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全10集

主演:梅莉莎·班诺伊,克里斯蒂娜·埃尔莫尔,娜塔莎·贝赫纳姆,莱斯利·弗莱,罗丝·杰克逊·史密斯,海缇安·朴,斯科特·科恩,亚当·卡普兰,Kiva Jump,Max Darwin,佩里·斯特朗,Awni Abdi-Bahri,Ramin Doostdar,安德鲁·波尔克,Jason M. Jones,斯科特·弗利,马克·康苏斯,吉尔·艾肯伯里,Maggie Parto,马特·韦斯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2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3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4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5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6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3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4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5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6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7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8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9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Shit happens, life sucks, but you've got to keep calm and carry on.

在真正开始看Girls之前,一直以为这是欲望都市再续。剧集背后的公关在Pilot开播前就在各大媒体疯狂投放软广。3月底4月初,Girls一时间无所不在,于是所有人,包括平民女屌丝的我、颇Fancy的加拿大貌美女同事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朋友都被吊足了胃口。

试播集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不少人(比如我)盛赞Lena Dunham道出女屌丝心曲的同时,另一些人则指责这仍是部“带点儿现实味儿”的拜金剧,理由无非是Jessa的玩世不恭和她堆在出租车里的LV手袋。另一些人(比如我的女同事),就直接欢乐地弃剧了。而评论们也暗指Lena脱得不够,殊不知姑娘在后续几集中越脱越勇,她和她的tits已成为各界八卦评论家们的最爱,第六集中甚至连Hanna的父母也光了一把,各种露点⋯⋯当然这都不是重点。

在看第六集之前,我多少也已萌生出了弃剧的念头:第二集关于性病和艾滋的恐惧,对每一个换过性伴的女孩儿来说或许都不可避免;第三集中HPV的真相,想起来美国以后第一次做HPV筛检,感觉相当微妙;而Marnie发现Charlie光头时的欢乐表情以及碰到著名画家以后的“情难自已”(顺带一提我很喜欢那个矮货,Jorma "Jorm" Taccone,还曾经在chinatown碰到过他一次),囧囧有神的Shoshanna对于自己还是处女的纠结以及看似文艺放荡、无所畏惧的Jessa,也实在令人无语⋯⋯而第四集末尾Charlie的演唱以及第五集的急转直下,也真实到令人难以面对,shits happens! Life sucks!

而Hanna几乎“无可救药”的baby hipster品味、微胖界翘楚的身材以及“找不到工作”的现实,更让人总觉焦虑。始终无法置身事外、以一种看戏的愉悦心情来看剧,Girls总是让你处在一种微微不适的状态中,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尽管不愿承认,我在看的是不同排列组合状态下的,自己的生活。26岁的Lena Dunhum,打得绝对就是亲身经历这副狗血牌。

对于现实极度直白的陈述,将那些最难以启齿的私密曝露在镜头前,让观剧的姑娘们面面相觑⋯⋯也让我在看完第5集之后终于产生了“我次奥还是不要看了吧”的念头,毕竟我也不是什么一帆风顺的人,谁会愿意在肾上腺素连续分泌5天以后周末再来看这么一个真人秀风格的电视剧呢(他妈的我好怀念看Doctor的欢乐时光啊可惜被我看完了啊!)。

但上周末的第六集却暂时让我忘记了弃剧的想法,对于漂泊在外的我们,回家永远都是最奢侈、最美妙却也最烦人的想法。当Hanna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You're from New York, even the boringest thing you say is funnier than anyone else's...” 时我差点就乐死了,同谋心态,而关于大学时好友舞蹈"Super Cheesy"的评价,也在意料之内。忽然去年刚工作时好友说过的一句话,now you're a big girl living in New York, am so proud of you. 但谁都知道活在大城市的艰辛、孤独和酸楚,但仍然有那么多人愿意蜗居在上海、北京、纽约、伦敦、香港那些小房子里,并不是没有道理。回首过去,你或许会怀念曾经缓慢的节奏和单纯明朗的生活,但如果拥有再次选择的权力,我想你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养老“和”退休“的田园生活,虽说是个人选择,但永远都不会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平民屌丝在年轻时应有的状态。我并不否认资本主义对人的压榨已经渐成一种自然状态,但奋斗本身从来就不是甜美宜人的,即使累得像狗,在地铁上靠着墙睡到终点站也就自然精神焕发⋯⋯”hold on to it“才是正确的想法。

