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阁是座城》对我来说是个挺意外的电影,除了知道“妈阁”是澳门,有白百何,严歌苓老师的作品外一无所知,没有预设立场,不知道内容走向,于是看完电影很长时间回不过神。
中国有句老话“十赌九输”,但是不及电影撕开赤裸裸的“进去是人,出来是鬼”的人间地狱现状给你看,当然,这到底还是部电影,真实的人生更为惨烈。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恐惧“赌”的环境,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当听到“他又去赌了”这句话的时候,真的犹如天塌下来一般。那时候,我们曾经尝试过人间最卑微的祈求方式,而这是当我成年之后最不愿意面对的——为什么要求一个人,为什么把自己放得那么低贱祈求一个人别赌了,对!为什么要把人生的筹码放在别人身上,为什么要被他的选择决定了你是做个跪下的狗还是站起来的人?
这是这么多年我对赌博者家人的思考,然而,现实并不是说说就可以强大起来的,赌博是个泥潭,会把所有的人拽下去,烂赌鬼会变成猪,而他们的家人去恳求烂赌鬼恢复人性,他们又变成了狗……说到底,这个世界,离人类文明很远了。
这么讲吧,我们小老百姓生活的世界,讲究的世界规则和道德标准,和黄赌毒世界里的完全不一样。有句话怎么讲的——千万不要对监狱好奇。不是说你好奇心是错的,而是一旦你满足了好奇心的时候,往往人生天翻地覆,再也回不去了。我们可以设想,作为我们普通百姓,我们中有极少数的人在天时地利人和运气非常好人非常努力和有野心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阶级的上行。我们这样的吃瓜群众往往看不懂上层建筑的操作,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跟我们不一样,很多时候我们用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思维去思考国家大事,不但狭隘,而且还会被历史判定为愚蠢,上行是如此之难,但是下行却没有底线,比如,人可以变成猪,人可以变成狗,但是一旦成为了猪、狗,(猪和狗不要来骂我),再想进入人类社会,怕是比在人类社会实现阶级上行还要难。你的世界天翻地覆了,你的道德观被击得粉碎,你混迹在人类社会里,看起来还是人模人样的,但是你知道,那个光鲜体面的作为人的身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有人听你说话,你可以和别人说话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讲,倾家荡产还不算是最大的灾难,真正对一个人的灾难是,你还活着,但是你比死了还难受。
所谓的行尸走肉,大概就是这样子吧。
我说的“猪”这个概念,援引于这篇那些被赌毁掉的金字塔顶影评,私人情感原因,真的是感触颇深。知乎这篇帖子提到你看干这些事儿的人好像都是没文化,只会用暴力的人,实则不然,还得有脑子,如果人没了脑子,那很容易入圈的。以前有人问我,你读那么多书,有高学历,你有房子吗你有车吗?那会我研究生还没毕业,我感觉很羞愧,我说不出有文化能怎么样,反而还有浪费时间和浪费金钱的恐慌感。我这么说,不是说这就是答案,而是说,你有文化掌握了人的心理动向不是让你去赚这样的钱,但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别人想要把你引到这条做猪的路上,是有难度的。当然,像段凯文这种有文化有能力却最后还是请君入瓮的不再少数,那就又要引出另一个概念,自恋或者自负。多少的英雄豪杰尚且会膨胀,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看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的,段凯文如是,梅晓鸥如是,史奇澜如是,不过大家赌的东西不一样,但是结果却殊途同归,都是血本无归。
我是不大相信史奇澜先生能戒了赌的,所以梅晓鸥让他干干净净地像个人走是好事,别到时候再度不体面砸在手里。电影中梅晓鸥哭诉:你倒霉的时候她在哪?我只是点评这个人物,说得好像陈晓晓在困难关头各自飞了一样,其实,她的操作一点毛病没有。对于这些上瘾的人,都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梅晓鸥单知道债主上了门了,她却没有说陈晓晓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担惊受怕生不如死的人间地狱,这样的烂人,也只有艺高人胆大的业内人士敢收留,说起来普通群众,谁敢?
