岛政治上的分裂进行类比,而父亲的离去则暗指了某种超越政治层面的统一之根基的缺失。它可能意味着民族 —— 朝鲜族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其民族性往往体现在针对外来族群的斗争中,内部却缺乏更为深刻的文化认同;它可能意味着信仰 —— 南北政府不同的国家意识形态;它可能意味着历史 —— 呼应片中父亲离去的是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期间并不共享同一历史。洪尚秀的影片关注于日常,但并非不具备政治性。《江边旅馆》中的政治性隐喻并非以话题的方式被揭露,而是在一种看似若无其事的态度中,被政治性自身的缺席而暴露出来。

16.

对于洪尚秀影片讨论的困境在於它們太過輕易地被看作是导演对自身处境真实的反馈,而这又让人们难以排除对其道德层面的批判。但这一切都是不那么重要的,电影之所以被看作是艺术,意味着首先,它是作为一门形式被接受的。洪尚秀影片内所反射的现实是其获取形式与灵感的来源与方式,而并非目的。这体现了一种颇具作者风格的拍摄方法,但同时,这种过于直接的自身影射,也指明了一种境遇,也许如同片中金敏喜所说的那样,暗示着某种难以回避的自以为中心的状态。

二零二零年二月十二日 於深圳

 3 ) 《江边旅馆》:打破、和解、继续前进

作为洪常秀(以下简称洪)两年以来的第三部黑白片,《江边旅馆》显得格外不同。洪在这部电影中创造性地打破了他之前作品结构、视听上的稳定性,也开始通过电影寻求同生命中的人和解,对于人到暮年的洪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整装再上路。

洪的电影结构向来追求“工整”,《生活的发现》、《在异国》的分段式结构尤为典型,无论是前者的两段式还是后者的三段式,叙事上都采取了一种元素重复式的技巧。“Turning gate”、“烧酒瓶”等看似不起眼的小元素通过在影片的不同段落重复出现,使各独立的段落得以呼应,而相同场景的不同情境则又使得各段落之间巧妙对仗,甚至颇有圆一般的循环感。

而在《江边旅馆》中这一技巧俨然暗淡不少,电影本身没有直接分段,而出现的元素除了那辆旅馆外的汽车,其他诸如:娃娃,猫,签名、写汉字等元素都显得较为单一,它们更多的是在当下的场景发挥时效性的作用,并且这次在展现这些元素的时候也花费了更长的时间,进一步强调了了它们的时效性而非结构上的延展性。这种转变体现出洪电影技法的创新以外,也让我感觉他的创作心态似乎发生了一些改变。现在的他,是否相比于玩精巧的结构游戏,更加重视那一帧帧画面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呢?

在视听语言上,《江边旅馆》的“不稳定性”似乎更加醒目,手持摄影、穿插其他画面打断完整人物对话,它们的出现似乎完全颠覆了洪长久以来惯用的那一套视听手法,而这些视听上的创新似乎也赋予了画面多义性:老诗人在旅馆外用着洪惯用的那一套赞美之词夸赞两个女人,花言巧语之下却是曝光过度的雪白江畔以及略微晃动的手持摄影。又一次尬笑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一丝凄凉,对于美的事物,老诗人喜爱、赞叹,却也无法真正进入她们的世界,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洪的情话除了戏谑,还有那么些苍白无力。

近些年,评论界对洪电影的自传性颇感兴趣,洪在各种采访中对这个问题也都半推半就。而在我看来,《江边旅馆》则是一部“摊牌”作品,这部电影的片头是在以前的洪电影中从来没有过的:电影正式开始前,权海骁的画外音响起,介绍了这部电影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等。这就像是组团去参观博物馆,进入展馆前导游总要嘱咐各种规矩或者介绍场馆,这意味着,你是“客”,而你即将要进入的这个地方是属于别人的。洪这种做法在我看来就像是宣誓对这部电影的主权,“这部电影就是我的,接下来你们将进入我的电影世界,甚至可以说我的人生缩影,但你们只是旁观者罢了。”这一理念,在《克莱尔的相机》中或许也略有体现,《克莱尔的相机》一直在强调镜头的概念,桥洞与那只大狗都很像是镜头的象征,它们默默记录着一切(又可以说见证了这场闹剧),却不对其加以评判,克莱尔知晓一切但却走入桥洞(镜头),或许洪想说:“我只拍我的电影就好了,评价感受什么的那是你们旁观者的事。”

