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

HD中字

主演:弗朗卡·波滕特,莫里兹·布雷多,赫伯特·克瑙普,妮娜·皮媞,阿敏·罗德,约阿希姆·克罗尔,路德格·皮斯特,苏珊娜·冯·博尔索迪,塞巴斯蒂安·席佩尔,朱丽叶·林迪希,拉尔斯·鲁道夫,海诺·费尔希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9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罗拉快跑 剧照 NO.1罗拉快跑 剧照 NO.2罗拉快跑 剧照 NO.3罗拉快跑 剧照 NO.4罗拉快跑 剧照 NO.5罗拉快跑 剧照 NO.6罗拉快跑 剧照 NO.13罗拉快跑 剧照 NO.14罗拉快跑 剧照 NO.15罗拉快跑 剧照 NO.16罗拉快跑 剧照 NO.17罗拉快跑 剧照 NO.18罗拉快跑 剧照 NO.19罗拉快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罗拉快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罗拉(弗兰卡•波滕特 饰)和曼尼(莫里兹•克雷多 饰)是一对年轻的恋人,其中曼尼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而罗拉则是相信“天大的事情有爱情顶着”的爱情至上主义者。  一天,曼尼为老大完成一项钻石交易,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等候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的自行车被人抢走,耽误了约定的接应时间,曼尼只好乘地铁回去。在地铁车厢里,曼尼扶起身边的乞丐,同时,看见两名警察向他走来。慌乱中,曼尼下了车,竟然把钱袋忘在了车厢里。显然,钱袋被乞丐拿走了。此时距离曼尼和老大约定见面交钱的时间只剩下20分钟,如果20分钟之内筹集不到10万马克,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走投无路的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如果罗拉20分钟之内不能赶到,曼尼只能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  考验罗拉爱情的时候到了,为了在20分钟内筹到10万马克,救出曼尼,她狂奔在向银行家父亲求助的路上。树房子警察结婚记最短的距离是圆的3:落花流水英雄郎部鹿镇传奇愚人善事第一季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女继承者揭秘:巴别塔的新证据奉魔之名来自火星的消息末世第一季死两次幽冥之家特战王妃2圣剑之战模仿章鱼你和我XXX偷情先生枪侠神之一手:鬼手篇绝唱2021心里的声音:重启第二季玩具凶灵金奈快车人间猛兽黑之召唤士爱情原声带欢愉之书看了又看国语第三部单身首尔妈妈的宝盒借亲配1959老自行车决战玄武门蔻贝爱情与战争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原声版)那根所有权展开说说廉政风云粤语量产型璃子-模型女子的人生组装记鼠胆龙威动物界

 长篇影评

 1 ) The race against destiny

   看完这部影片以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画面语言的运用。
  电影的画面中,女主角反复重复着一个动作,那就是奔跑,奔跑的镜头几乎充满了整部电影。电影讲述了女主人公的男友因为把钱丢在了地铁上被乞丐捡走,急需10万块钱,而女主去帮他筹钱的故事。经过三次重复奔跑,女主人公最后成功得到了10万元钱,但她却发现,她的男友已经将10万块钱追了回来。那一刻,她的表情茫然而空洞。不停跳动的画面使得整部电影的节奏很快,但在结尾处画面却慢了下来,使得女主人公最后的无措和呆滞显得格外突兀和发人深省。在前两段奔跑的结尾处,画面不停放大男女主人公的眼睛,随即转到两人的对话。之后钱袋不停下落,变成了掉下的电话听筒。这一系列的画面转换连贯却违背了常理性,但电影本身的快节奏、人物的艰难性、不停出现的时钟造成的压迫感,就足以让观众忘却逻辑。
  影片的画面语言中,色彩的运用也十分突出。片头动画里用到的大片跳跃性色块、女主人公的红发以及衣服、建筑的颜色、电话亭的红色等等,都让人仿佛也置身于电影之中,随着画面一同跳跃起来。
  女主人公的母亲在三次奔跑开始都重复着同样一句话,而三次奔跑中遇到的人和事却不尽相同。银行保安、梅耶先生、银行女职员、路上的老奶奶,这些人物与女主人公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正因为他们的一些举动,使得三次奔跑有了不同的结果。这种“蝴蝶效应”使得影片的每一处小细节都充满了值得反复咀嚼的趣味。
  整部电影好像将同一个人撕裂成无数个不一样的部分,因为一个细小的语言或者动作,导致的后果截然不同,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做得决定有时候甚至是截然相反。我想这也是影片的主题之一:命运。我们能不能跑过命运?我想每个人都没有自己准确的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电影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结局,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机会。也许可以奔跑,但永远不能重复。
  《罗拉快跑》是一部饱受争议的影片,有人觉得剧情空洞逻辑混乱,有人觉得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回味。但在我眼里,这的确是一部好影片,画面语言的运用和把控令每一个细节都充满魅力,充满运动中的美。

