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

全20集

主演:周迅,李亚鹏,王学兵,李霞,陈思诚,彭心宜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3

 剧照

海滩 剧照 NO.1海滩 剧照 NO.2海滩 剧照 NO.3海滩 剧照 NO.4海滩 剧照 NO.5海滩 剧照 NO.6海滩 剧照 NO.13海滩 剧照 NO.14海滩 剧照 NO.15海滩 剧照 NO.16海滩 剧照 NO.17海滩 剧照 NO.18海滩 剧照 NO.19海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海滩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小鹏(李亚鹏 饰)是一名事业有成的都市白领,和女友林茜(李霞 饰)交往多年,两人之间的感情十分稳定。林茜想要结婚,可小鹏的心中却对此充满了疑虑,经不住林茜三番五次的催促,小鹏回到了久违的故乡旭日海滩,去那里寻找很久没有联系的父亲。  小鹏的父亲热爱大海,因而忽略的家庭,这让小鹏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这不,刚刚见面没多久,父子两人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在加油站,小鹏偶遇了名为阿童(周迅 饰)的员工,便将气撒在了她的头上,导致阿童丢了工作。之后,小鹏事业受挫,爱情亦不如意,与此同时,他接到了来自故乡的电话,说小鹏的父亲出海之后再未归家,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美妙天堂 第二季开始推理吧缘来如此20172分制胜莽荒纪之神魂剑高校教師悲しみの素顔倾世之音惊呼狂叫秘密结晶杀死冈瑟神探可伦坡第一季白雪公主文豪野犬BEAST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名侦探柯南:世纪末的魔术师大有可为的我亚米斯德的未叙故事飞虎不可思议但千真万确七年很痒真爱遇到他我是瓦利德白线心跳2022春满丹麦女人的地位谎言的真相穷友记 第五季鲨鱼七妹精灵变处女恋我恨情人节京都太秦物語格杀令(粤语版)密室逃生2(加长版)火焰中的美女苏姗娜的故事1963加勒比海盗1:黑珍珠号的诅咒人类:体内的世界

 长篇影评

 1 ) 生活教会我们的

“我最主要的意图,是希望你能够完全的信赖自己和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个选择。也许,我这一生当中,所学到最好的教训就是这个,我这一辈子一切都靠自己,可是我却盲目地相信了一个人。不要太盲目地去相信任何一个人。”

2017年,陈升在最新专辑《南机场人》里,用《牯岭街那年》一首歌的时间纪念杨德昌——

“忧伤的女人在海滩上坐了一天,把每个人的天空都感染得很无言。”

歌词里化用的“海滩的一天”,正是杨德昌首部剧情长片的名字。

这一年,距离杨导离世已经过去十载。2017年7月14日,台湾中影在戏院重映《海滩的一天》。2017年12月15日,中影发行《海滩的一天》的全新数码修复版蓝光。新一代的影迷,终于有机会用一个高清的介质重新审视这部“惊人首作”。

重映版海报

在《牯岭街那年》的歌词里,陈升把杨德昌称作“早熟的天才”。但《海滩的一天》上映的时候,杨德昌已经36岁了。此前,他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了7年电脑工程师。但在这部长达2小时46分钟的处女作里,他已经展现出新人导演所普遍稀缺的掌控力。

杨德昌在“海滩的一天”讲座上

叙事:层层嵌套的回忆

海滩的一天,是一个女人生命中最富转折性的一天。

为了抵达这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点,整部电影被设计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回忆。

钢琴家谭蔚青(胡因梦饰)首先登场,但她的故事实际是为引出林佳莉(张艾嘉饰)的讲述。电影的主体部分也正是两人在咖啡馆的会面交谈。十三年后老友重逢,彼此身上存有太多谜团,角色的困惑同样是观众的困惑。于是谭蔚青的身份迅速转变为倾听者,林佳莉的半生经历如冰山一般渐渐浮上海面。

胡因梦

只要看过电影,你定会惊叹于那繁复却又稳健的叙事结构。直到结尾,一部宏大的都会女性成长史才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剪辑成为必不可少的电影修辞手法,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台湾交大电影社的影迷甚至专门为本片做了一张叙事分析结构图

未观影的读者请跳过

杨德昌刻意打破叙事时间线,充分挖掘蒙太奇的艺术威力。从这点来看,他的确是一个“早慧”的导演,在从影初期就已经把握住故事的本质、电影的本质。但分析杨的编程专业出身,又能为他的叙事策略找到一个很好的解释——那些闪回分明就是代码里的程序调用,主程序调用子程序,在子程序结束以后再返回主程序。理科生缜密的逻辑思维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拼接下,镜头与镜头,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与影响被再三突出、强调。可以说他不只是一个导演,也化身为一个不露声色的观察家、客观冷静的评论家。

