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战役

HD中字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2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3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4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5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6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3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4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5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6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7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8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9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看不出被遗忘有什么遗憾——《被遗忘的战争》

1

对于战争片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想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真实、哲学深度、运镜、对战争细节的还原、演员表演、叙事手段,或者电影本身的表现形式对行业或者类型片的启示,对未来的观众或者拍摄者能否提供新的视角,简而言之,引导性。

一部好的战争电影往往能复合以上多种元素并且都表现的很好,最终在影史上留下一席之地,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从开场的登陆到后来寻找任务目标期间的波折和遭遇战,包括最后对德军的阻击战,从镜头语言、人物塑造和故事结构各方面都呈现了很高的水准并且颇具匠心,留下了很多“瑞恩式”的片段。

从切入视角来看,有的导演喜欢“以小见大”,从战争的一个切面或者作战单元来引领观众体验战争的残酷、野蛮或者荒谬,以此引发观众对战争本身的思考,比如《1917》的长镜头让观众很容易陷入到一战那绞肉机一样的战场氛围。还有的导演或者制片方倾向于通过更宏大的叙事方式穿插对战场侧面的描写让观众更了解战争进程,从“兵棋推演”的方式来了解战争,这是一种偏纪录片式的拍摄风格,比如我国的《大决战》系列就是类似的代表之一。因为对战争宏观进程的描写穿插高级指挥员的决策现场,很直观的折射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和历史场景。

Netflix的《被遗忘的战争》作为一部荷兰拍摄的二战电影,从中微观的层次来分解战争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荷兰在二战中并未长期作为主要战场,与东西线或者太平洋战场等地区比起来并没有什么太知名的战役。但是即便如此,《被遗忘的战争》所展示的对战争的理解和描述仍然离最优秀的战争电影存在一定距离。

2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仍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目前在烂番茄上也维持了100%的好评(当然,只有7篇评论)。三位主演很好的阐释了角色,无论是青涩的飞行员,被迫加入伪政府的女孩还是一开始认同法西斯随后逐渐放弃战争残酷一面的荷兰青年。三个主要角色都存在比较大的转变过程,但三个人都能比较好的在表演中体现转变的层次性和个人的纠结,而三个人自然的转变也离不开导演和编剧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剪辑,让这部电影完整而精巧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

同时我也很喜欢电影前25分钟展示的德军在小镇上去而复返的过程。战争片往往侧重于讨论侵略者统治下的残暴、灰暗和对占领区的无情压榨,但是《被遗忘的战争》开头从占领区政府销毁文件,衣衫褴褛的德军仓皇撤退让人有一种曙光将现的期盼,果然在我质疑德军为什么没有及时组织撤退秩序的时候,女主角的弟弟适时地用一块石头牵出了全局的第一条主线内容。而之后德军重新进驻小镇的情节让电影的气氛从之前更为轻松的基调戛然而止,不难想象在德军撤退期间做出“过激”行为的家庭和个人将面临什么后果,犹如运动场上那些提前庆祝但迎来悲剧结尾的运动员。可惜的是电影并未在这方面进行过多描写,否则可能在在气氛渲染上将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电影多线叙事的风格诚然可以带给观众更多层次的思考和享受,但是也分散了全剧的重点和关注,对于多线叙事作品而言,最终多线交汇的内容最好具备更强的戏剧冲突,对观众而言多主人公的会面在一个丰富的场景下呈现更有故事性。可能是由于历史上的真实战役本身规模有限,最后的决战场景显得过于平静,并未给我留下足够具有回想性的体验,而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演更多的安排了主角之间两两碰撞的场景,来分化三线汇聚的厚度不足所带来的的遗憾。但这样的安排又让本来的多线叙事结构显得有些多余,如果三人的相遇本身并没有那么强的冲突,那我们何必强凑三条故事线进行交汇?