 2 ) 视听语言的开山之作——浅评《罗拉快跑》

第一次看《罗拉快跑》的时候是在三年前的美术课上。今天又重温了一回,观感体验更佳。

《罗拉快跑》这部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于1998年拍摄的电影,可以说是开启了电影的新时代。因为从那以后,电影真正意义上的视听语言的运用就从此开始了。与其说它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不如说它是艺术片更合适。《罗拉快跑》是一种能让人体会到电影魅力的“艺术”。

1998年正是20世纪与21世纪的连接点,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信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开始不断变快,电子游戏也开始普及。《罗拉快跑》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诞生的。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罗拉的红发女孩得知自己小混混男友曼尼十万块钱在地铁上被乞丐盗走后,需要在20分钟之内把钱全部弄到,并且找到曼尼;否则曼尼就会被黑社会老大杀掉。而之后就产生了三种可能,每一种可能都对应了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和 结局:罗拉和曼尼抢劫超市被警察包围,罗拉中弹身亡;罗拉抢到父亲银行的钱,并阻止了曼尼抢超市,但曼尼在路口向她走来时被救护车撞死;罗拉从赌场赢了十万块钱,曼尼从乞丐那里抢回十万块,并还给了黑老大,两人相遇,随后拿着十万块钱平安离开。

《罗拉快跑》作为一部探索电影,采用了三段式重复叙事,并用板块式结构,把故事很清晰地分开。前十分钟作为开场,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最终的目标,任务。之后的二十分钟作为第一条线,讲述第一种可能;两分钟的幻境,交代重生背景;二十分钟第二条线的故事;三分钟幻境,衔接着重生;二十分钟第三条线的故事。这样的叙事方法和结构很独特并严谨,且通过剪辑来严格遵循了时间规则。后来的《明日边缘》和《源代码》等动作片都有它的影子。另外也给人一种玩电脑游戏的感觉:不断闯关,失败了就重来。

时间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线索。时钟的镜头也反复出现在镜头中,给人以紧张感。刺激紧张的音效也一直贯穿整部电影。另外,《罗拉快跑》的情节中布置了很多条线索,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几乎没有一刻是放松警惕的,时刻都要为下一秒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捏一把汗。多次出现的十字路口也作为一种象征,意味着未来有很多无法预知的各种不一样的可能。

《罗拉快跑》主要表达了人类进入现代化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快到让人难以喘息;也体现了命运变化无常,多端,难以预料,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改变你的一生,甚至是别人的一生,就犹如《蝴蝶效应》一样;人有无数多种可能性,就好比“平行宇宙”;爱情是胜过一切的,没有什么事物是在爱情之上的。

这部电影用了大量的电影语言,或者可以说,这是一部由许许多多的电影语言所构成的电影。

1.开头降格:电影的开头时人们站在十字路口上不断地行走,人来人往,速度飞快。通过降格,加快了人们的速度,使人眼花缭乱,就犹如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一样,使人难以适应。

2.定格跳切:定格跳切的手法出现在每一次罗拉与陌生人相撞之后,画面对准指定的那个人物,然后静止,出现快门声,并且镜头出现伴随着拍照一样的“白光”,不断快速切换出很多张照片。这些照片就意味着人物今后的命运,比如罗拉在街头拐角处碰到三次的老女人:第一次画面出现老女人偷孩子被发现,然后又去偷孩子的很多照片;第二次因为罗拉撞了一下她,让她走得比原来慢了一些,之后画面就出现了她买彩票中头奖,上新闻报,买到别墅的一张张快速闪过的照;第三次罗拉没撞到老女人,画面就出现了老女人从此信基督教的照。这些跳切通过对比,充分展示了每一秒的世界都是在改变的,甚至可以说只因一点小小的举动的变化,就可能引起惊天动地的改变。

3.升格:升格第一次出现在第一条线时罗拉被警察不小心打中后慢慢倒在地上,表现了罗拉内心的无奈与挣扎。同样的,在第二条线时曼尼死后也对罗拉的动作神态进行升格,表现了罗拉对于残酷现实的绝望。

4.黑白色调:在电影开头十分钟内出现,作为曼尼与罗拉的回忆,与现实正常的色调相分离开来。

5.双重(分屏)镜头: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一条线时画面左半侧的曼尼正要走进超市,在超市门口张望等罗拉,而画面右半侧的罗拉在拼命奔跑着去追曼尼,之后画面下方还出现了时钟的镜头,寓意着当时时间的紧迫感,使观众产生紧张感,同时时间在不同人眼里的感觉是不同的:在曼尼眼里,他只需要等待罗拉,如果罗拉没有按时到,那他就直接闯进超市打劫;但对于罗拉来说,每一秒钟都是关键的,因为如果她慢了一点,哪怕只有一秒,那之后的结局就大不一样了。第二次分屏镜头的出现是在第三条线中罗拉去追她的父亲,分屏的作用与之前是大致相同的:左右的镜头相互衬托,相互对比。

