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看了部《黄鸟》不明白这个标题,为啥叫黄鸟?有啥比喻意义?
这种主题的片子现在实在是太多了,比起正式描写战争残酷的传统战争片,这种侧重战后阴影的片子,老美好像越来越搞的拿手了。
很有意思的话,我朝一向是和平主义,但影视上战争片是常客,而作为主旋律电影,片中无一不是体现军人在纪律部队,扛枪上战场是为国为民,国家需要的时候放弃小我才是正道。
而对比强烈的是,老美近些年战事不少,出的净是一些反战的题材,片中几乎是体现了,为毛要打仗、战争太残酷、打死了敌人或者是平民心理阴影很大、退伍之后整日睡不着觉、战争里受了伤,回归社会过得并不好...等等之类的题材,不得不说美帝影视题材方面确实五花八门,算是体现了自由的国度吧……
其实从这种小切口才描述大战役的方法,影视上还是蛮讨巧的,就是拍摄制作的水准了,这片让我联想到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本片是典型的《反战题材类战争片》,假如你希望看到剧烈爆炸枪战不断拳拳到肉的场景,本菜鸟真诚的希望,你能《离开》。
好了,现在回归主题。
新兵墨菲,带着《趁着年轻干票大的》,这个单纯的梦想,来到军营,一如他的父亲。结果未曾想,被派遣前线,进行战斗。
于是,刚满18岁没几天的他,经历了战斗的惨烈,队友的阵亡,真爱的狗带。
===============================================
他的希望,在那位军医妹纸被炮弹击中的瞬间,已经荡然无存。
他参军的意义,甚至是整个人生的意义,都《发生了动摇》。。
请相信我,一位没有希望,缺乏意义的 人,更别提一位《前线战斗人员》,他做出如何疯狂的选择,都将《情有可原》。
我相信,这也是本片中,反复提及的《基督教浸礼》,所《隐喻》的。
+++++++++++++++++++++++++++++++++++++++++++
大家还记得那部————《西线无战事》吗?老实说,本人从未看过。
但是,至少,我也听过这个故事。
保罗义愤填膺地向学生陈述战争的无情,西线无战事。他提前结束休假返回前线,在战壕中伸手捕捉一支蝴蝶时,不幸被流弹击中。
*****************************************************************
我当然不能《对抗全世界》。我也不觉得,这是《世界背叛了我》。
有太多太多的事,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掌控的》。不是吗?
但是,哪怕《死亡》,我也可以进行我《最后的反抗》,《最后的选择》。
##################################################
假如,这个世界,《真的有天堂》,那么,我将《虔诚的希望》,《天堂里,不会再有甚么狗屁(战争)》!
至少,是没有《毫无意义的狗屁战争》。。。
战争的创伤谁都逃不了!小兵的创伤谁会管!战争的创伤谁都逃不了!小兵的创伤谁会管!战争的创伤谁都逃不了!小兵的创伤谁会管!战争的创伤谁都逃不了!小兵的创伤谁会管!战争的创伤谁都逃不了!小兵的创伤谁会管!战争的创伤谁都逃不了!小兵的创伤谁会管!战争的创伤谁都逃不了!小兵的创伤谁会管!战争的创伤谁都逃不了!小兵的创伤谁会管!战争的创伤谁都逃不了!小兵的创伤谁会管!战争的创伤谁都逃不了!小兵的创伤谁会管!
巴特尔和中士Sterling冷静勇敢,但也只能面对好兄弟Murphy被残忍杀害的事实。
然而,他们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一个饮弹自尽,一个溺水接近死亡。
巴特尔最后对Murphy太太讲述的善良的谎话,也是他期望Daniel能有的快乐,让人泪奔。
战争,伤害和毁坏的,是每一个具体的人和家庭。
好战的人,即嗜血的人。
说穿了,就是讲一个战场开小差的士兵被敌人抓住KO,然后找到body的同僚为了面子、尊严(可以理解为USARMY,也可以理解为开小差士兵家属,甚至可以理解为找到body的同僚的)居然让body失踪,并顺便把带他们找到body的对方老头KO。这都能拿出来玩深沉?!可能还是由于老美老宣扬自由,都太在意自身情感,所以士兵大都怕死,意志薄弱。因为他们有压倒性的武器装备,不需要冲锋陷阵,一旦需要冲锋陷阵就暴露出来了。开小差那人的事写出来老美反而奉为佳作
关于鸟的第一个场景
行军军歌,一般是刚入伍的新兵蛋子出操跑步唱的。电影中出现在开头的圣诞舞会切换到刚入伍的卡车镜头时,外面有出操的兵在唱。
A yellow bird with a yellow bill, Was sittin on my window sill, I lured him in with a piece of bread, And then I smashed his little head。
翻译:一只黄鸟有黄色的喙,它正站在我窗台上,我用面包把它引进来,然后我爆了它小小的头。
电影中的歌词不太一样,但是大同小异,只唱了前两句。
隐喻,新兵蛋子墨菲有如这只黄鸟,被面包吸引,
谁知道被爆了头,墨菲灵魂早于肉体死去(开篇河流有讲),中士自己用枪爆了自己的头,Brand活得像鬼魅(开篇河流有讲)
关于鸟的场景二
墨菲的父母来探营,临走送别时,镜头切了一个地面的徽章,一闪而过。暂停看,虽然是只“黑鸟”,但陆军军徽上是白头海雕,黄色的喙,也是黄鸟。大大的英文写着“自由捍卫者”
铺垫,正义之师,捍卫自由的名义。可是为什么墨菲最终迷失了自己?在河流漂向大海才能自由?