Hanna父母的Sex Life当然是第六集最没下限的亮点,爸爸的露点让人颇感悲剧狗血的同时也预见温情路线的回归。当那个古怪又随心所欲的Adam(是个水瓶吧?)告诉Hanna纽约窗外的Crackhead半夜仍在游荡,两人隔着数百英里交换着彼此眼前的景象时,突然觉得,释然又安心。

想起Hanna的父母在餐桌上的对话,爸爸说,我很担心Hanna有一天醒来,突然就发现自己30岁了还什么都没有;妈妈接过话茬说,但至少她知道怎样让自己高兴,而且她一直都活得很高兴。

结尾处选的Montezuma,在此附上歌词,与诸位共勉。

So now I am older than my mother and father
when they had their daughter
now what does that say about me

Oh how could I dream of such a selfless and true love
could I wash my hands of
just looking out for me?

Oh man what I used to be
Oh man oh my oh me
Oh man what I used to be
Oh man oh my oh me

In dearth or in excess
both the slave and the empress
will return to the dirt, I guess, naked as when they came

i wonder if I'll see any faces above me
or just cracks in the ceiling
nobody else to blame?

Oh man what I used to be
Oh man oh my oh me
Oh man that I used to be
Oh man oh my oh me

Gold teeth and gold jewelry
every piece of your dowry
throw them into the tomb with me
bury them with my name

Unless i have someday
Ran my wandering mind away

Oh man what i used to be
Montezuma to Tripoli
Oh man oh my oh me

 2 ) 短评限字数不够记so

Touched by what Catherine says to Jessa:
- You are doing it to distract yourself from becoming the person you're meant to be.
- Which is who?
- You tell me. She might not look like what you pictured when you were aged 16. Her job might not be cool.Her hair might not be flowing like a mermaid, and she might really be serious about something. Or someone. And she might be a lot happier than you are right now.

I'm actually being scared since a long time.
Hope it's a turning point.

 3 ) 多少人有计划拍这样一部现实卢瑟剧但都无力实施的

你是24岁的女卢瑟,父母已经发声明今后不会再给你一分钱,但是今天刚刚失业(还是intern),于是挣扎无力后只好舔着脸回去找父母要钱时,你会用什么说辞?这部Girls给了好多建议,但貌似女主选择了与其保证父母马上会好好找工作,不如还是用身边浪荡Artist闺蜜的方法:告诉你妈你是自由作家,作品发表前都没有薪水拿, 只能厚颜无耻地每月要您1100美元。

不同以往那些一样是指向20岁人群的美剧(绯闻少女吸血鬼之类你懂的)那么不接地气儿,这部Girls作为HBO的新剧,直接告诉我们真实的24岁女生是什么样子。她失业无助爱上炮友,但她又有点小小抱负和梦想;有两个美女闺蜜每天厮混,虽然她们的人生目前也是同样不靠谱...总之你们会看到一个正常24岁的女孩在成为女人之前会犯的各种错。

86年生的Lena Dunham担当这剧的编剧主演导演,好吧,86年能在HBO出剧的人确实是有背景的,她妈是著名摄影师Laurie Simmons,但是不觉得人家能有这兴趣和觉悟更是难能可贵的吗?至少对比我天朝那些同样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来说...