如果说侯孝贤的电影是一片自然的风景,那杨德昌的电影就是一台精密的仪器。一个深入乡土,一个专攻都市。这似乎也可以解释“台湾新电影”这两员大将为何在后来的电影创作路线上渐行渐远。

侯孝贤客串《海滩的一天》,他还在杨德昌《青梅竹马》担当男一号。而杨德昌也客串出演了侯孝贤《冬冬的假期》

台词:论文式的自我剖析

在叙事手法上,《海滩的一天》显得极为成熟老练,而在人物对白的设计上,杨德昌则平衡了生活化与戏剧腔。他并没有隐藏自己的精英立场,把自己关于生活的看法借角色之口和盘托出。而电影也因此带上了一点寓言的味道。

面对婚姻危机,林佳莉说:

“我们读过那么多书,小时候一关一关的考试,为什么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样去面对这么重要的难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总是两个人结婚以后,都是圆满大结局。大结局以后呢?没有人教过我们,也没有给我们任何练习的机会。”

林佳莉(张艾嘉 饰)

而患癌濒死前,林佳森也有一段独白:

“我想,这一定是下午两点多的阳光吧,它让我不觉得这是冬天,反而像极了阳光普照的春天。我好像听到鸟叫的声音,世界似乎又在我身边苏醒过来。我渴望重新认识我周围的一切。这是多么强烈的矛盾,周围一切冰冷,而我的心脏却仍然那么热烈地跳动着。到底是哪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它在这冰冷的世界里,还这么卖力地工作着?不过我已经够幸福了,不是吗?能拥有这么渺小的生命这么久,已经是值得庆幸的奇迹了。”
林佳森临死前

这些格言式的、理论性的对白是《海滩的一天》的点睛之笔,而本片另一个编剧吴念真则认为杨德昌电影里的生活不太像生活,

“他像是跳开一个距离,观察、理解整体社会状态之后做出的综合评述。先创造出一种理念,再填入细节。他是在写论文,而非描述。”

这些台词表面是人物的自我剖析,深层次是对角色所处环境的思考——高压都市、原生家庭对人的压迫与扭曲。个人无法改变环境,但却可以与环境作斗争。一部电影没有也不能给出解决方案。但这几句人生箴言就像深水炸弹,将在观众心底留下深沉的回响。

技术:死磕到底,绝不让步

《海滩的一天》的声音指导是如今鼎鼎大名的杜笃之,直到现在他还能记得当年香港导演对这部电影声音的赞美——“没想到台湾的同步录音做得这么好。”他高兴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没有采取现场收音,

“所有的声音都要一点一点制作出来:每一句对白、每一个脚步声、每一个我们听到的背景声都是一个一个堆叠出来的。”
杜笃之在《十年,再见杨德昌》中接受采访,工作室的背景海报是《一一》

主演张艾嘉是这部电影的策划,她和杨德昌结识于单元剧《十一种女人》。当时她想把工作委托给有国外留学经历的导演,以突显背景和视角的多样化,于是杨德昌被请来拍其中一集《浮萍》,由于片长问题,不得不分为上下两集。《海滩的一天》也是一样,片子最后剪出两小时四十七分钟。中影公司希望剪短,杨德昌一分钟都不肯剪。剪辑师廖庆松在金马影展映后谈中坦言:

“当时我在想,我怎么这么没有能力把它剪短?不过刚刚看完这部片子我发现还好没有把它剪短。”
张艾嘉在电影中

《海滩的一天》开拍第一天,杨德昌坚持要用杜可风当摄影师。而杜可风不是中影的人,而且那时候他还没有拍过电影。中影的老板扬言,如果杨德昌继续这么坚持,就换掉他好了。幸好策划小野及时拉来新艺城公司的投资,这样就不必全听中影的决定。本以为事情就这样顺利解决,结果杨德昌因为懂得太多摄影的知识,常跟杜可风在现场起争执。

杨德昌在海滩的片场照

就是秉着这样的态度,杨德昌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七部长片。据说他家有一面墙都是白板,上面写满了以流程图示意的剧本。所有跟他合作过的人都说,他是创作上的疯子、片场里的暴君。海滩的一天,不也可以看成他电影生涯的缩影吗?