我曾经见过一个好人沦落为猪,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生之中能接触几个这样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呢?以前我特不理解,觉得欠债了就说明白了就好了,家里人帮着想办法,先还钱然后再怎么怎么……我说过,人用人的思维是无法理解这个世界的规矩的,你一旦着了道,没有什么脱身的方法。一个好人,一个体面的人,一个有工作的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就这样,最后成了一个坏人,他还在扑腾地在人的社会里找点稀薄的存在感,但是自尊的溃败会让他在这个烂道上一烂到底。电影中史奇澜给梅晓鸥打电话兴奋地喊着:我表弟开始输钱了!多么癫狂,想一想那些入了局搞传销的人们吧,“以猪养猪”大概是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律,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发动人民群众铺开下线却永无止境,很多偏门的这个赚钱金字塔结构都是一样的,但是塔顶的,一定是人。
人坏尚能自省,人烂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我很多年没见那个入了局的人,曾经很天真地劝过他的家里人,说钱没了再赚呗,只要一家人,熬过去重新来呗。看完《妈阁是座城》之后,我突然嘲笑几年前的自己多天真,人一旦变了猪,在人类社会就没有位置了,要么一家人跟着他沦落,要么切割后他在他的圈子里也能找到新的伴侣。一旦到这份上,人类那些什么爱情、亲情、友情,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跟他再无任何关联,就算就在眼前,他也是看不到的。
你有没有觉得,人才是最可怕的动物?动物们为了生存去杀同类,但是不会折磨同类。而人呢?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叠马仔、掮客们知道自己的财富上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那些在赌桌上流连的所谓体面人也知道自己的原始积累或者背后金主的钱,没有一分不带着血淋淋肮脏的东西……但是他们还是这样做了,而电影没有只是指责这些道德标准已经和普通人不一样的人,更多的是在问那些变成猪的人,你怎么就不能活得像个人呢?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买卖,难道要政府要国家全部买单?社会发展进程中肯定有不尽完美的时候,法律的漏洞永远都是存在的,从这个角度上看,套路贷、校园贷也很冤枉,人家至少没有逼着你去借,上套的第一步肯定是那些想要不劳而获就实现自己在自己所在阶层更进一步急功近利的人。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
只要赌,不管赌什么,总是输的。
猪在变成人,既然已经基本不可能,但是其实人变成猪的过程,也不亚于脱胎换骨,我自是没经历过的,只是用听过的故事情节合理想象过,那已经够我做好几年的噩梦了。尽管这个电影在网站看的,被剪得支离破碎,很多东西连不起来,但是它真的是一部很称职的戒赌宣传片了。
最近不断有朋友让我看这部片子,并且问了我一些术语,或者情节的真伪等等,因为我之前一直在澳门做叠码仔,今天刚好有时间聊聊,咱不是专业的,文笔不好,您凑合看。
叠码仔:博彩公司的一种运营机制,利用叠码仔给赌场拉客人,让他们赚取佣金,通常在1%~1.2%左右,这里也分是不是打现金,或者打托,视情况而定。
其实叠码仔也分三六九等,有在赌场门口儿瞎溜达骗游客的,也有在玩牌过程中偷码儿的枪手,还有我们这种,跟晓鸥一样,专门去贵宾厅洗码儿的叠码仔。
洗码儿:赌场里有两种筹码,一种是我们从账房里取出来的叫泥码,通过客人在赌桌上赢钱,荷官会付给客人现金码,而我们就是不断收取客人赢来的现金码去和赌场兑换,这个过程就叫做洗码儿。
洗码儿只是衡量客人有没有料的第一步,通过客人的打法、下注量、规律等,来判断客人的质量,以及对付方法,如果是洗码儿机器,一晚上洗个几百万的大有人在,如果是愣头青,直接会揭底。
占成儿:貌似影片里还没有提到过,占成儿是指叠码仔跟赌场赌客人的输赢,最高40%,以100万为例,客人输100万,我们赚40万,客人赢100万,我们给赌场40万。
这个就是通过洗码儿来决定客人质量之后,采取的下一步措施,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不少门道的,而且必须是私下进行。
打托:这个形式的存在是因为赌场上的限红机制,每张赌台都有限额,要不然巨富来澳门无限翻倍投注,从概率来说,一定不会输,赌场给你限红到只有两三百万而已,你再有钱也没用。所以这样打托的玩法应运而生,以赌桌上的筹码为准,托几,就是乘以多少倍,片子提到几托几的问题让不少朋友惊讶,其实当年H姓潮商老板在澳门打托何止这30倍啊。
再来说影片本身,这不仅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还是一部戒赌宣传片,并且戒赌的内容仅限于皮毛,如果让从业者来看,更应该归类于爱情片。
晓鸥的不断挣扎,我不知道是编导有意美化了这个行业,还是努力树立形象,反正我觉得都是在当婊子立牌坊,也许这世上的好人很多,但在叠码仔这个行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请给我们捞偏门的一点尊重好嘛,这么善良是要死人的。
记得晓鸥说打托是违法的,她拒绝做这种事儿,没错儿,打托的形式不受澳门的法律保护。但是,作为一个叠码仔说违法,就好像开饭店不怕大肚汉的道理一样,当妓女还怕客人鸡巴大?没有这个道理的。
就算澳门还景气的那几年,也没有一个人敢说这样的话,通常都是想尽办法做客人,这是偏门,三更穷,五更富,趁他病,要他命的职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跟我讲善良?
我看海报里说,“男人永远在赌人生,而女人在赌情感?”
