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过了一生

HD

主演:杨惠姗,李立群,刘明,文英,英英,丁也恬,萧志文,吴敏,邵罗辉,胡翔评,罗条慧,周平,林正明,蔡瑟芬,陈显元,陈玉辉,庹宗康,罗文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8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2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3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4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5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6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3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4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5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6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7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8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9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这样过了一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桂美(杨惠姗)孤身从南京来到台湾寻找未婚夫未果,暂住表姐家中,却被当下等佣人对待,为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她委身下嫁遭妻子遗弃的中年男人侯永年(李立群),成为三个孩子的继母,可是因为侯永年的嗜赌如命兼外养女人,令她犹如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生下孩子后,桂美为了生计同侯永年远赴日本替人帮佣,又因机缘在当地一家中国餐馆学得一手好厨艺后返回台湾,独立开了“霞飞之家”餐厅,可是在她勤俭持家之时侯永年却故态复萌,而更让她觉寒心的,是长大成人各有成就的子女以及媳婿的自私与无情。荒谬无稽追杀胖老爹仁义的墓场天选之人第一季舞力对决格莫拉朋友2001运动吧少年遗失的1/2新娘面具对我说谎试试盖·马丁:重现诺曼底登陆雪域奇葩藏医药失忆危机柏林空运里相棒3情深无尽二凤妖术帮帮我托德 第二季夜将尽黑鹰使者分手木马计平凡者的冒险不法正义血溅画屏校园鬼谈陌生人2023欢乐好声音2三体与刘慈欣火花九日秘闻社区女支书女她欧洲假期木乃伊3龙帝之墓欢喜俏冤家林子大了粉红女郎之爱人快跑黑狱断肠歌之砌生猪肉请成为我的家人

 长篇影评

 1 ) 张毅和他的“女性三部曲”

再过三天就是张毅去世两周年的纪念日了,特以此文纪念这位只有七部半作品的导演。

2013年,阔别影坛二十多年的张毅以一部动画短片《黑屁股》(2013)“回归”影坛。在《黑屁股》的基础上,张毅花费数年时间,于2018年推出了动画长片《狗狗伤心志》(2018),这离他的上一部导演长片已经过去了32年。当我们以为在琉璃工艺方面已经功成名就的他将再次开启导演生涯的时候,他却于2020年11月1日病逝了,享年69岁。

2017年1月,中国台湾的中影公司悄然发行了修复版的《我这样过了一生》(1985)和《我的爱》(1986)的蓝光影碟套装。看过《玉卿嫂》(1984)后,我便“爱”上了张毅。他的两部经典之作推出蓝光影碟,我自然不能错过,便通过某宝买了一套来观赏、收藏。看完《我这样过了一生》和《我的爱》后,我确认了张毅的“女性三部曲”在台湾电影史上乃至华语电影史上都是有一席之地的经典之作。遗憾的是,《玉卿嫂》未能和《我这样过了一生》及《我的爱》合体发行——这样更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玉卿嫂》修复或发行蓝光影碟的消息。这个“三缺一”何时能够补上?

张毅以编剧身份进入影坛,以《光阴的故事》(1982)开始导演生涯。

从《光阴的故事》中走出来的四位新导演,杨德昌无疑是成就最高的,其次便是张毅了,而他在台湾新电影时期的导演生涯仅有四年。从他在这一时期留下的六部长片和一部短片看,他的才华不输同时期的任何一位导演。如果他一直当导演,他会不会成为与杨德昌鼎足而立的电影大师?

张毅导演的前两部长片《竹剑少年》(1983)和《野雀高飞》(1983)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今更是被遗忘了,我也无缘观看。但据看过的影迷反映,这两部影片至少是及格水准之上的作品。

1984年,张毅迎来了电影生涯的高光时刻,他改编自白先勇小说的《玉卿嫂》获得了第21届金马奖的6项提名。更重要的是,正是这部影片让他和杨惠姗结缘,一番风波之后,他们携手走过了30多年的人生。

张毅的“女性三部曲”也可以称为“女性悲剧三部曲”。杨惠姗演绎的三个女性,一个是无依无靠的寡妇,一个是忍辱负重大半辈子的妻子和母亲,一个是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具有毁灭性人格的烈性女子。她们的身份、遭遇、个性似乎导致了她们的悲剧,但实际上,延续了数千年的男权社会是一开始就加载在她们身上的枷锁,她们在尝试挣扎的时候或偶然或必然地走向了悲剧。

在我看来,白先勇写《玉卿嫂》,是有着贾宝玉式的态度和情怀的,对玉卿嫂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与怜爱,电影同样延续了这样的情愫。在少爷眼中,她是漂亮、体贴的奶妈;在庆生眼中,她是温柔而又强势的御姐;在外人眼中,她是不甘寂寞的寡妇;在导演或我的眼中,她是一个女人的悲剧。