6.辛普森式(降清晰度)镜头:影片中共出现了五次辛普森式镜头。第一次是第一条线时乞丐拿十万块钱的镜头;第二三四次分别在三条线中罗拉父亲和“小三”对话的镜头;第五次出现在第三条线时乞丐和偷自行车的年轻人对话时。这个镜头意味的是区分开主角(罗拉与曼尼)而产生的故事,表现出除了主线外还有无数多个分线。

7.动画镜头:开头的动画(类似于flash)出现了罗拉在一个时空隧道里面跑,并且被逐渐吞噬;之后的每一条罗拉从家里跑出到楼下遇到恶人和恶狗的画面都采用了同样的手法。通过动画镜头,新颖独特,使画面更具多样化,并且使其像游戏一样,给人一种一路闯关的感觉。

8.幻境镜头(红色):红色的幻境镜头表现出幻境与现实的差距。幻境分别出现在第一次罗拉死后和第二次曼尼死后。红色的光寓意着爱情,表现出两人之间亲密的关系。另外也像游戏失败后要重生一样,作为两者之间的衔接。

9.重复镜头:影片开头曼尼回忆起当时地铁上落下包裹的场景,画面不断地切换重复着曼尼包裹的特写,表现出包裹的重要性。

10.快速剪辑(快节奏):罗拉奔跑时的视角(正面与侧面)来回不断切换,使观众不会产生视觉和审美疲劳。这也使全片处于一个快节奏的基调。

11.场景转换:第一条线罗拉死后,画面从对罗拉面部的特写逐渐拉到对眼睛的大特写,画面转红,进入幻景,两人对话,之后画面再变红切回到现实,从躺在地上的罗拉的双眼大特写逐渐变回面部,通过飞在天上的红包裹与红电话的来回快切,中间夹杂着罗拉,使一切切回到20分钟前,伴随着电话落下,罗拉重新开始。

12.运动镜头:通过大量且多样的运动镜头,远摄,跟拍,静止拍,俯拍,都体现出时间的紧迫感。镜头时不时地晃动,给人以真实和紧张的感觉。

本人最喜欢的就是两处幻境镜头了,那时的画面给人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就犹如在做一场梦,那时的罗拉也比平常时候的她漂亮得多。她与曼尼赤身依偎在一起,两人很亲密恩爱,又无拘无束的样子。时间在这一刻好像变慢了,与平常繁忙的生活相衬,只有他们在一起时,才是最平和,最幸福,最值得被记住的时光。世界上的一切都飞快地变化,但只有爱情是永恒不变的。 罗拉能为自己爱的男人曼尼付出一切。看来,真的是“天大的事情都有爱情顶着”。年轻人的爱情啊,我倒希望是真的能轰轰烈烈,不顾一切的。

可我不是罗拉,我不能让时间倒转,去拯救那早已失去的爱情。

 3 ) 时间中的变化

罗拉:万利?
万利:嗯?
罗拉:你爱我吗?
万利:当然爱。
罗拉:你怎么能确定?
万利:不知道,但我就是确定
罗拉:我可能是其他任何一个女人
万利:不会
罗拉:为什么不会?
万利:因为你是最棒的
罗拉:最棒的什么?
万利:当然是最棒的女人
罗拉:全世界最棒的?
万利:当然
罗拉:你怎么知道?
万利:我就是知道
罗拉:你相信是这样
万利:嗯,我相信
罗拉:看吧
万利:怎么了?
罗拉:你不能确定了
万利:你发什么神经啊
罗拉:如果你没遇见我呢?
万利:那又怎样?
罗拉:那你会跟另一个女人躺在这儿
万利:说着同样的话
罗拉:你不想听的话我就闭嘴
万利:我什么都不想听
罗拉:我想知道你的感觉
万利:好,我觉得你是最棒的
罗拉:你感觉。你用什么感觉?
万利:就我,我的心
罗拉:你的心说 啊,万利,就是她了
万利:对
罗拉:然后你说 啊,多谢提醒。再见,下次再见
万利:没错
罗拉:你的心怎么说你就怎么做?
万利:唉,心是不会说什么的。不知道,凭感觉就是了
罗拉:那你现在感觉到什么?
万利:感觉到有人提了个白痴的问题
罗拉:天哪,你根本没听进去
万利:罗拉你怎么了?你想离开我吗?
罗拉:不知道 我想我必须做决定


万利:罗拉?如果我快翘辫子了 你会做什么?
罗拉:我不会让你死的
万利:真的,我是说已经病入膏肓
罗拉:我会找到法子的
万利:想想看,我昏迷不醒 医生说,只能再拖一天……
罗拉:我会载你到海边 把你丢到海里去 这叫惊吓治疗法
万利:纵使这样我还是死了呢?
罗拉:你想听什么?
万利:你说说看啊
罗拉:我就把你的骨灰洒到风中
万利:然后呢?
罗拉:我怎么知道,什么烂问题
万利:我知道 你会把我忘了
罗拉:才不会
万利:你一定会 否则你没办法继续活下去。当然你第一个礼拜会难过。也没什么不好 大家都心有戚戚。悲伤似乎永无止境 大家都替你感到难过。虽然你就恩能够证明你的坚强。大家都会说 多棒的女人 振作起来不哭闹。突然有一天出现一个帅哥 待人亲切又有绿眼珠 善解人意认真听你说话 绝不会忤逆你的意思。你就会向他倾吐悲伤的过往 你说你也该为自己活了 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始……然后你就投入他怀中 而我也自然从名单中消失。就这么回事。
罗拉:万利
万利:什么?
罗拉:可是你没死啊。