《江边旅馆》的人物设置则进一步让我确信了这个观点,老诗人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像是洪自己的一分为三,刘俊相饰演的导演是洪的身份象征,权海骁角色的对外貌的自卑像是洪的内心独白,老诗人则像是按洪自己的脸打造出来的,其暮年的境遇也正贴合了当下现实中的洪。想要同别人和解,先要同过去的自己和解,而这对男性三角关系正是洪自我道德的一场辩论会:餐厅一段,三个男人言语激烈,儿子们谴责父亲抛妻弃子的行为,老诗人则极力用“不爱了就再无意义”为自己辩解,也批评儿子们的虚伪。然而不止于此,在同自己和解的过程中,洪也将生命中的其他人代入到这些角色中,让他们与“自己”展开对话;此刻,似乎洪把自己的儿子也代入到了权海骁和刘俊相的角色中,对于无辜的儿子他显然满是忏悔,借老诗人之口,他也给糟糠之妻写了一封信;“没有爱情的关系他不愿再维持下去,离开是他最后的温情。” 而这部电影中的两个主要女角色似乎都指向一个人:金敏喜(以下简称金),就像洪把自己一分为三一样,洪也把金一分为二;金自己是她作为女性柔弱多情的一面,宋宣美则是金知性坚强的一面,作为一个在爱情中被伤害的女人(现实与电影都是如此)金知性的一面不断抚慰着柔软的一面。同样是在餐馆里,两个女人坐在三个男人的旁边一桌,男人们喝酒、争吵、流泪、忏悔,而女人们则不断在自己这一桌挖苦讽刺着男人们情感表达的浮夸,这传达出类似《之后》中人与人之间无法交流的困境,人的情感似乎难以相通,一桌之隔即是两个世界、两种思考表达的方式,或许只有共同畏惧的死亡才能让人类产生共感。黑白的影像本就预示着非黑即白的结果,在沟通的困境之中,洪逆流而上寻求和解,这需要勇气,亦需要柔情。

洪也没有忘记和金和解,即使爱情还存在,也需要对过往的错误致歉。老诗人写给两个女人的那首诗,也就是写给金的情书;表达歉意、赞叹美丽、感慨人生、表露真心。 和解归和解,洪却依然保持自我,人生苦短,他要为真爱而死,而不是被IKA(诗中提到的东西,翻译问题并不清楚代指何物)逼死,他将在自己认定的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进。

 4 ) 美的殉道者

余味悠长,大雪下两人散步的画面会记很久,薄雾下的远山,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比《北村方向》的色调要偏灰一些,对比度也低很多,看得很舒服。我更偏爱这部,各种意义上。 洪在遇见金以后,作品温情很多,感受到他似乎经历了一番关于“爱”的精神洗礼,对女性的理解和关怀都更深了一层。 女人是男人的天使,“我欢迎死亡,只要你们还在这里。”(不仅仅指女人,还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如同殉道者) “男人哪里懂什么爱啊,我们就活在这样糟糕的世界。” By the way,目前在电影中看到关于女性对男性的影响,表达最精妙准确的是老塔的《乡愁》,对照张爱玲写的“地母”。 要签名很有意思,去向大众喜欢、而自己并不喜欢的导演要签名——可以让别人羡慕我。人会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去做一些并不由衷的事情。去凝视这样的时刻,真的挺荒谬好笑的。“我被尴尬到了。” 人物说话的时候,镜头切换散步闲适景色,会更让人专注在他的语言上,而且更有意蕴。 “我们属于上天,我们能感受。”(爱的能力、感受的能力) “我们习得如何做人、如何生存。”(世俗能力) 人们如何平衡这两种能力,在这个世界中自处? 我很喜欢的“生死”话题,没人浇水的叶子,失去了爱的滋养;寒冬中建筑爱巢的喜鹊,能让人忍受黑暗和寒冷、还希望活在这世上的可不就是“爱”吗? 2022.3.9