《海滩的一天》有一个杨德昌电影里少见的较为明亮的结尾:走出阴霾的林佳莉大步流星地走在台北的街道上。海滩事件的真相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小女孩已经长大,成为一个完美的妇人了。”

望着佳莉远去的背影,我自然为她的结局感到欣喜。但想到她经历的一切,人生之重再次压上我的心头。生活教会我们的道理,是我们用天真和快乐换得的。

本文系“FIRST青年电影展志愿者”公众号专稿:处女泉 | 生活教会我们的

 2 ) 一杯咖啡談話 交待台灣歷史

 《海灘的一天》大氣魄 尤如史詩

  有幸在1983年便於香港大空館看到楊德昌第一部長片《海灘的一天》(167分鐘),該部電影層層的結構、豐富的內容,娓娓道來的故事,極具感染力量,當時所感覺的震撼,至今仍然留在心中。在25年後的今天,於香港藝術中心再看這部中國電影經典一次,細節地方看得清楚,充份感受這部電影的力量,更覺得楊德昌編和導功力膨湃厲害。

  楊德昌在第一部長片《海灘的一天》便表現自己的特長,故事結構層層叠叠,情節豐富,人物刻劃深入。他藉一個家庭來寫台灣的社會和它的歷史,氣魄甚大,尤如寫一首史詩。

  電影中心是個台南四人家庭,父親是留學日本的老醫生,兒子是在台灣本土訓練出來的醫生。這個生活在日式大屋裡的家庭父權當道,嚴厲的父親尤如一言堂主,一個臉色已令全家上下的人心驚膽戰。他要他的一對小兒女乖乖認真聽西洋古典音樂。到兒女長大後,他要他的兒子當他的診所(在台灣叫「醫院」)的接班人,並且安排兒女的婚事。

  楊德昌鏡頭下這個台南家庭便是台灣這個社會的縮影,日本文化影響深深根植在那裡。這部電影的內容便是交待這個堅固的家庭一步一步走向崩潰瓦解,而電影的主角是由張艾嘉飾演的女兒,她違抗父命、離家出走,在台北經濟起飛的時候與事業前途一片光明的公司高層人員私訂終身。突然有一天,她接到警方電話,說在偏僻海灘發現她丈夫的精神藥物,懷疑他已沉在海中。影片最後其實沒有交待那失蹤的丈夫是否真的死在大海裡,但卻強調了一點:那個天真可愛的女孩今天已變為成熟的婦人。

  楊德昌以很多細微情節,一點一點的鋪排小女孩轉變為成熟婦人,十分有說服力。在楊德昌經營下,這個女孩逐漸成長轉變,多少與台灣歷史發展呼應,該個海島經過陣痛、多次磨練,而演變成為自立自主的地方。

  楊德昌擅用鏡頭說話,他經營的畫面,不著跡交待出豐富的內容,例如片中那間台南日式大屋,便充份表現父權社會、強權人治的氛圍,以及該家人的教育修養。女兒在雨夜出走那場戲,處理十分精采,在月光燈照下,女兒出走的影子打在日式房屋的紙屏風上,而睡在房間塌塌米上的母親察覺到那個影子,卻不起來反應,明顯是接受女兒出走。這個細節安排包含千言萬語,真令人感動。
  女兒出走,原來有前因,影片裡有詳細交待,原來小女兒曾目睹父親非禮自己診所的護士,又曾目睹自己的父母怎樣遺走那個被強暴了的護士。一切前因後果都在無聲畫面中交待,而無聲的力量更勝有聲。這個原本有兩個醫生的四人家庭後來全面破裂,而生意興隆的診所亦要結束,整個過程令人入信。

  這部電影以倒鈙方式來交待整個故事,楊德昌巧妙設計留學奧地利的鋼琴家(胡茵夢飾演)回台灣演出,在演出前跟昔日戀人的妹妹(也就是張艾嘉)飲咖啡見面,電影開始不久她們便坐下來交談,到該兩人分手,電影也便結束。這部長167分鐘的電影,我感覺片中沒有一個畫面是多餘、是無意義的,楊德昌能做到這個成績,盡見他的苦心和功力。他在1983年完成他的第一部長片,便已經奠定他在華語電影歷史的地位,這樣的情況在世界電影史上也是少見。
  片中各演員都稱職,胡茵夢在這部電影所表現的氣質,恰如其份,由於她的電影作品不多,所以她更令這部電影增添傳奇。這部電影美術設計方面亦不錯,大概是楊德昌親力親為的結果,而攝影由張惠恭與第一次拍電影的杜可風負責,也表現良好。可惜今回看這部電影,已發現拷貝褪色,看來此部電影將來不可能以最佳狀態流傳下去。

  另外,今回重看此片時才發現,香港林敏怡為這部電影做音樂,清新有餘,然而感染力量並不足,或許當時製作預算不够、或者製作時間不足,又或者具備才華的她剛從外國學成歸來,畢竟配樂經驗仍未够。我相信如果這部電影是由後來的林敏怡做音樂的話,效果肯定會更好。 (完)
  