在影坛取得成功后的张毅,可以说是举贤不避亲,他接下来导演的三部影片,都是和他当时的妻子萧飒合作的。三部影片均改编自萧飒的小说,萧飒本人也参与了编剧工作。

《我这样过了一生》一举斩获第22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主角四项大奖,杨惠姗更因此成为金马奖历史上第一位连庄的影后。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张毅的蓝光影碟套装里没有《玉卿嫂》了,因为,《我这样过了一生》和《我的爱》可以算是“张毅-萧飒-杨惠姗”这个“纠缠三角”的作品集。在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的倾心尽力的扶持下,毫无疑问,《我这样过了一生》也是张毅导演电影生涯中的最佳作品。

《我这样过了一生》是一个女人的史诗,也是中华文明背景下20世纪下半叶女人的标本。杨惠姗蝉联金马影后实至名归,她增胖出演,大概是华语影坛自残式表演的先锋了。李立群饰演的丈夫与父亲,看似渣,但尚能反省、渐变,在中国男人中,应属中上水准了。时至今日,古老文明之下的中国男人,很多人仍下意识想去享受威权。

到了《我的爱》,曾经合作无间的“纠缠三角”彻底破裂了。其实,这一切,在《我的爱》的戏里已经有诸多“蛛丝马迹”:

戏里,小良(杨惠姗)是受害者,是强迫症与洁癖,是“复仇”者。戏外,写这个故事的萧飒是受害者,她同样有精神洁癖(爱情),在电影上映前,她写下了《给前夫的一封信》公开发表,致张毅、杨惠姗身败名裂,电影票房惨败,张、杨两人更因此告别影坛,投身琉璃事业。戏里,小三安玲以爱之名,理直气壮,飞扬跋扈。戏外,杨惠姗也不遑多让,爱得大大方方、奋不顾身、倾其所有。戏里,小良选择了玉石俱焚。戏外,两女一男最终和解,彼此成就。据说,张毅的女儿后来也接纳了杨惠姗(她没有生育)。对错有论,但我欣赏他们的胸怀与气度。

2018年,在《朗读者·第二季》第5期的节目中,董卿说:“三十年前,杨惠姗是台湾影坛炙手可热的电影明星,张毅也是台湾新浪潮电影最具代表性的导演,就在两人事业巅峰的时候,他们退出了影坛,一切归零,从头开始,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潜心钻研,终于恢复了失传两千多年的琉璃脱蜡铸造法,可以说,他们用时间熬成了最美的艺术,也用时间成就了最美的爱情。”董卿口中,张毅和杨惠姗是为了琉璃艺术而急流勇退,这难免有点文过饰非了。但张毅和杨惠姗在一起后,确实活成了志趣相投、形影不离、恩爱有加的“神仙眷侣”。采访中,杨惠姗说:“……我们工作在一起,当然生活在一起,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地方,几乎都是两个人一起,怎么可以这个人就不在了。……”从采访到朗读,张毅和杨惠姗始终手牵手,连摄像师都忍不住给了多个特写镜头,这种琴瑟和鸣、心心相依的是装不出来的,他们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彼此。

杨惠姗在息影前出演了120多部电影,其中的一些电影我们可能永远都看不到了。很多影迷不知道的是,杨惠姗在成为台湾新电影的宠儿和金马奖的常客之前,其实演了大量的“黑电影”,曾是交际花、赌徒、杀手等角色的专业户,这和她在“女性三部曲”中被侮辱、被压迫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杨惠姗如此高产,收入自然也十分可观。她又集漂亮、性感、妩媚于一身,她为何会看上相貌平平也不多金的张毅?

张毅算是一个才子,当上导演之前,他是作家、编剧。他编剧的第一部电影《源》便改编自他自己的小说。

《源》的前半部是移民史,后半部是开拓史,制作不算宏大,但颇具史诗格局与情怀。吴霖芳是真有其人,是台湾敢为天下先的民间英雄,但影片对他的无私似乎略有拔高。和张毅后来的“女性三部曲”不同,这是一部充满男性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

从《源》的故事来看,张毅是一位能够创作史诗式作品的作家,但他的文学创作很快便让步于电影创作了。

从文学才子到电影才子,张毅就凭这一身的才气俘虏了美艳不可方物的杨惠姗?

