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半发现是改编自《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有被震惊到,因为情节太中国了。 时代可悲—— 查案询问村民,村民却在反映自家女儿生了双胞胎只能上一个户口;
明光和红杏根本什么都没发生,但证明不了,更没人知道处女膜不是膜;
杀人宣扬得全村皆知,村民们也未当真尽力阻止,孩子递信草率也罢,可成年人们也都蜂拥而至围观杀人现场,皆是看客。 女性可怜—— 男人把女人当工具,把女人当交易(他娶她妹妹、他娶她姐姐),他们用“完完整整”来形容一个女人,用“婊子”来形容初次性生活没流血的女人。
母亲把女儿推出家去,同龄女人也把她推向男人堆里。大概她们都曾是这样被背叛、代代相传。
最可悲的是:她们自己也不知道从何解释,她们不知道该是什么样子,所以被打被抛弃也只能哭、或者以死明志。
遗憾的是片源太糊了,糊到以为是70年代的电影(感觉故事也蛮像是70年代末发生的事),原来是90年代影片。不知道是否还有高清片源存在。我们需要女导演的女性主义作品!
1.念念当如临敌日,心心便似过桥时,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子莫吟诗 : 全民目击式de杀人犯,一念天堂否? 2.有时候很容易忘记,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黑暗中摸索,突然间天亮了,而人们却开始互相指责 3.被小叶教育着说,你以为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NO!那是因为你还不了解这个世界……一如宋庆龄当年的回答
兄妹姐弟们自己搞就没那么多事了,但自己搞又容易得遗传病,就是为了杂交,相同的基因重组没有意义,为了更好的进化,让基因重组得到更好的结果。那么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最好的结果当然是优秀的基因无限重组,反之,事物不发展必然毁灭。往好的想,人类基因越来越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发展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如果想留下自己的基因,就要拼命努力,这他妈还有自然的竞争,为了激发更优秀的基因。这他妈我们是被设计了吗?还是自然发生的?是消耗了无尽的岁月才偶然发生的吗?
极其冷酷、克制的影片,层层拨开。有了判决后那一段,本片彻底具备了五星的要素。 印象很深的是一是平娃答应换亲后压抑复杂的哭泣,以及两段娶亲的对比。强国娶李红杏,只拍典礼之豪,接着就对准强国打处于画框外的红杏、穿裤子的镜头,这场亲,只有欲望、控制,买卖。但平娃娶强国姐秀琴,却拍的是典礼后平娃的犹豫、洞房的暧昧(男女双方对切),帮助脱衣费力的残疾秀琴脱下毛衣的镜头,再拍娘家抢东西、秀琴帮夫家以至发病,这场亲是有情的。死的是平娃,判决判决合法,但可悲可叹。 话题常规(愚昧的、腐朽的对知识的、活泼生命的折损),用手吃荷包蛋或是站在土梯上的看客,《大众电影》或是诗歌,都是很寻常的代码,具有八九十年代寻根、反思特色。但多了一层金钱作为权力入侵古中国,并欺压、操控愚昧,且法律在这一逻辑下其实是失语的(罪源自杀人的两兄弟?还是在提出换亲、又因愚昧而误以为其失贞的暴发户?)。 再想想,血案居然出现在清晨的农村,这片名本就荒诞至极。红杏本来从头到尾都并没说是李明光和他发生了关系,一系列的偶然和看似几乎就能避免却最终构成了发生,害死了四条命,又废掉了三段姻缘。影片用冷暴力的方式讲述热暴力,又直指乡土、金钱的内在冷暴力,随着片末的慢镜头和刻意显出对比色的鲜血,才拉闸倾斜。以至于,这真不像女导演的电影。
九零年代上映的一部山村写实类电影,全片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一个在山区农村发生的凶杀案,赵老师在里面饰演第一犯罪嫌疑人。大概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因为当时山村村民因为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导致思想愚昧,本来一件很好解释的事情,却到最后搞得两家人家破人亡。片子比较压抑,让人看了恨不得自己进去把事情真相说清楚,感觉那一段时间都挺喜欢拍这种反应社会阴暗面的电影的,跟现在推广正能量的趋势完全相反。作为普通观众我倒是更喜欢现在这样的最后正义战胜邪恶,光明终会到来这种充满希望的片子的,至少看完了心情会很好。 话说赵老师在片子的形象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邋遢的,我有点没法接受哈,然后就是几大视频网站的画质都很差,就像整个画面都打了一层马赛克,本来想多截点老师的剧照的,但画质实在是太差了,只能到一些解说视频里面截点图,电影网的画质倒是很好,可惜要会员,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去那里看
