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达

HD

主演:索菲娅·罗兰,露易丝·麦斯威尔,Luciano,Della,Marra,Afro,Poli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年份:195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阿依达 剧照 NO.1阿依达 剧照 NO.2阿依达 剧照 NO.3阿依达 剧照 NO.4阿依达 剧照 NO.5阿依达 剧照 NO.6阿依达 剧照 NO.13阿依达 剧照 NO.14阿依达 剧照 NO.15阿依达 剧照 NO.16阿依达 剧照 NO.17阿依达 剧照 NO.18阿依达 剧照 NO.19阿依达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阿依达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依达》描写了交战国双方皇帝的女儿在她们同时深爱着的一位恋人之间所作的生死选择的故事:古埃及法老王时代,东非大陆的埃及和埃塞俄比亚战事又起,埃及王手下战将拉达梅斯率部出征,迎战埃塞俄比亚国王阿姆纳斯洛。此时,埃及王女儿阿姆涅丽斯公主爱恋着拉达梅斯,而拉达梅斯的心上人却是阿姆涅丽斯的女奴阿依达。而这位女奴不是别人,正是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女儿—原来阿依达也是一位公主。\r盛大的欢庆场面映衬着凯旋广场上武士们列队凯旋的喜悦。阿依达却在被拉达梅斯所虏的囚犯中发现了自己的父亲—伪装成士兵的埃塞俄比亚国王。败阵下来的国王和公主一筹莫展,打了胜仗的国王和公主则忙于准备赘婿招夫。非常痛苦的拉达梅斯一方面不愿意和埃及公主结婚,另一方面又为阿依达公主身处险境而焦虑。为免两国长期交恶,也为了自由的爱情,他毅然决定放走阿依达父女。\r不料,暗中监视的埃及公主阿姆涅丽斯察觉了他们的行动。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拉达梅斯最终被判决活埋,阿依达不愿苟且偷生,事先来到墓穴,决心与拉达梅斯相伴生死。邻居2020副总统第四季婚里婚外那些事越来越好之村晚超人高校全为了你国语海豹突击队 第六季迈克尔·麦金泰尔:爱秀爱在马德里销魂天师之古堡惊魂轻松生活一路向暖第一季隐形狂人1990你在我心上皇嫂田桂花我们的时光印记麻烦中的女人阿罗汉掌风大作战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小猫虎子天行九歌小小古惑仔下一站是幸福泰语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粤语版)伊丽莎白一世的密探尝试 第四季妄想学生会手工少女!全职高手第三季地心记落花时节辣舞姐妹我本少年圣域 第一季丑闻 第三季十万火急(普通话版)激乐人心4月的你,角宿星小小的巨人科搜研之女2022钱信伊:亚洲笑星闹美国誓言今生蒂姆·狄龙:这是你的国家夺金三王无人查收金发男子

 长篇影评

 1 ) 人道災難下,我們能夠做到甚麼?

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最後五強,《突襲安全區》以1992至1995年間波斯尼亞戰爭為題材,寫實地呈現1995年安全區中一段刻骨銘心的難民悲劇,敘事節奏明快,劇情簡而有力。

戰爭期間,聯合國宣布斯雷布雷尼察城是禁止交戰的安全區域,難民紛紛湧進基地,亦有大批難民無法進入基地而鼓譟,然而塞爾維亞共和國軍卻對聯合國的命令置之不理,當地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亦與難民一同陷入孤立無援,擔任翻譯員的艾達既打算將丈夫和兒子帶進基地,另一方面卻身不由己,翻譯各種對同胞不利的訊息,陷於職責與道義的兩難。

相信大部分觀眾對於這場戰爭顯得陌生,電影以簡單幾筆呈現安全區內眾生相,迅速入題讓觀眾代入背景,面對龐大的議題,導演的處理顯得冷靜克制,沒有過多的戲劇化場面,相反電影更像一套紀錄片拍攝女主角周旋不同持份者,勾勒女主角既保有私心希望長官批准家人進入基地的焦躁情緒,又被迫翻譯不利信息的無力感。