 3 ) 喃喃——从张艾嘉和胡因梦的美说开去

一、

《海滩的一天》那会儿的张艾嘉和胡因梦都是30岁,还是那么清新,一个沉静一个雀跃,美得青翠欲滴。

学生时期的胡因梦一头长发,趴在琴键上,和着音乐与嘉森跳双人舞。这是相当适合她的装扮,就像我们读书时恋慕的女孩儿,长发飘飘,仿佛一缕飘忽的落雪风一吹就化了。与佳莉(张艾嘉)再偶遇时胡因梦则拢起长发,目光变得悠远飘荡,你仿佛看到她的忧伤,可你不知她为何忧虑,又仿佛只是淡然的远眺,无知无觉,似是雾气蒙蒙。一直觉得张艾嘉不够美,然而片子看下来却爱极了她的眼神。常是隐忍而克制,是沉默的囚笼。可是对上那双杏眼又觉得她仿若含着一滴天真的泪珠,几欲碎裂,就这么向你望来,让你躲藏不得。

   少女时期的佳莉——及肩短发,一边用卡子别着,总是穿着校服,有那么一点羞涩,一点不甘。

   结婚之后的佳莉——长发垂着,齐齐的刘海搭在额头上,露着眉,清丽极了。之后她烫了一头细密的小波浪,蓬松着散开来,像是森林舒展,枝叶茂密。

   和谭蔚青相遇的佳莉——微卷短发,干练西装,脸上流淌着隐约的时间。那滴欲碎水珠隐入眼眸,但细细看去仍有那么一丝明媚。




佳莉像太多女孩子,懵懵懂懂着。生活在父权压制的家庭里,严肃刻板的父亲,表情清淡寡言沉默的母亲。家里开医馆,住着日式木居,狭长的走廊,透着光的屏风。父亲与医馆的护士偷情,母亲狠狠地杂碎一个杯子,将护士赶走。而父亲从始至终都是那样面无表情。

哥哥和妹妹都受到了来自父亲的阻力,为她们安排婚姻,安排未来的路。哥哥选择了相信,他离开了初恋女友谭蔚青(胡因梦),结婚生子。妹妹一次次去找蔚青,她闭门不见,最后只得到了她离开的消息。

谭蔚青在多年后对佳莉说:(当初)我见了你,又能改变什么?

是啊,佳莉只是执拗的想见到蔚青,见一面成为她的某种执念,而蔚青则连接了她最纯粹的时光。那会儿她是羞涩的(如篮球场一幕),带着对于将来的热望,无忧无虑,没有家庭的牵绊,没有婚姻的挣扎,看不见未来也不需要看见,很是欢悦。

同样面对父亲的专制,她和哥哥有了第一次恳谈。

林佳森反问妹妹道:你先告诉我,什么叫快乐。你也是大学毕业生,你应该知道快乐是什么?

佳莉不语。这样的终极命题又有谁能回应呢。之后佳莉选择了离家出走投奔男友。雨夜离家这个片段拍得极好。空荡的屋子闪着诡秘的影子,晃动着,不安又雀跃。背着包的影子映在屏风上,越来越大,占据了几乎整个屏风,复又消失。母亲突然惊醒坐起,沉了半晌,转身看了眼熟睡的丈夫,又略略探起身子,终是没有追上去。不舍又执着。

之后是杨德昌导演擅长描写的婚姻生活。丈夫德伟成了总经理后走向了一个与佳莉全然不同的世界,面对转型的时代,激烈的商品社会,陀螺般的旋转。而佳莉则做了全职主妇,采购,做饭,学插花,坐在桌前一次次等丈夫归来。深深的不安全感在两人中间阻隔。于是争吵,误会,冷战,一切可以想到的庸俗的、卑琐的生活琐碎,引向了一个开放的情节——警察找到佳莉让她辨认海滩上丈夫的物品,没有人知道德伟是不是葬身大海。

影片佳莉和哥哥有过两次谈话,上文提到的离家出走前视为其一,其二是“海滩的一天”之后。

哥哥说:“不要太盲目去相信一个人...我随着他,随着这一切都被时间所遗忘了...我最大的意图是希望你能完全的信任你自己和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个选择..

