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港水手

HD

主演:布拉德·戴维斯,弗兰科·内罗,让娜·莫罗,洛朗·马莱,汉诺·波西尔,君特·考夫曼,Burkhard Driest,Roger Fritz,Dieter Schidor,娜娅·布鲁克霍斯特,罗伯特·冯·阿克伦,Werner Asam,伊索尔德·巴尔特,沃尔夫·格雷姆,Karl-Heinz von Hassel,Y Sa Lo,弗兰克·瑞普洛,维图斯·策普里夏,Isa Jank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年份:198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雾港水手 剧照 NO.1雾港水手 剧照 NO.2雾港水手 剧照 NO.3雾港水手 剧照 NO.4雾港水手 剧照 NO.5雾港水手 剧照 NO.6雾港水手 剧照 NO.13雾港水手 剧照 NO.14雾港水手 剧照 NO.15雾港水手 剧照 NO.16雾港水手 剧照 NO.17雾港水手 剧照 NO.18雾港水手 剧照 NO.19雾港水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雾港水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艘船停泊在布瑞斯特港,船上有个名叫奎雷尔的英俊水手(布拉德·戴维斯 Brad Davis 饰)。他被船上少校赛隆(弗兰克·尼洛 Franco Nero 饰)暗暗迷恋着,还和船长罗伯特(汉诺·波西尔 Hanno Pöschl 饰)保持暧昧关系;他勾搭当地酒吧老板诺诺(冈瑟·考夫曼 饰),主动在色子游戏里输给他以便和他发生关系;他贩毒,还杀掉了同伙,警察马里奥(伯克哈德·德里斯特 Burkhard Driest 饰)盯上了他,又迷上了他;年轻人吉尔(汉诺·波西尔 Hanno Pöschl 饰)也爱上了他,还被他嫁祸杀人罪名;诺诺的妻子吕西娜(让娜·莫罗 Jeanne Moreau 饰)也对他兴趣满满……  英俊的奎雷尔,狠心的奎雷尔,谁也说不清他到底爱谁,谁都甘愿做他手里的棋子,塞隆上校看着一切,知晓一切,每天对着录音机讲述自己的爱慕之情……心室钢铁骑士(普通话)大雪海的凯纳 星球的信者邱少云热血合唱团月光1982米拉2022机器战警2又见六月冰封:重生之门(国语版)11度青春之《拳击手的秘密》爱的就是你2014爱到房倒屋塌突然之间降临的爱情笑林小子2:新乌龙院女婿难当双面君王天堂镇大火波登湖燃情岁月(普通话)神奇之光难以置信2018带子雄狼:那只小手科拉多 西拉的到来公主日记2一个人的武林光 2017精灵宝可梦:冥王龙与冰空的花束雪米感情生活铅黄妄想少女MOMO浸没2017铁原纪行亚森·罗宾 第二季与凤行粤语天涯明月刀反黑双虎将机械画皮倾听心灵第一季连环局2023魔茧蝙蝠侠:血脉恩仇富江9:无限制

 长篇影评

 1 ) 最爱的电影

这部《雾港水手》上映不久,导演就过量吸毒被发现死在了自己公寓里,而本片所掀起的争议,比导演的死亡更引人注目。 电影像是一部舞台剧,浓烈的红色和绿色十分妖异,几个简单的场景——轮船、街道、酒吧,类似男性生殖器般的街头装饰,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这不是现实,这不是现实的故事,这是导演心理的世界,是性欲的世界,是对男性美无限崇拜,却又对感情充满畏惧的世界。导演是自恋的,奎雷尔既是他的性偶像,又是他自己。

