嚎叫2010

HD中字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大卫·斯特雷泽恩,艾伦·特维特,玛丽-露易丝·帕克,杰夫·丹尼尔斯,乔恩·哈姆,亚历桑德罗·尼沃拉,特里特·威廉斯,托德·罗顿迪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嚎叫2010 剧照 NO.1嚎叫2010 剧照 NO.2嚎叫2010 剧照 NO.3嚎叫2010 剧照 NO.4嚎叫2010 剧照 NO.5嚎叫2010 剧照 NO.6嚎叫2010 剧照 NO.13嚎叫2010 剧照 NO.14嚎叫2010 剧照 NO.15嚎叫2010 剧照 NO.16嚎叫2010 剧照 NO.17嚎叫2010 剧照 NO.18嚎叫2010 剧照 NO.19嚎叫201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嚎叫201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美国“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堡(詹姆斯·弗兰科 James Franco 饰)的传记片,片名《嚎叫》沿用了金斯堡的同名长诗。  艾伦·金斯堡,是美国战后“垮掉的一代”文学流派里的代表性诗人。他的代表作《嚎叫》出版后备受争议,其出版社甚至被起诉出售淫秽资料。金斯堡的父亲是个无名诗人,他的母亲后被送往精神病院。金斯堡是个同性恋者,他有过三段同性恋情,前两次都无疾而终,而第三段与彼得·奥莱斯基(艾伦·特维特 Aaron Tveit 饰)的恋爱,使他感到无比幸福,这段经历成为他的长诗《嚎叫》的部分灵感来源,而彼得成为了他的终身伴侣。  本片主要以法庭审判长诗《嚎叫》、金斯堡剖白自己、金斯堡在众人面前朗诵长诗这三个场景,来表现传主金斯堡50年代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思想,金斯堡的合作者、漫画家埃里克·杜克还会以动画形式来展示诗歌《嚎叫》的内容。邪恶新郎一代神相赖布衣红苹果旅行者 第一季第一份工作冲浪学校战国妖狐救世姐弟篇心桥阴阳路13:花鬼环线粤语生活大爆炸第三季恶魔岛幸福2021灵异妙探大电影佛国记:法显西行鲨皮男与蜜桃女灵偶契约2(粤语版)隔离区2:终点站利刃出鞘国语猎金叛途八路军鬼作秀荒唐事件死神航班实习医生格蕾 第四季毒海鸳鸯满天神佛诺拉回魂夜(国语版)秘密地下航线人民公园2012心灵之地第二季两小无拆贱神三少爷带兵的人邻居2012罗斯威尔第二季凶案清理员

 长篇影评

 1 ) Howl

When a few people are frank about homosexuality in public, it breaks the ice. The people are free to be frank about anything and that's sociailly useful. Homosexuality is a condition, and because it alienated me or set me apart from the beginning, it served as a catalyst for self examination, or a detailed realization of my environment and the reasons why everyone else is different and why I am different.

 2 ) My Alba

by ALLEN GINSBERG

Now that I've wasted
five years in Manhattan
life decaying
talent a blank

talking disconnected
patient and mental
sliderule and number
machine on a desk

autographed triplicate
synopsis and taxes
obedient prompt
poorly paid

stayed on the market
youth of my twenties
fainted in offices
wept on typewriters

deceived multitudes
in vast conspiracies
deodorant battleships
serious business industry

every six weeks whoever
drank my blood bank
innocent evil now
part of my system

five years unhappy labor
22 to 27 working
not a dime in the bank
to show for it anyway

dawn breaks it's only the sun
the East smokes O my bedroom
I am damned to Hell what
alarmclock is ringing