 5 ) 一个灵魂的偷得半日闲

〈Hotel By The River〉译为《江边旅馆》,导演洪尚秀将当下生活本无交集的两位儿子和一位父亲,疗愈女朋友失恋伤痛的女朋友,置于一家江边旅馆,五个人有着属于自己熟悉的、亲密的交流空间,探望与被探望、宽慰与被宽慰之间,空出的时间,这些人建立了彼此顿感陌生,回想起也是轻飘飘的新的连接,那是父亲在人世间留下最后存在的证据,是失魂落魄之人获得生活下去的片刻灵感。

整部影片留下了父亲诸多“不在场”的痕迹,迟迟在约定时间都不出现的老先生,和儿子们聊着聊着总偷些空去和其他陌生人交谈,这些不在场,像是一个灵魂的偷得半日闲,它需要一个空档去清空亲密关系之间累积的缓存,这之间有彼此的期待,有彼此的放不下。

除此之外,好像我们也太需要那些新的连接去承载一个想要表达旧的东西的自己,老先生向两位来疗愈失恋的女朋友读自己的诗作,讲述自己的见解,那些讲烂的东西,我们还想讲,旧的东西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存在,这却不是一个活力的世界需要的。

老先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能给这个世界了,所以他在这个世界的旅程结束了,当然自己也已经是一个很丰盈的人了。

 6 ) 洪尚秀对男性和女性关系及死亡的集合思考

(以下都是隐喻)

江边旅馆说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里面串联起来是这样的:

世界上有一个叫做伊卡的组织,有一半的人属于这个组织,这个组织毫无理由的操纵着人们,属于这个组织的人们没有办法迁徙,只能binding在一起。

从前有两个母亲,带着一个长相奇特的小男孩来到贵地,人们逐渐发现这个小孩是个珍贵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他。两个母亲想要带走男孩,但伊卡组织不允许母亲带走这个满足了所有人喜欢的小孩。两个母亲走了,留下了男孩。男孩长大了,长得又高又长,张着很大的眼睛,他在寂寥的地方注石油,样子怎么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小男孩有很多害怕的事情,其中一个就是害怕女性,因为他觉得见过很多女性那个样子,女性是不值得信任的。伊卡组织的女性为了获得依赖,会用交易的方法和小男孩互动,她们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她们会为了自己外在想要的东西,会给小男孩lustful things in a disempowerment manner.小男孩说他每次和女性相处都非常小心。

有一天小男孩的父亲,找了回来,告诉小男孩,你要知道所有人都来自于天空,死后也会回到天空,你要一边感受着天空,一边感受现实中生活,你不能感受到天空,你就像活死人一样生活,诗歌、真爱都来自于那里。有时候,你感受到的一种生活会压倒另一种生活,但你要让两种感觉并行,否则你就没法生活下去。

小男孩的一个母亲告诉他,男性很幼稚,到死都很幼稚。他们充满了恐惧,并且他们也不懂女性所想的东西。小男孩的另一个母亲告诉他,其实她理解小男孩的想法,男性被伊卡组织编程了很多限制,好像真的相信女性,人生就会完蛋。当他们思考了很多思考以后,激动的心情就会冷却。

男孩的父亲告诉男孩,他为何离开男孩的母亲(不是两位神圣的母亲之一),因为他发现他们本质上合不来,他年轻的时候非常阴沉且穷,所以喜欢他母亲外在的东西,他母亲也从他父亲身上感受到了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到后来,男孩父亲爱上了真心喜欢的女人,做了很久的挣扎,后来发现自己没法因为愧疚而留在家庭里,于是他走了。

小男孩的父亲说完这些以后,又看到了天空下了一场雪,他看到了大雪中两个美丽的女人就像当初带着小男孩来地球的两个母亲一样神圣。父亲仿佛变成了小男孩本身,他颤颤巍巍的拿出自己写的关于伊卡组织的诗歌,给两位神圣的母亲念出来,到此他认为就算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洪尚秀讨论死亡、男性、限制性信念、不可信的女人、人类的关系模板、性能量交易、真爱的集合作品