选择。是的,选择。

佳莉其实很是懵懂,对于恋爱、婚姻、日常生活,明明天真却无知无觉。她总是能顺应自己的想法作抉择,一次是摆脱家庭对于个人命运的掌控,一次是看清了自己的婚姻中两个个体的挣扎。而嘉森却是截然相反。他比佳莉更懂生活,懂得太多无奈,因而总觉得做出什么选择都无分别,娶父亲认可的妻也好,留在家乡医馆也好,他说是因为“相信一个人”(父亲),其实他只是不信任自己而已。

然而说到底都是各自的选择。两次选择让佳莉蜕变。如果说离家出走只是简单的少年心情,那么“海滩的一天”彻底割裂了她与过去。佳莉对于生活总有着深切的不安,父母一辈的压抑,哥哥年少感情的脆弱,对于急速发展的世界的恐惧(这也部分导致了其婚后的不安),对于婚姻的紧张感......她的不安是普遍的。商品社会下好像任何坚固的纽带都那么易碎,说到底只能信任自己,横冲直撞跌跌撞撞的。


三、

影片拍摄时期正是台湾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而佳莉,从依赖兄长(也包括兄长的女友),依赖朋友,依赖丈夫,最后自己踏入社会去依赖自己,可以说是一个女性成长史,这个成长并不波澜壮阔,而是充满了生活的琐碎,更真实。

杨德昌最关心的问题是“一部作品是不是真的”。所谓真,就是真诚,一种真诚的对于生命的感受,真诚的真实的把它拍下来。所以整个影片里没有特别激烈的情感,没有不死不休的纠葛,甚至你感受不到深情,总是含蓄的平缓的,就像是最真实的生活。轰轰烈烈会遮蔽味觉,在琐碎中推进是杨德昌电影的滋味。

影片中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配角们。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都市群像。穿着白大褂的父亲,母亲总是一丝不苟盘起头发,面容苦涩甚至没有一句台词的嘉森妻子,坐在桌前微微低头的孩子,很从容在这个社会中游曳的阿财等等。

很喜欢欣欣。她身上有种飞蛾扑火的热烈,看似洒脱的游走在爱情中,反而不如佳莉理智。在阿财父亲留下的空荡凌乱的房子里,她走向一间空屋,凝神转身,冲阿财一笑,那眉眼妖美,柔光微闪。 后来与男人分手,独自带着孩子,一个人逛超市,有着一个小七岁的男友。她爽利地忙着摄影棚的事情,说起男友,她凑近佳莉,一样的笑着。

从中可以看出杨德昌对于配角们的把握,对于群像的塑造,这贯穿了他之后的拍摄,也是其创作落脚点。执着于表现群像,正是通过群像铺展开一个真实的社会图景,这其中有小城镇(乡镇)的没落陈旧,父辈日式的小屋影影绰绰,孩子们却在都市的灼热中眩晕。


四、

同样巧妙的是影片的开头。旅欧钢琴家谭蔚青与林佳莉的相遇,借由两个女人的一场对话,切入回忆,有双方的回忆,佳莉视角下的叙述,叙述中又夹杂着回忆。多重视点和意识流的运用很巧妙的打散了平淡琐碎的故事,好像是一个女人的呓语,她喃喃地诉说、质疑、自我分析。城市与乡村,回忆与当下,海滩与城市这种种对照交织勾勒出一幅7080年代台湾景象。

杨德昌是敏锐的,譬如对于台湾都市人的心理刻画,然而却也怀着温柔。他的电影总爱有个柔软的结尾,《海滩的一天》里病中醒来的嘉森回忆他的生活有种细腻的通透,像《一一》结尾洋洋那一段话,带着点说教意味,像是导演的独白。

“我想,这一定是下午两点多的阳光吧,它让我不觉得这是冬天,反而像极了阳光普照的春天,我好像听到鸟叫的声音。世界似乎在我身边苏醒过来,我渴望重新认识我周围的一切。这是多么强烈的矛盾,周围的一切冰冷,而我的心脏却仍然这么热烈地跳动着,到底是哪种力量,然它在这个冰冷的世界这么卖力地工作着......不过,我已经够幸福了,不是吗? 能拥有这么渺小的生命这么久,已经是值得庆幸的奇迹了。”