在二战的过程中有无数的战役因为记录和媒体宣传不足等原因成为“被遗忘的战役”,但是在电影中,斯海尔德河战役的重要性和惨烈程度并没有得到体现,事实上,二战德军发射的V2火箭近半数落在安特卫普港,德军最后拼全力在冬天严寒雪地发动反攻的突出部战役攻占主目标就是安特卫普市与港口。反观俄罗斯拍摄的《勒热夫》,不仅体现了战争期间红军战士内部的心理变化和当时政治环境对战争形态和战士心理的影响,也体现出了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和法西斯的残忍之处,同样是以小见大的叙事安排,《勒热夫》的单线叙事并未显得故事整体的单薄,而是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背景和冲突很好的交织出部队内部的矛盾,并在最后的战斗场景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并解决了此前提出的设问。

多线叙事结构下最容易让人担心的即是导演无法完全回答自己在各条场景中提出的问题和埋下的伏笔,容易让观众意犹未尽或者摸不着头脑。导演和编剧如果无法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故事,反而会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叙事结构,不仅没能完全体现出故事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反而还因为没有办法自圆其说降低了故事本身的价值。

3

《被遗忘的战役》纵然有不令人满意之处,但是作为荷兰历史上投资最大的电影之一,已经算是一部及格的电影。对他的批评也是基于《拯救大兵瑞恩》这类在电影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史诗级电影为准,这本身也是对电影和拍摄团队的认可。可惜的是三条故事线无论哪个故事单作为一个剧本进行拍摄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导演在平衡故事的篇幅和时长之间作取舍结果就是每个故事均完成了其最基本的结构,但无法进一步拓展。

从制作的层面来说,近年来Netflix出品的电影水平良莠不齐,既有 《Tick Tick Boom》这样的具备流畅叙事结构和演员精彩表演的作品,也有类似《被遗忘的战争》这样存在一定瑕疵的作品。可能还是对电影行业缺乏一定经验所产生的问题,在具备较高门槛的类型片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而对于 《Tick Tick Boom》这样本身就具备作品(音乐剧),可通过改编来减少风险的作品上,Netflix就表现不错。而且电影相较于电视剧由于篇幅等各方面原因需要导演和编剧有更强的把控和剪辑能力,这也对Netflix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正如上文所说的《勒热夫》,有时候电影并不需要很复杂表现形式来体现主题或者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单线的叙事结构,演员之间的寻常互动和更具备技巧的节奏推进也能给很好的体现主题的复杂性并且带给观众更好的哲学思考。

选择拍摄战争片需要导演有很大的勇气,如同战场指挥官一样,执导一部战争片也需要导演有很强的的协调统筹能力,如同真正在指挥军队,但从战场(票房)上生存下来的,也是导演宝贵的经验,毕竟一个人一辈子才能导演过几部战争片呢(笑)。

 2 ) 杀还是不杀,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杀还是不杀,取决人性成熟与否。当一个人头脑简单的时候,很容易被告知某些人是坏人,必须杀掉(志愿加入德国军队的年轻人A被告知犹太人都是坏人)。但是,当成长并成熟之后,你就会发现人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不是单纯的好人或坏人(姐姐劝弟弟不要去自首,告诉他不要管人质的死活,当弟弟被德国军队抓起来后,又想用地图换取抵抗组织营救弟弟,当弟弟被枪毙,又决定把地图冒险送到盟军手里。同样,爸爸在战争中作为市长和医生好像也帮助德国人,并想要和德国人讨价还价)。从一开始的服从命令开枪枪毙那个弟弟,到没有开枪杀死盟军空降兵B,反过来,B从地下室击毙德国士兵到没有杀死青年A,而A也终于完成自己的觉醒和救赎,杀死看守,救出姐姐……

这是一部优秀的反战电影,人性的光辉是从动摇到反思,从反思到挣扎,从挣扎到觉醒,从觉醒到反抗和自我救赎的过程中迸发出独特的光彩的……杀或不杀,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痛苦的反思和勇气的抉择……

 3 ) 二战沦陷区的最后记忆

夹在大国之间的荷兰,在二战结束前的记忆——斯海尔德河战役(The Battle of Scheldet):

男主人公范斯塔佛伦
女主人公特恩
二号男主人公威尔

主人公范斯塔佛伦,志愿参加巴伐利亚训练营,为纳粹冲锋陷阵,在东线战场遭遇苏军,目睹了好友的接连死亡,或死于战场上的乱枪,或死于自杀。自己的理想也逐渐幻灭,战场上死里逃生,被救回战地医院,后来辗转被派到祖国荷兰。回国以后,却再次被裹挟在同胞的抵抗运动和纳粹的血腥镇压之间的漩涡中。历尽血风腥雨,最后浴火涅槃。