3.5。年代感强,改编版权费给了吗。
孔琳早期演的几部片基本已经看完,没红到巩、章那个程度真是可惜。
摄影极佳,声音处理超烂。
看原著的时候就觉得有点中国特色,没想到早有这片子啊,融合的还不错吧就是情节太拖了。
终于看到传说中的《血色清晨》了。这是一部有着奇怪质感的电影,冷冽粗粝野气十足,精准到没有毫厘偏废,随着视点和叙事角度的切换,以为是又一个再版精装《罗生门》,它却给了你最残酷写实的环形结尾,让我以为它就发生在我的童年,村子中央唯一发生过的凶杀案,每每想起阴霾未散,不禁一身鸡皮疙瘩。
真实但刻意,表面上似乎合理化的改编,实则非常粗糙,因为环境特殊,这个本身的特殊性遮蔽了许多不足。红杏的角色从表演到编写都十分灾难,你说这部电影先进,但这个角色无比落后,因为她得要有用,这就是这部电影看上去有点偷懒的地方了,因为同样是拍山村,艺谋导演是人性的流动,而这部电影是人性只是合理。罗生门的故事有一个难度是在于极易显露导演与编剧的操控,这部电影里向村民问话一场戏,即暴露出来,这也是我觉得真实但刻意之处。电影开场的景,和我最早读的山村小学几乎一模一样,那里流传着令人恐惧的故事。
青年女导演李少红的影片《血色清晨》取材自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科斯的原著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这部影片无疑是90年代中国影坛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事实上,马尔科斯的故事仅仅为李少红提供了一个借口,一个别致而独特的事件依托来重现并改写80年代“文明与愚昧”的经典命题。
摄影很强。叙事非常缓慢沉静,使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意义。
第五代吊车尾果然不同凡响。
杀人游戏
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以调查员的画外音增强真实感,以众人的询问构成故事。如拼图一般,渐渐拼成整个事件。结尾的围观无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是如今,都能找到相似的内容
改编马尔克思《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将现实的无奈荒诞链至中国的落后愚昧问题,又某种程度上进行解构。生存法则完成审判,看客心理执行死刑。非线性叙事,第三者旁白,仪式感或生动性镜头。李少红说最后惊心的旁观者群像是片场现实存在,血红色调也是胶片搁置而成,天作矣@MOMA交流
一片儿处女膜引发的血案。
真心是部NB的电影。戴爷的解读和胡子的八卦加起来差不多说尽了。如今被各种侦破题材的美剧规训了的观众(比如我)再去看仍有“悬念”(虽然很坑爹!)和未解之谜(这才是NB的)。叙事结构甚赞。少红老师有此片和《大明宫词》足矣。#2400
8/10。且不论[心迷宫]从中汲取了多少养分,却有着神似的悬念前置、上帝视角,窥视每个人稀薄的好意和鸡贼之心,仍是第五代导演借暴民现象展现男权人治之类异端的农村题材。李少红准确把握住原著“都不相信谋杀真实性而期待由他人告状”的集体失声,结尾血案发生的调度段落镜头时而客观时而主观很出彩。
竟是改编马尔克斯的小说,倒是十分的“中国特色”。此片村民一如鲁迅笔下的人性种种,令人可怖的愚昧无知,本质上就是儒家夫权社会封闭环境下强大的性保守造就的一场荒诞悲剧。结构上几处闪回倒叙的罗生门视角段落推进以增强故事渲染,倒也是导演李少红的用心处。92年的如此卓越的现实主义力作,现在就这样的题材也是拍不出来的。8.2
还挺牛逼的。又无聊地考证了下:根据广播里的农历日期、星期和新闻,可以推算出故事发生在1980年。
可以清楚地看到《公民凯恩》和《罗生门》对第五代导演群体的深刻影响,至少从李少红的《血色清晨》和戚健的《天狗》中可窥一二。通过对不同村民的走访还原这起谋杀案的始末,时空交错的叙事模式,闪回的运用极其流畅。导演不动声色的批判,悲剧性的根源直指农村文化的愚昧落后,以及对于女性的压抑。
这部电影是现实主义的,跟李少红后来的那些电视剧很不一样,但是在一些与李红杏有关的段落中已经能看到表现主义的影子。这像是一部社会学研究的电影,最好玩的东西就是中国乡村社会的性话语:关于性的道德、关于性的表达无处不在,但是没有人会明确地说出来,因此才形成矛盾冲突和匪夷所思的结局。
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也是愚昧对文明的虐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