-----------------------------------

很早前看的这部电影 到现在才想起写点什么
时间的沙漏在这里变得凝重
每一滴沙砾都透露着一些细小的变化
正是这些变化 累积成了最后的结局。

时间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啊 可以改变任何事物
爱情、生命、命运
时间可以救赎你 也可以毁灭你
就如茫茫大河 把你载向永远不知道目的的地方
你曾以为永恒的东西 会被吞没
你曾以为不可改变的 会面目全非

终点 到底会在哪里。

 4 ) 劳拉的世界

依稀记得列维-斯特劳斯曾想穷尽叙述结构,归其于一些基本原型。但在我看来叙
述结构和叙述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甚至我以为在某些情况下叙述结构才是主体,
因为结构本身成为概念载体,尤其是当叙述者表达一些抽象概念时,比如时间。
这部电影就像是博尔赫斯时间观念的具象化。

如上所述,在劳拉快跑中时间是主角。导演巧妙的给时间以刻度;场景、人物
的不断切换,以及眩目的色彩给观者以视觉冲击,这种冲击使我们对时间的
流动性留下深刻印象。

劳拉的世界既可以看成是周而复始的,时间的结束就是时间的开始;也可以看成
是平行宇宙,它们相互独立,各自演化。无论是那种世界我们都可以生动的看到
不起眼的偶然事件是如何影响事件结局的。每次跑动过程的开始,情节和人物都
只有细小差别,这些细节在时间流逝中不断积累放大,以至于人物得到不同命运。
正是在这种平行或者循环叙述结构中,偶然性的影响才被凸现出来。

劳拉的世界既不同于希腊古典悲剧,也不同于汉姆莱特。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
有多条时间线。这些时间线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织体。当我们沿着
劳拉的时间线穿梭,我们看到劳拉的时间线与他人时间线的截面。这些个个不同
的截面使我们得以窥视他人的故事,比如劳拉父亲和其情妇的故事。这些截面本
身即构成了一种叙述结构。

偶然打开了一个万花筒,时间带来了复杂性。当各人的时间线相交时,一个人的
偶然经历通过相互作用而不断传染,影响他人。这些影响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各
自演化的方向。那么是什么决定了命运?

