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03月26日,这是一个在社会文化史上值得被重重记上一笔的日子,在那一天,四十集武侠电视剧《笑傲江湖》在央视八套首播。这在如今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在当年掀起了滔天巨浪。
因为这部剧的原著小说作者是现代通俗小说作家的顶尖人物金庸,而这部剧则是由央视牵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的。
相比于后来张纪中制片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和《鹿鼎记》等,《笑傲江湖》显得意义非凡,它的播出标志着主流文化对武侠文化的接纳以及武侠文化向主流文化的靠拢。
一共一生水远山高
在李亚鹏版《笑傲江湖》(下称01版)播出前后,还发生了这样四件事。
1998年,坊间传来消息,大导演李安打算将王度庐的原著小说《卧虎藏龙》搬上大银幕。1999年07月31日,本片在新疆天山一号开机,2000年上映。2001年本片被评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99年01月,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出版了一本新书《金庸小说论稿》,在书中首次提出金庸作品的文学史地位。
1999年03月26日,金庸被浙江大学聘为人文学院院长。同年04月05日,金庸来到浙大讲课,下午金庸接受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主持人姜丰的专访。访谈中,金庸提及愿以一元钱向中央电视台转让其作品的改编权。
1999年11月01日,著名作家王朔在《中国青年报》上刊登文章《我看金庸》,文中说:「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1999年11月05日,《文汇报》刊登了金庸的回复《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两篇文章引起了文坛的大争论,便连格非与刘恒也被卷入其中,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这四件事都发生在世纪之交。
《卧虎藏龙》的艺术价值和硕果累累意味着武侠题材不再是偏安一隅不入流的东西,而是可以被当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存在的,这一点想必给了金庸以信心,金庸在接受访谈时就说过:「我觉得《卧》片拍得很好,编导处理都很好,但原小说并不好看。所以我不是说我的小说不能改,只要改得有才气就行。中国文化不能由武侠片来代表,中国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如果由武侠片来代表,那别人还以为中国文化就是打打杀杀呢。」
很明显,金庸在积极寻求主流的认同。而主流同样报以回馈,从冯其庸、陈墨、严家炎开始,「金学」逐渐被人重视起来。
但是另一方面,以王朔为代表的一批主流小说家却表示了对金庸的不欢迎,有的如王朔直接批评,有的如格非则在表示了金庸小说带给他乐趣后又说金庸作品的写法存在问题、王朔的批评不算过分。
那年的金庸已经75岁了,他已经老了,他需要给自己的小说正名。
但是在当年,严家炎和陈墨的评点尚没有得到文学评论界的认可,社会上对金庸小说依然存在着许多批评,金庸作品还没能真正进入文学史。
这时金庸将目光投入到了影视行业。
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早已有之,在《射雕英雄传》还没写完时,由胡鹏执导的同名香港电影就已经在1958年被搬上荧幕了,而电视剧也早在1979年就有了郑少秋、汪明荃版的《书剑恩仇录》。
但香港毕竟是一个商业极其发达的地区,那些年的香港影视作品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大都带有一定的商品性,讲究快准狠,如何能引起观众喜爱就如何拍摄,也因此在八十年代忠于原著的刘德华《神雕侠侣》和梁朝伟《鹿鼎记》后,武侠影视迎来了天马行空的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是香港武侠影视的天堂,这里有程小东的电影《笑傲江湖》、刘镇伟的电影《东成西就》和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也有张智霖版《射雕英雄传》、古天乐版《神雕侠侣》、陈小春版《鹿鼎记》、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和吕颂贤版《笑傲江湖》等。
以上这些影视作品都有各自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均属于低成本快节奏的产物,因此不得已会对原著做大量修改,其中有的修改无伤大雅(如古天乐《神雕侠侣》),有的修改则将原著精神改偏了方向(如陈小春《鹿鼎记》),这样的修改是好是坏姑且不论,但金庸自己是很不满意的:「香港导演把我的小说胡言乱改,我非常生气,他们还经常加内容进去。要加进去,为什么不自己写武侠成名?孩子不好,帮我教教可以,但不能生了孩子说是金庸的孩子。」
而九十年代的大陆影视拍摄的是什么样的作品呢?