当然,这是贴合片子里的内容,但据我所知,赌人生的都是烂赌鬼,或者暴富的拆迁户,不值一提,玩两次牌就能把自己输趴下的人,也不会成功到哪儿去。
尤其片子里晓鸥接触的客户,跟我们的客户段位也差不多,除了少数几位是真正意义上的输趴下了,更多的是贪污折了。当人达到一定的阶级和地位,没那么容易就倒下。
这些人好赌,更多的是为了寻找刺激和感觉。
在男人的欲望之中,无非吃喝嫖赌抽几样,任何形式的刺激都是短暂性的,并且随着长时间的接触而变得平淡无奇。无论是吃喝还是嫖,时间长了,都特别没意思,在澳门找女孩儿(澳门对小姐的尊称)很便宜的,1500港币左右的质量就非常高了,您就是身体再好,天天三飞,能玩几回?这里还牵扯澳门赌场的设计,想进酒店,先过赌场这关,眼花缭乱的机器,赌客的嚎叫声,一切都在吸引你的目光。
所以,只有毒和赌不一样,它可以持续性的刺激你的感官,精神高度集中,紧张,一切都发生在刹那间。对于某些成功人士来说,比如你们的M姓爸爸,除了要考虑站队的问题,早已经过了考虑钱的阶段,对吧,他也照样是赌场的常客,喜欢寻找刺激。
而女人在赌感情就更扯淡了,当然,我是指这个职业。片子里的晓鸥也为了男人傻傻的付出,选择了无条件信任。不经意间我想起了那句老话,傻人有傻福,不过您别忘了,傻逼可没有。
在澳门,女叠码仔不少,可你要知道,在澳门做这行儿有多不容易,大部分人还处于叠码仔的最低级阶段,她们没有背景和关系,只能到处抠客儿,然后把客人交给公司。粤语很有灵性,比如这个抠字,泡妞叫抠女,找小伙子叫抠仔,而在赌场里找客户 ,叫抠客儿。抠客儿的过程很不容易,除了遭受白眼辱骂,甚至被骗,还要付出身体的代价。
澳门没有田,只有庄和闲,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现实。
一个女人做偏门,嬉笑怒骂,撒娇发嗲,占个便宜,跟大哥睡个觉是标配。如果找到了大管道(洗码量大的客人),那人家凭什么在你这里洗码儿?都不用客户说,你自己就得主动去开好房,劈开腿,自动模式摇起来。
当叠码仔,无论男女,首先你要有客户,我不知道晓鸥是从哪挖出来这么多大客户,就算老刘介绍或者常年积累,按照晓鸥来澳门的时间推算,她也一定是做抠客儿的起家,这些规矩她应该比谁都懂。
以我叔儿为例,他当年就是在澳门的赌厅儿里入了股,也是派我去澳门的人。记得某个年底算账,他的分红有两个亿左右,但到手里只有一千多万的现金,剩下的全是账。当然,并不是这些人赖账不给,别人也欠他们账,就跟做工程一样,连环欠,手里全是纸,没有几个能拿出现金的。
所以我就纳闷是谁给的晓鸥勇气免了史奇澜的账,还有放数之前不做调查,就轻易给老段出码儿,而且是足以让她倾家荡产的额度,单凭感情吗?这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女人,会接二连三的出这种错,太不现实了。
在澳门查人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操作,客户名下的财产,不动产,一个电话的事儿。片子里的华仔,原型就是黄山,那个骗了几十亿的贵州人,在他之后,整个洗码儿行业谨而又谨,慎而又慎。
就如我前面所说,叠码仔不会讲善良一样,编导可能还是不了解这个行业,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叠码仔的客户来澳门玩牌,尤其像晓鸥这种段位的,必须吃喝住机票夜总会等等的花销全包,像我们还要给客户买包买表,给他们的太太买礼物。这些开支是光靠洗码儿就能出来的吗?你不占成儿,你不揭底,你喝西北风?而且以晓鸥出手的额度,在她没钱的时候还给了老刘一沓港纸,一沓是十万,她单纯靠洗码儿,可能吗?