爱情是一种私人的个性化的体验,杨惠姗看上了张毅什么,我不得而知,但从结果来看,她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的爱》让张毅和杨惠姗声名狼藉、“狼狈为奸”,也是他们和琉璃结缘的开始——他们正是在拍摄《我的爱》的过程中(影片中的丈夫伟业是古董店老板)接触到琉璃。

他们当年“仓皇”逃离影坛,可能一时不知所往,琉璃就这么偶然地又必然地来到他们的生命中。

在他们的琉璃事业中,杨惠姗所付出的金钱和精力都是惊人的。烧光了积蓄后,杨惠姗抵押了自己及家人的房产,张毅则到处举债,好像还借到了前妻的头上了,萧飒居然还愿意借钱给他!熬了五、六年后,他们的琉璃事业才慢慢走上正轨。这是一个多么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

在琉璃创作中,杨惠姗也是那个废寝忘食的手艺人,张毅感觉像是个打下手的。

有杨惠姗这样的伴侣,张毅是一个多么幸运的男人!

但张毅的幸运,不止这一次。

张毅和萧飒在一起后,萧飒很快便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之后便成为了名作家。而张毅此时仍郁郁不得志。

萧飒没有嫌弃张毅,还要呵护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尊心。

后来,张毅终于熬出头了,功成名就的同时,也移情别恋了。

萧飒写下《给前夫的一封信》的愤怒与怨恨,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其实,当时萧飒和张毅并没有离婚,萧飒称张毅为“前夫”,只是在心中与之决裂了。多年以后,他们都放下了心中的郁结,平和地办理了离婚手续。

给予张毅和杨惠姗重击的同时,萧飒也在创作上一蹶不振,暂别了文坛。

2005年,曹瑞原要将白先勇的小说《孤恋花》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萧飒被指定为编剧,可见她的文学才华是难以被遮蔽的。她也凭借该剧获得了2005年金钟奖的最佳编剧奖。

2015年,时隔二十年后,萧飒再度推出长篇小说《逆光的台北》。作家萧飒回来了,却再也回不到被那个世界上最幸运的男人伤害之前的样子了。

《我儿汉生》是萧飒早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是台湾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张毅也将这篇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了。

电影《我儿汉生》(1986)是非常写实非常质朴的家庭戏、都市剧。在我看来,相对于60年代以《蚵女》(1963)、《养鸭人家》(1965)等作品为代表的经过美化的“健康写实主义”,《我儿汉生》才是接地气的发人深省的“健康写实主义”。

“健康写实主义”不应该只展示“健康”的一面,脚踏实地、直面问题的“写实”,才是“健康”的“写实”。

汉生这样的儿子,汉生妈这样的母亲,不只在80年代的台北,在今天大陆的大、中城市,都俯拾皆是。台北80年代已经是“堵城”,如今也差不多,不知道感叹其三十余年治理尚可,还是感慨其三十余年发展“滞胀”?

《我儿汉生》不像“女性三部曲”那么备受瞩目,但它的品质和现实意义,在今天看来仍然没有过时。我希望它能够和《玉卿嫂》一起修复,重映,发行蓝光影碟。

张毅的导演作品不多,作为他的拥趸,我期待在有生之年能够收藏一套“张毅导演电影作品全集”的蓝光影碟。

 2 ) #我这样过一生#

影片看到最后的观感,就是——日子总会过得越来越好的。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忍辱负重的女性妈妈们承担起一个家庭,心中所带着的信念吧!男人的无知欲望终究还是需要背后的女人去引导纠正,可能这话有些偏薄,但是女性角色的存在,实打实可以发挥出极大的作用。也看最终女性选择的方向是什么吧! 一直都觉得母亲的形象似水,可以包容隐忍变化,她们的形态是多变的,但她们的本质就是妈妈,离不开妈妈的特点。桂美的一生,会是天底下大多数妈妈的样子,做别人家的妈妈,生自己的小孩,需要一辈子平衡公平,她也做到了。成为别人的妻子,多了一个身份,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偏离而是担起了责任,老侯作为丈夫有着的贪欲,也是生活缩影,气死人,到最后他们还是没有分开,放在今天可能会有部分的人选择结束,以后也会越来越多,标榜独立自主,而不是在男权底下依赖,都是未来的趋势吧! 但会不会一样,未来有着很多剩女,会为了摆脱年龄带来的歧视,屈服于社会关系中呢?昨天看《圆桌派》里提到“恩格斯说,人的性格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所以今天我们很多社会关系的变化,也会改动部分的偏见,影响最终人性格的形成吧! 看着千千万万的婚姻关系,衍生出的子女关系,亲属关系等等,倒是觉得自己对这个完整群体是个局外人,有时期待有时排斥。但实际上,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我有兄弟姐妹,不也是在这一层关系里面嘛。是吧,复杂化的环环相扣,延延不息~ 子女该看,会觉得愧对父母。影片里家里长短,这一生的主角聚焦在妈妈身上,还是很客观的,感动之余,愧对更多。就像我妈昨晚视频说,妈妈没用,不懂太多东西了,所以不会给我们安排好生活学习与工作,大概是这个意思吧!这辈子不会怨,因为得到太多了,但没有哪位母亲不希望自己全能,她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只是漫漫长路里,人群层次中,醒悟往往不是同步的,所以迟到的醒悟会带来愧对,那就珍惜好眼下的机会吧! 1985年的老电影,平淡却有味~夹杂时代变化,总是有意思的。喜欢这部影片,虽然对婚姻的理解还是浅薄,甚至说不理解,但是,可以聚焦到别人的身上。幸好,有用心的老电影~慰藉心灵的,给予思考的,除了自我的生活,还应该有书籍和电影~