1994年,央视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电视剧《三国演义》;1998年,央视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电视剧《水浒传》。
这才有了金庸在接受《文化视点》采访时说下的话,他说如果央视能以拍《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态度来拍自己的作品,他愿意以一元钱卖给他们。
看到这则新闻的张纪中犹豫了许久,终于决定以中央电视台的名义联系金庸。不到一个月时间,金庸先生就立刻给出了同意的回复,这让张纪中很是意外,同年十月,张纪中用有机玻璃制成制作了一块匾额,匾右侧刻「金庸先生《笑傲江湖》电视剧版权转让纪念」,左侧落款「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间部分镶嵌上一元钱的纸币,为了表示纪念意义,专门从中国人民银行挑选了一张号码为25666666(寓意「尔与吾六六大顺」)的纸币作为纪念,纸币的上部写上了CCTV字样,下部写着年月日。
就这样,央视拿到了《笑傲江湖》的改编权。
尽管今天大家已经公认了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但是在本世纪初这还是一个值得争论的话题。央视素来只创作文学剧本或改编名著,虽然也拍过萧逸《饮马流花河》这样的武侠题材,不过显然那只是「饭后小菜」,如此大张旗鼓地对待一部通俗小说,还是头一次。
既然是头一次,那就要慎之又慎。央视出品的剧是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比如真善美,比如正义与邪恶,比如爱情的美好,此外由于金庸的其它几部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都需要大量特效,因此在金庸的众多小说里选择了《笑傲江湖》这样一部作品。
不同于之前港台更注重市场化、快节奏的一些改编,这次,央视想把它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真正拍摄出来。
为了精益求精,央视决定请著名的电影导演黄健中出山。刚刚改革开放,黄健中就登上了导演舞台。1979年他的《小花》获得了百花奖;1985年又凭借《良家妇女》获得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主要奖。此后他的诸多影片获得过多次重量级大奖。而编剧方面,则邀请了《三国演义》的编剧周锴和陈兵。
经过了181天的拍摄,终于,《笑傲江湖》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下于2001年03月26日登陆央视八套。
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该剧在播出时始终拥有12%-19%的超高收视率,市场反响极佳。但与此同时也引来了非常多的争议。
播出第二天,张纪中、黄健中、李亚鹏等主创人员进入中央台的网站,做了一小时的网上座谈,遭到网民的激烈批评。——是的,《笑傲江湖》是大陆网络上被全民讨论的第一部电视剧,网易和新浪也都早早做好了专题和论坛,每天都有大量的帖子。
可以想见,由于原著小说的深入人心和港台版本的风靡大陆,几乎每个了解故事的观众都在心中有一个自己的《笑傲江湖》,他们有一个自己的令狐冲、任盈盈、岳不群、林平之……因此一旦看到和自己预料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时便会表示不满,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部剧的口碑都不好,大家纷纷「笑骂江湖」。
金庸自己则同样发表了看法:「这出戏拍之前他们说绝不改动,我就送给了他们,不要版权费。但他们没遵守诺言,我有点生气,后来与他们成了朋友也不好当面骂他们了。不过,他们还是用心拍的,道具、布景呀,都挺努力,比港台的金钱和精力都花得多,这点我很佩服。但他们的艺术思想与我不同。」
因为金庸的不满,张纪中在后来拍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作品时,则便得小心翼翼了起来,严格按照原著故事,只做细微调整。
在这样一片骂声中,还有着不一样的声音,那些声音来自没看过《笑傲江湖》故事的观众:「央视拍的电视剧一贯很大气,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我都很爱看,有人说《笑傲江湖》和《水浒传》有点像,那又有什么不好?以前看过一些港台的武打剧,比如前一段中午播的香港版《笑傲江湖》,那些侠客们老是在房间里说话、打斗,演来演去老是那么几个人,每个门派似乎只有三四个人。央视就不同了,拍的画面很精美,场面大,气势也大,故事又很吸引人。根本没必要去想它像不像原著,你就当它是一部普通电视剧来看,就挺好的。」这些声音始终是微弱的,就像小火星一样多年来游荡于《笑傲江湖》的坏口碑之外。
在2008年的豆瓣上,这部剧仅拿到了5.5的评分。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上于正版《笑傲江湖》的横空出世,大家终于意识到了它的魅力。