而导演正是借由电影让自己渺小的生命绵延,何尝不是另一个奇迹呢。

 4 ) 一生在一部电影里讲完

总是奇怪杨德昌的电影怎么可以讲这么多东西,短短3个小时可以讲完人的一辈子;总是期待电影里的每个人替导演讲出人生的哲理,好回答我自己的疑问,但是分明那些话里包含着迷茫,包含着无奈。从片子里的每个人口中讲出的仿佛都是身边发生的故事,都是我们日思夜想,盘旋在脑中,踟蹰着,思考着的问题。婚姻,信任,诱惑,电影中的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分崩离析的“我”,组装起来就成了你,我,他。
人,太信任一个人会怎么样,会失去,会得到。得得失失都是再正常的事,太在意得失,是永远不会前进的,这不是关键,我觉得关键是人要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之后不要后悔,这样,风风雨雨多少年后,你还能自信地面对生活。个人觉得佳莉的生活其实并不是很糟,电影里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很糟的。不会说佳莉若是早年在婚姻上听从父亲的安排,就一定会好到哪里去,个人觉得她和德伟的婚姻不是错误的,(婚姻本就是错误——非诚勿扰)。快乐是什么,很难定义,家森的一句反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回答的问题。个人觉得活着的每一天都对生活报着期待,希望,那就是最大的快乐。家森早年过于信任父亲,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他全盘接受,到头来家道还是中落了,不是说不该听从父命,就是最后杨德昌搞出一个因为听从父命之后,家森的结局相当之好,我也不会惊讶。或者导演的本意就是分两条线,起点不一样,但是两条线到中途却同时交汇在了不快乐(佳莉和家森的第二次谈话)。之后两条线又分开了,但是最后再次相交了,相交在了快乐,暂且叫“快乐”吧,或者叫它作领悟好了,这个比较中性。
佳莉走在阳光中,自信而美丽,家森躺在病床上,感受到人最初的触觉,仿佛这个世界焕然一新一样。真正就像他说的,就是从最小的事物中也可以寻到生命的惊喜,一封好友的来信,一首动听的好歌``````个人认为她们兄妹的区别在于,一个理解了生活,缺没有勇气去选择生活;一个却相反,有勇气去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是她没有完全理解生活的含义,没有理解选择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毕竟没有一个人会回答她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每个人都要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重要真的不是选择之后怎么怎么样,重要的是自己选择。
或许生活本就无奈,有时候好像一个人要挑战整个世界,再好的生活最终还是会走向混乱,或许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吧,重要的是从这个混沌中领悟到而已,或许生活就只是学会领悟而已,其他真的没有什么了```````匆匆收笔

 5 ) 用银魂式标题来讲所谓女性主义就是不停截断作为女性所有后路的过程

女人在爱情中的不安全感来自处在被动的位置。吊诡的是,我们在爱情中的幸福感,有时也来源于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公主是被拯救的那个。

所以,即使自己明明买的起的东西,别人送也会更开心,像东京女子图鉴里说的,梦想餐厅之所以是梦想餐厅,一定得是被心仪的男人邀请去才叫梦幻餐厅。生气了,要被哄,才叫受宠;遇到想共度一生的人,要被求婚,才算遇着良人。

所以女人一直在等待,所有的事都由另一个人的步调来安排。

回到影片,如果说时隔35年有什么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就是女人不变的成长。我们成长于一个绝对男权和异性恋主导的社会,很难学会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哪怕“像男人一样”这句话本身就有性别歧视的意味,也不得不说,时至今日,一个女孩子能够“像男人一样”独当一面,仍然是一句对她冲出个人天花板的褒奖。

就像佳莉一样,她看上去主动追求过爱情,面对父母的包办婚姻,她选择了私奔。可事实上,她只是把自己从一个家,送去了另一个家,换了一个庇护所罢了。她养活自己的能力一般,英文系毕业却做不好最基本的翻译工作。丈夫事业上了轨道之后,她就更是不需要再出去卖命糊口,每天可以赖床,起床后去学插花,最大的事不过帮佣人一起做做家务,等丈夫回家吃饭。她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仰赖丈夫的给予,精神上也是全然依赖这个人,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自尊,以至于明知道丈夫出轨,也犹犹豫豫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离开,否则自感太可惜。

失去独立人格,换来的自然是精神世界的空乏。两个朝夕相对的人失去了精神上的交流沟通,就只是纯粹的生活伙伴,于是等价交换中,她在这段关系里唯一的价值,就是她的皮囊。她最后将这段婚姻沦为长期卖淫而不自知,即使病倒进医院,面对丈夫的探望,她的第一反应也是“不知道你要来,应该打扮”。这样卑微到尘埃里,却没有开出一朵花。

影片结尾,佳莉失去了丈夫,失去了财产,却反而让她坚强成长起来,这样“女人失去家庭才能成长”的处理,在今天看来或许是一种政治不正确。可是,这确实也是成长的一种,如果不被逼到绝境,太多后路没有办法支撑我们去走荆棘路。

女人在这个社会成长起来要迈过的障碍太多,这些障碍不是面对困难,反而是太多看似可以回避困难的方法。我到现在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大人们对成绩好的女生的评价是“上中学就不行了,不如男生了”,一早就被人找好理由泄了气。所以念书不好,没关系,以后随便找个文职工作就好,又不要你养家;工作太累,就去嫁人吧,跟一群男人拼什么拼,嫁个好老公舒舒服服过日子没有人会看不起你的……所有这些舒适和安逸,像藤蔓一样,至今仍然紧紧缠绕着所有想要爬出原本被安置的那一方天地的女性们,用糖衣炮弹把女人打下坚不可摧的性别城墙。