P.S. 这是当年看了这部片子的一些看法。现在看来都是老生常谈了。时间的
一个特点也许就是: 时间之内,无新鲜事。

 5 ) 罗拉的“游戏性”人生

   《罗拉快跑》的成功并不在于故事本身的精彩,而在于它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故事讲述的方式。在这个“美女救英雄”的故事里,泰克沃抛弃了故事整一、叙事流畅、时间呈线性发展、情节依据从开端经历发展导致高潮最后结尾的模式,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一个简单的故事被翻来覆去地讲述了三遍,而罗拉三次相同的奔跑中仅仅因为其中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而导致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为了后面分析的清晰和方便,我们不得不将三次奔跑的大致内容作一个简要的梳理。第一次奔跑———接到曼尼的求助电话后,罗拉经过紧张的思考,准备向当银行经理的父亲求助。罗拉在离家冲下楼梯时一个流氓和一条恶狗挡住了她的去路,她只得绕开他们向外跑。在路上她撞上了推婴儿车的妇女,遇到向她兜售自行车的小偷,列队行进的修女等,并与拣到钱的流浪汉擦肩而过。在银行,正与情人闹矛盾的父亲因情绪不佳,不仅赶走了罗拉,还揭出了罗拉并非他亲生的秘密。罗拉赶到与曼尼会合的地点时, 12点刚过了“一点点”,曼尼已进入附近的超市持枪抢劫,罗拉毫不犹豫打倒了拿枪威胁曼尼的保安,协助男友完成了对超市的洗劫。就在抢劫得手准备离开时警察已将他们包围,其中的一名警察因紧张而走火,子弹击中罗拉,罗拉立时毙命。第二次奔跑———跑出家门时,罗拉被流氓和恶狗绊倒,在街上相同的位置上再次与推车妇女、修女、小偷相遇,并与流浪汉撞个满怀。在银行父亲仍然拒绝帮助,罗拉夺下银行保安的枪,以武力威胁父亲拿出10万马克。这一次因罗拉在12点不到“一点点”赶到见面地点,使正欲抢劫超市的男友放弃了行动。但是突然出现的一辆红色救护车正好撞倒了向罗拉走来的曼尼。第三次奔跑———得到曼尼求助电话的罗拉跳过了挡道的流氓和恶狗快速奔出家门,但心情舒畅的父亲正好因为梅耶叔叔的邀请坐车离开了银行,情急之下的罗拉只能去赌场碰运气。赌场中罗拉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和特异功能———尖叫,两次让赌盘上的滚珠稳稳地停在“20”这个她押着的数字上,因此她很快赢得了10万马克。此时的曼尼则在电话亭旁得到盲人妇女的指引,发现了拿走10万马克的流浪汉,由于追赶扰乱了道路的秩序,引发了一场车祸,父亲死亡,梅耶叔叔负伤,同时丧命的还有影
片开头偷了罗拉摩托车的贼。曼尼凭借自己手中的枪拿回了10万马克,准时将钱送到了老大的手里,取得了老大的信任;在奔向与曼尼会合的路上,罗拉搭上了顺路的救护车,并以自己的特异功能挽救了梅耶叔叔的生命。拎着赢来的10万马克,罗拉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从影片的叙事上看,全片由罗拉奔跑的三个段落和故事的缘起(即曼尼为什么会把10万马克丢了,当然其中也充满了发生这一事故的偶然性因素)四个部分构成。在三个20分钟的奔跑段落中,我们会注意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性质的段落似乎只有第一个20分钟。因为在这一段落中存在着明显的叙事动力和观众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 20分钟的时间成为故事向前发展的推动力,结果如何更是令人关注———在20分钟的时间内罗拉能够筹到钱去拯救她的男友吗? 如果完不成这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将会如何? 因此当他们抢劫超市成功、在犹如上帝的爱抚似的音乐声中奔向大街时,观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而当警察封锁了每一个街口,这对年轻人即将成为瓮中之鳖时观众的心再次悬起;特别是警察走火的子弹瞬间夺走了罗拉年轻的生命时,观众或同情、或惋惜,但会产生一个共同的悬念:影片才放映了30分钟,女主人公却死了,故事将如何发展? 显然观众的情感始终参与了整个情节发展的过程。但是在第二、三个奔跑段落中,观众的情感、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已经不再需要了。在罗拉被警察打死以后,紧接着是一个冥界场景,男女主人公在其中讨论了关于爱情的问题后罗拉又复活了,重新开始了奔跑。至此我们终于明白,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不会死的,即使死了也能够死而复生(在第二个奔跑段落里,曼尼的死而复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冥界一段将真正意义上的叙事和后面两大段内容之间作了很好的过渡,也正因为如此,后两大段内容也就失去了叙事性质而仅仅成为一种游戏, 20分钟的时间不再是情节发展的动力,观众也用不着再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观众的情感和思想事实上已经被搁置起来,转而关注20分钟之内主人公的运气和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只需要一个词,那就是“GO! GO”。如果进一步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当你看完全片,再反观故事缘起部分和罗拉的第一次奔跑,其实也并不是真正在讲述故事,而是游戏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其中的一个过程。因此,实际上我们已经落入了导演设置的让你进入故事情景的“陷阱”,或许,导演的机智也正在于此。

    如果说上述的分析是言之成理的,那么,可以说这个游戏的玩法是无穷无尽的,因为在游戏中会有太多的偶然性因素导致游戏的成功或者失败,而只要不合游戏者的意愿或者闯关失败,我们都可以按下“STOP”键后让罗拉再次为你奔跑。《罗拉快跑》的导演只是在无数的玩法中选出了最有趣、也最能传达他的哲学思想的三种玩法和三种结局来构成影片。在罗拉的三次奔跑中,她的过程(从家里到父亲的银行再到与曼尼会面的地点)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而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恰恰在于奔跑路上与罗拉发生着各种各样联系的人与物:刚奔出家门时挡道的流氓与恶狗、街道转角处推婴儿车的妇女、偷自行车的小偷、父亲、梅耶叔叔、抬着玻璃过马路的工人、红色救护车等等,正是这些因素的细微改变导致了罗拉和曼尼命运的改变,当然也导致了游戏的胜利或者失败;反过来看,罗拉的行动也改变着其他人的命运,正如影片中两次出现的“多米诺骨牌”镜头,个体的人就像其中的一块骨牌那样被别的牌影响着,同时又影响着别的牌,人生正像游戏一样,当你一旦进入某种规定的情境,你便无可逃避,也无可选择。关于这一点,需另文作专
门的讨论。

    有人曾经提过一个颇为有趣的问题:罗拉为什么不“打的”? 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事实上出租车曾经在影片中出现过———在故事的缘起部分,被偷走了摩托车的罗拉为了与曼尼准时见面,只得坐出租车前去,只是车子阴差阳错载着她去了地名相同的另一个地点。不过自此以后,在影片中出现的柏林的大街小巷中再也看不到出租车
的身影了,显然,如果这种情形真正出现在20世纪末的柏林,那是不可思议的,当然更不可能是导演的一个疏漏。那么能够解释这一疑问的理由只能是:影片中的场景并非写实的现实场景,而只是一个虚拟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游戏的设计者有意没有为罗拉提供一种可以乘坐出租车的可能,罗拉只能宿命般地奔跑,通过奔跑完成20分钟的拯救行动,其实也就是闯过游戏设计者创设的关卡,稍有疏忽,你将满盘皆输———要么筹不到10 万马克,要么“命丧黄泉”。罗拉正是一个在一次次的闯关中成长和成熟起来的英雄。也就是说,罗拉只能依靠合理地运用游戏创设者提供的可资利用的条件为自己成功闯关服务,梦想获得一种万能的工具来赢得游戏当然是一厢情愿的事。罗拉正是出色地运用了游戏创设者提供的两种工具———枪和救护车以及为罗拉设计的特异功能———尖叫,完成了对男友的拯救。