到今天,它已有7.7分。
但我想,这还不是它的最后评分,未来它的价值会更高。因为它不只是承载着通俗小说和主流文化之间互相接洽的社会意义,它还有着自身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二传一曲天荒地老
在众多对01版《笑傲江湖》的鞭挞声里,有这样一种说法颇值得讨论。他们说,这一部剧为了表现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故意放慢节奏,经常出现没有人物对话、没有剧情发展的空镜头,把《笑傲江湖》沦为了风景纪录片。
这样的说法乍看起来不无道理,但仔细针对内容分析却能发现似是而非。
相比于港台版的武侠剧,01版确实多了许多的风景画面,但这样的风景画面却并非毫无意义的景色拍摄,而是带有意义、「会说话」的镜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一首词脍炙人口,名为《天净沙·秋思》,但是这首词通篇没有一个「秋」字,读者却能从它描写的对象如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中感受到萧瑟的秋日景象。远处小桥流水波波,将断肠人的身子拢在水气里。在这无以名之的糊涂时刻,他觉得物我两忘了。
在文学上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列锦。将几个有辨识度的名词堆砌在一起,在读者心中浮现出绝美的画面,让读者身临其境。「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里有厮杀的壮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里有旅途的不易。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便是如此。
「风景纪录片」如果用好了,是会说话的。
本剧名为「笑傲江湖」,出自《西游记》中「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一句,令狐冲身上也似有孙悟空的影子,令狐冲自在散漫,不拘小节,正派人士也有厌恶的,魔教中人也但交无妨,活脱脱一个武侠世界《西游记》。
《笑傲江湖》的书眼则是一首谱子,名曰《广陵散》,书里刘正风和曲洋合奏的《笑傲江湖曲》就脱胎自《广陵散》。《广陵散》分四十五个乐段,每段标题都是二字,如「止息」、「冲冠」等。巧得很,《笑傲江湖》小说的标题也都是二字开头,如「灭门」、「曲谐」等。金庸其它小说的标题没有这么肃杀凌厉过。
如何展现笑傲江湖?不需要靠着多么精巧的情节,不需要靠着多么精彩的音乐,只要看到这幅画面,立刻就能感受到归隐幽谷时的孤独和喜悦,那是伯牙子期一般的神仙日子,山谷间云雾缭绕,琴箫合奏就好比不食人间烟火。
这样一个镜头足以。
而令狐冲和任盈盈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微妙的。令狐冲心中始终记挂着小师妹,直到小师妹去世都不能忘怀,在小师妹喜欢上林平之后,令狐冲整个人都颓了,变成了浑浑噩噩的酒鬼,早没了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
好在终于令狐冲会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因为《笑傲江湖》一曲而结识绿竹翁和任盈盈,从而重新「活了」过来。任盈盈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令狐冲十分舒服的存在,她应了老子那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当她和令狐冲在一起后,形成「曲谐」。
所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这样一幅画面也足够了,若即若离,彼此依偎。这个镜头不单单构图美、色调美,更重要的是它传达出了小说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
当然,这部剧依然有一些瑕疵。
其一,《笑傲江湖》里许多演员的读音不标准。
「令狐」的第一个字应读作「líng」,但剧中都读成了第四声;「任」作为姓氏的时候也应当是第二声,剧中除了童百熊外都读成了第四声;同样还有「辟邪」二字,应该是「bì xié」而不是「pì xié」。
一部当年备受关注的电视剧,在这些重要读音上屡屡出错是会影响观众的,至于「女红」、「星宿」等词的错音就不再赘述了。
其二,《笑傲江湖》里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设置不算妥当。
导演黄健中说,第一集就要吸引住观众,要尊重商业模式,引入矛盾点,让男女主角登场,因此本剧早早地将分别在原著第五章和第十三章登场的令狐冲和任盈盈移到了第一集。这样的小心翼翼是没有必要的。