我觉得片子里的老段的设定挺有意思,也是唯一相对真实的角色,既不算白手套,也不算企业家,充其量就是个先富起来的生意人,烂赌鬼。
并且编导还把几种风水的元素揉在了一起,比如机场,确实是有不少人在等航班的时候想玩几把,导致输光了所有钱,还有茶壶破风水,马上蝇的手把件儿,马上一只苍蝇,取谐音马上赢。一个输掉上亿资产的老板,落魄的时候,玩这些小把戏,有病乱投医,也算是有情可原。
老段在监狱的时候问晓鸥,你这么恨赌,为什么还要做这行儿。
我来回答,因为做偏门的人,习惯了挣快钱,是做不了正常行业的,就如同她又爱又恨的澳门,却又离不开它。也如同她口口声声的不违法,但她从起家到小有成就,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片子我就当爱情片看,出于礼貌,给了三颗星,毕竟是首次出现这个题材,聊胜于无。
澳门真正的分水岭在反腐前,提前得到消息的大佬们早已渐行渐远,赌瘾大的也就是采取电话投注的方式继续战斗,直到正日子的来临,大佬们才收敛了起来,不再踏入关口半步。
当初还写了破冰行动的影评,也牵扯到了澳门的事,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有些问题,可以评论区见,以上。
前几天看了《妈阁是座城》的点映,真的是一部从故事到人物都特别“严歌苓”的电影。
说来也非常有意思,严歌苓有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可无论导演是张艾嘉、张艺谋、冯小刚,还是李少红,呈现出来的结果,都依然有非常鲜明的严歌苓的风格,这部片子也是。
如果稍微荡开来说一下,其实文学改编成影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里面有导演和原著作者之间非常微妙的角力。
有些作品最后呈现出来的成果几乎和原著无关,完全是导演借作品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像徐克的《东方不败》,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都只是借了小说中的一些意象和人物关系,全然讲的是自己的东西。
有的作品的导演则像个翻译,亦步亦趋地把书里的文字影像化出来,比如老马丁拍《纯真年代》,以视觉的方式复刻了原著的魅力,却没有太多导演个人的发挥。这种都算是好的,有时候发挥失常,比如许鞍华翻拍《半生缘》(以及即将到来的《第一炉香》),就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当然最好的情况就是互相成就,导演的声道与原著的声道相互交织成复调,发出动人的共振,如侯孝贤翻拍《海上花》,又如李安改张爱玲的《色戒》,于细节处力求分毫毕现,在大主题上却微妙地与张爱玲错身擦肩。张爱玲讲的是男性极致的自私、自恋与冷血,还有女性的清醒的折堕(这个真的是张爱玲反复书写的主题,从《第一炉香》、《殷宝滟送花楼会》一直到《色戒》,直到《小团圆》,才算是既有入梦,又有惊梦)。李安讲的却是家山北望泪沾襟,从个人信仰到家国概念,都是坍塌的幻觉。
说回到《妈阁是座城》。李少红按说也是一个在视觉呈现和台词改编上很有个人风格的导演,但这次的电影非常“收”,只在细节上能看出来女导演的细腻,尤其让我惊讶的是,李少红把白百何拍的很好看。
严歌苓本人其实一直是游走在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的作家,非常高产,喜欢尝试不同的风格与题材,结果就是作品当然会有良莠不齐。但整体来说,严歌苓的作品可读性都是比较高的,相比较“常情”,她也更钟爱“奇情”,她喜欢写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环境里,一个看似的普通的女性是如何在际遇和感情中完成自己的成长。
《妈阁》的故事也是这样。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回归前的澳门赌场(澳门的英文是Macau,所以妈阁是澳门的别称),白百何饰演的梅晓鸥是一名赌场的叠码仔,被生活推着周旋在三个男人之间,这三个男人分别是她的前夫耿乐,她的客户吴刚,和她的爱人黄觉,梅晓鸥就这样胼手胝足地在妈阁这座城里谋生亦谋爱。
严歌苓笔下的女主角,无论什么个性、什么背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藏不住的女性的风情。而白百何以前演的那些电影,无论是成名作《失恋33天》,还是后来的《滚蛋吧!肿瘤君》、《捉妖记》,她的形象都是大大咧咧,有时候还有点毒舌,长相也不是妩媚风情挂,在美人如织的娱乐圈甚至算得上相貌平平,所以最开始我对她能否胜任女主角是有点存疑的。
但片子里有一场戏非常惊艳我,白百何与吴刚烛光晚餐,彼时吴刚已经欠了她一大笔钱,正打算赖账,白百何看的很明白,却并未完全戳破,俩人还没有撕破脸。那一场戏,白百何把女主角软中带硬的个性展现的恰到好处,一边要做出楚楚之姿与男性社交周旋,按捺住心中的焦躁和愤怒,另一方面又不能真的让别人以为自己是一介好欺负的弱质女流,这种微妙的分寸,她呈现的相当准确。而且在烛光摇曳里,白百何平凡的五官竟然生动妩媚起来,非常禁得住特写,有一种别样的蛊惑力,也看得我暗暗称奇。
严歌苓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女性无论外表多妩媚,内核总归是有地母的属性,是柔软的、宽容的、充满了母性的,她们承担生活的风云变幻,也承担男人的软弱、自私、孩子气,哪怕外表泼辣(比如小姨多鹤里的朱小环),内心深处其实是无怨无悔,坦然接受这样“女性的命运”,也体现了严歌苓本人的感情观和女性观。