電影並非以難民為主軸展開故事,透過女主角飾演的翻譯員單一角度出發,反映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拉扯,觀眾得以從中立角度切入了解歷史的多面性。女主角起初公器私用要求長官讓自己家人進入安全區,老實講角色並不討好,但後來劇情發展下聯合國在事件當中的無能為力逐漸被放大,她的家人若在基地外必然會遭受生命威脅,即使她遭詬病亦要多返周旋於長官中談判,感受到她作為母親堅強不屈的一面,亦凸顯出在戰爭下,即使擔任聯合國職員亦無法絕對保全家人性命,「人人生而平等」在這時候就顯得相當諷刺。

比較特別的是,電影以戰爭為題材,卻缺乏任何槍林彈雨的鏡頭,所有塞爾維亞共和國軍的槍殺場面置於鏡頭之後,死亡或許突如其來,身處於所謂安全區的難民亦必須惶恐渡日。亦因如此,片尾筆鋒一轉,沉重、無力感才能如排山倒海般襲來,導演依然選擇克制地呈現這場人道災難,空鏡頭讓我們反思這場距離我們只有二十多年的人道災難,或許就在異地再度上演著,我們可以做甚麼來避免?

電影以靜制動,接近零配樂,毫無冷場,全文戲亦能讓觀眾緊張得喘不過氣,是近期不可忽視的一套佳作。

 2 ) 尊重历史

世界各地都有冤屈,某些尘封在黑暗中,剩下的被历史铭记…… 我尊重影片的意义,但就共情来说,有点平平无奇。首先冲突不够,一大堆难民聚在一起,应该发掘几个痛苦的事件,来加深印象,结果只有最后的射杀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塞军在里面的恶迹没有过多展现,甚至还有派送面包、大巴车接送等救济行为,这样对比之下,虽衬托出人性的矛盾,沉重感却低了很多。 女主作为一个外交翻译,地位十分底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保护父子这个问题上,负责维和的部队也不愿牵涉进来,由此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无助:无法阻止死亡,只能亲眼目送。 孩子在舞台上的表演回归到和平的主旋律:沉痛缅怀,活着的都不要怨恨,反思战争带来的伤害,努力为下一代创造美好的未来。

 3 ) 阿依达,你究竟用什么心情在生活

战争对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存在,但它就是真真实实的存在过,也正在发生着。阿依达就是这样一位生存在塞黑战争中的普通教师,因其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做翻译而更深入的了解战争究竟是如何在摧毁自己的生活,不仅是她,影片中与塞尔维亚军队谈判的维和部队军官、无法维护波黑民众安全的士兵、拥挤在安全区中的每一位平民,都无法为即将到来的灾难而抗争,而阿依达的心境,我是无法想象的,她是如何面对被带走的丈夫孩子,怀着什么心情回到战后的家中,又是何种心态让她找到了亲人的骸骨,真的无法想象。

其实我觉得,在战争中是没有绝对的正确或是错误的,双方都有愤怒的魔鬼,也都有脆弱的民众,双方都是在维护自己的正义,又同时行使着各自的暴力。

我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的和平稳定,但这样的和平之中,也正隐匿着战争的暗流,而且这样的和平并不是因为世界人民都向往和平而和平,而是众多的武器在维持的和平。

所以,愿真正的和平总有一天能到来,就从俄乌停火开始,这也是战争电影应该带给世界的。

 4 ) “世界和平”

#202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6月20日 上海市沪北电影院

四星半。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1995年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斯雷布雷尼察位于波黑东部,是穆斯林聚居的一块“飞地”,当地原有居民3万多人。1993年6月,波黑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宣布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以及斯雷布雷尼察等地划为“安全区”,并规定这些“安全区”为“非军事区”,不应受到任何一方的武装攻击和发生任何敌对行动。然而,这些规定并未得到有关各方的遵守。