 2 ) 恶魔的笑庞

从1962年春的奥勃豪森电影节开始,新德国电影浪潮正式拉开了序幕,当时正值战后的德国,这群年轻的艺术家们大多数拍摄的作品都是关乎历史的反思与德国国情现状的思考,将历史与政治结合起来进行表现,赋予作品思辨深度与哲学性,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德国诞生了一位在当时被看做另类的导演——法斯宾德。就是这位“另类导演”,在日后被誉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心脏”、“‘新德国电影最有成果的天才”、“德国电影的神童”、“德国的巴尔扎克”,“德国的安迪•沃霍尔”“与戈达尔和帕索里尼比肩的电影巨人”“当代西欧最有吸引力、最有才华、最具独特风格和独创性的青年导演”。
言归正传,我对于法斯宾德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我只能从他的作品中去揣测他内心构造的世界。对于一个有着极其灰色童年的艺术家来说,他所构造的世界让我感到震撼:一开始是惊讶,然后是震撼,再后来是深深的敬畏!法斯宾德所构造的世界是荒诞、离奇、暧昧、诡异、怪癖的,如同带你走进一个未知的绝望世界,充满吸引力却又让你感到背脊发凉,当你进入他的世界时,这种无尽的哀伤让你一次又一次撕开自己内心最深处伤口,而你对这裂开的伤口的疼痛却感觉到奇妙的快感。
法斯宾德的这种极端自我宣泄的情感,从他的处女作开始,一直延续到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雾港水手》。
可以说,《雾港水手》是法斯宾德将表现主义和结构主义发挥到极端的一部作品。然而我认为,这一次,法斯宾德没有将他构造的的世界进一步扩大,而是将自己构建这样一个世界的缘由,向观众娓娓道来。
首先引人入胜的就是色调。从这部作品的开场就可发现,这部电影的色调相当昏暗,主色调是迷幻般的艳黄色,让人感觉到朦胧的暧昧情感,而主人公奎雷尔的衣着则是象征着男性那伟岸的魅力:白色水手服,露出宽大的胸肌和性感的胸毛,紧身的裤子。从色调上可以充分感受到这部电影压抑的氛围以及略微变态的情节构造,而整部电影的背景色调,导演并没有给很细致的描写,只是用几个短镜头的方式交代过去,就连在诺诺的酒吧的场景,也没有给出完全场景的镜头。纵然没有给出这些镜头,但是昏暗色调的感觉却甚于给足镜头,我不禁想到安迪沃霍尔说过的话:“最刺激的事情就是你永远不去做的事情。”法斯宾德正是做到了这点,而且将感官的刺激交给了观众。
在我第一遍欣赏《雾港水手》时,我感到整体的故事情节十分松散,然而在此之后,那些场景却时时浮现在我的面前,历历在目,当我第二次欣赏的时候才忽然感受到了那渐渐可怕的魅力,也可以说,法斯宾德已经将他的世界不知不觉深深地植入了我的思想中!这部电影带有极其浓重的主观思想在里面,奎雷尔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爱的世界里,看似他乐在其中,其实他的内心是一片孤寂,就连最后利兹夫人都说:“你没有兄弟!”,这是法斯宾德的主观世界,在他的世界里,没有爱,只有贪婪的欲望和无止尽的悲伤,奎雷尔看似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物,但是这个世界里要是缺少了他,那么这个世界将不会存在,这正是表现主义的悖谬思想,正如你如果选择了快乐同时也就选择了悲伤是一个道理,没有悲伤,你怎么知道什么才是快乐?然而对于法斯宾德自己而言,我个人认为他也在暗喻自己:对艺术的追求越高,肉体的付出也就越大。从他短暂荒诞的一生来看,也正是如此。
从故事情节上看,有很多类似舞台剧的场景出现在镜头里,尤其是奎雷尔和罗伯特在码头打架的那一段,导演用了泛焦的手法来拍摄这么一组长镜头,而在后面背景里的骑在摩托车上的人却丝毫未动,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整部电影里出现了很多次,有人将这样的镜头归结于电影的表现形式,认为导演这样做是为了突出电影的表现主义风格,然而我不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我认为,除了表现形式之外,这些看似非理性的影像里,是寓有更加理性的因素,罗伯特和奎雷尔戏剧性的打斗场景,无聊至极的花哨夸张的动作,便是暗喻了这两兄弟之间微妙的暧昧情感,而且这个镜头背景中的夕阳落隐落现,更加衬托出了这样暧昧的气氛。