在原著里,头一个登场的是林平之,就在读者们都以为林平之是主角时,读者随着林平之的视角听到了令狐冲的名字,那时的读者大都会觉得令狐冲不过是个没啥戏份的糟老头。令狐冲第二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是恒山派师太定逸怒斥其为淫贼。等到第三次,那时便是由和令狐冲相处过的仪琳口述故事,这时的令狐冲才慢慢吸引读者兴趣,人格形象也完满起来。直到最后,令狐冲登场,读者恍然大悟,原来林平之根本不是主角,那是金庸玩的障眼法,令狐冲才是主角。
这样的阅读快感是非常奇妙的。
但是纵观历代《笑傲江湖》影视版本,都没有哪一版按照原著拍,如果说不符合艺术规律那也不见得,当林平之和定逸分别对令狐冲进行了评价后,再让演员从仪琳的口述中登场,同样能起到类似的效果。对于已经读过原著的读者来说自然不必心急,对于没有读过原著的读者来说前面林平之的故事也同样精彩。
如果说这样的改动还算是遗憾的话,那么将原著里劳德诺的戏改为令狐冲的,那就有些不妥了,为此金庸十分生气,陈墨也专门写文批评:「令狐冲的性格不适合当侦察班长,也不会看到林家灭门惨祸见死不救;深谋远虑的岳不群本意是让岳灵珊去福建接近林平之,不可能让她跟着旧男友去会新男友,也不会不考虑他『君子剑』的名声,让年轻的徒弟与女儿千里同行。」
事后张纪中总结经验时承认了这一点:「现在回头来看,《笑傲江湖》在改编上有考虑不周的问题。比如开场的改编,那是只想着令狐冲要先出场,于是乎就把他和小师妹搁到一块去看灭门。其实要令狐冲和小师妹一起去,你想岳不群能放心么?这是考虑不周,这段改得不好。包括其他的铺垫,我们让圣姑先出来了。」
但是把伏笔提前引出似乎是张纪中武侠剧的通病,试举几例。
《笑傲江湖》原著里本来是令狐冲重伤晕倒,苏醒时发现自己在少林寺,经过一番折腾后才发现自己是被任盈盈所救,而任盈盈为了救他甘愿在少林寺十年,这是以令狐冲为视角来看故事,读者自然能体会令狐冲的心情,但是在剧中却按照时间线先托出任盈盈的事情,而后再让令狐冲知道,观众自然会难以体验令狐冲的心境了。
在原著里东方不败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天下第一高手的名号如雷贯耳,所有人都想看看这样一个人是什么样,等到了任我行等人上了黑木崖时,却发现一个在玩弄绣花的阉人,如此反差足以让读者大呼过瘾;但在剧中,当任我行听说东方不败学了《葵花宝典》后,画面就立刻切到了东方不败在花房的情状,给观众以缓冲,同样失去了快感。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天龙八部》里萧峰的身世之谜上,这里不再赘言。
回到第一集,其实从文学剧本里来看,并非是令狐冲代替了劳德诺的戏,只是不知为何要改成令狐冲。不过第一集虽然这里不好,却也有好处,那就是通过寥寥几句话树立了令狐冲的人格魅力。
树下是一群人在围攻,树上是令狐冲跟曲洋谈笑风生。「好酒」、「好曲」和「不懂,爱喝」、「不懂,爱听」,所谓三句话不离一个「爱」字,足可见令狐冲乃是性情中人。
除了第一集外,最后一集也同样被很多人诟病。很多人认为这部剧没有按照原著,居然选择让令狐冲杀了岳不群,十分不妥。——这一点我倒认为改得比原著好。
读过原著的读者,应该都能感受到金庸在《笑傲江湖》要收尾时的仓促。当故事刚刚展开到岳不群五岳并派、任我行千秋万载时,金庸突然想要结局了,于是让仪琳无意中杀死了岳不群,让任我行突然暴病身亡。金庸为了避免令狐冲遭受自己道德上的抉择,直接把两个最强劲的敌人写死了,令狐冲失去了自己该承担的审判,也便让读者失去了理解岳不群和任我行的机会。
金庸在写《笑傲江湖》时,是只站在令狐冲这边的,令狐冲有自己的好恶,于是其他人也在读者心中形成了好恶,殊不知这个世界本身并不会随着一个人转动。当我们的世界观不再是强烈的对错分明,而是默认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是灰色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满起来。
在电视剧里,当岳不群坏事做尽,令狐冲挣扎过,他犹豫了片刻后说:「你好自为之吧。」尽管后面的剧情颇为套路,反派想趁机暗算,但毕竟编剧让令狐冲终于承担了「弑师」的罪名。
一个道德上永远不犯错的令狐冲,是不真实的。一个具有痛苦抉择并甘愿承担的令狐冲,才是有血有肉的。
除了上面的几点外,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点。
首先是演员好。03版《射雕英雄传》吃亏就吃亏在李亚鹏饰演的郭靖上,但是李亚鹏饰演的令狐冲加上张震的配音,实在是把令狐冲的豁达乐观以及落寞萧条同时反映了出来,许晴的任盈盈足够惊艳,苗乙乙的岳灵珊很是俏丽,陈丽峰的仪琳也让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至于巍子的岳不群和李解的林平之,那更是出神入化,前后变化判若两人,巍子是老演员自然能够驾驭,但李解在出演时还从未接过戏,后来在08版《射雕英雄传》和《浪淘沙》里也表现亮眼。
其次是细节足。举一个例子,在本剧中,造型师给五大门派各设计了五套衣服和佩剑,非常用心,观众一眼就能区分出来,当已是恒山派掌门的令狐冲再次见到华山派时,观众能看出来,华山上下大家的佩剑是一个款式,但令狐冲的佩剑已是另一番模样。
与之对比的是吕颂贤版《笑傲江湖》,在林平之和余沧海决斗时,正好给了他二人的佩剑以特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两把剑是同样的「道具」。
那它最好的是什么呢?