 3 ) 嚎叫HOWL——《嚎叫》以及艾伦·金斯堡

他是现代的沃特·惠特曼,他听到美国的歌唱、诅咒、咆哮与日趋疯狂;他为自己的一切本性高唱赞歌:有趣的、粗鲁的、骇人的、睿智的、同性恋的;他鼓吹爱与和平、在大麻的烟雾中像个佛陀一般打坐;LSD、写作、爵士乐、或者在什么地方与陌生人打上一炮,是他欢喜与乐趣的来源;他是冷战时代人类反抗抑郁的具象化身、咆哮的云游诗人,他会毫不吝啬的将毛茸茸柔软的肚皮袒露于敌人的“炮火”之下;他是诗歌不再畅销的时代最流行的诗人、战后先锋派艺术家最典型的代表、一个来自伊甸园的同性恋版亚当。他是艾伦·金斯堡、垮掉派诗人。



很难想象,艾伦·金斯堡竟然与我们曾经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如此之切近(他甚至多次来访中国,写下诸如《一天早上,我在中国散步》、《读白居易抒怀》等诗作),加上他健健康康活到了70岁的高龄——或许在人们心中,凯鲁亚克式的早夭于路上才是垮掉派应该的归宿——更让他成为一个文化古迹式的人物,却又由于太过熟悉而难以将之供奉于不朽偶像的行列、或因诗歌的晦涩难以让大众有窥其人全貌的冲动。(虽然金斯堡于1997年去世)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好似昨天才看到他对波斯湾战争发表演说、他与摇滚明星同台亮相,一种陌生与熟悉交织的违和感,就好像谁都能念叨上几句“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却少有人真正理解金斯堡那狂诞想象力。

 

所以之前并没有哪位导演企图将《嚎叫》与艾伦·金斯堡的故事搬上银幕,垮掉派运动、诗歌、金斯堡其人、他的政治文学主张、他的爱情、他与杰克·凯鲁亚克等人的关系以及对流行文化的巨大影响……琐碎而庞杂,任何一个主题都可以单扯出来写成一部厚厚研究论文。但曾因纪录片《哈维·米尔克的时代》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罗伯·爱泼斯坦与杰弗瑞·弗里德曼却敢于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这部以金斯堡最著名长诗《嚎叫》命名的电影,是罗伯·爱泼斯坦与杰弗瑞·弗里德曼的剧情处女作。他们并没有选择以传统的人物传记片模式来构建故事,影片到像是一部松散的纪录片(几乎其中的每个单词都是有确凿历史依据的)与动画诗朗诵的奇怪混合物。《嚎叫》由三部分交织构成:因出版《嚎叫及其他诗歌》而被以淫秽罪起诉的发行商劳伦·弗林盖蒂在法庭上的辩护;金斯堡在1957年接受记者的采访;他在叫咖啡馆首度朗诵《嚎叫》,辅以Eric Drooker绘制的动画版《嚎叫》。其间还穿插了金斯堡早年的生活经历等等琐事。

 

印象派的写意手法十分讨巧,也颇有些以小见大之意,甚至避免了二位导演叙事能力的不足。将种种难以在剧情中展开的内容——他的童年、被送入精神病院的母亲、他对美国社会的不公的看法——一股脑用自白式的对话展示出来。但对于金斯堡这样一位复杂的人物如此这般浅尝辄止的直白描述,未免有隔靴搔痒之感。更重要的是,彻底忽略了他人格真正的含义,只单纯将其看作天生无畏、捍卫性爱言论自由的卫士。

 

影片中大段的法庭辩论戏也是如此,除了嘲笑审查制度与保守势力的无知与大惊小怪,它并没有解释《嚎叫》真正的含义,甚至连这场审判将在50年代的美国引起怎样的波澜也未有涉及。一份缺乏戏剧性的历史普及教材。

 

最令人诟病的是对长诗《嚎叫》的动画处理。一点上,影片所作的和控方的律师没什么区别,真诚而急切的想弄清《嚎叫》究竟讲述的是什么,到最后却只能是徒劳的、仅仅盯住了那些“醒目”的字眼——阳具或者性交。所以我们看到:打字机爆炸喷射出火焰;赤裸的人体翻滚、交媾、飞过城市的上空;摩天大楼的剪影竖立在阴森的橘黄色的天空之下。好像大学生文学课业论文般幼稚、逐字逐句的图解诗歌成为影片灾难性的时刻。虽然我们听到劳伦·弗林盖蒂在法庭辩护时一再强调“如果诗歌可以明白的解释那就不是诗歌了”,但显然,Eric Drooker在制作动画的时轻易消解了《嚎叫》的复杂意义(显然影片做得还不如艾伦·帕克的《迷墙》,我衷心期望漫画家罗伯特·克鲁格有机会能尝试一下这个题材)。