《妈阁》里的女主角也是这样,非常心软,也非常隐忍。一次又一次被客户、爱人、前夫辜负,却依然替他们善后,给他们补窟窿,帮他们重建生活的秩序,给他们温柔与爱意。——但是,女性的心软、同情、与付出,真的能带来现实层面的回报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无论这个回报是指感情还是金钱。严歌苓对这一点其实看的非常清楚,很有可能一个女性付出了她全部的温柔与善意,到头来依然会是两手空空,但她们还是选择去爱,去保持柔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心。
我曾经对严歌苓这种女性观非常质疑。记得她曾经在一些访谈里表达过她的性别观,说她认为女性其实是比男性更坚韧、更神性的,所以女性是在包容、怜惜男性。当时我觉得这简直是在自欺欺人,是忽视女性被侮辱被损害的处境,将没有选择的无奈、没有出路的隐忍美化成一种更为崇高的包容。
但我后来的想法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每个人都有解释自己、为自己选择一种叙事的权利,而且站在外人的视角,确实也难以窥视他人内心的真实世界。我现在尽量避免去judge别人的观点是不是够“现代”、够“进步”,只要她对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圆其说,我都尊重,虽然不见得认同。
最后,这个片子最大的看点当然还是吴刚的表演。他真是一个好演员,不愧是舞台上几十年磨出来的演技,把一个贫寒出身的地产大鳄演的活灵活现,无论是春风得意时的装模作样,欠人钱赖账时的打肿脸充胖子,在赌桌上杀红了眼的失态,还是最终满盘皆输时候的狼狈沉默,真的在个体身上呈现了时代。
当年那些捞偏门的大老板们,也曾经是顺风顺水的时代弄潮儿,有过他们的好时候,但老话说的好,“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终于山穷水尽覆水难收。放在澳门回归二十年的大背景里看,颇为意味深长。
梅晓鸥饰演的女性叠码仔,无论在职业上还是性别上,都似一个旁观者,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而她自己,赚过钱也亏过钱,得到了一个爱人又失去了他,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与最初的一无所有相比,岁月究竟荡涤了什么、馈赠了什么、又夺走了什么。
滚滚红尘翻两番。
《妈阁是座城》于前段时间公映。影片由第五代导演李少红执导,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作为中国第五代代表导演,李少红曾经执导不少电影佳作,比如《血色清晨》和《红粉》,在各大国际电影节取得过瞩目成绩;同时她也是一位优秀的电视剧导演,《大明宫词》《红楼梦》等均出自她之手。严歌苓不必多提,已然成为最受大陆导演青睐的小说家,与张艺谋、冯小刚等大牌导演均有过合作。
一位是会拍女性的导演,一位是会写女性的小说家,再加上女主演白百何对塑造女性角色颇有造诣,三者强强联手,本该拿出一部女性主义佳作才是;但很可惜,《妈阁是座城》除了充斥陈词滥调和平庸乏味之外,似乎见不出其他的好。剧情老套、叙述平缓、表演仅仅在线……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让观众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如果看过原著的话,很难想到电影最后呈现出的是这副样子。
《妈阁是座城》以白百何扮演的梅晓鸥为叙事中心,由她叠码仔的身份带出与有着利益和情感关系的三位男性:吴刚扮演的地产商段凯文、黄觉扮演的艺术家史奇澜和耿乐扮演的前夫卢晋桐。三人都在赌场迷失本性,共同演出堕落与救赎的戏码,电影最终描摹出一幅赌场风情画。梅晓鸥的角色有其特殊性,叠码仔即赌场中介,是澳门独创的博彩模式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通过放债和讨债获取巨额利益。
影片试图呈现澳门回归后十数年的时代变化,以及不同身份的赌徒隐秘的心理世界,但可惜的是两者都没能得到真切深入的刻画。电影以时间线为线索安排不同时间点发生的重要事件,但时间的叠加并没有产生本应具有的积聚效应。2010年和2002年看起来没有太大差别,无论是服装、道具和场景,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无法见到明显的变化。因此,电影在一种类似流水账的叙述状态下匆忙讲述完原著巨量的内容,并简单通过梅晓鸥的内心独白来做时间段之间的串联,最终导致无论是澳门空间环境的呈现还是赌徒心理的刻画都留于表面。