这张图片真是叫人泪目~

 3 ) 我这样看她过了一生

桂美的一生是多少那个时代女性的真实写照,内战中撤离到台湾,以为会与未婚夫小别重逢,无奈终成永诀,来到台湾后寄居表姐篱下,虽是亲故,终究在背地里要被说闲话,因此有人来说亲,见对方还算有礼节,人也算周正,听介绍也无不良嗜好,即便对方有三个孩子,她也同意了,为此还特地登门拜访,坦陈自己的过去。

婚后日子细琐如寻常夫妻一般,只是孩子对新母亲多有抵触,也算是人之常情。奈何一次大雨天为夫送伞,撞见了丈夫赌博,未想后来她竟和丈夫的赌瘾对抗一生,还数次为此几欲家破,甚至在她临盆之际,丈夫还在用她当去身上唯一值钱物件换来的孩子奶粉钱在赌桌上挥斥方遒。

产后,喜得麟儿一双,璋瓦两全,无奈丈夫赌性不改,还因此去职。眼见丈夫赋闲在家,碌碌无为,家用无着,她觅得一份随人去往东瀛当家佣的工作,收入可观,复可携二子同往。为免生嫌隙,她决定携小学肄业的继长子与病中的孪生幼女同往。留下继长女、继次子与身体更健康一些的孪生幼子。

来到日本后,无非是为大户人家做下人,活不算重,只是要常常看人脸色。长子不是读书的材料,还常常打架,毕竟异国他乡,难免受气。最后,权衡之下,她将长子送去学厨,希望他锲而不舍,学厨有成,来日出人头地。终于,低声下气的下人日子她忍不下去了,便和丈夫合计,到中餐馆去打黑工,辛苦一些,钱也赚更多一些,好早日回台湾,开一间他们自己的夫妻店。

在打黑工的日子里,生怕警察来查,东躲西藏,好在丈夫来了日本改了赌钱的坏毛病,钱终于还是攒下了些,于是他们带着幼女回到了台湾,开了一家《霞飞之家》的西式餐厅,招牌菜是桂美在日期间学会的一道牛肉饭。

离开台湾多年,留下来的几个孩子和父母都生疏些,尤其长女,阴怨父母,又到了叛逆的年纪,不服管教。可能是从小缺爱,她也比同龄人更早一些交男朋友,对于这点,桂美也算通融,并不过多管束。

一次台风夜,长女和男友大吵一架,回家赌气和桂美也有些龃龉,丈夫出去访友彻夜未归,夜里,风雨大作,水漫金山,半个屋子没于水中。她叫醒所有孩子,把家里值钱物什装进几个大箱子,在床上迭上家具,娘儿四人,寒风暴雨中度过了苦难的一夜。达旦,几个孩子都力竭酣睡,唯独她整夜未眠。这可能是回到台湾后他们家最困难的一天,而本应在这个家里挑起重担的那个男人一直都没有回来。当然,担子原本也就一直是桂美在挑,只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丈夫的夜不归宿竟是在外另有新欢,当时桂美并不知晓,只是觉得需要依靠的最困难的时候,那个男人不在而生的怨恨。

终究,纸包不住火,外遇背着嗷嗷待哺的小娃娃上门来讨风流债了。桂美没有歇斯底里,这么多年,丈夫有太多的坏毛病了,日子也过的清苦,但她都能忍,可这次,她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她收拾细软衣物,准备离婚开始新生活。

只是她刚离开这个家,家里就一团糟,丈夫店里的生意打理的不好,次子在厨房帮忙的时候烫伤了腿,长女尚未成年却意外怀孕……她不得不重新回到这个家安排一切。心死了可以离开,但责任让她选择留下。甚至在丈夫觉得女儿怀孕丢人,在家门口暴打女儿之时,她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在丈夫粗暴的拳脚下护着女儿。女儿到了这步田地,她也很愧疚,毕竟在她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级,他们没有在她身边。而这,生活所迫,又可以怨谁呢?