 

好在,我们还有詹姆斯·弗兰科,即使艾伦·金斯堡从来没像他那么可爱。他的表演游走于严肃与狡猾之间(就如金斯堡本人),大胆与羞怯、他独有的暧昧笑意与闪光的风趣幽默并存,狂喜的灵魂掩盖在拘谨的外表下,诚恳且富于节奏感的表演——让你彻底忘记了他那被媒体过度曝光的明星身份(不过因为《嚎叫》本身评价不算出色,所以可以理解弗兰科今年是以《127小时》而获得奥斯卡影帝提名)。

 

《嚎叫》并没有像很多人物传记片那样多愁善感,却走向了另一个将人物抽干、符号化的极端。但这尝试虽笨拙,却真诚。如果你看完了电影激起了对金斯堡,这位伟大诗人、疯狂狡猾的老头的兴趣,那么不妨看下去,让我们以另一种方式来讲述他的故事。

 

她孤独地在长岛写最后一封信——于是她的
幻觉与窗户阳光相联系
“钥匙在窗上的阳光里在柜里在窗上的阳光里。”

——《卡迪什》

 

欧文·艾伦·金斯堡1926年7月3日出生于新泽西纽瓦克帕特逊市一个犹太裔家庭。父亲路易斯·金斯堡是位中学教师,热爱文学,偶尔写诗。母亲娜奥米是俄国移民的后裔、热情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是过时的哲学家,”金斯堡后来回忆他的父母说道,“我父亲会围着房子绕圈背诵艾米丽·迪金森的作品,或者攻击艾略特的‘反启蒙主义’毁掉了诗歌;我的母亲给我讲述的睡前故事总是这样的,好心的国王离开他的城堡,解放了受苦的工人。”

 

从金斯堡的幼年开始,母亲娜奥米的偏执症就不断发作,出现被秘密警察迫害的幻觉,有时企图自杀。她进进出出精神病院,一次一住就是3年。后来,金斯堡签下了脑叶切除术的授权。1956年,他收到了母亲写来的一封信,“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台的阳光里,我有钥匙,结婚吧,艾伦,不要吸毒。爱你,母亲。”两天之后,娜奥米去世。金斯堡写下著名长诗《卡迪什》纪念母亲。

 

比尔·摩根在金斯堡的传记《我赞美我自己》中说,金斯堡周围总是围绕着一群陷于麻烦的朋友,他无私的帮助他们是出于一种对母亲的补偿心理。

 

金斯堡的少年时代不免压抑,“我担心我对性事、音乐、宇宙/的感知让人察觉/受到嘲笑、被黑人孩子痛打一顿。”另一方面,他在日记中口气夸张的宣称,“开始写作(我想)是为了满足我的自负”,那时候他才14岁。

 

命中注定你会摔断腿
可仍继续驱车奔驰在平原上

——《绿色的汽车》

 

1943年秋天,艾伦·金斯堡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时,他还只是一个从新泽西来的害羞、笨拙的犹太男孩,穿着保守的衬衣,鼻梁上厚厚的眼镜将他那黑眼睛中大胆与不安的神情放大,这让他看起来有点像是年轻时候的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只不过,菲茨杰拉德这可怜的小伙追求的是如何举止像个有钱人;而金斯堡在他低调而恭顺的外表下,渴望的是找到一种让生活疯狂起来的方法。

 

同年12月,他先后结识了威廉·巴勒斯、杰克·凯鲁亚克、卢西恩·卡尔等人。随后是1946年、携16岁的妻子露安娜游荡到此的“丹佛的淫棍与阿多尼斯”尼尔·卡萨迪。这个有着街头智慧、说谎上瘾、性欲贪得无厌的家伙,向这些小知识分子们展示了何谓真正的“垮掉派”生活(虽然那时候还没有这个字眼)。他们是金斯堡的启蒙导师,文学与性爱上。