 短评

“感谢为你们飘落的雪”,这两个人接受了一个见证死前伤感的任务。非把遗言留给两个漂亮的陌生姐妹,无视自己的一对小孩。倒也是很能理解这种心情,沉重的事情反倒是对不亲近的人,讲得最顺畅。那种擦肩而过,再也不用拷问彼此的轻盈,让最沉重最不可面对的事情,都能和盘托出,毫无障碍地面对。雪地里的镜头太好了,就好像是为了拍两个“像黑色小奶狗一样站在雪地里的女孩子”这一个镜头,才拍了整部电影。

4分钟前
  • 海带岛
  • 推荐

上一次在洪尚秀电影中出现对老死的焦虑可能还要回到八年前的《玉姬的映画》。如果上一部《草叶咖啡馆》出现景深变化是洪的稍作尝试,这一部改作全程手持可算是翻天覆地了。在此之下,又难得地在诗人念诗中途插入了三次人在焦外的固定镜头(是年迈时候失焦地回忆从前吗?)。全片极大减少了变焦镜头的使用,让视野局限在选定好的某个中全景之内,于是尽管几组人同处一个空间,仍然被分隔在画面内外。对应到叙事结构上,互不干扰的画面信息,伴随几次不同人的梦醒,电影的层级关系变得更加晦涩。全片有一个挺精怪之处,女友起初偷盗手套,随后女友/女店员分作三次不断索要诗人/导演签名,被金敏喜质问,你要这些有什么用,你又不需要它们,不也是对情感不再却仍要强行维系的婚姻关系的发问吗?

8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一边是将死的诗人和他的两个儿子,另一边是失恋后相互依偎的闺蜜,两组人在江边旅馆喝咖啡、散步、聊天、小憩、吃饭的一天,最终似乎又回归梦里。“我理解他(导演)想表达什么,但他不是大众喜欢的类型”“人为什么要一辈子活在愧疚中而不去追求真爱呢?是啊后来失败了,可是又怎样?”仍充满洪尚秀的自嘲式调侃,以及没完没了赞扬金敏喜太美了太美了是天使XD(现实中这么骚扰美女早被打死了) 大概洪尚秀的口味很稳定了,女二简直就是翻版金敏喜,俩人style和身材一模一样,连外套仔裤袜子都一样

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突然有种交代后事的感觉,开头五分钟就看到想大哭,如果一个人能这么开诚布公,他一定相当痛苦吧,拍到这个份上,结构、镜头、表演都不重要了。自嘲也好,自怜也好,我都照单全收。

11分钟前
  • 過期罐頭
  • 力荐

2019北影节。我还挺喜欢洪尚秀的,和《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一脉相承遥相呼应,洪尚秀还是很有意思的创作者,生活与作品互为注释。他的片子有一种刻意为之的不讲究,除了iPhone风格的摄影,对话也显得很没有设计感,但他厉害的地方在于,看似一盘散沙的日常,却又能准确地呈现人情绪中复杂的悲喜,而且最后这一盘散沙的日常碎片,竟真的汇聚成了某种成气候的人生长恨水长东。

13分钟前
  • 曼仔
  • 推荐

雪满汉江,美人看雪,诗人看“美人看雪”,观众看“诗人看美人看雪”。

1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每一帧有金敏喜的画面都闪耀着光... 不对,是我的眼睛在放光,照到屏幕上反射回来了。其实是想她了。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韩国#100. 妥妥送一个五星。科长和评审团抽疯了吗这部片子发男主???戏根本不在老诗人身上嘛。应该是个金豹/最佳导演奖/评审团奖这个路子的。洪常秀黑白的这三部其实都在玩不可靠叙事和记忆/心理这种技巧,这部其实比[之后]走得更远。又是自指和自辩混杂的故事,金句不少但是不招人烦真是高段(啊,[比海更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但是对死亡和衰老的探讨竟然有了些后期小津的况味。加上摄影实在是令人愉悦。就当[草叶集]是练手了……

23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我们又何曾在”龌蹉“的洪尚秀电影里,期待过如许的关于“死“的坦荡。

26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洪导演老矣。如果解析汉文名字可以花上那么长的时间,并且需要用本子记下来,那么窗外一直奔涌,近乎黑白过曝的汉江,大概就是一趟过于浅显的人生隐喻吧。就连那些揶揄挤兑,你好美的诳赞,已经看得疲态百出。