终于,儿女都长大成人,也都还算有出息,桂美却病倒了。此时,原本和父母嫌隙最大的长女,回到店里接过母亲的衣钵,料理一切。她作为一个女性,渐渐开始了解母亲的不容易,而成长路上的那些不理解、埋怨、委屈也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却了,甚至为母亲当年没有因为父亲出轨而离婚为她不值。同为女人她更能感同身受,她觉得不该总是由女性承受这些委屈和不公。但是桂美却看淡了,她当时并不是不想离婚,只是留下来可能更好一些罢了,毕竟身为女人,时代桎梏下也没有第三种选择。

最终,女儿决定将《霞飞之家》重新修整,把父母,尤其是母亲多年辛苦经营的这个小天地继续下去,毕竟这是这个女人毕生的荣光。

 4 ) 霞飞之主

宿台湾但不是故土,泊日本仅只为谋生,新婚丈夫了无音讯,再嫁之人携女抱男,打牌小赌,没有前程,出轨她人,偶有不忠,但又能怎样,还不是要守着大大小小,围坐在台风夜入水的卧榻上,等一个不知道回不回家的人

儿子谈不上出息,女儿离经叛道,未婚先孕,及大了都是各有各路,离散而去,半生漂泊,一户霞飞之家的生意,是对沉重生活而言,为数不多的支持与安慰,是对她漂泊半生的见证与肯定,相比夫君儿女,好像物质上的存在,才是更加实际与可靠的

所有这些,似乎即是她作为一个女人,在不够稳定的社会里,所需要依托男人,才能过得下去的寻常一生,而男人呢,不也是如此?

 5 ) 后感

我的爸爸一生中做了无数次生意失败了无数次,我的妈妈每次都选择无条件的支持,现在他们五十岁,还在创业,还在不断的尝试赚钱,男人没本事女人够吃苦够忍耐的话他们还是会过的很好,好像过日子就是两个人相互扶持彼此相信。我是个不婚主义者,我相信女人足够独立是可以不需要男人的,现在努力一点,到老了人家也不会嘲笑你没男人没孩子活的差。相反大家会羡慕你,一辈子没受过男人的气,照样老了活的很潇洒。

 6 ) 总有一天会回想:我过了怎样的一生?

2019年9月3日第二遍观看 《我这样过了一生》

不知道为什么,这电影两三年前看过,可又想从头好好看一遍。

“我这样过了一生”这句话本身就拥有共性,似乎可以作为每一个人的墓志铭,仅仅七个字就囊括了所有的岁月,无论长短,无论酸甜,无论贫富。

杨慧珊扮演了剧中的女一号,一个温柔、贤惠、勤苦耐劳、善良的小女子“桂美”,似乎所有形容女性五千年优良品质的词汇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她度过了怎样的一生呢?因与未婚夫错失良缘,从南京来到台湾后只能寄人篱下,表面看表姐收留她帮她相亲,实际上背地里却觉得她是个负担、累赘,甚至觉得自己丈夫会起异心,热情地招呼相亲不过是想赶紧甩掉她。

她喜欢那个相亲对象吗?显然即便自己再苦,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可是为了离开难以容身的表姐家,也只好把自己嫁掉。即使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有三个孩子的男人,她竟然还是紧张、忧虑地向对方坦诚,自己不是处子身了。明明看起来是男方条件差,她需要考虑,却反倒是她觉得对方要考虑是否能接受她这种“条件”的。


回顾荧幕史,其实演“好后妈”的不少,但“桂美”这个角色绝对是典型。她的一生,拥有两个自己的孩子,以及那三个别人留下的孩子,可从一开始,她就没把自己当后妈,不是对孩子多好,而是对孩子够“坏”,她就像亲生母亲那样,该生气就生气,该打骂就打骂,该教育就教育,一切很自然,完全不客气地把自己代入母亲这个角色。

当然,后妈都是要碰壁的,章子怡说孩子从来没有抵触过她,我觉得还是省略了一部分过程,可能只是接受得快,但不可能没有一个过程。“桂美”算是幸运的吧,除了女孩儿,大男孩儿在老练的观望中看到了她的真心,而小男孩儿则确实也不懂什么是后妈。即便后来去日本只能带两个孩子,她带走了最大的孩子和自己体弱多病的女儿,她这一辈子只惦记着对每个孩子公平。

作为母亲,她们认为的公平或许正是孩子们眼里的不公平。母亲就像摩天轮的轴心,总想公平地把每个箱子都举到顶部,享有相同的时间和风景,可是,每个箱子不一样,有的是空箱,有的是满箱。不同的角度看公平,总是不公平的。

想起了奶奶分钱的事儿,有的儿子几十年都住一起,有的儿子一年也没来看望两趟,大概老了,想拿点儿钱出来分分,结果每一家等份,住了几十年的儿子自然想不通为何如此老糊涂,但我看,大概就是这种母亲角度的公平吧,在她眼里,哪有谁照顾多谁照顾少,都是心头一块肉,必须分一样多才算是公平。