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整个故事的蒙太奇结构,导演用了大量的字幕分隔以及海军上尉的旁白来切割整个故事,亦可以说,整个故事的推动是由这位上尉的发言来进行的,这位海军上尉是独立于这个故事之外的角色,是一位旁观者,然而到了故事的尾声,这位旁观者却成为了故事的另外一位主人公,导演如此的安排再次让人感到怪诞离奇,仿佛在银幕上写着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文字,将自己内心的激情化为这些意象,成为了故事的基础,将表现主义的“非形象的形象”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于法斯宾德自己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是怎么样的,我们只能从这部电影里窥探出来。黑泽明在自传的最后两行写到:“人不会老老实实地说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常常是假托别人才能老老实实地谈自己,因为,再没有什么能比作品更好地说明作者了。”
表现主义电影的一大特点就是抽象,如同卡夫卡的意识流文学一样。法斯宾德在《雾港水手》里构造了如此一个“无爱的世界”,然而却不是用象形的方式来展现出来,而是将他观察到的事物经过沉思、意识化,进而上升到一个充满哲学的领域。两年前我读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之后,更加理解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尼采笔下的“日神”掌控着人类潜意识中的幻像领域,事物的发展都受着潜意识流动的影响。这部电影中,在法斯宾德的镜头中掌控潜意识幻像的,就是奎雷尔,他杀人,然后相继和诺诺、警察发生关系,最后又嫁祸于吉尔,然后爱上了吉尔,却又再次出卖了吉尔,一切掌控在奎雷尔的手中,这样荒诞的情节也许就是法斯宾德的一个噩梦重现,我想也和他那荒淫的双性生活有关,他构造的这个世界是一个男权至上的世界,完全的男性崇拜主义,在这个世界里,男男之间的情感被世俗所认可,而男女之间的情感却遭到男性的排斥甚至遭到了歧视和侮辱,利兹是一个悲情的角色,当她问奎雷尔是如何看待她时,奎雷尔告诉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而已,之后在酒吧当利兹再次跪下请求奎雷尔的时候,奎雷尔则是面无表情地默然离开。这一切的剧情无不散发出浓烈的男权主义思想。
电影的最后,利兹算了一次塔罗牌,为谁算的在电影里没有交代,很多人说是为罗伯特算的,因为她对罗伯特说了一句:“你没有兄弟!”,随后麻木、生硬地放声大笑,我认为这无从考证,仅仅凭这一句台词并不能说明问题,导演留下的是一个主观的悬念,我更倾向于利兹是为奎雷尔算的,因为我认为法斯宾德意在告诉观众的是:人们心目中的世界观已经被所谓的世俗、所谓的理性法则而覆盖,而在他构造的世界里(或者说,在真正的现实中),事物和人性均已被非人的力量所扭曲,一切事物并不是像他的表面所呈现出来的那么和谐、美好,人类已经成为了被动互相残杀的机器,沦为了失去尊严、失去价值、失去自我的可悲动物。我想这就是法斯宾德向观众娓娓道来他为何要构造如此一个世界的缘由吧。
关于台词方面,很多影评人认为整部电影的台词笨重,没有银幕感。我认为如果你深入地窥探到了法斯宾德的世界中,就会感到这些台词其实是十分微妙的,一开始会感到沉闷、乏味、颓废、荒诞、抽象,但是在这个世界中这些语言却是如此具有魅力,以至于衬托出了无限暧昧的氛围,我认为这也是法斯宾德借着这些台词在同时嘲讽着他所处在的世界。然而他所处的世界和他自我构造的世界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无爱”,所以,这里面也带有些许的自嘲情感。正如奎雷尔一般,明知道自己身在地狱般的世界里却发现自己无法摆脱,最后只剩下无尽的悲伤和无奈。
在我欣赏完《雾港水手》之后,我不禁想到了小时候听到的一首帕格尼尼的曲子,叫《恶魔的笑庞》,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正是听着这首曲子,我感到法斯宾德就是那位恶魔,正躲在黑暗的深渊里向着这个世界发出阵阵诡异却又哀伤的笑声。