 4 ) 破鞋

四星是因为感觉后面几季会更好

你觉得自己不漂亮,不是一个好作家,好的朋友,其实你很漂亮,是一个好的作家,好的朋友,fuck you
但我很害怕,我是世界上最恐惧的人。

衰姐,女屌丝。。这些词是对hannah,对lena轻浮随意的定位,好像是观看情景喜剧式的嘲讽,不需要负责的评头论足。这是一部情景喜剧,但更多的是lena对待自我的诚实的勇敢的剖析和展现,不矫揉不造作告诉你“i am not perfect at all, i am not confident and i'm afraid”。

不自信,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是一块伤疤,别人眼里的破鞋,这样的想法像是出生就伴随的胎记,无论看多少书,听多少大道理,自我催眠多少次都没法改变的,可怕的感觉。朋友们说你有趣也很漂亮,Adam也作出了承诺,笑过感动过但压根不信,你知道他们爱你关心你,但你不爱你自己,或者恐惧爱自己的结果就是别人眼中不自量力的小丑。lena敢于在镜头前露出自己鼓鼓的小腹,展现自己的不自信和恐惧,迷失在NYC光脚吃蛋糕的形象却已经是我心中的英雄,因为她和自己很像,但是比自己更加勇敢的fighter。

总说女孩要自信,要自己爱自己,才会变得越来越漂亮,但总觉得,漂亮的人天生就漂亮吧,长得不好看的努力后最多归于平庸,其他的都是后天的附加题,比如她不漂亮,但是有才呀;她不漂亮,但是会穿衣服呀;她不漂亮,但是她人好呀,这样的话怎么听都认为说话者最在意的还是长相吧。当然不能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时代,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说到底是自己无用,走不出那围城罢了。

这样的女孩或许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有着强大却不堪一击的自尊。当然自己审美不错,读过很多书,觉得自己不是随大流的泛泛之众,很容易看不上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的其他人,但生活好像就是拧巴着教会你,你看不上的那些人比你成功,比你活得好,那些故作姿态的坚持因为没有观众而寥寥无味,然后总是绕回原点,看到那块丑陋的胎记,在最关键的时候逃开。

那怎么办呢?不活了吗?至少现在知道是自己的问题了,可以继续,可以带着那块胎记一起期待未来,然后等到学会真的爱自己,学会坦然洒脱地光脚在沙滩上吃蛋糕,到那时,我一定不会吝于分享自己的方法,因为我知道那样的心情真的太令人难受了。

 5 ) 我是因为剧荒才坚持看完第一季

我是因为无聊才看这剧,看得很无奈憋屈,不是很喜欢。因为我比女主还要废,至少她还有自信她的写作很好以后会是个作家,然而我却一事无成还在啃老。生活已经不如意网上还看感觉是挖苦自己的剧,越看越伤感。一直看到最后一集男朋友要跟她同居她竟然怕了然后找了前任同性恋男友来跟她合租,瞬间让我觉得这女的是傻逼,最后一集男主骂她想做婊子就别来谈感情,就因为第一季这最后一小段让我觉得这是一部好剧,我希望我也能像这男的一样活的这么清晰!

 6 ) Your life is killing you or you are killing your life ?

Girls 简直是80s后现实版《欲望都市》的更上一层楼,只不过这一层楼里,能感受到导演受到的法国电影的浸淫。

里面的姑娘各表一枝流派,都生活在自己当下的困扰与不解中,但青春正是这困扰与不解的载体。

她们之间的关系如此亲近,但面对的问题是如此的不同,自身永远无法站在别人的生命里用别人的视觉体会别人的困扰。而她们的问题又如此相同,即生活,工作,爱情,永远讨论不到尽头也永远无解的主题。

有人旱死有人涝死,有人嫌自己的男朋友好得让人无法忍受,尤其是到了床上,仍是一副无微不至,小心翼翼,察言观色的关切模样,而非化身为monster,animal,love machine的征服者,拓荒者,施暴者。

有人看了一万遍《欲望都市》,分析其中人物性格,但仍是不带牙套也像牙套妹,不戴眼镜也像四眼妹的22岁virgin,好容易和一个男生上床,当男人兴致勃勃全身投入之时,她是问一句“你愿意和我have sex么”的呆头鹅相。