发生在梅晓鸥与三位男性之间的情感涌流本该成为电影的亮点才是,严歌苓在小说中对此作了透彻的刻画。但在电影中,我们看不见复杂的情感关系,或者说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表现。梅晓鸥为何会对段凯文或史奇澜动情,动机是什么?电影在没有做任何说明的前提下,便把结果抛在了观众面前,这多少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虽然几位主演都是各年龄层的演技派,吴刚和刘嘉玲算“戏骨”级别的了,白百何和黄觉也是新生代中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但几位演员多少像从其他片场匆忙赶来那般,好似还没进入赌场生死拼杀的状态,如同过家家般演出利益与情欲纠缠的戏码,让人无法信服。尤其是黄觉,很难在他身上见到艺术家的特质,他的表演始终如一地阿呈现为他一贯的个人形象。白百何的表演虽然可圈可点,但梅晓鸥的形象并非仅由表演建立起来,还需情节设计上的帮助。尤其是倘使想刻画出梅晓鸥在赌场和情海浮沉的复杂心理,必须创造“情境”。
电影最终给我们强烈的电视剧既视感,原因正在于此。《妈阁是座城》在剧本创作上缺少对“情境”的设置,只着眼于对情节进行机械的安排。“情境”对创造电影的质感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情境”让电影和电视剧区别开来。当我们看到编剧除严歌苓外,还有《霸王别姬》《活着》的编剧芦苇和金像奖最佳编剧陈文强(获奖作品《功夫》《女人,四十》),这种疑惑就更不堪了。
这说明李少红有责任(至少占大部分),指导演员本是她的分内之事。暌违大银幕十三年的她似乎已然忘记了怎么拍电影,《妈阁是座城》最终变成两个小时的浓缩版电视剧:平铺直叙、波澜不惊,虽然快节奏的剪辑创造出一些电影质感。如果有人想知道赌徒在赌桌上生死拼杀的心理,我劝他们去读原著小说,严歌苓写得要真实而深刻得多。李少红的电影如果能不看,还是尽量省了吧,何必浪费票钱呢。
前言:在这种时事沸腾的当口上映了一个有关澳门的片子,总有些令人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相比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的腾飞,澳门显得潦倒得多。面积只有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小城市,依靠博彩业和旅游业发展经济。这意味着,澳门的发展完全依靠从大陆或国际来的资金,通过资金流转产生的“经济效益”完成对城市的供给。
有个很经典的经济学故事:一个杀猪匠用五十块钱买了一袋米。卖米的人用这五十块钱换了一桶油,卖油的又用五十块和杀猪匠买了五斤肉。于是这五十块钱又回到了杀猪匠手里,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杀猪匠得到了米,卖米的得到了油,卖油的买到了肉。
这个故事常常被用来解释货币流通带来的效益。在某种程度上,博彩业其实和房地产非常相似,都通过货币的急速流通刺激经济规模的扩张。当流通速度过快时,就形成了虚假的经济繁荣——泡沫经济。
严歌苓的原著《妈阁是座城》讲博彩业里的女叠码仔。严式小说非常会挑人物,澳门的叠码仔,十个人里可能有八个男的,只有两个女的。因为叠码仔是风险很高的工作,一方面要压得住赌客,追的了债,另一方面还要在赌场之间斡旋。所以原著的主人公梅晓鸥,是一个表面左右逢源,暗地里黑白通吃的狠角色,擅长察言观色。她在段公司中追债的一段,骗过前台然后进入到公司重要人物的办公间,在一个她随时都可以喊出来让段身败名裂的位置威胁段还债,足见胆色和判断力。
电影《妈阁是座城》挑了一位长相清纯的年轻女演员演梅晓鸥,也算是一个创造性的选角。这种长相如果萝莉脸御姐范,也未必不好看(参考《风雨云》的陈妍希)。也许女叠码仔就是长了这么一副人畜无害的面孔,才骗得各个赌棍乖乖上套?但白百合的最终演绎令人失望。身在赌场,梅晓鸥可以长相清纯,但不可以毫无风尘之气。白百合演出了“少女感”,却没演出作为中年人的那份“油腻”。
严式小说的狡猾在于写人的某种层次感。她极力渲染的“美”往往不是非常纯粹的美,而带有一点畸形、扭曲或者是腌臜的“美”。护士万红的古板迂腐,何小萍的自卑和偷偷摸摸,阿尕的笨拙粗鲁,多鹤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些都不是我们常态意义的“美好”。我们吐槽中年人自鸣得意又贪财怕死的“油腻”,梅晓鸥一点都不缺。这些令人看着很不喜的品行使得女叠码仔可以在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赌场存活,也埋下了她与儿子缺乏沟通的伏笔。白百合的过度清爽纯洁,以及电影对梅这一角色的过度漂白,使得电影中许多人物行为缺乏动机,人物对决也缺乏张力。
其实,白百合对于这个角色还是有些太年轻了。原著关注梅人到中年的情欲与对自我衰老的追认,那不妨就找一个中年女演员来演这个角色?一边是中年女演员都害怕自己衰老没有戏演,一边是用年轻演员演绎中年女演员角色。我们到底有多恐惧衰老?
黄觉算是一个惊喜,老史那种集艺术家的疯狂和猥琐流于一身的气质不好表现,一个搞不好这个人就像精神分裂。吴刚的段凯文也非常到位。史奇澜和段凯文在书里是作为对角线出现的一体两面性角色,史奇澜前期看赌瘾无可救药颓废耍赖穷困潦倒,段凯文前期看自制淡定身家百万极有风度;而到了后期,这两个人仿佛对调了过来。史奇澜绝地求生改过自新,段凯文则完全丧失了自制力,一步步沦为赌博的俘虏。
然而这些部分在原著中都是通过女主人公的回忆和叙述推进时间线来体现的。这给影视化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影视意味着时空压缩,在电影有限的时长内,观众更乐于见到集中的冲突与人物爆破。从电影《妈阁是座城》的成片看,创作团队有偷懒的嫌疑,把原著的时间线几乎分毫不动地直接搬上来用黑屏划分时间,用大段的念白展现人物动机和心理,完全没有发挥出影视直观性和交感性的优点,使人感觉仿佛看了原著的幻灯片。