是配乐。
结语觅知音固难得兮唯天地与作合
如果说03版《射雕英雄传》只贡献了一曲《天地只在我心中》,那么01版《笑傲江湖》贡献的则是足足五首。这五首曲子统统由赵季平作曲、易茗作词,分别由刘欢、宋祖英、王菲和王燕青演唱。
在刚播出的时候,很多观众却表示接受不了这样的曲子。当大家习惯了用流行音乐作为武侠剧的主题曲和插曲时,突然听到这样的歌曲、这样的歌词,是适应不过来的。
但是一旦适应过来了,那就会像《天地作合》里唱的那样:「莽莽苍苍兮群山巍峨,日月光照兮纷纭错落,丝竹共振兮执节者歌,行云流水兮用心无多。求大道以弭兵兮凌万物而超脱,觅知音固难得兮唯天地与作合。」
觅知音固难得兮唯天地与作合,我想这部剧也在等待这样一个时刻。
本文刊载于澎湃新闻「有戏」栏目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下笔前,明明有很多话想说,可是真正开始写长评时却叫人“拔剑四顾心茫然”。 央视的《笑傲江湖》当年惹来多少骂名,如今也依然可见一斑,形形色色的人都来踩上一脚,都抵不住初中的时候守在电视机旁痴迷的等待。 我先被吕颂贤版吸引,继而因央版入迷,再到拿起原著爱不释手、沉醉其中,成为原著饭后重温央版,回首彼时电视机前的自己和那些纷纷扰扰的争论,也依然不悔,遇见了央版《笑傲江湖》。 被骂的原因很多,弃剧的理由不一而足,真正沉下心欣赏的少,它真的就如某些人骂得那么不堪?我不会去梗着脖子说它就是好就是好,只是静静品味,一集集回顾,从头到尾地分析看看。 从小说到电视剧,从文字到影像,两种艺术的转换之间,要做到100%还原既不科学,也不有趣。因为自己从事的是和漫画有关的行业,所以明白即使是从小说到剧本,都有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更何况是拍电视剧。所以首先要承认原著需要改编,这才是正确面对的态度。那么,难道随便怎么改都行?当然不是,改自有改的章法,什么样改得好,也许见仁见智,但最重要的一点,你既然是有原著在先,当然以原著为先,原著所要表达的情怀、感悟、核心,剧能抓住了这些,便算成功。 即是说,神似为重,形似有之则更好。 那么我们来看看央版做到了哪些。 ----------- 【角色改编篇】 先从角色来看,主角令狐冲是小说的灵魂人物,他仗义,他洒脱,他不羁,他淡泊,他不拘泥门户之见,他凭心而动,大丈夫行事行云流水,虽为苦恋缠身,却从不曾为此做过有违本心的事。这些性格是令狐冲之所以为令狐冲的根本,失去了这些的他,即使情节还是那些情节,遭遇还是那些遭遇,也完全不是“笑傲江湖”了。那么央版的令狐冲,这些根本失去了吗?没有。 即使是被编剧因为考虑观众需要早点看到主角,而让他提前出场,也没有让他性格根本动摇。虽然这种改编在一些原著粉看来已经不可饶恕,变得俗了,但小说能让主角好几章都不出现,有足够的篇幅去侧面描写,但是电视剧不能。当然,作为观众,你当然可以说“我才不考虑这些”,只是回顾第一集令狐冲的出场,真的就那么难以接受? 第一集代替原著中劳德诺来到福建调查的冲哥,一出场就以酒相伴,与曲洋一番爱酒爱琴的讨论,虽知曲洋是魔教的人却仍觉得对方人多势众欺负一个老人家,便拔剑相助,此等行为,不是冲哥又有谁做得出呢? 编剧大概想让名门正派和日月神教这一明线早日浮出水面,为之后的种种做下铺垫,同时也让冲盈早日相逢,不容于日月神教的曲洋和亲自追杀他的圣姑也因此提前出现,而这也是许多人诟病的地方。让男女主角早点登场的理由,不用多说,如果我收到的漫画剧本画了2、3回女主角还没出现,那我也得叫写剧本的人改掉啊。 那么圣姑有没有因为提前出现而大变呢?书中的任盈盈,在教内身份高贵神秘,杀伐决断,无人敢违抗,但谁都不知道她仍是一个真正的少女,未经情事,但聪慧无双,心如明镜,对江湖上的腥风血雨她并没什么兴趣,安于绿竹巷弹琴,自得其乐。她自矜,但更因少女心而勇敢坚强。在央版中,任盈盈虽然提前出现,但她仍然是那个高贵神秘的圣姑,脸上蒙着的面纱是她的矜持,至于某些人说面纱太薄完全看到脸什么的……这是电视剧和观众之间由来已久的默契,出于对观众的体贴让大家看到女主的脸,其实在剧中的人是看不清她的脸的,就好比看日本动画描写的西方背景,大家却都讲日语一样…… 与原著中绿竹巷第一次谋面认识彼此的冲盈相比,央视虽然的确让冲盈早早相遇,却也做到了绿竹巷之前不曾真正了解彼此——你是名门正派,我是魔教圣姑,只以刀剑说话,虽然都没有对对方下杀手(有过一同听曲之缘,想来也真的不愿意下杀手)。 