 

1949年,金斯堡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他在纽约一边写诗,一边从事着各种工作,洗碗工、撰稿人、市场调查员。后来受人牵连,他在精神病院蹲了8个月,并认识了卡尔·所罗门。1954年,他口袋里装着6个月的失业救济金前往旧金山。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嚎叫》

 

1955年10月7日,艾伦·金斯堡在旧金山六画廊朗读了《嚎叫》。这是献给卡尔·所罗门——一个“疯狂的圣人”、有着强烈自虐倾向的天才——以及他在精神病院遭受的种种折磨的。

 

《嚎叫》分为三个章节,金斯堡说,“第一部分是在一个下午鬼使神差在打字机上写成的,任凭具有抽象诗歌美的凌乱的句子,无意义的想象在头脑中奔泻、相互联结,犹如卓别林摇摇晃晃的行走……深沉悲哀但不乏喜剧因素”,“哀悼羔羊一样的美国青年”。金斯堡在仙人掌致幻剂的作用下写下第二部分,关于工业文明的“神”——摩洛克,从《圣经》中《利未记》引申而来、弗朗茨·朗的《大都会》中吞噬工人的神祗,“为折磨羔羊的怪物命名。”第三部分金斯堡对卡尔·所罗门直接呐喊,以“我同你一起在罗克兰(精神病院)”开端的长长的排比,在幻觉中,摩洛克被战胜,“陈述羔羊的荣耀”。意犹未尽中,一种类似性爱的亢奋与狂喜席卷了诗人,“神圣!”他不断重复,“世界神圣、灵魂神圣、肌肤神圣……万物皆神圣!”

 

这是垮掉派运动中最重要的一幕,“人群在惊愕中欢呼,我们知道最深层的桎梏已经被打破,人类的声音与身体开始撞击着美国的围墙”。诗集被印成小册子疯狂在旧金山的先锋艺术青年圈子流传。讽刺的是,《嚎叫》后来之所以将影响了波及到整个美国社会,全赖一位海关税收员将诗集视为淫秽物品予以没收、引来了那张著名的官司。

 

从此开始,“没人知道将要发生什么,没人真正拥有自制力。美国正精神紧张的崩溃……因此,得意、绝望、预言、紧张、自杀与秘密,公众在诗歌的城市中快活着。”金斯堡说道,“那是个永恒的时候,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对永恒充满乡愁。”

 

我想象一个永恒的小伙子
漫步在旧金山街头
英俊潇洒,在酒吧同我相遇
并且对我钟情

——《给》

 

1957年,法国,冬天。由于《嚎叫》的出版引发的种种非议,艾伦·金斯堡与彼得·奥尔洛夫斯基搬到了巴黎。这天,他们与摄影师朋友哈罗德·查普曼在巴黎圣日耳曼德佩区闲逛,金斯堡脸上一直美好的笑容,他期盼着未来、将要做的旅行和将要写的诗歌,而奥尔洛夫斯基看起来有点不安。他们走到一张长椅边,背靠背的坐下,哈罗德·查普曼拍下了那张著名的照片。

 

艾伦·金斯堡与彼得·奥尔洛夫斯基相识于1954年12月,那时奥尔洛夫斯基21岁,刚刚从军队退役、在旧金山当模特。据说,当金斯堡第一次看到Robert LaVigne所画的奥尔洛夫斯基的肖像时,就爱上了他。

 

他们很快搬到了一起,2年不到,《嚎叫及其他诗歌》出版,他们从巴黎周游北美、再到印度,一起冥思、参悟东方哲学。艾伦·金斯堡与彼得·奥尔洛夫斯基从不避讳在公开场合谈论这段他们视之为“婚姻”的关系,对美国的公众来说,这无异于一次令人瞠目结舌的启蒙。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首次意识到,两个同性竟然也可以拥有所谓的婚姻。

 