 3 ) 引《让·热内》P180

1982年春天,法斯宾德拍摄了以热内小说为底本的唯一一部电影,将《雾港水手》改编成性欺骗与性迷恋的幻觉投影。在电影中,法斯宾德简洁地提炼了小说的叙事元素,强调叙述和行动之间偏离的距离,由此激发令观众陶醉的、迷幻的参与感。法斯宾德写道:

也许,热内的《雾港水手》是文学世界里最激进的小说,鉴于它的客观行动和主观想象之间的分歧…于我而言,它之所以值得阅读,在于我和热内的叙事模式之间的冲突——一种具有独特想象的冲突,这种想象为你开启一个新世界,它遵从自身规律,源于一个令人震惊的神话,甫一接触,就向你发起挑战。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Querelle Filmbuch(Munich,1982),p.11.

 4 ) 欲望的形式

       当德国新电影运动走入到70年代,60年代那种强调直面历史、反思罪恶的“青年德国电影”开始被更具社会道德批判色彩的“新德国电影”所取代,而在这个转变中,法斯宾德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法斯宾德拍摄他的遗作《雾港水手》之前的鸿篇巨制《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中,在那个充满病态、虚假与绝望的世界中,法斯宾德却没有刻意去还原杜布林小说中的社会氛围,反而刻意营造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对于法斯宾德来说,电影中大量的室内戏和争吵段落是几乎全舞台剧的创作方法,到了《雾港水手》,法斯宾德甚至舍弃了外景拍摄,在摄影棚里搭建了一个人工化的布景,演员表演也极其夸张、歇斯底里,全片所要传达给观众的粗糙、庸俗的质感与那阴暗又令人费解的主题都被打上了鲜明的法斯宾德的标签。

    法斯宾德在谈到《雾港水手》时表示“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一部关于谋杀与同性恋的电影,这是一部描写某个人企图用所有为社会所认可的方式,来寻找他的身份认同的影片”。就如同法斯宾德所说的一样,《雾港水手》这部改编自让•热内小说的电影,在粗糙拙劣的戏剧情节背后所隐藏的是华丽的、罪恶又自我满足的意象世界。从事鸦片走私的水手奎莱尔割断了他的同党维克的喉咙,吉尔杀死了一名叫提欧的建筑工人,因为提欧窥探吉尔美丽的妹妹,企图利用吉尔与她接触。在影片这两段主要的犯罪线索上,法斯宾德并没有将谋杀这样极富戏剧张力的情节作为重心,而又回到了他所擅长的处理人物内心矛盾的主题之上。我们得以看到人物之间大量无意义的对白,听到那超过任何一位主角台词量的电影独白,但观众仍然对所发生的谋杀行为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奎莱尔必须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他的所作所为,从社会称之为犯罪的角度,或者是从他内心深处的角度”法斯宾德明显更倾向于后者,而法斯宾德的很多电影都将焦点放在了如何面对真实自己这个命题上,在他的杰作《恐惧吞噬灵魂》里,外界/他者仇恨的目光与主人公内心的焦虑相互映照,社会的偏见阻碍了真爱的发展,法斯宾德对自我身份的怀疑也贯穿他创造始终,他终其一生都在与内心的恐惧作斗争。在《雾港水手》剧本首页,法斯宾德写到“惟有真正能与自己认同的人才能自恐惧之恐惧中获得释放”。法斯宾德本人酗酒、吸毒、滥交,如此堕落的生活仍不能让他战胜内心的恐惧感。而《雾港水手》中的主角奎莱尔同法斯宾德其他电影中很多主人公一样,可以从中发现法斯宾德自己的影子。奎莱尔流连于码头的酒吧,又从事贩卖鸦片的生意,同时无时无刻都在施展自己的性魅力。人们普遍把《雾港水手》看作是一部关于同性恋的酷儿电影,这种看法虽说过于绝对,但同性主题确实是影片中心。我们在法斯宾德之前的同性主题电影诸如《佛克斯》、《十三个月亮之年》中看到的是极其现实风格、生活化的悲剧故事,但《雾港水手》却是极端形式化、风格化的。法斯宾德对让•热内小说的理解,让他创造出这样一个迷幻、色情的欲望世界。影片被红色、橘黄色的主色调下浓重的雾气包裹,人物着装性感、暴露(奎莱尔的低胸背心以及群众演员的SM皮革装束),而性挑逗也是无处不在。影片无时不在传递出一种凝视状态下的视觉快感。奎莱尔在让•热内那里有明显的移情色彩。奎莱尔的一切都是让•热内渴望但又无法真正拥有的。同样,在法斯宾德这儿,奎莱尔的形象也被“神话”了。他是军官西布隆所迷恋的对象,他幻想自己能成为英俊的奎莱尔,他幻想割下奎莱尔的生殖器,将它移植到自己身上。西布隆对奎莱尔对仰慕与偌偌/警察对奎莱尔的贬损羞辱形成对比。对于仰慕,渴望发现自我的奎莱尔更追求受虐的快感。法斯宾德电影中的主人公常常选择利用性来互相伤害。奎莱尔在与诺诺的赌局中故意输给了他,而这样的代价是他必须 与偌偌发生性关系,这种对受虐心理的自白式描述出现在许多法斯宾德电影中,比如说《四季商人》。奎莱尔是被凝视的对象,法斯宾德也将自我暴露于电影中,借由他人的检视来重新创造自己的身份认同。

