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镜头解析和蒙太奇
熏酒的父亲在资本家的引诱下成为警察的爪牙,当围追革命者至酒馆里,被儿子的同伴开枪打死,尸体被人从门口抬进时,在母亲的主观视线内,门打开,皮鞋首先进入中景,然后鞋底直面着镜头,慢慢靠近,放大,最后变成特写占满整个屏幕-----他已经变了物体,跟鞋子一样的东西
当军队大批出动准备从肃清起事的内乱份子,穿白色制服和闪亮的皮鞋的长官从栅栏里走出,在出口旁边时停下,小心迈过泥洼----劳动人民衣食不饱,当权者华服加身,昭然分明----包括后在在法庭审判前,助手用毛刷详细的试擦庭长的上衣后摆.
革命者儿子摆脱追捕,绕道回家,推门进屋,半身已经侧进,另一支手握着手把进准备关门,看见房间中父亲的尸体和坐在旁边母亲,门又自己打开了-----惊悲不必言语,却淋漓生动.
情绪失控的儿子跃身向前,急欲掏出藏在地板下手枪,然是一串镜头的快速剪辑----心理蒙太奇.
革命思想在群众中悄然传播,工人们相约上路游行同时,夹入冬地解冻,春水激流----在叙事的同时插入与叙事不直接相关而与与情绪联结的画面(通常是物和自然),既杂耍蒙太奇.
待补充.....
(条目错误,我说的是另一部母亲: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7803/)
高角度,长镜头。刀刻一般的光影--
室内布光和外景选择都是花了时间的,摄影挺好,但这就算诗电影?
改编的太厉害
摄影很赞,运镜也比较流畅,还有各种穿墙镜头。而且,国语配音也不赖。
4.5星,晚霞映衬着母亲的背影,显得母亲的形象格外伟大,配上苏联革命式的配乐,赞
母亲形象的塑造相比于很多革命电影的“高大全”很丰满。母亲最初是为了救儿子有些被动地参与革命,到最后将天下受压迫的人民当做自己的儿子去拯救,由小家到大家、母爱到母性让角色的转变不觉突兀。木给五星是因为革命刻画得还是有些煽情。
高尔基笔下的人物,远远望去都很生动,走近一看全是蜡像。
上乘作品
阿b13分钟译制剪辑 好久没看社会现实主义电影了,还有点小感动,不过结尾母亲的术语能少点可以更好20230405
浙江人美《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中的《母亲》就是根据参考本片角色的外形气质画出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