可是教男性的是另一套说词,你要坚强,你要勇敢,你要去闯,是男人就应该去拼搏,不然会让人看不起。作为一个普通男性,按照传统价值观来讲,生活确实有很多艰难,第二性几千年来一面受到压迫和资源不平等的同时,也确实逃过了许多第一性所要面对的压力。这是另一种不公平,但这就是作为一个人独立生存的必修课。

女性大多自幼缺失了这门教育,所以我们要用一辈子的时间,通过一次次直面生活的挫败,才能够修满学分。佳莉就是从看似绝望的绝境中学到了最重要的一课。

倒不是说这是因为她成为了一个独当一面的生意人,事业上如何得意,这只是一个符号化的处理。重点是,从前,她的生活永远是被动地在等待,等父母的安排,等恋人开口下重要决定,等丈夫回家吃饭,等丈夫的电话,等丈夫对于二人关系不睦的决断,唯独最后在海滩那天,她不等了,不论结果如何,她决定头也不回走自己的路,那天开始,她主动放弃了自己作为女人的所有后路。

最后,杨德昌真墨迹。

 6 ) 好有台灣味道~~ 張艾嘉

你印象中的台灣是政黨聲嘶力竭的大喊、打架、摩托車、台劇、小吃、滾石音樂?對香港人來說,台灣的親切感可能比內地更強烈,一來同是中國人,而且台灣的流行文化和人文氣息,在香港找不到的。台灣鄉土氣息、文藝小說(瓊瑤)等,自成一格,《海灘的一天》就反映出台灣面貌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印象。

未見過如此年輕的張艾嘉,令人吃驚。她的扮相十分「台灣」,首先扮女學生的清純,少婦的患得患失,丈夫不見後,她變成獨立女強人,每個階段的變化亦清晰。

故事拍在1983年,今日看來沒有過時感,只覺得導演以兩個女人為主體,反映婚姻和女性追求自立的精神,即使在今日的中港台三地,仍然引起女性觀眾的共鳴。

 短评

大二时候百老汇有杨德昌电影展,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6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三重叙事,长度可怕(但是难得不乱),简直是一个二十集电视剧的架构。老杨第一次拍电影,各种东西都往里塞,理一理其实足够拍三部片了。核心是都市对人的异化,强悍小三面对正妻那段着实惊艳。国语台语日语德语,侯孝贤吴念真。声音剪辑是亮点。海滩那个刻意模糊的处理很欧洲范儿。

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一口气看完《海滩的一天》蓝光修复,166分钟,摄影、色彩、剪辑极佳,实在精彩,杨德昌这个人像哲学家,太通透,好像生下来就苍老了,从没幼稚过,长片处女作就这么厉害,80年代这批年轻人时髦大气,个个气度不凡,尤其张艾嘉灵气逼人,懵懂少女,纯情学生,成熟人妻,深闺怨妇,职场女性,全包圆了。

1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159min版。杨德昌处女长片,仍聚焦于都市症候群患者,此时风格已初现,只是惊叹于已有情感时空化的概念:电影用闪回与叠加闪回辅助叙事,把每个人封锁在单独的困境,逼发出不同个体在空间中的情感变化;同时注重于对过去的重塑,对不同视角的回忆进行回音式处理,与现实共同编织出畸形的都市传说。

12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八一年,徐复观在美国,名动朝野,华人知识分子纷涌而至,一面诉说思乡之情,一面怒斥大陆的知识青年深陷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媚外的心理极盛。时光若倒退四十年,我们也可以说,杨德昌也是那个深陷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的台湾新青年。生活仪式化给他的启发,就是离开男人的女人烫着杀马特的卷发,在马路上一走一扭;而濒死的男人只好躺在病床摇头晃脑,爸爸的威权让儿子没有选择,毕竟千错万错都是肉体的错!这哪里是身体长了癌,分明是脑壳也坏掉了,不是说杨德昌和侯孝贤这样的电影没法看,而是只能眯着眼睛看,看得太清楚怕是金马顶上了鸡屁股,铁鸡啄歪了毛驴的蹄。

17分钟前
  • 欢喜陀
  • 很差

“社会好像故意将丈夫和太太分开,男人有男人的场合,女人有女人的范围”,这是婚姻模式的外在窘境,而其内在冲突,源于男权支配扩张的习性遭遇了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再加上情到浓时情转薄的天性,由臣服向平等过渡的道路步履维艰。独立意识虽能让女性找回自我,但未必是拯救婚姻的一剂良药【9 ↑】