1995年7月11日,波黑塞族武装攻占斯雷布雷尼察,并宣布建立地方政权。联合国安理会随后通过决议,希望塞军撤出该地区,无条件释放被扣押的维和人员,并在那里重建联合国安全区,但遭到塞族方面坚决拒绝。14日,塞尔维亚方开始屠杀斯雷布雷尼察的男子,共屠杀八千余人,并掩埋了尸体。

波黑战争结束后,波黑穆斯林失踪人口委员会在斯雷布雷尼察发现许多埋尸坑,并掘出数千具尸体。长期以来,波黑政府一直否认发生在斯雷布雷尼察的大屠杀事件,直到2004年6月承认。2020年是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25周年,《艾达,怎么了》这部电影就是为了纪念死难者而拍摄的。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艾达是联合国的一名翻译,她的丈夫是高中校长,还有两个二十岁左右的儿子。影片开始时,他们生活的斯雷布雷尼察遭到轰炸,平民前往联合国驻地寻求庇护。艾达利用职务之便,将家人接进了联合国基地。但是随着局势的发展,联合国也不再有能力保护平民,塞族军队强行进入基地,宣称要把平民接去安全的地方。这期间,艾达一边做着翻译工作,一边不断想办法,希望能为家人寻求一条生路。然而直到最后,联合国也被迫撤离,她的丈夫和儿子最终还是被塞族军队带走,惨遭杀害。

很偶然地买了电影票,看电影之前也没有做功课,没想到是一个如此沉重的主题。从电影开场心就一直揪着,一直到结尾发现一切都无法挽回的时候,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电影的节奏感很好,紧张的氛围贯穿始终,有几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平民在基地度过的第一个夜晚,大家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主角一家围坐在一起,企盼战争结束后的生活。这是一家人最后一次围坐在一起聊天。二是艾达的家人被带走,和其他年老和年少的男子一起被带进一间空房间,房门关上,枪杆从两侧的窗里伸进来,然后镜头切到窗外的景色,一片枪声。三是战争结束后,艾达去认领家人的尸骨,当她终于看到熟悉的衣物的时候,她身体一震,却不敢上前。再后来她颤抖着蹲在尸骨旁,握着干枯的手骨,说:“我的宝贝…”。

在家人被带走之前,艾达的形象一直是果断而强悍的。在她为家人四处奔走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他们会有机会幸免于难。但事实证明,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任何挣扎都是徒劳的;一切有关战争的、对于当权者的天真幻想,都会被毁灭,被碾碎。女性导演亚斯米拉·日巴尼奇将这段并不久远的苦难记忆刻画在大荧幕上,用一个家庭的故事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悲剧。人们应当永远反思战争,死难者值得被更多人知晓和铭记。

 5 ) 这种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少了

这种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少了,讲述的是1995年7月的时候,东欧波黑塞尔维亚军队攻占了波黑的斯雷布雷尼察的安全区,约有7000名穆斯林信徒遇害。斯雷布雷尼察惨案被认为是二战后在欧洲土地上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暴行。

看到别的国家敢拍,其实华人在90年代也是屡遭磨难。有外国人拍了印尼屠华的电影,被两个国家封禁了。一个是印尼,这很好理解;另一个是某国,理由是该电影破坏了印尼和某国的友好关系。好家伙,我当时就笑出声音来了。

唉,不知道有生之年,有没有中国人敢拍印尼屠华的电影。

 6 ) 阿依達的救援行動(Quo Vadis, Aida?,2020)

