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斯特劳斯和女高音歌唱家卡拉在相互配合中油然擦出爱情的火花,斯特劳斯在爱的激情中谱写曲子,卡拉则加以完美地演绎。斯特劳斯的妻子波蒂受追求卡拉的伯爵的挑唆,来到剧院准备“捍卫”自己的丈夫,然而当她看到卡拉美妙的演唱,全剧院的人如痴如醉的情景,她明白她无力破坏或阻止斯特劳斯和卡拉的关系。
艺术家多情善感。艺术家的一生中绝少只钟情一人。男子在其一生中都会爱上几个女子,只不过艺术家的表现更鲜明罢了。男子因为生理的原因,结婚后性欲曲线逐渐走下,因而对婚姻失去兴趣。同时男子喜欢在比较中寻找爱的对象,这注定他容易“花心”,起码是精神出轨。艺术家要女人来调动他的创作激情,但又害怕女人束缚他的自由,所以艺术家不适于成家。诗人拜伦说,女人的可怕之处在于,我们不能同她们一起生活,却又离不开她们。如果斯特劳斯听从妻子波蒂的话,不再同卡拉来往,很可能他从此激情不再。波蒂的爱是大多数平凡女人的私爱,希望她的丈夫不出事,平安度日,赚钱养家。而艺术不仅仅是为了糊口,它对于群众的精神鼓舞作用难以估量。斯特劳斯最终没有跟随卡拉去匈牙利,而是和妻子相伴终身,但卡拉始终在他心底。如果没有卡拉,也就没有那首百听不厌、动人心弦的歌曲《当我们年轻时,也没有优美绝伦的《蓝色的多瑙河》。卡拉是乘船离开斯特劳斯的,沿着多瑙河走的。
我感动维也纳的人们对于作曲家的尊重、恭维、崇拜,因此,斯特劳斯不属于他的妻子,他属于全维也纳人。他是维也纳的骄傲,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超过了国王。影片结尾处的情节表现出了这点。维也纳人良好的艺术品味、修养,令我们羡慕。在那样的氛围中,艺术家自然获得了更多的动力和激情。
今天我们通过【翠堤春晓】这部作品来分享一下电影声音里面的人声、音响效果和音乐三个方面的应用。
当歌女克拉拉终于让她所热恋的斯特劳斯留在维也纳,独自登船离去时,斯特劳斯站在码头上,百感交集。轮船启航时,船上的乐队奏起了当时已在维也纳流行的《当我们年青时》(斯为克所写的情歌),克拉拉随着乐声唱起了这首歌,最后一次向斯表示眷恋与惜别之情。歌声悠扬,随着轮船向多瑙河的夜雾中驶远,歌声也越来越远,最后和轮船的黑影一起消失在迷雾之中,余音缭绕。(可以设想,在这里如果不忍、损害这位歌剧明星的歌声,把声音始终摆在前景,那怎能表现出影片剧情所要求的惜别之情呢?这是四十一年前的艺术水平。)透过夜雾远远传来轮船的一声低沉的汽笛……又一声……又一声,越来越远。斯特劳斯矛身掷镯在码头上。间或,背后驶过一辆晚归的马车毒马蹄与车轮在石头路面上敲击出冷清的豪豪声和辚辚声。斯特劳斯久久徘徊直到天明。水平线土露出了太阳。画面外短暂地响起了暗示出《蓝色多瑙河》的动机的几个音符。斯特劳斯踱到水边,坐在石阶上沉思。背景上跑来一伙欢笑着的洗衣女,青春的欢笑声稍稍引起了斯特劳斯的注意。一个店老板端着木盆走出店来,哗的一声把一盆脏水泼在斯特劳斯近处的水面上。斯特劳斯一惊。闪烁着太阳光芒的水面上响起了斯特劳斯脑海中正孕育着的《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当这首乐曲完整地演奏出来时,画面里出现了多瑙河沿岸阳光明媚的秀丽的景色。一艘小火轮驶过,发出一声明朗而尖锐的汽笛声(和前面夜景里的低沉的汽笛声形成情绪对比)。接着出现一连串图解说明的画面,表现这一首圆舞曲如何在世界各地受到欢迎,各民族的青年男女都随着乐声翩翩起舞。当乐曲演奏到那段轻快跳跃的乐段时一,画面上出现了印刷工人踏着圆舞曲的节拍摇头晃脑地在印刷《蓝色多瑙河》乐谱的喜剧性场面。尤其是一名胖乎乎的青年工人鼓起腮帮子用咀吹出一句断奏staccato的乐曲的形象,更带有喜剧性色彩。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导演利用各种声音和例面巧妙地结合,紧紧地掌握住了观众的情绪变化。这样的处理是多么出色啊!