有人刚从欧洲留学归来,生活工作爱情中,无不流露出欧洲女孩那种无畏无惧独立而绝世,放浪形骸的女权相。

有人作为全剧的主角,成为真实社会中很多女孩的缩影,大学毕业,有点小才华,有点小梦想,实现的路程遥远,但可以慢慢积累,无奈工作,被上司老头揩油,喜欢一个身材傲人但只把自己当做无数入口中一个的loser男。她迷迷蒙蒙,不知自己追寻的是什么,没有出现一个清晰的未来轮廓可供自己奋不顾身,也就在自己所知的范围内努力或懈怠的试图够着那个生命中出现的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那个,在这部剧中在她来说,是哪个完美身材的loser男,在现实中可以是一个让人上进实现梦想的工作,可以是一个让人魂不附体去抛弃妻子追逐的姑娘………总之,女孩想不清楚渴望什么,要把努力投放在哪个方向,正如现实中的大多数。

四个姑娘如同四朵品种不一的花,在各自的春天里打发时间,遇见正确或者错误的人,上和大学专业有关或者无关的班,怀揣各自的优弱特点面对自个无解的困扰和未来,或波光粼粼或暗潮汹涌的生活。

 7 ) I Want To Have It All

2013年,我本科毕业之后研究生去读电影。第一年的课程很恐怖,对于我这样没有电影制作基础的人来说更是刺激。9月开学之后生活就像登陆的台风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迅速陷入疯狂凌乱的无限拍作业循环之中。更别说对于一个本科四年在大陆高校读文科——约等于荒废了四年人生——的人,突然开始人生中第一次如此密集需要输出创意的节奏,感觉整个人精神上都被榨干。

自然班上的大部分同学(包括我,都来自大陆)都有些焦虑。所有人都在疯狂模仿任何自己能够想到的,或者手边能够摸到的一切风格——一方面,你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去认真追问自己想要做什么;另一方面,competition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倒不是因为想要得到什么,而是我们接受的教育已经让大家自然而然进入一种“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最好是要尽量得高分”的思想状态。所以至少我——我不确定别人是怎样——开始搜刮我看过的所有不同种类的东西,一样一样模仿。一方面美其名 曰“experimenting”,另一方面也可以显得自己比较有品味。

第一季播出没多久的Girls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视野,最后变成了我某一个课堂作业的模仿对象。讽刺的是,我当时连第一季都没看完。准确地说,我只看了第一集。而且并不喜欢。但是我立刻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女性、当代、情感、话痨,仿佛被Instagram滤镜过的轻微褪色都市画面,看起来酷酷的但并不总是符合逻辑的对白,以及背景音乐里那些Taylor Swift所谓的“indie records that are much cooler”。于是照葫芦画瓢一样飞快写出一段剧本,找了四个女同学把作业拍完了。然后给自己打上女性主义活地·阿伦的标签。

成品当然是非常雷人的。尤其是现在看来我完全没搞清楚Girls在讲什么,当时的心态也就只能写出四位女孩子在一起对着生活/情感发牢骚之后硬扭到一个莫名其妙鸡汤结尾的东西。以至于在片子做完,课堂上放完,都过了几乎一年之后,帮我演戏的一位女同学在偶尔提到这个片的时候还半开玩笑的说我写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完全搞不懂。


我觉得我这一代人里面凡是搞点文艺创作的,可能都会发现一个悲惨的事实:生活在大陆的城市,即使是北上广,也面临着一种让人绝望的无聊。一方面,从最浅薄的层次来说,大陆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就很少有让人提得起兴趣的。迄今为止我唯一觉得有趣并且喜欢散步的都市区域就只有北京的鼓楼area以及上海的老城区。而这两个地方的有趣无一例外都是与与现在相去甚远的时代有关。至于当代社会,没留下一丁点有意思的东西。其次,不得不说,生活在这些城市里面的人也让人失望。