1、從今年三月中美阿拉斯加會談翻譯官意外的焦點中,我們對於國際會議或者跨國機構中的翻譯員的職責、工作方式與要求、素養等方面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當看見電影阿依達的救援行動(Quo Vadis, Aida?,2020)開場會議中,女主角阿依達(或艾達)居中翻譯時的語調、情緒、表情、肢體都過分的表現出主觀與主導性的時候,我們知道這一場屋內談判對他(及其家人、民族)而言特別的切身——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由於是生死存亡之際,面對這樣一方武裝霸權的侵略,聯合國這樣國際組織的理性就顯得緩急非所益——秀才遇到兵。這樣國際組織失能的情形,讓我想起另一部電影三不管地帶(Ničija zemlja,2001)。

2、最近幾天G7會議結束,發表公報中的外交問題上將西巴爾幹的重要性位列第四,次於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之下。這個地方一直以來都是引爆區域動盪的火藥庫。片中僅從塞爾維亞軍人的口中側面透露出這場一九九五年軍事報復事件的導因,他說:「這裡連一個穆斯林的軍人都沒有嗎,難道當初對我們開槍的是鬼嗎?」之所以這麼隱晦的提及,是因為電影無意於爬梳史實並議論史事,其主軸仍在透過戲劇緊湊的安排,和悲劇衝擊,激盪出人類對和平理想的祈求。

3、對於大屠殺,不論是亞美尼亞、猶太人、圖西族人,或者是南京大屠殺,都是人類破壞性的表現——破壞性也是人類的天性,只是他屬於一種原始求存的動物性的擴張與上綱,是人沒有或喪失人性時的非文明舉動。我想,一個好的人性的作為,就是回頭看,去反省,然後不貳過——這一點上,日本尚未做到(我們可以發現觸及戰爭歷史題材的日本電影,經常在事實未清楚梳理之前就以「原諒上一代錯誤」的呼籲來作結,更遑論其教科書的編纂不盡客觀。)

4、我還是想講一點關於「特權」。特權和貪汙一樣,是現代社會中無法杜絕的,況且在某些時刻也是人性的一種困局,如管仲是貪,富擬公室,他有不可擺脫的三級貧戶的恐懼,但是他至少協助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所以齊國人感念他;電影中女主角也是想方設法,藉由自己的身分之便去護佑家人,而我們作為觀眾的,甚至於希望他能成功,是吧?當聯合國部隊中的年輕士兵「正直的」向塞爾維亞的軍人指出有穆斯人青年假扮女性想逃跑,結果被其他聯合國士兵給揍了一頓,這也讓我們叫好,對吧?所以很多情況不是形式主義的角度去看,而是要從本質上去看,包括世界推尊的民主——想想看,「民選」的宗教國族主義領袖莫迪,如何造成了世界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的災難,卻依然穩坐印度的寶座?

5、不要忘了,以色列占領巴勒斯坦土地引發的土地侵占和種族滅衝突不斷的發生,而美國作為扶植以色列復國的大國卻刻意無所作為,以這個背景來說,和電影如出一轍。以下是近期以色列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新聞: //chinese.aljazeera.net/opinions/2021/5/12/%E7%BE%8E%E5%9B%BD%E6%94%BF%E5%AE%A2%E4%B8%BA%E4%BD%95%E6%97%A0%E6%B3%95%E8%AF%B4%E5%87%BA%E4%BB%A5%E8%89%B2%E5%88%97%E7%A7%8D%E6%97%8F%E9%9A%94%E7%A6%BB%E4%B8%80%E8%AF%8D

 短评

男人们找各种理由:种族的、民族的、宗教的等等相互残杀吧,因为他们没有孕育生命的能力,但难道还不会摧毁吗?这样都可以夺得对他人的主导权,可以找到存在感。

9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只要和自己无关,就冷淡的可怕。就像狮子扑倒了某只羚羊,别的羚羊都停止了奔跑,就在不远处该干嘛干嘛。倒也有几只想做些什么,只不过看到大家都很淡定,于是就把冲动又压回去了。

14分钟前
  • 李轩任
  • 力荐

去他妈的联合国!去他妈的维和部队!去他妈的那个弹钢琴的荷兰上校!去他妈的姆拉迪奇和塞族军队!去他妈的受害者和刽子手共济一堂其乐融融的结尾!