     《雾港水手》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主题是“兄弟关系”。酷儿理论将“兄弟电影”看作是一种超越异性恋视角的解读方式,为电影评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角度。《雾港水手》中,法斯宾德将奎莱尔的兄弟罗伯特和吉尔都安排让同一位演员来扮演,给观众提供了暗示。奎莱尔与罗伯特矛盾重重,但却对吉尔十分友善,用多种方法帮助杀人后的吉尔逃跑,但最终奎莱尔还是将吉尔出卖给了警察。法斯宾德一直深信兄弟是能给人追寻自我身份认同带来极大帮助的,他们如同镜子的两面,映照出相反的自己。奎莱尔与罗伯特之间毫无相似性,但我们不妨把罗伯特看作是奎莱尔内心的另一个自我,但是奎莱尔对自己的这另一个自我有明显的排斥心理,他渴望与这个自我达成和解,却又不得不通过一系列的反叛行为来逃避与疏远。

     《雾港水手》有强烈的“剥削电影”色彩,它体现出特定群体的叙事,影片的符码和叙事都带有性虐、易装、性倒错的色彩,也因为如此,《雾港水手》的观赏性并不高,但可作为一个有趣的文本去解读,我们通过这样的电影可以去接触到另一个叙述形式,法斯宾德的许多电影都具有这样的功能。也许比起法斯宾德其他那些闪耀的名作,《雾港水手》仍然被浓雾笼罩,但它本身的传奇性、先锋性却是不言而喻的,它肯定不能归纳到法斯宾德最好的电影序列中去,但却是他最勇敢的一部,因为在这里,法斯宾德终于开始正视自己艺术创作的真正意图,可惜这个起点却变成了终点。不过法斯宾德的自我批评,他的冷酷无情,他的愤怒,对于新时期德国电影却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呀!正是法斯宾德让我们看到了一段关于发现与探索的全新的德国电影传奇,从这一点上看来,法斯宾德不愧为新时期最伟大的德国艺术家中的一员。

 5 ) 皇帝与愚人——从塔罗牌角度解读《雾港水手》

整部片子在我看来充斥着不和谐感。画面是浓烈甚至俗艳的橙红色调,布景剪辑朴拙甚至简陋,水手袒露的胸膛、店主SM风格的配饰、视觉上没有露骨的镜头却处处透着淫荡。而旁白和上校的自言自语则使用的是诗化的语言,包括奎雷尔与罗伯特打斗的(内心)对白,与视觉组合在一起呈现一种类舞台剧的观感,同时这种语言透露的又是海报一样的冷蓝色。而核心的故事情节,又是耽溺情欲却冰冷残忍的绿。这三者显示出无法相融的割裂,或许是有意为之,但至少令我观看过程很不悦。

看了戴锦华老师1986年所写的影评(//movie.douban.com/review/14336498/),和豆瓣上的其他评价,有几点自己的理解

1. 塔罗牌的解读

虽然平时用的是韦特不是影片里的马赛,但大秘仪的几张牌的释义基本还是通的。

第一次抽牌是给罗伯特的凯尔特十字

现状战车,助力/阻力是皇帝:战车即为这个故事,这艘双桅船,只能在此短暂停靠,方向不容更改,我对皇帝的理解是男性意识,横置牌不分正逆,作为男同性恋的自我认同问题,身上有多少男性女性气质,干人还是被干,都是这张皇帝牌的问题。

显意识太阳,潜意识恋人:太阳的图案就是双生子,表面是兄弟,实则是恋人,这就是露西安娜所说的,你有一个兄弟,你们彼此相爱,超出了兄弟的界限。也说明了这个牌面的问题就没有女人什么事,“这是一个没有女人的世界”。

过去力量,未来吊人:力量是一种刚与柔、阴与阳的互相制衡(他们两人打斗的场景),而到了未来这张吊人,则只剩下其一,留下的是罗伯特处于反思、牺牲、自我凝滞的状态,“Your brother is in danger.”

态度看不到,环境死神(无名):我们也确实很难看清罗伯特的想法,而环境牌对应了故事中发生的几起死亡,以及打破重组的概念。

希望或恐惧:月亮,结果:高塔:月升照亮夜幕,看清黑暗中在发生什么,高塔倾倒,一切都以暴力残酷的形式进行结束或颠覆,“In danger of finding himself”

开头的牌面

而结局的现状依然是战车,却出现了愚人,也就是奎雷尔,一意孤行,无牵无挂,亦正亦邪,盲目

妄为,他完成了自我的探索,执意继续沿着他自己的方向走下去,但前方可能是危险的悬崖。

“You haven't got a brother.” 是我搞错了,你根本就没有一个兄弟,露西安娜说。

她被卷入这场兄弟畸恋之中,试图通过抛弃罗伯特转头和奎雷尔在一起来显示自己的控制地位,但最后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被利用的道具,nono、罗伯特、奎雷尔三个人全都是不需要女人的“fairy”,她恐惧“找到了自我”的奎雷尔,懊恼自己的愚笨,愤懑自己地位的坍塌,怨怼他们对女人的无情和漠然,不愿面对这一切。