90后这一波的人生到目前为止还真的是无聊。张艺谋镜头里的封建压迫和我们几乎无关,贾樟柯眼中的改革开放与城乡巨变已经提前结束,娄烨作品里涌动着的时代浪潮也已经逐渐平息。我觉得90后人生最大的波折大概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新冠疫情了。所以无怪乎SNL那条著名的模仿Girls的sketch里,Tina Fey扮演一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中年妇女。在她进入这四位女孩的生活之后,Hanna面对Tina Fey说出的自己第三世界不知名国家里不可思议的人生经历之后,说了一句“Seriously, your life is much more interesting than mine”。简直太政治不正确了。

所以我觉得我和很多同样在城市里的人的生活缺少了很多诗意。直到新冠疫情让我面临了毕业之后最严重的职业危机之前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也仿佛是这些无聊的人里的一员:基本处于一直在工作的状态,即使中间有自由的休息,也会在即将进入某种独处状态之前被下一份突如其来的工作打断。然后在工作中都是一些迎来送往、言笑晏晏。你的确是在增加经验、学习技巧,但是你真的几乎没有时间和自己独处。偶尔那么一两个灵魂出窍的瞬间也会被第二天无法阻挡的mundane所快速淹没。

于是我感觉自己不论写作什么题材——除非就像是Girls这样完全同龄人的故事——都无法让人信服。我没有切身经历过任何与人性的大悲大喜所直接相关的情形。我的关怀都会看起来惺惺作态。我只有自己机械冰冷的生活聊以自慰。然而试图从无聊之中产生有趣是极小概率的困难事件。

然而更伤心的是,我连Girls里面那样的“无聊”都没有。我身边的人都不如Hanna的朋友那么“有趣”。我所在的城市没有里面描述的那种整个Brooklyn和半个Manhattan都会来的“epic party”。我喜欢的大学老师也不会邀请我去他举办的什么朗读会朗读自己的文字作品。我甚至都没办法像第一季结尾的Hanna那样在地铁上睡过头然后拿着一块朋友的婚礼蛋糕迷失在自己生活城市的某个不知名角落。我做过最相似的事情大概是在香港读书时某个周末和一群刚认识没多久的、关系要拐好几个弯的朋友在兰桂坊喝酒快到天亮之后,游荡在空气灼热潮湿、却又夹杂着几丝太阳出来之前为数不多的凉风的几乎无人的港岛街头,发现地铁还要一小时才开门,最后找了个麦当劳趴在桌子上睡了一觉。

有人大概会反驳,那在你的城市,肯定还有别的类似的事情可以做。毕竟我们没有party文化,我们没有date文化,我们的夜生活基本就只有啤酒烧烤小龙虾。我们只是没有那些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而已。

大概一想好像是有点道理。那我现在是不能,还是不肯呢?


《纽约巡游》里,Tim,一位世俗身份是观光车导游,然而大概本质是上帝派来的诗人的有点怪咖的男生,面对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够如数家珍般地告诉你美国不长的历史上,一定有某位在文化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就曾经住在观光巴士现在正开过的某个街区里。他可以对着帝国大厦发出“真特么有男子气概”的感叹,也可以沉醉于市政大楼外墙砖瓦上的线条和它独特的材质,以至于差点高潮。他看到街边睡在一床肮脏棉被下面的流浪汉之后就可以联想到人生的终极意义。他也可以轻松自如地夸赞自己观光巴士车上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女性游客的着装。

当然他也的确在布鲁克林大桥上,和自己生命中所有给他带来过痛苦的人来了一场缺少反方的辩论。最后,他走到当时还完好的世贸中心双子塔的正中间,原地旋转,之后抬头仰望,任凭两座塔在自己的眼前脑中坠落崩塌。