18分钟前
  • 落地麦子
  • 力荐

1. 一车又一车手无寸铁的平民被大巴拉去“安全区”,就像一笼又一笼的牲畜被拉去屠宰场。好戏上演的意思是机枪扫射地开始,而战争过后在同一个场馆刽子手却可以和自己的后代其乐融融于一堂。2. 无能无信懦弱的联合国及维和部队竟相信种族屠杀军队的“保证”,而在有能力庇护时把平民直接踢出去。去他妈的维和部队和荷兰上校!3. 一个女性在面临困难和危机时保护家人的坚强和决绝,与尸首相认的悲痛,没有过度宣泄情绪,但我已经泪流满面。4. “斯雷布尼察屠杀”发生在95年!95年啊!二战都结束50年了快!任何种族歧视种族仇视都应该被消灭,难道历史还不够血腥和悲痛吗? 5. 就像谢飞导演说:电影是可以再现历史,提醒人们记住过往的。

19分钟前
  • 王小猫可爱多
  • 力荐

太绝望了,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期待着有转机,看完该片仿佛被生吞活剥一般。女主角演技炸裂。全片毫不拖泥带水,紧张刺激感贯穿始终,最后是深深的悲凉和无奈。

21分钟前
  • Spy Liu🌈
  • 力荐

7分,视觉比较独特的切入点,一部合格的命题作文。无能即无为,沉默即帮凶,联合国在影视作品里的形象,一贯如此,事实亦然,花瓶一座,小丑一枚。不禁联想起同是波黑战争的《无主之地》。

24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以一名联合国雇员的角度去解构这场战争中的冲突,相对于直面战场的血腥,战争背后流离失所人们的命运亦是悲惨。当一名母亲,一点点了解到残酷现状,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踏上亡命之路,这样的伤痛又是何等撕心裂肺。最后的那个镜头,剧院外的孩子还在踢着足球,而剧院里传来的是不停的枪声,整个画面静与动的巨大反差,简直让人无语凝噎。

29分钟前
  • AlanX
  • 推荐

老实说,我从这部电影中可以获得的信息、警示和启发太少了,除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无能,大部分内容都是在重复我们对此类事件的认知。对于历史惨剧的重现,我已越来越不相信这种剧情片,很多戏剧化的处理会影响我们对真相的了解和判断,就像本片,人物都是脸谱化的,正邪的评判太容易。去年被主流影评人吹爆,metascore 有96分。她也许满足了美国影评人对欧洲的幻想,但在大屠杀题材影史上,实在算不得佳作。

32分钟前
  • Q影誌
  • 还行

本片再次触及历史之殇。从联合国雇员普通翻译员的视角,以营救家人为剧情主线,剥开波黑战争外壳,暴露残酷践踏撕裂生命的肌理。艾达奋力营救亲人、争分夺秒的运动镜头让节奏和情绪始终处于满弓绷弦的紧张焦灼中。矛盾升级后仍然制造存活期望,但屠杀中的空镜才是真正的高潮。战争机器启动后的失控是必然的,面对敌对双方和民族怒火,所谓维护正义的维和部队,也只是无所作为和利益倾斜。岁月已逝,痛定思痛的情感反刍,在无辜的骸骨中迴转。

35分钟前
  • 漩涡之外
  • 推荐

观影过程中,恰巧得知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国际影片)最终的提名名单。观影完毕,各种叹息。纵向上,同题材,同历史,同类型作品,比之近二十年前的最佳外语片《无主之地》,少了太多太多太多深邃与细腻,只像一本时隔多日的流水账似的日记。横向上,做个很不恰当的对比:北欧中年危机的《酒精计划》死了1个人东欧火灾牵扯出层层腐败的《集体》死了27个人东亚校园霸凌的《少年的你》死了2个人中东难民题材《贩皮的人》犹未可知本片,官方数据死亡人数几千人。另外,和本片剧情特别相似的《亲爱的同志》居然落选。我不想也不愿意以此来推测最终,我只想说:人类啊,快点的原地爆炸吧