    枪在影片的第一、第二段落中是罗拉和曼尼获取不义之财的权威工具,离开了枪,无论是对超市的抢劫还是强迫父亲拿出10万马克都只能是徒劳。在抢劫超市的行动中,保安的枪已经瞄准了曼尼,事态的发展已经归于失败,是迟到的罗拉打倒保安后夺下他的枪,才使事态出现了转机,但此时的罗拉尚不知如何使用这“玩意儿”,曼尼教会了她如
何打开保险。发射出去的子弹虽将保安吓得不轻,不过只是因为罗拉太紧张而走火。但在第二大段中,罗拉已经能够自如地使用它———罗拉从银行保安的腰间夺走手枪并对准自己的父亲,当保安说“姑娘你不会用这东西”时,罗拉熟练地打开了保险并有意识地打出两发子弹。显然罗拉是在第一次闯关后懂得了如何使用枪、并为达到自己的目的(筹钱)服务的。

    这种“成长”更明显地体现在罗拉和救护车的关系上。在第一大段中奔跑在大街上的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因等候抬着玻璃的工人过马路而停在马路当中的救护车是可资利用的代步工具;在第二大段中罗拉显然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供利用的“条件”,却因驾驶员的拒绝而轻易放弃了;在第三大段里,罗拉已经是一个完全成熟的英雄,当救护车停着等候抬玻璃的工人过马路时毫不迟疑地拉开车门上了车,并在车上依靠自己也不明白的特异功能挽救了因车祸而生命垂危的梅耶叔叔。西方的哲人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在一个现实的情境中,因为时间的不可重复性,永远只能是“这一次”,只能是当下的经历,既不能假设,也不能选择,而罗拉的成长和成熟过程却是在同一场景里“反复实践”完成的,显然这是一种假设或者选择的结果,这种“反复过程”只能出现在可以反复闯关的游戏中。

    游戏的创设者除了为影片中的人物提供了枪和救护车外,还赋予罗拉以一种特异的功能———尖声惊叫,或许泰克沃是在通过它向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施隆多夫致敬,在施隆多夫的《铁皮鼓》中,主人公奥斯卡用尖叫震碎玻璃制品:钟面、老师的眼镜、医生办公室里的标本瓶等等来反抗传统的、丑陋的成人社会。罗拉的尖叫也如奥斯卡般威力巨大———震碎玻璃制品,而且尖叫使她成就了拯救曼尼的重任,在片中,罗拉的三次尖叫也如枪和救护车般运用得恰到好处:第一次尖叫是在曼尼给罗拉打求助电话时,她用尖叫声阻止了曼尼婆婆妈妈的唠叨和怨天尤人的牢骚;第二次出现在她向父亲求助、父亲却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女儿的恳求时,尖叫震碎了父亲办公室的玻璃物件,但充其量不过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愤怒与不满,它对10万马克的筹集并无实质性的影响;但她在赌场的第三次尖叫却让赌盘中的滚珠稳稳地停在自己所押的数字(20)上,从而赢得了10万马克。

    总之,影片的游戏特性在情节的设置(实际上也是游戏程序的设置)方面充分地体现了出来。游戏程序中并没有为罗拉提供便捷的出租车,罗拉必须在不停的快速奔跑中获取成功,正是“罗拉为什么不‘打的’”的真正原因。