20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真是难得牛逼的处女作。160分钟的片子,但是一点不觉得累赘。看了一些人的影评,深有同感的一句话是,独立意识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确有帮助,但未必是婚姻的一剂良药。女儿对妈妈说当初我错了的时候,妈妈只是淡淡的笑了笑。我以为的理解是,无论她当初的选择是什么,在时间的覆盖之后,结局未必会比

25分钟前
  • 伤心苹果
  • 力荐

没想到杨德昌的第一部长片我到最后才看,惊讶的是他在近四十年前就在探讨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女主佳莉逃离了家庭中的父权控制,却又无意中掉入新的婚姻陷阱中。在和丈夫貌合神离后,她一边回忆儿时父亲的出轨,一边问母亲,难道你不怕爸爸抛弃你,然后没人照顾你吗?母亲回答,你爸爸一直都是小孩子,是我在照顾他才对。全片几乎所有的男性角色不是自私强权就是虚伪懦弱,就连逃避都各有不同的方向,德伟面对难题缺乏担当,佳森面对强权不敢反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杨德昌似乎一直都是这样,无论是什么选择,最后总是指向人生的遗憾与失意。但好在仍有一些人,无论经历了什么都能保持着直面人生的勇气,所以佳莉忤逆父母之命选择了爱情,又在丈夫出轨失踪后重新振作起来回归到事业中,好友小慧也离开了年轻男友开始了新生活。也算是一点鼓励和希望吧

29分钟前
  • RealNoémi
  • 力荐

4.5,其探讨的女性觉醒和中产阶级迷失的主题即使放在今天,也是相当前卫的,再者超强的电影意识像交响乐一般恢宏,张艾嘉看着跳舞的人,舞姿的投影映照在旁边白墙上,还有哪些黑暗中的细节和光影,具象的电影竟可像文字一般描摹人物内心,不可想象,缺点是说得有点多

34分钟前
  • 长发奎因
  • 推荐

超强悍的处女作

3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在台湾看2K修复版大银幕,效果极佳,画质感人,如同新片一般清新亮丽。张艾嘉与胡因梦的美无比清晰。徐明的表演也很出彩。全片倒叙且几乎无配乐,令很多段落显得沉闷冗长。杨德昌处女作便直击台湾的中产危机与情感困境问题,非常凌厉,开放结尾也很厉害。但台词过于直白说教,不如后面几作成熟

3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在海灘那一天,佳莉解開了某種生活的謎,得到嶄新的自己,這一切說是德偉消失給她帶來的也不為過。然而,德偉呢?必須瞞著老婆同事吃藥的他,有解開這個謎嗎?被困住的男人,連離開海灘的權利都沒有。

41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佳森太过于相信一个人,佳莉则是不相信,两人却都不幸福,杨德昌的电影有难题,最后又都解决不了难题。

44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我们读过那么多的书,小时候一关一关的考试,为什么没有人教过我们,怎样去面对这么重要的难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总是两个人结婚以后都是圆满大结局,大结局以后呢?没有人教过我们,也没有给我们任何练习的机会。”正如谭蔚青所说,那一刻最残忍的,莫过于追问那天海滩上还发生了什么。

45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虽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没啥多说的,抛开那些乱七八糟说给迷影青年的鸡汤,杨德昌本人就是天才。并且杨德昌也再次证明了,在男权社会下,男性创作者审视女性的态度,反映(影响、甚至决定)了他的段位——道理很简单,这体现得是你的洞察力与共情能力

49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新的开始」是杨德昌电影从处女作开始就在探讨的一个母题:试着开始完全信任对方,试着去美国,试着搬出去住,试着和旧情人重新开始。但无论如何挣扎,一切都会像宿命般指向徒劳。生活很冷,在风中奔跑更冷,所以我们只好停下脚步,独自拧巴成一团。

53分钟前
  • 張抽空
  • 力荐

有胡因梦这样的大美妞在,谁还看张艾嘉演什么受气小媳妇啊,真是选角失败……话说回来,爱德华杨的视听观念确实甩当时华语片一大截,可他的问题也暴露无遗,太爱用台词发问、说教,要个答案。

57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如果蔚青如愿以偿嫁给佳森,恐怕与佳莉嫁给德伟的本质是一样的。。“沟通”其实是句鬼话。

59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杨德昌第一部长片就166分钟,的确容量很大,多线交织还原一个女孩成长为女人的史诗,时间线剪切很到位,情节交代的很清晰明白。刚开始以为是两个女人忆恋爱旧事而已,没想到话题越扩越开,展示了一个家庭的图景和一个女人的成长史。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后来都成了华语电影的神话。

60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有人說,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孩子,可是我不覺得,因為,如果我都沒有辦法告訴自己生命是有把握的幸福,我怎麼可以對另外一個生命說,只要你來,我就可以給你幸福。」

1小时前
  • kayiw912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