两个人在一起的40年,直到死亡将他们分开,但其实日子过得并不算平坦。他们都各自拥有其他的伴侣、奥尔洛夫斯基也并不是个纯粹的同性恋。金斯堡一直无条件支持奥尔洛夫斯基写诗,他的诗集《干净屁眼的诗与微笑蔬菜的歌》于1977年出版,被称为坦率、天真的质朴、带着局外人的洞察力,但对奥尔洛夫斯基来说,声名之下,生活却慢慢开始滑向艰难与抑郁的境地。80年代,带有家族遗传性质的酗酒与药物成瘾问题已经严重侵蚀着他的生活,其后的日子里,他不得不周旋于精神病理疗机构、佛教徒的静思地或者金斯堡令人窒息性的爱情之间。

 

“今夜,我站在天使街的码头,突然想告诉你,我觉得你是多么神奇。”
——凯鲁亚克1950年写给金斯堡的书信

 

他们是所谓真正的“Soulmate”,从二人之间厚厚的长达20年的书信来往就可见一斑。那始于1944年,金斯堡19岁、凯鲁亚克22岁,因为涉嫌销毁谋杀证据,凯鲁亚克正被关在布朗克斯区的监狱里。他们之间的信件有时候是好玩、温柔、家常式的闲聊与互相的鼓励,有时候则冗长、散漫、充斥着幻想以及旁人不能理解的“自发式”写作风格,晦涩难解。在最美好的4、50年代,他们一起旅行,从纽约到加州到墨西哥,1957年去看望丹吉尔的威廉·巴勒斯、遇见画家弗朗西斯·培根……

 

不过这段友谊没能完美的收场,虽然金斯堡一直在努力维持。部分由于金斯堡被众人奉作垮掉派的领袖,当然,杰克·凯鲁亚克从来就不喜欢这个划分:“我不是垮掉派,我是天主教徒”,他曾说。而随着名声渐起,凯鲁亚克的酗酒已经到了毫无节制的程度,写作彻底被酒精带来的眩晕感肢解,他与金斯堡的书信往来也从此变得零星。60年代,在金斯堡忙碌投身于他嬉皮士精神导师的事业时,凯鲁亚克选择了退却进自己的小天地,他回到奥兰多的母亲身边,“我不想再需要那些发疯的夜晚……我从这个世界退休了,现在我要回到山中的小棚屋,让自己消失在木头中间。”当然,最重要的是凯鲁亚克从来都是个保守派、“共和党人”,随着二人政治上的分歧日趋严重,凯鲁亚克开始彻底规避金斯堡、甚至从犹太血统上诋毁他;1968年,凯鲁亚克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浮肿且醉醺醺的他在《火线(Firing Line)》节目主持人的诱导下大谈越战与反犹的蠢话;一年之后,也就是1969年10月21日,凯鲁亚克死于肝硬化并发症,47岁。金斯堡写下长篇挽诗《记忆花园》悼念。

 

我想成为美国最杰出的人……
把钱分给穷困的诗人营养这大地上有想象力的天才们
在爵士乐的咆哮中静静坐下用一支自来水笔写诗
在活过48岁之后不再惧怕上帝或死神

——《自我忏悔》

 

运动夹克、宽松的长裤、衬衣以及从二手商店淘来的领带,金斯堡打扮得好像半个“纽约客”。从1975年开始,他就住在月租260美元的曼哈顿下东区的公寓里,桌椅设施陈旧,甚至不知道什么原因厨房水槽竟然被安在起居室里。更可怕的是这儿没有门铃,如果你想拜访金斯堡,请在街上大喊,然后他会把钥匙给你扔下来。加之一群未成名艺术青年经常在此地乱窜,公寓总是被搞得无比脏乱。(去年,随着彼得·奥尔洛夫斯基的去世,公寓被再度出租,不过由于东区早已变成了高端的中产聚居地,房屋的租金也水涨船高到了1750美元)。

 