而那张愚人一牌点醒梦中人,奎雷尔谁也不爱,他甚至对罗伯特也不能算爱,他就是那个孑然一身的独行侠,甚至说这个酒馆里的所有人都是孑然一身,她和nono、她和罗伯特、罗伯特和奎雷尔、奎雷尔和nono……一切的关系都是虚妄的,所有人都是孤独的,abandoned,solitude。

你没有兄弟,你也没有爱人,我也没有爱人,黄粱一梦,我们皆是平等的。

结局的牌面

2. 为什么这么多影评会说罗伯特是船主啊?他当了露西安娜半年的情人,他们俩都没想到会在这遇到彼此,而且那是一艘海军船,即使有主人那也应该是上校才对,是那么多人都被戴老师当年的影评误导了吗?

3. 宛宛类卿,吉吉类兄

为什么让同一个演员演吉尔和罗伯特,是有原因的啊!

吉尔的部分一开始像一个支线插曲一样,奎雷尔路过吉尔和罗杰,吉尔假借“我要搞你姐姐”为由,跟罗杰维持暧昧关系,而罗杰心知肚明,用姐姐不来做借口,自己来当姐姐的替身,甚至有没有这个姐姐都并不重要,那只是他们俩的柜门。

当奎雷尔看到吉尔,他惶惶然点起一根烟,世间竟有如此相像之人,很难说此时他是不是就有了一些恶劣的打算。吉尔捅死了西奥,给了奎雷尔梦寐以求的机会,好一个送上门的替死鬼。一个“能与我达成交易的杀人犯”。

他给吉尔贴上兄长的胡子,穿上与罗伯特类似的外套,喊他去打劫并杀死上校后逃跑。我不得不称赞他是一个聪明的魔鬼,如果警察抓到了吉尔,我是他的恩人,他爱我,那他不会告发我,如果没有抓到他,那罗伯特和他这么像,他也没有好果子吃,好一个一石二鸟。

但吉尔只是打伤了上校,这就让本应成为死人的上校入了局,关于奎雷尔与上校我们将在后面继续展开。

奎雷尔送走吉尔的那段拉扯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一场戏,此时的吉尔仍戴着罗伯特同款的假胡子, 他拥吻的同时是吉尔、是罗伯特、是一位无知的共犯。他想和吉尔做爱的原因是想“加强自己的温情”,但对他而言“干男人,你不得不爱他们”,fuck吉尔需要他给出自己的温情,而他只想获得别人的爱,并在这些给予之中攫取乐趣,这也正是他只能做0不能做1的原因,甚至包括和露西安娜的关系他也不能get hard,在心理学里,不能勃起或不能高潮等心因性生理问题一部分根源于自我防御,不愿意交出自己,因此他到最后也没有和吉尔真正发生关系,毕竟他并不爱吉尔。

但不能说他对吉尔没有感情,他与nono和警察也都发生关系,但不与他们接吻,他主动吻了吉尔,“我从没有这样爱过一个男孩”,这句话倒也不算虚假,是喜欢的,这种喜欢里夹杂了一部分对哥哥的感情,但喜欢也有限,并不足以让他愿意给出自己。

最后他撕下了吉尔的胡子,你终究还是吉尔,你不是罗伯特,我无法爱你,你只是我的替罪羊。于是他找到马里奥,告发了吉尔。

4. 何为男人

正如塔罗牌的皇帝牌,到底何为男人,如何证明自己是一个男人,作为一个同性恋的同时我还是不是一个男人,这是困扰这些人的问题。

正如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中的理论:男人的同性社会性欲望,建立在厌女症的基础上,由同性恋憎恶来维系。 在女同性恋中则没有这方面的体现,无论T、P、H都并没有“失去女性身份”的担忧,只有T会展现对女性身份的主动厌弃。

西奥的形象是比较典型的恐同深柜,被吉尔的情歌弹唱搞得心烦意乱,拿出吉尔带血的内裤羞辱他,以伤害他的尊严来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吉尔在捅死西奥前说的那句话非常典型,“我是个男人,我甚至能干男人!”