    《罗拉快跑》的游戏特性还表现在人物关系的构建上。从表面看,《罗拉快跑》是一个经典而老套的爱情故事,但是泰克沃在两个方面对之作了改造。首先是将英雄救美女改写为“美女救英雄”,其次是将女主人公的身份设定为既是美女又是英雄,“一身兼有二职”。而曼尼其实并非真正的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只是“狗熊”。与罗拉始终在奔
跑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曼尼在为自己能够活下去的挣扎中,始终无所作为,只是将女友的拯救当作自己唯一的生路。因此,曼尼始终处于等待拯救的状态中,将电话亭当作一根救命的稻草:不断地向外打电话求助,求助不成便对电话机大发雷霆。即使在抢劫超市这个拯救自身的行动中,若不是罗拉及时赶到,他的行动一开始就已经失败———保安的枪对准了他,他不得不放下武器、放弃行动。罗拉的帮助才使这次行动本身获得成功。在影片中,曼尼为自己的命运拼搏的唯一一次像罗拉那样的奔跑只有在第三大段中追赶拿走了他的钱的流浪汉,但是这一行动仍然无法证明他是一个英雄。他取回钱的过程颇带讽刺意味:他借了盲
女人的电话卡打完电话后在盲女人的指示下(又是一个女的,而且是个盲人) ,才发现拣了钱的流浪汉,在盲人指引下发现“目标”除了说明曼尼是个无能之辈外,无法再作其他的解释;同时他在追赶流浪汉的过程中,无论是力度还是速度都无法与罗拉相比,而且这场无能的追赶还引发了一场严重的车祸———罗拉的父亲、偷摩托车贼都死于非命,梅耶叔叔也身负重伤。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追赶中使流浪汉不再逃跑、乖乖将钱还给曼尼的真正原因并不在追赶本身,而在于惧怕曼尼手中的枪。曼尼曾两次用枪(另一次在抢劫超市中使用) ,但与罗拉两次用枪不同,曼尼用枪似乎更具有“狐假虎威”的意味,因为罗拉在超市和父亲的银行里曾三次开枪,而曼尼手中的枪更像是一种摆设或身份的
标志。因此在人物的关系上,如果说罗拉的主要状态是“动”的话,曼尼的主要状态是“静”,一“动”一“静”,一“英雄”一“狗熊”,影片的“女权主义”色彩是不言而喻的,而从闯关游戏的角度看,罗拉是一个闯关者、是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毫无疑问的,这样曼尼成为一个毫无作为的“被拯救者”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罗拉作为一个英雄和拯救者,除了上述分析的不断奔跑、不断成熟外,还鲜明地表现在她的造型上:一头像火焰般燃烧的红色头发,浑身充盈着青春活力,在她身上我们看到:她的肉体是不会死亡的,其意志和精神更是坚不可摧的。同时,我们在罗拉造型的卡通特征上来分析,除了其拯救者的身份外,还有一个身份是这个游戏的闯关者,更准确地说,她其实是泰克沃和电影观众设在影片中的替身,是我们赋予她以力量、意志、情感和思想,我们在这个游戏中与她一起经受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在八十余分钟的电影中,罗拉的唯一一次微笑是在影片的结尾:曼尼终于把失而复得的10万马克交到老大的手里后,来到罗拉身边,问罗拉手中拎着的“袋子是什么”,罗拉微微一笑,影像定格,全片嘎然而止。或许罗拉的微笑也正是导演和观众脸上的表情。

    在当代电影中,《罗拉快跑》无论从叙事上看还是从情节的结构上看,都可以说是一部颇为奇特的影片,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故事影片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对这样一部影片我们只能将之归入“后现代主义”的范畴,事实上“游戏”正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之一。后现代主义对神圣性、秩序、常规、传统等都深感怀疑,它们一方面怀疑现实主义的真实
性,另一方面也怀疑浪漫主义的乌托邦,即使是对现代主义所表现的焦虑、孤独和绝望,也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因此他们常常运用游戏的方式来消解深度和意义;在表现上,风格的混用、类型的杂糅同样是一个鲜明的特征,美国电影“坏小子”昆廷·塔伦蒂诺曾直言不讳地表示:“其实我每部戏都是这儿抄点,那儿抄点,然后把它们混在一起。如果不喜
欢的话,观众大可不看,我就是到处抄袭桥段的。伟大的艺术家总要抄桥段,是偷,不是什么他妈的致敬。”《罗拉快跑》杂糅了喜剧片、动作片、黑帮片、警匪片、卡通片等风格类型,而整部影片在影像上更是由高速节奏、画面分割、录像、动画等多媒体和剪辑技巧拼贴而成,构成一个具有电子游戏特点的文本。

 6 ) 二十岁的爱情--罗拉快跑

最近因为考试精神紧张,压力很大,所以又拿出《罗拉快跑》来看。

艺术鉴赏课(大概叫这个名字吧,逃课太多都记不清了)上,胖胖的很懂音乐和电影的老师,他讲课的声音总是大得全楼道都能听见。他激昂地把这个片子拿来讲,说在家和他儿子经常一起看这部电影。于是,我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一堂课,没人从后门溜走 。
  

喝着可乐看动画片长大的年轻导演,把游戏、动画、MTV等诸多新元素融入了电影,却阐释了一个个象征性的人生问题。那些飞快变迁的人生,那些分秒甚至毫厘不同就改变的结局……那些爱与背叛,那些欢乐与苦难……
  

奔跑的罗拉,二十岁的爱情,无关功利,不过是一场烈焰般的生死相许。无论结局是哪个,A、B还是C,她都是那样执著地奔跑着……虽然她爱的曼尼不过是个小混混。


我们说一辈子,我们说永远,我们说真爱要同生共死,海誓山盟。罗拉问曼尼:“你爱我吗?”他说:“当然爱”罗拉问:“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他说:“我不知道,只是我肯定。”她又问:“你说你爱我,那么我可不可以是别人?”他说:“不可以,因为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女孩。”他问她:“如果我有一天死了怎么办?”她说:“不可能,我会想办法。”。这是二十岁的坚持和决绝。是让年轻人为之感叹,过来人为之可笑却又暗生嫉妒的火色爱情。活色鲜生,滋滋作响。二十岁那年,我们认为世界很小,爱情最大。尽管有两万人适合自己,但还是觉得,他就是我命中注定的那一个——无可替代。

  

“如果你没有遇见我呢?”