3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大屠杀中女人的英雄主义,以及屠杀后女人独自面对战争的后遗症和荒谬。1995年离现在并不遥远,这部片警示我们民族主义的抬头,以及任何权威机构的不可靠性。

40分钟前
  • maud
  • 还行

siff 寂静的片尾曲中,两个各执一词争执不休的观众和左顾右盼默不作声的影院工作人员,诡异地形成了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某种微缩模型

43分钟前
  • 好运loveable
  • 力荐

看得太揪心了,是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一样不忍再看第二遍的电影。艾达身在其中的撕裂、纠结和终而无能为力,带着观众一步步走向绝望。很难想象94-95年间发生至少两起如此骇人听闻的种族屠杀,一个卢旺达屠杀(《卢旺达饭店》)一个就是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也许还有更多我不了解的人类惨剧,这正是电影这种媒介的力量吧。

45分钟前
  • zykmilan
  • 力荐

能谈失去的幸存者,旁观者。留下来收拾废墟、建立新生活的人,只有女人。战争和生活并无区别。

46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更准确的译名应该是“阿依达,你往何处去”,典出《新约》。跟暴虐的军阀、无能的维和部队比起来,女主就像是受难的圣徒。临近结尾时有人发生口角,散场时大吵了起来——电影院里的人跟电影里一样仇恨自己的邻人,简直就是黑色幽默般的讽刺

47分钟前
  • 不伺机
  • 力荐

视角很独特的片子。我以为既然使用了单人物的封闭视角,就可以把历史的暧昧性进行到底。影片中段有个工作人员看到塞军押解了几个人出去,后来就传出了塞军枪杀平民的“谣言”,我觉得这种暧昧性是很迷人的。

51分钟前
  • 深邃
  • 推荐

终于有影片聚焦1995年波黑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了。8372名男性穆族平民死于塞族武装分子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下,姆拉迪奇的演员与本人简直神似,他的大塞尔维亚主义在接受采访时都几次说漏嘴。无能的荷兰维和部队简直就是帮凶一样的存在,枪声像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响起时,那些塞族小孩甚至还在踢球。历史掩盖不了悲伤,绝望的艾达在骸骨面前只能靠残破的衣裳辨别孩子,昔日的刽子手却住进了他们的房子。如今塞族共和国在发生大屠杀的东波斯尼亚仍是政治实体,当地穆斯林的比例已经由当年的30%锐减到不足10%,但他们依然还在坚守“家园”。

52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一开始我俗气地以为女主会像卢旺达饭店的经理,与联合国配合救走一大批难民;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乐观地预测女主偶遇的学生是“塞尔维亚辛德勒”,利用职权至少放走女主一家;甚至枪声响起的时候我还心存侥幸,脑补小儿子能像Dear Comrades中的小姑娘一样奇迹般生还;直到女主站在满厅骸骨中间,我才羞愧地醒悟,任何对战争的浪漫化想象都是极其荒唐和无知的。

55分钟前
  • Piglette
  • 推荐

对于杀戮者而言,死者只是数字,有时连数字都不是,而对被杀戮者的家属而言,那是心脏上的一个洞。最后去看,一切有什么意义?杀戮者占据了自己的旧居,所有人的后代都在一起跳舞,像什么都未曾发生。生活恢复到一种世俗琐碎之后,一直追问的人都像是病人。可那些人怎么可能遗忘呢?

56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手无寸铁任人宰割的波黑裔难民、塞族军队的杀戮、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懦弱、国际社会与「公理」的缺失,作为第三世界无人问津的悲剧,拷问的是全世界的「良心」,不过这种叙述和人物设定并没有比辛德勒名单、南京大屠杀高出多少,对于人性、战争中的种族灭绝批判还是如同通俗剧一般毫无长进。

57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