3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从过去的情感哀叹死亡的未来,变奏的完整发条在此被旋钮,乐趣于久久未曾见的肃穆残衰中苦涩笑谈,睡梦仍是解开谜题的钥匙,打开后却不再是男女间玄机的调皮顿悟,那是一片寂静的白,善于“欺骗”生活的他终被生活“欺骗”,由此艰难迈向苍茫的“死”,重新书写下一段“生”,或许,一个后金敏喜时代即将到来,一个彻底不同以往的洪正在复活。

32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导演越来越偏向一种生活写作,走到哪拍到哪,做了啥就拍啥。好在也坦诚,基本有什么拍什么了。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还是美的、微妙的,对话也还是顺畅的,不考虑过去这两年看过的洪我还是会喜欢的,但我真的不想再在洪的电影里看到男性创作者夸失恋的金敏喜长得漂亮了,真的,求你们浮上爱情的水面放彼此一条生路好吗。

35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好像很久没在老洪的电影里看见他如此严肃地讨论死亡。虽然还是夹在许多尴尬的把妹对话里,但能感到一种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心绪。而这种感觉是在很爱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有的:很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开始思考生与死的问题。他真的很爱金敏喜

3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locarno71 surreal and melancholy. 终于从洪金恋的千回百转中跳了出来,暂时搁置男欢女爱,或者说那种影像化女性苦痛并上升为美丽的痛楚的直男视角,拥抱了一个更加苦闷的题材:如何告别生命。这一部把烧酒的苦闷人生味降到了最低,在写于雪中的一首诗里告别投射了些许创作者的焦虑,这也是洪尚秀好的地方,直白到让人在他的片子中看到他的心

40分钟前
  • 鴍諌🌈
  • 还行

羡慕她们躺了一天

43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借梗:“含喜量”较低,基本算是《这时对那时错》后最中意的一部。把大量的篇幅交给了纪柱峰的父亲角色,他在雪地里赞美着两个女孩,在最后念着参悟生死的诗歌,瘫在座位上夸赞着两个疏远已久的儿子(是第一次注意到他在电影里的作用,也觉得能拿到影帝超级开心)。父子之间的淡漠,姐妹间相拥的慰藉,最后戏剧化的场面和先前强烈的对比,让这份亲情关系的描写比起先前的情爱讨论也要有趣和丰富得多。

47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看哭了。对落雪的吟咏,对美人的赞颂,正是一种“物哀”。它让洪常秀过去电影中繁琐的重言式——你很美,你很美因为我觉得你很美——都获得了一种合法性。反复吟咏,来延迟美的逝去。“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48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一間咖啡館見證相遇與失落,一間旅館是兩段人生的起落,關於生命種種,他說得太多,但怎樣也不夠,有時囉嗦,有時太「大男人」,至少真誠,也再沒有了早期電影的冷酷。你無法把握生命,但最終命運還可自決,少了酒後吐真言的時刻,台上的清酒米酒都換成讓人要清醒的咖啡,夾雜著苦樂參半的幽默,甚至變得更溫和又多愁善感,戲中的父子關係能不能當成洪常秀寫照?他的電影裏,事情發展往往並非以線性來了解,將這種不穩定的感覺表達出來,情節可以中斷下來,意外不斷,仍然無損電影的完整性。沒有完滿解決的世界,除了電影最後的一刻。金敏喜的出現讓洪常秀經歷了第三次,甚至有可能是第四次的創作轉變,更大膽,更務求改變,至少這一次是整體視覺風格上的改變,更像紀錄片,而最根本是對生命和死亡有不一樣的看法,這不就是戀愛中的人才會發生的事嗎?

50分钟前
  • 何阿嵐
  • 力荐

把汉江比作图们江,哪怕风景并没有去过。递白纸索要个签名,哪怕电影并没有看过。我们在同一个旅馆彼此相邻,时间久远仍互不相见,这好像人生;我们于同一款汽车寻找凹槽,偷只手套就两不相欠,这犹如命运。儿子呼唤不到父亲,老板心脏不再跳动,女人总结出男人都不懂爱的真理,我拿着油枪,不能移动。

5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