范斯塔佛伦是一名优秀的士兵

故事的最后,他放过了盟国落单的士兵威尔,救下了因送情报而被捕的伪政府女职员特恩。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完成了救赎。

漂亮又聪慧勇敢的特恩和好友雅娜,冒生命危险送出了至关重要的情报,雅娜壮烈牺牲,自己也被捕入狱,险遭盖世太保毒手
空降兵特恩原来是富家子弟,飞机被击落后辗转生还,在战场上遭遇范斯塔佛伦,被放走

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这部片子,就是纳粹士兵范斯塔佛伦的幻灭与救赎、女子特恩的觉醒与抗争、以及盟国士兵威尔的战争洗礼。

伪政府女职员特恩英勇完成了牺牲的弟弟的未竟事业

ps:本想吐槽影片里面的战术水平太差,只会步兵冲锋,一味强攻。但转念想想,这可能就是二战的现实吧!最现实的,就是纳粹盖世太保的肉刑——法西斯的真实写照。

纳粹占领军当局,心狠手辣,不留活口

 4 ) 三个年轻人经历的战争

从三个年轻人的视角去一场盟军抢夺荷兰港口的战争。

1威廉:英军的滑翔机飞行员,官二代。在参加市场花园行动中,飞机被击落沼泽地。战友们逃离战场,而威廉向战场走去,最后加入了加拿大军队。

2斯塔弗伦:荷兰人,加入德军训练营。这期间,他感受到了许多事情,断腿中尉向他讲述了犹太人集中营的惨状,亲眼见到了党卫军对特恩弟弟的酷刑以及后来的惨死,看到了党卫军如何拷问和处决抵抗者,也看到了战场上军官拿枪威逼士兵冲锋,因被看到和特恩在一起,被从文职发配到战场。

3特恩:荷兰女孩,父亲是医生,救治德国人,弟弟向德军泄愤被追捕时,她和父亲去求情,终究弟弟被杀,残酷的现实使特恩清醒,和闺蜜一起向盟军送地图。

最终,战场上威廉和斯塔弗伦撞到一起,斯塔弗伦放下了枪,威廉也放下了枪。

德军撤退前,一个军官要枪毙被捕的特恩,斯塔弗伦杀了军官,自己也中枪。

搜捕的部队包抄过来,威廉看到了特恩向死去的斯塔弗伦告别的场面。

战争继续,盟军占领港口。

 5 ) 被遗忘的战争,被遗忘的国家,被遗忘的电影,民族主义的反思

2020的电影,到20230401,豆瓣上只有7762个人评价;对比热门的,1998拯救大兵瑞恩,63万+;2022西线无战事,13万+。电影本身是不错的,有历史,几条线索跟进的都不错,人性的选择等。

荷兰,至少在中国,至少我个人认为,是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国家。足球,郁金香,风车,低地国家。结束了。

这场战争的本源,是为了争夺治河权,以便通过此河去运输物资、军队。有没有用呢,当然有。但是是有时效性的。超过了时限,这段运输的意义就断崖式下降,到了几乎没有的地步。在当时的欧洲,大约至多有3个月的效用。也让我想起了波兰,浴血华沙,1万+的人评论,很大程度上,也是被遗忘的。无论是战役、国家,还是电影。

回到主体,民族主义,是什么,为什么,图什么。

一战后,一直到二战后,民族主义,民族自决的不断呈现,出现了许多小国家。这些国家,从国民的角度看,是民族独立了,民族主义的胜利。荷兰,作为联合省的一部分,历史上还曾经作为海上马车夫,一度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东印度群岛,等等。然很快就衰落了。波兰,历史上与德国、俄国有世仇,斗争是有必要的,但浴血华沙,是及其不明智的选择,战略上是正确的,战术选择是愚蠢的。

那么,民族自决,成立国家,规模比较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图什么。从政客的角度说,民族主义能都调动公民的积极性,统一思想,取得政治优势,政治地位,大概算是成功的。从人民的角度看,从老百姓现实的角度看,似乎收益不大。当然,波兰有特殊性,必须要斗争。即便如此,老百姓也没有收益啊。不划算啊。