上校对奎雷尔则是一种海王星式的迷恋,痴迷于他窥视视角下,被他重重滤镜包裹的,希腊塑像一般的,男孩的prototype,前半段两人交集甚少,奎雷尔对上校的态度是疏离的勾引,我知道你喜欢我,但我有自己的事,你就继续远远地看着我,对着你的小录音机意淫就好。上校沉溺在孤独的幻想里,凝视他的魅力同时也看得到他的危险,似乎只有这么一个人才能承担他阴柔的欲望、对权威的固守。但肩上的枪伤,和录音机秘密的暴露,污染了他绯色的幻梦,他的爱是必须隔着帷幕的,掀开帷幕你就不再完美无瑕,你践踏了我的权威,看到了我的阴柔软弱,这份爱就被玷污了。他知道奎雷尔对他的这种凝视和欲望心知肚明,他知道是奎雷尔指使那个人来枪击他,甚至知道给水手割喉的也是奎。

但他究竟认为开枪的是吉尔还是罗伯特?我的推测是他知道是吉尔,毕竟上校在故事里是个全知全能的角色,他是最了解奎雷尔的人,知道奎雷尔的诡计,爱消失的时刻,他要将计就计,否认了吉尔开的枪,说罗伯特才是开枪的人,他要伤害奎雷尔既爱又恨的兄长,料想他也不会放过奎雷尔。

5. 戒指

戒指,或者广义来说,所有的配饰,是片中人物自我彰显以及性魅力的符号,露西安娜浑身穿金戴银,她的欲望张扬不加掩饰,马里奥的戒指自一亮相就引起了奎雷尔的注意。罗伯特的感情暴露后,露西安娜在镜前戳穿他的同时,将戒指一个个戴上,奎雷尔在房间的一幕,则把戒指摘掉。

包括最后的“你没有兄弟”后,罗伯特哭笑不得地戴上了自己的尾戒,是一种被迫的坦诚和释然。

 6 ) 纯雄性与纯不安

橙黄蓝绿的光影,岩石玻璃的港湾,鲜血、残忍与肉欲的水手表面下是脆弱而不安的少年。我们或者可以说他在用极端的手段寻找最平凡不过的爱情,而在那个世界却是不会存在的东西。
这是部完全宣扬雄性之美的影片,导演对于雄性的视角是歌咏,是仰视,与之匹配的美就应该是一种脆弱不安,一种神经质的、跳跃的追寻姿态。占有、残杀、意淫让这种美升级,爱情不应该是美丽的雄性们所有的状态,无尽地追寻着爱情这种虚无狗屎玩意儿的路途中放浪的、肉欲的、无助的不安才是雄性魅力的魂灵。
是纯的雄性,纯的不安。亦是纯的美。
女性的存在被彻底地嘲弄,只是被利用,被漠视,被用来当做雄性虚伪的借口来掩饰他们彼此之间的热渴。她插不进美丽雄性们纠缠与撕扯的爱恨,但最无情的莫过于她清楚地知道一切,却还是只能唱着几句重复的歌谣。
整个世界是导演心中的世界,我们看得出片子中浓重的主观偏颇,但这种极端的雄性崇拜或许在我们心中都有契合,所以这种纯雄性与纯不安我们能欣赏得赏心悦目。

 短评

各种美丽,各种痴情,各种欲望,各种孤独。

5分钟前
  • vivi
  • 还行

整體風格完全直逼日本耽美畫風!不忍直視!人物性格有點平板,譬如殺人者只是從頭到尾殺人,緣由動機幾乎等於沒有,雖說是為了掩蓋惡行,但還是不夠具說服力,有點可惜。不過這麼早期的同志電影能表現出如此內容和格調也是不容易,至少我還沒看過有哪部電影像這部的,可惜整個故事都很無愛。

6分钟前
  • Finn
  • 还行

ooxx的时候我妈看到了...//這種色彩看上去本來就很gay

9分钟前
  • 大书桌
  • 还行

像一首爱、情欲、占有、阴谋、暴力的自由诗

11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法斯宾德的谢幕之作,充满荷尔蒙气息和硬朗阳刚之美,对白却像诗一样呢喃,即使放在现在也是别具一格。奇异的舞台背景有种反传统的漫不经心。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美不胜收却布满瑕疵的艺术品。如能理解电影是同性爱欲世界的微缩景观,或许会原谅舞台感过重的奇观式布景与台词——以及作为导演遗作未满的电影本身由此在荧幕外生成的奇观:即便是Fassbinder也是需要原谅的。光影与其含有情色暗示,毋宁干脆是春梦一场:剧本结构与视听呈现一并如梦似幻的散漫、混沌,有时冗长乏味、有时不知所云。也许Querelle兄弟一体两面存在于Freud式的梦境中——或者死走逃亡伤的所有过场人物都是在梦境中被扬弃的Querelle,这场精神上的自我否定之旅最后只留下身份彻底遗失:应衬无时不萦绕耳畔的“each man kills the thing he loves”,王尔德的“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http://t.cn/EInTsDX)”一时遂成为表达的题眼。怯魅的挣扎到最后过于拖沓,配乐化作背景音又太嘈杂,一些枝节没能更好的兼顾观赏性和表达力。