写到这里,我想起被指性格最为歪曲的梅花红和吴将军的桥段。这段毫无疑问属于编剧的过度发挥,把冲盈同人化了,幸好这种脱轨的发挥只是偶尔,最关键的是盈盈骨子里和冲哥相通的【淡泊】从始至终都没有歪曲和改变,如此二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神仙眷侣。 说完两大主角,其他配角也是做大了最大程度的还原,甚至连曲非烟这样小的角色都不曾遗漏,书中形容形似员外的刘正风,在剧里也活脱脱是个员外老爷,还有莫大的演员我也是极满意的。我也有朋友吐槽戴着鹿角的曲洋,但看着看着就被老演员的演技所征服。孙海英的田伯光,巍子的岳不群,演技派们也就不说了,就算是初出茅庐的李解也将林平之前期的执拗、少年意气,和后期的疯狂演得十分到位。 -------------- 【情节改编 篇】 说完角色,我们再回到情节安排和表现上。央版的修改不少,但并没有胡编乱造,更没有出现洒狗血雷人的现代台词。 从林家灭门的悬疑,到金盆洗手上的惨烈,再到曲刘赴死的慨然,接着华山上情变、习得独孤九剑,以及药王庙成名,绿竹巷相知,五霸岗聚义、少林寺求救等等,前期大部分情节脉络都和原著十分契合,没有出现离谱的诸如某版大战狼群(懂的人懂的)等不知所谓的改编……我最喜欢的桥段的也基本出于此。 正如之前所写,能得原著“神”,便是一大成功,有了原著的气韵,它便是“笑傲江湖”。现在的大胡子虽然被人批空有美好的实景没有内容,但《笑傲》作为他的早期作品,实景和所要表达的意蕴却是能相互呼应,将原著的气质发挥出来。 比如衡山金盆洗手,细致描绘的热闹充满人情味的街头,贩夫走卒,杂耍卖艺,其间走来几个江湖客,风尘仆仆,非常真实。 又如洛阳城绿竹巷。与“婆婆”相识的冲哥,一扫旧日光景,大清早无视其他人不解的目光,乘一扁舟,越过潺潺流水,穿过幽幽竹影,与婆婆倾心长谈。此处没有多余的台词,只听悦耳笛声响起,冲哥推门而出,很生活化地取下晒在竹竿上的衣裳,神清气爽地走过王家大宅,甚至特地安排他看到小师妹和林平之下棋,他也毫不在意似的直往绿竹巷去了。此时的冲哥,仿佛又被上苍打开了新的门,不用去想伤人的失败恋情,也不用苦恼所谓正邪之分,也懒得考虑自己的生死,听着婆婆的体贴开导,一心扑在琴、酒之上,好不快活。用王家大宅里众人疑惑的目光,表达旁人对他的印象——一个失意者、落魄人,谁都不知他为何开心得心无旁骛。 绿竹巷的情节是全书最温柔最清新的一抹亮色,在江湖的血雨腥风中,尤为可贵,能否抓稳绿竹巷的这段故事,也是影视化的重要一战,所幸央视没有让我失望。书中冲哥对婆婆述说过往、心情基本一笔带过,化为影视化不能略过,所以为了丰满剧情,还加入了为小师妹庆生的桥段,结果冲哥的献琴却闹得不欢而散,也充分表达小师妹与他之间虽从小一起长大却交心难,不是一路人,而与那素未谋面的婆婆反倒十分亲近。 如果说原著中盈盈经过绿竹巷的相处,对冲哥单方面情根深种,颇有一见倾心的童话感,那么央视增加冲盈互动的改编则让这个童话落地,少了几分命中注定的美好,多了几分浮世滔滔的甄选。当剧中的冲哥知道与自己知心的婆婆,竟然是那个有过听曲之缘、和自己三番几次对着干,却不忍真的杀了对方的魔教圣姑,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而在剧中盈盈因为前期和冲哥打过交道,所以知道他的一些性格,再经绿竹巷的催化,感情便自然而然升华,这种改编也变得合情合理。 书中冲哥离开洛阳之际,想到年岁已大的婆婆和绿竹翁再见之时恐怕都已不在,深感人生如露,不由悲从中来。央视在拍摄洛阳送别时,增加盈盈临江献曲的情节——只见冲哥独立船头,他的际遇正如此时壮阔江面一叶扁舟浮沉随浪,远处伊人雅奏送别,《有所思》缓缓响起——“江湖纷争恨不休,风雨飘零几春秋……”此等写意,难道不合原著? 话说回来,我虽是央版的粉丝,却不是没脑子溺爱的脑残粉,央版的情节改编当然不是尽善尽美,前文角色改编也提到了大家都爱吐槽的梅花红桥段。在上黑木崖干掉东方不败之后的后期改编中,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着实仓促而凌乱,任我行会被岳不群杀了也有些不可理喻。 幸好杂乱之中有些重要段落没有失去前期的水准,“伤逝”就拍得很好,冲哥抱着小师妹的尸体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不在其中不流泪》的插曲响起,直叫人肝肠寸断——“一生一个爱,没有错与对”,唱尽了林岳之间令人惋惜的感情,“旧梦依稀华山梦,男儿拔剑向天悲”,小师妹本就是冲哥华山旧梦的象征,她的死,彻底碎了这个裂痕重重的旧梦,再也寻不回,悲痛、不甘心,却无处发泄,最终只能昏死过去。