“你的心告诉你的吗?”

“我的感觉。”

只有二十岁才会这样地问来问去,问些看起来多么愚蠢自己却又拼命想确定的问题;才会那么无所顾忌的说我的“感觉”,才会凭感觉去爱一个人。二十岁,有这样的资本。三十岁,你还会吗?

他曾说过他会永远爱着一个人,不管违背神旨还是忠诚 ,只要一意孤行,我吃着冰淇淋, 多想与他一路同行, 追逐他们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背影。


二十岁,转瞬即逝,但我还是愿意坚持这样的爱情,这样电光石火奋不顾身的感觉……因为唯有这样,才觉得算是爱情 。

 短评

这个男朋友又穷又只会添麻烦 简直是个废物 可是罗拉还是要为了他 拼命地跑 根本原因还是 罗拉觉得 她那个有钱的爸爸 不爱她 跑过的每一个人 照片连缀生-老-病-死-性-爱 这是在说 人类就是这么无聊的生物 为了对抗孤独和脆弱 生命中真正『闪耀』的 竟然都是这些自己控制不了的事 真是悲哀

6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这电影太酷了 一个多小时就像十分钟!

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分段式的叙事结构使这部片子风格化明显,独树一帜。漫画和真人的结合使得片子妙趣横生。蝴蝶效应式的剧情,每一种态度对应了不同的结局,罗拉和曼尼的畏缩胆怯招致了死亡,而当罗拉勇敢地面对现实孤注一掷时,结局拨云见日,连周围的整个世界都明朗了起来。给高速剪辑赞一下。

1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红色的乱发,粘腻的汗水,白色的bra

15分钟前
  • Cherry
  • 推荐

为了爱情而奔跑,你会不会拼尽全力?

1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很另类的一部影片,很有特点~~情节分岔的结构模仿自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机遇之歌》,同样的还有香港影片《一个字头的诞生》~~

20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基本不需要自带逻辑观看。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不过是障眼法,那也不过是万千轨迹中的一条。讲述人生的存在,却又是以荒诞为本原。罗拉头发错杂的红色仿佛就是生命的颜色。整体还是略显单薄,但该执行的概念还是都执行了。

21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重看,影片放大了人生中偶然因素的决定性,不失为一种思考角度~

22分钟前
  • 曾于里
  • 推荐

平行时空里面唯一的好结局,是两次的骰子都奇迹一般的投中了概率36分之一的20。这难道是狗屎运么?两颗骰子一颗是罗拉,一颗是罗拉的男朋友。这意味着happy ending大概是129600个平行时空里才会出现一次。这意味着罗拉跑了十三万次。也意味着罗拉不吃不喝不睡跑了1800天,也就是说罗拉用了五年时间才终于达成。这么看来,你就不会觉得这个一小时的电影长了。这电影太短了。

27分钟前
  • Feem
  • 推荐

很喜欢罗拉快跑 把一个镜头撕碎成无数个情节 分裂成无数个人 象变魔术一样……太神了!

29分钟前
  • 青猫
  • 推荐

爱情狂奔,每一个回头都是另一种可能。

3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导演太棒了

36分钟前
  • 毛利
  • 力荐

戴老师说,全片罗拉70%轻松跨越的地区正是当年柏林墙所在空间,于是,“冷战”的幽灵再一次浮现在德国上空。那个充满历史负重感的伤痛故事,让这个标识着“电玩一代”开启新纪元的文本出现了裂隙。

37分钟前
  • Y2K-nostalgia
  • 力荐

一直没觉得这个电影哪里好。。

4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动感热血,活力四射,兼具实验性与娱乐性的杰作。1.同开端多结局的三段式重复叙事,爱情片外衣下探讨命运无常与人生的混沌与偶然;2.高速剪辑,运动镜头,分屏,快节奏音乐,够刺激;3.后现代气质的拼贴与混搭:辛普森风格动画,黑白和录像,照片定格快切;4.尖叫碎玻璃似[铁皮鼓];5.冥界转场探讨爱情。(9.0/10)

4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真的能重来该有多好……

47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蝴蝶效应的另一个版本

51分钟前
  • 匹诺曹
  • 还行

美学上非常丰富的文本,很适合用来做形式分析。不过,在另外一个面向上,也是内容上非常无聊,纯粹服务于形式的文本。

55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导演Tom Tykwer以Trainspotting(猜火车)的形式重新解构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名作Blind Chance(机遇之歌),急速游动且忽而垂直的拍法或跳格式剪接手法,插进如The Simpsons(辛普森家庭)风格的动画。

60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每一秒你都在改变世界

1小时前
  • 预见|| X X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