当然,主创似乎并没有完全放弃努力。加入了“华仔”这样一个反派有利于在女主充分洗白后加强戏剧冲突,段凯文“最后一局”与老史设局两段快剪略有些高潮的味道。但是作为一部两小时的电影,这些华彩段落太少太少,而漫长拖沓的叙事也未能将观众的情绪积累到足够共鸣。粤语和普通话奇怪混杂的台词让人尴尬,许多不属于场景内的对白使得演员怎么讲都自带一种文艺青年无痛呻吟的忧伤。
在这部电影的幕后采访中,创造团队表示想借影片表达澳门的变迁。但是这种变迁的表述又过于流于表面,使人除了纠结于女主男主们的私人情爱,以及苹果手机的更新换代外,看不到任何其他可以深究的可能。而也许是审查的原因,原著中泥沙俱下的粗俗爱欲全都消失不见,赌场里的腌臜黑暗也大多消失,只剩下灯红酒绿,中产阶级不痛不痒的一场大梦(最后海上空镜色调分离的滤镜这么明显调色师你出来我们谈谈?)。其实如果真的主题是要反黄赌毒,把黄赌毒的丑恶拍出来不是更好吗?格局稍微大一点,别除了主角都是样板化的人好吗(比如老猫怎么一点都不吃腥还忠仆救主)
也许妈阁是座城吧?但电影里就只有别墅的一楼啊。
没觉得这部电影烂,网络评分竟然低成这个样子!我主要驳斥三个说法,同时墙裂推荐这部电影。 第一,这片儿都是赌徒喜欢看。这话说得没错,有过这种经历的我确实很喜欢,但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判定这部电影烂呀。 《破冰行动》 上映的时候,我看了两集实在忍不下去,后来想明白了:可能是因为普通观众根本接触不到剧里边的事情看着新鲜,而我以前的工作比较关心新闻,早就在新闻里把那些事儿看得不厌其烦了,所以再看到这部剧里各种卖关子、铺垫伏笔就觉得装X。 《妈阁是座城》 正好相反,反而是对电影中一些情节比较熟悉的人,看着分外有感。电影我很喜欢,也更加期待严歌苓的原著。 第二,不相信有梅晓鸥这样的叠码仔相信爱情,也不相信史奇澜这样的赌徒从良,这类人主要是豆瓣党。 从2002年开始,豆瓣党就不再相信“正能量结局”,那一年张艺谋的《英雄》上映,豆瓣一水儿差评。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英雄》成了被低估的影片。 豆瓣党差评这部电影,也是因为不相信赌场叠码仔会点火烧钱、会朝海里扔钱、会免除几千万债务……针对这点我想说:越是看过、经历过一些黑暗的东西,越会相信世界上确实存在真善美这回事,电影只不过是把真善美存在这种情况展现出来,并且是以不完整、横截面的形式展现,这很难理解吗?想再共享一个观念:剧情是电影里很不重要的一个层面,如果那么抠情节去看小说呀。 第三,全片最后一个镜头,白百何对着黑底白字朗读PPT的,绝不是原著的意思,甚至不是原片的意思,这必然是受到某种不可抗力的影响,稍微靠谱点的影迷,应该明白这点呀。 想再说说段凯文和史奇澜两个角色。段凯文这种“人倒式不倒”的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有一类人“stay hungry,stay foolish”,他们是“stay 逼格,stay 架势”,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因为坏,而是欺骗自己到了自己也信的地步。我就见过一个人,他的座右铭是“只要明天不死一切都OK”,情形类似段凯文。
还有那个文艺赌徒史奇澜,不怪梅晓鸥(白百何饰)被她驯服,像他这样好赌的艺术家,既浪漫柔情又精彩刺激,简直是“流氓会武术”的高端升级版,特别吸引那些见过大世面的女人。 白百何这次演得挺好的,但也没有什么类型的突破,都是演一个不管不顾的小妞,就是她擅长的“小妞电影”,别人赌钱她赌感情,到底赢了还是输了?大家自己去理解吧。 汤唯演过一个有关赌博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两个对比后,我还是更喜欢《妈阁是座城》,这大概就是观众缘吧。 再次向大家推荐这部电影!
李少红12年没拍电影了,看完可以明白她为何看中严歌苓的这部新作:女性视角,题材新颖(以回归前后的澳门为背景,以一名女叠码仔为主角),声色犬马,人性浮沉。现在已经很少在大陆银幕上见到殖民地色彩的澳门,而且深入挖掘了赌徒们的内心世界,摆脱了港片类型窠臼,吴刚演的风度翩翩、死都不认账的老赖角色实在太迷人,客串阵容强大。看完跟朋友交流,发现很多男生不喜欢女主“万花丛中过”的经历,不理解她结尾看淡一切的选择,但我作为女生还蛮有共情的,这个故事归根结底还是梅晓鸥的爱情围城,什么商海大佬、渣男艺术家、赌场小狼犬,她都不在乎了。李少红透露选择白百何的原因是看中她身上的都市感和经历感,不过白百何的表演总是有些套路化,我暂时没想到更好的人选。
三星半。白百何的表现还是可以的,但电影整体有些平,导演想以小见大,但大时代变革的感觉体会不深,有些失败。而且女主的设定太圣母了,看的憋火!男人赌钱,女人赌感情,但女主动情的点也莫名其妙,看的时候能看进去,但属于看完就会遗忘的电影。
我带你入赌场,你带我过情关,赌场有庄有闲,情场有赔有赚。赌徒叠积木越垒越高,在牌桌上粉身碎骨。女人赊感情越贷越多,在人生里满盘皆输。看得清谁是未来客户,看不清谁能托付一生。不知道爱他什么,还卑贱像海鸥往爱上扑。那些男人晒过煎饼,捏过泥塑,在赌场上宛若英雄,只有我在情场里像个赌徒。
白百何真是倒霉啊!本来情圣上映应该可以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第一个百亿的女演员的,但吴秀波出事了,所以上映不了。现在这部电影也翻身不了,票房口碑扑街!