景与情,情与(配)乐,互相交融,互相升华。 ------------------- 【乱弹摄影天象篇】 其实写完角色篇和情节篇之后,我觉得自己该写的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可总觉得意犹未尽,接下来要写什么好呢,在基友@寂寞天籁 的提醒下,我想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摄影。 为什么要谈摄影?因为电视剧作为影像表达的艺术,它无法像文字那些细细描绘事物也好心理也罢,它只能用自己的镜头代替情景,代替人物的心说话。如果一部电视剧的镜头语言只是平铺直叙,再精彩的情节都会变成一碗白水,食而无味。 衡山金盆洗手,嵩山派大队人马来袭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让嵩山派露脸,而是先拍桌上的茶杯震动,再是天上风云变幻,天象与地上的雕塑虚实交错,透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场。 婆婆奏《清心普善咒》,冲哥睡着了,但镜头并没有停在冲哥的睡脸上就完事了,而是出现了烈火焚烧秸秆的画面,颇有焚尽心头烦恶之意。不过个人觉得,如果是清泉洗心是不是更符合一点XD 不过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冲哥被逐出华山派,没有接受少林的帮助,一人离开少林寺,下山被想要杀他成名的混混殴打那段。其时,被师门彻底抛弃,盈盈又不知所终,身上的真气又让自己命不久矣,还要被一群不明真相的人品头论足、拳打脚踢,满心的愤懑让他伤极反笑,大喊一声“快来杀我啊!”,轰隆一声雷响,冷雨落下…… 人烟渐散,一片雨世界。 雨水冲走了人群,也浇熄了冲哥内心的如火愤懑,只是飘零江湖,人情竟如这冷雨一般冷,啃着干粮,心中也是一片冰凉,看得观众如我也是心沉如水。
我隔一段时间就来豆瓣查一下,发现这一版的得分还是没有超越96版,然后过一段时间再来查一下,还是没有超越96版,于是过一段时间再来查一下…… 我一直觉得,这一版笑傲江湖,真的很经典。为什么网友总是那么喜欢拿旧版压新版呢?真的就如恋爱一样,一旦初恋已经产生,以后就不会有真爱了?除非新人和初恋相比超越一百八十个档次? 忍不住来到豆瓣想给个我认为正确的评价。 首先,场景、特技那是毫不用说,这一版的风景,无与伦比的美丽和壮阔,甩96版十八条街。
而序幕也是别出心裁地不再唱歌了,不唱歌确实更有味道。 再说说人物,很遗憾地说,李亚鹏的确不如吕颂贤更符合人们心中令狐冲的形象,现在网上流传的手绘版令狐冲,最多的版本,的确是吕颂贤的那个撩衣亮剑的造型。有很多人,他们的确适合某个形象,甚至,他们一生也只能拍好这个角色,就如吕颂贤之于令狐冲,陈晓旭之于林黛玉,六小龄童之于孙悟空……当然,吕颂贤也拍过很多其他屏幕形象,但我觉得堪称经典的只有令狐冲。 但是,除此之外,我认为这一版没有任何逊色于96版的。 岳不群,巍子老师的版本,我觉得更绝。
东方不败,我个人意见,林青霞的并不符合原著,东方不败本来就是一个妖魔形象,你偏要演成美女形象,这只能娱乐,不符合原著,也不符合逻辑,所以,我觉得96和这一版的都很好,很难说哪个更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任盈盈,显然,许晴演得更好,96版的那个,好丑啊,原著里任盈盈可是个比小师妹还漂亮的美女啊,而且,许晴演活了任盈盈多年隐忍的压抑、深沉、内敛、娇羞、邪气。 还有那个反派余沧海,这一版比起96版来说,不知道甩96版多少条大街了,至少这里说的是川语(有人说那是重庆话,不过我分别不清)。 还有小师妹,这一版的小师妹灵气、可爱、清纯,旧版的小师妹好老啊,更像小婶婶。 还有桃谷六仙,是六仙啊,不是四仙好不? 最绝的是林平之,包括后期同样很经典的陈晓版本,多多少少有些模仿李解。