关于鸟的场景三
在上帝之地,“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战斗后,布兰登走着走着,抬头看阳光,听鸟叫,差点睡着了。
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最后一闪而过那只鸟,也看不清是个啥鸟。一夜的战斗,累了。这一场战斗宗教意味很多,从长官训话到中士撒盐,个人不懂,不过多解读。
隐喻:自由的鸟儿在哪里?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关于鸟的场景四
两位同病相怜的妈妈,在讨论小鸟被碰过,妈妈就不要了,鸟没有嗅觉,何况是孩子。
这一段妈妈相遇的戏,用了大量的“框”去框住两个人,室内的对话,前景,背景都是框。
结合对话,就是她们不能理解,小鸟为什么被碰过,妈妈就不能要了,她们是母亲,而且没有嗅觉能闻到被碰过的味道。参与过战争的小小鸟为什么回不去妈妈的怀抱了?为什么整个人都变了?
剪辑,镜头语言,色调,这部电影值得称赞的地方很多。
叫做《黄鸟》,点题就在妈妈们探讨小小鸟这一点上。参加过战争的孩子很难再回到妈妈的怀抱,多么痛的领悟。
重复
这个故事的格局真的太小了,这么多痛苦是什么引起的你们想过的吧?Toni Collette好帅。她和Alden的对戏好看。(Tye Sheridan不好看演技也一般鉴定完毕(
意外的觉得不错,不同感触的反战片,某些地方摄影和音乐都不错,让墨菲随波而流吧
很残酷的故事,美国的反战电影总是能一勺子铲到骨髓里最痛的部分。毫不避讳地展现当地人对美军的仇恨,美军士兵对当地平民的枪杀,反省的程度相当了不起。悬念一直留到最后才揭开,但揭开是更深的绝望。谢里丹的演技真好,电影开头阳光下的几个特写,性感到我以为是钙片(以为要走 钙-hate crime路线
战争文艺片。一只弱鸡的自寻死亡自我放弃。配乐不错。
冲着Jennifer去看的,果然不好看。
Exit Music For a Film
现实也许是这样的,但是电影还是需要点反转什么的,拍摄不错,演员不错,故事实在是太平铺直叙了,两个主演就像是过客一样混了个半小时。
反战题材电影。 从人道主义上来说,两个士兵的所作所为可能是出于尊重和善意。 但是他们用了错误的方法,并且杀害了无辜的平民。
不太想谈这个片子,这种东西就是美国的红海行动,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像某种贫民窟孤女听你一个上流社会少女讲自己的烦恼,一点点普世的东西都看不到。
虽然反战,但脑回路看不懂。
从密西西比河的污泥一眨眼小演员都长这么大了,此类型隐晦的战争抵制类电影实在是不合我的胃口
剧本发展和转折的地方都太生硬了,拍得也过于普通。不过有几场战场上的戏挺动人的,演员表演还是让人能看得下去的。
每年都会有几部这样的反战片,但很难出精品
论战争中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a terrence malik wannabe
木有马脸男神。被简介骗到了。本来睡不着看这个电影,看了直接好困困了,哎呀
两星半。怎么挑也挑不出一处亮点,或许得跟原著比较着看才能察觉出优劣吧。另外这种片真是…每年不拍也要拍上好几部。二战救犹,伊战创伤,欧美战争片的两套万能模板。
很有风格。可烂番茄和IMDB上评分都不如12 Strong。“他们总说,如果你碰了小鸟,母鸟会闻到你的味道,不再把小鸟带回去。其实并不是这样,鸟儿连嗅觉都没有,再说,那可是她的孩子!”
镜头和人物都很美。但是故事讲得四平八稳。从凯撒万岁开始喜欢的小牛仔要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