所以上一份工作,我去赫尔辛基出差,有几个晚上,我就漫无目的的出门游荡。有时候是走路(反正中心城区也不大),有时候就走上一辆我已经买了通票的有轨电车。有时候我去一些我没去过的地方,但有时候也会走一走曾经走过好几次的路。有时候在google地图上搜到一个电影院或者书店,到了之后发现已经关门(那边的上班时间真的太短),只好在门外张望张望便又花几十分钟回到住处,看起来一无所获。大部分时候我渴望遇到别人,但大部分时候我又都是一个人。大部分时候我一路无话,但大部分时候我又在脑袋里起飞。

我会感到一种矛盾而奇怪的间离感。我在一个我认识的人不超过10个的异域他乡。我明明是一个人,但我又明明感觉到我和身边经过的每个人都能发生某种连接。换言之,我很寂寞,我不孤独。

Tim告诉我,你如何和城市相处,就会如何和自己相处。纽约这个臭名昭著的天堂和地狱的双生花,一定有人最后离开也有人一直留下。Tim让我羡慕,他至少和他所在的城市媾和了,虽然说不清是孽缘还是良姻。


Girls的故事也发生在纽约,几乎不用想就能看出来。第一集开始的时候Hanna刚大学毕业两年,24岁。我2013年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在读书,22岁。现在想想看不懂也正常,毕竟当时我还处在“chained to the rhythm”的学生时代,真正独立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中国的孩子学生时代拉得太长,所以大部分都晚熟。也不奇怪我现在快30岁了,在真正经历了一阵子人生危机之后,才对Hanna感同身受了许多。Hanna既是我值得向其索取人生经验的前辈,又是一个经历着所有这个爆炸的时代带来的各种新的旧的挣扎的小孩。

Hanna的人生并没有错位,是我看她,再看自己,发现了错位。

说自己格格不入,确实会有点太自恋了。


我认为自己模仿Girls写的那个短片最失败的一点是,我没认识到这四个女孩其实彼此依然是孤独的这个事实。我在自己的剧本里让他们搅和在了一起,像和稀泥一样,管她们愿不愿意,强行去熬一锅鸡汤,最后当然是惨绝鸡寰。

写到这估计有人要骂人了。所以我到底想说啥?一会渴望连接一会又依然孤独的,有病吧?

大家都有病,但是一边孤独,一边又渴望不孤独,也不矛盾呀。

所以我觉得对于Lena Dunham来讲,书写Hanna是她缓解自己孤独症的一剂良药。虽然孤独症只可被缓解,无法被治愈。而且写成连续剧的好处是,它不是一个闭环,而是一个和生命本体类似的流动的躯体。你想继续就可以继续,想在哪停就在哪停。因为任何一个停止,在宏观层面来看,都不具有什么休止的意义。你只是从水里爬出来了而已,水还在流。

擦擦身子,擦擦头发,继续往前走吧。

 8 ) 故事的最后我们还是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A friendship between college girls is grander and more dramatic than any romance......

最近在看Girls,我这样跟室友描述看完的感受

“It is supposed to be a comedy, but successfully and expectedly, made me cry”

生活像是一场荒诞无比的狂欢party

所有的悲欢离合同时上演

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

每个人都是个自私的animal

还记得Marnie和Hannah的好朋友之争

“You‘re the bad one and I’m the good one!”剧中的两人争得面红耳赤

说来讽刺

在这场离经荒诞的派对里

工作,爱情,生活

我们都自顾不暇

又有谁,哪里来的时间

消化别人的眼泪

Marnie一直这么bitch吗? 是的!