19分钟前
  • Adnois
  • 还行

我看过的最性感的电影。。

24分钟前
  • shu
  • 力荐

(7.8/10)法斯宾德对让·热内作品的改编仿佛将春梦搬上舞台,既混乱又淫秽,是对隐藏在潜意识里的身份、性取向和原始本能的探索,也是对同性之爱的精神分析:两个男性之间的感情,是出于孤独而在男性特质上产生的让步?还是基于共同点的自恋?有的时候光是提出问题就足够迷人了。

28分钟前
  • K45P3R
  • 推荐

法斯宾德是大潮男,皮衣、制服、低胸白背心什么的是基友挚爱,n'est ce pas? 荷尔蒙破表之作。但是用旁白什么的搞定情节进程也太省力些了吧。

31分钟前
  • dingmumu
  • 还行

好文艺啊,跟舞台话剧似的。而且gay圈儿的制服、异装各种审美都有呢。感情和对白对我来说稍显矫情,电影厉害之处是它的美学

34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推荐

每一帧都关于欲望,倾泻着所有亟待释放的情欲。充盈的高饱和度带来了闷热的昏黄,丰富的舞台化走位泄露了欲望的流向。那汗水浸湿的肉体分明是阳具的化身,沉溺其中,在一场漫长无比的春梦里无尽地遐想。

38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还行

6.9 奇异电影,难以理解。法胖死于吸毒,遗作果真似嗑药遗产。达明卅一派对《禁色》的舞者动作来源莫非是本片?

39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还行

我想法斯宾德一定是同性恋,因为我无法想象一个直男导演可以将性欲和情欲描绘的如此迷幻而又性感,甚至有一些唯美到病态。

43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Fassbinder's lust could not understandThis is a form of self-admiration&narcissism

4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法斯宾德刚把自己的风格【颜色,镜子,环绕镜头,夜店】提炼到了比情节剧更高的层次,这部电影就变成了遗作。对各色男性美的刻画,性欲与爱情混杂,瞬息万变与多样性,在极其简陋却又风格化的纸片夕阳中蒸腾着。奎莱尔在尝试性利用性的最后体味到了一丝爱的味道,却又在最后自欺欺人的结局中一闪而逝。

45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一座爱欲斗兽场。法斯宾德把这个靡梦不断切割 不同立面映照出艾滋狂潮之前的七八十年代整个男同性恋群体可能面对的各种情感构成。不论是肉体的快感 还是纯粹的精神爱恋 都与负罪感、羞耻感(来自群体外部的道德压迫&来自群体内部的Bottom Shame)、卑怯感捆绑在一起 但认同缺失自我怀疑的同时又伴随着不可一世的孤傲和自豪 这种隐秘而矛盾的状态极易导向脆弱及不稳定 再加上性向流动、父兄迷恋等闪烁暧昧的存在 这场男性特有的力量角斗被法斯宾德用生涯最佳的舞台调度提炼出一种在绝望中狂欢的末世荒谬感。不能划入伟大之列 但它的意乱情迷绝对令人无法忘怀。

48分钟前
  • .Sbaraglia
  • 推荐

噗整个就像是法斯宾德做了数年的淫梦,虽然很多他早期电影的元素回归,舞台剧形式,性爱和犯罪,人的空虚和欲望,对同性恋的心理刻画也很细腻,但整体来说还是显得有点出乎意料的笨拙,剪辑也有点奇怪。

5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已下(我知道是80年代的,然后就猜是8几年,忽然认定是82年,并且坚定的相信,于是一看真的是82!)09.10.13 09.10.14凌晨快两点看完这个片子。在最后的六分钟睡着了,醒来时已经黑屏了。有点不明白这样的感情,怎么平白就能爱上呢~~

53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7.7;是的我们找不到爱

56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不但是同性启蒙,还有点他人即地狱的存在主义哲思 ,影响了早期无数另类文艺导演,如贾曼,海因斯

58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