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我在日本看电影的次数不是很多,但大概也有十次以上了。日本人有一个观影的习惯非常好,就是他们在电影演职员表放完之后才会离席。我认为这是对制作团队辛勤付出的一种尊重。
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这场一样,这么多人看到一半就走了的情况。
我可以理解他们,因为那个目测四岁左右的主角熊孩子整场都在不断的大吵大叫。不对,其实是给四岁熊孩子配音的阿姨在试图模仿熊孩子的声音大吵大叫。放到一半的时候我的脑袋几乎都要炸开了。
不过我没有中途离席。毕竟之前看了pv,pv里说那个不到一岁的妹妹“未来”会长成jk然后穿越回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开始的时候jk出场过一两次,但是原因很迷,做的事情也很迷。在没看够jk之前就离开,对不起我的票价。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jk呢?这片名不是叫“未来的未来”吗?未来呢?眼看这四岁熊孩子又是学骑车又是突然跑到大叔家里坐摩托又是突然坐上火车然后在车站迷路了。未来的戏份呢?
从头到尾看过来,感觉这是一个熊孩子逐渐学会承担起责任,照顾妹妹的故事。且不提jk未来根本没怎么出场,在这个过程中作用甚微;请问熊孩子身上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就是依靠他那些梦境般的体验吗?也就是说他仅仅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就变成熟了?
抑或说那些体验并非梦境而是现实,那么所有参与者的动机都完全讲不通。更何况这些体验还是分开的不同的碎片,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这么难吗?
有人提到画面精美。好的,请问《未来的未来》比《你的名字》画面精美吗?请问《未来的未来》比《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画面精美吗?请问《未来的未来》比《声之形》画面精美吗?(我都不想提《利兹与青鸟》)
有人提到细节细腻。好的,请问《未来的未来》比《你的名字》细节细腻吗?请问《未来的未来》比《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细节细腻吗?请问《未来的未来》比《声之形》细节细腻吗?(我都不想提《利兹与青鸟》)
有人提到充满想象力。好的,这回我都不用提别人的作品了。请问《未来的未来》的想象力,比起《夏日大作战》,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车站那段确实还不错,但是那段的剧情本身就说不通,想象力也无从谈起。
有人提到有过育儿经验就会懂。好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请不要把jk当作噱头来宣传,并且注明“请先生完二胎再来观看本片”。
还有,其实我不是很明白,把(曾)爷爷设定成二战老兵到底是为了什么。
说了这么半天,其实是因为我看到7.0的评分,感到十分震惊。这部动画的水准连及格线都远远不及,怎么还能有7.0的评分。仔细一看评论,感觉大家其实说的还是很中肯的,意见也主要是以批评为主,也涉及到使我感到不适的方方面面了。但是大家批评完了之后,又都非常友善地打出了三星、四星的评价,这让我不太能理解。
日本那边也是在用《你的名字》级别的宣发来推这部片。
大家对细田守监督还真是温柔啊。
就这样吧。
由于我的职业就是一名室内设计师&自建房建筑设计师,因此我看这部动画的时候几乎全程被里面这栋房子给深深吸引,甚至一度没怎么关注剧情,反复的暂停截屏观察房屋的细节,想着等什么时候有时间将它制作出来。
这个房子设计的实在太棒了,不像大多数房子一样,大面积的在墙面开窗,而是选择中庭与天窗的形式,拒绝直接与“外界联系”,保证了隐私同时解决了采光,而室内是一个开放式阶梯空间,每个阶梯对应不同的空间功能,虽然整个室内几乎没有隔墙,但也有对空间的动静分区设计的非常合理,可以看得出第一个阶梯到卧室阶梯,也就是从外面到里面是有个很明显的从动到静的空间过渡,第一个阶梯是儿童活动室与二阶梯中庭院子,是相对吵闹的空间,餐厅则是家庭的交流中心,也是比较热闹的,休闲厅则是平时休息看看电视的区域,相对来说要安静一些的,而卧室则是较为安静的睡眠区了。
话不多说!上图!