最让我,最让我,最让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久久不能忘怀的,是片尾曲和天作地和的那个插曲,我下载在电脑里,10多年了,还一直在听,百听不厌,我觉得这两首歌,不仅不逊色于《沧海一声笑》,甚至,比《沧海》更能渲染人在江湖的无奈,长呼无声的哀伤。其实,这个故事,虽然名为笑傲江湖,实则一点也笑傲不起来。当你代入到令狐冲的视角里,看着华山派的衰落,看着如父亲一样的师傅竟然如此龌龊,看着六师弟惨遭横祸,八师弟不明死去,二师弟居然是敌人的卧底,看着师娘绝望自尽,看着林平之一点一点地变异,看着心爱的小师妹临死都不觉悟,你能笑傲得起来?你能笑傲得起来?你能笑傲得起来?还“沧海一声笑”?笑你老木啊!所以,当我听到宋祖英那一声婉转忧伤的“求大道以弭兵兮,凌万物而超脱,觅知音固难得兮”,听到王菲那一声“英雄肝胆两相照,江湖儿女日渐少”,我感觉眼泪就要盈眶了。再看着恒山三定的死去,东方不败的死去,左冷禅的死去,岳不群的死去,任我行的死去……一时间,江湖寥落,再也没有早前的热闹和争斗了,一切都冷冷清清。还有什么比王菲那一声“江湖儿女日渐少”更能描述这种苍凉的心境? 《笑傲江湖》不是喜剧,就起基调而言,其实是“悲凉江湖”,尤其是后半部分,自从陆大有之死开始,就是悲凉多于喜乐。所以,我认为这一版的主题曲和插曲,更能符合故事的主题。
这么多经典的角色,这么经典的服饰,这么经典的镜头,居然才7.5分! 如果不是被96版夺走了你们的初夜,这一版至少要8.5分以上。
我喜欢那歌!央视这片子有一个好,武打很好看,招式很实在。
和舍友讨论哪个版本的笑傲江湖最好,才发现01版竟然只有6.3分。这大概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金庸武侠剧,没有之一。
武侠启蒙片 现在都觉得十分经典。 李亚鹏的令狐冲真正演绎出了飘逸特立独行。 对天下第一的不屑。 我的大侠梦就是由令狐冲开启~
我觉得这剧真的已经非常好了。放眼望去,直到现在为止,能把山高水远、笑傲江湖的意境完美呈现的电视剧,又能有几部?选角、配乐、取景、台词,无一不是用心考究。现在说回还是觉得结尾的歌词写得极妙。浮世滔滔,人情渺渺,一剑飘飘,一生笑傲。前有阮玲玉死于人言可畏,今有笑傲江湖辱于豆瓣评分。
之所以打那么高,是觉着,这十来年包括未来的十来年都不会有这样的金庸剧了
日行一善,只和于妈的浆糊差了一点多分这不科学。
从何说起啊...一片心声无法吐露,苦矣!离看这部片已有不少年头,现在回过头来看剧照,人设方面这戏无敌了,90%与我心目中的笑傲江湖贴合,尤其是令狐冲,亚鹏君太合适;另外在衣着啊,背景啊,等等细节方面,这部剧的用心程度完爆现在各种武侠剧十条街啊。呐喊:这他妈才是侠骨!这他妈才是江湖快意!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这版,可是我却独爱这版,也因为这版不再看其他版的笑傲江湖。这版主角的演出都可圈可点,李亚鹏或许少了点令狐冲身上的潇洒,可是令狐冲骨子里的那份忠诚与执着却被他表现地很完美;许晴天生就有盈盈的那份敢爱敢恨的性格,自是演起来很自然;此外,大爱巍子老师演的岳不群!
我觉得比tvb那里的意境强多了 喜欢里面的竹林,喜欢里面的音乐,琴箫合奏,高山流水,这才是我想的江湖
B站把剧买回来了,我太开心了😭,最喜欢的令狐冲和任盈盈,立马五星送上😭
这版应为《笑傲》最佳版本,无奈被港版迷嗤之以鼻。极其考究的取景,服饰,配角,更有大气的配乐,其实真要比起来,个人觉得TVB版只能算室内布景的文化快餐了。
个人觉得李亚鹏是演出了令狐冲的洒脱的
刘欢那声“咿~呀~~~”我不行了。。。
哎哟,当年为了维护李亚鹏的令狐冲跟多少人民群众产生矛盾了呀……回头看看,客观地说的确不错,是张纪中唯一没倒饬烂了的金庸剧。
其实偶不明白为毛这么低- -。。真的很洗饭,多忠实原著啊
原著党认为,拍得非常非常非常好!李亚鹏演活了令狐冲那个天天都在身负重伤的衰人,不是很英俊但是很潇洒,还很愚孝。许晴的任盈盈美且帅气,集娇俏和杀伐决断与一身!魏子的伪君子岳不群入木三分!李解的林平之邪魅美艳!一众配角也是精彩得各有千秋!张纪中的一堆的改编这个最好,天龙八部次之。
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很多人都骂得很臭 但是我真的觉得不错啊...
你们管不着我就喜欢
小学时候看的,说实话,从来都没觉得这部戏拍得差过。风景的选取、道具的选用、配乐、选角都挺好的,所有版本里这版的任盈盈、仪琳和岳灵珊最好,李亚鹏也没有那么差,有些气度和神态比其他几版都更贴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