别说我们分手是因为性格不合

这样的理由听着觉得悲凉

Ray的老板一语道破天机,

“她根本不想要一个拉丁语博士,而是能供她下半辈子随心所欲买那些fucking purses”

(She doesn’t want a Latin scholar, she wants somebody who can support her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 so she can keep buying purses shaped like different bread products)

Marnie 在听到前男友过的顺风顺水后

试尽一切办法挽回两个人的关系

以前觉得的软弱束缚现在变成了温柔绅士

以前觉得的性格不合现在变成了需要磨合

原来那个装修豪华的22层办公写字楼可以改变一切

Lucky as her,Charlie还一直爱着她

终于又在一起之后,Marnie眨着单纯可爱的眼睛诚恳的说

“I just want you to know, that I don’t love you for your money. Seriously, I have no idea how much money you have”

轻叹一声,只是觉得Marnie幸运,有一个人愿意在她的生命里等着她,慢慢grow up

令人心疼的Adam

终于顺眼了点的头发ψ(`∇´)ψ

第二季结束在Adam的奔跑里

其实看完两季,最心疼的人是Adam

一个最害怕受伤最拒绝敞开心扉的孩子

很悲催的遇到了中二病青年Hannah

她逼着他接受打开心门,逼着他接受爱情

当他终于勇敢地开始面对开始习惯爱情存在之后

得到的却是Hannah的一句

我再也不想看到你了

她还很耐心地笑着问他,”Is it okay?”

哗啦啦,心像撕开了一个口子

漏着风,血肉模糊

他绝望地恳求,别离开不要走

回答他的只有呼啸而过的风,四下无人的静谧

忽然想起了有一集,Adam让Hannah在做爱的时候扮演一个在街上走失的孩子,拿着便当盒

其实Adam更像一个走丢了的小孩

走失在光怪陆离的成人世界

光着脚丫子,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烂烂

想张口呼救,却发现身边早已空无一人

这个时候的Hannah很混蛋(捶胸口)

最后说说Jessa

她是这里面我最喜欢的角色

不矫情不做作 无视规则

当然也有可能只是迷恋她性感的英国口音…

Anyway,这是一个来去如风一样的女子

当她和Marnie喝酒被有钱人搭讪的时候

Marnie心花怒放巧笑倩兮,Jessa却不屑一顾冷眼旁观

而当她深入了解这个人之后,又被他的才华深深打动 和他闪婚

对于Jessa来说,人生这场游戏并没有输赢

或者说她just don’t give it a shit

来的时候,一无所有,嬉笑怒放,不受约束

走的时候,肆意洒脱,骄傲任性,不留痕迹

超喜欢这段lines:

这是当Shosh捧着一本物化女性的“恋爱宝典”当作圣经读出来的时候,Jessa一脸受到了冒犯的样子转身就走......简直不要太帅好吗?!

最后来说说Shosh吧,这个四人闺蜜团中最晚踏入成人世界的小妹妹,在纽约大学勤勤恳恳地读着书,幻想着怎么早日脱处(⊙﹏⊙|||)其实长得还蛮可爱的,但真的受不了她连珠炮似的美国强调(扶额)

恕我直言,Shosh妹妹在前两季一直都是我心中的笑点担当...

但是,该长大的还是会长大

不论早晚

忘了是在第几季末

Shosh穿着最华丽的婚纱,手挽着帅气而多金的未婚夫

向其他三个人微笑告别

略有怅然

每次看Girls为什么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呢。。。

那些下雨的清晨,滴答滴答的声音

你收拾好了行李,却发现盖不上盖子

朋友敲门带来了热热的咖啡

好不容易盖上行李盖

却发现花瓶被坐碎了

你说生活都是些什么shit

没人聆听的音乐,不得不告别的感情

从来不被人理解的执拗

一些细碎的情绪和心底的突然泛起的感伤

无处诉说 无人倾诉

任由内心翻江倒海

表面的笑容还是那么温煦可爱

我说,we are being polite

你无奈的笑一笑

这该死而又漫长的青春期


终于零零碎碎把衰姐们六季补完了,跟前几季的感觉很不相同,后来的故事情节开始向一个不可预测的荒诞式道路延展。这也大概是很多“青春”“家庭”类美剧治不好的顽疾,故事讲得越来越没有逻辑性,看得观众很是心累。