以上~
100分钟里的心情是
我永远喜欢细田守→我不喜欢细田守了→我永远喜欢细田守QAQ
看完有点懂为什么这部的评分在日本只有2.8/5.0了。很多人是看了预告之后带着孩子进电影院的,结果看完发现其实不适合孩子,中间東京駅那段像恐怖片,坐我边上的小朋友强忍着没哭默默爬到了妈妈怀里…而后来的时间轴对孩子来说又太难懂了。
未来说,你看这些时间轴,一旦有一小步走错,现在的我们可能都不会存在。
其实之前看男孩因为耍小脾气反复穿越,也不知道到底想讲些什么,就算小孩子的一些小动作再可爱也渐渐觉得有些烦。但听到这句之后瞬间坐直了。
很难形容这种感觉,因为细田守的故事除了《穿越时空的少女》是改编自同名小说之外,其余都是自己写的剧本。
简单来说就是我再一次看到了他的世界观。
未来的未来想说的除了一个男孩和他父母的成长之外,还有时间和缘分的奇妙吧。
不用怀疑打这个分是因为我戴了十倍粉丝滤镜…
///////////
我喜欢长大的くんちゃん!!!哪里有跩得二五八万的高中生哪里就有我!!!
被机车皮衣的太爷爷帅瞎!在片尾发现是福山雅治配的音之后再一次被帅瞎哦莫
全剧终上字幕的时候我绝望地瘫在椅子上:最喜欢的导演都来劝我结婚生小孩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
虽然对剧情一般但很喜欢片中的房子,遂写了篇分析长文,原文如下。//www.douban.com/note/705799444/
说到奥斯卡、戛纳双提名的细田守新作,最有趣的要数片中的房子了。与其把它看做穿越题材的动画长片,不如把它当做“建筑师自宅实录”来看吧,更妥当也更有乐趣些。假如你是一位响应计生委号召,为二胎做储备的有地青年,这部动画片还能帮你的住宅设计开拓思路,答疑解惑。《未来的未来》故事设定在横滨矶子区,故事核心舞台是一幢“建在坡地上的房子”。一开篇,导演就透过祖母的视角对房子吐了个槽“难道跟建筑师结婚的话,就不能住正常的房子了吗”。
果不其然,初看的时候,总觉得这房子“怪怪的”。但不多时,又被这家人自由自在,不以为意的生活状态感染。细细想过也就明白了,这是一幢基于当下的房子,奇特恰是因为真诚。当业主成了自己,再执拗的建筑师也得丢下包袱,坦诚的直面自己和家人的真实需求。这样的房子或许不适合每一个四口之家,至少对片中的一家人(孩子幼儿时期)是再可心不过的。
细田先生对斜坡有着格外的偏爱。在《穿越时空的少女》《夏日大作战》《怪物之子》《狼的孩子雨和雪》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很大的斜坡。长长的斜坡包含着速度和活力的隐喻,也总是伴随着时空的转换。可是出于安全性的考量,总不能让四岁的小朋友像真琴那样从斜坡上一跃而下吧?于是,谷尻诚在有许多坡地的横滨设计了一座依地就势高差错落的中庭式住宅。
这位非科班出身的高产建筑师,毕业于一个只听名字相当污的学校(请自行搜索)。在设计《未来的未来》的建筑之前,谷尻诚曾因两个斜坡基地上的项目崭露头角,广岛的“毘沙门之家”和福冈的“桧原之家”。《未来的未来》片中的概念坡屋则是谷尻诚在此前两个作品后一次大胆而温暖的尝试。
《未来的未来》开篇,导演用一个长镜头和蒙太奇简单地叙述了片中房子的由来:为了迎接第二个宝宝的到来,身为建筑师的爸爸扩建了先前的老房子。扩建前后对比:
平面/剖面图:
这张官方的结构图清晰的说明了各个空间与影片中的关系
在这幢房子里,奇特基于视觉,而舒适来源于体验。向内极致亲密,向外绝对私密。外:建筑四周环境与邻近土地相连接。由于和邻近的住户距离非常近,在基地中央设置庭院,房间配置成将中庭围起来一般。临街一侧,由入口通往庭院长而高的楼梯与预制混凝土遮阳结构,形成了物理屏障,让建筑能够不受到周围视线的干扰,创造舒适、令人心安的居住环境。