不久前查了一下美国的人口构成,德裔占最大多数,大约10%多一些。这些人没有民族主义吗?大约更多的,还是现实的选择吧。

政治、百姓利益,特别是百姓的短期利益,很多时候是矛盾的,要看怎样选择,怎样宣传喽。

结论:1、民族自决产生规模小的国家,对老百姓并没有直接的好处,当然,有的时候是被迫的选择。2、民族自决产生的大国,比如印度、印尼等,了解的不多,感觉也没有得到有效,快速的发展。3、对小的民族的,相对比较合理的选择,不是独立建国,而是在联邦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还要一定的整体性,比如,南斯拉夫。当然,这需要一部好的宪法;大家都能接受的,小民族不会受欺负;一个好的财政政策,小民族不吃亏;一个好的制衡措施,比如议会,重点是名额分配。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很难达到。4、回过头看,似乎共和制的中国的选择是最有利于大家的,民主自治,相对其他省更多的自治权,但必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对少数民族,一定程度上,是比对多数民族,汉族更加偏向,让少数民族占点便宜,并不影响国家大局。

 6 ) 边缘

与其说是战役,倒不如说是“战斗”水平,并没有涉及到宏观整体战役描写,而是从微观上战役肌理的组成部分“小队战斗冲突”出发,更方便对故事中不知名角色的描写,你会发现看到最后你可能记不得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没有在台本里出现过多少次,而恰好也是这些平平无奇的大多数,组成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细节,成为了波澜壮阔的宏大战役的分子。

两条线的交汇较为正常,一些角色和情节有更好的发挥可能,反而是男主澄澈的眼神和最后自杀式和救赎式的发泄成了点睛之笔,他看着挚友的癫狂,中尉的释然,同胞的处决……被战争的绞肉机无情碾过之后,他原本狂热理想主义者的深深执念被彻底粉碎,陷入彻底的虚无,而这也是本片最优秀的一点,它借助无数个普通的/平常的人的眼睛,展现了战争对人的无情的摧残与改变,那些被摧毁的信念成功成为了二战后虚无/荒诞/存在主义生长的肥料,也让我们不禁一再追问战争之意义究竟为何……(想到了「现代启示录) 除此之外,为了贴近真实战斗的表现,大量的特写/近景,手持镜头/第一人称被使用,让战斗场面的真实感得到了大幅增强。同时,绚丽的晚霞和初生的太阳,那些自然风景的出现也像「自然光线」一样成功的烘托了战斗的氛围,也是对战争意义的有力追问。本片或许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并没有到强有力的地步,但是正是为了追问「意义」,借助主角们的眼睛,大量的「普通人」片段的出现和转变让主题更加深刻。 最后,作为一部关注「边缘」的作品,本作的视角投向了「加拿大营」与「荷籍德军」,近年来这些小众国家关于二战题材佳作频出,「我们的1944」也是一样,不过后者兼关注民族解放话题

 短评

如果让海报引导想把该片作为硬核战争片来爽,请绕路,最巧妙的其实是人设。荷兰籍德军士兵无奈恪守军令对地下抵抗军同袍执行枪决、毫无战场经验的滑翔运输机年轻英伦机师迫降逃亡后加入堤坝正面惨烈进攻、与世无争的荷兰女孩因抵抗军弟弟被诱导自首被枪决后扭转价值观决意参与输送关键情报予盟军,等等。把战争穹顶笼罩下的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在框架上做了顺畅的绑定,个性鲜活。

9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战争片突出的是人性,而不应该拉仇恨。

10分钟前
  • 平静海滩
  • 力荐

实在没想到荷兰人自制电影的水平已经这么高了。

14分钟前
  • 沧边的树
  • 力荐

拍这样也只能被遗忘了!