母亲们都有一个人生百科里永远找不到答案的难题,如果对孩子们做到公平,没办法的,每个人有自己一把公平的量尺。


再次看桂美的一生,不知为何,不再愤慨,或许知道了人生就是这样被一步步推着走的吧。面对丈夫的好赌、不工作、暴脾气、出轨,原本我应该是气到爆炸,恨不得将他钉在碎尸万段,可是,这次看,他似乎也不是罪不可赦到哪去,他的一生其实都跟着桂美在走,也有对桂美极好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桂美的第六个孩子。

女人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而男人的一生也是被女人影响着每一步。无论是去日本、回国、开餐厅,以及每个孩子的人生重要转折,都是桂美掌舵着,这个女人,有太多主见和小草般的精神。她永远衣着得体,永远温声细语,永远为别人着想。

剧中有一幕,丈夫出轨的女人找上门来,桂美震惊但又冷静地听她哭诉,当她想把婴儿从后背的背带卸下来时,桂美很自然地起身伸手帮助,而那个上门的女人,一边说“我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女人”一边自然地在陌生人面前解开胸襟喂母乳。

前面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没有让她离开这个家,唯有出轨,不能忍,她毅然决然地离开。可还是在听到孩子们过得不好之后,回到这个家。她像是能把自己化成鲜血,滋养这个并没有给她带来一天好日子的家庭。对我们这一代女性来说,化茧成蝶要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重要得多。

结尾还有一处最无力感的痛心,桂美年老病衰时,听到了一个消息:当年的未婚夫原来还在,已经生儿育女了,而她这错过的一生……哎。若重来,又会是怎样。


其实,这部电影挺有电视剧的长度,电影总给人强烈压缩的感觉,叙事性很强,所以节奏很快,没有什么多余的情节。子女长大成人部分,也不过占据最后的一小片段,略略交代,连谁是谁都还没怎么认清。

说到底,还是养女儿好,对她好,她就对你好,儿子呢,对他好,他今后也是对别人好。总说女人长大后是别人的,我看现在,儿子长大了才是别人的。

桂美的一生也折射着整个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的变迁,民生、民情的变化,这种巨变很有意思,我们这个时代看似变化太快,但实际上完全比不上八九十年代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就像突然间平地起楼房,而现在即便一天加一层的速度,也觉得司空见惯了。

如今谈到杨惠珊可能更多不是演员身份,而是作为琉璃艺术家。1985年的这部《我这样过了一生》,让她蝉联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84年获奖的电影是《小逃犯》,也想找来看看。但在1987年,她便在颠峰状态宣布息影,投身中国现代琉璃艺术,创立琉璃工房,研究特殊的琉璃脱腊铸造法。

如今,也67岁了。还挺期待她能参与这个新时代的电影。


好奇一个事情,剧中怀孕是真实的?找不到相关消息可解答。




2017年第一次观看《我这样过了一生》写下的:

很久以前就长草的一部电影,终于把它看了。很有年代感,演员不错。1986年的电影,那时候的导演、演员都让人感到陌生,除非是常青树依旧活跃在当下,所以看男主的时候,就总觉得好像是谁,又说不上来,原来竟是年轻时候的李立群。故事很八点档,可以演成80集电视剧,但因为特殊的台岛风味,以及浓郁的生活实感,还是颇吸引人的。

“我”是女主桂美,孤身从大陆到台湾,寄人篱下,又被打发嫁给一个离婚拖着三个孩子的男人,一个被前妻抛弃的老赌徒,婚后自然很不幸。虽然真的白头到老了,可中间经历的辛酸又哪能轻易化作甘甜,很多人真的就这样凑合着凑合着一辈子过去了。嫁给什么样的男人,真的会决定一个女人的下半生过什么日子,除非她能挣脱,能改变,能自立,否则就真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最恨男人一脸反感地看着自己女人的大肚子,气死人,那你别做啊,你完事就完事,女人还得承担一堆事呢。怀孕人流,受伤的是女人,男人又有一丝一毫的痛苦吗!好吧,我承认,坚定的爱情是不会受这些负面案例影响的。

看到父亲打女儿,会突然间好恨小时候父亲也打过我,那种凶狠,那种无情,让我不明白你对我的疼爱是真是假,明明婴儿时期的老爸们都挺温柔啊,怎么小孩越长大就越讨人厌似的,从掌上明珠变成掌下鱼肉。不知,我们以后会不会打骂自己孩子呢?