不过大概这就是生活吧,艺术程式化之后沦为彻彻底底的狂放荒唐。非常狗血,非常离奇,只是我们活在这盘棋局中,因为感知不到“presense”,才有权力judge别人的生活。

因为我知道你终有一天会走,因为我知道我什么都带不走,因为我知道在这故事的最后,我们终究会消失在这茫茫人海,所以,让我当这个fucking asshole吧,

让我先转身离开。

 短评

本年度最佳新剧,没有之一。

9分钟前
  • Kreuzberg
  • 力荐

一不小心就躺中了。

1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都拿年轻版SATC来称呼这部喜剧,可惜相像处仅止于四位女性主角和纽约,本剧甚至还要通过Virgin类屌丝角色“嘲笑”下SATC的女性启蒙作用。差别就在于金融危机前的年轻女性还有空需要“时尚”的Carrie独白来发泄感情与意淫,现在的年轻人只想看Hannah拿着蛋糕迷路在纽约,然后轮回在自我憎恨的循环中。

18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7.9/伍迪艾伦在拍欲望都市。

2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第一集弃了 因为我想把女猪铺在地上用鞋拍死

23分钟前
  • 阿巴巴
  • 较差

仿佛在审视自己的人生:失败,顾影自怜,振作,然后失败

24分钟前
  • 小徐师傅
  • 推荐

主要因Adam Driver棄劇。

25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No one could ever hate me as much as I hate myself, okay? So any mean thing someone's gonna think of to say about me, I've already said to me about me, probably in the last half hour!】sadest line ever

28分钟前
  • 歪灶猫
  • 还行

第一集索然无味,坚持看到第二集我终于承认我是真心看不懂这部剧了。

31分钟前
  • 言武Ray
  • 较差

我恨你!...你没有我恨我自己!人不纠结枉少女,我们都是老少女.

32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推荐

没身材没长相没工作只有个贱货男盆友 我越发觉得这就是我 除了我连个贱货男盆友都没有

37分钟前
  • 喜喜
  • 推荐

全年度最爱新剧,没有之一。如此真实,毫不做作,该直接的就直接,该含蓄的就含蓄,如同生活本身一般,剧本实在太牛掰,OST更是要收藏!完全没想到季终集居然如此出色,还要从头到尾把全剧再看一遍...!【播出了两集就已获HBO第二季续订】

4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desperate 20s./每个女孩都有一颗Hannah的心,防爱玻璃心。/虽然每一集都不如前一集有所期待。

43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推荐

文艺女屌丝感同身受。。。喜欢汉娜。。。新一部美剧。。。开始追了。。。

44分钟前
  • geek
  • 推荐

Hannah太写实,焦躁,没有安全感,有缺陷,事业低谷,感情挫败,不自信。多像现实中的自己,年轻得一事无成,却又对未来不肯放弃希望,对幸福迫切地充满向往。城市太大,或许我们都只是想找到那么一点微乎其微的存在感,和被爱的感觉。

4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荒诞到真实, 还是真实到荒诞? Hannah这个角色最成功, 你恨她嫌弃她, 但她身上有那么一两点和你很像, 恰好那又是你最不想承认的一两点.

50分钟前
  • icebloom
  • 推荐

比GG之类的好多了

52分钟前
  • 我对你的无语简直能沉默整个宇宙
  • 推荐

模仿SATC的四人组,女猪和另外一个女配长得好丑,其中有两个满美的。无亮点,果断弃。

53分钟前
  • Rachel
  • 较差

没什么比看到别人就像看到自己一样和狠狠的戳中我了,我们都是这样的坚强又这样的贱,离开一个拥有的安全感拼了命去寻找另一个。

57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第一季的剧终真是凄凉。现在的年轻人,谁不和hannah一样,恐惧,自卑,又像个刺猬一样把他人的爱拒之门外 - 偌大的城市里我们似乎都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世界上最讨厌自己的人吧。我擦,中枪啊。但还是要怀抱希望活下去。

5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