16分钟前
  • Hanson
  • 较差

整体感觉有点平,但奇妙的是,总能让我有代入感。一场战争,以前会分阵营敌对,但当你代入的时候,只会看到被战争裹挟的一个个年轻人。他们恐惧的眼神里又满是对即将到来的自由与和平的渴望。没有人想在战争中永垂不朽,没有人愿意直视垂死的眼神……

20分钟前
  • 郡子
  • 推荐

斯海尔德战役,荷兰解放第一枪也是荷兰历史最贵的电影,可以看得出来花了钱。三条线叙事当交汇时颇有力量。当然无法苛求荷兰弹丸小国拍出战争大片,但依然可圈可点,几位年轻演员也表现不错。

2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情报很重要啊。

23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本片并不是要拍出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讲述战争中每个普通的个体的无奈与人性的复杂。

27分钟前
  • 靓坤
  • 推荐

观影时看到汤姆·费尔顿出演是个意外小惊喜(《猩球崛起》后他接演的影视作品口碑和热度大多都不太给力)。电影拍得挺不错,但还是略有不满之处、有些不够精彩。→ 日积月累、机缘巧合地看完了豆瓣电影一周口碑榜十部作品:1.《摩加迪沙》,2.《浊水漂流》,3.《浊水漂流》,4.《疯神》,5.《风信子之恋》,6.《被遗忘的战役》,7.《在糟糕的日子里》,8.《粘在一起的隔离》,9.《五个扑水的少年》,10.《兰心大剧院》。—— 以为21世纪了,人类应该越渐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然后努力团结地将战争写入历史,但还是免不了看到有些战火的苗头因为各种复杂的原由有重燃之势……那个我心中渴望的「充满爱与和平的世界」难道终究只能是我的妄想吗?

3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m21260:人性之光,最后在解放前夕如雕塑般仰坐,解脱!

32分钟前
  • Timing
  • 还行

三条线编织推进汇合,相当工整,前头有些散乱,俄罗斯前史和伞兵训练铺得太开,中段后就非常出色,人物抉择的压力真实到位,最出彩的是对荷兰海滨湿地浅滩环境的刻画。

37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一看导演拍过《怪形前传》?

38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色调很对味

43分钟前
  • 我不是江湖骗子
  • 还行

战争的残酷不分阵营,人性的复杂难分善恶。

48分钟前
  • 阿基米德
  • 推荐

美化战争是耍流氓,鼓吹圣战是耍流氓、怂恿神风特工和万岁冲锋、总玉碎更是耍流氓

53分钟前
  • 托腮
  • 还行

这样式的反战过犹不及,矫情了。不是不允许45年临解放才回头是岸,就是各种说服力都不那么充分。不如英国那条线。多一星给战争场面。

54分钟前
  • 水水
  • 还行

荷兰拍的二战战役片,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突出的是残酷战争中的人性与善良,而不是仇恨和所谓的“英雄主义”。

58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虽然战争场面略有失真,但整体基调冷峻写实,视角超然而中立。在微观层面里,捕捉到了一丝超越阵营的残酷和混沌。

59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个人特别喜欢这种战争片,不宣扬高大上,不宣扬钢铁意志,不避讳谈人性。//喜欢的片段有:A 被击中的滑翔机上几个幸存的英国士兵,有偷了同伴装备逃命的,有死活不肯重回战场的。B 第一次单独遇敌根本没有神勇无敌,而是紧张到哆嗦,拿枪都抖。C 没有坚持到底死活不开口的地下党员,纳粹上猛刑,小伙子就把同伴招了。 D 好心送口信的司令部秘书,在街头给姐姐带口信,叫她别回头,听着就行。姐姐干脆来了个大转身:我弟弟怎样了!让一街的德军都看到。 虽然很蠢,一点也不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一边假装不认识一边走着说话,但就是很真实。

1小时前
  • 陈哈
  • 力荐

明明不是市场花园行动,豆瓣文青人均英语都是英美教授级别的,是怎么看片头片尾战史介绍,然后又洋洋洒洒写下影评的?此片背景来自市场花园行动失败后,盟军依靠加拿大部队为主力,组织的斯海尔德河战役。最后战斗背景来自此次战役中很出名的一场战斗,第二阶段活力行动中的瓦尔赫伦岛长堤战斗。实际战斗持续三天,加拿大部队前期损失惨重,尤其是加拿大皇家高地团C连和卡尔加里高地人团B连损失过半,大部分人都是被德军打死在堤坝上。此役是突袭瓦丁赫伦岛,解放荷兰的第一仗。

1小时前
  • NeptuneSpear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