如果你也喜欢艺术学术电影,欢迎加入我们的【学术电影】
初中音乐课老师放过,当时就觉得里面的音乐太好听了
小学、初中、高中音乐课不知放过多少遍,剧中的花腔至今回荡耳畔~~~
太浪漫了,那么夸张和毫无遮拦的炫耀蒙太奇也很浪漫。毫无疑问施特劳斯是最幸运的艺术家,声望、财富、爱情一应俱全。他的女神是唐娜,因为他的一生只能先给他最爱的音乐,所以他选择和仆人一样的妻子在一起。但还好,他还是爱她的~
经典文化国配版,🈶丁建华声音值得再看男女之间的爱情与情谊和音乐🎶一样回荡在心底
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传记,不过比起耳熟能详的圆舞曲旋律,我倒是被Miliza Korjus的花腔女高音所惊艳到了!天籁啊!!
白玫瑰最适宜携手,细数流年。红玫瑰再热烈,都难登大雅之堂。Paulie,你是一个有智慧的女子,以退为进、不动声色,爱握在手里不松不紧、坦坦荡荡,抗争与隐忍都表达得恰到好处。有人说,精神出轨比肉体出轨更可耻,你得到的仍只是他的一部分。爱得如此卑微,让你这般委曲求全!
纪念一下自己看的第一部音乐传记片
施特劳斯失恋后能写出《蓝色多瑙河》这样欢快的乐曲,真心给跪了。
啦啦~啦啦~啦啦扬~梆梆,啦啦~啦啦~啦啦扬~梆梆,啦啦扬~梆梆~
音乐美,镜头美,人情美。导演将这段婚外情美化的恰到好处,独具匠心,三个人都为整部戏添彩。
这哪里是华尔兹,这分明是百老汇。写出蓝色多瑙河的清晨相当不错。剪辑构图啥的还是用了新的,可是那时候似乎规矩没有完全建立,底光乱打。倾斜构图的活泼和平稳构图的乏味对比明显。旋转镜头也比较漂亮,可是已经是1938,比起某些大师之作,差的远了。我这才知道,原来华尔兹是可以唱出来的。
3 directors...okay, a workshop.
两个女的你选哪一个?会做饭的吧,是吧!~
难道就我觉得施特劳斯略渣啊,忽略贤内助跑去和女歌手潇洒的婚外情被如此美化也是厉害,poldi跑去争取他的时候我都看哭了,还好最后回到老婆身边,老年夫妻感觉也是幸福。虽然不喜欢和女歌手的恋情,但是维也纳森林确实精彩!音乐太欢乐,不过圆舞曲之王的传记拍出百老汇歌舞爱情剧的味道真不喜欢。
排除传世名曲,就是一好莱坞狗血片
剧情好看轻快又不沉闷,音乐好听的佳片。主角都漂亮,男主好看,尤其两位女主非常美丽又有气质,女主唱歌很动听,专业歌唱家,片中贯穿让人轻松的美妙音乐,享受至极。故事人物幽默轻快,又感人,最后赚了我的眼泪。两位女主尤如红玫瑰与白玫瑰,我都喜欢,极其羡慕男主。
波蒂赶到剧院时候的景别控制 维也纳森林那段棚里做出来的光感 施特劳斯和卡拉唐那起舞那段的摄影机运动和调度 可爱的小人物小动作小细节 有些地方略显刻意,整体也都程式化,但那个年代能做出如此的效果实属不易,经典的段落放到今天依旧经典。音乐啊音乐!太美妙了!数学课之后神马都无比心旷神怡
那个年代的传记歌舞片,即便表演做作,可是帅哥美女的搭配,穿插上斯特劳斯的华尔兹,你还在乎影片的什么?
10——9分。斯特劳斯,斯特劳斯,斯特劳斯。第一次看的时候大概6、7岁,至少让我记得了斯特劳斯。
小学时候看的人生最早的几部电影,充满了回忆,音乐太赞了…