建筑在透光材料的选择上也是如此。对外的游戏室、屋顶天窗、建筑两侧,门庭上方的开窗虽然都具备采光性,却不具备与外界“交流”的功能,保证良好的私密性。内:建筑内强调无隔断的自由空间,建筑体量依基地坡度分割为七个层次,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大空间,层层递进的高差柔性地隔开了视线,这个没有墙壁和门的空间仍可满足一定私密性的需求。空间各部分皆由一小截楼梯连接。每一次上下楼梯,都伴随着一次空间的转换。虽然足有7处楼梯、约40级台阶,但看得出小男孩并不在意。谷尻诚说,“孩子是喜欢有楼梯的房子的”。从最远的卧室一口气跑到游戏室,再跑回去这种成年人想都不敢想的麻烦事儿,却可能是孩子格外珍视的童年回忆吧。开篇不多时,用小男孩在游戏室里的一声呼唤,揭示了房子的空间关系。
谷尻诚说,“[不便]是建造这个家重要的关键词”。透过“不便”,则倾注了建筑师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爱与温柔。【呼唤光和风的中庭】扩建后,庭院作为家的中心,也变为室内风景的延伸。面向庭院的两扇整面玻璃拉门,不论盛暑或是隆冬都能很好的适应。
【看得到又看不到的游戏室】建筑立面的遮阳结构,让游戏室隐蔽于临街的视线中,又可以从几处遮阳结构的高差中迎接自然光,观察街道。
【餐厨区/工作室一体】家中采光最好的部分,设计为开放式的餐厨区和工作区。这里显然也替代了起居室的功能,让父母在家工作时更便于照顾小孩子。
【有自然采光的起居室】作为距离主要光源(庭院)较远的区域,起居室和卧室上方预留了L字形天窗,让起居室和卧室都能有柔和的自然光线。
【没有墙壁的双床卧室】孩子小的时候,家中的安全性和亲密感超越了对家人间隐私的需求,于是有了不设墙壁,方便照顾幼儿的双床卧室。孩子稍长些,则可以把空间腾出,加建墙壁,做一个步入式衣橱。
影片中的许多细节中,也可以感受到设计师的温柔用心:
虽然对《未来的未来》片中空间的相当着迷,但倘若要我切身住进这样的房子,也难免会感到辛苦吧。毕竟做两趟卫生就要上下160级台阶了……可是说到底,居住的自在只能在居住者的体验中找到,这种有点麻烦却又独一无二的舒适感才是《未来的未来》里居住的真正诗意吧。
小君小朋友的口头禅是,不要,做不到,不喜欢,偏不……肉囔囔的脸蛋和气鼓鼓的任性,非但不会惹我生气,还带来童言无忌调皮捣蛋的可爱。但我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些在他父母眼里一定是焦头烂额的,尤其是新添二胎本身精力就捉襟见肘。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再可爱的熊孩子也会让人火冒三丈的,何况还是自家的。
但是看小君的任性就是有一种罪恶快感,就像他和童年的妈妈一起把家里搞个天翻地覆,在那样做的时候沉浸在当下的肆意,把一定会随之而来的怒斥和责罚抛在脑后。这本该是孩子的专利和特权,就好像妈妈也是到了结婚才开始懂得收拾屋子。可是小君没有同样的奢侈,随着妹妹的降临,他发现自己突然被赋予了一些责任,这些责任既不是他要求的,也没有人跟他预告过,生活就这样第一次对他露出了獠牙。
原本取之无穷的爱被硬生生分走一块,尤其是别人拿的似乎比自己更大块,连成年人也未必能保持淡定,何况是四五岁的他。他开始恐惧自己的存在感下降,进而产生一种可怕的误觉:他们渐渐不爱我了,我就要不被需要了。就像一块可口的饼干,刚刚咬了一小口就要被夺走。