 短评

一直很喜欢台湾的这一类影片,不全是文艺感,不全是爱情,很生活,很平凡,很有内心的触动。今天不回家、YIYI

9分钟前
  • 杜小若
  • 力荐

伟大的质朴的现实主义作品,杨惠姗的表演丝丝入扣,毫不做作。李立群也是立体的人,而不是脸谱化的表演。整部电影的调子非常深沉,120分钟跟着他们活了半辈子,泪水都留在了心里。很多经典的场景,都处理得异常高级。导演、编剧和演员们也从来不低估观众的感受力,所以给得很节制,也完全无套路。是可以一直看的电影。

12分钟前
  • 张敞
  • 力荐

剩女们千万不要一时恨嫁贱卖了自己。乱麻般的生活挣扎在柴米油盐里本已悲苦,偏偏还有个不着调的老爷们在一旁添油加醋,注定餐具杯具一应俱全地人生。女主人公柔情内敛,内心却又坚强,对生活坚定不移,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杨惠珊演的真好。难得张毅不絮絮叨叨。

16分钟前
  • via。文
  • 推荐

男人性子钢,女人性子韧,关键时候还是女人的韧性维持着。人的一生眨眼就过去了,重新审视却发现如此简单。

20分钟前
  • Comel
  • 推荐

一个被时代裹挟着坠入底层,却不肯就范的女人一生。在台湾寻亲未果,只能在表姐家寄人篱下的桂美,为了寻求一个自己的家,嫁给了拖着三个儿女的候永年。 本想做个贤妻良母,在家好好照顾子女,不料不成器的丈夫怕苦怕累,嗜赌成瘾,不久就丢了工作,还偷走了桂美为生产借的高利贷。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不肯吃别人剩下的食物的桂美从此挑起家庭重担,带着丈夫和孩子去日本做佣人,去酒楼打工,回台湾开餐馆,日子刚刚开始好,丈夫又开始在外面养女人……风风雨雨中,儿女长大了,桂美也老了。这个善良又自尊自重不服输的女人硬是凭一己之力养育了五个孩子,白手起家拥有了自家产业,曾经叛逆的继女虽然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却是照顾着店照顾着桂美的贴心人,而丈夫,也守在病床边嘘寒问暖。虽然坎坷艰难,这一生,桂美到底是赢了。电影淡而有味

25分钟前
  • 萌萌妈妈
  • 力荐

善良的人却不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善待:她穷尽一生让这个家摆脱贫困并渐渐过上好日子,然而命运却不公地一次又一次跟她开起了不怀好意的玩笑……看着成年后部分子女的自私表现,真是寒心又无奈,对比之下,也因此更加庆幸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能拥有很棒的爸妈和挺幸福美满的家庭!P.S.:对白→钮承泽,……

2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两年前跑去徐汇图书馆借萧飒的原著《霞飞之家》未遂,两年后终于看到这部电影,杨惠姗的表演和为角色增重44磅的敬业精神都让人赞叹,李立群也刻画出了一个无用又嗜赌的丈夫。张毅和杨惠姗所过的一生也是传奇,虽然现在新领域的成绩也值得祝贺,还是觉得他们离开电影界实在是一大损失。

30分钟前
  • 新月
  • 力荐

“为什么要容忍的总是女人?”没问到点子上,没有好的命题自然就不会有好的展开,展开即是我们常见的以耐力跑完全程的悲情马拉松故事。

32分钟前
  • 一苇杭
  • 还行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女主角就这么苦了一生,问题是,这种循环还要继续下去。除了杨惠珊之外,李立群有几处演的也及很好。

3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杨惠珊演得真好,果然为角色增肥了,看完想把张毅女人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也看了。那个年代的女性还是很伟大的,为了过日子往往没得选择,联想到有两个表弟都是李立群型的男人,一个好赌,一个在外面有女人,结局都是离婚,有孩子也照离,毕竟时代不同了。

38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丈夫有女人,比赌钱更叫人寒心,可是你也只有两种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我觉得两个都不好,可是总要选一样啊。”女人,尤其是做母亲的女人,真的很伟大。

41分钟前
  • 安短
  • 力荐

桂美第一次发现丈夫赌博是一个雨夜去给丈夫送伞。丈夫出轨是在一个雨水淹了半个家的超强台风夜。而桂美的一生就是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雨交加中走过来的,湿漉、泥泞、狼狈,但她坚韧、倔强、有骨气地走完了这殊为不易的风雨一生。

42分钟前
  • 时徙生
  • 力荐

台湾电影没有花哨华丽的视听手法,也没有炫技耍结构的剧作构思,就是有一种随和、源于人们本身的亲切。反观大陆电影,创作者还是太浮躁,太于急功近利。另外,电影是视频,可以借鉴戏剧,但必须与戏剧割裂。《我这样过了一生》、《小毕的故事》等,就是这样“流水账”的描述,才能展现影像魅力,而不是经过了人工的选取,将戏剧搬上银幕。