虽然从70年代开始,金斯堡无政府主义倾向就已日趋减弱,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将美国按他乌托邦式的理想重塑的可能,作为社会活动家更将目光伸向更远的领域。他与鲍勃·迪伦合作,将诗与音乐融合(鲍勃·迪伦与披头士的影响下,金斯堡曾怀疑诗歌是否是触动读者最好的方式);在世界各地游走、讲演,推动民权运动、参与反战游行,甚至为此多次入狱。还有教育年轻人、那始终都是他热爱事业。金斯堡曾在布鲁克林学院执教10年,并且积极投身圣马可教堂的诗歌计划,参与创办纳诺帕大学并教授佛教诗歌。但“艾伦相信他最好的教学是在床上”,金斯堡的传记作者比尔·摩根不忘调侃。

 

是的,怎么能忘了这一部分?即使是晚年,金斯堡这疯狂的老头也在“毫不知羞耻的追求享乐”。1986年,在那首名为《括约肌》的诗中,他热烈的赞扬自己“强韧、肌肉发达”的肛门,尽管艾滋与“偶尔的痔疮”,它依然“积极、热切的接受阴茎、可乐瓶子/蜡烛、胡萝卜/香蕉&手指。”

 

艾伦·金斯堡从不富有。虽然诗歌只是其收入的一部分,他的日记、散文、书信都等等是出版商们的抢手项目(他还曾为GAP的卡其裤做过电视广告,酬劳2万美元)。即使如此,起码在80年代,金斯堡的年收入从未超过4万美元。“我有一些钱和权力,”他说,“但我知道,我不会拥有它们很长时间。”

 

早晨在中央公园打打太极拳(据他说,这对睾丸和肝脏的健康有好处),或者在住所下面的餐馆、书店或干洗店来来回回,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大胡子戴眼镜的老头竟是个名人。

 

我死后,
我不在乎怎样处置我的尸体,
把骨灰抛向天堂,部分扔进东河
把骨灰盒埋在新泽西伊丽莎白犹太墓地
不过,我希望举行一次盛大的葬礼

——《死亡与荣誉》

 

1997年4月5日,艾伦·金斯堡因肝癌去世,70岁。据说,得知自己患病时,他异常平静,但不时悄悄哭泣,他打电话给所有的朋友,告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并写下《死亡与荣誉》等最后的作品。

 

4月12日,在他经常出没的纽约下东区的圣马可教堂里,上千名他的朋友、他的拥戴者聚集起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仁慈聪慧的朋友——Lou Reed、Patti Smith、Sonic Youth乐队的Lee Ranaldo、诗人Amiri Baraka……Patti Smith唱起Hank Williams的经典布鲁斯歌曲《I’m So Lonesome I Could Cry》,她说金斯堡是她的榜样,她将永远追随他。

 

TIPS:

1.在鲍勃·迪伦的传记片《我不在那》中喜剧演员大卫·克罗斯扮演了金斯堡。

2.09年《综艺》曾报道John Krokida要拍一部名为《亲爱的杀死你》的电影,讲述卢西恩·卡尔当年著名的杀人案,杰西·艾森伯格将出演金斯堡、“美国队长”克里斯·伊文思饰凯鲁亚克、本·威士肖饰卡尔。可惜再无下文。

3.垮掉派另一部名作《在路上》也被搬上银幕,影片由《中央车站》的导演沃尔特·塞勒斯执导、萨姆·赖利、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维果·莫特森主演。

(《环球银幕》)

 

(《环球银幕》)

 4 )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道德法官和意见领袖

喜欢的传记题材。
整部电影甚至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做依托却依旧让人忍不住想要重看。
黑白场景是Allen当中朗诵的片段以及回忆的片段;
动画是诗中内容的形象化,虽然诗无达诂,这种诠释破坏了诗的感觉但插在电影中更方便了受众理解。
彩色场景在审判HOWL是否属于淫秽作品以及Allen受访。
黑白、动画、彩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最后被法官的宣判词打动“生活并不能被一个模式化的框子所限制,不能要求人人一样,要求一个固定模式,没有人是相同的。我们都是从一样的结构中造出来的,但我们的形式不同……”
那些自己以为是把关者的人,又是谁赋予你们权利的?那些自以为是对他人生活指指点点的,有时谁赋予你们权利的?
让生活多一点真诚、理解和包容。