他一时间弄不明白也不愿去弄明白,为什么哭泣的时候父母只是赶紧抱起妹妹,为什么曾经一呼就应的他们如今对自己充耳不闻,为什么跌倒的时候爸爸不在身边,为什么离家出走却没有人挽留。
许多人会觉得这小孩聒噪不懂事无理取闹,却忘了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也是渴望被关注和需要的。只是小君的关注和需要不再唾手可得,他必须学着去接受这一切。说是误入奇幻之门也好,说是演出脑内剧场也好,他依次进入一个个时空,那里有过去和将来的亲人依次来握他的手。寓言会让人难忘,不是因为故事讲得好听,而是真的可以在现实的海洋荡起涟漪。
小君开始接受,接受妹妹不会抢走自己的一切,接受父母也不过是这个身份的新手和学习者,接受蓝裤子并不比黄裤子差,接受只要放眼向前看就会变得勇敢,接受和亲人腻在一起很久会是件幸福的事。我不太喜欢说小君的接受是一种成长,在那样的年纪被迫成长是一种很大的残忍。他只是被某种力量眷顾了,安抚了,告诉他一切没有那么糟糕,于是恐惧消失了,家重新变成温暖和值得留恋的地方,他可以笑着在这里继续摆弄火车模型。
所有的奇幻情节里,观看曾外祖父母赛跑是让我泪水夺眶的画面之一。除了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很妙的比喻。你以为想要的东西太远,就像是跛脚的男人试着大步流星去追赶爱情,但实际上那些都近在身边,就像放慢脚步温柔笑着等着他的那个她——只要你还会,用力去奔跑。
小君终于戒掉了那些口头禅,快乐地喊出了:好。在过去和未来,身为长辈和小辈,不论一度你有多么讨厌他们,对他们多么失望,到最后亲人总是互相成全。我们都在学着成为对他们更好的那个自己,然后不知不觉也收获了越来越浓的爱。这是电影的美丽愿望,希望它不仅仅是个愿望。
《未来的未来》作为细田守的新作,自上映以来收到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人觉得细田守的叙事水平大大不如从前,剧情突兀,另外还是孩童的主角全片都十分呱噪,让人烦躁。但是也有人觉得故事描写了平淡的日常生活,吵闹又不失温馨。
首先就个人观点,对于《未来的未来》这部作品我想要给满分。
细田守向来擅长描写亲情,他的故事没有曲折离奇,没有热血沸腾,总是平铺直叙地向我们讲述生活,让人感动。故事从四岁孩子小君的视角展开,家里有了新生命的到来,在小君的眼里并没有作为哥哥的担当,他关注的是曾经父母倾注在自己身上全部的爱意,突然转移到了一个陌生的生物身上。小君开始大吵大闹,乱发脾气,这都是出于妹妹未来的嫉妒,嫉妒未来夺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他淘气,他折腾,不过是渴望引起父母的关注,哪怕是承担来自大人的愤怒和批评。
剧情设置了几段看似毫不相关的穿越故事,这些故事却见证了小君一步步的成长。最初的两个故事小君与宠物狗“悠子”、来自未来的妹妹“未来”的相遇,故事发展看似没头没脑,小君却在其中体会到了陪伴与快乐。妹妹的出生给小君带来了孤独,明明家人都在身旁,却无论如何吵闹,父母的目光始终都在妹妹的身上。正是与悠子和未来的相遇,让小君和他们一起做了一些看似荒唐,但却无比快乐的事情。
第三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小君穿越回到过去,遇到年幼的妈妈,发现曾经的妈妈也有着跟自己相同的烦恼。每个孩子都渴望父母的目光停留在自己身上,当有另一个生命分享了这份宠爱,孩子的无理取闹都是相似的,父母的苦心和难处只能等他们长大之后才能够真正的理解。这段故事里有几处切实地触动了我,当回到现实的小君学着大人的模样安慰熟睡的妈妈,说明孩子并不只有不懂事,他们有着另一种特别的“成熟”与温柔。还有小君学着小时候妈妈的做法将愿望的纸条放在了妈妈的鞋子里,而妈妈在看到纸条后一改之前否决的态度满足了小君的愿望,这是母子之间的一次心灵的沟通。