43分钟前
  • 青山羊先生
  • 推荐

1、一个女人的史诗,也是中华文明背景下20世纪下半叶女人的标本。2、杨惠姗蝉联金马影后实至名归,她增胖出演,大概是华语影坛自残式表演的先锋了。3、李立群演的丈夫与父亲,看似渣,但尚能反省、渐变,在中国男人中,应属中上水准了。古老文明之下的中国男人,很多人仍下意识想去享受威权。4、戏外:原著/编剧萧飒是导演张毅的前妻,两人共创“女性三部曲”中的两部,分道扬镳后,萧飒在创作上一蹶不振。而张毅“出轨”的对象正是该片的主演杨惠姗。张、杨八十年代中期急流勇退,创办琉璃工房,竟然也成行业标杆。5、杨惠姗在成为台湾新电影的宠儿和金马奖的常客之前,其实演了大量的“黑电影”,曾是交际花、赌徒、杀手等角色的专业户。

46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80/100 尽管依然还有诸多不满意之处,但在《香蕉天堂》之后观看反而对前半段的克制颇有好感。情节上与日本有关,其实景别、机位等镜头设计上怀疑也学习了小津等日本家庭电影。“水再漲,我們就掀了天花板上屋頂去。”这一幕确实有女性引领的诺亚方舟之感,也想到《罗马》结尾海边那个镜头,“女人总是孤身一人”。 #DCP2K

47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历经近三十年的婚姻家庭私史,较少的嵌入历史时代特殊事件,反而使得故事可以超越具体背景,提炼为更普世化,体察传统家庭观念在现代生活中的演变,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我”,或者身边听说过这样的“我”。坚强有根性的女人,轻佻不顾家的男人,叛逆闯出祸的孩子,吵过闹过也打过,好在都逐渐理解对方,用包容实现了和解,所谓家庭往往就是如此的存在。

51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台湾庶民剧,还不错,这片贵在平实,老老实实的拍,老老实实的演,不玩花样,不走捷径,不煽情,讲人话,不过也因为平实,还缺那么一点点滋味和电影感,后来杨德昌再拍庶民,就进步大了。中影修复版本还是稍微有些遗憾,很多地方亮度调得太大,亮得晃眼,包括白天外景、内景,都是白花花的不舒服。

5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几场室内戏,将演员有层次地分布于狭小纵深空间中,利用门道和家具取景构图,借助深焦镜头和摄影机的推轨,放大演员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情绪内敛饱满、张力十足;叙事方面则承袭自民国初年以来未遭断层的文化样式,全片流露着中国传统文学的散文诗式叙事风格;隐忍良善的女性,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和韧劲,这种韧性亦是温柔,是女性独有之美;女人之间的谈话抱怨和男人之间静坐抽烟,一动一静的对比刻画男女间迥异的性格与心境。关于暧昧的中美日台关系、绕不开的家国意识、复杂深切的民族情感等等,亦都有涉及。逐渐开放的社会政治氛围、回暖却不明朗的两岸关系,以及一批受过良好教育且富有的观众群体,为即将到来的一系列台湾新电影佳作做好了准备。好。

53分钟前
  • Maurice
  • 力荐

他们两个后来不再拍电影实在遗憾。杨惠姗真的可以展示不同风貌的女人,这个片子把中国女性的命运比较完整的呈现了。到了年纪就给你配个男人,嫁到别家,当女仆、陪睡、生儿子,生一堆孩子,然后生活稍一稳定,保准了给你新的课题,丈夫出轨了,赌博了,工作没有了,女人你甭想闲着了,还好本片女主还没有被家暴呢。家庭条件好的,也给你找个夫君,并且老丈人提拔女婿,等女婿翅膀硬了,老丈人也过世、失势了,必然的,男人这多年忍气吞声,是一定要发泄出来的。还好,她的女儿在15岁经历了流产后,这个后妈精心呵护,小姑娘也争气,读了大学,有的选择,可以不结婚,承担家业。1985年已经过去34年了,女人的选择还是越来越明晰了,自立自强,不要被男人绊住手脚,想生孩子,找个好精子即可,不需要跟他组成家庭,那里你什么都得不到,全是损失

58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丈夫有了女人,比赌钱更叫人寒心,可是你也只有两种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两种都不好,我都不想选,可必须选一样”。原来人的一生不过就是一部电影的长度。怅然中。桂美,最典型的中国女人,坚韧包容倔强清醒。看着老年的她,身边儿孙绕膝,有一种说不清的魔幻感。十年几十年,曾经受过的累吃过的苦流过的泪,全部不过是当下的这一天这一刻。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幻的无意义。这一部其实与《海滩的一天》有些类似,没有什么特殊花哨的表现手法,正正经经老老实实推进,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

1小时前
  • 一抹隐身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