 5 ) 出名的嚎叫和不出名的垮掉的一代

我第一次知道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这个名词应该是在J. D. Salinger的《麦田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1), 然后就是在电视看到的关于Howl(1955)的预告片。那个时候我还是在大学,应该是在某个午后,慵懒的回到家中,打开电视看到的,脑海中是模糊的黑白画面和标注的美式口音的朗读。(当然,那个时候我还真心听不出这口音别扭。)

所以在我看来,垮掉的一代,是个多么著名的名词,它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整整一个群体的声音。然而,我来到美国后,跟好几个美国土生土长的人交流,他们都没有听过垮掉的一代这个名词,让我好不气馁,我以为是我的记忆力再次出差错,活生生地掰出个词儿来。所以读过HOWL的人,真的不多。

直到我走入Broadway和12th street交接的Strand书店,那一刻,一股小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哈哈,桌子上摆着Howl, Infinite jest 和 Ulysses,那一刻,我知道,消费的时刻到来了。遥远的事物都会有光环,这是无可避免的。Howl, infinite jest此类书籍大概是文化人口袋中的香饽饽,在他们所谓的圈子里热炒起来的,然后以一种不可辩驳的导向性输送给群众,它到底为什么好,怎么好,为什么能摆在书店正入口的大方桌上?我其实一点儿也不知道。在那儿瞎跟文艺风的我以前觉得这些神书遥远的不可触碰,才发现到了美国,人家就摆在正门口,而且不是一本,是一堆!Infinite Jest实在太厚,Ulysses实在太晦涩,只有这本薄薄的HOWL最得我心,而且还有电影一枚,又是James Franco的,当然还是从容易的下刀啊。虽然这本小破书要7.15刀一本儿,我还是买下了。谁让我喜欢没事儿装逼呢。不过黑白色的小封面,和1955年上庭打官司的封面一模一样,真是让文艺青年欢喜。

所以,我决定先攻下诗集,再攻下电影。我觉得Allen Ginsberg应该是在Berkeley和1953年的时候受了什么刺激,所以文风才开始转变的,变的疯疯癫癫。第一句我还是挺喜欢的,I saw the best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adness, starving hysterical naked.他用着令人爽快的节奏,让人陌生的稀奇古怪的词汇,七七八八的拼凑了一首性与欲望的时代之歌,我读的别别扭扭的,觉得怎么说,作者都有在糊弄和卖弄玄虚的嫌疑,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呓语,说实话,实在没有太多的文字的优美性。虽然说不至于没有价值,可是也实在不至于成为垮掉一代的首席诗人。倒是这个soloman,他诗歌的主体对话对象是谁,让我充满了好奇。哎,好让人失望,而且整本诗集里除了Howl,还有点儿读头以外,其他的都让人毫无印象了。

什么事情都要放回时代里来说---是永恒的真理。就像蒙娜丽莎,在今天看到实体大失所望之时,要知道在当时达芬奇发明的渐隐法,使人物面部的边缘变得柔和,而人物闲的格外逼真是多么牛逼,多么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啊。Howl也是一样的神作,看了电影才知道,它是上过法庭的,这样,想不出名都难。Allen并没有出现在法庭上,因为告的是出版社,出版传播淫秽和没有意义的文字。接下去,诗歌的意义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精神,美国作为一个言论自由,民主国家的精神。审判在旧金山,Allen是同性恋,进过神经病医院,soloman是他精神病医院的室友,等等等等。在官司胜利后,诗歌狂销八十万本,亦不是奇迹了。

James Franco虽然在努力模仿读者的语音语调,但我实在是不敢恭维他的朗读技巧,还不如不模仿,真心不觉得作者有他朗读的那么难听。怎么说Allen也是正宗的New Jersy人,和曼哈顿岛一河之隔,口音怎么可能那么重嘛。这是youtube上的本人朗读:http://www.youtube.com/watch?v=MVGoY9gom50

James Franco演完Howl,又演米尔克,在湾区的怀抱里,他是要走向同同的必然趋势了。可能因为导演以前是拍纪录片的,随意故事实在乏善可陈,就是把整首诗朗读了一遍,动画虽然加深了对诗歌本身内容的理解,可是想象力虽在,故事性全无。电影,诗,分开都不好看,合起来,你才刚开始懂得了Allen Ginsberg和那个即将到来的思想动乱的改革与时代。