第四个故事简单来讲就是小君遇到了曾外祖父,从而学会了独立面对困难,并最终战胜了困难,总体来说无功无过。最后一个故事则是讲小君离家出走,在车站迷失了方向,当被问起家人的名字时,他下意识将未来排在家人名单之外,而最后在未来面临危险的时候,小君选择了保护妹妹,同时从心底真正认同了未来是自己的家人。
电影几个故事没有特殊的亮点,但是转念一想,如果没有发生这些穿越的故事,小君的父母何时才能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呢。电影将孩子的情感描写的淋漓尽致,孩子的心理其实很简单,大人不要总把孩子当作“孩子”,适当的关心与陪伴很重要。家人的关系正是在生活的琐碎与吵闹之间不断磨合,而紧密联系起来的,这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基本上从车站那一段开始渐入佳境了,没有风评说的那么糟糕。其实细田守就是想给你们看他的育儿片… 互相扶持的夫妇,一同成长的兄妹,宽敞的宅子和可爱的汪酱,是平淡的幸福。
男主的声优可以去看几集《蜡笔小新》学一下4岁左右的小朋友是怎么说话的吗?
细田守这次真的“玩大”了!居然完全无视“东宝夏季大作”属性,拍出了一部“艺术院线”的作品。二胎后的细田守对家族题材的关注进一步提升,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他最近的对谈对象已经从动画相关人士,变成是枝裕和的缘故吧。这次通过4岁幼儿的视角描写“家族像”的手法形似市川昆的名作《我二岁》(细田守表示自己的灵感来自杨德昌的《一一》),从“新生命”展开,通过对家庭问题的观察,引出家族的“成长”,最后延伸至个体成长,每一个细节都描写得非常细腻(特别是令众多观众非常讨厌的主人公)。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艰难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并且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未来”!
形式愈趨單調,依然平凡而動容。未聞父母名,但識家族樹。皮亞杰階段的單元主題劇,用一種動畫的家庭錄像加入主觀兒童幻想視角。像是自己的dynamic治療,家庭角色的承擔、轉換困境,從其他成員上共情共感。也呈現當代家庭的樣貌,大家長缺席,雙親職業家務協調。在依附關係下人們怎麼認識世界?幻想地但也如實地透過家族圖譜的節點探索。生命經驗的承繼依循,取代外部危機,繼續穿越、跳躍、直上青天。變形把戲在人與動物平凡共處,寬鬆了家族構成的條件。軍魂放在最帥氣陽剛的角色——他的因緣也開啟世代的初始,跑步之約的樹影,蔓延至未來的掌心。從過去和未來學會何為現在。
当代教...教育片……就是不断重复 「闹情绪-超越时间空间被教做人-成长 」这个套路 仅此而已
悉尼电影节。怎么说呢,根本都没办法写影评。画面很清新,但是剧情真的是低幼。最精彩都在预告片里了。基本就是四岁小男孩莫名的时空穿越看到了家庭成员的故事,然后就成为了更好的大哥哥!嗯!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了!而是四岁的大哥哥!