多加两颗星给大陆影史上第一个接近真实的赌徒角色段凯文。这种借助精确动作和微表情、对被抻至极致的人性的高密度展示,我想不出一个能比吴刚更胜任的演员。
一个不好意思追债的女人的时装秀?禁赌宣传喜剧片吧这是
最初是在四处游离,看这牌桌规矩,看众生百态,可当坐下的那刻谁不想以小博大,期盼永远好运呢……非要落得狼狈不堪才不情愿地放手,非要满盘皆输才肯善罢甘休,最后咬牙切齿恨这瘾难戒,意难平,欲壑难填,没有人能体面起身了。
感觉整个电影里面梅小欧最有钱 一大堆人欠她钱 还有能力住别墅 梅小欧的💰是怎么来的
因为抱的预期比较低,但没想到竟然是一部动人的电影,我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其实内容很丰富,白百合又一次打动了我,吴刚真的是演得太好了
高于期待值,除了女主造型年龄跨度感不强,其他情感还是蛮细腻的,在人生里每个人都是命运的赌徒,无论赌对还是赌输都只能继续向前.白百何讨债吃饭那场戏真的很好,吴刚非常稳,真的感觉连皱纹都是戏,最近完全迷上吴刚了
“雕一个人,便是了解一个人的过程” 看之前以为是部家庭女性题材,没想到是一部发生在澳门关于戒赌的男情女爱片,各种作的还挺欢乐。澳门果然是块福地,400年没有战争、饥荒或瘟疫…剧情跌宕起伏,跟随女主经历三个男人的暧昧、欺骗、纠缠,赌上一切却执迷不悔。“不知道爱他什么,还拿命来爱,那就是真爱了” 只能说白百何太惨、但也太有钱了,又是烧钱又是扔钱的,看的我心痛。不必用三观去凌驾评价,电影剧情如此,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边骂一边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别人赌钱,你赌感情啊!” 人生很难,那就敞开心怀,开心的做一个感情里的“赔钱货”吧!
谁能想到我觉得演技最好的是出场不多的梁天老师和胡先煦。吴刚老师演技稳的,白百合演技整体上不错,最佳是和吴刚老师吃饭那场戏,和黄觉吵架收拾东西那场有点做作。还有看到钱小豪演戏好开心。另外实在忍不说一句这叙事能力真是差,故事性一点也不强,男女主莫名其妙就爱得死去活来了,最起码爱的时候你给个心动的眼神啊,哪怕0.1秒也成啊。黄觉不知道为啥是男主,戏份没吴刚重,台词又差让人不入戏。最不能忍的是儿子从小到大都换了几个演员了妈还是二十几的模样,不出戏吗我就问问?
电视剧一般拍摄,冗长琐碎的对话,沉醉于类似“赌我戒了,戒不了你”的爱情箴言。真没必要拍出来。
严歌苓非常钟情写困住的人,这一类人往往背负着奇情畸恋,失魂脆弱时,要靠伸出的枝蔓去吸取其他人的养分,然后断手断脚,类似寄居蟹里长出章鱼腕,女叠码仔这个角色比白雪过去的任何一个都复杂,她的转型比我想象中决绝,可惜导演对电影叙事感基本失灵。
两颗星给吴刚…我严重怀疑李少红是否会电影叙事……
希望白百合女士把片中丢掉的钱全部都砸我脸上谢谢。
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节奏太平了……明明设在巨型变革的十年大背景下,除却旁白和零散的新闻以外没有更多体现,想要借环境说事却无法以小见大,可惜。这种章节式的编年纪还是更适合电视剧体裁,放在大荧幕上,即便冗长两个小时也只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唯二节奏起来的部分,应该只有老段最后一赌和老史越南设局穿插追债了。
去了那么多回澳门,终于把这里的地与海,赌场与住地,看了个仔细。赢一回,喜一回,点到即止的悲欢没意思,忍不住逾越一步,成王败寇才够绝。赌场上的人,何止赌钱赌气,还要赌情赌爱,又或者,在人生还没开始变天前,堵一个起起落落的模拟与夸张。这样的故事,是在尖峰里寻找雄奇,梅晓鸥这个女人,是在尖角里找温软。严歌苓的原著,是有纵深的,也是有自由的,可有些大时代的背景挤进去,就窄了些,有些感情放到一年年的格子里,也散了些。思来想去,最可爱的还是钱小豪演的老猫。两星半。@北影节,朝悦
论何为年度第一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