 6 ) 《嚎叫》

我对其中艾伦·金斯堡所说的:“其实根本没有垮掉的一代”记忆深刻。可能和大多数被奉为精神领袖的人来说,只是他不经意的所作所为恰好和当时人们的内心需求一致而已。

所以作为影片,分四条线记录着:黑白主人公的感情、生活;动画对诗歌的诠释;主人公自述;作品面临法律的裁决。

除了个别衔接的生硬,其实这四方面都没有正面反映他对那个时代具体的影响,而是从个人去表现人物的一部传记影片。

可能动画很浅,可能詹姆斯·弗兰科 James Franco的形象和表演和心目中个主人公相去甚远,还是觉得创作者希望表达的一种独到视角运用得不错。

 短评

有几个镜头是....真.萌.

8分钟前
  • Y
  • 力荐

杰克凯鲁亚克时代的挽歌

11分钟前
  • Spring Xu
  • 还行

描述与表达之间的混乱。

14分钟前
  • 无非
  • 推荐

倒觉得James Franco那种vulnerability, sensitivity, creativity表现的不错。明明形式化就是需要的。

17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喜欢

22分钟前
  • Cheeeeeer@NL
  • 推荐

2011-01-31 场景:采访/生活/法庭,媒介:彩片/黑白片/动画,配乐:爵士/钢琴/静默,台词:独白/诗歌/法庭陈词,角色:诗人/垮掉的一代/同性恋,背景:战后/工业化/民权运动……法庭辩论语言精彩,诗人部分却没擦出光彩;诗歌原本震撼的效果,动画视觉化后反被削弱。中规中矩。

27分钟前
  • 问津
  • 还行

franco有突破但还不够好 创作很赞

30分钟前
  • saga
  • 力荐

James Franco一念诗我就肝疼

34分钟前
  • 吊在天花板上
  • 较差

某人你真得不适合朗读诗

35分钟前
  • 人淡如菊。无奈
  • 还行

Holy! Holy! Holy!

38分钟前
  • 洗狗
  • 力荐

let there be light.let there be honestly.let there be no running from non existent destroyers of morals.let there be honest understanding

40分钟前
  • 弗洛格
  • 推荐

自由不会被任何事物掩盖,哪怕我们死于其中。

45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比想象中好看 并且总让人想起the wall什么的 恩这个是james的配乐朗诵课

48分钟前
  • 鱼小默
  • 力荐

Holy the clocks in space, holy the fourth dimension; Holy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holy the Angel in Moloch; Holy the sea, holy the desert, holy the railroad; Holy the locomotive, holy the visions, holy the hallucination. 动画做得还不错。

52分钟前
  • 69.DDC
  • 力荐

罗伯·爱泼斯坦导演去年上映的《嚎叫》流于表面,没把艾伦·金斯伯格拍出故事和性格,动画用得太多冗长蹩脚,看着无感。影片最大看点,其实是贯穿全片的法庭审判《嚎叫》这本书是否是淫秽物品过程中的争论激辩,什么叫法制,什么叫尊重艺术,想起贵国的肛腚肿菊、腥闻出版菊之类的,你会愤怒得咬紧牙关

5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同志宣言,更是一个伟大的自由宣言,每一句诗都针扎血肉,从头到尾的淋漓感动啊.....足以儞补JF直的要死的演技和无聊的法庭辩论~

56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I`m too old for literature……画面动画节奏都不错…付兰兰也不错…don也不错…到后面就没这么晦涩变得明亮起来了~

1小时前
  • Sally?imdb9?9
  • 推荐

诗朗诵MV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Eric Drooker的插画动画化转换得果然出彩

1小时前
  • S1UyuA
  • 力荐

有多少人是因为真正懂得金斯堡而不是腐或者喜欢JF才给这么高评价的?。。形式很像迷墙。结尾金斯堡的歌声打动我了

1小时前
  • 彌張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