這不是細田守,而是橋本カツヨ的作品。過了整整十五年,這個男人才終於想起來,他不是什麼宮崎駿接班人,而是幾原邦彥的直系傳人。
7,细田守的动画已经日记体了,描绘生活中的每一次感悟和经历。这一次又是亲情,家庭,成长,又是特别温暖的亲情系,何况山下达郎歌又那么好听。有个疑问,他是有二胎了么,这个话题其实还挺现实的。
小男孩的配音实在太让人出戏了,完全就是一个老女人躲在后面装嫩,分分钟让人想砸电视。我明白动画电影可以天马行空,但这熊孩子一发作就穿越是什么逻辑?导演想讲的道理我明白,只是他这么讲实在是不舒服,感觉就像一个人在自说自话,全程只顾着把自己当上帝了,这是拍电影还是做提线木偶?这样的创意,找个好编剧会死吗?★★
主角小男孩的配音怎么听都是个中年大妈,实在没办法入戏。
大型主角劝退 几乎上白石一个人能盖过全片所有优缺点…真的请选角三思。 为了观影体验诚恳建议考虑配音版 虽然星野麻生黑木华福山雅治&意外惊喜TSK的出演都没毛病甚至可圈可点 但上白石真的不行。(讲两遍)电影本身是从育儿思考出发的家族故事 由长子眼中所见串联起家族树上上下下的成长 设计本是有可爱之处的奈何主角劝退…以及看下来觉得预告有jk欺诈嫌疑…未来作为家族的一员 只不过是离主角最近的一员所以比重稍多 最主体的还是哥哥和整个家族。很多人恐怕MVP都是曾祖父吧 如果没有TSK的角色我的也会是他 是细田守夏日大战里也刻画过的いい男(cv福山雅治)。个人觉得从狼孩子开始大家都对细田守要求和期待都有点高 虽然怪物之子确实表现平平 这部如果没有主角劝退综合来看还是可以的虽然对于细田守可以不算太好…。
不收起女儿节娃娃的笋板,长大就要迟婚。记不住其他家庭成员的名字,未来就将迷路。每个孩子的庭院都有一棵用来索引的家族梁树,能看见不会骑单车的爸爸,托着受伤燕雏的妈妈,告别家人的宠物犬,还有求婚赛跑里故意输掉的曾外祖母。当下的举动牵连着未来,过去的琐事拼凑成现在,我们这样学会了长大。
這稀巴爛的劇本跟搞不清楚年齡的配音,讓人有給一星的衝動⋯這部細田守聲稱要給自己孩子未來看(也挟此為「欠缺『合理』邏輯」的形式安排做辯護)的作品,感覺等孩子長大之後看,也未必會喜歡吧。
4岁熊孩子一哭闹就穿越,顺带拜访了整个家族和来自未来的妹妹“未来”。细田守把自己育婴带娃的二胎心得全放进了这部动画,萌系画风依然没得说,只是故事不够、脑洞来凑的毛病看来是不能好了...
期待了很久,也就是个勉强三星,最后的最后主题总结的不错,总是人生中那些细小的事情决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我们是谁,感恩所有的安排,永远保持好奇和温暖。但前面的剧情安排和世界观很诡异,有种未完成的感觉,小男孩也就四五岁,配音也太成熟了吧。设定其实给细田守的发挥空间很大,略失望。
守爷诚哥这批后吉卜力时代的日本动画导演们总让我联想到我朝第五代电影导演,对美学的追求淋漓尽致,对剧本的掌控一塌糊涂。。。
找上白石萌歌来配音4岁的男孩,到底是出于什么初衷...一些些不讨喜的聒噪,偶尔果敢的性格也不契合这个年纪,起码调到小学生才好。除去主角设置,家族同一的成长有曲折有完整的“索引”,但能共鸣观众的细节居然甚少,问题还是戏不真切吧
细田守已经不能看了,同理新海诚。眼见着日本动画慢慢变成二胎宣传片,嗯感受到你们人口负增长的压力了。
血缘也不是连接在一起的理由吧。当你遇到困难,想穿越就穿越,所有难题交给家族树,哪有那么好的事。主角配音演员选得太差了,三岁小孩儿一张嘴是阿姨音,这么严重的违和感听不出来?配音导演是失聪了吗?11区那么多天才子役放着不用留着生锈吗。
催泪手法单一缺乏新意,观众心里最软的部分被这么连续戳100分钟都戳出内伤了。配音表现很差,能不能请专业声优来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